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至2020年,物联网应用从闭环、碎片化走向开放、规模化,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车联网等率先突破。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不断提升,行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江苏、浙江、广东省行业规模均超千亿元。
截至到2019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已发展到15万亿元。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各类政策大力发展物联网行业,不少地方政府也出台物联网专项规划、行动方案和发展意见,从土地使用、基础设施配套、税收优惠、核心技术和应用领域等多个方面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在工业自动控制、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应用试点和示范,并取得了初步进展。
目前我国物联网行业规模已达万亿元。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超预期增长,网络建设和应用推广成效突出。在网络强国、新基建等国家战略的推动下,中国加快推动IPv6、NB-IoT、5G等网络建设,消费物联网和产业物联网逐步开始规模化应用,5G、车联网等领域发展取得突破。
政策推动我国物联网高速发展
自2013年《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印发以来,国家鼓励应用物联网技术来促进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方式向智能化、精细化、网络化方向转变,对于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化水平,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本质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对人、机、物的全面互联,构建起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是数字化转型的实现途径,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力量。
我国物联网行业呈高速增长状态 未来将有更广阔的空间
自2013年以来我国物联网行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增速一直维持在15%以上,江苏、浙江、广东省行业规模均超千亿元。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的数据表明,随着物联网信息处理和应用服务等产业的发展,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已经从2013年的4896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5万亿元。
虽然我国物联网发展显著,但我国物联网行业仍处于成长期的早中期阶段。目前中国物联网及相关企业超过3万家,其中中小企业占比超过85%,创新活力突出,对产业发展推动作用巨大。
物联网作为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芯片、传感器、近距离传输、海量数据处理以及综合集成、应用等领域,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要素不断积聚。
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等因素的驱动下,2020年GSMA移动经济发展报告预测,2019-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9%左右,2020年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目标16亿元,按照目前物联网行业的发展态势,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有望超预期完成;预计到2025年,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将超过27万亿元。
未来物联网行业将向着多元方向发展
标准化是物联网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它是希望在早期主导市场的行业领导者之间的一场斗争。目前我国物联网行业百家争鸣,还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出现。因此在未来可能通过不断竞争将会出现限数量的供应商主导市场,类似于现在使用的Windows、Mac和Linux *** 作系统。
合规化同样是当下物联网面临的问题之一,特别是数据隐私问题。目前数据隐私已成为网络社会的一个关键词,各种用户数据泄露或被滥用的事件频发,特别是Facebook的丑闻引发了全球担忧。
因此在未来,我国各种立法和监管机构将提出更加严格的用户数据保护规定,,用户的敏感数据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受到更严格的监管。
安全化是指预防物联网软件遭受网络黑客攻击,在未来,以安全为重点的物联网设施将受到更多的关注,特别是某些特定的基础行业,如医疗健康、安全安防、金融等领域。
多重技术推动物联网技术创新
从技术创新趋势来看,物联网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正在不断增强。连接技术不断突破,NB-Iot、eMTC、Lora等低功耗广域网全球商用化进程不断加速;物联网平台迅速增长,服务支撑能力迅速提升;
区块链、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题材不断注入物联网,为物联网带来新的创新活力。受技术和产业成熟度的综合驱动,物联网呈现“边缘的智能化、连接的泛在化、服务的平台化、数据的延伸化”等特点。
