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前景和现状

智能家居前景和现状,第1张

智能家居还是很有市场前景的,只是由于技术,质量不过关,才造成现阶段的尴尬局面,这是阶段性的问题,随着市场的发展会进一步的解决,先来看看有什么问题和成绩吧。
很多消费表示听说过智能家居,但是尚不知道智能家居到底包括哪些设备,要具备什么用的功能。这也是我国智能家居行业的定位尴尬,自从行业引进以来,尚没有统一的标准表明智能家居要达到怎样的需求,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怎样的服务。这使得消费者的认知一直处在较为模糊的阶段。
从众多我国智能家居企业的推广方式来看,智能家居行业还处在技术推广阶段,在销售的各个阶段都非常注重产品技术先进性解释,而忽视了产品的易用性。而恰恰是产品的易用性和实用性将决定行业是否会得到快速的发展。
所以,通过技术来培养用户或者消费者的一切努力都会是徒劳的。对于消费者来说,消费者很难知道技术到底是怎样的,也不关心,更关心的是,智能家居设备到底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便利。
智能家居与消费者期望
消费者对于智能家居这一概念仍处于纠结与矛盾阶段,消费者对智能家居的看法总结如下:
智能家居吸引力巨大,得以消费者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舆论宣传的充分。国内产业界也对此充满期待,舆论声势浩大。对于国内的互联网企业来说,试图通过互联网来颠覆每一个传统企业,家居行业也不例外。
而对于家电企业来说,已经很久没有可以让人兴奋的关注点了,智能家居恰恰是这样一个契机。而对于投资者来说,钱从来不是问题,问题是没有好的项目,智能家居市场容量如此之大,乃至于其中的每一类产品几乎都让人有无限的想象空间,于是资本也蜂拥而至。
然而相反,消费者对目前的产品颇不满意:一是因为内国内智能家居发展速度较国外为慢,二是智能家居概念庞大,设计产业链上下游极广、节点众多,任意一个条件不充分对于产品的体验和推广都是致命打击。国内智能家居的发展本来就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加之一些厂商在新品上滥用智能之名,对用户造成了一定误导,才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智能家居平台搭建完成,现阶段手机仍是主要的控制终端
互联网巨头及传统家电巨头搭建智能家居平台,推动智能家居向系统化方向发展
现阶段手机成为智能家居主要的控制终端,以“手机+Wi-Fi“的控制模式,实现对智能家居产品的多样化控制
随着智能家居平台的完善,在过渡时期中作为控制中心的手机将逐渐被其他更适宜的智能家居系统控制方式所取代,现有的智能音箱、智能路由器、家用服务机器人等都在向智能家居控制中心发展
用户可通过多种渠道实现智能家居产品的购买、安装和控制
智能家居产品对产品体验及售后服务要求较高,厂商通过布局线上线下渠道,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服务
现在入手的话可以多方面布局,多渠道推销,只是个人观点只能做个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行业标准不统一;
2、智能感知标准不统一;
3、底层设计不智能;
4、家文化的营造过于肤浅。
我们先来看一下,业界对于智能家居的定义。
智能家居是在能家居是在的影响之下物联化体现。
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中的各种设备(如音视频设备、照明系统、窗帘控制、空调控制、安防系统、数字影院系统、网络家电以及三表抄送等)连接到一起,提供家电控制、照明控制、窗帘控制、电话远程控制、室内外遥控、防盗报警、环境监测、暖通控制、红外转发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等多种功能和手段。
与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仅具有传统的居住功能,兼备建筑、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为一体的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保的居住环境,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帮助家庭与外部保持信息交流畅通,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帮助人们有效安排时间,增强家居生活的安全性,甚至为各种能源费用节约资金的影响之下物联化体现。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中的各种设备(如音视频设备、照明系统、窗帘控制、空调控制、安防系统、数字影院系统、网络家电以及三表抄送等)连接到一起,提供家电控制、照明控制、窗帘控制、电话远程控制、室内外遥控、防盗报警、环境监测、暖通控制、红外转发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等多种功能和手段。与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仅具有传统的居住功能,兼备建筑、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为一体的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保的居住环境,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帮助家庭与外部保持信息交流畅通,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帮助人们有效安排时间,增强家居生活的安全性,甚至为各种能源费用节约资金。
从上面的定义, 我可以看出来,智能家居是物联网的产物,核心是万物互联,由于还处于智能家居的发展初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身物联网的底层的技术就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所以也就造成上述的4个层面的问题。
回归家文化的打造这个范畴上来,无论你是用技术实现、情景植入、文化营造,针对不同的需示,不同的用户群体,都可以达到文化营造的效果。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家居将更智能、更体贴、更方便,未来可期。

