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很多的评价,对于孙权来说,都是负面的,比如说他只是在他父兄基础上巩固了江东的政权,只是一个二代,说他没有领导能力。同时又因为偷袭关羽拿下荆州这种背刺的做法,对他的人品评价十分的不友好,认为孙权只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从实际上来说,孙权作为一名国家的君主,他确实在军事上,文采上,人品上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但是他对于东吴的开发和建设上贡献是十分巨大的。
实际上,在江东早年的他的父亲孙坚,他的兄长孙策帮他奠定了江东的初步基础,但在孙权接手后,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孙家的作为江东的外来户,没有真正掌握江东的主动权,所谓的江山基业和政治班底的都来源于孙策的转让,而且当地仍然多有叛乱和勾结外敌的事件发生。因此孙权在继位以后呢,安抚孙策留下的政治班底,同时也要拉拢江东本土的势力,维持稳定成功的巩固了自己的政权。
因为在汉末时期江东的发展仍然比不上北方, 孙权的统领东吴期间,他兢兢业业治理政物,发展水军,将江东的领地扩展,开荒地为种植地,加强了贸易生产,积极发展农业,实施屯田,开垦土地。甚至还派人大规模的航海,加强海外贸易,最远的已经达到了辽东地区,而且还加强了与台湾地区的联系,孙权的成功举措使江东的得到了发展,江东的父老们相对的安定和繁荣。
纵观上过历史,孙权在位52年,无疑是三国时期最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而东吴的稳定都要归结于他早年的英明决策和治国方略。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孙权在晚年的昏庸和滥杀无辜的教训。我们作为现代人,应该既要学习孙权好的一方面也要认清自己的不足,吸取教训,积累经验,积极改变,促进我们加强外界的联系和沟通,促进我们当地的发展。
《孙权》(方北辰)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提取码:sbym
书名:孙权
作者:方北辰
豆瓣评分:75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3-1
页数:199
内容简介:
他在父丧兄亡的危急时刻统领江东,联刘抗曹,败曹公于赤壁,独霸荆扬,破蜀主于夷陵。更懂得审时度势,在魏蜀之间纵横捭阖,占尽上风,终于成为这幕三国大戏中的一位主角。英风往事,令后人慨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然而他在暮年却刚愎自用,宠爱后妃少子,疏远忠臣,终于一手种下东吴覆亡的种子。于是,自己也只能算得个“半生明主”。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通俗的笔法活画出孙权这位有血有肉、有优点也缺点的历史人物形象,引人入胜。
作者简介:
方北辰,男,汉族,1942年生,四川成都人。196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1978年进入四川大学历史系攻读研究生,师从缪钺先生研习魏晋南北朝史,获得历史学硕士、博士。1980年起留校任教,曾任三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在海内外出版《魏晋南朝江东世家大族述论》、《三国志注译》、《三国志全本今译注》等著作多种,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赴瑞典、韩国多所大学讲学。1991年被国家授予“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称号。1993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学者。2003年担任韩国教原出版集团韩文《三国志》大型系列图书首席指导专家。
孙权的武将有:
1、周瑜: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兴平二年,助孙策于曲阿之战中击败刘繇。建安三年起随孙策平定江东。建安五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2、陆逊:
陆逊出身吴郡陆氏。东汉建安八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建安二十四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黄初三年,孙权命陆逊为东吴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领荆州牧。
3、鲁肃:
建安五年,在周瑜的引荐下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建安十三年,曹 *** 率大军南下。孙权部下多主降,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4、张昭:
赤壁之战时,张昭持主降论,后孙权称帝时归功周瑜,张昭正欲赞颂功德,孙权直言,当年如从张公之计,今日恐已乞食,以致张昭惭愧难当。孙权代理车骑将军时,任命张昭为军师。孙权被封为吴王后,拜其为绥远将军,封由拳侯,此后曾参与撰定朝仪。
5、程普:
程普曾跟随孙坚讨伐黄巾军,继而参加讨伐董卓的战斗,斩华雄、破吕布。孙坚死后,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曾经兵败被围,程普将孙策救出重围。
在孙策死后,他与张昭、周瑜等人共同辅佐孙权 ,并讨伐江东境内的山贼,功勋卓著。在赤壁之战中,与周瑜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于乌林打败曹 *** ,后随周瑜大破曹仁、徐晃联军于南郡,拜裨将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