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原理是什么?

电动自行车原理是什么?,第1张

电动自行车又叫智能型电动自行车
智能型和智能双控型电动自行车从原理上看基本相同。它们都是由车体部件、电池、传动部件、微电脑控制器和测力测速传感部件(俗称力矩传感器)组成。智能骑行时,人的脚踏力由传感部件测量出来,经过微电脑处理,电机输出相应的功率,使人的骑行十分省力。人的脚踏力越大,电机输出的功率即电助力也越大,相反亦然。 #W4a#H
智能骑行的最大优点是安全、省电和使用方便。骑智能型电动自行车和骑普通自行车完全一样,但由于有电助力,骑行更轻松、省力。欧、美的大部分国家和日本都需要智能型电动自行车。其中,日本只许智能型电动自行车上路,并对智能型电动自行车的要求制定了很严格规定。具体有:1) 在任何路况情况下,速度小于15km/h时,人力∶电助力≥1,即电助力不允许大于人力,但电助力可接近于人力。2) 在任何路况情况下,速度大于15km/h 时,速度每增加1km/h,电助力下降1/9。3) 速度≤24km/h时,整车电助动系统关闭。4) 人力蹬踏开始后1秒钟之内,电助动系统按上述开始要求工作;人力蹬踏停止后1秒钟之内,整车电助动系统关闭。5) 为了节约电能,智能型电助动自行车停止运行一定时间(一般为3-5分钟)后,整车处于休眠状态。 6) 必须保证骑行的连续性,电助力不能有断断续续的现象。5&
要实现上列要求的智能骑行,智能型电助动自行车必须具有力矩传感器和微电脑控制器。Hgv
智能双控型电动自行车是既可智能骑行、也可手控行驶的一种新的车种。它和智能型电助动自行车一样,也需要有力矩传感器和微电脑控制器。智能骑行时和纯智能型电助动自行车一样,手控行驶时和纯电动型电动自行车一样。它和智能车不同之处仅在于微电脑控制器的软硬件略有不同。智能双控型电动自行车是十分适合中国国情和目前电池不完全过关条件下使用的产品。纯电动和纯智能行驶,人都会有疲劳感,交替使用则很轻松;启动、上坡、顶风和加速时智能行驶,减少了大电流使用状况,十分省电,这样既可延长电池寿命,又可增加续驶里程;路况较好、人流稀少时,手控行驶;路况较差、人流稠密时智能骑行,十分安全。智能双控这种控制和使用模式如果设计得当,实现智能和手控之间的无间隙切换,使用十分方便。在中国的大中城市里如果使用这种电动自行车车种,是既安全、又省电的好产品。 智能型电动自行车和智能双控型电动自行车的核心部件是力矩传感部件和微电脑控制器。微电脑控制器的软硬件设计不在本文范围之内,下面介绍力矩传感器的有关原理和一些结构。 力矩传感器是智能型和智能双控型电动自行车中的测力装置,它的作用是测量人的脚踏力。因此它的安装位置一定要和人的脚踏力相联系。在自行车中,那些地方和人的脚踏力相联系呢?P^>2y
力矩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和有关方案。A、脚蹬:脚蹬式力矩传感器。 在脚蹬上安装压力传感器,人力施加在脚蹬上,压力传感器即可输出随人力大小而变化的电压信号,通过一套碳刷机构传到微电脑控制器,实现人力、电助力的比例输出。优点:结构简单,便宜;缺点:传输路线长,不可靠因素多,不宜采用。B、曲柄:曲柄式力矩传感器。 在曲柄上安装应变片,人力蹬踏时,曲柄产生微变形,应变片输出相应的电压信号。输出信号的大小随人力大小而变化。将输出信号传到微电脑控制器,实现人力、电助力的比例输出。优缺点同上,不可取。C、链轮盘:链轮式力矩传感器。
把链轮盘设计成主、从动双链轮。主动轮与曲柄固定在一起,从动轮带动链条。主、从动轮之间用d簧连接。人力蹬踏时,主动轮通过d簧带动从动轮运动。这时主、从轮之间将产生角位移。测量出这个角位移,通过微电脑控制器处理角位移信号,进而实现人力、电助力之间的的比例输出。这个方案是一个完全实用、可行的方案。 D、中轴:中轴式力矩传感器。
中轴传感是很多厂家安放力矩传感器的地方。以日本YAMAHA、台湾的捷安特、美利达为代表的方案在此不另叙述。下面具体、详细介绍一种中轴力矩传感方案。 下图是清华1995年通过日本"国家安全委员会"检测并颁发认定证书的智能型电动自行车中使 偏心轴套用的偏心式中轴力矩传感器原 中轴套理示意图。骑行时,中轴在脚 中轴蹬、曲柄的作用下,在中轴套内转动。同时中轴和中轴套受 图三:中轴力矩传感器示意图到一个向下的力f,这个力将作用在偏心轴套上。偏心轴套安装在五通管内。由于中轴和中轴套与偏心轴套不同心,在这个力f的作用下,偏心轴套将会在五通管内产生转动,形成角位移。人力停止蹬踏时,在另外一个d性元件的作用下,偏心轴套复位。偏心轴套的角位移的大小随人的蹬踏力大小而变化。测量出这个不停变化的角位移,并以电压信号传输给微电脑控制器,即可实现智能骑行。优点:结构紧凑,只有一个大五通中轴即可实现智能传感。缺点:偏心轴套加工比较复杂,有一定的精度要求;此外有六个大小不同的轴承使其成本偏高,但这仅是小缺点,这个方案的最大缺点是由于偏心轴套的旋转,带动链轮盘产生前后微量位移,这个位移会引起链条产生松紧变化。E、链条:压链式力矩传感器。 