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有钱的城市排行榜发布,哪个城市的增速最快?

中国最有钱的城市排行榜发布,哪个城市的增速最快?,第1张

在我看来,中国城市增速最快的莫过于杭州,从2018年第十名上升到2019第五名,在前十行列中足足上升了五位,这是十分难得的。

杭州位于中国华东地区、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环杭州湾大湾区核心城市,国际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也是阿里巴巴的总部所在地。杭州人文古迹众多,西湖及其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

杭州发展很快,格局有很大,其优势在于它是环杭州湾地区的核心,向着杭州湾的北岸和南岸都有空间。杭州都市圈是长三角的“金南翼”,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引导下,杭州有着政策上的优势和资源上的倾斜,这无疑给杭州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动力。

杭州之所以在近几年取得如此飞速的发展,与“杭商”的推动也有很大关系。以鲁冠球、宗庆后、马云等为代表的世界级杭商企业家,他们成为推动杭州发展的主力军,也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有着2200年悠久历史的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自古以来就是高频率的旅游趋向城市。

丰富的旅游资源使得杭州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在国际上也享有声誉,其旅游业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是由于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杭州的发展一骑绝尘,远超其他城市。

之一:
一心为民的带头人——记清池街道王家侯孟村党支部书记王金之
2008-08-18
“当村干部,就要为村民谋福利,为村里谋发展,只有村民富裕了,村子才算富裕。”8月14日,记者采访清池街道王家侯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金之,他把为政理念说得实实在在。
1997年,王金之当选为王家侯孟村党支部书记。当时,该村是一个出名的穷村、乱村,村民也为不能利用村居的黄金地带发家致富而着急。上任伊始,王金之与新的村支部班子成员,研究该村落后的原因和今后发展出路,认识到要发展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必须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于是,他们从群众最关心的财务抓起,开展了村账清理工作,让村民心正气顺。一个月下来,共清理党员和干部所欠集体款10万多元,并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把村民欠款户分为全免、减免和全交三种类型,公开张榜公布。这样以来,200多笔账目全部清理,20多年的遗留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之后,王金之带领村支部一班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该村发展目标,确定把沙发、床垫和炉具生产作为支柱产业,进行大力发展。针对有的村民上项目缺资金的问题,王金之从家里拿出30多万元,无偿地借给4个村民,并利用自己的业务关系和生产技术,帮助新上炉具厂4个,当年创造利税近100万元。2003年,全村发展工副业项目达到60个,收入4000万元,初步形成了全村经济发展的框架。
王金之做每一项工作,都以对老百姓高度负责的态度,科学决策,谋求发展,千方百计为老百姓谋富路。2003年,王侯村划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批项目纷纷来这里安家落户。王金之与村两委一班人,按照上级要求,抓住机遇,绘制了本村长远发展的宏伟蓝图。潍柴动力工业园落户王侯村时,群众顾虑重重,王金之带领支部一班人,从长远角度考虑,逐家逐户宣传,打消群众疑虑。同时,多次带领群众外出参观城中村经济发展情况,让群众看到了发展前景,增强了致富的信心,对开发建设表现出极大热情,有力地支持了项目落地。同时,他还动员村民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壮大集体经济。通过与潍柴动力协作,先后注册成立了天昊物业、天昊物流两个公司,常年为潍柴运送产品,给潍柴工业园进行卫生保结、苗木管护。目前,全村150多名富余劳力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全村收入大增。
王金之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抓好班子自身建设,他吃苦在前,为干部和群众树立了榜样。每一项重大事项,他都坚决实行政务公开,搞阳光 *** 作,接受群众监督。村里富裕之后,他又考虑公益事务,先后投资建起了办公室和老年活动室、幼儿园,改造了校舍,整修了大街。同时,他个人也乐善好施,先后拿出6000多元帮助病残户和困难户,为孤寡老人治病。
