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二建集团公司是什么性质的国企?

江苏南通二建集团公司是什么性质的国企?,第1张

江苏南通二建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建筑企业集团。

具有国家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和机电设备安装、建筑装饰装修、钢结构工程3个专业承包一级资质,拥有水利水电、隧道、环保、铁路、公路、桥梁等12个关联资质,集科研、施工、投资于一体,跨行业、跨地区、多元化经营。

江苏南通二建集团有限公司发端于改革开放之初、崛起于世纪之交、腾飞于“十一五”之际。拥有注册资金1018亿元,总资产495亿元,净资产128亿元。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858人。

扩展资料:

1、建设板块

以精益管理、精细过程、精工品质为核心,积极实施房建主业突出、关联专业做精、领域板块优化战略,大力促进总承包业务发展,努力构建一流的建筑产业综合服务平台。

2、投资板块

以建设板块为基础,发挥资源整合协同效应,延伸产业链业务,构建价值链优势,培育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产业生态圈。

3、房地产板块

发挥集团资本、设计、施工等诸多平台优势,因地制宜,采取自主开发、合作开发等多种形式,建设绿色、智能的精品建筑,着力打造地产品牌。

4、科技板块

以绿色、环保、智能、科技为方向,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积极推动包括BIM、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抢占产业技术高地,打造行业创新标杆。

参考资料来源:江苏南通二建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概况

新城市智能经济利用各种物联网设备、信息与通信技术采集城市运行中的大量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洞察城市各项事务的运行,从而智能地管理城市资源并提供服务,优化提升城市运营和服务的效率与质量。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恢复期间,在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能交通、智慧生活的社会建设背景之下,智能设备市场发展迅猛,监控、人脸识别、商显屏幕等智能显示终端,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智慧社会等各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中,构建适应智能经济、智能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设施体系。

在很多商用场景下,众多智能设备生产企业为社会大众提供了智能化的生活体验,不过在设备售后服务上仍然存在着缺乏统一标准、软硬件服务体系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很多厂商专注于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而忽视了售后问题。优服网作为国内领20年丰富经验,为各大厂商解决弱电、智能设备售后难题。

优服网 智能设备售后安装服务平台

优服网 智能设备售后安装服务平台

优服网,全国智能设备安装互联网服务平台。纵横深耕,全国范围超过60000名工程师,覆盖34个省市区,2900个县市,完善的服务体系,提供专业的就近对接技术服务;提供综合安防、智慧终端、IDC机房、LED显示屏\钢结构、商显\拼接屏、AV\IT系统安装、调试、维护、巡检等售后服务。

20年弱电、智能设备售后服务经验,帮助的客户不计其数,为客户解决的燃眉之急数不胜数。只要客户的设备卖到哪,我们的服务就做到哪,可以说有智能设备的地方就有优服网的身影。

根据政府、金融、司法、交通、能源、物业等行业特性制订专业的售后服务方案,为您提供不同业务场景的全栈解决方案,针对行业不同情况出现的用人、技术、施工时间等需求制订专属服务,帮助企业从容面对业务难题。

优服网 以客户为中心,用心服务

优服网平台自成立之初,便将服务质量作为服务体系工作的重中之重。许多行业注重细节、施工工艺把控,比如“名创优品”对设计近乎严苛的把控成为近年来异军突起的新零售品牌代表,精美的布置、高级的审美使优服网的施工服务美观度必须符合门店的风格,其中包括设备安装、网络布线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后方能进行施工服务,优服网从安装方式的选择,到安装环境要求,都需要工程师在现场做出精准判断和个性化应对。

用心服务,要做到尽善尽美万无一失并非易事,但“让客户满意”始终是优服网平台所有员工上下一心、共同努力的目标。

优服网 为全国安防监控、ups、拼接屏安装工程师提供本地接单服务

利用空闲时间在平台接单赚钱,平台就近匹配工程师,您自由选择接单提供上门设备安装服务,服务验收完成后即可获得收入,按单结算快捷自由。注册认证工程师不收取任何报名费用,只要您技术过关,就可接单。优服网认证工程师每天接单后将享受高保额意外保险保障,让安装服务更安心。

