雅迪充电桩对于电动车锂电池更友好,自动控制系统,充电更智能,雅迪充电桩更注重用户电动车的使用寿命
雅迪充电桩充电保护功能,9重安全防护:过流保护,欠压保护,漏电保护,过压保护,防水保护,过温保护,阻燃保护,防雷保护,短路保护。
对于运营商来说,雅迪充电桩自由打造适合运营商的运营方案,
三项自定义配置:
①充电参数:不同用户,不同充电参数
②收费标准:按时长/功率/电量计费
③结算方式:日结/月结/季结还有不清楚的可以自己百度。
1、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保持高增长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数据,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681万个。截至2021年7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95万个,私人充电桩1065万个;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2015万台,同比增加502%。
从公共充电桩建设规模来看,自2015年以后,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桩数量呈爆发式增长。截至2019年年底,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数量为5164万台,同比增长了3327%。截至2020年底,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8072万台,相较2019年同期增长5631%。
2、交流充电桩已在市场占据主要份额
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充电联盟)统计,截至2020年12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807万台。其中,交流充电桩498万台、直流充电桩309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481台,占比分别为6167%、3827%以及006%。
3、2026年充电桩累计需求或将破千万
按照《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国家能源局规划到2020年,集中式的充换电站将达到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将达到480万个。然而,2020全年,我国仅新建30万个公共充电桩和不到40万个私人充电桩,远远无法匹配新能源汽车同年1367万辆的产能。可见,为实现国家新能源汽车规划目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将成未来发展重点,未来电动汽车充电行业成长空间巨大。
综合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及充电桩累计数量来看,2015年至2020年的全国车桩比从636:1下降为293:1,充电配套有所改善。近四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车桩比在3:1左右的水平波动。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于2020年9月29日在海口参加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第三期时表示,未来15年汽车电动化将加速发展,市场占有量会快速提升。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500万辆,销量占比大致在15%到25%之间;2030年保有量会超过8000万台,销量占比在30%到40%;2035年保有量会超过16亿辆,销量占比50%到60%,纯电动车占比在90%以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也提到,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根据推算,202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将达到3350万辆左右,前瞻根据车桩比为3:1的比例保守估计,2026年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累计需求量将超过1116万个,预计2020年至2026年的复合增长将率达到37%左右。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共享充电桩软件开发项目是在共享经济大环境下推出的共享类项目。它是指,投资人可以开发创建一个共享充电桩APP平台,然后吸引私有充电桩用户在平台上发布充电桩出租信息。这样既能解决“车多桩少”的市场困境,同时也能帮助入驻平台的充电桩雇主赚取租金。6108技术小编认为要想让充电桩软件开发项目快速盈利,则应该掌握以下6大运营模式:1、共享充电桩平台广告
广告收益是共享经济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共享充电桩软件开发作为共享经济中的代表,投资企业自然也要做好平台广告运营。即投资人可以通过相关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共享充电桩APP,这样当APP使用的人群越多,就越能吸引广告商在APP平台上发布广告,进而赚取更多的收益。
2、充电桩保险服务
2015年上海保险业创新推出充电桩综合保险业务。包含充电桩财产保险和充电桩充电安全责任保险。据悉,该业务一直与国家电网合作,初期采取赠送充电桩保险方式,支持客户购买新能源汽车。而对于共享充电桩软件开发项目而言,也可以借鉴这一合作方式,提升共享充电桩APP的使用量。
3、提供汽车金融产品
