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董事长翟学魂:物流公司还会继续倒闭,技术让行业越来越智能

G7董事长翟学魂:物流公司还会继续倒闭,技术让行业越来越智能,第1张



采访整理 / 饶翔宇

编辑 / 陈芳


5G之后,物流领域的所有设备,将逐渐变成机器人,拥有运算能力、联网能力、AI能力。如一台车会变成机器人,一个挂也会变成机器人,将来连个托盘都会变成机器人。

2019年,或许是物流行业更新迭代最快的一年。

一方面,以如风达、国通快递、全峰快递等为代表的二线快递企业,纷纷因市场竞争激烈和自身经营不善而惨遭淘汰;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和5G时代的到来,各种新技术开始在物流行业落地,并开始改造整个产业链上下游。

“物流公司还会继续倒闭,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G7董事长翟学魂对AI 财经 社表示。虽然电商促进了快递行业的发展,让中国快递的成本和效率处于世界领先位置,但在一些传统行业如水泥、煤炭、钢材等领域,物流还处于极低的水平,接下来是技术提高这些领域物流水平的阶段。

“原来技术太贵,很多传统行业用不起。而现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可以实现98%物流要素的IoT化,因此能提升行业效率和降低事故率。”翟学魂称。

他认为,5G之后,物流领域的所有设备,将逐渐变成机器人,拥有运算能力、联网能力、AI能力。如一台车会变成机器人,一个挂也会变成机器人,将来连个托盘都会变成机器人。

AI 财经 社=AI

翟学魂=ZXH

AI: 在创投圈,关于“资本寒冬”的话题从去年讲到了今年。我注意到G7今年也没有新的融资宣布。作为创业者来说,你对于资本寒冬的感受是怎样的?今年没有新钱进来的原因是什么?

ZXH: 今年我们本来就没有融资方面的计划。因为,去年年底我们完成了一笔32亿美元的融资,钱还够花,而且今年我们每个季度的营业流水和毛利都在翻番,所以我们其实也没有什么太大的资金负担。另外,新一轮融资最近刚刚开始,主要是考虑一些更长远的事情,比如投资、并购这些问题。

对于资本寒冬最具体的感受主要来自我们的客户。我们今年营收增长的很大原因实际上是物流公司开始很在意成本了,哪怕节省一点点,他们都会特别在意。我注意到,今年物流行业有很多公司倒闭,而且这个过程我觉得是会持续的。

AI: 如果对今年公司业绩打个分,你觉得是多少?

ZXH: 我觉得差不多可以打80分。作为一家物联网 科技 公司,原来对于物流领域的客户服务更多是一个底层系统,就是卖技术。现在我们把这个系统拆分成智能装备(G7智能挂车)、智能结算(加油、高速公路费等业务结算)和安全保险业务等具体产品给客户,这是个重大的服务升级。

今年我们的三个业务——结算业务、智能装备业务和安全保险业务都跑起来了。其中,智能装备业务——数字货舱占挂车租赁市场的60%左右;其次,今年我们成功将安全和保险整合成了一个解决方案给客户,目前客户数大概有几百家,承保了数万台车;第三,我们的卡车结算业务也是做到差不多一天一个亿。

我觉得我们终于有一点平台效应了。目前G7连接的卡车数量超过130万辆,去年这个数字是80万辆。另外,去年的营业额不到十亿元,今年年底将达到两百多亿元,增长很快。

AI: 在技术层面,130万辆卡车跑在路上会产生很大量级的数据,G7是如何消化这些数据的?

ZXH: 我举个例子吧。原来我们觉得高速公路最危险,因为速度快。但通过对于130万辆卡车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其实最危险的是省道和国道的红绿灯路口。

公路货运是一个公认的高风险场景。据第三方统计,货车保险平均赔付率高于80%。对于保险公司来说盈利比较困难,所以大部分保险公司提供的卡车保险服务价格都较高,这就增加了车队的运营成本。长期以来,这是一种双输的局面。

发现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就利用大数据结合算法,在今年与银行推出了G7安全保险业务。通过该业务,我们将路口事故的赔付率降低了40%左右,这就是数据的价值。


AI: 之前你提到G7已经将98%的物流要素物联网化了,这里面包括哪几个板块?剩下没有物联网化的是什么?