链轮盘杠杆机构压链式力矩传感器是 平叉 导向轮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便宜、 性能可靠、重量轻、使用价值很高的传感方案。搞好了实属价廉物美之产品。 位移测量装置 链条 飞轮具体方案大家一目了然, 图四:压链式力矩传感器示意图在此不再多说。这里仅将设计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提醒大家:现在有些厂家也设计了压链式力矩传感器,但使用中由于链条在行驶过程中的抖动产生位移,从而引起力矩传感器的误识别。图示方案采用杠杆原理,使导向轮在力的作用下,上下移动的范围控制在2∽3mm之内,通过杠杆原理放大,位移传感装置接受到的位移量将在10∽15mm左右。这样就可有效地克服链条抖动产生误动作。压链式力矩传感器技术成熟,有应用前景。F、飞轮、后轴、轮毂:后置式力矩传感器。 将力矩传感器置于飞轮、后轴、轮毂处的方案可统称为后置式力矩传感器。后置式力矩传感器的大体都采用主、从动轮方案。主动轮与飞轮相联,从动轮与后轮相联,中间用d性元件连接,原理与链轮式力矩传感器基本相同。后置式力矩传感器安放在轮毂内部时,主动轮与飞轮连接,从动轮与轮毂外转子连接,中间是d性元件。日本三洋和北京清华都已研制、生产了含内置式力矩传感器的电机轮毂,已申报了相关专利
。 上面简单介绍了力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具体应用须看整车的具体布局和质量、价位和对测力的要求来选择何种方案最合适,不能生搬硬套。总之,了解一些力矩传感的知识是非常必须的。现在有些厂家自称掌握了智能型电动自行车的技术,但是不懂力矩传感方面的知识。他们所说的智能技术是假智能。假智能的骑行感觉是不好的。我国的电动自行车要走向世界,必须掌握智能技术和力矩传感技术。同时,为了生产出合格的智能型电动自行车,还必须掌握微电脑控制技术。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电动自行车大国、强国,为中国的电动自行车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自行车车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固定车筐结构。
背景技术:
2电动自行车是指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在普通自行车的基础上,安装了电机、控制器、蓄电池、转把等 *** 纵部件和显示仪表系统的机电一体化的个人交通工具。
3现有技术中,自行车车筐与自行车的连接一般都是固定的,在组装时需要用工具安装上去,若要取下篮筐,需要使用工具,较为费时费力,常常会有自行车篮筐装物太多的情形,对其的使用面积受到移动的限制,但受目前普遍应用的自行车篮筐安装固定结构的限制,自行车篮筐整体拆装不易实施。
4因此,需要一种电动自行车固定车筐结构,用以解决对电动自行车车筐在进行固定时 *** 作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固定车筐结构,解决了对电动自行车车筐在进行固定时 *** 作不便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自行车固定车筐结构,包括车体轴,所述车体轴的一侧侧壁固定有安装板,所述车体轴的一侧侧壁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方安装有车筐本体,所述车筐本体的一侧侧壁固定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紧固套接有转动齿轮,所述安装块的一侧侧壁安装有与所述转动齿轮相啮合的齿形板,两个所述齿形板呈对称设置,所述安装块的一侧侧壁固定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一侧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一端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固定套的两侧侧壁之间固定有伸缩d簧,所述伸缩d簧滑动套接于滑动杆的外表面,所述固定板的底端侧壁固定有固定块,所述齿形板的一侧侧壁固定有与所述滑动杆相配合的连接杆,所述车筐本体的一侧侧壁安装有限位组件。
7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与所述车筐本体的一侧内壁滑动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外表面固定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车筐本体两侧侧壁之间固定有挤压d簧,所述挤压d簧滑动套接于移动杆的外表面,所述限位板的一侧侧壁固定有两个呈对称设置的限位杆,所述车筐本体的一侧内壁滑动连接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的一侧内壁开设有呈对称设置的安装孔,所述移动杆的一侧侧壁固定有安装杆。
