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将持续保持增长,新兴经济体地位不断提升。从区域格局看,亚洲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市场份额将保持持续增长,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市场份额微弱下降,新兴国家市场将成为带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全球垄断格局开始瓦解
由于欧美等国主权债务缠身,经济增长乏力,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资本加速涌向新兴发展中国家,带动了产业的快速转移。
韩国面板产业加快了在发展中国家合资建厂步伐,日本在大地震后逐步将包括高端设计的上游产业链转移到中国和越南,欧美电子信息制造业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美、南美及亚太地区的部分发展中国家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增长,成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引领全球信息产业复苏的主导力量。其中,除中国已具备全球信息制造业大国的能力之外,如墨西哥、巴西、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在电子信息制造业承接全球产业转移方面也逐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目前,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化、融合化、多样化演进趋势日益突出,技术升级换代速度快,新兴增长点多且拉动性大,促使旧有垄断格局开始瓦解,带动新兴格局逐步形成。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业已同步进入一个领域更为宽广、增长更为迅速,但竞争程度也更为激烈的新战略发展阶段。
在技术层面,网络的高速、泛在和融合发展为新型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兴起提供了基础条件,对传统的WinTel体系产生了巨大冲击。以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为代表的开放式、跨终端 *** 作系统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产业竞争新的制高点,ARM架构下的低功耗芯片改变了世界芯片产业的竞争格局。
在产业层面,基于软件、内容和终端的产业链整合成为推动产业增长的新引擎。在应用层面,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为核心派生出的大批新兴应用快速兴起,在满足消费者日新月异需求的同时,也进一步刺激了新需求的出现。产品和市场分类日益细化,精神文化层面的消费需求急剧扩张,这不仅催生了大量的商业模式创新,更促使一批以满足消费者用户体验为主业方向的新兴企业蓬勃发展,如Facebook、Twitter等,推动产业竞争格局进一步多元化。
以服务为核心发展趋势明显
移动互联网在近几年飞速发展,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新兴的网络服务形成一股席卷全球的移动互联网热潮,并且通过搭建开放式应用平台,为众多第三方开发商提供创新的舞台。
以苹果(Apple)、HTC等为代表的设备制造商将产品的研发重点由硬件性能转向软硬件的综合优化和用户体验的提高。苹果通过打造应用商店、独立销售渠道等方式,掌控了整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用良好的使用体验把消费者紧紧抓在手中。在移动互联网应用方面,发达地区用户更趋向于购物和交友。例如在欧洲,有60%的互联网用户在线购买商品或服务,有52%的互联网用户使用社交网络,另有44%的人通过网络收看、视频或共享照片。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推广,移动互联网正逐渐成为互联网接入新方式,连信息化水平较为落后的非洲也已赶上潮流。例如,南非39%的城市用户和27%的农村用户主要通过手机浏览互联网。
随着宽带接入的普及和便携式移动终端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正从PC时代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云计算服务将成为未来信息产业服务最重要的商业模式之一。软件的服务化让中小企业信息化门槛降低,使中小企业更为便捷和灵活地使用软件。未来,建立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的生产性服务业将保持高速增长,特别是电子商务、网络金融、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新型生产性服务业,加速了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转移。很多生产性服务行业从制造业中独立出来,实现了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发展潜力巨大。
未来几年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讯两大领域的融合进一步深化,电子信息产业软硬件融合趋势将进一步加深,集成硬件和软件的解决方案将成为电子巨头的商业模式,软硬件融合趋势明显,用户体验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
众多生产性的服务行业将从制造中独立出来,并催生新的商业模式,信息技术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催生新的商业模式。
企业竞争走向深层次
大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抢占产业链上游的控制地位,提升抗风险能力。2013年,联发科收购晨星半导体、博通收购瑞萨子公司LTE进驻4G市场、美光合并尔必达、英特尔收购富士通半导体无线产品公司、微软收购诺基亚手机部门等大的并购重组案例。
据预测,未来3年内,跨国IT企业将处于资产并购的高峰期,尤其是在互联网、电子商务、软件服务等领域,并购重组发展趋势显著。美国凭借其在信息网络技术和商务管理模式创新中的领先优势,一直以来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并购最为活跃的区域市场。