从目前市面上推出的充电桩项目看,有些充电桩会选择与整车厂商开展合作,构建国内电动汽车电商平台,提供在线一站式服务。包括汽车金融、融资租赁公司等金额欧诺个机构合作,启动电动汽车金额计划。而于共享充电桩软件开发项目而言,共享充电桩有自己的平台,投资人可以直接找一些汽车金融公司开展合作,赚取产品金融收益。
4、售车
与以上的金融项目合作类似,企业在投资共享充电桩软件开发平台时,也可以与相应的汽车品牌商合作。在共享充电桩APP平台上出售新能源汽车、小型电动车等。
5、租赁服务
6108方案中共享充电桩软件开发上提到的交通工具租赁业务,不仅可以是电动汽车,还可向电动汽车车主租赁电动滑板车、自行车、平衡车等。这种租赁服务能开辟新的盈利途径,帮助共享充电桩软件开发项目更平稳发展。
6、大数据运营
充电桩运营商能抓取新能源汽车使用数据,为汽车维修、保养、电控电池等企业提供精准服务;而根据抓取的用户数据,可以根据其行车行为,再与商场、旅游、酒店等商家合作。生产充电桩的厂家有深圳市睿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普天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和深圳市鸿嘉利新能源有限公司等。充电桩是指为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的充能设备。其主要分为落地式充电桩和挂壁式充电桩,主要采取计时、计电度、计金额的充电方式。充电桩(栓)能实现计时、计电度、计金额充电,可以作为市民购电终端。同时为提高公共充电桩(栓)的效率和实用性,今后将陆续增加一桩(栓)多充和为电动自行车充电的功能。安装在户外的充电桩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4。安装在户内的充电桩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32。充电桩的种类可分为落地式充电桩和挂壁式充电桩。[汽车之家 先锋对话] 经历了漫漫长夜,充电桩行业终于迎来曙光。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要加快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在内的七大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让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异常振奋,他感到充电桩市场发展即将进入新阶段,更让他振奋的是,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建设充电桩”首次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天亮的比想象的要早”,他感慨道。
5月底,在特锐德青岛总部,于德翔接受了汽车之家专访,从充电桩到充电网,从新基建到工业互联网,从企业文化到生态体系,于德翔向我们分享了,他看得到的充电桩市场未来图景,以及特来电下一阶段最重要的工作方向。
◆ 政策加速发展 充电桩市场重燃战火
充电桩行业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而来。2009年我国实施“十城千辆”计划,新能源汽车面向公共交通领域的试水开启;2013年新能源汽车正式向私人领域推广,规模化的充电桩需求也随之而来;2014年被认为是充电桩市场发展的元年,社会资本纷纷涌入,特来电也在这一年正式成立。
特来电依托于母公司特锐德创立,后者是一家电力设备企业,2009年在创业板上市。布局充电桩业务对于特锐德来讲,是在电力行业的纵深拓展。
尽管新能源汽车的前景美好,但多数玩家进入这一行业之后,才发现深不见底,建设一个充电桩要协调土地、电容等多方资源,而充电桩建成后又面临着新能源车保有量少,充电效率低等尴尬问题。于德翔计算,在发展充电桩业务的六年中,特来电已投入60亿元。
在过去的几年里,充电桩市场经历过资本蜂拥而入、经历过野蛮扩展、经历过冷静反思,如今来看,70%的玩家都已经退场,特来电正是坚持下来的企业之一,并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充电桩运营商。截至目前,特来电已投建27万个充电桩,已建成并运营16万个,占比全国公共充电市场份额41%。
虽然经过六年的历练,苦苦坚持的玩家已经寥寥无几,近期政策释放出的利好信号,正在让整个行业重新燃起信心。上半年来看,国网、南网先后宣布增加投资,国网明确表示,全年将投资充电桩建设27亿元、新增充电桩78万个;南网则计划未来四年内,投资251亿元投建充电设施,建成大规模集中充电站150座、充电桩38万个;星星充电表示,预计今年将投入10亿元建设充电网络;宝马集团宣布,年底将在中国市场建成超过27万根充电桩……充电桩市场的“二次战役”似乎已经打响。
◆ 护城河足够宽 充电网是核心壁垒
虽然“q声”已经传来,但于德翔认为特来电的护城河足够宽。表面上看,特来电的优势是布局了全国最大基数的充电桩,而实际上充电网才是其核心的技术壁垒。特来电在2016年就已经确立发展充电网的技术路线,到今天已经基本成型。
充电桩和充电网有何差别?于德翔给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充电桩是单纯把电充到车里的物理插头,而充电网则是将几十个、上百个充电桩进行物理化链接和智能化改造,形成的一个区域内的微电网。两者的核心差异可以概括为两点:第一,充电网具备能量双向流动的能力,第二,充电网的数据和信息交互更深。
更具体的来说,充电网可以分为四层:底层是设备网,即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充电桩;二层是物联网,充电桩连接着智能微网、配电网、电动汽车等物联网设备;第三层是能源网,即充电桩对上连接能源供应,对下输送给汽车和用户;第四层就是数据网,包含汽车、电池、车机的数据,风、光、水、电网的能源数据,以及用户的充电、消费、支付等用户行为数据等。
目前来看,充电桩的集中管理、运营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其他充电桩企业也纷纷开始打造平台化体系。于德翔认为,相比之下,特来电起步更早,且形成了较成熟的充电网模型和体系,不但具备最大的充电桩网点布局,还自主研发了十大应用云,构建了生态体系中互联互通的大数据平台。这些先发优势,其他企业短时间内很难追赶。
