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消防的概念是由谁提出来的?

智慧消防的概念是由谁提出来的?,第1张

智慧消防的前身是无线消防。无线消防是将无线通讯技术与消防报警相结合的产物,最早出现于军工领域。
由于有线消防在广泛应用中存在诸多弊端,如需要中控室24小时专人值守,过度依赖消防专员;建筑装修完成后加装有线消防设备难度大、费用高;使用过程中维护保养费时费力、出现盲区不易察觉等问题,而无线消防具有全无线传输、双向巡检功能、直接与用户手机绑定,发生火情直接向用户发送短信拨打电话等新功能,能够有效弥补有线消防的不足,帮助人们建立起高效的消防监管体系,备受业内人士推崇。
无线消防主要应用射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到智慧消防阶段,更侧重于强调物联网概念,多指运用LoRa技术、NB-IoT技术等通讯技术,具有强大软件系统平台支持的无线消防。
当前智慧消防多指综合运用物联、云计算、大数据、GIS地学系统等新兴技术,通过硬件设备和强大的软件系统建立起的智慧化消防安全监管体系。(参考:北仁汇智智慧消防)

5G+工业互联网向各行各业延伸

5G+工业互联网向各行各业延伸,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将加速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加速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技术的不断成熟,为5G毫米波的落地应用打下了基础。“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将呈现梯次落地

5G+工业互联网向各行各业延伸1

在数字技术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延伸的过程中,“5G+工业互联网”引领着技术变革,深度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

在近日举办的“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 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布会、2021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5G+互联网高峰论坛”和“2021中国国际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上,“5G+工业互联网”再度掀动热潮。与会者表示,当前我国正全力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5G+工业互联网”

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全力推动工业互联网与实体经济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

首先,进一步提升产业支撑能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标准研制。深入推进网络、标识、平台、安全体系建设,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其次,进一步增强应用创新水平,推动工业互联网、“5G+工业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跨行业跨领域资源和能力共享,促进一二三产业融通发展。

第三,进一步壮大融合发展生态,加强部门协作、央地协同,完善工业互联网产业政策体系。在标准研制、技术验证、先导应用等领域开展更广泛的国内外交流合作,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表示,近年来,工信部会同相关部门和全国各地,尤其是产业各方,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赵志国说,未来几年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期,要把发展和安全统筹好,一手坚定不移抓发展,一手坚定不移保安全、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工业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工信部将推出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抓好两个工程,即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开展两类示范,一类是工业互联网产业基地示范,一类是工业互联网试点项目示范。同时,研究进一步完善新的政策工具包。推动“5G+工业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融入千行百业。同时也要丰富应用场景,呈现千姿百态。

工业互联网赋能赋智赋值作用凸显

前不久,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开通“5G+工业互联网”系列科普问答栏目。科普内容显示,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日益成为支撑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对于为什么要发展“5G+工业互联网”的解释是,一方面,5G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技术;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将为5G应用开辟广阔空间。

据专家介绍,“5G+工业互联网”是指利用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构建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通过5G技术对人、机、物、系统等全面连接,构建覆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制造和服务体系,为工业乃至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新的实现途径,助力企业实现降本、提质、增效、绿色、安全发展。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超过1600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00个,接入设备总量超过7600万台套;工业互联网已延伸到约40个国民经济大类,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等一些新模式、新业态孕育兴起,赋能、赋智、赋值作用凸显。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认为,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将加速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加速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在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和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中,“5G+工业互联网”将主要发挥基础性作用、聚合性作用、融合性作用,推动产业升级与行业转型。

相关企业应抢抓机遇尽早布局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胡坚波表示,国内外工业互联网发展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国外企业因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更加注重通过信息化、大数据来挖掘其中的价值,向智能化升级;国内也有大企业致力于信息化向智能化升级,但大量的中小企业则是借助工业互联网实现数字化补课并获取资源。基于工业互联网,许多行业和企业正实现市场拓展和要素优化配置。

对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趋势,胡坚波认为,应不断强化数字孪生支持能力,使平台的“工具箱”属性不断增强,由技术工具向商业工具转变。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柴森春表示,4G的应用场景更多与消费相关,而5G最大的应用场景应该是工业。当前,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方面的人才还比较短缺,如何实现“5G+工业互联网”对产业的支撑还没有成熟经验,也缺乏可复制的成熟模式。

