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主要企业:大富科技(300134)、梦网集团(002123)、共进股份(603118)、胜宏科技(300476)、润和软件(300339)、立昂技术(300603)
定义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称传感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并形成一个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可管理的网络。
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等。物联网的几个关键环节可以归纳为“感知、传输、处理”。
物联网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1、产业物联网占比逐渐上升
根据信通院于2020年12月发布的《2020中国物联网白皮书》,2019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中产业物联网和消费者市场各占一半,预计到2025年,物联网连接数的大部分增长来自于产业市场,产业物联网的连接数将占到总体的61%。由此来看,未来产业物联网的市场发展潜力大于消费物联网。
2、市场规模不断增大
目前,物联网在全球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欧、美、日、韩等国均将物联网作为重要战略新兴产业推进,但在繁荣景象背后却仍存在着众多阻碍发展的因素。其中核心标准的缺失,尤其是作为顶层设计的物联网参考架构等基础标准目前仍处于空白,基于争夺物联网产业主导权,各国对国际标准方面的竞争亦日趋白热化。
新冠疫情对于物联网行业来说犹如达摩利斯之剑,一方面疫情导致全球技术供应链出现一定的停滞期,另一方面疫情助推中国物联网的渗透。2020年无人工厂、无人配送、无人零售、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等“无接触经济”的爆发均离不开物联网技术的支撑。综合多方面的情况分析,前瞻认为未来5年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26年市场规模超过6万亿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物联网金融具有如下特点:
1、物联网金融使得金融服务由主要面向“人”的金融服务延伸到可以面向“物”的金融服务;
2、物联网金融技术与理念可以实现商品社会各类商品的智慧金融服务;
3、物联网金融可以借助物联网技术整合商品社会各类经济活动,实现金融自动化与智能化;
4、物联网金融是金融服务创新融入到整合物理世界,可以创造出很多新型的商业模式;
近日,移动支付网获悉北京银行已经设立金融 科技 子公司——北银金融 科技 有限责任公司。据了解北银金融 科技 有限责任公司为北银置业有限公司100%控股子公司,而北银置业有限公司又是北京银行100%控股子公司。
据移动支付网了解,北银金融 科技 定位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创新与金融 科技 应用的 科技 企业,通过对技术、场景、生态的完美融合,输出 科技 创新产品和技术服务。将为北京银行、中小银行、民营企业、互联网用户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的金融 科技 综合服务,鼓励创新,大胆尝试,合作共赢,不断 探索 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行业创新模式。
不过北银金融 科技 并不是近期成立,早在2013年8月8日就已经成立,此前名为北京京辉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在2018年8月24日变更为北银金融 科技 。
北京银行金融 科技 之路,从与 科技 公司合作到成立 科技 子公司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虽然银行在 科技 技术方面弱于互联网公司,但是在客户资源方面要胜于互联网公司,且比互联网公司更懂金融业务与监管规则。因此银行要想借助金融 科技 实现互联化的进程及转型升级,先与技术相对成熟且实践许久的互联网公司展开合作,无疑会是最好的选择。