有耕耘就有收获。8年来,王侯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村民安居乐业,无刑事案件发生,多次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表彰奖励。目前,该村已经确定下步的发展思路,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以“四个置换”、解决农民“三忧”的路子,尽快实现城市化,对现有的床垫、沙发和炉具生产等民营企业进行控股整合,扩大企业规模,增加就业人员,提高企业效益,让老少爷们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
之二:
研发团队的领头人——记“鸢都学者”沃华医药公司副总裁曾英姿
2008-09-10
在日前评出的鸢都学者队伍中,一位女专家受到人们的注目。她就是曾英姿,现任山东沃华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沃华中药研究院副院长,现就读北京大学MBA,曾历任潍坊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药厂技术员、技术科长、技术副厂长、总工程师等职;为中国中药学会审评专家,中国药学会潍坊分会理事,潍坊市医药行业职称评定小组成员。
山东沃华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中成药生产企业,2002年2月改制为潍坊沃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2003年3月整体变更为山东沃华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山东省中成药重点生产企业之一,2007年1月24日公司股票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潍坊市首家上市的医药企业,日前,股票又成功实现增发。该公司注重产品研发,始终秉承“人好药好、好药好人”的经营理念,奉行“诚信、勤俭、不断改善与顾客至上”的精神,组建了企业研发中心和科技团队,从世界各地招揽高科技人才。在这支人才队伍中,曾英姿就是工作成绩突出的一位。她大学毕业后,便潜心研究中医药开发,将书本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专业知识得到了深化,丰富了自己的实践经验。可以说,她一直站在专业领域开发的前沿,先后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让行业技术得到了推进。
曾英姿从事中药研发工作已经20多年,现在是沃华医药的研发、技术和领导骨干。在她的带动下,科技人员牢记“治病救人、济世养生”的使命,精诚团结,勤奋工作,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坚持自主研发和联合研发相结合,推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他们把研发的主攻方向聚焦于纯天然植物类心脑血管系列药物,以其独特的研发优势,形成了“筛选一代、论证一代、立项一代、研究一代、上市一代、储备一代”的产品与技术发展模式,在新品开发之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企业几经演变,长盛不衰。目前,该公司开发生产的产品涵盖片剂、胶囊剂、口服液、丸、散、膏剂、合剂和生物诊断试剂等十几个剂型100多个品种,主要产品有心可舒片、琥珀消石颗粒、鸢都寒痹液,3个为独家保护品种,心可舒片等43个品种被列为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主导产品心可舒片于2007年被国家发改委列入“优质优价产品目录”,并获得国家专利。其中,曾英姿负责或参与了主要产品心可舒片、琥珀消石颗粒、鸢都感冒颗粒、抗病毒口服液、橘红梨膏等品种的研制,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鸢都感冒颗粒、鸢都寒痹药酒料、宝宝乐颗粒、小儿退热颗粒、复方青果颗粒、心可舒片、心可舒胶囊、琥珀消石颗粒、橘红梨膏等产品质量标准的起草工作,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
为了提高生产线 *** 作水平,让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曾英姿严把产品质量关口,按照国际先进标准,起草和落实企业标准化,建立起符合行业标准的现代中药产业链。同时,积极出谋划策,指导企业投入巨资,购置国内一流的先进设备,对生产车间进行全面改造,提高了公司生产质量保证能力,所有剂型全面通过GMP认证。目前,公司从药材的选购到生产全过程以及售后服务建立了一整套强有力的质量保证体系。
正是由于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推动了公司的科技进步。近几年来,在国家、省、市药检部门进行的质量抽检中,沃华医药的原料及成品经检验全部合格,沃华医药分别被国家科技部和山东省科技厅评为“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中药现代化示范企业”。曾英姿负责研究开发的心脑血管中成药品种“心可舒片”被评为“中国中药名牌产品”,“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被国家卫生部推荐为“冠心病首选药”,其薄膜包衣技术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山东省中药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
