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吗?

数字化时代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吗?,第1张

数字时代的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技术是错误的。

数字化时代一般指后信息社会或比特时代,是运用计算机将我们生活中的信息转化为0和1的过程,是指信息领域的数字技术向人类生活各个领域全面推进的过程。

数字化时代是继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之后的一个新时代,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帝提出的新概念。

数字化时代的根本特征是实现了“真正的个人化”:个人选择丰富化、个人与环境能够恰当地配合。

数字化时代的人才特征:先进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知识结构、生活方式等。

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我们所熟知的许多词汇:大数据、5G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等,都属于数字化时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次用无人驾驶作为引子,把这些词汇的关系串连起来,从一个便于理解的角度展示数字化时代。

数字化时代的基础建设

1、大数据—数字化生产的能源

2、云计算技术—能源的存储、调用手段

3、5G技术—能源的高阶运输方式

城市渐次生长,以市中心为圆点,以外溢效应为因,城市各个方向上终会形成特质不同的新板块。经过近20年的发育,成都的房地产板块已经被业内划分为大大小小几十个。
或因开发商标榜区域地理位置之需;或为媒体方便写作和包装,随后板块声势越来越强,最终被房地产数据机构将之整合为既定的系统概念,并相袭沿用。
当下,北新板块的跃众而出,也符合这一城市生长的规律,并更有标志性的新意。
北新板块蓄力而生四至尘埃落定
与过去十几年野蛮生长最终发育成形的那些板块不同,近几年无论是华府板块、新川板块乃至北新板块的崛起,背后或多或少有了官方更科学和体系化的引导。
即政府在某一区域出现居住人群和产业聚集之前,就开始联手类似西南建筑设计院、仲量联行这种大型规划设计机构,从专业角度,将这个板块未来的居住就业人口结构、规划产业能级、土地供应规模、交通及商业、教育及医疗配套的情况、入驻开发企业情况、当前房价地价数据、从规划到基本建成的年限规划等都想清楚,形成细致的城市级规划方案和概念草案。
事实上,北新板块并非官方一厢情愿的产物。
2012年,城北荷花池商圈搬迁,“北改”进行得风风火火。近两年,碧桂园、保利、绿地、优品道为代表的大型品牌房企纷纷抢子入驻。
2015年,金牛区政府正式提出“南改旧城、北建新城”的战略思路,南改旧城主要在三环以内围绕旧城改造,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北建新城主要在三环以外利用北部新城等区域内良好的生态本底、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都市旅游资源,作为金牛区建成“四态合一”的“科贸之都、文化北城”的重要支撑。
2016年5月,华侨城与金牛区政府签订的“文化北城”核心区项目合作协议,更是将城北,尤其是北新板块房地产市场的开发推向一个新的高点。至此,市场与官方两条发展线索走向不谋而合,北新板块前期酝酿达到临界点,板块顺势而生。

▲北新板块四至道路区划示意
为顺应市场的发展,为业内提供更加精准的市场研究,也对业内城北投资有所增益。金牛区政府、西南院、市规划设计院、仲量联行、锐理数据等多方通过各种考量和现场数据调研和分析, 北新板块四至被界定为东至川陕路117范围,西至北星大道西侧,北至毗河,南至三环凤凰山街道范围内的区域。
从行政区划上看,除大丰板块属于新都外,板块内大部分区域都位于金牛区的北部新城。光北部新城占地就达到了27平方公里,可建设用地208平方公里,占用地规模77%,户籍人口53万。用地广人稀来形容北新板块再合适不过了。
北新板块地广人稀配套先行后劲更足
在最新透露的板块控规图里,锐理观察员看到区域内未来将形成三心即都心、文心、绿心,两区即现代商贸区、科技创新区的空间发展格局,打造宜居、宜业、宜商的国际化现代山水新城。