ZXH: 首先车、后挂和油耗,然后现在包括尿素、润滑油、ETC都已经实现了物联网。现在剩下的就是售后维保,目前客户都在线下做,我们还没搞定,这部分还比较难线上化,因为它是跟人工服务相关的。


AI: 还有一点,你们最近发布了快递、快运、煤炭、水泥等行业的解决方案。不过,快递这块菜鸟、京东都已提供了很成熟的解决方案,G7跟他们的区别在哪?

ZXH: 其实这些都是以前我们服务的行业,只是服务的深度还不够。大部分快递公司,他们无论内部还是外部的车队,车队的用油服务方案,大部分都是用G7的。我们提供的是司机、卡车的运营,背后的结算、支付,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搞的。而且大部分卡车的安全设备都在我们这里。所以,我们跟京东和菜鸟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是在他们上面有更完整的业务方案,我们给他提供基础物联网服务。

AI: 5G是风口浪尖的一个话题,你觉得对于整个物流行业的改变是怎样的?

ZXH: 首先,我觉得5G最重要的改变其实是物联网,而且是工业物联网。5G之后,物流领域的所有设备,逐渐都会变成机器人,都会有运算能力、联网能力、AI能力。如一台车会变成机器人,一个挂也会变成机器人,将来连个托盘都会变成机器人。


AI: 预计还要多久?

ZXH: 我觉得需要两个五年。第一个五年逐渐普及,第二个五年就是更加AI化。

AI: 从2008年第一笔投资进来到现在,你对于G7所处的物流行业有哪些新理解?

ZXH: 我当初最重要的判断就是物流本身是个数据驱动的行业,技术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当时选的车联网这条路线,逐渐升级到了整个全链条的物联网,这是我们做对的事情,所以现在G7成了一个物联网服务公司。

我觉得现在物流行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方面快递行业由于电商的发达,整个领域已经绝对领先了,效率和成本优势绝对是世界级的。但是,另外一方面,水泥、煤炭、钢材,这些行业的运输,还处于极低的水平。所以,我觉得反差特别大,现在到了技术将特别low的部分提高的阶段。原来技术太贵,那些行业用不起,而现在这个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

AI: 最后一个问题,回顾这一年,你觉得目前面临最大的困难来自于哪里?

ZXH: 我觉得还是组织。目前,因为我们同时在做几个不同的业务,怎么能够把不同的团队组织得更好、效率更高、跑得更快是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1、华胜天成

华胜天成的业务方向涉及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信息安全等领域,业务领域涵盖IT产品化服务、应用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及增值分销等多种IT服务业务,是中国最早提出IT服务产品化的公司。

2、必创科技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无线传感器网络相关产品研发、生产的企业之一。

3、凤凰光学

2016年12月9日,凤凰光学披露最新收购预案,拟以2215元/股发行3255万股,作价721亿元,购买海康科技100%股权。

海康科技的主营业务为智能控制器、物联网产品、智能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智能控制器业务收入占比最高,物联网业务是海康科技的重点发展方向。交易后,凤凰光学将新增加海康科技的智能控制器、物联网、智能设备等业务。

4、汇顶科技

汇顶科技正式宣布进军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窄带物联网)领域,通过并购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蜂窝IP提供商——德国CommSolid。

整合其全球的超低功耗移动无线基带技术优势与汇顶科技位于美国加州的射频芯片设计及相关技术研发力量,加速公司在NB-IoT领域的战略布局,为全球客户提供差异化的蜂窝物联网系统级芯片(System-on-Chips)解决方案,合力开拓千亿规模NB-IoT市场。

5、力源信息

公司拟以每股1144元的价格定增1239万股,以142亿元收购鼎芯无限35%股权,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持有鼎芯无限100%股权。交易对方承诺鼎芯无限2015年至2017年净利分别不低于3750万元、4500万元、5400万元。鼎芯无限是一家专注于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的IC产品技术型分销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胜天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必创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凤凰光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汉力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本篇是 科技 终局系列之《小米的终局》

我们将小米的终局分三块:

1、世界级品牌 :基于中国的第三次消费浪潮觉醒,小米的终局是第一个有着广泛 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消费品牌