之三:
潍柴动力——奔腾不息的“中国心”
2007-08-23
凝视谭旭光,你可以看到他在国际资本与民族品牌、奥地利“外脑”与齐鲁大地文化底蕴、唯我独尊个性与多元化战略……这些交融着的巨大张力中,取得极端微妙的“中庸”。理解这些看似矛盾的基因,才有可能理解谭旭光与他身后的“潍柴王国”。
下沉之船变为“银河舰队”
12世纪初,出自如今潍坊的画家张择端勾画出一幅写尽繁华与奇迹的《清明上河图》;2006年11月17日,潍柴动力厂房里一幅简单的销售量年表,书写了同样的奇迹与繁华:1997年,亏损3亿元,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2006年计划250亿元,预计2010年达到600亿元!即便如此,谭旭光依然不愿回想起他接手潍柴动力的时刻。那一刻,他登上了潍柴动力千疮百孔的“下沉之船”,无助地驶向市场之海。
那是1998年6月,谭旭光要面对的是半年没开工资的1500名职工代表。
当时的潍柴内外债达3个亿,累计亏损超过3亿元,35岁的工厂似乎有些风烛残年。而37岁的谭旭光,一开口就给自己约法三章,首条就是改革时期拒绝任何人说情;八项承诺,首条就是补发工资,兑现补助。谭旭光短短的诺言,被12次掌声长久地湮没。
从许诺一刻开始,谭旭光成了一个没有任何隐私、受所有职工监督的“透明人”。以新厂长为标杆,潍柴的700多名中层干部,有500多名被下放到普通岗位,竟然没听到任何怨言。
“带着饭碗走。”谭旭光一句充满感情的承诺,温暖了重启“潍柴王国”的“三三制”转制思路:按照产品序列,利用三分之一的资产引资组建股份公司,成就潍柴动力的“主力战舰”;对能够独立承担传统产品制造的其余三分之一资产进行整合,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并借助山东巨力上市;剥离占潍柴三分之一的社会职能和零部件单位,将其改制成独立的法人实体,并优先购买其产品。几年后,潍坊市拥有了十多个资产数亿元的小巨人企业。
众志成城。“三三制”拉开了新潍柴动力的战局,一个星光灿烂的“银河舰队”就此起航。
不断将成绩“归零”
2005年4月13日,在奥地利小镇斯太尔的潍柴欧洲研发中心,响起了“一个新生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潍柴动力的蓝擎发动机诞生了。
这个“婴儿”的降生,引发了我国内燃机行业的一次技术革命,潍柴动力在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的道路上已经与世界同步,真正掌握了欧III发动机的最核心技术。自主品牌,是谭旭光最深的情结。最近7年间,潍柴累计投入技改资金约15亿元,完成科技研发项目100多项,平均每年自主研发新品种400余个,新产品产值占企业总产值40%以上。
从零开始,潍柴人不断地把自己的成绩“归零”。今年年底,潍柴更高级的欧IV将完成样机,并将在2008年投入市场,2012年潍柴将与世界最先进的发动机完全同步。
谭旭光是一个工作狂。谭旭光的秘书告诉记者,与山东其他身价百亿元老总略带神秘的特点不同,谭旭光的魅力是用朴实感染一切的激情。
从2001年到2006年的每个春节,热情如火的潍柴人都是在生产岗位上度过的。在所有潍柴人的满负荷运转中,潍柴的销售额由2000年的8亿元,到2001年的14亿元,再到2004年的超百亿元。成为中国内燃机的“老大”时,潍柴人再次把成绩“归零”,并将目标调整为600亿元,旨在使自己成为中国汽车业的高标准“心脏”。
谭旭光是一位铁腕人物。他喜欢指挥乐队演奏《西班牙斗牛士》,足以凝炼出他的风格。在世界厂商云集、群雄逐鹿的中国发动机市场,他“一意孤行”地执行了多元化战略,使潍柴在汽车业萧条的2005年,竟然达到170亿元的销售总额。其中,15吨以上重型汽车、5吨装载机、中速柴油机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80%、76%、80%以上。
“内圣外王”的境界
学会绝望。这是潍柴人成功的心得。
作为老工业基地沈阳的记者,我一次次地问潍柴人成功的秘密,他们的答案一致得惊人:“自己的天下用自己的拳头来打。”
当年潍县(今潍坊市)县令郑板桥的一首诗,现在看来,道出了潍柴动力精神的另一面:“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今年4月28日,潍柴动力和福田汽车、德国博世、奥地利AVL结成三国四方战略联盟,整合优势资源,实现共同发展。谭旭光说,自主创新走到今天,已不是某一个企业、某一个环节的单一行为,而是整个产业链的共同行为。
几乎同时,“傲气”的潍柴人却一再错过了与世界500强企业的合作,一再坚持自己的研发。“只有自主的创新能力,才会有自主的品牌。”即使在与奥地利AVL公司这样的世界顶尖技术公司的合作之中,潍柴人也一直坚持“以我为主”的思路。在自我品牌的塑造之中,潍柴人成就了“唯我独尊”的霸气。
这种开放与封闭的矛盾,会留给外行人一连串的疑问。但是,经过国际市场历练的潍柴人知道,只有民族的自主品牌,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潍柴人,追求的是儒家“内圣外王”的境界。2005年11月8日,潍柴动力以102亿元的天价收购湘火炬,顺利完成行业内最大的资产并购案,至此,潍柴动力控制了中国盈利能力最高的重卡整车及零部件资产,并将对中国重卡行业进行重新洗牌。是为“内圣”。
虽说民族的是世界的,但民族品牌与世界资本之间,却存在强烈的排斥力。收购湘火炬,只是潍柴建立全球动力霸业的一小步。在外部市场的拓展和自主品牌的开创过程中,潍柴动力审时度势、游刃有余,已展现出一派“民族动力、国际品牌”的风范。是为“外王”。
“内圣”与“外王”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在潍柴人对如此多的矛盾进行高难度的平衡之中,我们可以读出一个民族企业奇迹般超越的秘密。