在对全国各省建筑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进行整理之后,编者将划分不同区域对各省建筑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的主要或重点任务进行梳理和总结。在对粤港澳大湾区及京津冀地区任务举措进行汇总梳理后,本文将对长三角地区( 江苏省、浙江省以及安徽省,上海市未发布建筑业“十四五”规划 )及 成渝都市群(重庆市和四川省) 的任务举措进行汇总。


长三角篇

浙江省建筑业“十四五”规划共有 八项主要任务

一是深化建造方式改革,加快打造“全国新型建筑工业化标杆省”。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完善设计、生产、施工、评价和监督管理体系,大力发展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积极稳妥推进钢结构装配式住宅试点,鼓励培育钢结构龙头企业,提高钢结构建筑耐久性和舒适度;提升装配式建筑设计的系统化水平,推广应用通用部品构件,推进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化设计,强化标准化设计方案审查,以设计带动全产业链纵向横向协同、多专业全面协作;编制集成化、模块化建筑部品标准图集,完善部品部件配套技术,推行构件和部品部件识别标识制度,建立构件和部品部件通用数据库, 探索 建立质量保证书制度;创新施工组织方式,提高机械装备水平,优化施工工艺工法,引导施工企业研发与装配式建筑施工相适应的部品构件吊装、运输与堆放、部品部件连接安装等施工工艺工法;推进装配化装修与装配式结构深度融合,倡导菜单式全装修。

二是加快数字化转型,全力打造智能建造高地。 加快部品部件生产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推广应用数字化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智能化装备和建筑机器人,实现少人甚至无人工厂;加快人机智能交互、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技术和智能装备的应用;加大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 等新技术在建造全过程的集成与创新运用;建设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开发面向建筑领域的应用程序;鼓励政府投资新建公共建筑项目以及市政设施建设项目推行 BIM 技术和 BIM咨询专项服务模式;培育一批 BIM 软件开发骨干企业和专业人才,推动研发自主知识产权 BIM 软件和平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积极 探索 和应用 CIM 及数字孪生技术,设区市和条件较好的县市鼓励建立 CIM 建筑模块;大力推广应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构建实施“安全码”制度;推广远程监测、自动化控制、自动预警等设施设备使用,强化技术安全防范措施。

三是改革体制机制,大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对条件清晰、建设内容明确、技术方案成熟的项目,适宜采用工程总承包发包;政府投资项目、国有资金占控股的项目带头实施工程总承包;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原则上采用工程总承包方式;单独立项的专业工程项目,可采用工程总承包方式。支持专项咨询企业通过联合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向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转型;支持有条件地区开展建筑师负责制建筑工程项目试点。鼓励和支持民营建筑企业以联合、兼并、重组等形式,积极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大型建筑业企业和中小型建筑业企业、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

四是深入实施标准化行动,切实增强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突出和压实建设单位首要责任,落实施工单位主体责任,明确房屋使用安全主体责任,建立质量责任标识制度,严格履行政府的工程质量监管责任;全面推行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化施工,落实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制度,建立完善标准化管理体系和考核办法, 探索 第三方工程质量评价试点,建立区域质量评估制度;推进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和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现场随机抽查和差异化监管;开展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治理,深入排查深基坑、高支模、建筑起重机械等重点环节;全面推行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责任险,引入规范第三方机构参与安全风险评估管控;建立健全绿色施工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推动建立建筑业绿色供应链,提升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水平;规范绿色建筑标识管理,完善绿色建筑标识申报、审查、公示制度;推进既有建筑绿色节能改造,加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完善绿色建材产品标准和认证评价体系,建立绿色建材采信机制。