2、平台级技术 :基于to Things唤醒万物的次时代 科技 浪潮,小米的终局是第一个聚焦 人居的物联网2T生态

3、生态级资本 :与腾讯背靠微信流量赋能战投类似,小米同样基于巨大终端吞吐量,产业投资赋能和绑定上游零部件供应链生态,成为 硬 科技 全栈+全场景的资本生态

飞轮模型:持续增长的模型。 我们此前基于亚马逊原始飞轮的核心思想构建了小米成长的飞轮模型,其终局的实现仍需要以下三个飞轮的快速正反馈:

1、智能手机是飞轮旋转的起点,以获取流量和客基为战略目标,以销售额扩大为战术目标,以超低毛利带来的极致性价比为实现手段,最终实现小米整个生态开启的第一步。

2、IoT硬件生态是智能手机的第二曲线,通过在白电、黑电、小家电、日用品等几千个SKU,在全球范围内宣导小米式的极简美学和iPhone级别的工业设计,最终实现扩大销售额和留住客户的战术目标以及创造可连接的粘性MAU的战略目标。

3、互联网业务则是小米实现战略自洽的核心落脚点,以10%左右的营收体量实现了将近80%的净利润,通过巨额利润驱动小米三大飞轮的可持续发展。

终局本质:为 社会 创造价值。 互联网的盈利并不是小米的终局,终局是一个更高维度的价值表达,本质是为全 社会 创造的价值,是帕累托改进的增量博弈,而不是存量市场的零和厮杀。我们再次回顾小米的三大终局:

1、小米的 IoT生态 终局,将是物联网时代四大场景之一,占据未来世界 科技 的制高点。

2、小米的世界级品牌,将作为载体把中国现代工业文明传播到全世界,成为 中国的Sony、MUJI、大众

3、小米的产业投资,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硬 科技 产业链(纵向) 小米生态链(横向)股权投资生态,成为下一个腾讯战投或是硬 科技 的红杉。

小米集团:为消费者让利。 我们将企业家分为两种,雷军很明显属于第二种

1、优秀企业家以盈利为终极目标;

2、伟大企业家以创造 社会 价值为目标。

小米公司硬件超低毛利倒逼供应链提高效率,通过极致的成本管控和升维盈利,造就了自身无与伦比的效率护城河,并让利给广大消费者,创造了巨大 社会 价值。基于此,我们重申小米的推荐评级。

盈利预测: 我们长期看好小米集团的公司文化、产品竞争力和业绩成长。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实现收入2,515/3,233/3,988亿人民币,GAAP净利润分别为110/161/219亿人民币,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疫情或对2020年业绩产生影响;行业竞争加剧;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产品研发不及预期。

正文如下:

1 小米成长的飞轮模型

优秀的公司赚的是利润,卓越的公司赢的是人心,无论从小米的价值观、商业模式还是小米目前的发展路径来看,我们认为小米已经具备发展成为如亚马逊一样伟大公司的基因,被奉为亚马逊成长真理的“飞轮效应”在小米同样适用。

我们基于亚马逊原始飞轮的核心思想,借鉴该理论从三大业务板块、四个层次构建小米成长的飞轮模型。

1)底层飞轮。 智能手机是飞轮旋转的起点,以获取流量和客基为战略目标,以销售额扩大为战术目标,以超低毛利带来的极致性价比为实现手段,最终实现小米整个生态开启的第一步。

2)第二层飞轮。 IoT硬件生态是智能手机的第二曲线,通过白电、黑电、小家电、日用品等几千个SKU,在全球范围内宣导小米式的极简美学和iPhone级别的工业设计,最终实现扩大销售额和留住客户的战术目标以及创造可连接的粘性MAU的战略目标。

3)第三层飞轮。 互联网业务则是小米实现战略自洽的核心落脚点,以10%左右的营收体量实现了将近80%的净利润,通过巨额利润实现小米三大飞轮的可持续发展。

4)第四层飞轮:小米的三大终局。 我们认为小米的终局分为三块:基于to Things唤醒万物的次时代 科技 浪潮,小米的终局是第一个聚焦人居的物联网2T生态;基于中国的第三次消费浪潮觉醒,小米的终局是第一个有着广泛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消费品牌;腾讯背靠微信流量用资本战投赋能互联网生态,小米同样基于巨大终端吞吐量,产业投资赋能和绑定上游零部件供应链生态,成为硬 科技 世界级资本生态。

