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发展前景

物联网的发展前景,第1张

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很不错,具体如下:
1更安全的保护措施。在新技术出现之初,它的技术力量几乎都集中在创新上,导致监管水平低下,这就使业界的兴奋、激进和政策、监管的滞后常常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物联网设备和基础设施的价格下降,企业在物联网设备上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这种创新和应用一旦普及,各种新技术的风险也突显出来。
2更普遍使用智能消费品设备。IoT所覆盖的行业人群广泛,从智慧交通、智能物流、医疗、农业、能源等行业应用,到私人智能家居、个人、智能汽车等应用,无论是降低成本,还是提高中国居民的生活质量,都将是中国居民生活质量的巨大提升。

——预见2022:《2022年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发展前景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集成电路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韦尔股份(603501)、中芯国际(688981)、长电科技(600584)、华天科技(002185)、通富微电(002156)等。

本文核心数据:集成电路产量、集成电路产值、集成电路表观消费量、集成电路市场需求结构、集成电路市场规模、集成电路本土自给率、集成电路行业企业数量。

行业概况

1、定义

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采用一定的半导体制作工艺,把一个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二极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通过一定的布线方法连接在一起,组合成完整的电子电路,并制作在一小块或几小块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成为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

集成电路根据处理信号的不同,可以分为模拟集成电路和数字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主要包括逻辑器件、储存器和微处理器。逻辑器件是进行逻辑计算的集成电路;存储器是用来存储程序和各种数据信息的记忆部件;微处理器可完成取指令、执行指令,以及与外界存储器和逻辑部件交换信息等 *** 作;模拟器件是模拟电路集成在一起用来处理模拟信号的芯片,如运算放大器、模拟乘法器、锁相环、电源管理芯片等。

2、产业链剖析

集成电路产业链上中下游紧密联动,EDA是产业链快速发展的撬动者。上游包括:集成电路设计于制造所需的自动化工具EDA;搭建SoC所需的核心功能模块半导体IP;集成电路制造环节的核心生产设备及材料。中游包括:通过电路设计、仿真、验证、物理实现等步骤生成版图的IC设计厂商;将版图信息用于制造集成电路的制造厂商;为芯片提供与外部器件连接并提供物理机械保护的封装厂商;对芯片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的测试厂商。下游应用范围十分广阔,下游应用场景主要包括计算机领域、汽车电子领域、工业、消费电子领域、物联网、数据处理等领域。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处在高速发展期

1965年中国第一块集成电路诞生于北京电子管厂(现京东方)。在此期间,中国集成电路的发展几乎与欧美先进国家的研制工作同步。1957年我国相继地研制出了锗点接触二极管和三极管,1962年我国成功地研制成硅外延工艺,并且开始研究一种采用照相制板光刻工艺。1965年12月河北半导体研究所召开鉴定会,率先在国内鉴定了DTL型数字逻辑电路,第二年相继在上海元件五厂鉴定了TTL电路,标志着中国已经研制成功属于自己的小规模集成电路。1973年8月26日,中国第一台每秒运算100万次的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105机问世。

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突起,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也相继地进入了探索及发展期。在此期间,以引进先进技术、推动集成电路项目发展为主,涌现出了一批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同时,集成电路人才队伍也进行了迅速的组建。

国家在“863”计划项目中对集成电路的基础研究做出了大力的资助,先后开展的908、909工程在集成电路产业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与此同时,制度缺陷及产业链的不均衡也让集成电路行业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和教训,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国外先进国家集成电路技术筑起了鸿沟。在此期间,为了加快集成电路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家梳理和整顿了集成电路产业出现的投资分散问题,提出“531战略”,在政策扶持下诞生了包括江苏无锡华晶电子、浙江绍兴华越微电子、上海贝岭微电子、上海飞利浦半导体和北京首钢在内的国有半导体企业。

在产业政策的支持及市场的拉动下,2000年以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逐渐地迈入高速发展期,2000年、2011年、2014年和2020年集成电路政策接踵出台,包括《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和《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从财政、投融资、研发、进出口政策、人才政策、知识产权政策、市场应用政策和国际合作政策等方面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有效地促进了国家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地优化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环境,深化产业合作,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高质量发展。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加持下迎来发展新机遇

2018年至2022年7月,发改委、财政部、国务院、商务部、科技部等多部门都陆续印发了规范、引导、鼓励、规划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政策,内容涉及集成电路技术规范、集成电路集群发展支持、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支持等内容:

行业发展现状

1、中国集成电路产量逐年提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2021年,我国集成电路产量逐年提高,2021年产量创下新高,达到35943亿块,较2020年增长375%。

2、中国大陆集成电路产值波动上升

根据IC
Insights的研究报告显示,2015-2021年,中国大陆集成电路产值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从2015年的132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312亿美元,增长了13636%。

3、中国集成电路表观消费量持续走高

2017-2021年,中国集成电路行业表观消费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21年中国集成电路行业表观消费量为684210亿块,较2020年增长2552%。

4、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突破万亿元

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7-2021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增长速度维持较高的水平。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国内宏观经济运行良好的驱动下,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平稳增长态势,2021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首次突破万亿元。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21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为104583亿元,同比增长182%。

就中国大陆地区而言,根据IC
Insights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2021年,中国大陆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从2017年的1180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1870亿美元,增长了5847%。

5、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市场发展较为领先

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21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为104583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设计业销售额为4519亿元,占比为4321%;制造业销售额为31763亿元,占比为3037%;封装测试业销售额2763亿元,占比为2642%,可以看出,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市场发展较为领先。

6、中国集成电路行业本土自给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近年来,全球分工进行放缓,供应链出现收缩、产业布局加快重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存在核心技术有限、自主供给能力严重不足等情形,需强化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协同合作。根据IC
Insights数据,2021年国产集成电路规模占中国集成电路规模的167%,总体自给率仍相对较低。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格局:广东省集成电路企业数量全国领先

根据中国企业数据库企查猫,目前中国集成电路行业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和江苏等地。截至2022年7月26日,广东共有集成电路企业10696家,全国领先;福建共有集成电路企业3453家;江苏共有集成电路企业2454家。

2、企业竞争格局:环节不同巨头各异

(1)中国集成电路设计--韦尔股份实力更强

根据芯谋研究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前10大Fabless公司的营收总额为148亿美元,同比增长33%;进入中国前十大Fabless公司的门槛需超8亿美元。目前,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竞争实力较强的主要有韦尔股份、安世半导体、华大半导体、紫光展锐、长江存储、中兴微电子、兆易创新、格科微、智芯微电子、长鑫存储等。

(2)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台积电TSMC实力更强

2021年全球专属晶圆代工厂TOP10榜单,根据总部所在地划分,前十大专属晶圆代工公司中,中国大陆有两家(中芯国际SMIC、华虹集团HuaHong),且占据了第四和第五的位置;中国台湾有五家(台积电TSMC、联电UMC、力积电Powerchip、世界先进VIS、稳懋WIN),其中,台积电TSMC以3449亿元的营业收入高居全球榜首。

(3)中国集成电路封测--长电科技实力更强

集成电路封测是中国大陆发展最完善的板块,技术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接近。近年来,国内封测龙头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并购重组,在先进封装领域正逐渐缩小同国际先进企业的技术差距。2021年,中国大陆本土封测企业排名前十的分别为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沛顿科技、华润封装、宁波甬矽、苏州晶方、颀中科技、紫光宏茂、新汇成。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区域发展趋势和技术发展趋势

从产业发展格局来看,目前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化分布进一步显现,已初步形成以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三大核心区域聚集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由于这些地区经济发达、科技水平较高、集成电路产品需求旺盛,未来这三大区域依然会是我国集成电路产品市场的主要生产和消费区域。其他潜在的发展区域最有可能是经济基础和科教实力较强的内陆地区,重点城市包括武汉、重庆和成都。

从技术发展情况来看,根据2020年8月,国务院公布的《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未来我国集成电路行业将在集成电路关键核心技术、新一代半导体技术等领域进行创新,而这也将成为行业技术发展的趋势。

2、2027年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6384亿元

根据IC
Insights的预测,预计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2020-2025年年复合增长率为92%,其中中国国产芯片占比预计将从2020年的159%提升至2025年的194%,综合考虑IC
Insights的预测和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发展态势,初步测算,2027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约为16384亿元。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集成电路(IC)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科沃斯(603486);石头科技(688169);天智航(688277)等

定义

根据《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词汇》(GB/T
12643-2013)中关于机器人的定义,机器人是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可编程的轴,以及一定程度的自主能力,可在其环境内运动以执行预定任务的执行机构。

按机器人的应用领域进行分类,机器人可分为工业机器人、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公共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其他应用领域机器人。根据《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词汇》(GB/T
12643-2013)的定义,服务机器人是指除工业自动化应用外,能为人类或设备完成有用任务的机器人。