五是加快产业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人才素质支撑。 完善建筑工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体系,鼓励建立职业培训实训基地;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增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产业发展后备人才供给;建立全省统一的产业工人队伍信息服务平台,全面推行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建立技能导向激励机制,健全工程建设领域保障薪酬支付长效机制。加快培育建筑业各类注册执业人员,推动注册执业证书电子证照管理,推行个人职业责任保险制度;大力培养新型建筑工业化专业人才,加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力度,拓宽投融资、网络技术等相关知识面,培养满足智能建造、绿色建造等发展战略需求的新型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加快培育与监管工作任务相适应的监管专业人才队伍,完善监督机构、监督人员量化考核机制;支持学校、企业、 社会 团体建立学、训、赛体系,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支持建立以龙头学校或企业集团为首的产教融合联盟,打通人才培养双向通道。

六是强化 科技 创新,巩固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 支持建筑业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积极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建设;组织力量加强联合技术攻关,推动智能建造、绿色建造及新型建筑工业化关键核心技术尽快实现突破;鼓励地方政府引进一流高校在建筑业企业聚集地区创建高能级产业创新研究机构;鼓励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产品和工艺,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建立符合国家政策和建筑业特点的 科技 成果推广转化机制,鼓励地方政府和企业联合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孵化,鼓励科研人员带成果创业。

七是加快走出去发展,不断提高市场开拓能力。 加强与上海、江苏、安徽三省一市合作,引导企业打造物料、人力、管理等长三角一体化成本优势;积极培育骨干企业做强做优,形成大型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专业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鼓励企业以品牌拓市场,投资占市场,合资扩市场,鼓励地方政府利用省外推荐会、省外表彰会等多种形式,支持本地建筑业企业走出去;紧抓“一带一路”、RCEP、中欧绿色经贸合作机制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机遇,紧跟政府援建项目,联合海外浙商团体力量,主动布局境外重点区域市场。

八是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实现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为公共机构、科研部门、建筑业企业等提供数据存储、传输、监测和分析服务。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行“一站式”网上审批,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研究提出建筑市场综合信用分级管理应用的政策措施,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信息库,实施跨部门联合奖惩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根据信用等级引导担保保险单位实行保函和保险差异化费率;落实招标人主体责任,坚持择优和竞价相结合、优质优价、实施技术、商务、信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评价, 探索 推行评标定标分离方法。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工程造价管理动态管理机制,优化估算指标、概算定额的编制发布,开展工程造价数据监测和分析,健全价格信息预警机制;全面推行施工过程结算,加强项目策划阶段的造价管控。

安徽省建筑业“十四五”规划中包含 八项重点任务

一是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 鼓励建筑业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密切合作,支持建筑业企业建设砂石、混凝土、装配式建筑一体化的绿色建材生产综合基地;鼓励优势企业创办建筑 科技 产业园,孵化技术创新企业;重点培育一批市政公用、公路、水利水电、港口与航道工程等综合资质企业;鼓励企业融入包括5G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新能源 汽车 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工程建设领域军民融合,推进安徽省骨干建筑企业进入部队民用建筑领域;大力引进优质企业落户,发展专业作业企业,推进特色化发展;鼓励和支持民营建筑业企业以联合、兼并、重组等形式,积极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国企与当地龙头建筑业企业共同持股设立混合所有制企业试点。

二是推广新型建造方式。 统筹建筑结构、机电设备、部品部件、装配施工、装饰装修等要素,推进数字化设计体系建设;推进智能设备的研发、制造和应用;开发面向建筑领域的应用程序;积极 探索 和应用CIM及数字孪生技术,鼓励设区市和条件较好县市建立CIM 建筑模块;分步推进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水平构件、竖向非承重构件、竖向承重构件技术体系;以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为重点,大力推广装配式钢结构技术体系;支持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争创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优化施工工艺工法,创新施工组织方式,提高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水平;积极发展成品住宅,倡导菜单式全装修,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海绵城市建设等工作,推动既有居住建筑节能节水改造;完善绿色建材产品标准和认证评价体系,建立绿色建材采信机制。