——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提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物联网产业发展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当前物联网产业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展现出哪些新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发达国家为了推动信息社会发展,提出建设“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并将其作为国家或地区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纷纷出台相关的战略和政策。2010年,我国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也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提出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与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和云计算的研究和应用示范。
一、物联网是传感网、互联网、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技术的集成及其广泛与深度应用。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与拓展,是新理念引导下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集成创新。物联网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是传感网、互联网、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技术的集成,及其广泛和深度应用。其功能是,各类实物信息被不同的传感器感知、采集、形成数字信号,通过各类网络快速传输到信息处理层,加工处理的信息形成信号或知识,一方面为管理服务提供信息依据,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传输层反馈至传感设备,实现对实物的 *** 作。物联网既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又是自动控制技术在巨型复杂系统中的应用。物联网的应用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过去,信息技术与制造业“两层皮”,信息基础设施与实物基础设施“两层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信、互联网、数字内容等领域独立发展。物联网集合了许多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基础设施与实物基础设施相结合,把信息化融入产业发展、人民生活和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推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自动化技术在更多领域深度应用,促进更多行业、更大范围的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如智能交通是在车辆大幅度增加后,传统的交通管理模式不能满足交通安全需要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城市智能化管理是在城市功能不断丰富和互联网普及的情况下,为了提高管理效率而发展起来的。物联网产业是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有机结合。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将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产业,带动一批新兴产业发展,扩大一批传统产业的市场规模。目前,物联网大都在传统产业应用,如交通、物流、电网、石油天然气、食品等行业,极大提升了这些传统产业的效率,改进了发展方式。同时,物联网的应用带动了相关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包括芯片、传感器、集成模块及设备、中间件制造业,以及应用系统设计与集成、软件开发、试验检测、工程实施、云计算等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扩大了其市场规模。
二、物联网功能多、应用面宽,产业链中服务业比例高,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从物联网本身的特点和规律看,物联网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大有作为。一方面,物联网功能多、应用面宽,以市场需求为发展动力。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运营、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引导的集成创新。发展物联网的动力是满足市场需求,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改善管理、提高效率和便捷生活。物联网不仅应用于诸多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而且在日常生活等领域拥有巨大潜在市场。一是以政府公共服务为主的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如电子政务、城市管理、医疗、教育等领域。二是企业为主的行业应用市场。如电信、电力、物流、石油天然气等行业。三是以个人和家庭为主的消费市场。如购物、家用电器、休闲娱乐等消费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服务的领域正在扩展。另一方面,物联网产业链长,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机融合,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重要意义。纵向看,物联网的产业链可以分为上、中、下游。上游是网络设施、终端设备、传感器、芯片、集成模块、中间件制造等相关制造业;中游是互联网及其运营服务;下游是物联网的用户和服务商,包括应用系统设计和集成、软件开发、试验检测、工程实施、云计算和系统运维等高技术服务业。物联网涉及众多应用领域,是一个跨多学科多部门的细分市场。每个物联网应用领域又构成各自的产业链。物联网产业链中服务业比例较高。物联网产业的中、下游大都是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物联网不仅将带动相关制造业发展,而且将极大促进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形成服务业新业态。同时,由于物联网是根据应用系统特点设计的网络,解决的问题不同,应用方案也就不同。因此,发展物联网不能简单地引进技术,不能照搬照抄国外经验,必须有本国的技术支撑。物联网应用具有本地化优势和主动权,主要体现在应用设计自主权和采购主导权方面。