柴森春认为,“5G+工业互联网”赋能产业融合创新,其中工业软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通过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工业软件来实现大范围知识迭代。工业软件是支撑工业企业生产运行的基础,自主工业软件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桥梁,在产业数字化时代,国内工业企业亟须在工业软件方面发力。

相关专家建议,当前国内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尚处在初级阶段,相关企业应抢抓机遇,尽早布局,尽快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精准对接和深度融合,有效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5G+工业互联网向各行各业延伸2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份,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超过100万个,覆盖全国所有的地市级城市,以及95%以上的县城城区和35%的乡镇镇区。5G在广泛进入日常生活的同时,还加速渗透到众多垂直行业,其中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应用也被人们寄予厚望。

根据十部门联合印发的《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5G+工业互联网”已被列入行业融合应用深化行动,未来三年将推动5G应用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产品服务等多个环节,打造典型应用场景,并通过示范引领进行复制推广。目前来看,我国“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已超过1600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00家,接入设备总量超过7600万台套,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相对于大家熟悉的消费者应用场景,工业领域要考虑到生产效率、生产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对5G网络连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5G毫米波具有大带宽、高速率、低时延等优势,可以满足工业互联网海量数据传输、实时控制等方面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不过,也是因为毫米波的特点,频率高、波长短,信号传播的过程中衰减较大,导致同一个基站的信号覆盖范围较小,还有信号遮挡、移动性等方面的问题,曾被认为无法用于移动通讯。公开信息显示,高通已经与产业伙伴合力解决了阻碍5G毫米波商用的这些技术难题,例如在信号覆盖方面,通过波束成型的办法让波束越来越窄,增强传输能力,提升信号覆盖范围。

技术的不断成熟,为5G毫米波的落地应用打下了基础。在前一段时间举办的一场5G毫米波技术研讨会上,高通高级资深工程师刘志平分享了一个智慧工厂相关的应用案例,即在面积约为3100平方米的厂区里安装15个5G毫米波小站,为整个厂区提供5G毫米波网络覆盖,从而可以支持以下三类业务的运作。

首先是自动搬运车的运行 ,支持搬动车在厂区搬运货物,同时车上安装了高清摄像头,还能够完成智能巡检的功能。5G毫米波网络支持超高速数据传输,可以将高清摄像头拍摄的画面实时传送到控制中心,使总控室的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监测厂区内设备的运行情况,带来工作效率的提升。

其次是 设备的 远程协作维修 ,当某个地方的设备发生故障时,赶到现场的维修工程师可以通过携带的AR(增强现实)设备,与远程进行故障排障分析的工程师进行沟通。在5G毫米波高速、低时延无线网络的支持下,AR设备能够很好地工作,从而协助现场和远程的工程师排查并修理好故障。

第三是创新科普项目的实现 ,该工厂是一个中水处理厂,其业务涉及环境保护。在5G毫米波网络的支持下,前来参观的观众借助AR、VR等设备可以生动、直观地体验到中水处理的过程,形成类似于科技馆的应用场景,持续传递环保理念。

除了上述三类业务,工业互联网领域需要5G毫米波支持的应用场景还有很多。典型的例子是质量检测,传统模式下,人工检测效率较低,长时间工作还会影响工人视力,而且可能还存在高温等苛刻环境,因此5G毫米波支持的超高清视频智能检测成为一个很好的替代方案。今年上半年,在中国IMT-2020(5G)推进组和中国联通的支持下,高通、中兴通讯、TVU等成功完成了基于大上行帧结构的 5G 毫米波 8K 视频回传业务演示,充分体现了5G毫米波在超高清视频实时传输上的优势,为质量检测、赛事直播等应用场景的落地打下基础。

当然,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长期系统的工程。根据计划,“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将呈现梯次落地,2020年到2021年以5G超高清视频等大带宽类业务为主,2022年到2024年逐步推动5G+远程控制等低时延控制类业务,2025年以后规模商用中高速低成本物联网业务,促进海量设备接入网络。根据埃森哲预测数据,2035年工业互联网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13万亿元,未来可期。

深圳。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贾兴东表示,截至2020年8月14日,深圳已建成46480个5G基站,提前完成深圳此前8月底前完成45万个5G基站建设的目标。目前,深圳5G产业规模、5G基站和终端出货量全球第一。