产业发展现状

1、行业整体现状:市场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2020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快速增长,医疗、教育、公共服务等领域需求成为主要推动力。在市场需求波动的影响下,2021年市场增速出现回调,但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以及医疗、公共服务需求的持续旺盛,加上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多变、地质情况复杂,社会发展多元化特征明显,在应对地震、洪涝灾害、极端天气,以及矿难、火灾、安防等公共安全事件中,对特种机器人有着突出的需求,因此我国服务机器人存在巨大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市场规模及总体占比也将持续增长。经中国电子学会初步核算,2021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包含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3933亿元。

注:由于本报告采用的服务机器人的定义包含特种机器人,此数据为中国电子学会公布的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之和。

2、细分市场一:个人/公共服务机器人

——个人/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分析

个人服务机器人主要包括家务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养老助残机器人、家用安监机器人、个人运输机器人等。

伴随国内经济及技术的不断发展,催生社会对科技生活方式的向往,同时,城镇人均收入水平持续提升,居民具备产品消费能力,使得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家务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凭借高需求和使用频次受到企业、资本方关注,产品经过一定的发展期,技术相对成熟,逐步在市场放量;娱乐机器人、养老助残机器人由于技术复杂性、产品功能实现存在挑战,产品普及仍面临一定瓶颈。

公共服务机器人的范围则较为广泛,只要能够为公众或公用设备提供服务的机器人都属于该类型服务机器人。

——个人/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创新不断加快,服务机器人智能性提升,改进用户体验,加快提高了家庭应用渗透率,其中扫地机器人作为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的代表性产品,成为众多家庭对于机器人的首选。而且中国公共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在不断增多,需求增大。伴随技术提升,服务机器人成本呈下降趋势,社会劳动力成本上升带动机器人换人需求,中国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有很大潜力

因此中国个人/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以较快增速不断扩大。2021年,中国个人/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30260亿元。

3、细分市场二:特种机器人

——医用服务机器人市场分析

目前,特种机器人最大的应用领域为医疗领域。医用服务机器人的技术创新拓宽了产品应用领域,也提升了诊疗的专业度。例如,早期的胶囊内镜机器人进入体内后不可控制,而近年来,随着磁场精准控制及光电成像等一系列创新技术的研发与突破,胶囊内镜机器人实现了革命性的可控性与精准定位功能。如安翰医疗的磁控胶囊内镜机器人,对胃部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度可达934%,已在国内广泛推广使用。

医疗服务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手术领域,当下,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增长潜力巨大;系由于中国的患者人数庞大且可能需要使用手术机器人进行的常规微创伤手术数量众多。根据Frost
&
Sullivan初步统计,2021年我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76亿美元,其中腔镜手术机器人的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08亿美元上升至2021年的558亿美元。

2022年6月,由互联网周刊、eNet研究院、德本咨询联调的2021医疗机器人企业排行榜出炉。其中,天智航、上海微创、哈工大机器人、安翰科技、精锋医疗、威高集团、楚天科技、新松机器人、神方机器人、赛诺微等十家企业荣登TOP10。

——其他特种机器人市场分析

除了医用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还在安防、水下、水上、管道、消防、煤矿等领域面向特定场景实现应用突破。

——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分析

目前,中国特种机器人整机性能持续提升,各种类型产品持续出现,带动市场较快发展。特种机器人受到技术驱动,智能性及工作环境适应性不断提升,有望在医疗、军事、消防、安监等应用场景快速落地。2020年疫情爆发,全国范围内特种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得到了极大的拓展,特别是医用服务机器人与相关救援机器人的市场规模都得到了明显的增长。根据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数据,初步核算2021年,中国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为907亿元,同比增长363%。

市场竞争格局

从各区域的重点布局来看,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中部地区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相对较好,集中度也较高。

从地区来看,我国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浙江、沈阳、哈尔滨、广州、江苏、西安、湖北等地。这些地区具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以及科研能力,为服务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服务机器人的发展上,这些地区主要依托于各研究院以及院校的取得的研究成果,如北京地区有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北京科技大学机器人研发中心,上海地区有上海交大自主机器人研究所、复旦大学媒体计算研究所等。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第1章:行业综述及数据来源说明

11 服务机器人行业的界定

111 服务机器人的定义

(1)机器人定义

(2)服务机器人定义

112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中服务机器人行业归属

12 服务机器人行业分类

13 服务机器人行业专业术语说明

14 本报告行业研究范围的界定说明

15 本报告的数据来源及统计标准说明

151 本报告权威数据来源

152 本报告研究方法及统计标准说明

第2章: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宏观环境分析(PEST)