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很不错,具体如下:
1更安全的保护措施。在新技术出现之初,它的技术力量几乎都集中在创新上,导致监管水平低下,这就使业界的兴奋、激进和政策、监管的滞后常常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物联网设备和基础设施的价格下降,企业在物联网设备上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这种创新和应用一旦普及,各种新技术的风险也突显出来。
2更普遍使用智能消费品设备。IoT所覆盖的行业人群广泛,从智慧交通、智能物流、医疗、农业、能源等行业应用,到私人智能家居、个人、智能汽车等应用,无论是降低成本,还是提高中国居民的生活质量,都将是中国居民生活质量的巨大提升。

物联网应用技术未来发展前景有:更安全的保护措施、更普遍使用智能消费品设备、更加重视人工智能、数据转换更加迅速。

1、更安全的保护措施。

在新技术出现之初,它的技术力量几乎都集中在创新上,导致监管水平低下,这就使业界的兴奋、激进和政策、监管的滞后常常形成鲜明的对比。

由于物联网设备和基础设施的价格下降,企业在物联网设备上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这种创新和应用一旦普及,各种新技术的风险也突显出来。

2、更普遍使用智能消费品设备。

IoT所覆盖的行业人群广泛,从智慧交通、智能物流、医疗、农业、能源等行业应用,到私人智能家居、个人、智能汽车等应用,无论是降低成本,还是提高中国居民的生活质量,都将是中国居民生活质量的巨大提升。

例如,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智能家居会让烹饪变得轻松,睡眠更舒适,家庭生活更舒适,智能监控将使家庭安全系统更加强大,智能办公桌椅、智能家居更能让我们的生活更轻松,更舒适的家居生活将得到越来越多的自由。

3、更加重视人工智能。

边缘计算将会成为物联网的一股重要力量,因为边缘计算可以实现更高效的 *** 作和更快速的响应,同时,与人工智能等融合的物联网技术也会越来越普遍。

将来,我们将看到人工智能在物联网技术上的巨大进步。由于物联网设备和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企业采集的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传统的计算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数据处理的需要。

此外,人工智能可以填补数据收集与分析之间的空白,实现更好的图像处理,视频分析,创造更多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机会。

4、数据转换更加迅速。

伴随着5G的到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移动设备接入物联网网络,更多的物联网数据将掌握在人们手中。物联网数据的转化对技术人员非常重要,而且未来还会为非技术人员提供更多来自物联网的衍生数据。

智能家居是指主要以住宅建筑(包括酒店、住宅小区、办公室、普通住宅、别墅、高档公寓等。)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防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整合与家居生活相关的设施,构建高效的建筑设施和家庭日程事务管理系统,提高家居的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和艺术性,实现环保节能的生活环境。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增加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智能家居设备开始进入发展快车道。智能家居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智能家居的演进也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舒适度的需求不断增加。从最初的一套智能家居定制系统,到现在的智能家电和智能网关产品的演变,智能家居设备开始从高端定制走向寻常百姓家。智能家居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智能社区阶段、开拓阶段、徘徊阶段和融合进化阶段四个阶段。国家政策层出不穷发展智能家居。近十年来,我国对智能家居设备行业的政策支持层出不穷。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5G产业的普及,万物互联智能生态的行业态势已经蔓延到整个智能家居设备行业。2021年,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我国将对智能家电、智能照明、智能安防等一系列智能家居设备的发展给予指导。智能家居产业规模增长迅速。根据CSHIA发布的《2020中国智能家居生态发展白皮书》,截至2019年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物联网市场,全球15亿蜂窝网络连接设备中有96亿来自中国,占比64%。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家居市场消费国,占全球智能家居市场份额的50%-60%,利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30%。从市场规模来看,2016年以来,随着产品成熟度的到来,以及智能安防、智能家电市场的兴起,智能家居的增速开始企稳,年增速在20%左右。2020年,受疫情影响,预计仅小幅增长。注:统计数据包括上下游云平台、智能家居设备、综合服务和房地产全屋智能等。智能家居产业链的生态复杂性和多样性目前还没有一家公司可以做一个全集成、全产品线的智能家居设备厂商。主要是因为智能家居设备行业是一个需要多跨度、多维度合作的行业发展模式。目前智能家居设备的大致分类可以分为家居安防、智能照明、智能影音、智能家电、智能传感、智能遮阳、环境控制、智能控制、可视对讲、智能网络、智能烘干和智能健康等。从细分市场占比来看,智能家居品类中,家居安防、智能照明、智能家电、智能影音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家庭安防的组成部分包括智能门锁、智能安防传感器、智能摄像头等产品。智能家居产业链企业分布集中度高。企业查猫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4月,中国制造业企业中涉及智能家居设备生产的规模以上企业有3716家。CSHIA的报告给出了这些智能家居企业的区域分布。智能家居厂商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广东和浙江占比最高,分布达到29%和23%,合计占比52%,反映出目前我国智能家居设备制造的区域集中度较高。其他主要省份包括北京、上海和山东。