▲北新板块“三心两区”空间格局图
围绕“三心” 文化、生态、城市逐渐展开
都心这里未来将被打造成为成都的城市副中心。在北星大道两侧,以高端服务业为核心,打造创意办公、特色商业街、品质居住为一体的北新板块城市花园CBD。
文心依托金牛区天回镇独有的汉唐文化、蜀道丝路文化、生态旅游文化,打造集古镇、特色产业、主题社区于一体的天回大观。突出区域的旅游特色,以文化旅游提升周边价值。
绿心以植被丰富的凤凰山公园为基础,生态旅游、休闲观光、文化创意、健康养生为主线,通过资源挖掘和产业培育,形成北部新城休闲之心。
“两区”支撑现代商贸区和科技创新区带来GDP和大量人口
如何导入人口盘活区域价值,是解决城市增量发展、新城开发的核心问题,而规划合理、提档升级的产业布局恰能解决这一关键问题,且对人口结构起到优化作用。
以现代商贸区和科技创新区为主的两大产业区发展,将颠覆人们对北新板块“物流集散”、“商品买卖”、“城郊结合”等老旧印象。
现代商贸区:商贸历来是金牛乃至城北的支柱产业,过去的城北大型专业市场集聚。随着北改和中调的深入开展,专业市场外迁,现代商贸区基本定型。但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受自身配套不足、产业功能单一、电商冲击等不利因素影响,纯粹靠商品买卖的城北商贸业发展状况并不乐观,如何让城北的传统核心竞争力重焕生机,成为北新板块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现代商贸区的规划上,仲量联行提出了以城北成都国际商贸城为依托,利用互联网+、蓉欧+的带动作用对商贸产业进行升级的建议。规划显示,未来的现代商贸区,将以现有的成都国际商贸城为核心,拉动区域全产业链发展,建立免税店、跨境电商体验店、品牌中心店等增强体验消费,实现商贸区国际化、电商化的飞跃发展。

▲西部地理信息产业园办公区实景
科技创新区:说起产业,大多数成都人立马想到的是高新区,更不会对成都本土的科技创新产业有所联想。事实却是,中铁二院、中铁二局、中铁八局等为主要成员单位的轨道交通产业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一片区,2014年,中铁轨道交通产业园一期建成开园;2016年9月,西部地理信息产业园一期建成将正式开园,科技创新区已初步成形。以此两大科技产业区为依托,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产业支撑,弥补目前暴露出的产业核心聚集力不足、产业类型单一的短板。全面建成后,两大产业园将吸引7万以上的高科技服务人群,人口结构得到极大优化,使区域更具活力。
从总体布局图上看,北新板块内的大型产业项目远不止上述两个。还有涵碧楼酒店、红星美凯龙等近15个大型商业、住宅项目,其中绝大部分已经签约落地。未来这些产业逐一变现后,将吸引10万以上的高科技、高收入第三产业人群聚集,其消费力和产业吸附能力,均具备无限的想象空间。
万万想不到多轨道交通+城市干道避免城市病

▲北新板块的轨道交通设计和地面交通动线规划
过去,人们对城北,尤其是沙西线、川陕路、人北一线的交通状况抱怨颇多,尤其是川陕路的物流停车场给区域交通拥堵带来巨大负荷;类似的交通软肋还有作为成都重要的物流、人流集散地的火车北站,曾为区域带来可观的经济产值,但也像一道人工屏障阻断了城北继续向北发展的道路。
北新板块则在前期规划时避免这些城市病——北新板块在交通体系上,是典型的以交通引领发展的新区。 区域规划布局了“七横七纵”14条主干道路,其中川陕路、北星干线、天龙大道等10条主干道已全部建成通车;聚霞路、熊猫大道等3条主干道已部分建成通车。其他蛛网型次干道及支路正在加快形成。同时,更加注重轨道交通的建设。目前, 区域内规划有1、3、5、9、27共计5条地铁、1条BRT、1条有轨电车环线,当前地铁1号线、3号线已建成通车。除完善城市内线路,城市间的交通纽带也在布局中。
此外,北新板块逐步呈现的教育、商业、医疗配套,将构建起完善的生活体系。以教育为例,板块以区域发展至40万人口的规模为依据, 规划有11所中学、20所小学、32所幼儿园,以满足区域教育需求。按照发达国家的发展路径理解,主城区边缘的新兴板块宜居和商业发展程度,将逐步把中心地区甩在身后,北新板块也是如此。
可以预料,正在发展中的成都未来将还有诸多尚未命名的板块。恐怕届时,业内也不能厘清这些板块的区别点在哪里,界限在哪里。而北新板块的四至界定和城市级规划的成熟,也为解决类似的困局,找到了一个可以参照的范例。