21 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政策(Policy)环境分析

211 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监管体系及机构介绍

(1)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主管部门

(2)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自律组织

212 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标准体系建设现状

(1)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标准体系建设

(2)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现行标准分析

(3)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即将实施标准

(4)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重点标准解读

213 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相关政策规划汇总及解读

(1)国家层面相关政策规划分析

(2)地方层面相关政策规划分析

214 国家“十四五”规划对服务机器人行业的影响分析

215 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国家层面重点政策解析

(1)《“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

216 政策环境对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22 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经济(Economy)环境分析

221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现状

(1)中国GDP增长情况

(2)中国三次产业结构

(3)中国居民消费价格(CPI)

(4)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5)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情况

(6)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22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展望

(1)国际机构对中国GDP增速预测

(2)国内机构对中国宏观经济指标增速预测

223 行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发展相关性分析

23 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社会(Society)环境分析

231 影响行业发展的社会因素分析

(1)中国人口增速不断下滑

(2)人口老龄化严重

(3)中国劳动力人数下降以及人力成本持续上升

(4)居民生活得到改善

(5)城镇化进程加速

(6)老年抚养比逐渐提高

232 社会环境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24 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技术(Technology)环境分析

241 机器人技术发展现状

242 服务机器人核心关键技术分析

(1)导航技术

(2)路径规划技术

(3)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

243 服务机器人共性技术分析

(1)自主移动机器人平台技术

(2)机构与驱动

(3)感知技术

(4)交互技术

(5)自主技术

(6)网络通信技术

244 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科研投入状况

245 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科研创新成果

(1)中国服务机器人专利申请概况

(2)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热门专利申请人

(3)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热门技术

246 中国服务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

(1)云-边-端的无缝协同计算

(2)持续学习和协同学习

(3)知识图谱

(4)场景自适应

(5)数据安全

247 技术环境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第3章:全球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前景预测

31 全球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311 全球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历程

312 全球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1)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销量

(2)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

313 全球服务机器人行业应用现状

314 国际服务机器人行业科研机构发展分析

(1)麻省理工计算机科学和智能实验室

(2)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

(3)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学院

(4)早稻田大学仿人机器人研究院

(5)筑波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室

32 全球服务机器人行业区域发展格局及重点区域市场研究

321 全球服务机器人行业区域发展现状

322 重点国家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分析

(1)美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发展分析

(2)日本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分析

(3)德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分析

33 全球服务机器人行业竞争格局及代表性企业案例分析

331 全球服务机器人行业竞争格局

332 全球服务机器人行业代表性企业布局案例

(1)美国iRobot Corporation

(2)美国Intuitive Surgical Inc

(3)丹麦乐高集团

34 全球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前景预测

341 全球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

342 全球服务机器人行业前景预测

第4章: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痛点分析

41 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历程及市场特征

411 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历程

412 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市场特征

(1)行业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2)业内业外多家公司积极布局

42 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421 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参与者类型

422 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供给状况

(1)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参与企业数量

(2)中国主要服务机器人企业产品供给情况

423 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需求状况

424 中国机器人主要产业园发展现状分析

425 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进出口市场

(1)服务机器人行业进出口市场分析

(2)服务机器人行业进出口趋势分析

43 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痛点分析

第5章:中国服务机器行业竞争状况及市场格局解读

51 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511 行业现有竞争者分析

512 行业潜在进入者威胁

513 行业替代品威胁分析

514 行业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515 行业购买者议价能力分析

516 行业竞争情况总结

52 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521 行业投资发展状况

(1)投资事件汇总

(2)投融资金额及数量

(3)投融资所处阶段

(4)投融资区域分布

(5)投资趋势分析

522 行业兼并与重组状况

(1)兼并与重组事件汇总

(2)兼并与重组动因分析

(3)兼并与重组案例分析

(4)兼并与重组趋势预判

53 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531 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企业竞争格局