通过并购提高规模效益,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将是未来几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终端+软件+应用”的产业链整合模式正成为电子行业战略性重组的重要方向,比如微软收购诺基亚手机部门,发展自身终端产品的同时,将牵制谷歌在移动端的优势。为客户提供整合软件到硬件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这种模式已经在IBM公司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并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从惠普、甲骨文等围绕成为全业务供应商目标展开的一系列收购看,为客户提供整合软硬件的“方案+服务”已经成为IT产业的下一个核心竞争点。此外,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仅局限于产品和服务的竞争,而是延伸到整个产业链,并逐步向深层次发展。目前我国计算机专业主要分为三大类:计算机基础专业、与理工科交叉的计算机专业、与文科艺术类交叉的计算机专业。
1 计算机基础专业
专业要求与就业方向:这些专业不但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和应用开发技术,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又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计算机应用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开发、维护等工作。
2 与理工科交叉的计算机专业
与理工科交叉而衍生的计算机专业很多,如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自动化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等。
1)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专业要求与就业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和上升的平台,是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联系最为紧密的专业之一。该专业就业面相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来说宽得多,不但适用于IT 领域,也适用于数学领域。
2)自动化专业:
专业要求与就业方向: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归并了多个自动控制领域专业的宽口径专业,要求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并立足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的控制这一新兴应用领域制定专业课程体系,是工业制造业的核心专业。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具有很强的就业基础和优势。
3)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专业要求与就业方向:这是一个由信息科学、计算数学、运筹与控制科学等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专业,就业面涉及到教学、商业、网络开发、软件设计等各个方面,就业率高达95%以上。
4)通信工程专业:
专业要求与就业方向:通信工程专业要求学生掌握通信基础理论和基本基础,掌握微波、无线电、多媒体等通信技术,以及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在信息时代有着极佳的就业优势。
5)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专业要求与就业方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宽口径专业,主要培养信息技术、电子工程、网络系统集成等领域的高级IT 人才,毕业生可从事电子设备、信息系统和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工作。托拉斯是垄断组织的高级形式之一。由许多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或产品有密切关系的企业合并组成。旨在垄断销售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和投资范围,加强竞争力量,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参加的企业在生产上、商业上和法律上都丧失独立性。托拉斯的董事会统一经营全部的生产,销售和财务活动,领导权掌握在最大的资本家手中,原企业主成为股东,按其股份取得红利。参加的资本家为分配利润和争夺领导权进行剧烈的竞争。
托拉斯是指你夺取同业间的控制权来达到垄断目的。
代表的垄断企业:国家电网、自来水公司、微软
卡特尔指独立的同业间通过定价协议,供货协议达到垄断目的。卡特尔是最早出现的、也是最简单的垄断组织形式。它是生产同类商品的大企业,通过签订关于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生产规模等协定而建立的垄断组织。比较流行的卡特尔有三种:①划分销售市场的卡特尔;②规定统一价格的卡特尔;③规定生产规模的卡特尔。
代表的垄断企业:APPLE STORE、欧佩克、Wintel联盟
辛迪加是指同业间把销售跟购买原材料的部门统一起来,在销售市场形成垄断,在原材料购买市场也达成垄断。参加辛迪加的企业,其商品销售、原料购买,都必须由总办事处统一办理。
代表的垄断企业:超市、药店
康采恩是由不同经济部门的许多大企业联合组成的垄断组织。参加康采恩的既有单个的企业,又有其他的垄断组织如辛迪加、托拉斯;既有工业企业,又有商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以及银行和保险公司等。其中最大的银行或企业则是这个庞大复杂组织的核心。
康采恩是一种规模庞大而复杂的资本主义垄断组织形式。它以实力最雄厚的大垄断企业或银行为核心,通过大银行或大工业企业,采用参与制掌握股票控制额,使其他参与者从属于自己,从而得以控制比其本身资本大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资本,在经济上占据更有力的地位,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代表的垄断企业:kfc、德克士、三星集团、招商局、中信、华润、保利曾经清晰的产业边界正在变得模糊,以往的产业樊篱正在被打破,看似无序的市场表象下,潜藏的是市场格局重新书写的角力。ICT“融合”正如物理上的“熵变”,最终将从无序走向有序。然而,企业内心的融合冲动,如何得到资金和市场的热烈共鸣?IT企业在寒冬中将怎样守望新的商业机遇?