三、物联网应用一般在社会效益较大的领域优先布局,逐步向生活消费领域拓展。
目前,全球物联网产业部分领域处于重大技术突破的孕育期和产业发展初期,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主要集中在美、欧、日、韩和我国。从世界范围看,物联网技术发展和应用主要呈现以下趋势:
第一,需求导向,整体规划,目标明确。近些年来,欧美日韩等纷纷出台发展物联网的战略计划。一是在社会效益较大的领域优先布局,逐步向生活消费领域拓展。目前,各国政府主要在医疗、电子政务、电网、教育、交通、城市管理等领域推行物联网计划。如,近年来,美国政府以刺激经济为目标,重点支持宽带网、智能电网、卫生医疗信息技术应用等。欧盟从发展绿色经济的角度出发,优先发展智能汽车和智能建筑,2009年发布的《欧盟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又提出了航空航天、汽车、医药、能源等18个物联网主要应用领域。日本从营造“使国民安心和有活力的社会环境”出发,以交通、医疗、教育、环境监测、政府治理等公共领域的信息服务为重点。韩国则从寻求增长动力和发展优势产业出发,在食品和药品管理、交通和物流管理、环境监测、安全监测、工业自动化等方面进行应用示范;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又提出发展智能通信、家庭应用和娱乐等,推动物联网在消费领域应用。二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物联网应用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行业问题。三是市场需求驱动,企业自发创新发展。大部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水到渠成,当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出现了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市场需要。如物流行业最初应用物联网技术是出于对食品安全监控的需要;发展云计算是一些掌控信息资源的企业,为了利用剩余的计算资源,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发展起来的。
第二,坚持成本效益原则,提高社会整体效益。有些大规模应用的物联网投资巨大,只有当其整体效益超过提供者和用户负担的成本时,投资才有意义。与此同时,还要发挥各种合作机制的作用,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鼓励境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鼓励我国企业和研发机构积极开展全球物联网产业研究,在境外开展联合研发和设立研发机构,大力支持我国物联网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持续拓展技术与市场合作领域。
第三,应用导向,技术和标准先行。目前,全球物联网产业的核心技术尚不成熟,标准体系正在构建中。研制与物联网有关的标准不仅有利于规范市场、指导产业发展,而且对各国掌握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导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发达国家在发展物联网的过程中,一方面根据应用需求进行技术研发,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另一方面要在制订标准上狠下功夫。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部部长)
政策推动我国物联网高速发展
自2013年《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印发以来,国家鼓励应用物联网技术来促进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方式向智能化、精细化、网络化方向转变,对于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化水平,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本质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对人、机、物的全面互联,构建起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是数字化转型的实现途径,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力量。
我国物联网行业呈高速增长状态 未来将有更广阔的空间
自2013年以来我国物联网行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增速一直维持在15%以上,江苏、浙江、广东省行业规模均超千亿元。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的数据表明,随着物联网信息处理和应用服务等产业的发展,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已经从2013年的4896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5万亿元。
虽然我国物联网发展显著,但我国物联网行业仍处于成长期的早中期阶段。目前中国物联网及相关企业超过3万家,其中中小企业占比超过85%,创新活力突出,对产业发展推动作用巨大。
物联网作为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芯片、传感器、近距离传输、海量数据处理以及综合集成、应用等领域,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要素不断积聚。