5g的五个特点

一、高速度

这个是5G最大的一个特点,相比于4G网络,5G网络有着更高的速度,而对于5G的基站峰值要求不低于20Gb/s,当然这个速度是峰值速度,不是每一个用户的体验。随着新技术使用,这个速度还有提升的空间。

5G网络下仅需要33秒就完成,每秒的速率达到726Mbps,而4G的LTE Cat12网络下载速率仅622Mbps,花掉了6分钟25秒的时间;

二、泛在网

随着业务的发展,网络业务需要无所不包,广泛存在。只有这样才能支持更加丰富的业务,才能在复杂的场景上使用;

三、低功耗

5G要支持大规模物联网应用,就必须要有功耗的要求。而5G就能把功耗降下来,让大部分物联网产品一周充一次电,甚或一个月充一次电,就能大大改善用户体验,促进物联网产品的快速普及;

四、低时延

1、5G的一个新场景是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的高可靠连接。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140毫秒的时延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这个时延用于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就无法接受。5G对于时延的最低要求是1毫秒,甚至更低。这就对网络提出严酷的要求。而5G是这些新领域应用的必然要求;

2、无人驾驶汽车,需要中央控制中心和汽车进行互联,车与车之间也应进行互联,在高速度行动中,一个制动,需要瞬间把信息送到车上做出反应,100毫秒左右的时间,车就会冲出几十米,这就需要在最短的时延中,把信息送到车上,进行制动与车控反应;

五、万物互联

迈入智能时代,除了手机电脑等上网设备需要使用网络以外,越来越多智能家电设备、可穿戴设备、共享汽车等更多不同类型的设备以及电灯等公共设施需要联网,在联网之后就可以实现实时的管理和智能化的相关功能,而5G的互联性也让这些设备成为智能设备的可能;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深圳宣布成为全国首个5G独立组网全覆盖城市


浙江金华的科脉信息 科技 是一家科创型小微企业。这家公司为企业提供移动支付等SaaS服务。去年,受疫情影响,客户对于非接触运营管理需求大幅上升, 但是科脉信息却缺少扩张的资金。在了解到企业的资金困难后,浙商银行金华分行通过“银税互动”系统,给企业办理了375万的税收倍数贷款,帮助企业解决了资金问题,获得了市场先机。


你或许会纳闷,什么是“税收倍数贷”呢?“税收倍数贷”是将企业纳税信息作为融资增信的重要征信依据,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按其纳税额的一定倍数核定并发放贷款。


纳税额造不了假,它和营收有一个倍数的关系,通过纳税额,银行就可以倒推出企业的真实营收,浙商银行正是利用这一关键信息完成了对科脉信息的授信。


刚刚公布的半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6月末,浙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占比为1873%,处于股份制银行领先位置。


截至6月末浙商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21825亿元,较年初新增19743亿元,增速977%,快于境内机构各项贷款增速353个百分点;授信客户数1083万户,较年初增加043万户,增速413%。通过线上化产品累计授信超1300亿元。


如果说余额和客户数还只是量的增加的话,那么融资成本的下降和资产质量的提升,则是经营硬实力的体现。


浙商银行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篇文章我们提供一个基于专利的视角。


1
科技 创新专利的视角


专利是反映一家企业研发能力和对 科技 重视的权威指标,为了客观衡量浙商银行的金融 科技 成色,我们通过知识产权数据库智慧芽进行了搜索后发现,目前,浙商银行总申请量达到了58个,在审核中的专利达43个,占比为7414%。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年,浙商银行的专利申请次数在突然加速,达到37次。这与我们惯常的预期一致,金融 科技 和数字经济在疫情中大大提速。


浙商银行近年来专利申请数


更进一步,我们还发现了浙商银行金融 科技 创新的关键词!


浙商银行的专利申请词云


从创新词云来看,浙商银行最核心的专利关键词是“区块链”,如果根据引用次数来衡量,其重点专利为“一种提升区块链查询效率的系统和方法”。


那么,为什么浙商银行这么重视区块链呢?