微软只是一家软件公司吗?不,它正在向互联网转型。Google只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吗?不,它打算开发一些重要的软件。诺基亚只是做手机的吗?不,它说自己现在是互联网公司。
曾经清晰的产业边界正在变得模糊,以往的产业樊篱正在被打破,看似无序的市场表象下,潜藏的是市场格局重新书写的角力。积聚了多年的能量后,ICT融合走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
过去以PC为主体的信息产业正在向以互联网为主体的信息产业转变,这直接导致Wintel联盟被打破。如今,各种终端设备的互联互通成为可能 。
手机已经成为一个小型的电脑,互联网上可以收看电视节目,电视通过机顶盒可与互联网连接起来,甚至汽车等消费产品也将被连接起来,宝马公司就正在与英特尔合作开发可以提供交通状况等实时信息的汽车。未来,终端设备的融合必然拉动上游软件厂商、硬件厂商、内容提供商等环节的进一步创新。
在这个融合的时代里,任何一个产业环节都存在多个标杆,而不是一个垄断者,这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国内IT产业走到了一个转型的关键点上,对PC企业来说,加强研发和创新才是取胜的关键。”Intel中国大区总经理杨叙说,不仅PC业要转型,软件业、通信业、互联网业乃至整个中国经济都在图谋转型。
出口和投资拉动的中国经济,正在向出口、投资和消费三架马车的驱动转变; 低附加价值的简单加工制造业,正在向资源消耗小、附加价值高的产业链高端转移,而全球的经济危机却给这种转变蒙上了一层阴影。上半年的汶川大地震,给中国带来了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人民币,很多IT企业也承受了厂房损毁、人员误工带来的经济损失; 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本来就不堪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汇率上升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三重压力的中国出口型企业更是雪上加霜。
资金难觅,转型谈何容易?转型、创新最需要的就是资金支持,全球股市的低迷却让IT企业的资金链绷得越来越紧。在中国,10月份沪深两市企业IPO上市的数量为零,预计四季度新股上市数量还将继续走低; 在国外,美国IPO市场创下8月以来整整10周无一只新股上市的最长真空期。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投资也集体沉默,今年三季度,在中国有风险投资或私募股权投资背景的企业IPO只有7个, 首轮募集规模环比减少755%,平均投资回报只有197倍。
看似机遇,却也可能是陷阱。企业内心的融合冲动,如何得到资金和市场最热烈的共鸣?融合所带来的产业机会有哪些?IT企业如何在寒冬中守望春天?
在经济危机面前,机会和陷阱只有一步之遥。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试图找到融合元年IT产业的新机遇。当中国谋求整体经济结构转型时,我们看到了用信息化手段改造中国传统制造业、为制造业“加芯”的趋势,这带来了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机遇。
此外,IT产业从PC为主体向互联网为主体转变的趋势不可阻挡。围绕着互联网这个关键词,出现了个人计算终端设备的融合,出现了软件业与互联网平台的融合,出现了网络的融合和网络应用服务的融合。
这些领域,又分别潜藏着怎样的利与不利?
制造业升级: 嵌入式系统的金矿?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经说: “我们的利润像刀片一样薄。”PC行业利润率最高的惠普只有7%; 电信设备制造业中华为的利润率只有5%。
极薄的利润,迫使中国制造业向产业链的高端迁移,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和自身的盈利能力,成为必然选择。我国工业企业数量的916%、主营业务收入的868%、利润的731%都来自于制造企业。2007年,我国电子产品制造业的规模达到6872亿美元,约占世界总量的30%,居全球第二位。如此规模的制造企业集体求变,让中国软件业看到了其中难以估量的商机。
“嵌入式系统是当前最热门、最有发展前景的IT应用领域之一,我们日常用的手机、可视电话、数码相机等设备都运用了嵌入式系统。可以说,当前正是软件产业向嵌入式和服务两端拓展的大好时机。”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理事长陈冲表示。
东软集团董事长兼CEO刘积仁也非常看好嵌入式软件产品的前景。“一部手机原来生产100万部,现在可能只生产80万部了,但是其中的嵌入式软件产品依然需要开发。因此,嵌入式产品的发包商只是压缩了研发费用,却并没有停产,这是我们的机会。”
一个最大的悖论就是,遭遇重创的中国制造型企业是否有足够的动力完成转型?自身的利润极薄,资本市场上获得资金支持的可能性也非常渺茫,制造企业转型所需的资金从哪儿来?比如,国家是否会像针对软件企业推出税收优惠和资金倾斜那样,对制造业提升创新能力的举措加以引导?