532 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区域竞争格局

54 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竞争趋势分析

第6章: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链梳理及全景深度解析

61 服务机器人产业链梳理

611 服务机器人产业链结构

612 服务机器人产业链图谱

62 服务机器人行业上游核心零部件市场分析

621 减速器市场分析

(1)减速器分类

(2)减速器市场发展现状

(3)减速器市场竞争格局

(4)减速器对行业的影响

622 机器人用伺服电机市场分析

(1)机器人用伺服电机分类

(2)机器人用伺服电机市场发展现状

(3)机器人用伺服电机市场竞争格局

(4)机器人用伺服电机对行业的影响

623 控制器市场分析

(1)控制器市场发展现状

(2)控制器市场竞争格局

(3)控制器对行业的影响

624 传感器市场分析

(1)传感器分类

(2)传感器市场发展现状

(3)传感器市场竞争格局

(4)传感器对行业的影响

625 AI芯片市场分析

(1)AI芯片市场发展现状

(2)AI芯片市场竞争格局

(3)AI芯片对行业的影响

63 服务机器人行业上游软件系统开发市场分析

631 人工智能市场分析

(1)人工智能市场发展现状

(2)人工智能市场竞争格局

(3)人工智能对行业的影响

632 SLAM市场分析

(1)SLAM市场类型分析

(2)SLAM市场发展现状

(3)SLAM对行业的影响

633 *** 作系统市场分析

(1) *** 作系统市场发展现状

(2) *** 作系统市场竞争格局

(3) *** 作系统对行业的影响

64 服务机器人行业细分产品市场分析

641 服务机器人行业细分市场结构

642 个人/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分析

(1)个人/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

(2)个人/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竞争

(3)个人/公共服务机器人应用分析

(4)个人/公共服务机器人发展趋势

643 特种机器人市场分析

(1)特种机器人整体市场规模

(2)特种机器人市场竞争

(3)特种机器人应用分析

(4)特种机器人发展趋势

第7章: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重点区域市场解析

71 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全国空间格局

711 区域发展情况

712 区域发展问题

(1)部分区域机器人产业导向不够清晰,难以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2)各地机器人企业经营压力较大,现金流回流较慢

72 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重点省市发展分析

721 广东省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分析

(1)区域行业发展经济环境

(2)区域行业发展政策

(3)区域行业技术环境

(4)区域行业发展现状

(5)区域产业园建设情况

(6)区域行业发展前景

722 江苏省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分析

(1)区域行业发展环境

(2)区域行业发展政策

(3)区域行业技术环境

(4)区域行业发展现状

(5)区域产业园建设情况

(6)区域行业发展前景

723 浙江省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分析

(1)区域行业发展环境

(2)区域行业发展政策

(3)区域行业技术环境

(4)区域行业发展现状

(5)区域产业园建设情况

(6)区域行业发展前景

724 上海市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分析

(1)区域行业发展环境

(2)区域行业发展政策

(3)区域行业技术环境

(4)区域行业发展现状

(5)区域产业园建设情况

(6)区域行业发展前景

725 北京市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分析

(1)区域行业发展环境

(2)区域行业发展政策

(3)区域行业技术环境

(4)区域行业发展现状

(5)区域产业园建设情况

(6)区域行业发展前景

第8章: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链代表性企业案例研究

81 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链代表性企业发展布局对比

82 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链代表性企业案例研究

821 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2)企业经营现状

(3)企业业务架构

(4)企业销售网络

(5)企业服务机器人业务布局

(6)企业发展服务机器人业务的优劣势分析

822 北京石头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2)企业经营现状

(3)企业业务架构

(4)企业销售网络

(5)企业服务机器人业务布局

(6)企业发展服务机器人业务的优劣势分析

823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2)企业经营现状

(3)企业业务架构

(4)企业销售网络

(5)企业服务机器人业务布局

(6)企业发展服务机器人业务的优劣势分析

824 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2)企业经营现状

(3)企业业务架构

(4)企业销售网络

(5)企业服务机器人业务布局

(6)企业发展服务机器人业务的优劣势分析

825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2)企业经营现状

(3)企业服务机器人业务布局

(4)企业相关资质及技术能力

(5)企业发展服务机器人业务的优劣势分析

826 北京云迹科技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2)企业经营现状

(3)企业服务机器人业务布局

(4)企业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

(5)企业相关资质能力

(6)企业发展服务机器人业务的优劣势分析

827 上海高仙自动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2)企业经营现状

(3)企业业务架构及销售网络

(4)企业服务机器人业务布局

(5)企业相关资质能力及专利技术

(6)企业发展服务机器人业务的优劣势分析

828 创泽智能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2)企业经营现状

(3)企业销售网络

(4)企业服务机器人业务布局

(5)企业相关资质能力及专利技术

(6)企业发展服务机器人业务的优劣势分析

829 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2)企业经营现状

(3)企业服务机器人业务布局

(4)企业相关资质能力及专利技术

(5)企业发展服务机器人业务的优劣势分析

8210 深圳市卫邦科技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2)企业经营现状

(3)企业服务机器人业务布局

(4)企业相关资质能力及专利技术

(5)企业发展服务机器人业务的优劣势分析

第9章: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市场前瞻及投资策略建议

91 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911 行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识别