三是改革工程建设组织模式。 推进工程总承包实施,政府投资项目、国有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项目带头推行工程总承包,鼓励各地培育一批综合实力较强、合同履约情况良好、质量安全管理水平较高,具有独立总承包能力的工程总承包骨干企业;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为企业向产业链前后进行服务延伸创造条件,引导政府投资项目和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带头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培养一批符合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需求的综合型人才,引导企业建立与全过程工程咨询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和项目管理体系。

四是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压实各方主体质量责任,建立质量责任标识制度,强化项目负责人和注册执业人员质量责任,强化生产环节的质量责任,健全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完善质量追溯机制;大力提升工程质量,落实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制度,开展工程质量专项治理、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现场随机抽查和差异化监管,加大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强化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控,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推进智慧工地建设,推动BIM技术、5G、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智慧工地中的集成化应用,优先应用安全智慧监管,指导创建智慧工地示范片区。

五是夯实建筑业人才支撑。 提升建筑产业工人素质,加大对装配式建筑、建筑信息模型等新兴职业(工种)建筑工人培训,建立全省统一的产业工人队伍信息服务平台,全面推行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开展技能评价,组织建筑类高等院校、职业院校设立1+X技能等级认证机构,组织行业协会、具有施工总承包综合资质的企业申请设立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并向 社会 提供技能评价服务,引导建筑业企业建立完善人员职业资格技能等级与薪酬挂钩机制;培育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加快壮大建筑业各类注册执业人员队伍,大力培养新型建筑工业化专业人才,加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力度,培养满足智能建造、绿色建造等发展战略需求的新型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保障建筑工人权益,加强建设工程标准化文明施工管理,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

六是提升 科技 创新驱动力。 加强 科技 创新体系建设,鼓励建筑业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积极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和院士、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加快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加大建设 科技 研发与应用技术供给,大力推进施工技术创新,鼓励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工艺,积极申报专利和工法;推进科研成果应用,建立符合国家政策和建筑业特点的 科技 成果推广转化机制,大力推广绿色低碳、节能高效、智能建造等先进适用技术,建设 科技 成果产业化基地和 科技 示范工程,推进先进制造设备、智能设备的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鼓励地方政府和企业联合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孵化。

七是增强“安徽建造”影响力。 推进长三角建筑市场一体化,推进融合发展,在智能建造、装配式建筑、古建筑、建筑防腐、建筑产业工人培育和输出等方面开展互利合作;拓展省外建筑市场,以珠三角一体化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等国家战略实施为契机,巩固和拓展省外建筑市场,支持省内企业与外省地方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深度合作,实现合作共赢;提升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支持建筑业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及周边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非洲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区域航空等“三大网络”及拉美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八是优化建筑业发展环境。 优化完善招标投标方式,适时调整公布房屋建筑、轨道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工程投标异常低价参照标准,支持骨干建筑业企业采用联合体投标方式参与施工工艺复杂、技术含量高的重大项目建设;完善工程造价管理,健全市场决定工程造价机制,建立健全计价依据体系,加强工程造价数据积累,建立国有资金投资的工程造价数据库,建立健全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落实工程担保制度,全面推行参建各方以银行保函、商业保险、第三方担保方式替代现金形式保证金,在政府投资工程、装配式建筑和实行工程总承包的项目中,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建立和完善建筑材料价格异常波动风险共担机制,切实加强招标文件和施工合同管理,维护发承包双方合法权益;强化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健全安徽省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企业、注册人员、工程项目等基础数据库,加强企业资质、人员资格、市场执法、信用管理等信息互联互通和动态监管;加强建筑市场监管,以严厉打击恶意竞标、强揽工程、违章违建、强迫交易、恶意拖欠工程款等违法行为为重点,实行住建、公管、城管等部门联合行动,建立健全问题线索摸排、移送、查处、公开等管理制度。


成渝篇

重庆市出台了《重庆市建筑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围绕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目标,提出 十项 主要任务和重点举措:

培育龙头骨干企业,积聚内生发展新动能。 以扶持企业资质升级为抓手,提升企业竞争力。培育壮大具有“投融建管营”一体化能力的本地龙头骨干企业,支持龙头骨干建筑企业向轨道交通、机场等基础设施领域延伸。积极出台政策,支持特级资质企业全资子公司、诚信前百总承包企业、装配式企业、科创型企业直接匹配相关二级总承包或二级专业承包资质。

改进生产组织方式,开创融合发展新格局。 建设单位积极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促使企业发挥在资本运营、建筑设计、物资采购、技术应用、施工管理等一体化方面的资源配置作用,提升全过程综合承包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工程咨询行业的业务融合,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协调机制,推进项目管理服务集成化发展,提高服务质量。

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发展,加速建造 科技 创新。 健全住建领域 科技 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主体地位,引导行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科技 研发资金向成绩突出的单位倾斜。加快推动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智能建造。推进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建立BIM数据、物联网数据等基础数据汇集机制。推广BIM技术在设计、施工等环节的集成应用,打通工程建造全生命周期数据通道。

全面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 推动现有政策落地实施,加大新型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高装配率技术体系、工业化装修技术体系工程应用项目试点示范建设。加强装配式建筑质量和技术问题研究,支持装配式建筑采用以设计、施工、生产一体化为核心的工程总承包模式,支持构件生产企业参与实施工程总承包,促进设计、生产、施工深度融合。

大力发展绿色建造,推动建造方式低碳化。 实行工程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内的绿色建造,建立健全绿色施工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落实绿色建筑强制标准实施。 探索 制定全市建筑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路线图,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碳达峰、碳中和专项制度,完善顶层设计。

提升质量安全水平,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落实各方主体的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强化建设单位的首要责任和勘察、设计、施工单位的主体责任。完善工程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完善跨领域跨部门联动执法、协同监管机制,加强 社会 监督、舆论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

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优质行业发展环境。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深化办理建筑许可改革,对标一流和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要求;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加大专业人员培训力度,强化层级考核机制,提升监管队伍标准化、专业化水平;深化工程造价改革,以服务工程全过程为目标,优化编制概算定额、投资估算指标

提升人员综合素质,培育人才队伍专业化。 培育建筑企业自有工人队伍,完善建筑工人职业技能标准及评价考核体系;加强高层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国际化技术人才培养和输送平台,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化设计和工程施工能力的高端技术人才和优秀管理人才。

加强川渝建筑业合作,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筑产业协同发展,一是共同培育产业,积极争取将建筑产业园区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产业布局, 探索 合力建设川渝建筑产业园区;二是共同支持市场主体,支持一批龙头企业抱团发展;三是共同拓展市场,搭好平台、共同行动,积极开展推介会,对外拓展市场。

积极拓展外部市场,拓展行业发展新空间。 提高建筑企业对外承包能力,推动企业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独立承揽工程项目,并提高属地化经营水平,实现与项目所在地区和国家互利共赢。加强建筑企业对外开拓扶持,加强与其他省市区战略合作和交流,建立健全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

四川省在《四川省“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中指出明确建筑业发展目标、任务和重要举措,坚持创新驱动,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提出 五项 主要任务和重点举措:

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促进产业现代化。 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实施提升装配式建筑发展质量五年行动计划;推进建筑产业园区建设,实施“1+N”省级建筑产业园区行动计划。推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推进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引导市场打造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全过程智能建造创新应用,大力发展数字设计,推进数字化设计体系建设;完善建筑市场“互联网+”监管机制。加快完善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推广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积极推广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模式)或者设计-施工(DB模式)工程总承包建设方式;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市场;推行建筑师负责制,在民用建筑工程中试点推行建筑师负责制。

提升 科技 创新能力与勘察设计水平,提高产业驱动力。 增强 科技 创新能力,完善 科技 创新管理体系,出台 科技 创新指导性政策,设置 科技 创新专项经费;建立创新研发平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建筑企业加大 科技 创新投入力度。推动勘察设计服务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提高工程勘察设计综合品质,全面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建筑方针;促进设计行业产业化发展,鼓励设计企业以产业化思维开展服务模式升级;创新勘察设计监管方式,推进工程勘察全过程信息化监管,建立勘察质量可追溯制度。