本文核心数据: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智能家居设备市场规模、拥有智能家居设备家庭数量

1、智能控制产品开启智能家居快速发展通道

智能家居概念起源甚早,但一直未有具体的案例出现,直到1984年美国联合科技公司将建筑设备信息化、智能化概念首次应用到美国乃迪克州哈特佛市的city place building时,首栋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型建筑才浮出水面,从此也揭开了全球智能家居的序幕。80年代中期,家用电器、通信设备和安防设备开始联系为一体,形成了住宅自动化概念,总线技术的出现对智能家居意义重大。之后,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家居在欧美发达国家开始流行,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2006年后,X-10智能控制产品销售总量已经超过1亿,智能家居迈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至今,随着无线连接技术和低功耗芯片设计技术的成熟,消费者对于智能家居产品的接受度不断提高,智能家居行业仍在快速发展。

2、全球智能家居设备供应未受疫情影响

­——疫情下全球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仍保持增长

在国际市场上,自2000年前后,苹果、IBM、谷歌、亚马逊早已提出“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的概念,并产出安防等领域智能软件和硬件产品。

从出货量来看,据IDC公布的数据显示,尽管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2020年全球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仍将保持增长,达854亿台,同比增长41%。

——全球智能家居设备供应厂商类型丰富

将全球智能家居设备行业的供给厂商根据企业类型划分,可分为六大类:配电/楼宇自动化厂商、智能楼宇控制企业、建筑应用厂商(暖通空调、照明、安防等)、家电厂商、服务提供商(电信运营商、公用事业)以及SW、IT、通信设备厂商。

3、智能家居设备需求持续增长,视频娱乐设备最受欢迎

——市场规模及拥有家庭数量双增长

随着无线连接技术和低功耗芯片设计技术的成熟,消费者对于智能家居产品的接受度不断提高,智能家居设备行业真正开始快速发展,成长为物联网行业最具潜力的细分市场之一。据Strategy Analytics公布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全球拥有智能家居设备的家庭数以及智能家居设备市场规模均不断增长,2020年,全球智能家居设备市场规模达1210亿美元,全球拥有智能家居设备的家庭数达235亿户。

——视频娱乐智能家居设备市场需求占比大

从各细分市场需求格局来看,全球智能家居设备中视频娱乐智能家居设备的市场份额最大,达41%;其次是家庭监控和安全,份额占比达20%。

4、智能家居设备安全性问题将得到进一步重视

——用户对家庭监控/安全设备偏好将明显增长

未来,在互联网用户数量不断增长以及智能家居设备性能不断改善的趋势下,全球智能家居设备市场仍将保持增长,特别是消费者对视频门铃、语音辅助技术和监视系统的偏好不断提高,预计将大大推动智能家居市场的增长。

在出货量方面,据IDC公布的预测数据显示,2021-2024年,全球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仍将稳步增长,2024年将超14亿台;而在细分市场发展前景来看,2025年,家庭监控/安全和其他类别的出货量占比将有所提升,而视频娱乐设备、智能影响设备的出货量占比将有所下降,但总体来看,视频娱乐设备市场仍是智能家居的最大细分市场。

在市场规模方面,据Markets and Markets发布的调研报告数据显示,2021-2025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保持116%的年均增速增长,前瞻据此测算,至2026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突破2300亿美元。

——安控、低耗为智能家居设备主要方向发展

智能家居设备产品经过不断更新换代升级,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依然是设备的安全性。作为智能家居设备使用推广的基础,安全性提升必然是智能家居设备厂商未来不断进步的方向。其次,全球绿色环保意识的提升,对智能家居设备提出更高的低耗要求,将推动智能家居设备产品向更低耗、使用成本更低的方向发展。

此外,在安控和低耗的基础上,用户会更偏好于个性娱乐化的家居设备,若能实现设备间的互联互通,将更大程度上提升用户体验。总体来看,未来全球智能家居设备将整体向安控、低耗、互联互通及个性娱乐化方向进一步发展。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家居设备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策略规划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7956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