912 行业发展驱动与制约因素总结

(1)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2)行业发展制约因素

913 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914 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92 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投资特性分析

921 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922 行业投资风险预警

93 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投资价值评估

94 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941 产业链投资机会

942 区域投资机会

(1)区域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

(2)区域服务机器人行业演变趋势

943 产品投资机会

(1)室外封闭商区配送机器人

(2)建筑机器人

(3)商用扫地机器人

(4)医疗、护理服务机器人

95 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投资策略与可持续发展建议

951 行业投资策略建议

(1)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投资方式建议

(2)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投资方向建议

952 行业可持续发展建议

图表目录

图表1:机器人的分类(按应用领域)

图表2:国家统计局对服务机器人行业的定义与归类

图表3:服务机器人的分类

图表4:服务机器人行业专业术语介绍

图表5:本报告服务机器人行业研究范围的界定

图表6:本报告权威数据资料来源汇总

图表7:本报告的主要研究方法及统计标准说明

图表8:本报告的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说明

图表9: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监管体系构成

图表10: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主管部门

图表11: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自律组织

图表12:截至2022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单位:项)

图表13:2020-2022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现行国家标准汇总

图表14:截至2022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现行行业标准

图表15:截至2022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现行地方标准

图表16:截至2022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现行部分企业标准

图表17:截至2022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现行团体标准汇总

图表18:截至2022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现行标准属性分布(单位:项,%)

图表19:截至2022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即将实施标准

图表20: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重点标准解读

图表21:2015-2022年4月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相关国家政策规划汇总

图表22:截至2022年4月年各省市地方服务机器人行业相关政策规划汇总

图表23:“十四五”规划关于服务机器人行业的影响分析

图表24:《“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关于服务机器人行业的主要任务

图表25:2010-2022年中国GDP增长走势图(单位:万亿元,%)

如需完整目录请联系客服

来源: 科技 日报

补齐关键核心技术短板 八部委推行物联网行动计划

物联网是以感知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实现人、机、物的泛在连接,提供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等服务的基础设施。物联网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规划将其纳入了七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

但与此同时,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关键核心技术存在短板、产业生态不够健全、规模化应用不足、支撑体系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等。

近日,工信部联合国家网信办、 科技 部等八部委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3年底,在国内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 社会 现代化治理、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民生消费升级的基础更加稳固,具体包括四大行动目标:创新能力有所突破、产业生态不断完善、应用规模持续扩大、支撑体系更加健全。

《行动计划》也提出了到2023年底的一系列具体量化目标:推动10家物联网企业成长为产值过百亿、能带动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龙头企业;物联网连接数突破20亿;完善物联网标准体系,完成40项以上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制修订等。

《行动计划》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技术融合创新、构建协同创新机制3个方面对提升物联网产业创新能力进行了部署安排,提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施“揭榜挂帅”,鼓励和支持骨干企业加大对高端传感器、物联网芯片、新型短距离通信、高精度定位等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补齐高端传感器、物联网芯片等产业短板;力争到2023年底,突破一批制约物联网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高端传感器、物联网芯片、物联网 *** 作系统、新型短距离通信等关键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行业应用是物联网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综合考虑各领域对物联网需求的紧迫性、发展基础和经济效益等重要因素,《行动计划》按照“分业施策、有序推进”的原则,提出在 社会 治理、行业应用、民生消费三大领域内,重点推进12个行业的物联网部署:以 社会 治理现代化需求为导向,积极拓展市政、乡村、交通、能源、公共卫生等应用场景,提升 社会 治理与公共服务水平;以产业转型需求为导向,推进物联网与农业、制造业、建造业、生态环保、文旅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提质增效;以消费升级需求为导向,推动家居、 健康 等领域智能产品的研发与应用,丰富数字生活体验。

《行动计划》还提出,鼓励地方联合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建立一批物联网技术孵化创新中心,调动物联网产业技术联盟、基金会、开源社区等机构协同创新形成合力。

此外,标准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础。《行动计划》提出从标准体系建设与关键标准制定方面推动物联网标准化工作,依托全国信标委及相关标准化技术组织,进一步完善物联网标准体系,计划3年内组织国内产学研力量加快制修订40项以上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同时,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贡献度。

作为半导体行业最大的设计和知识产权供应商,ARM 将其技术授权给英特尔、高通和三星电子等客户,而这些公司与英伟达存在业务上的激烈竞争, 英伟达的收购案可能遭遇行业对手的强烈反对。

如果ARM变为一家美国公司,那么这会加剧ARM客户对于国际贸易风险的担忧。 因此,外界普遍认为,这项交易很可能无法通过包括在英国、中国、欧盟等多国监管机构的批准。 那么,明知收购ARM可能引起"众怒",英伟达为何还要走出这一步呢?最终收购案的结局将会如何?