为认真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上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关于高水平实现全面小康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的若干意见》(慈党〔2020〕1号)要求,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特制定本扶持政策。
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一)确保粮食、生猪增产保供。认真贯彻落实粮食生猪增产保供相关政策,对粮食规模种植大户规模化种粮给予补贴,种植水稻给予140元/亩补助,种植大小麦给予120元/亩的补助(含上级补助),对粮食规模种植大户收购环节按宁波政策给予补助,根据上级文件要求,落实专项资金,支持生猪增产保供。
(二)实施产业融合集成项目。鼓励农业经营主体打造集绿色化、数字化、集约化、融合化于一体的农业特色园区,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和新产业、新业态开发,对主体实施的农业产业新建项目或提升项目,按投资额的40%予以补助,最高不超过150万元。对列入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且项目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按照项目管理办法,给予一定的配套奖励。
(三)推广应用数字化物联网技术。鼓励农业经营主体运用先进物联网技术,通过数据采集分析、自动化控制,提升农业生产标准化、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对开展数字农场(牧场、渔场)建设的,按投资额55%予以奖励,最高不超过25万元。
(四)强化基地示范引领。对创建成为国家级、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的,每个主体分别奖励3万元、2万元;对通过农业农村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复查换证的,每个主体奖励03万元。
二、鼓励质量兴农、品牌强农
(一)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对新认证、续展认证绿色食品的,每个分别奖励3万元、05万元。强化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对实现全程追溯的市场主体,每家奖励1万元,对农场、合作社等市场主体购置快检设备、追溯设备、追溯用品的,按购置额50%补助,最高不超过1万元(含上级补助)。
(二)鼓励创建农业名牌。对新获得国家、省、宁波级农业名牌产品称号的,每个分别配套奖励10万元、5万元、3万元;对新认定的浙江省知名农业品牌,每个配套奖励5万元。新获省级及以上优质农产品金奖、银奖的,每个分别奖励1万元、05万元,新获宁波市级优质农产品金奖、银奖的,每个分别奖励05万元、03万元。对新获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每件奖励5万元。
(三)积极拓展农业市场。经组织参加上级政府及部门举办的各类农业展会的农业市场经营主体,省内、省外展会每家分别奖励03万元、05万元,赴国(境)外参展的每个摊位奖励1—2万元,特装展示或举办农产品专场推介会的,每家奖励2—3万元。加快农产品电商发展,对线上销售农产品的农业市场主体,年线上销售额超10万元的,给予不高于全年快递费总额20%,最高不超过2万元的奖励;利用线上平台销售农产品达一定规模的,给予最高不超过2万元的网上宣传推广费用奖励。加快农民信箱推广力度,对评为省万村联网“季度之星”的村级网站,每村每次奖励01万元。
三、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一)推进农业肥药双控。深入实施肥药双控工程,对列入计划的50亩以上规模农场施用商品有机肥的,按核定量内给予200元/吨补助。对推广应用性信息素、频振式杀虫灯、黄板粘卡等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的,按其设备材料购置额的50%进行补助。对列入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示范点的,按投资额80%给予补助,每家最高不超过30万元。实施沃土工程和标准农田地力提升工程,按照上级政策给予补助。对稻麦良种种子收购、种子储备转商亏损及化肥储备给予一定补助,其中化肥储备由市供销社组织实施。
(二)加快渔业绿色发展。全面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对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示范点按照投资额80%给予最高不超过30万元的奖补;对大型连片区域化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按150亩折算为一个示范点,给予最高不超过180万元的奖补。
(三)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对后备母牛按每头5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支持动物疫病防控,实施病死畜禽及产品无害化处理,养殖环节对设储存点的生猪养殖场每头收集补助15元,镇(街道)收集生猪每头补助25元,对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处理生猪补助每头60元,其它动物及产品按每吨2600元补助,对各地的产地检疫工作按每头生猪产地检疫费07元的标准进行补助。支持畜禽屠宰行业规范发展,生猪屠宰环节病死生猪每头损失补助800元,病害产品及废弃物损失补助4元/公斤,资源化利用补助08元/公斤,病死猪及产品收集补助每头15元(产品按90公斤1头折算);屠宰环节病死家禽每羽损失补助4—8元,病死家禽收集补助每羽05元;家禽定点屠宰企业“净膛杀白”年实际屠宰量达到80万羽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净膛补助25万元。
(四)开展清洁美丽田园建设。对各镇(街道)收集点建设、垃圾箱设置、日常管理运营等经费给予补助,原则上按耕地面积对各镇(街道)每年每亩最高补助10元。对市级认定的秸秆收集利用单位,按照收集量、销售额等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万元。宁波(慈溪)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供热由崇寿镇解决,市财政给予50万元定额补助;腌制废水装运由周巷镇解决,市财政给予50万元定额补助。