加快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碳排放达峰。 推动设计建造方式绿色低碳发展,提升绿色建筑发展质量,实施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全面推进城镇绿色建筑发展;提升新建居住建筑节能标准,推动重点地区、重点建筑逐步提高标准;推行绿色建造体系,大力推动绿色建造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应用。推动运行方式绿色低碳发展,优化民用建筑能源结构,推动建筑能源消费多元化发展;降低既有建筑碳排放,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等工作,推进城镇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施建筑行业碳达峰行动,开展建筑领域碳达峰体系研究,建立低碳发展体系,推广低碳建筑技术,促进低碳建筑发展。

提升市场主体综合能力,夯实产业基础。 支持企业做强做优,优化企业发展路径,开展“建筑强企”培育行动,支持骨干建筑企业加强产业协同;支持民营建筑企业发展,持续清理对民营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设置的不平等限制条件和要求。鼓励企业“走出去”发展,建立走出去服务机制,为企业“走出去”发展提供资讯服务;深化川渝建筑业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一体化建设。培育壮大产业工人队伍,强化产业工人培育体系,加快建筑用工制度改革,加快建筑劳务企业转型。优化市场营商环境,完善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政策体系,深化招标投标制度改革,推进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放宽建筑市场准入限制,全面实施工程担保制度,强化个人执业资格管理。

加强工程质量安全与抗震防灾,保障安全发展。 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水平,完善工程质量责任体系,加快构建以建设单位为首要责任的工程质量责任体系;不断提升工程质量,建立完善质量管理标准化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措施落实、监管落实;纵深推进扬尘治理,持续开展“工地蓝天行动”。加强工程抗震防灾建设,严格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抗震设防监管;强化工程抗震防灾技术应用,加强建筑工程抗震防灾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大力提升工程抗震防灾信息化管理水平。


2023年湖北工程学院专升本招生专业对照表已经公布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湖北工程学院专升本招生专业对照表的详细内容。招生专业专业学招生计划数(1450人)可报考的专科专业代码制普通考生专项计划考生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经济学2010127713所有专业共30所有经济类和管理类等相关专业,同时欢迎其他专业有一定数学基础的学生踊跃报考,其他专业有意向报考的学生原则上同意法学030101K26911以法律事务、司法助理、法律文秘、司法警务、刑事执行、行政执行、刑事侦查技术、民事执行等法律相关专业为主学前教育401062437学前教育、早期教育、特殊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舞蹈教育、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护理类专业、艺术设计类专业、表演艺术类专业小学教育40107212921小学教育、科学教育、特殊教育、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历史教育、生物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等专业汉语言文学501012437不限专业广告学503032305不限专业英语502012396不限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701012437不限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802022528机械工程类、自动化、电气工程等理工类专科毕业生机械电子工程802042437机械工程类、自动化、电气工程等理工类专科毕业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806012305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技术,电机与电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电气类专业电子信息工程807012305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仪器仪表与维修、电子设备与运行管理、电子工艺与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通信技术专业、信息安全技术、微电子技术、无线电技术等电子信息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8090126911理工类学生软件工程80902210317理工类学生物联网工程80905437理工类学生土木工程810012528建筑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监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道路养护与管理、土木工程检测技术、钢结构建造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建筑施工等土建类相关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827012305限理科生药学1007012437限理科生建筑学828013437建筑设计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室内设计、室内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技术、建筑动画与模型制作、装饰艺术设计、城镇规划、工程造价、风景园林设计等土建类、艺术设计类、园林园艺类相关专业风景园林828032346景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园林工程技术、城镇规划、风景园林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园林技术、建筑设计技术等建筑类相关专业工程造价120105210317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监理、物业管理、建筑经济管理、建设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等土建类相关专业电子商务1208012396所有经济类和管理类等相关专业,同时欢迎其他专业有一定数学基础的学生踊跃报考,其他专业有意向报考的学生原则上同意视觉传达设计1305022173美术学、环境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画设计、服装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等美术设计类专业及相近专业环境设计1305032173美术学、环境设计、建筑学、风景园林、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画设计、服装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等美术设计类专业及相近专业
2023年湖北工程学院专升本招生对象及条件
(1)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2023年湖北高校普通全日制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报考时能如期毕业。
(2)专项计划考生。根据教育部要求,实施“专升本专项计划”,安排适量招生计划,专项用于招收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职(专科)毕业生(以下简称“专项计划考生”)。“专项计划考生”应是符合“普通考生”报考条件,且经扶贫部门确认并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的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
(3)退役大学生士兵。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退役的2023年湖北高校普通全日制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报考时能如期毕业,服役期间未受过处分;或2020年退役的湖北高校普通全日制高职高专毕业生,已取得普通全日制专科毕业证,服役期间未受过处分。符合退役大学生士兵报考条件的考生,在服役期间荣立三等功及以上奖励的,可申请免试就读我校。
考生只能选择“普通考生”“专项计划考生”“退役大学生士兵”中的一种考生类型报考。
以上就是2023年湖北工程学院专升本招生专业对照表了,下网大家在专升本考试中一切顺利,有个好成绩。小编推荐2023年湖北普通专升本院校招生专业对照表汇总2023年湖北普通专升本53所学校各科目考试大纲汇总