根据2017年数据,中国重工业城市排行如下:

1、苏州

工业总产值357万亿,位居全国第一,就生产规模来说也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基地,当之无愧的世界工厂!

2、上海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31万亿元,原中国第一大工业城市

3、天津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294万亿元,北方第一大工业城市

4、重庆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26万亿元,中国西部第一大工业城市

5、佛山

2016年工业总产值212万亿元,中国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

6、深圳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95万亿元,中国第一大高科技工业城市

7、广州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955万亿元

8、青岛

2016年工业总产值182万亿元,中国最大的高铁生产基地,北方第二大工业城市

9、北京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74万亿元

10、烟台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63万亿元

11、无锡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5万亿元

12、东莞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41万亿元

13、郑州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4万亿元,中部第一大工业城市

14、宁波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38万亿元

15、武汉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35万亿元

16、潍坊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34万亿元

17、东营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33万亿元

18、南京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3万亿元

19、常州

2016年工业总产值123万亿元

20、成都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22万亿元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分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辽中南工业基地彻底没落,京津唐工业基地也风光不再,珠三角、苏锡常、山东半岛崛起,取代了原有的三大工业基地格局,新三大工业基地年产值都超过6万亿元。而这新三大工业基地也不再有严格的轻重工业之分,基本都是综合性工业基地。

扩展资料

1、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十大重工业城市

上海、沈阳、哈尔滨、长春、武汉、天津、唐山、重庆、大连、洛阳。

2、重工业城市的分类

重工业城市可以分为下列三类:

(1)采掘(伐)工业,是指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包括石油开采、煤炭开采、金属矿开采、非金属矿开采和木材采伐等工业;

(2)原材料工业,指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基本材料、动力和燃料的工业。包括金属冶炼及加工、炼焦及焦炭、化学、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电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业;

(3)加工工业,是指对工业原材料进行再加工制造的工业。包括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机械设备制造工业、金属结构、水泥制品等工业,以及为农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等工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工业城市

