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小米罕见联手!率先制定物联网“标准”!外国巨头也要遵守

华为、小米罕见联手!率先制定物联网“标准”!外国巨头也要遵守,第1张

随着世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其实绝大多数互联网的技术开始向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的智能设备也就是——物联网领域开始拓展,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全球物联网的连接数量在过去的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内增速明显加快,目前市面上各类无线连接技术齐头并进,并没有谁有主导的优势,随着LPWAN技术以及5G的崛起,物联网的发展速度将会变得更为迅猛。目前使用的物联网设备总数达到了70亿连接。


而在这当中大家知道我们中国占比达到了多少吗?答案是超过了75%,也就是说全球超过四分之三的物联网连接应用都发生在中国,而这在世界物联网 历史 上连接数量超过非物联网设备!而且我们中国手里还有一张王牌,那就是5G!到今天5G其实还没有完全像大家手机当中的4G信号那样普及,但是 以物联网占比全球四分之三的基础加上领跑全球的5G通信技术,中国未来由互联网创造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将会是爆发式的。



在数量基数上我们已经占据了优势,但是对于在物联网这块目前行业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一些涉及的互联网公司都在使用一套“自己独家”的标准,导致了在一些领域上大家无法实现互通合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消费者的体验感也停滞不前。


拿智能家居举例,国内一些不同设备制造商的设备接入不同的智能家居平台,不同平台之间协议、标准均不一致。为此设备制造商要耗费成本针对每一家平台进行适配。而不同标准的设备之间不能交互,即使目前有云端对接和语音服务融合的处理方式,依然有很多路走不通,例如近距离M2M通信、云平台之间的适配问题等。这样的问题既限制了物联网设备的发展,也阻碍了物联网应用的多样化发展。因此, 物联网的标准化是其市场进一步发展绕不开的问题。



但是大家别急,国内的互联网巨头像华为、小米已经开始着手制定物联网界的一套标准了。近日,国内多家互联网企业的巨头终于“强强联合”,成立了一个开放智联联盟:Open Link Association,业界称之为OLA联盟,联盟的管理人才已经吸引了像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国信通院院长刘多、倪光南院士等多位顶尖业界大佬,并且已经将属于我们自己的物联网标准初具雏形,这对于以后我国在智能物联网领域、智能一体化、互联网生活相通上的技术设备大统一将会产生里程碑式意义。


而这套联盟居然是大家熟知的“欢喜冤家”华为和小米两家公司带头制定的,小米多年来研发的IoT智能家居领域还和宜家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宜家的全系照明产品全面接入小米IoT生态,小米的IoT生态开放趋势越发明显。


然后是华为与京东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华为HiLink将与京东小京鱼智能平台打通,实现华为的终端产品:手机,路由器,PC,穿戴式设备等将与京东全系列的智能硬件互联互通。这意味着,无论消费者购买哪一个平台的产品都能彼此兼容、比如,华为智能音箱、智能传感器可以联动采用京东协议的家居设备。


而一些国外及 科技 公司的技术产品,例如智能家居、手机控制、现代化 汽车 等等要想进入到中国庞大的市场物联网设备产品的体系当中来,可想而知肯定都需要遵守OLA联盟所制定的中国的物联网技术标准,而随着我们率先制定的物联网标准的出炉应用,凭借5G网络的绝对领先、物联网核心技术上的进一步突破,庞大 科技 型公司企业对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不仅可以实现我国的物联网标准的“大统一”,甚至可以引领、推动全球在物联网技术标准上的联合,推动物联网的长效发展和进步!


随着国家新基建战略的加速推进,国内5G网络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物联网等产业所带来的一系列发展机遇也必将推动我国移动物联网进入一个爆炸式的发展阶段!

从目前各自为营的物联网行业标准,以及未能商用的5G通信来看,华为的野心能否实现还是未知数,毕竟要给物联网统一标准是一盘大局,5G商用也要等到2020年,互联网时代下,四年时间足以令整个布局风云变幻。
况且就目前来说,国内还没有放开电信市场的自由竞争,华为即使有技术、有渠道、有资源,也是带着脚镣跳舞,但不可否认的是,假如政府准许民资进入通信行业,华为将会首当其冲。

1、美国政府对华为的恐惧

5月17日凌晨,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正式把华为列入“实体名单”。随后,作为华为旗下的芯片公司,海思半导体总裁何庭波在一封致员工的内部信中称,华为多年前已经做出过极限生存的假设,海思将启用“备胎”计划,兑现公司对于客户持续服务的承诺,以确保公司大部分产品的战略安全。

从来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让号称全球霸主的美国这么恐惧,5G全球封杀华为的通信设备和技术,更是强制让Google、微软、intel、高通等这些系统和芯片厂商逐步对华为进行封锁。

可以看到,在2018年华为的700亿美元采购中,大约有110亿美元是来自高通、英特尔和美光科技公司等美国公司。如果美国继续制裁华为,那么可以想见这些企业的那部分营收将直接消失。而目前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受到波及。

2、华为的物美价廉惹恼了美国人?