8优选的,两个所述齿形板呈交错设置,所述齿形板与所述安装块的一侧侧壁滑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固定块与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杆的一端外表面为斜面,所述滑动杆与所述连接杆的接触面为相适配的斜面。
10优选的,所述限位杆与所述车筐本体的一侧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杆与所述安装框的一侧内壁滑动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底端侧壁与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外壁相贴合,所述安装杆的一端外表面为圆弧面。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转动齿轮与齿形板的啮合作用,使连接杆能够进行移动对滑动杆进行挤压推动,两个固定块会滑进安装板的内部,实现对车筐本体的安装 *** 作,便于对其进行安装与拆卸,通过安装框的设置,实现车筐本体的盛放面积的增加,提高对其的使用性。
14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移动杆的移动,使安装杆与限位杆进行移动,实现对安装框的限位 *** 作,达到对安装框的固定 *** 作,使其在上升过后的稳定性增加,通过两个固定块的设置,从而使其在安装过后的稳定性增加。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固定车筐结构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a区域放大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固定车筐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车体轴;2、安装板;3、支撑板;4、车筐本体;5、安装块;6、转动杆;7、转动齿轮;8、齿形板;9、固定套;10、滑动杆;11、固定板;12、伸缩d簧;13、固定块;14、连接杆;15、限位组件;150、移动杆;151、限位板;152、挤压d簧;153、限位杆;154、安装框;155、安装孔;156、安装杆。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0参照图1-3,一种电动自行车固定车筐结构,包括车体轴1,车体轴1的一侧侧壁固定有安装板2,车体轴1的一侧侧壁固定有支撑板3,支撑板3的上方安装有车筐本体4,车筐本体4的一侧侧壁固定有安装块5,安装块5的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杆6,转动杆6的外表面紧固套接有转动齿轮7,安装块5的一侧侧壁安装有与转动齿轮7相啮合的齿形板8,两个齿形板8呈对称设置,安装块5的一侧侧壁固定有固定套9,固定套9的一侧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动杆10,滑动杆10的一端固定有固定板11,固定板11与固定套9的两侧侧壁之间固定有伸缩d簧12,伸缩d簧12滑动套接于滑动杆10的外表面,固定板11的底端侧壁固定有固定块13,齿形板8的一侧侧壁固定有与滑动杆10相配合的连接杆14,车筐本体4的一侧侧壁安装有限位组件15,具体的,通过转动齿轮7与齿形板8的啮合作用,使连接杆14能够进行移动对滑动杆10进行挤压推动,两个固定块13会滑进安装板2的内部,实现对车筐本体4的安装 *** 作,便于对其进行安装与拆卸,通过限位组件15的设置,提高对其的使用性。
21限位组件15包括与车筐本体4的一侧内壁滑动连接有移动杆150,移动杆150的外表面固定有限位板151,限位板151与车筐本体4两侧侧壁之间固定有挤压d簧152,挤压d
簧152滑动套接于移动杆150的外表面,限位板151的一侧侧壁固定有两个呈对称设置的限位杆153,车筐本体4的一侧内壁滑动连接有安装框154,安装框154的一侧内壁开设有呈对称设置的安装孔155,移动杆150的一侧侧壁固定有安装杆156,具体的,通过移动杆150的移动,使安装杆156与限位杆153进行移动,实现对滑动杆10的限位 *** 作,达到对安装框154的固定 *** 作,使其在上升过后的稳定性增加。