2 小米业务版图的战略价值

21 智能手机

手机的战略价值在于以出货量支撑起整个供应链体系,基于对未来竞争格局的预判,我们认为小米有成长为全球前三的巨头潜质。

作为小米根基的智能手机业务在其经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20年第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总计2830万台,市占率在全球50个市场排名前5,25个市场排名前3。在中国大陆地区,小米多款手机斩获618京东销冠;在境外市场,高端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99%,其中欧洲智能手机第二季度出货量排名第三,增速第一。巨大的手机出货量帮助小米在全球范围内扩张了客户群体基础,获取更多高活跃度流量,从而达到支撑起小米上下游供应链体系的目的。

通过复盘4G的换机周期以展望小米手机在5G时代的表现。目前我国5G建设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叠加目前重塑的竞争格局,我们预计5G手机换机潮即将到来。凭借明确的产品定位,我们认为小米将在5G换机潮有突出的市场表现,预计从2020年到2022年小米手机出货量增速将分别达到9%、24%和16%,2021年和2022年小米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68亿部和195亿部,在未来全球手机市场中冲进前三。

目前小米智能手机业务版图贯穿整个低、中、高端手机市场,千元以下价位段持续发布极具竞争力的入门级机型;1000-3000元中端价位段手机将5G技术向大众市场普及;3000元价位段以上高端手机市场逐步站稳,重塑小米智能手机在市场思维固化下的品牌定位。随着5G换机潮拐点的来临,根据营收=ASP出货量,我们预计2023年小米智能手机分部营收为29652亿元。

22 IoT及生活消费品

IoT及生活消费品业务的战略价值在于打造全方位的品牌形象,实现其中国Sony的全球品牌目标。

在众多领域小米都以一流的品质、紧贴成本的定价彻底改变了行业面貌,大大加速了产品普及。截至2020年第二季度,小米已投资了300多家物联网设备初创企业,涉及白电、黑电、小家电、日用品等两千多种产品SKU,覆盖用户多元化的生活场景,精准触达客户。IoT在帮助小米不断扩大用户群体时,与手机一同发挥乘数效应,进一步巩固小米商业模式的护城河。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索尼是全球消费电子产品领域的领头羊,为消费者带来一系列极具开创性的产品,行业地位相当于苹果之于手机。而小米的奋斗目标是在影响力上像当时的索尼一样,推动整个中国制造业进步,实现其中国索尼的全球品牌目标。

索尼公司开拓市场的秘诀就是不断开发高 科技 的新产品,以新制胜。日本第一台磁带录音机、晶体管收音机、“特丽珑”彩色电视机等代表Sony的众多商品凭借优异的产品性能迅速抢占了市场,为Sony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索尼立足于电子领域,又不断超越电子领域,开展多元化经营,在新的领域不断拓展,强化索尼的全球品牌形象。

我们认为如今的小米通过研发创新,推出了白电、黑电、小家电、日用品等几千个SKU,实现以扩大销售额和留住客户的战术目标、和创造可连接的粘性MAU为战略目标,有望打造成为世界级品牌,可以复刻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索尼的辉煌 历史 。

23 互联网服务

互联网服务的战略价值是公司利润的落脚点和最终粘性的总集合。

通过控制硬件利润带来的性价比迅速积累、扩大用户基数,带来高活跃度、高转化和高留存率的互联网用户群体,并最终实现流量变现。

我们在此前《小米集团:估值方法论》中得出2020Q1智能手机综合税后净利率为-22%,略有亏损;IoT及生活消费品综合税后净利率为25%,略有盈利;互联网服务收入综合税后净利率为409%,盈利能力最强。由小米互联网广告业务的独特商业模式,可以管中窥豹至整个小米的战略高度,而这也是其有资格定义物联网时代新的营销法则的底气所在。

3 衍生的飞轮:小米的三大终局

在最后一个衍生的飞轮,我们分为三个并行的小飞轮分别对应小米的三大终局:第一个是全球最大可互联的IoT平台:AIoT生态的领跑者;第二个是成就中国的世界级消费品牌;第三个是小米产业投资基金。