在美国俄勒冈州东部的偏远地区,华为远非美国官员口中的来自中国的"大坏狼",而是通往21世纪的生命线。东俄勒冈电信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经理约瑟夫·弗兰内尔说,这家中国最大的技术公司生产高质量网络设备,卖给农村电信运营商的价格比其竞争对手少20%到30%。华为的设备还帮助二十多家美国电信公司向许多最贫困、最偏远的地区提供座机、移动服务和高速数据。

事实上,包括弗兰内尔的公司在内的一些电信企业并没有联邦政府补贴,它们在向偏远贫困地区提供服务时成本较高。但华为能让奇迹发生。华为在网络设备制造方面已成为世界领先者,它正在努力主导被称为"下一代无线技术"的5G。

"他们(华为)的设备非常非常好,"同时担任俄勒冈州议会宽带咨询委员会主席的弗兰内尔说,"我们还没有在市场上找到类似的设备"。而正是因为物美价廉,并且其领先的技术和优惠的价格在市场上很难找到替代,华为令美国政府担忧起来,并试图破坏这个"奇迹"。

3、网络安全一直都是伪命题

对华为来说,运营商设备一直无法进入美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所谓的“安全问题”。 从2001年华为在德克萨斯成立北美分公司FutureWei,到2012年10月遭遇美国国会调查被迫退出美国电信设备市场,华为运营商业务在美国的经历可谓一波三折。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一场采访中表示,阻止华为进入5G市场意味着竞争的减少,这可能导致消费者支付更高的话费,而电信公司不得不增加支出。他表示,政治因素可能比实际安全问题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

“美国政府当局为什么要一直针对作为一家商业公司的华为如果说5G会带来网络安全问题,我认为这些言论是出于政治动机,完全没有事实依据。”徐直军说。 但 在美国看来,5G将迎来物联网的大规模发展,实现物与物的连接。这意味着5G网络比之前几代网络更复杂,更容易受到网络攻击,而他们认为使用中国设备将更容易受到中国的监视。美国官员称,担心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可能会监视这些网络或随时进行断网。

面对质疑,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在今年的财报沟通会上再次对记者表示,“华为产品没有任何后门,现在华为也打开了前门,开放了源代码,相关机构对华为做了最严格的测试。”郭平称,当前华为在网络安全上受到的测试是前无古人的。他呼吁更多的同行企业加入这样的安全测试,“不要被华为甩开太远。”

想想曾经的美国思科公司的后内,想想斯诺登,美国政府你们有脸说?

4、让美国恐惧的华为AI新布局

华为要打造的全场景智慧生活生态是一个开放的生态。面向整个生态,华为HiAI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将提供芯、端、云三个层面的技术开放,赋能全球的合作伙伴。

在芯片侧,华为将通过HiAI移动计算平台、影音工具、游戏助手等打造流畅的 *** 作体验;在终端侧,华为通过智慧硬件、HiAI平台、AR/VR等设备来构筑全连接服务和全场景应用,提供一系列智能感知和交互能力;在云侧则通过华为移动服务(HMS)、AppGallery等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使用需求。

在“华为全联接大会2018”上,华为发布了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AI芯片升腾910和310等。看来,华为距离实现“AI普惠”越来越近,而在这个大愿景下,产业物联网必然首先获利。 华为 IoT (物联网)战略再度明确:“聚焦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产业生态黑土地。”华为强调,建设以“联接+云+智能”为核心的物联网基础设施,使能行业数字化转型。

AI助力企业物联网之路,华为并非独行者。微软也宣布在未来四年投资50亿美元用于物联网创新,用广义的“边缘计算+IoT+Ai”模式服务客户。它将为边缘和云引入智能功能,以提供更深入的洞察,从而简化物联网。

传感控制层、网络层、管理控制层、行业应用层。
传感控制层这一层有大量的传感器。网络层主要是实现融合和互联,并在边缘进行计算和协议的转换。管理控制层主要是对数据进行统一处理,并对网络进行管理。行业应用层主要是基于行业各种各样的应用。
网络分层就是将网络节点所要完成的数据的发送或转发、打包或拆包,控制信息的加载或拆出等工作,分别由不同的硬件和软件模块去完成。

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它将使用AI技术实现对设备、数据和应用的连接,从而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AIoT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减少成本开销。此外,AIoT还能够帮助企业针对不断变化的需要快速作出决定和行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7985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