全市概况
一、地理位置、辖区、人口、面积、民族组成
潍坊市地处山东半岛西部,地跨北纬35°41′-37°26′,东经108°10′-120°01′,直线距离西至省会济南183公里,西北至首都北京410公里。南依沂山,北濒渤海,东连青岛,西接淄博、东营,南与临沂、日照接壤。辖奎文、潍城、寒亭、坊子4区,青州、诸城、寿光、高密、安丘、昌邑6市,昌乐、临朐2县,全市总面积15859平方公里。至2008年底,据公安部门统计,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8625万人。据人口变动和劳动力调查资料推算,全市年末常住人口88954万人。全市有汉、满、回等51个民族。中心市区建城区面积128平方公里,人口108万。
二、历史沿革
潍坊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弥河故道旁就有人群定居。自夏以来,历代王朝政权在此封国建邑,设州立府。夏、商时期,境内有斟灌、斟鄩、寒、三寿等封国。周初,武王封邦建国,封太公望于齐,都营丘(今昌乐境内)。春秋时期分属齐、鲁、纪等国。今潍坊版图在秦时分属胶东、临淄、琅琊三郡,汉朝时属青州刺史部,唐代属河南道,宋代属京东东路,明清两代分属青、莱二州。民国初属胶东道,1927年废道直属山东省。1948年4月27日潍县解放,成立潍坊特别市和昌潍专区,1967年3月昌潍专区改为昌潍地区,1981年7月更名为潍坊地区,1983年10月改为省辖地级市,实行市管县体制。1958年10月,博山县划归淄博专区,1969年临淄县划归淄博市,1978年胶南、胶县及黄岛区划归青岛市,1983年10月平度县划归青岛市,1992年12月五莲县划归日照市。2007年,我市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将安丘市的黄旗堡镇、赵戈镇和昌邑市的太保庄镇划归坊子区管辖,将寿光市的大家洼街道划归寒亭区管辖。潍坊市现辖4区、6市、2县,含 67个镇、1个乡、49个街办,8963个村民委员会,636个居民委员会。
三、地貌概况
潍坊市地势总体特征是南高北低。南部为山区、丘陵,地面高程在海拔100米以上,最高海拔1032米,面积564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56%;中部为倾斜平原区,地面高程在海拔7-100米之间,坡降1/500-1/1200,面积659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16%;北部沿海为滨海平原区,地面高程在7米以下,面积361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28%。
主要河流:潍坊市境内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3条,主要水系有潍河、弥河、白浪河、南北胶莱河和小清河等五大水系。
潍河,全长246公里,流域面积6367平方公里;
弥河,全长177公里,流域面积3863平方公里;
白浪河,全长127公里,流域面积1237平方公里;
南胶莱河,全长42公里,流域面积1500平方公里,在高密市境内74公里;
北胶莱河,全长1035公里,流域面积3900平方公里;
小清河,全长237公里,流域面积10276平方公里,在寿光市境内入海,在我市境内长198公里。
截止到2007年底,潍坊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56%,比1978年增加约16个百分点。
四、气候、土壤、矿产
潍坊市处于北温带季风区,背陆面海,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大陆型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春季风多雨少;夏季炎热多雨,温高湿大;秋季天高气爽,晚秋多干旱;冬季干冷,寒风频吹。1978-2007年平均气温129℃,一月平均气温-23℃,七月平均气温253℃,极端最高气温407℃,出现在1982年5月25日,极端最低气温-242℃,出现在1985年12月8日;全市年平均降水量6058毫米;无霜期195天。
潍坊自南至北分布着棕壤、褐土、潮土、矿姜黑土和盐土5大土类。潍坊处于我国东部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和第二沉降带的衔接部位,现已发现金、银、铁、煤、石油、蓝宝石、重晶石、沸石、膨润土、花岗岩等矿产种类58种,已探明储量的36种,开采利用的42种,有12种矿产储量居全省首位。
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一、综合
宏观经济健康协调平稳发展。初步核算,2009年潍坊市生产总值(GDP)完成27278亿元,按可比价格比上年增长1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20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5647亿元,增长137%,其中工业增加值14191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8611亿元,增长140%。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5、80和44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30568元(按年末汇率折算为4477美元),比上年增长12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1:573:316。
2009年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生产总值完成情况:潍城区1431亿元,寒亭区(含经济开发区)1100亿元,坊子区726亿元,奎文区964亿元,青州市3002亿元,诸城市4020亿元,寿光市4167亿元,安丘市1620亿元,高密市2742亿元,昌邑市2012亿元,临朐县1228亿元,昌乐县14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519亿元,滨海经济开发区1004亿元。
第四季度反映企业综合经营状况的企业景气指数达1396%,企业家信心指数1365%,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228个百分点和277个百分点。
企业上市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年共募集资金172亿元,昌大国际、得利斯2家公司在境内外上市;豪源实业和昱合集团2家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截至2009年底,全市共有21家企业24只股票在境内外上市,累计融资3023亿元。上市公司家数和募集资金额在全省分别列第二位和第一位。
名牌创建工作有新进展。全市获得2个省长质量奖,2个省长质量奖提名奖;新增山东名牌产品68个,山东服务名牌12个;新创中国驰名商标7件,新认定山东省著名商标50件,续展50件。到2009年底,全市共创中国驰名商标39件,认定山东省著名商标237件,共有2个省长质量管理奖,2个省长质量奖提名奖,5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1个中国名牌产品,51个国家免检产品,187个山东名牌产品,23个山东服务名牌项目。
非公有(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全市非公有(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15331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552%上升到562%;全市非公有(民营)经济户数253万户,增长195%;从业人员1353万人,增长241%;注册资金12465亿元,增长322%;纳税额2064亿元,增长183%,占全部税收比重728%,提高了22个百分点。
企业注册资本稳中有升。内资企业注册资本(金)5036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国有企业516亿元、集体企业393亿元、公司4000亿元。外商登记管理又上新台阶。全市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及外商投资企业分支机构共160户,其中外商投资企业58户,分支机构102户。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全市累计发生各类安全事故2343起,死亡440人,同比分别下降151%和190%。