在英伟达宣布收购ARM后的几小时后,韩国和中国国内立马出现了质疑的声音。韩国半导体与显示技术学会会长Park Jea-gun表示, 这笔交易将加剧英伟达与三星、高通等公司在自动驾驶和其他未来芯片技术方面的竞争,并引起市场对ARM可能会提高竞争对手专利许可费的忧虑。

一位中国芯片行业高管表示,如果ARM成为美国子公司,那么与ARM合作的美企在华很可能更难销售他们的芯片。

反对的不只有中韩业内人士,还有英国。曾经的ARM联合创始人Hermann Hauser公开反对,认为英国电子产业有数百家公司,其中许多公司都使用ARM的技术, 它们的产品也出口到全球市场,一旦收购完成,英国公司出售产品到哪都要遵循美国的规定,这将是个"灾难"。

ARM在芯片行业到底扮演什么特殊角色,为何能引起业内人士一片担忧?

芯片的架构设计一直被誉为芯片行业的"金字塔尖",开发难度巨大。 架构是芯片设计的基础,犹如一座建筑里的结构设计,只有具备稳定可靠的结构设计,才能建造各式各样的房子。 在芯片领域,架构对芯片的整体性能起决定性作用, 不同架构的芯片在同样的芯片面积、频率下,性能甚至可以出现几倍的差距。 目前,全球芯片领域的主流架构主要是ARM公司主导的ARM架构和英特尔主导的X86架构。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英特尔开发的X86架构以高效能的优势,逐渐在服务器、PC机流行起来。 1978年6月8日,英特尔生产出世界上第一款16位的微处理器"i8086",该处理器的出现同时开创了一个使用X86架构的新时代。 这奠定了后续英特尔在计算机处理器的霸主地位。

不过,随着人们对手机等移动设备需求显著提升,全球芯片领域的主流架构市场孕育巨大变化。 英国ARM 公司创立于上世纪 90 年代,其创立初衷是做"结构简单、功耗低、价格便宜"的芯片 ,并最终做出了理想中的首款CPU。后来的ARM架构,指的就是设计这款CPU时采用的架构。

虽然ARM的研发方向与英特尔不同,但在英特尔的强大统治下,ARM的日子并不好过。在这个情况下 ,ARM决定改变他们的商业模式,不再像英特尔一样,完成整个芯片的设计、制造、封装等环节,而是专做IP授权,即将芯片设计方案转让给其他公司 ,剩下的由购买方自己去完成。万万没想到,这种模式开创了属于ARM的全新时代。 越来越多的公司参与到这种授权模式中,与ARM建立了合作关系。

随着移动智能时代的到来, ARM的芯片架构凭借低功耗、简单等优势受到市场的追捧,因为手机不像电脑需要X86架构来支撑强大的性能,巨大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使ARM 在芯片领域得到极大普及 ,到 2010 年,ARM 已经成为移动设备最主流的选择。有数据显示, 如今全世界超过95%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都采用ARM架构,高通、苹果、华为等企业的芯片也无一例外都采用了ARM架构。 同时,ARM基于整个产业链的架构技术也在迅速升级。

在受主流市场欢迎的情况下,ARM架构甚至对X86架构的主导地位发生威胁。 2012年,微软开始尝试让Windows 运行在基于ARM架构的处理器上;今年,苹果宣布 Mac要全部切换到基于ARM 架构的自研芯片。 ARM架构对芯片设计行业的统治力可见一斑,一旦其被英伟达所控制,对很多竞争对手带来的影响不可小觑。

作为全球最大的GPU(图形处理器)设计和制造商, 过去英伟达的业务一直面向 游戏 行业,为市场提供显示芯片,英伟达一度是PC时代的"显卡之王",占全球市场份额曾高达70% 以上,为推动 游戏 行业发展发挥巨大作用。2015年,该公司的销售额几乎全部来自 游戏 用半导体。