对于特锐德的后续发展,于德翔概括为“一机两翼”战略,充电网只是两翼其中之一。由于特锐德是从电力设备的生产制造起步,短期来看,这部分业务仍将是其主体,两翼中的另一翼则是“新能源微网系统”,它的核心业务是能源管理,于德翔给这个品牌命名为“特温暖”。
在这样的整体战略下,特锐德未来的盈利模式将主要有三部分:设备制造、充电运营以及数据增值。于德翔介绍,当前的财务结构来看,特锐德毛利润至少有60%来自于设备销售,30%是来自充电运营,只有不到10%来自于数据端的收入。而随着新能源汽车规模化的发展,营收结构预计每年可能有10%的幅度变化,比如,“明年设备制造收入比例会减少10%、第二年减少20%、第三年减少30%,与此同时,后两者的比例逐年增加”。
从制造到运营、到数据增值服务,特锐德正在打造一个闭环的商业模式,下一步来看,如果这三块业务可循环,这一商业模式就真正成型了。
◆ 充电网背后的工业互联网场景
“充电网将是工业互联网最大的应用场景之一”,打造充电网背后,特来电的更大梦想是构建以充电桩为链接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工业互联网这不仅是特来电的梦想,也是青岛的城市梦想。
2020年5月,青岛出台《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规划方案》以及《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三年攻坚实施方案(2020-2022年)》,希望通过三年攻坚,将青岛打造成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曾谈到,消费互联网是互联网的上半场,它重塑了商业的形态,而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的下半场,必将重塑工业的形态。消费互联网是以消费、社交、支付、电子商务为主体,工业互联网是以大数据、智能制造、物联网为依托。
工业互联网将以全球工业为依托,通过全球工业系统的计算、分析、传感技术及互联网的高度融合,将人、机器、数据链接起来,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跨越发展,实现供给与消费的高度融合。
立足青岛,特来电想要构建的是一个面向全国的工业互联网场景。于德翔解释背后逻辑,世界最大的工业制造是汽车,世界最大的工业消费也是汽车。电动化让汽车由一个机械产品变成了电子产品,这就让车辆的链接和交互成为可能。
充电场景又具备最广泛的连接和交互过程:汽车的大数据、电池电机电控的大数据、用户行为大数据、能源大数据都能够收集到充电网,并在云端分析、转移、应用。智能充电网将链接起汽车、能源和用户,形成“互联网、车联网、能源网”三网融合,这有可能成为未来最大的“工业互联网”,进而催生第四次工业革命。
主机厂拥有自己品牌的车辆数据,充电网则拥有平台上所有品牌、所有车型的数据。在车辆从工厂下线之后,充电网就成了每天与其产生连接和交互的最大场景。也就是说,“谁占有最大的充电网,谁就拥有最大的入口和数据,谁就能率先搭建起最大的工业互联网”。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不足400万辆,当按照工信部规划达到1000万辆、5000万辆,大数据和入口的价值将有更大的想象空间。特来电充电网当前接入产业链及生态互联互通平台236家,日均数据量6TB,合作方包括汽车制造商、车辆运营平台、政府平台等。
◆ 企业文化是生态的土壤
方向对了、风口来了,对于德翔来讲,下一步最关键的,就是要带领团队打造出一个多方共赢的生态体系,他表示,资源整合能力将是一个重大挑战,挑战的核心在于:能不能给他人赋能,“如果只从别人身上获得利益,生态肯定做不成,要充分考虑如何给客户创造价值、创造服务、创造需求”。
“这个行业里有大树,有小树,还有小草,还有小花,搭建这样的生态,要将所有相关的产业、人群和资源整合到特来电平台上,共同为平台赋能,同时也能在平台上获得价值和利益”。
于德翔认为,企业文化是一家企业内生性的力量,是一个生态体系建立的土壤,能源源不断的为生态提供活力。在特锐德的企业文化里,有一个亮眼的关键词,叫“命运共同体”文化,强调了“平台共创、责任共担、价值同享、命运同舟”的理念。在他看来,只有打造互利共赢的命运共同体,用企业文化滋养整个生态,才能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于德翔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有着10余年电力行业从业经历。2004年,于德翔正式创立特锐德,并用5年时间,将这家企业培养成创业板第一股,特来电则是在特锐德业务基础上的“二次创业”。
回顾整个职业生涯,于德翔所作的事业都没脱离“电力”这个关键词,“我从大学毕业一直搞技术、搞产品,对这些东西来自于喜欢,喜欢的东西就愿意思考,思考多了以后,就容易想别人想不到的,可能就容易能够找到一些新的机会”。
今年3月,特来电获得约135亿元A轮融资,这给特来电后续的发展准备了d药。对于下一步的发展,于德翔很有信心,“没有山、没有水挡着你,也没有雾霾了”,他认为,特来电今年战略的核心,就是把握好发展节奏、整合足够资源来实现目标,“第一阶段看的是方向,第二个阶段就是怎么冲着目标使劲干,而且要跑的又好、又快、又健康。”
编辑总结:
过去几年,充电桩市场一直不温不火,如今,它正迎来重大转机。在于德翔眼中,政策的利好会加速充电桩行业的发展,充电桩行业已经走到转折点。对于特来电来讲,下一阶段要继续完善充电网建设,包括充电桩的布局、前瞻技术的研发、生态体系的搭建等方面。
在整个访谈的过程中,于德翔回答问题的节奏不急不慢,仿佛所有未来的图景已经在他的脑海中,他说,在看到“建设充电桩”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后,他问了自己十个问题,并笑称是“十大灵魂拷问”,回顾了六年来的发展,他坚定的认为,充电桩市场的曙光真的来了。(文/汽车之家 肖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