22两个齿形板8呈交错设置,齿形板8与安装块5的一侧侧壁滑动连接,固定块13与安装板2的一侧内壁滑动连接,滑动杆10的一端外表面为斜面,滑动杆10与连接杆14的接触面为相适配的斜面,限位杆153与车筐本体4的一侧内壁滑动连接,安装杆156与安装框154的一侧内壁滑动连接,固定板11的底端侧壁与安装板2的一侧外壁相贴合,安装杆156的一端外表面为圆弧面,具体的,通过两个固定块13的设置,从而使其在安装过后的稳定性增加。
23工作原理:当需要对车筐本体4进行安装时,将安装框154安装于安装板2的外侧,车筐本体4会位于支撑板3的顶端,转动转动杆6使其带动转动齿轮7进行转动,通过转动齿轮7与齿形板8的啮合作用,使连接杆14能够进行移动对滑动杆10进行挤压推动,两个固定块13会滑进安装板2的内部,实现对车筐本体4的安装 *** 作,便于对其进行安装与拆卸,当需要对车筐本体4的盛放面积进行调节时,拉动移动杆150使安装框154向上进行移动,实现车筐本体4的盛放面积的增加,提高对其的使用性,通过移动杆150的移动,使安装杆156与限位杆153进行移动,实现对滑动杆10的限位 *** 作,达到对安装框154的固定 *** 作 *** 作,使其在上升过后的稳定性增加。
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电动车整车组成一般分:自行车部分、 电气四大部分、 整车塑料件部分三大部分。即:
电动自行车
自行车部分
电气四大件部分
整车塑件部分
●电气四大件都是什么?其作用及相互关系?
答:控制器、电池、蓄电池、充电器。
�6�1 作用
蓄电池是电动车助力来源,能源载体,用于驱动电机。
电机是将蓄电池化学能转换成机械能,使车轮转动。
控制器是控制蓄电池输出电流、电压,进而达到控制电机转速、即车速。
电器是给蓄电池充电的电器,将市电转换成直流电并控制其电流和电压充入蓄电池储存起来。
�6�1 相互关系
蓄电池是电动车的核心部分,接受充电器的电能,贮存起来最终通过电机将电能输出,输出受控于控制器。充电器是直接与蓄电池联系的设备,充电器质量参数的好坏直接影响蓄电池的电气性能和使用寿命,必须要求“配套”。控制器控制蓄电池电流电压输出,有欠压保护功能,“欠压保护点”的高低影响电池放电深度,因此,影响行驶里程,过低会造成过放电,损坏蓄电池。电机效率的高低影响蓄电池供电电流大小,效率越低电流越大,反之则越小。
●电机状态对蓄电池性能的影响?
答:电机是将蓄电池输出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使车轮转动。因此电机的工作效率、扭矩、输出功率大小与电动车的行驶里程是密切相关的,在相同的骑行里程长,效率低则反之。
●控制器对蓄电池性能的影响?天津赛能是怎样做的?
答:控制器对蓄电池寿命的影响表现在:电动车在行驶中对蓄电池来说是一个放电过程,而在行驶过程中控制器控制着各种使用参数,也就是控制着蓄电池的放电参数,控制器一般设有电流和欠压保护功能,但控制器限压保护功能不能防止使用回升电压(即蓄电池停止放电,蓄电池电压会回升 2—3 伏),使用回升电压会加深蓄电池的过放电,过放电对电池的寿命损坏是很严重的。赛能的产品都有欠压回升保护功能,但是由于别的厂家对市场有这样一个误导,就是由于加上了欠压回升保护功能,电池在一次欠压后其回升电压不能再次使用,造成续行里程短。殊不知这样对电池是毁灭性的打击。由于这种原因存在导致赛能在推广这种功能时受到了很大的阻力。但如果电动车厂家有这种要求我们会大力支持的。
●什么叫电动车的正常工作电流?
答:电动车在安装好的状态下,轮胎气打到合适的压力,体重不超过 75 千克在平坦的道路上无风状态下平稳骑行时的电流即是电动车的正常工作电流。
自行车部分又有架叉把圈四个主要部件,自行车的组成部件很多,从上往下,从前往后,有车把,刹把,闸线,灯叉, 7 件碗,前叉,前闸(种类较多,电动车一般用悬臂闸总成),前轮总成,泥板,泥板支棍,车架,中轴,中轴五件碗轮盘,曲柄,链条。鞍座,鞍管,后衣架,后轮总成,飞轮,车梯,后闸(电动车一般选抱闸)等。自行车的标准比较多:《 QB1714 — 93 自行车命名和型号编制方法》,《 QB/T1715 — 93 自行车车把》,《 QB/T1716-93 自行车链条》,《 QB/T1717-93 自行车鞍座》,《 QB/T1718-93 普通前后闸》,《 QB/T1721-93 链罩》,《 QB/T1722-93 泥板》,《 QB1801-93 轮辋》,对于自行车方面的标准多如牛毛,像电镀,油漆,表面氧化处理,螺纹,自行车零件标记,包装,前叉,前轴,后轴,链轮曲柄,脚蹬,飞轮,辐条与条母,衣架,钢球,鞍座管,打气筒,磨电灯,反射器等,总共 49 个标准,电动车的标准有一个《 GB17761-1999 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
电动自行车的电气四大件是:电机,电池,控制器,充电器。
整车塑件部分:根据款型包括车头、车身塑件。北方是自行车发源地,一般简易款较多,南方是摩托车基地,豪华款较多,这些地域上的优势互补特点业务员一定要掌握。