二、农业
2009年,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农民积极性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运行良好。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57亿元,按可比价格增长47%。
主要农作物产量稳中有增。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1791万亩,增长26%;粮食总产量5208万吨,增长34%,是1997年以来的最好水平;棉花产量55万吨,增长61%;油料产量27万吨,下降97%;烤烟产量42万吨,增长466%。蔬菜产量10069万吨,增长33%;水果产量97万吨,下降45%。
林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共完成造林503万亩,新建农田林网1958万亩,四旁植树2871万株,育苗1404万亩。百处林场、北部沿海林网、荒山造林、村镇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进展迅速,建成生态林场75处,其中新建成45处。全市森林面积达5048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105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达到330%。
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肉类总产量1147万吨,增长106%;禽蛋产量263万吨,增长14%;奶类产量222万吨,增长30%。
渔业经济持续发展。全市渔业总产值达到316亿元,按可比价增长71%;水产品总产量42万吨,增长91%。
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15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9%;农业机械总值776亿元,增长76%;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激励下,大型农业机械快速增长,联合收获机达到16万台,增长198%,玉米联合收获机达到5284台,增长562%。全年共完成机耕面积7934千公顷,机播面积9136千公顷,机收面积7799千公顷。
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8907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汽车、通电话;新增、完成改造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703万人。农房建设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建成新房8万户,改造危旧房184万户。
三、工业
2009年,全市工业系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不利影响,扭转了工业经济下滑态势,工业效益大幅回升。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824家,比上年增加476家;完成增加值1499亿元,增长151%。全市工业产品销售率9834%,比上年提高049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本月止累计累计同比增长(%)
原煤(万吨)96552
原盐(万吨)1213382
饲料(万吨)2905336
卷烟(亿支)200000
纱(万吨)719137
布(亿米)35694
印染布(亿米)142-51
服装(万件)34344459
人造板(万立方米)88511
家具(万件)7470125
纸浆(原生浆及废纸浆)(万吨)822-85
机制纸及纸板(外购原纸加工除外)(万吨) 317571
原油加工量(万吨)5766333
焦炭(万吨)128067
纯碱(碳酸钠)(万吨)2856333
合成氨(无水氨)(万吨)103328
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总计(折纯)(万吨)767158
化学农药原药(折有效成分100%)(万吨) 1270
初级形态的塑料(万吨)44975
合成洗涤剂(万吨)86-32
化学药品原药(万吨)102114
化学纤维用浆粕(万吨)252179
化学纤维(万吨)269115
橡胶轮胎外胎(万条)34555125
塑料制品(万吨)441116
水泥(万吨)8128108
粗钢(万吨)223199
钢材(万吨)4563251
发动机(万千瓦)82564114
大型拖拉机(台)53458312
中型拖拉机(台)15462111
小型拖拉机(万台)64-169
农作物收获机械(台)52963338
汽车(万辆)432649
发电量(亿千瓦小时)168173
工业投入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全市完成工业投资7217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在建项目1722个,其中726个项目建成投产。全市计划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692个,其中过亿元的项目256个,当年完成投资4247亿元,占规模以上投资的228%。
工业经济效益回升趋势明显。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5024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实现利润3263亿元,增长207%;实现利税52110亿元,增长213%;实交税金18599亿元,增长115%;工业亏损面342%,下降062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284亿元,增长215%。产成品存货24625亿元,增长143%,应收账款净额26958亿元,增长78%,两项资金占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345%。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全市共实施“十大节能工程”重点项目42个,总投资3374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节能15452万吨标准煤。有16个项目列入国家节能奖励项目计划,28个项目受到省级节能财政资金奖励,共获扶持资金7496万元。全市对8个新增高耗能项目实行区域等量淘汰落后产能,共等量淘汰落后产能能耗2638万吨标准煤。全市先后淘汰裕卓水泥等3家企业的水泥立窑生产线4条、40万吨熟料生产能力;淘汰潍焦集团128立方高炉2座。
四、固定资产投资及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2009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905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其中规模以上投资完成18582亿元,增长239%;规模以下投资完成318亿元,增长351%。规模以上投资施工项目6498个,其中总投资过1000万元的项目3153个。在规模以上投资中,一产投资完成645亿元,增长1188%;二产投资完成7306亿元,增长136%;三产投资完成10637亿元,增长317%。城镇投资完成14036亿元,增长195%;农村投资完成4552亿元,增长399%。
“三大投入”亮点显现。“三大投入”中,高新技术完成投资5091亿元,占规模以上比重274%,同比增长384%;现代服务业完成投资958亿元,占规模以上比重515%,同比增长184%;现代农业完成投资645亿元,占规模以上比重35%,同比增长1186%;文化产业完成投资4459亿元,占规模以上比重24%,同比增长919%;生态建设完成投资3569亿元,占规模以上比重192%,同比增长295%;公共服务完成投资5251亿元,占规模以上比重282%,同比增长54%。