31 终局一:AIoT生态的领跑者

基于to Things唤醒万物的次时代 科技 浪潮,小米的终局是第一个基于人居的物联网2T生态。

我们将IoT物联网定义成toThings的创新,按场景分为四类,分别为:家庭IoT、 汽车 IoT、城市IoT以及工业IoT。家庭IoT由于应用场景成熟、智能化终端丰富,成为了互联网巨头、传统通讯、家电企业、以及垂直领域初创公司重点布局的方向。我们认为现在正处于AIoT时代的前夜,黎明很快到来,家庭IoT作为整个2T物联网最新落地的场景,小米已经领跑全球,占据未来 科技 的制高点,小米的IoT生态将是小米终局的第一块。

在IoT的家庭场景,小米提前布局,已经将手机成功的模式复制到家庭场景的方方面面。小米利用IoT开放平台和推出的多款小米系列智能终端产品挖掘家庭物联网的价值,具有极强的先发优势。截至2020年6月30日,小米连接设备数已达到271亿台,拥有5个及以上连接至小米IoT平台上的设备的用户数已达到510万户,小米已成为全球领先的消费级AIoT平台。

32 终局二:成就中国的世界级消费品牌

基于中国的第三次消费浪潮觉醒,小米的终局是第一个有着广泛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消费品牌,将作为载体把中国现代工业文明传播到全世界,成为中国的Sony。

纵观 历史 上所有成功的国际品牌,他们的共性就是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质,而不是泛泛的国际性,拥有能够为全世界消费者能够接受的价值理念。

美国公司素来是高 科技 的代表,英特尔、英伟达、苹果等都是享誉全球的 科技 公司;瑞士人对于精细手工的执着和专注,使得欧米茄、劳力士等成为世界名表品牌;日本制造曾经风靡全球,松下、索尼等全球性品牌更是品质的代名词;而中国企业虽然已经高喊走出去的口号,但是真正为全球消费者认可的国际品牌却寥寥无几,海尔、联想等公司的国际化战略迟迟没有看到丰收的硕果。

我们认为,能够真正成为国际化品牌的行业应该具有全球化的消费基础,再加上其品牌的核心价值能够被各国消费者接受,而小米正是具备这种品牌国际化的潜力。小米的IoT硬件生态包罗万象,拥有白电、黑电、小家电、日用品等几千个SKU,未来它的触角正在向用户多元化的应用场景延伸,小米式的极简美学和iPhone级别的工业设计正在逐渐被全球的消费者接受,小米的终局是成为第一个具有正真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消费品牌,将中国现代工业文明传播到全世界。

33 终局三: 探索 产业投资的星辰大海

我们基于小米产业投资逻辑认为,小米的产业投资作为小米终局的第三块,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硬 科技 产业链(纵向) 小米生态链(横向)股权投资生态,或将成为下一个腾讯战投或是硬 科技 的红杉。

在过去,投资生态链企业的打法让小米的商业版图不断扩大。面向未来,小米的产业投资将是小米深入布局产业上游的关键举措,得以让整个投资生态变得硬核。

小米拓展供应链产业投资布局,主要看重两大方向:一是国产替代。当前的竞争格局开始倒逼国产核心器件快速崛起,面对国产替代的黄金时期,小米愿意也有能力帮助中国的芯片快速成长。二是新兴技术,投资与国外差距不大的新兴技术更能推动中国电子产业链的前进步伐,而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正是小米布局产业投资的第一步。

成立于2017年的长江产业基金已经对外进行了42项投资,其中有17家隶属于芯片行业。这些企业如芯来 科技 在RISC-V架构,隔空智能在AloT触控交互传感器、射频模拟专用芯片,芯原微电子在IP设计, 比亚迪半导体在功率模块等方面,从浅层、中层、深层要素对小米进行补充以强化其硬 科技 。硬 科技 纵向全栈要素创新配合软 科技 横向全场景创新(小米生态链),小米产业投资未来可期。

以腾讯为例,投资作为腾讯集团的核心战略之一,根据腾讯二季报,若以其他收益净额粗略计算,2020Q2腾讯投资收益占比高达26%。随着小米投资生态链企业的成功经验将再次在产业上游进行复刻,新的投资架构驱动下,小米有着更大的战略期望。截止到2020年6月30日,投资的账面价值已达368亿元。