其次,嵌入式系统广泛应用在消费电子、汽车、机械、电力、医疗、化工、纺织等多个工业领域。在这些领域中,占到整个嵌入式设备约50%份额的移动通信市场、智能家电市场以及工业控制和汽车电子市场,被认为是未来几年内增长速度最快的嵌入式领域。仔细分析一下,这些领域的需求,一要靠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拉动,二要靠国内的消费需求拉动。相较而言,内需的拉动更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那么,被寄予厚望的国内广大农村市场的产品购买力能否被如愿地调动起来?按照财政部和商务部制定的《家电下乡推广工作方案》,政府将对农民购买限价范围内的彩电、电冰箱、手机、洗衣机等4类家电产品,按产品销售价格的13%进行补贴,以拉动内需。但是,方案规定的限价显示,价格实惠的中低端产品才是补贴的对象,消费电子厂商是否有动力增加这部分产品的嵌入式软件开发投入?
软件+互联网: 春天来了?
是SaaS的春天,还是SaaS的冬天?两派观点已经形成。
一派观点认为,今年中小企业所遇到的生存困境,会让中小企业感受到利用信息化手段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具有成本低、易用性强优势的在线软件将受到青睐。“利用租用来的软件解决客户管理等一些信息化应用的问题,可以帮助中小企业穿上过冬的棉衣。”提供在线CRM软件的XToolsCRM的销售总监谢亿民表示。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 参与了国家有关部门对中小企业调研的一位负责人预计,今年国内中小企业可能会有3至4成出现亏损倒闭。
中小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感到了控制成本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了生存下去的艰辛。软件租用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规避信息化投入的风险,即便是企业选择软件错误了,损失的也只是一个月的租金或者一段时间的租金。同时,软件租用节省了服务器等硬件投入,节省了IT管理人员的人力成本和长期的维护成本。
另一派观点则心存疑虑: 过去几年里,SaaS厂商的市场拓展并不如预想中那么顺利,用户所关心的数据安全问题、软件迁移的方便性问题等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计世资讯的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SaaS市场的整体规模为1575亿元人民币,但是,市场规模并未转化为SaaS厂商的现实利润,国内还没有依靠纯SaaS业务赢利的厂商。
国外的Salesforce已经成功地将客户从最早的中小企业扩展到了大企业领域,它最大的一个企业用户拥有75万个最终用户,公司的收入也在2007年达到了75亿美元。国内已经出现了一批SaaS厂商,像阿里软件“外贸版”就专为中小企业提供移动办公、邮件营销、外贸管理等功能; 用友的伟库网提供网上订货、网上记账、客户营销、合同管理等功能; 神码在线为企业提供办公应用服务、IT基础管理服务等; 金蝶友商网主要提供在线会计、在线供应链两大SaaS产品。不过,这些企业的服务对象还都是中小企业,它们的信息化投资有限、用户数量也有限,依靠收取“租金”存活的SaaS厂商当然就需要更多的耐心。
Salesforce从1999年成立,直到2004年在纽交所上市后才开始盈利,投入期长达5年。国内最早的在线软件厂商800CRM和XtoolsCRM2004年才刚成立,它们还没有走完这段漫长的投入期。中小企业遭受重创、融资途径收缩,这些因素会让SaaS厂商自身的生存受到严峻挑战。如果它们自身不能挺过这个冬天,春天还有意义吗?
个人计算终端设备: 谁领江湖?