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等因素的驱动下,2020年GSMA移动经济发展报告预测,2019-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9%左右,2020年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目标16亿元,按照目前物联网行业的发展态势,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有望超预期完成;预计到2025年,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将超过27万亿元。
未来物联网行业将向着多元方向发展
标准化是物联网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它是希望在早期主导市场的行业领导者之间的一场斗争。目前我国物联网行业百家争鸣,还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出现。因此在未来可能通过不断竞争将会出现限数量的供应商主导市场,类似于现在使用的Windows、Mac和Linux *** 作系统。
合规化同样是当下物联网面临的问题之一,特别是数据隐私问题。目前数据隐私已成为网络社会的一个关键词,各种用户数据泄露或被滥用的事件频发,特别是Facebook的丑闻引发了全球担忧。
因此在未来,我国各种立法和监管机构将提出更加严格的用户数据保护规定,,用户的敏感数据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受到更严格的监管。
安全化是指预防物联网软件遭受网络黑客攻击,在未来,以安全为重点的物联网设施将受到更多的关注,特别是某些特定的基础行业,如医疗健康、安全安防、金融等领域。
多重技术推动物联网技术创新
从技术创新趋势来看,物联网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正在不断增强。连接技术不断突破,NB-Iot、eMTC、Lora等低功耗广域网全球商用化进程不断加速;物联网平台迅速增长,服务支撑能力迅速提升;
区块链、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题材不断注入物联网,为物联网带来新的创新活力。受技术和产业成熟度的综合驱动,物联网呈现“边缘的智能化、连接的泛在化、服务的平台化、数据的延伸化”等特点。
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由阿里巴巴投资的以色列公司唯视丽(Visualead),不只在满天星计划中赢得丰硕的成果,更看好台湾在亚太区的发展前景,与成立46年大中华标签印刷领导者正美集团正式签约,导入「视觉码」技术及服务,重新订定O2O互动的世界新标准,预计掀起台湾扫码行动,带动百亿物联网商机! 「视觉码」可以将任何图像、动画甚至视讯,转换成有趣又有效的视觉二维码,适用于每一款二维码扫读器,「视觉码」的扫码率,比传统黑白二维码高出6倍,让广告、商品与人可以更直接且快速的连结,拉近品牌、通路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实现「连结物与人,万事皆可能」的企业理念。此外,「视觉码」具有唯一码(Unique Identification)的特性,更可以让万物都有一张身份z,达到防伪、溯源的功能,甚至影响企业行销策略,在大数据的浪潮下,达到全面数位化、推动物联网最大商业效益。 扫码率提升 6 倍!「视觉码」提高消费者品牌辨识度,带动产业生态圈 来自台湾的唯视丽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台美光,在品牌电子商务、数位行销、大型解决方案的销售跟市场推广等领域已累积了超过15年经验,现于唯视丽负责亚太区的市场及商务策略。台美光表示:「『视觉码』不只是码在外观上的美化,从消费者端和产业面都带来高度的影响和颠覆: 在消费者面 – 高品牌辨识度,信任带来扫码与互动 「视觉码」对于消费者,是获取讯息的速度、深度跟广度。以食品生产履历来说,传统二维码没有办法将品牌、行销讯息植入,完全没有品牌辨识度、行动号召力,消费者光看传统二维码,是一片黑与白,扫码意愿低。 视觉码是品牌辨识度高、行动号召力高的引流入口,消费者看得懂这个码要做什么,因为认识品牌有信任感,或者对行销信息好奇有意愿扫码,消费者就能通过扫码,选择要了解的讯息是什么–是种植方式、施肥方式、出口商、进口商、授权经销商,还是行销讯息。以前消费者需要大费周章地透过电脑、网站作很多功课才能略知一二,现在消费者能透过扫码,d指之间消化吸收这些讯息。 在产业面 – 带动生态圈的改变 唯视丽观察到视觉码是Tip of the iceberg,海平面下面有一整个生态圈的生意被带动起来。 扫码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是背后是品牌跟通路的行销策略、定价策略,还有行动体验的设计、行销页面规划与设计、扫码及会员讯息串流等等,也就是数位广告代理商、媒体代理商、系统开发、系统整合、大数据、印刷、生产包装等等,整个供应链都要转变成价值链动起来,才能确保消费者能获得正确的讯息,跟品牌、商品能有『有意义、有趣』的互动。 除了为品牌、通路跟消费者创造价值之外,视觉码也为媒体代理商、广告代理商带来新的思考跟可能性,媒体人、行销人、创意人、数位人都更能发挥创意,如广告短片、搭配视频码、线上广告搭配动态码等等,为行销传播创造更多的应用场景。 对于在台湾市场发展与和正美集团的合作,台美光表示:「台湾市场在高端、高关心度商品的生产履历、行销互动,以及第三方支付等方面正蓬勃发展。正美集团有丰富的资源跟网络,透过印刷就近服务台湾的品牌跟通路商,我们相信正美必能带动市场需求。」 「视觉码」实践 MOTLAB 六大价值,加速物联网发展,带动台湾扫码经济! 传统二维码(QR Code)的运用非常普遍,在台湾随处可见,但黑白如补钉般的造型不仅无法将品牌、行销讯息植入,消费者面对一片黑与白,扫码意愿相对较低。如今,「视觉码」挑战视觉美学及消费习惯,让一向以「美化商品、美化生活」为使命的正美集团毅然地投入,运用成熟的印刷技术,小到一个瓶盖、一张名片,大至一台汽车,都能结合。 正美集团执行长蔡国辉表示:「『视觉码』清楚且完整地带给消费者视觉美感,透过革命性的技术,提升印刷产业的价值;消费者经由视觉码的应用,可便捷地获得资讯,品牌亦能提升与消费者之间的连结,创造多赢之局面。和唯视丽的合作,带动正美集团迈向制造业服务化,也让印刷有更多方式呈现,创造更多可能。」 现今,在大数据的浪潮下,台湾物联网热络,随着「视觉码」引进台湾,正美集团提出的MOTLAB六大价值将加速物联网的发展,也促进“互联网+”的实现,MOTLAB亦隐含了另一个意义,也就是“关键时刻实验室”。其中,MOT意为Moment of Truth(关键时刻),LAB则是Laboratory(实验室),正美希望透过不断的实验和创造,让品牌与消费者可以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每次接触的关键时刻,立即产生连结,故提出MOTLAB六大价值的主张! MOTLAB六大应用管理概念如下: l M arketing Campaign(行销活动):视觉码标签增加行销活动的多样性与互动性,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经由商品得到品牌想要传递的讯息,譬如说:扫码集点,扫码得到折价卷,扫码分享给朋友得到抽奖机会等,甚至消费者可以扫码直接回传顾客体验给品牌,互动行销形成完整生态圈。 