导语早在2020年11月24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住建部副部长就介绍了下一阶段工程建设领域深化改革的新举措,明确了进一步精简资质类别、等级及审批条件的改革方向,同时强调国家将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力度,建筑企业资质改革考核重点是5大指标,分别是企业注册资金、企业人员配备、企业工程业绩、企业信用记录、企业人员社保,下面就来了解一下详细情况。

1、企业注册资金

新的资质标准将于明年逐步开始实施,不同的资质类别对于企业的注册资金仍然有各自的要求,建筑企业在办理资质前要检查自己的注册资金是否达标,如果没有达标,尽量在提前半年完成注册资金的升级。

2、企业人员配备

包括企业技术负责人以及建造师、职称人员、技工等。其中技术负责人是新申请资质的核心,准备技术负责人材料时,要求提供相应专业的建造师或职称证书,并有符合年限的工作经历证明。

办理资质升级的时候,主管部门会考察企业业绩,企业需要准备负责工程施工的相关人员材料,如建造师、职称人员等,需要准备他们的资格证书、聘用合同、身份z明等详细材料,如果材料有缺失,业绩就不会得到认可。

3、企业工程业绩

建筑资质升级时,企业业绩是主要的考核指标。各级别、专业的资质都有其相应的标准,企业需要按照要求准备业绩。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时候企业并不是没有业绩,而是对业绩备案管理不到位,常会出现图纸不全、施工图与所提供业绩不符等情况,这是企业做业绩时要注意避免的。

4、企业信用记录

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黑名单”制度,也是这次改革的重点。因此建筑企业一定要重视诚信建设,维护好自己的企业信誉,避免出现拖欠农民工工资、拖欠项目工程款、建筑质量不达标、施工偷工减料等现象,否则不仅资质办理会受影响,还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5、企业人员社保

人员社保是资质申请中的硬性指标,社保不达标就办不了资质证书。随着医保、社保全国联网的逐步实施,“四库一平台”建设日益完善,主管部门可以更清楚快捷地核查企业人员社保缴纳情况,因此企业在申请资质时一定要按照规定准备人员社保。

可以说,“一手抓简政放权,一手抓事中事后监管”是这次建筑资质改革的一大主题。建筑企业千万不要以为改革后就能轻易办资质,虽然取消了以往审批过程中的多余环节,但以上这些指标,仍然是资质审批的考核重点。总的来说,下一步的资质改革,对于中小型建筑企业是重大利好,但是企业也不要因此放松,抓住机会发展壮大,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8757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