不过,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大型数据中心对人工智能芯片的需求加速扩张,英伟达的业务开始考虑转向数据中心。在数据中心这种应用场景下, 英伟达领先的GPU并行处理能力使其成为行业训练人工智能系统等数据密集型业务的主要引擎,并带动了公司数据中心业务大幅增长。

在截至7月26日的第二财季,英伟达实现收入387亿美元,同比增长50%; 其中,英伟达的数据中心业务收入首次超过 游戏 业务,达到175亿美元,大幅增长167%。 拉长时间来看,英伟达的数据中心用半导体营收在5年内更是猛增了24倍。

得益于新业务表现优异,今年英伟达的股价一路高涨。今年7月8日,英伟达取代英特尔,成为美国市值最高的芯片制造商。 9月16日,英伟达的总市值达到3209亿美元,排在全球半导体企业第3,仅次于台积电和三星。

现在大多数数据中心的服务器都是基于X86架构的CPU构建,有 AI 计算需求。 英伟达的GPU擅长并行计算,非常适合 AI 的计算需求,但仍不能满足数据中心的需求,比如数据中心的很多任务还是需要CPU来完成。而 ARM拥有设计CPU的经验优势和架构技术,能帮助英伟达研发出高性能、更符合市场要求的GPU芯片处理器。如果能够收购芯片设计公司ARM, 英伟达有望巩固在人工智能半导体领域的霸主地位。

英伟达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曾表示:"整合英伟达与ARM的实力,将创造出一家在AI 时代站稳脚步的企业。" "对于ARM的产业生态系统而言,此次结合将运用英伟达引领全球的GPU 和AI技术扩大其知识产权组合。"

事实上,英伟达有意收购ARM早有端倪。2019年3月,英伟达就表示正在和ARM共同开发人工智能专用芯片; 2019年6月,在国际超算大会上,英伟达宣布将利用其芯片与使用ARM架构的CPU协作打造超级计算机。

今年以来,英伟达更是频频发起收购行动,表露其在AI半导体领域大展拳脚的决心。今年3月11日,英伟达击败对手英特尔, 宣布收购以色列芯片厂商Mellanox Technologies,以扩大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业务。 7月12日,英伟达宣布收购Deep Instinct公司,加强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除了上述收购之外,英伟达还投资了包括Datalogue、ABEJA、Fastdata等在内的八家国际人工智能领域的公司。

虽然英伟达收购ARM主要是出于其深耕AI半导体的雄心,但这也能够为英伟达打开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发力AI半导体可能只是个开端,英伟达的终极目标应该是成为芯片领域的霸主。

在智能手机兴起时,英伟达曾涉及移动芯片Tegra的设计,但由于与高通、三星在竞争中落了下风,这成为了英伟达的一大败笔。 在新智能时代来临之际,英伟达在机器人和自动驾驶 汽车 等其他人工智能芯片市场也很活跃 ,目前缺少在智能手机、边缘计算、物联网等方面的芯片研发技术。 如果能成功收购ARM,英伟达还可以开发更多的新兴芯片业务,产品阵容也将更加完善,成为在芯片领域的超级公司。

这也意味着英伟达将可能与其他芯片巨头在服务器、PC、移动终端、AI以及自动驾驶和物联网等多个领域展开竞争。也因此业内普遍反感英伟达的收购行为。 而且,英伟达收购成功的后果可能是全球芯片格局变成"美国人自己的 游戏 "。

不过,英伟达在书写自己的远大宏图之前,还面临一个难以跨过的挑战——国际反垄断审批。 按照国际规定,企业有涉及并购的垄断行为,需要通过全球九个市场(包括中国)的监管审批。 英伟达的竞争对手很可能会推动国家监管部门否决这笔交易。 另外,在当前美国动用 科技 力量打压其他国家发展的背景下,这笔交易审批前景也难言乐观。英伟达预计光是审批过程可能就要长达18个月时间。

如果这笔收购交易没通过垄断审批,那么英伟达估计也不会"轻言放弃",有可能会发起联合入股行动 ,即相关的芯片需求巨头各自出资,联合控股ARM,这样的结果更为理想。比如,2012年,台积电、英特尔、三星在2012年一起入股荷兰ASML,以支持后者研发下一代的EUV光刻机。但不知道英伟达能否找到可以一起入股的竞争对手。

文 | 钟志生 题 | 曾艺 图 | 饶建宁 审 | 程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7941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