l O nline to offline(虚实整合):将客流从线上引到线下实体通路,或是从线下引导到线上通路,形成一个循环,轻松扫码,快速沟通多向资讯。有效连结人、物、资讯。 l T rack & Trace(追踪与溯源):透过视觉码标签,消费者不需要再担心商品从何而来、安全与否,随时随地扫码溯源,深入了解商品品质、产地。品牌业者树立良好形象,消费者信心提升。 l L oyalty Program(会员计画):建立完整会员制度,有好康、新品第一手讯息立即接收。每样商品都可以透过UID集点做活动。 l A uthentication(防伪验真):扫码辨别真伪,不怕假货横行,大大降低不肖业者仿冒盗卖商品的风险。简单的数位防伪,消费者简单上手,品牌商不须费心教导消费者。 l B ig Data(大数据):透过扫码累积庞大资料库,消费者行为,销售数量都能从中统整分析。 唯视丽与正美集团的合作,让传统印刷和现代数位科技又一次产生突破性的新价值。透过「视觉码」革命性的技术引进,预估台湾印刷产业价值也将大幅提升15%~20%,增加100-140亿;甚引动媒体产业10%成长的新商机,增加100-120亿,带起整个物联网的蓬勃发展。 订阅健康爱乐活影音频道,阅读健康知识更轻松 加入,天天关注您健康!LINE@ ID:@ : /lohas/article/23945/扫码经济发烧启动MOTLAB新价值 关键字:视觉码, MOTLAB, 扫码, 唯视丽
大数据全方面应用 推动社会变革转型
大数据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战略制高点。全球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之中,通过对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所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能够总结经验、发现规律、预测趋势、辅助决策,拓展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给人类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提供强力引擎。美、欧、日等国家纷纷将推动大数据发展与应用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夺取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重大战略。2012年3月,美国发布《大数据研究与开发计划》,旨在利用大数据加速科学、工程领域创新,强化国土安全,转变教育和学习模式。2010年11月,欧盟提出《欧盟开放数据战略》,希望使欧盟成为公共部门信息再利用的全球领先者。八国集团发布了《G8开放数据宪章》,推动数据开放和利用。围绕大数据资源掌控权和应用主动权的新一轮国际竞争已经爆发,中国发展大数据也时不我待。
大数据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开辟了新途径。处于数据爆炸的时代,制造企业获取、管理和利用到的数据量越来越大、种类越来越多,若能对数据进行科学的采集、组织、分析与利用,为产品全生命周期和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就能够提高生产率、利润率和企业综合发展水平。特别是,随着制造业逐渐进入“数据驱动”的发展阶段,大数据的发展与应用将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重要支撑手段。
我国具备发展制造业大数据的比较优势。我国制造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一,规模以上制造企业数量超过32万家,从业人员众多,信息化发展水平日益提高,每时每刻产生大量制造数据,应用场景丰富,发展空间广大。通过多年努力,我国在信息技术、产业、应用和信息资源领域都有一定积累,一些信息服务企业面向制造业领域提供大数据服务,为加快大数据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奠定了比较扎实的产业基础。为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步伐,近年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发展智能制造、“互联网 ”制造和工业大数据等任务要求,也为制造业大数据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认真面对大数据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当前,大数据正处于发展孕育期,应用经验积累不多,应用路径尚不清晰,安全风险有待进一步评估。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全行业尚未形成对大数据客观、科学的认识,对数据资源在推动制造业发展方面的战略价值认识不足。多数企业对数据资源建设不够重视,数据质量普遍较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标准规范不统一,企业间和企业部门间缺乏数据互通的有效机制,数据价值难以有效挖掘利用。技术创新与支撑能力不足,大数据软硬件产品和面向制造业特色应用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发展尚不成熟,大数据处理、分析和呈现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难以满足制造业大数据应用需求。既熟悉制造业需求又懂得大数据技术与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缺乏,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兼顾安全与发展的数据开放、管理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缺失,制约制造业大数据的发展与应用。
大数据推动制造业全面转型升级
大数据精准响应用户需求,提高制造业研发设计水平。研发设计水平是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研发设计过程中应用大数据,能够推动打造集成创新平台,广泛收集和深入挖掘消费者的使用行为数据与意见反馈信息,更准确地掌握海量消费者的使用喜好,并借由众创、众包等方式,将消费者带入到产品的需求分析和研发设计等创新活动中,推动产品设计方案的持续改进。