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全市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665亿元,比上年增长357%,其中住宅投资208亿元,增长386%。全年商品房销售额2382亿元,增长864%。
沿海开发工作成绩显著。围绕国家和省出台的关于支持环渤海、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发展的政策措施,组织协调沿海市区引项目、增投入、调结构、上水平。按照“一个城市轴心、九个产业园区”的开发思路,加快推进重点园区开发建设,滨海经济区总体规划及滨海新城中央商务区、科教创新区、物流区、滨海旅游等重点区域和产业发展规划推进顺利,已经完成中期成果。沿海市区已完成配套园区240平方公里,沿海地区签订项目合同227个,其中过亿元项目92个;合同投资额78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7%和151%。2009年滨海开发区新开工项目199个,共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06个;全区在建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07个,投资总规模800多亿元。潍坊森达美港一类口岸实现对外通航,成为“十一五”期间全省实现对外开放的唯一海港口岸;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顺利通过国家三部委联合验收,成为全国首个通过验收的行业类园区和省级开发区,被确定为全省科学发展园区。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市资质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完成产值3547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全员劳动生产率139505元/人,增长125%。实行投标承包工程面积33629万平方米,增长223%,占施工工程面积的773%。
五、交通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业较快发展。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投资6439亿元,其中公路建设完成投资496亿元;场站、港口、机场、地方铁路建设等完成投资148亿元。到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2631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524公里,公路密度达1414公里/百平方公里。营业性机动车辆达到176万辆,其中客车7982辆(含出租车4301辆);载货汽车79558辆;其他机动车及拖拉机89032辆。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204127万人次,旅客周转量953亿人公里;完成货运量18732万吨,货物周转量6232亿吨公里。完成水路货运量578万吨,货物周转量63亿吨公里。全市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263万吨。航空运输完成客运量107172人,货运量16487吨。青临铁路完成货运量90万吨。
邮政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完成邮政业务总量601亿元,比上年增长1118%。信函37851万件,增长1224%;包裹1982万件,下降1662%;特快专递2036万件,增长2856%;报纸1017484万份,增长837%;杂志5347万份,下降6577%。
电信业保持持续发展。全市电信企业实现电信业务总量591亿元,比上年增长08%。移动电话用户发展到5805万户,增长149%,固定电话用户数(含小灵通)2049万户,下降123%。
信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全市通信光缆总长度85万芯长千米,互联网出口带宽120G,电话普及率927部/百人,互联网用户超过370万户。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10万户,比上年增加20万户,有线电视通村率和入户率分别达到100%和865%。
六、国内贸易与现代物流业
国内消费市场稳中有升。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85亿元,比上年增长191%。按销售地区分,城市零售额实现5860亿元,增长196%,县零售额实现588亿元,增长274%,县以下零售额实现3436亿元,增长169%。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2101亿元,增长258%;零售业零售额6394亿元,增长189%;住宿业零售额679亿元,增长158%,餐饮业零售额880亿元,增长137%。
城乡市场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城区1万平方米以上的商业网点发展到25处,年交易额过亿元的各类商品交易市场达到124个。全市新建改建“农家店”819个,累计达到4603个,乡镇覆盖率达到100%。各类农业生产资料村级服务站8059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发展到130处。
现代物流业发展速度加快。全年实现社会物流总额8400亿元,同比增长168%。年物流额过50亿元的企业达到18家,其中潍柴动力集约配送、山东海化物流、潍百集团等6家企业年物流额超过了100亿元。
七、对外经贸与旅游
全市进出口总额80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6%;其中出口620亿美元,下降52%;进口187亿美元,增长20%。进出口、出口、进口增幅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8个、94个、111个百分点。按企业性质划分,三资企业出口211亿美元,下降228%;集体、民营企业出口287亿美元,下降15%。按大类商品划分,机电产品出口173亿美元,增长20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9亿美元,下降235%,化工产品出口79亿美元,下降334%,纺织服装出口166亿美元,下降38%,农产品出口98亿美元,下降36%。新批外商投资项目79个,合同利用外资87亿美元,增长139%,实际到账外资68亿美元,增长398%。完成对外承包劳务新签合同额29亿美元,营业额113亿美元,分别增长654%和367%。
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2330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7%;旅游总收入1898亿元,增长278%。接待国内游客23134万人次,增长238%;国内旅游收入1814亿元,增长264%。国际入境游客1725万人次,增长309%;国际旅游收入12亿美元,增长731%。
八、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995亿元,增长152%。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58亿元,增长197%。其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四个主体税种共完成707亿元,增长126%。财政总支出完成2277亿元,增长249%。地方财政支出完成1969亿元,增长228%。连续23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各项财政指标继续保持全省先进行列。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居全省第2位,高于全省74个百分点;总量稳居全省第4位。全市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874%,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重点支出有侧重,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共支出904亿元,增长293%,高于平均增幅44个百分点,占总支出的比重提高14个百分点。