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一)稳定土地规模经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对2018年前已认定的委托流转到二轮承包期剩余年限内的农户或土地股份制入股农户,仍按每年每亩150元予以补贴。对新委托流转且注册成立的单体规模在30—50亩、5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的,每家分别奖励1万元、15万元。
(二)培育农业市场主体。对新命名国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的,每家分别配套奖励20万元、15万元;对新命名宁波和慈溪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每家分别奖励5万元、3万元。鼓励农业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对慈溪市级以上(含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且投入在50万元以上的(自制设备除外),按实际投入额的8%奖励,每家奖励最高不超过80万元;鼓励企业成长壮大,对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超3000万元且增幅在20%以上的,每家奖励3万元,对年销售超亿元且当年增幅在15%以上的,每家奖励10万元。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计划,对新命名的省级及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配套奖励2万元,新命名的宁波示范性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配套奖励1万元。开展“十佳家庭农场”评选,对列入“十佳”的主体,每家奖励2万元。对通过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的,给予每人200元的奖励。鼓励大学生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对大学生从事现代农业创业就业的,按宁波市补助标准给予配套。
(三)积极培育农机服务组织。实施功能培育项目,达到宁波规定标准的建设单位,按上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实施提质工程项目,被评定为宁波市级、省级(或国家级)示范合作组织的,分别配套奖励2万元、3万元(同年度配套奖励就高原则享受一次);服务组织被宁波评定为区域性农机服务中心的,配套奖励3万;被宁波评定为农机作业服务公司的,按上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达到综合农机服务中心建设标准的,奖励3万元。
(四)深化农业政策性保险。根据上级有关规定,不断完善农业保险政策体系,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五、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一)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购置宁波市补贴机具品目内的农机具按上级补贴标准执行,其中对宁波市重点推广的水稻插秧机、打(压)捆机、水稻直播机、水稻侧深施肥装置、秧盘播种成套设备、粮食烘干机按中央补贴额的30%累加补贴(累加机具视宁波实施方案调整);购置列入《2020年宁波市新型农机试验示范与推广补贴机具一览表》内符合慈溪本地实际的机具,按宁波市补贴标准执行,同时按上级定额补贴的30%累加补贴(具体补贴机具在年度实施办法中明确);购置列入中央财政“新产品补贴”范围的机具,按新产品补贴标准和办法执行,其中对田间运输机按中央补贴额的30%累加补贴。
对购置补贴机具品目外的符合慈溪特色的农机具,按购置价的35%给予补助,每家补助最高不超过35万元(具体补助机具在年度实施办法中明确);通过宁波市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考核的,给予配套奖励5万元。
(二)继续开展平安农机建设。被评为市级以上“平安农机”示范单位的,按上级相关规定执行。推进农机报废更新,拖拉机报废补贴按上级规定执行;联合收割机报废补贴按种类分别给予1万元/台,15万元/台补贴;对实行牌证管理的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报废更新的,按上级更新补贴标准实行1:1配套补贴(上级文件另有规定的,按上级文件执行)。
(三)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列入本市级设施农业补贴对象的,建设要求、标准、补贴范围、标准等按上级规定执行。列入《慈溪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7—2030年)》养殖区范围内新建连片面积10亩(含)以上标准钢绳式水产暖棚,按3500元/亩给予补助(单户补助最高限额10万)。
(四)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开展农业科技项目研究,项目申报按照《慈溪市农业科技项目管理办法》执行。以科室(单位)负责人、副高及以上职称技术人员为培训对象,组织现代农业高研班培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满足现代农业发展要求。
六、其他
(一)本政策若无特殊说明的,补助标准均含上级一般转移支付资金。
(二)本政策同一补助(补贴、奖励)对象的同一项目或参照同一补助(补贴、奖励)考核依据的项目,市级优惠政策不重复享受;执行过程中如遇上级政策调整,按上级意见执行。
(三)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涉农项目和资金监管,对经营主体申报项目已审批立项但未实施的,应暂缓其他项目申报;对受扶持的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以及个人发现骗取财政资金行为的,三年内不得申请享受财政补助政策。
(四)市现代农业开发区根据发展需求,结合本政策另行制定政策,所涉扶持资金由开发区管委会自筹解决。
(五)本政策自2020年1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一年。此前相关补助政策停止执行。市级相关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订具体实施办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8735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