大数据实现业务场景交互,推动生产制造智能化升级。如果说传统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给生产制造提供了“肢体”“感官”和“神经”,大数据的应用则给生产制造配上了“大脑”,使之能灵活应对各种业务场景,实现真正的智能。通过整合、分析制造设备数据、产品数据、订单数据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能够使生产控制更加及时准确,生产制造的协同度和柔性化水平显著增强。
大数据辅助企业科学决策,增强制造业经营管理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是决定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和支撑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石。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经营管理的滞后是一重要因素。大数据的应用,能够推动跨行业、跨区域创新组织的建立和协同设计、电子商务、众包众创等新模式的发展,增强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例如,海尔集团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支撑构建起横纵结合的矩阵式管理模式,打造出以订单为中心、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相互咬合、自行调节运行的业务链条,以及汇集互联网众多网友智慧的研发创新网络,实现了企业经营多元化、组织高效化、创新开放化,使企业通过技术产品的不断创新和软实力的不断增强,在全球家电制造行业持续保持领先地位。
大数据支撑生产型服务发展,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进程。围绕产品发展服务业务,是创新商业模式、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制造业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大数据加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使企业业务从产品生产销售,向生产型服务领域延伸;二是使企业发展模式从围绕产品生产销售提供售后服务,转为围绕提供持续服务进行产品设计;三是使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从产品制造与销售环节,转为售后的生产型服务环节。
大数据与传统业务加速融合,催生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例如,智能儿童手表通过融合位置数据、行为数据、图像数据、社交数据,向儿童及家长提供卫星定位、紧急求救、运动监测、互动游戏等实用功能,近期在我国热销,部分品牌产品日销量甚至达10万台。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和最多样的消费需求,将大数据融入到可穿戴设备、家居产品、汽车产品的功能开发中,能够推动技术产品的跨越式创新,形成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网联汽车等制造业发展新领域,有助于抢占制造业新的增长点和制高点。
促进大数据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健全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立容量更大、服务质量更可靠的工业宽带网络,加强制造业领域无线宽带网络规划布局,部署面向智能制造单元、智能工厂及物联网应用的低延时、高可靠的工业互联网。发挥互联网企业、工业软件企业优势,引导其与制造企业紧密融合,面向制造业重点领域信息物理系统及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构建无线传感网、工业控制网、工业云平台及云应用、工业大数据平台等新兴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实现数据的统一采集、管理和高效处理。
建设制造业数据资源。推进传感器等数据采集终端的大规模应用,多渠道、多层面采集获取数据。引导和支持骨干企业、行业组织建设低成本、高效率的制造业大数据存储中心和分析中心,汇聚形成系统、全面、及时、高质量的数据资源。完善制造业数据资源建设相关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激励手段,规范数据资源性质,明确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科学合理界定公共信息资源边界,形成各方面积极参与、互利共赢的数据资源建设态势。
突破制造业大数据核心技术。开放自主可控的制造业大数据平台软件和重点领域、重点业务环节应用软件,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开发专业化的制造行业数据处理分析技术和工具,提供特色化的数据服务。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开展制造业大数据分析关键算法和关键技术研究。
提升大数据分析应用能力。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制造业大数据服务平台,推动软件与服务、设计与制造资源、关键技术与标准的开放共享,增强制造业大数据应用能力。选择重点领域,组织实施制造业大数据创新应用试点,推动制造模式变革和工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制造业新业态,推进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
提高数据安全保障能力。研究制定面向制造业领域信息采集和管控、敏感数据管理、数据质量等方面的大数据安全保障制度建设。研究制定数据分级标准,明确制造业大数据采集、使用、开放等环节涉及信息安全的范围、要求和责任。推动数据保护、个人隐私、数据资源权益和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和立法工作,明确各方责、权、利。制定出台对制造业数据采集、传输、保存、备份、迁移等的管理规范,加强安全测评、电子认证、应急防范等信息安全基础性工作,有效保障数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各环节的安全可靠。