我们将企业家分为两种:1、优秀企业家以盈利为终极目标;2、伟大企业家以创造 社会 价值为目标。小米公司硬件超低毛利倒逼供应链提高效率,通过极致的成本管控和升维盈利,造就了自身无与伦比的效率护城河,并让利给广大消费者,创造了巨大 社会 价值。基于此,我们再次强调小米的三大终局并重申小米的推荐评级:

1、润和软件:

在毛利率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4366%、4097%、2669%、2939%。HiHope芯片全栈解决方案平台是OpenHarmony(开放鸿蒙)发起单位之一、华为HarmonyOS(鸿蒙 *** 作系统)生态共建者,公司将在海思、鲲鹏、鸿蒙等全场景智能生态中继续深化与华为的合作。

2、东方国信:

在毛利率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4977%、4935%、5114%、4648%。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广泛的、开放的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公司当前与华为在大数据生态、鲲鹏生态等领域有稳定的合作关系;在物联网领域,当前公司有自研的基于linux的物联网网关,同时也支持对接多种类型的主流物联网设备、物联网平台。

3、高新兴:

在毛利率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3601%、3521%、2674%、2541%。车载终端龙头企业。2020年上半年,公司与华为联合发布基于鲲鹏计算平台和华为_腾计算算机平台的明境执法场所规范化解决方案。公司的主营业务有通信基站/机房运维综合管理服务。

4、星网锐捷:

在毛利率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3843%、3257%、383%、3494%。企业网络设备龙头之一,所处的云计算赛道天花板高,信创云桌面业务也将迎来发展机会。作为鲲鹏产业的深度参与者,信创有望快速打开成长空间。

5、正元智慧:

在毛利率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3951%、3978%、3785%、3735%。智慧一卡通综合解决方案供应领先企业。2020年8月,浙江省鲲鹏生态创新中心为正元智慧等基于鲲鹏、_腾完成解决方案兼容性认证的单位,颁发了兼容性认证证书。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智慧一卡通系统建设、智慧校园建设、智慧园区和行业智慧化建设、互联网运营服务。

6、拓维信息:

在毛利率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5698%、4963%、4674%、4155%。以自有资金收购湘江鲲鹏35%股权,此次收购完成后,公司将持有湘江鲲鹏70%股权。

7、川大智胜:

在毛利率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3399%、2555%、3364%、3676%。国内空管产品领域的龙头企业。公司与华为目前的合作主要是在_腾芯片、鲲鹏服务器上的三维人脸识别算法的平台适配以及智慧园区的方案实施。公司主营产品包括航空及空管产品及服务、人工智能产品与服务(高精度三维人脸照相机及高性人脸识别产品、地空通话语音识别与空管指挥安全监控、5G宽带融合低空管监视雷达网络系列产品)、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产品与服务、信息化及其他产品与服务。


出品|每日财报

作者|吕明侠


作为人工智能领军企业的科大讯飞正在向外界展示AI商业落地的盈利潜力。

在继2019年营收创新高后,科大讯飞再次给出了亮眼的中期单。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 4349 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628%。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季度因疫情开工不利亏损超1亿元的情况下,科大讯飞在二季度实现了“加速狂奔”,单季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后净利润快速拉升至389亿元和141亿元,前者同比增长超300%。

从亮眼的半年报来看,科大讯飞已步入人工智能20时代,加速了AI在核心赛道兑现红利的步伐。尤其是在今年新基建加快推进的当下,公司有望迎来更大的舞台和发展机遇。


疫情刚需不受影响 在线教育、医疗业务增速强劲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线下很多实体受到了冲击,但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线上办公等行业受到追捧,用户线上使用习惯逐渐养成,相关公司业绩爆发增长。

一直致力于智慧教育和智慧医疗落地的科大讯飞乘风而上,上半年两项业务分别实现了35%和665%的增长。

上半年,科大讯飞针对个性化学习场景进一步实现了以人推题、分层推题等核心功能。区域因材施教解决方案的应用成效在报告期内得到验证,并获得行业客户认可,继安徽蚌埠、青岛西海岸之后,在昆明五华、广西百色、重庆两江区多地持续落地。目前,智学网已覆盖全国16,000余所学校,年处理350亿条过程化学习数据。