1999年1月,中国手机用户数为24481万户,那时候,我们用手机打电话,手机就是移动起来的固定电话。2008年8月,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616亿户,远远超过354亿户的固定电话总用户数,手机上网成为用户上网的重要途径,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305万户。我们用手机收邮件,用手机炒股,用手机看电视,手机已经成为便携版的PC。
从小屏幕的手机、PDA,到较大尺寸的UMPC、MID、上网本,再到更大尺寸的笔记本电脑,都成为个人计算的终端设备,它们所能够从事的工作也越来越类似。今年1月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英特尔CEO保罗•欧德宁在演讲中表示: “计算和通信正在日益融合,将互联网体验的能力和智能化带入一个全新的水平。未来将进入个人互联网时代,即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通过多种方式从网络上获得想要的信息。”
然而,这些尺寸不同的个人计算终端所针对的用户很多都是重复和交叉的。以最近风靡起来的上网本为例,华硕就将上网本的屏幕尺寸限定到10英寸及以下,以避免和其他型号的笔记本电脑竞争。上网本也被认为更适合用于浏览网络、查看E-mail,并且具有低廉的价格,可以吸引以前买不起电脑的那部分用户。
事实并不完全如厂商所愿,很多购买上网本的人反而是已经有台式机或者笔记本电脑的人。这就像是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抢夺用户,此消彼长是必然的。最佳的策略当然是扩大用户群的外延,让个人计算终端设备的大盘子变得更大; 第二个策略,就是让每类产品的针对性和区隔性更强。
有利的因素是,随着中国移动TD试商用和中国电信整合CDMA业务的深入,两大运营商将展开大规模的终端集购。那些支持2G和3G的多模手机,或者支持移动技术和无线技术融合的终端,市场前景看好。
从事手机电视业务的GGTV前副总裁郭威认为,电视已经成为家庭的信息中心,电脑已经成为办公室或家庭的信息中心,手机将来肯定会成为个人(移动)信息中心,只不过目前三者尚未形成清晰而明确的分工,手机上的各种应用还没有形成足够的气候。
“手机一开始就具备打电话的功能,而后逐渐增加了其他许多功能,将来可能演变得更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一个移动的信息终端; 而MID、UMPC、上网本等,因为缺少了通话功能,特别是基于实时移动网络的通话功能,总感觉会少了点什么。”郭威因此更加看好基于手机终端的各项增值业务的商业前景,如即时通信、邮箱、博客、游戏、移动搜索、移动定位、手机广告、移动支付等。
网络融合:
新老庄家的博弈
过去,人们提到“三网融合”首先想到的就是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今天看来,融合最主要的体现是业务应用的融合: 通过网络层的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通过业务层的互相渗透和交叉,为人们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的多媒体信息服务。
三网融合涉及到三个层面: 移动网和固网的融合、有线网和无线网的融合、电信网和互联网的融合。其中,电信运营商主导着移动网和固网,IT厂商则主导着互联网。
围绕着融合产生的商业机遇,电信运营商和IT厂商之间必将产生利益的博弈。
对运营商来说,构建综合的业务平台和共享数据增值业务平台,为用户提供融合计费、综合、移动与小灵通共享数据增值业务等一站式的服务,都需要系统集成商和IT方案商提供支持融合业务的整合运营支撑系统。在这一点上,运营商和IT厂商是合作伙伴的关系。
但是,电信运营商也在向信息服务业转变,他们也在觊觎庞大的IT服务市场。比如中国电信此前推出的“商务领航”,其实就是一种SaaS业务。“三网融合”在农村信息化的应用,就体现出运营商在IT领域的强势地位。宁夏建设了一个集电子商务、视频点播、专家在线等实用功能为一体的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宁夏的2362个行政村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外界联系,这个平台的建设主体就是中国电信宁夏公司。
IT厂商也推出了各种适合三网融合的解决方案,比如思科的统一通信服务、微软打通不同网络和不同终端的尝试等。思科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现代化酒店解决方案的图景: 入住宾客通过思科IP电话的触摸屏,就可以控制室内空调温度、灯光明暗、多媒体点播等房间设置,还可以进行酒店设施、景点信息的查询,进行线上购物等。微软推出了基于Exchange 2007的“睿邮”产品,用户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访问邮件系统,如PC端的Outlook、手机,甚至是电话。
在传统以运营商为主导的电信产业链上,IT厂商怎样才能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虽然有一系列增值信息服务开发所带来的产业机会,但是,参照运营商以往对SP的态度,这些增值服务开发商的日子不见得会好过。
几年前,运营商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开始涉足原本由大量SP提供的增值服务领域,比如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IM工具飞信、手机铃声下载业务等,意欲通吃产业链。3G到来后,一些对带宽需求量大的新业务如手机电视、视频点播等将迎来发展良机。运营商是否会采取更开放的态度,将自己定位于平台商,给增值服务开发商更多的生存空间呢?是商业合作伙伴,英特尔是世界硬件巨头,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
微软世界软件巨头,我们现在用的 *** 作系统Windows就是微软开发的。
就像是一个弄面粉,一个做面包的。
区别在于英特尔主要是做硬件(CPU),微软主要是软件( *** 作体统)。
英特尔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个人计算机零件和CPU制造商,它成立于1968年,具有46年产品创新和市场领导的历史。1971年,英特尔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
微软,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跨国科技公司,是世界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机软件开发的先导,由比尔·盖茨与保罗·艾伦创办于1975年,公司总部设立在华盛顿州的雷德蒙德市(Redmond,邻近西雅图)。以研发、制造、授权和提供广泛的电脑软件服务业务为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