培养复合型大数据人才。支持有条件的高校结合计算机、数学、统计等相关专业优势,设立大数据相关专业。鼓励高校和制造企业共同开展职业教育,联合培养同时具备大数据应用能力和制造业专业素质的复合型大数据人才。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有计划、分层次的引进大数据相关的战略科学家和创新领军人才,依托制造业大数据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引进拥有实践经验的大数据管理者、大数据分析员等高端人才。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大数据全方面应用 推动社会变革转型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新形势下中国制造业面临哪些挑战?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制造业面临如下三方面的挑战。
第一方面,来自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出现的情况下,更加突显了他们在产业空心化造成了实体经济缺失的弊端。于是以美国发起的工业互联网和德国发起的工业40为代表的一个再工业化的运用,旨在利用高科技重归实体经济,同时进一步抢占高端制造的制高点,同时希望在新一轮全球产业革命,新一轮制造业全球竞争当中争夺一定的话语权。
第二方面,随着印度、东盟国家、拉美国家拥有更低的人力成本和资源成本情况下,快速抢占了全球中低端制造业市场。对于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就形成了上下夹击的双重态势。
第三方面,来自于中国制造业内部的环境。中国制造业现在典型的一个特征就是大而不强。全球500多种工业产品,其中有220多种工业品出自中国制造,但是中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另外在一些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制造工艺上的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过高。因此中国制造业还是处于全球制造业产业链当中的中低端,也缺乏国际知名一流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产业链当中高附加值的部分所占份额比较小。还有中国大多数制造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也比较落后。
面临以上三重挑战,中国制造业唯有依靠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才能真正实现制造业的整体转型升级。为此中国政府在2015年3月份,正式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
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是什么?
中国制造2025主要聚焦在这样一条主线上:
第一,互联网 。借助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与传统产业相互结合,从而催生出一些新的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如线上电子零售业态和B2B的业务,社会化媒体和数字化营销,还有O2O生活服务圈,还有以第三方支付、P2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业务。
第二,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这个深度融合不仅是对中国制造装备、制造工艺、核心技术攻关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时还要借助新兴电子与信息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方式,对中国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品牌建设能力进行全面提升。
第三,智能制造。跟工业40所强调的内容有一些吻合,主要是指现代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到生产制造各个环节当中,以取代或者延伸部分手工和脑力等劳动,从而能够全面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使整个生产过程达到最优的状态。
与工业40相比,我们更注重五大创新
再看中国制造2025,跟工业40对比,它涵盖的面更广,主要是集中在制造业产品研发与设计、市场营销、内部管理、服务管理等各个方面。
第一,产品模式创新。众包设计模式,以及产品数字化的特征。如小米的粉丝参与产品设计,海尔商城所提供的个性化定制等。
第二,制造模式创新。讲到制造模式的创新,除了我们所熟知的机械手、机器人、机械化的生产线以外,目前3D打印的模式可能是现在新型工业模式的一个典型之一。因为它改变了传统加工思维。我们都知道,传统加工思维的一个典型特征主要是切除、消除,在加工过程中是对原材料不断的进行削减,是在做减法。3D打印的特点是通过材料一层一层叠加,打印多的时候,材料多,打印少的时候,材料少,通过材料叠加形成产品,它的加工过程思维是做加法,可以对材料的使用率达到最高。
第三,供应链模式创新。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对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协同;二是还要大力发展智能物流,动态监控物流实施的信息,并且辅助于大数据分析的技术。比如京东商城就是依靠对供应链数据的实时分析,准确预测要货信息,做到提前备货。
第四,营销模式创新。主要是结合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云计算等模式,大力推进社会化媒体和数字化营销。它的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传播速度非常快,典型是金字塔式和病毒式快速传播复制。二是传播对象聚焦性非常高,主要是通过点对点的传播、口碑营销、粉丝营销、朋友圈营销。
第五,服务模式创新。制造业服务化是未来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这是必须要建立在产品数字化基础之上的。厂家可以对自己销售出去的产品实时获取使用信息,实时监控使用情况,并且能够提前诊断出该设备故障情况,远程发送指令,进行远程维修和维护,从而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今天的制造业是在卖产品,明天的制造业就是在卖服务。通过服务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