1、车架部件:

车架部件包括车架、前叉、车把等部分。前叉部件的上端和车把、车架配合,下端和前轴、前轮部件配合,组成电动车的导向部分。前叉早车架上可以相对车架的前管灵活转动。转动车把带动前叉,使前轮改变方向。另外前叉对于行车时保持电动车的平衡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2、电机:
电机按磁场结构,可分为励磁式、永磁式、混合式;按电动机总称的机械结构,可分为有齿式和无齿式;按外形结构,可分为柱式和轮毂式。最常用的分类方式是按电动机的通电方式,分为有刷电动机和无刷电动机。

3、控制器:
控制器是用来控制电动车电机的启动、运行、进退、速度、停止以及电动车的其它电子器件的核心控制器件,它就像是电动车的大脑,是电动车上重要的部件。

4、蓄电池:
电池是提供电动车能量的随车能源,目前电动车主要采用铅酸电池组合。另外镍氢电池与锂离子电池也已在一些轻便折叠电动车上开始使用了。
5、充电器:

充电器是给电池补充电能的装置,一般分二阶段充电模式与三阶段充电模式两种。二阶段充电模式:先恒压充电,充电电流随电池电压的上升逐渐减小,等电池电量补充到一定程度以后,电池电压会上升到充电器的设定值,此时转换为涓流充电。

扩展资料:

1、电动车在刚起步的时候要注意不要直接的使用电能起步,还有上坡载重物的时候可以采用脚蹬起步,因为刚起步的时候需要的电流会很大,起步就用电能会损坏电池的电极板。所以起步要用脚蹬起步以免损伤电池。

2、在行驶过程中电动车要频繁的刹车启动,在不好走或者车辆多的路段可以慢行,避免因频繁刹车启动时的大电流损伤电池。

3、电动车在使用中如果发现指示盘上指示灯亮了,就不要再继续行驶了,因为这个指示灯一点就表明已经到了电池欠压的状态了,继续使用会损伤电池,缩短电池寿命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电动车

你好,图2的避震更好,因为图1的是最普通的d簧避震,不具有吸收地面冲击力的功能,受到多少冲击力会回d多少冲击力,它的作用只是延迟冲击力对车子的突然冲击。而图2的液压避震利用液体的可压缩性以及液体在压缩时吸收能量和流动时耗散能量的特性,实现减少或者消除震动的目的。

电动机的结构:由定子、转子和其它附件组成。

定子(静止部分)

定子铁心构造:定子铁心一般由035~05毫米厚表面具有绝缘层的硅钢片冲制、叠压而成,在铁心的内圆冲有均匀分布的槽,用以嵌放定子绕组。

定子绕组构造:由三个在空间互隔120°电角度、队称排列的结构完全相同绕组连接而成,这些绕组的各个线圈按一定规律分别嵌放在定子各槽内。

电动机接线盒内的接线:电动机接线盒内都有一块接线板,三相绕组的六个线头排成上下两排,并规定上排三个接线桩自左至右排列的编号为1(U1)、2(V1)、3(W1),下排三个接线桩自左至右排列的编号为6(W2)、4(U2)、5(V2),将三相绕组接成星形接法或三角形接法。凡制造和维修时均应按这个序号排列。

机座构造:机座通常为铸铁件,大型异步电动机机座一般用钢板焊成,微型电动机的机座采用铸铝件。封闭式电机的机座外面有散热筋以增加散热面积,防护式电机的机座两端端盖开有通风孔,使电动机内外的空气可直接对流,以利于散热。