金融运行呈良好发展态势。2009年,招商、兴业、华夏、民生、浦发5家银行相继开业,中信获准筹建,给我市的金融业注入了活力。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量大幅增加,经营效益明显提高,支持了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7682亿元,比年初增加7079亿元,增长344%,增幅居全省第一位。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16122亿元,比年初增加2796亿元,增长2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本外币余额20745亿元,比年初增加5608亿元,增长371%,居全省第三位。货币持续回笼,全年现金收支相抵,净回笼416亿元。金融机构经营效益大幅增加,实现盈利合计528亿元,同比增盈139亿元。
保险业健康发展。全市产、寿险累计实现保费总收入649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财险实现保费收入196亿元,增长262%;寿险实现保费收入454亿元,增长125%。全年共支付赔款和给付保险金192亿元,其中产险支付赔款105亿元,寿险支付赔款87亿元。
九、科学技术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实施各类各级科技计划285项,争取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47项。在全省首次自主创新产品认定中,全市有90项产品通过认定。科技成果培育迈上新台阶。全市培育科技成果392项,评出市级科技进步奖150项,有22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全面推进,13个研发平台形成研发能力,培育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6家,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
专利工作成绩突出。全市共申请专利5458件,比上年增长124%;专利授权3546件,增长371%;发明专利申请682件,增长95%。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成效显著。积极推进企业采标工作,共有50家企业完成采标57项,占全年任务的163%,全市有1038家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有8家企业起草了15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6家企业申报了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5家企业通过AAAA级确认,30家企业通过AAA级确认,157家企业通过AA级确认,列全省各地市之首。认真督促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计量检测体系贯标和认证,全市共有45家企业取得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包括21家计量保证确认,24家计量合格确认)。积极推动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采用C标志,我市共11家企业392项取得“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合格证书”。
高新技术产业平稳发展。全市统计范围内的高新技术产品109种,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8463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35%,比年初提高226个百分点。有80家企业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着力扩张电子信息、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四大产业”,依靠大项目支撑、龙头企业带动,在高端产业率先突破。
十、城市建设、小城镇建设和环境保护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城市功能品质明显提升。新改扩建玄武街等10条城市主干道,总长度223公里,总投资44亿元,玄武街、虞河路等7条道路竣工通车。对福寿街、宝通街等30公里道路实施强电入地改造。奥体公园体育场建成使用,创出了国内同类体育场馆建设的新速度。文化艺术中心建设扎实推进,城市规划艺术馆投入使用;文化宫、青少年宫外立面展露新颜,图书馆、科技馆钢结构主体全部完成,文化艺术中心运营公司批复成立。
城镇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60个小城镇建设加快提升。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8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30亿元,创历史新高,一批面貌新、机制活、后劲足的小城镇迅速崛起。下放了84项县级管理权限,增强了小城镇发展动力。60个小城镇投融资、创业服务、社区服务三大平台和工业、农业、服务业三大园区已全部建成,开创了经济建设与城镇建设相互促进的新局面。2009年全市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963%。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09年,先后分三批向国家和省推荐上报了118个生态环保项目,投资额达934亿元。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项目74个,投资额235亿元。同时,对中央扩大内需投资项目全部履行了环保审批,环评率100%。超额完成市政府确定COD、二氧化硫削减的目标任务。全市11个省控重点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同比提高了91%,境内7条主要河流重点监控断面的COD、氨氮分别比2008年下降了51%和36%。创建了5个国家级和38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

潍坊软件园成立于2008年,是潍坊市委、市政府重点支持发展的高科技产业园区,由潍坊高新区管委会投资建设。软件园是以软件服务为核心,大力发展测绘地理信息、动漫、呼叫中心、服务外包及物联网产业的集孵化研发、教育培训、生产办公及生活配套于一体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园区总投资50亿元,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分为软件研发孵化区、产业发展区、呼叫中心区和教育培训区。
目前软件园已被认定为“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山东省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基地”、“山东信息服务产业基地(潍坊)”、“山东省软件产业园”、“山东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山东省信息服务业重点聚集区”。11月底将挂牌成立山东省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基地。
为扶持园区企业发展,高新区管委会投资建设了3000座席的呼叫中心平台、IBM 智慧软件公共技术平台和中间件平台,正在规划建设动漫平台;制定出台《潍坊高新区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优惠政策》、《潍坊高新区呼叫中心平台管理办法》、《潍坊高新区动漫产业发展优惠政策(试行)》等文件,从投资、税收、办公用房、人才、资质认证、动漫制作发行、技术支持、平台使用等方面对园区企业发展进行扶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8807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