据了解在北银金融 科技 成立前,北京银行就与各互联网 科技 公司纷纷展开合作。
在2015年4月29日,北京银行与腾讯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围绕京医通项目、第三方支付、零售金融等领域开展合作。
2017年年初,北京银行采用旷视的智能金融行业解决方案,且在部分支行上线了人脸识别技术,同时,在北京银行的直销银行和xyk线上业务中,旷视也为其提供了OCR和人脸识别技术支持。
2017年11月22日,北京银行与京东金融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在支付互通、产品共建、营销推广等方面展开合作,并共同打造丰富的数据模型,北京银行成为第一家与京东金融风控联合建模的金融机构。
北京银行不仅跟 科技 公司合作,自身也在 探索 金融 科技 ,并想实现技术的输出。在2018年6月20日,北京银行成立 科技 金融创新中心,因此此次北京银行成立金融 科技 子公司也是顺水行舟,意料之中的事。
各银行成立金融 科技 公司缘由,外部压力及自身因素
近年来,阿里、京东、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纷纷撕掉金融标签,对外宣称定位 科技 公司,为金融机构服务,面对未来一轮金融 科技 的竞争,银行也正在扭转被动的局面,开始主动出击,积极转型,纷纷设立金融 科技 公司,对外输出技术,商业银行正掀起一股成立金融 科技 公司的热潮,截至目前已有建设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北京银行等银行设立金融 科技 公司。
银行为何纷纷成立金融 科技 子公司,意欲何为?移动支付网认为这或许有两方面的因素:
1、外部压力
随着互联网公司以支付、财富管理为开端介入金融服务业后,商业银行的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以及在传统扩张模式受限、金融脱媒加剧等因素的影响下,商业银行迫切需要一种灵活的策应方式来应对,向金融 科技 转型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成立金融 科技 子公司除了能够帮助银行实现金融 科技 的转型,也能完成新公司的自我造血功能,对外输出技术服务,实现盈利。
2、自身因素
在银行为成立 科技 子公司之前,每个银行其实都有自身的技术部门或者研发中心,负责银行的信息化建设及管理。例如建设银行子公司建信金融 科技 有限责任公司在创立初期,建设银行就将原总行直属七个开发中心与一个研发中心近3000名员工划转至其公司。
由此可见,连负责银行技术方面的人数及部门都如此多,那么银行机构的庞大及复杂度可想而知,因此部门与部门之间协调沟通肯定会存有一定的问题及难度。如果单独将这个技术部门独立出来成一个公司进行运营,这样更方便管理。
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金融 科技 业务有别于银行传统业务,独立化运行便于吸纳更专业的人才,并迅速拥有专业化管理优势、研发优势、激励机制等;另一方面,这类子公司独立运行前作为商业银行系统中的一个部门,其他小型金融机构在接受技术输出时容易出现不信任问题。独立之后,有了“防火墙”和保密机制,小型金融机构则更容易接受。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成立一个公司单独运营能够将试错成本剥离出去。因为 科技 创新意味着要不断的进行试错,且试错成本并不低,成立一个比银行规模相对较小的 科技 子公司,一旦出现问题,也能快速的进行调整。
综述
总之,银行向金融 科技 转型之路大多都是由内到外,先是利用 科技 技术服务好银行内部,再实现技术的输出,服务于外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银行的业务也在进行着演化,人们办理业务时也将会更加便捷,并最终实现无感化办理业务的目标,届时银行将变得更像是 科技 公司,而不是普通意义上的银行。根据安永发布的《中国上市银行2017年回顾及未来展望》报告上显示: 科技 引领、 科技 驱动已成为银行业发展共识。由此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银行向金融 科技 方向进行转型升级,届时也将会有更多的银行设立金融 科技 公司。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今天由学长来带你了解西华大学目前阶段所有的科研机构啦!