2 转子(旋转部分)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子铁心:构造:所用材料与定子一样,由05毫米厚的硅钢片冲制、叠压而成,硅钢片外圆冲有均匀分布的孔,用来安置转子绕组。通常用定子铁心冲落后的硅钢片内圆来冲制转子铁心。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子绕组构造:分为鼠笼式转子和绕线式转子。

鼠笼式转子:转子绕组由插入转子槽中的多根导条和两个环行的端环组成。若去掉转子铁心,整个绕组的外形像一个鼠笼,故称笼型绕组。小型笼型电动机采用铸铝转子绕组,对于100KW以上的电动机采用铜条和铜端环焊接而成。

绕线式转子:绕线转子绕组与定子绕组相似,也是一个对称的三相绕组,一般接成星形,三个出线头接到转轴的三个集流环上,再通过电刷与外电路联接。

相异步电动机的其它附件

端盖:支撑作用。

轴承:连接转动部分与不动部分。

轴承端盖:保护轴承。

风扇:冷却电动机。

扩展资料

电动车电机 是指用于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根据其使用环境与使用频率的不同,形式也不同。不同形式的电机其特点也不一样。电动车电机按照电机的通电形式来分,可分为有刷电机和无刷电机两大类;按照电机总成的机械结构来分,一般分为“有齿”和“无齿”

永磁式直流电机:由定子磁极、转子、电刷、外壳等组成。

定子磁极采用永磁体(永久磁钢),有铁氧体、铝镍钴、钕铁硼等材料。按其结构形式可分为圆筒型和瓦块型等几种。

转子一般采用硅钢片叠压而成,漆包线绕在转子铁心的两槽之间(三槽即有三个绕组),其各接头分别焊在换向器的金属片上。

电刷是连接电源与转子绕组的导电部件,具备导电与耐磨两种性能。永磁电机的电刷使用单性金属片或金属石墨电刷、电化石墨电刷。

2 无刷直流电机:由永磁体转子、多极绕组定子、位置传感器等组成。

无刷直流电机的特点是无刷,采用半导体开关器件(如霍尔元件)来实现电子换向的,即用电子开关器件代替传统的接触式换向器和电刷。它具有可靠性高、无换向火花、机械噪声低等优点。

位置传感器按转子位置的变化,沿着一定次序对定子绕组的电流进行换流(即检测转子磁极相对定子绕组的位置,并在确定的位置处产生位置传感信号,经信号转换电路处理后去控制功率开关电路,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绕组电流切换)。

3 高速永磁无刷电机:由定子铁心、磁钢转子、太阳轮、减速离合器、轮毂外壳等组成。

电机盖子上面可以装上霍尔传感器,用以测速。

位置传感器有磁敏式、光电式和电磁式三种类型。

采用磁敏式位置传感器的无刷直流电动机,其磁敏传感器件(例如霍尔元件、磁敏二极管、磁敏诂极管、磁敏电阻器或专用集成电路等)装在定子组件上,用来检测永磁体、转子旋转时产生的磁场变化。电动汽车多用的是霍尔元件。

采用光电式位置传感器的无刷直流电动机,在定子组件上按一定位置配置了光电传感器件,转子上装有遮光板,光源为发光二极管或小灯泡。转子旋转时,由于遮光板的作用,定子上的光敏元器件将会按一定频率间歇间生脉冲信号。

采用电磁式位置传感器的无刷直流电动机,是在定子组件上安装有电磁传感器部件,当永磁体转子位置发生变化时,电磁效应将使电磁传感器产生高频调制信号。

定子绕组的工作电压由位置传感器输出控制的电子开关电路提供。

参考资料:

电动机电机-百度百科

(1)与摩托车相比较,电动车使用电能比较节能,并且噪声小,也没有没有尾气排放,非常环保.
(2)车座制成马鞍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人座上比较舒服.
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如下表所示:
结构或构件名称 结构或构件中采取的有效措施 应用的物理知识或所能达到的目标
尾灯 反射面呈角反射器 能使入射光线平行反向射回增强反射效果,消除安全隐患
车座 设计制成马鞍状
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乘坐舒适
轮胎 凹凸不平的花纹
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
(3)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符号是Pa,而表中压强的单位是P,压强单位错误.
故答案为:(1)噪声小、没有尾气排放.(2)如上表所示.(3)压强单位错误,P应该是Pa.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8435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