智慧医疗方向,科大讯飞的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安徽模式”开始在全国推广,提升基层诊疗能力。目前“智医助理”辅助诊疗系统,已在全国11个省市近百个区县、超2000个乡镇级医疗机构、超20000个村级医疗机构投入使用,日均提供超30万条辅诊建议,累计服务数亿人次。

随着3月初网上招标开始逐步实施,科大讯飞人工智能核心技术驱动的各项业务加速落地。公开资料显示,上半年整体新增中标合同金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19%,其中不包括蚌埠、青岛项目,智慧教育项目中标额同比增长175%。可见,疫情对科大讯飞相关业务的长期刚需没有造成重大影响,反而带来更多的增长机会。


To C业务占比近四成,“AI+办公”场景产品受追捧

伴随 科技 的发展,人工智能在赋能行业改变世界的同时,也在赋能个体,通过人工智能辅助机器,人们可以去做更有创新的工作。

譬如在办公领域,围绕“AI+办公”场景的市场需求及用户痛点,科大讯飞发布了针对不同场景和用户的系列产品。目前,听见智能会议系统累计服务558场次的高规格大会,为全国政协、多省人大会议、国内及国际等诸多重要会议提供实时转写和翻译字幕支持。

2020年公司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推出智能录音笔A1、讯飞会议宝S8等,扩大应用场景和用户群体覆盖,将AI+办公的产品族进一步丰富。讯飞录音笔SR系列产品也进一步升级,新增支持录音声源定位,并增加角色分离、自动摘要功能对录音内容进行全面的语义理解与分析,自动抽取关键信息等多种功能。

此外,公司还与咪咕集团合作推出了智能阅读器R1和业内首款彩色电子墨水屏阅读器,进一步扩大公司面向C端消费领域的布局。

半年报显示,公司To C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635 亿,在整体营收中占比达 3759%,高于去年全年的3596%;实现毛利782 亿,To C业务毛利占比达 3924%。

以在2020年“6·18大促”的表现为例,科大讯飞C端产品斩获京东、天猫、苏宁易购三大平台22项第一,核心品类连续多年保持销售额第一。在疫情影响下实现逆势增长,整体销售额也实现逆市增长,同比增长超过40%。剔除讯飞翻译机的影响,其他硬件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140%。


站上新基建风口

2020年最强劲的产业风口当属新基建。

今年3月份,中央决策层强调,要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要加快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基建”,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招商证券测算显示,新口径下新基建未来五年的投资规模最高可达11万亿以上。而充分利用数字信息化技术,为传统基建赋能,正是科大讯飞近年来一直在力推且已经成功大规模商业化的业务范畴。

根据公开资料,科大讯飞已经和广东省政府,以及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珠海、阳江、河源、惠州、汕尾等城市实现全面战略合作 。《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更明确指出“支持科大讯飞加快建设智能语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截至目前,科大讯飞的技术创新已深入应用到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医疗、政法、城市、客服等多个领域。

8月11日,科大讯飞又与江西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产业创新培育与服务、重点行业和领域示范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依法依规开展深度合作。

日前,合肥市印发了《合肥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实施方案(2020-2022年)》,明确了合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目标、具体任务和保障措施。其中提到了要加快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智能语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以深度学习算法为核心,建立面向物联网、智能家居、智能车载、教育、医疗等多行业应用的开源平台。对于合肥政府大力支持的龙头企业来说,科大讯飞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我们注意到,“平台+赛道”是科大讯飞一直以来坚定的发展战略。在平台方面,科大讯飞2010年上线国内首家人工智能开放平台,持续为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的创业开发者和海量用户提供人工智能开发与服务能力,积极构建了以自身为核心的产业生态。

同时,积极赋能行业领域,为运营商、金融、保险、电力等行业客户提供智能语音以及人工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改善用户体验、降低服务成本;面向人车交互应用场景,为 汽车 行业提供智能语音交互产品和解决方案等。

截至2020年6月30日,讯飞开放平台开发者总量133W+,总应用数83W+,累计终端用户数289亿+。

在应用赛道方面,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在教育、医疗、司法、办公等应用场景,已经实现了源头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的良性互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8594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