1,社科类:
一、国家级基地(2)
川大学中国南亚研究中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4)
美国研究中心
欧盟研究中心
南亚研究中心
波兰与中东欧问题研究中心
四、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
社会发展与社会风险控制研究中心
系统科学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
儒学研究中心
社会舆情与信息传播研究中心
纠纷解决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
四川省比较文学基地
苏轼研究中心
杨慎研究中心
四川佛教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古文字与先秦史研究中心
五、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2)
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
六、四川省新型智库(4)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智库
对外开放与合作研究智库
社会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智库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与灾后重建研究智库
七、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6)
中国传统文化普及基地
区域历史与民族文化社科普及基地
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教育社科普及基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普及基地
安全知识教育普及基地
金融知识普及基地
2,自然科学类:
(二)国家重点实验室(4)
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
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
四川国家应用数学中心
(五)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六)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
国家生物医用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能源储备与CCUS国际合作研究基地
口腔疾病研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四川医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七)国家工程实验室(1)
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八)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4)
麻醉转化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环保型高分子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口腔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能源植物生物燃油制备及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九)国家产业创新中心(1)
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
(十)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
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
二、部委级科研基地
(一)前沿科学中心(1)
疾病分子网络前沿科学中心
(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8)
辐射物理及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绿色化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靶向药物与释药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深地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数据安全防护与智能治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8)
现代交通管理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磷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加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后续能源材料与器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医疗信息化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转化医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空天动力燃烧与冷却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机器学习与工业智能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四)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
环境与火安全高分子材料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五)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2)
卫生部移植工程与移植免疫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时间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六)国家药监局科研基地(5)
医疗器械监管科学研究基地
创新药物临床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
组织再生生物材料质量研究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化妆品人体评价和大数据重点实验室
海南真实世界数据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
(七)国家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1)
山区灾害风险预警与防控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
(八)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1)
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特色基地(教育)
三、省级科研基地
(一)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5)
科技金融与数理金融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康复医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创新方法与创新设计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动物疫病防控与食品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微生物与代谢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功能与分子影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智能电网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发育与妇儿疾病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靶向药物与释药系统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非线性不确定工程系统控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破坏力学与工程防灾减灾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食品安全监测与风险评估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精准医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护理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药性组织导向中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二)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川渝共建)(1)
特色生物资源研究与应用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
(三)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
四川省纳米科技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川省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川省二氧化碳矿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川省小分子药物精准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川省化妆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川省转化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川省医学大数据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川省河湖保护与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川省切削刀具智能设计与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2)
酶资源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应用数学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五)四川省技术创新中心(2)
四川省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
四川省真实世界数据技术创新中心
(六)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2)
生物资源与生物技术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转化医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四川省食品与微生物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妇幼健康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山区流域水灾害与水环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绿色化工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新型能源系统与工程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空天信息与智能装备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四川省应激医学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基因资源与生物安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免疫炎症疾病精准防治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七)四川省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14)
四川省网络大数据认知分析工程实验室
四川省稀土钒钛功能材料制备技术工程实验室
四川省磷化工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
四川省植物来源药物工程实验室
四川省精准医学应用工程实验室
四川省干细胞临床转化工程实验室
四川省橡塑材料复合成型技术工程实验室
四川省神经网络分析技术工程实验室
四川省大数据分析与融合应用技术工程实验室
四川省生物材料基因工程研究中心
四川省病理临床应用工程实验室
四川省网络靶场工程研究中心
四川省骨与软组织修复重建工程研究中心
四川省口腔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八)四川省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1)
四川省行业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口腔医学)
(九)四川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0)
四川省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四川省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四川省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四川省儿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四川省生物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四川省麻醉医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四川省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四川省急危重症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四川省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四川省出生缺陷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四、厅局级科研基地
(一)四川省环保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
四川省环境保护土壤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
四川省环境保护环境催化材料工程技术中心
(二)四川省环保厅重点实验室(1)
四川省环境保护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
(三)四川省应急管理厅研究中心(1)
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四川大学 综合减灾研究中心
(四)四川省协同创新中心(12)
智能空管系统协同创新中心
先进磷化工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西部重大脑疾病与脑健康协同创新中心
新材料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肺癌早期诊断与综合治疗协同创新中心
大数据分析协同创新中心
稀土钒钛碲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
生物质能源协同创新中心
生物医用材料协同创新中心
泌尿系统精准修复重建协同创新中心
口腔医学协同创新中心
环境与火安全高分子材料协同创新中心
五、校级科研基地(20)
高分子研究所
材料基因工程研究中心
医疗器械监管科学研究院
智慧水利研究中心
互联化工研究中心
泛在电力物联网研究中心
以上就是目前四川大学的所有科研机构啦~希望能帮到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