这就说要到供应链了,而供应链又与产业互联网的大趋势密不可分。


目前,国内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正在遍地开花,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正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金链,来构建一个完整而友好的创新大生态。众所周知,中美之间的大国竞争,也是围绕供应链来进行博弈的。


供应链体系十分复杂,其中,小微企业是提升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对于畅通生产、流通等环节具有重要意义,而浙江又是我国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重镇,截至2019年末,浙江省纳入中国小微企业名录库的就有2224万家,占在册企业的877%。所以,服务好产业链上的小微企业,才能助力产业链变成创新链,促进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我们知道,金融基于信用,区块链被认为是“天然的信任机器”,区块链这种技术,天然适合在产业链多方主体之间记录信息、构建信任。如果再辅以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就可以无缝衔接入产业链之中。


事实上,浙商银行很早就围绕供应链、产业链做文章了。


浙商银行应收款链平台


供应链的另一种表述,也可以是围绕核心企业的上下游关系,浙商银行已经前瞻性的意识到了这种关系的重要性,他们深入到这种关系之中,用平台化服务模式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通过拓展核心企业的下游经销商,打造以大带小的集群化营销体系,开辟出新客群和业务增长点。由此,浙商银行有了新的批量获客方式。


正泰集团是电气工业的龙头,其下游经销商遍布全球各地。正泰集团作为核心企业有阶段性时点控制应收款总量的诉求,需经销商加快货款回笼;而经销商要求融资方式高效便利。


在疫情发生后,浙商银行同核心企业约定了客户准入标准,由核心企业名单制推荐经销商,积极切入经销商网络,解决双方痛点。与此同时,设计了专项高效业务流程,借款人可通过网银线上自助提款,让一切流程变得更快、更方便。最终快速与正泰集团达成合作意向。


正是这样以核心企业为圆心,通过平台化的模式,浙商银行的融资服务得以快速辐射到其下游经销商。在批量获客的同时,简化流程,真正做到解决经销商需要高效便利的融资问题。截至6月末,平台化模式已服务客户666万户,较年初增长656%,融资余额701495亿元,较年初增长340%。


2
实体经济的数字化加速

金融和实体经济永远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还是以浙商银行为例,正如我们在先前的文章《浙江、浙商与浙商银行》中所指出的那样,浙商银行的发展与浙江的发展,与浙江的民营经济的发展、与国家的改革开放都密不可分。


银行业数字化经营也有赖于实体经济的数字化。很多金融 科技 的从业者已经意识到,数字金融开展的怎么样,与地方的数字化程度密不可分,地方政府和企业数字化程度高,基于数据去判断企业的情况就越准确。


由于地处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浙商银行在其成立之初,就把小微金融作为了主要战略业务,多年来既尝到了甜头也做出了特色,看普惠小微余额占比这一指标,在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之中高于10%的仅有3家。在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之中,浙商银行的小微贷款余额为1873%,处于行业领先位置。


与此同时,浙商银行也一直在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来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不良率也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而幸运的是,浙江全省的数字化水平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


“十三五”期间,浙江在推进数字经济过程中,把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作为重要方向。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在这一进程中,制造业中小企业通过应用数字化系统,实现了产业数字化。以浙江省嵊州市为例,政府明确了60家示范培育企业,推动制造业企业、金融机构、专业数字化工程企业深度对接。



根据浙江银保监局局长包祖明介绍,核心的关键就是浙江省银保监局联合省大数据局,推动全省各个部门的数据整合,构建了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这个平台构建了54个数源部门数据、3952条检核规则、6大类指标体系的“金融主题库”。


也就是说,在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个问题上,浙江省没有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线性思维办法,而是通过整合数据的方式找到了一个系统性的解法。


有了数据这块儿肥沃的土壤,浙江大力推进首贷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同时,综合运用 科技 手段和大数据信息,加强信用贷能力建设,加大信用贷款产品创新和业务拓展。另外,浙江省还建设了一个省级的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借此来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


所以,《人民日报》称赞这种做法是“开创工作新局面”。这也是文章开头所介绍的“税收倍数贷”产品得以落地的原因。


2020年6月,浙商银行与浙江省经信厅联合启动浙江智造融通工程,以“三年金融助力1000亿”为目标,助力浙江省工业企业加快完成智能化技术改造。截至7月末,为1000余户名单内企业提供融资余额45705亿元。


因此,浙商银行支持小微的秘密,概括起来无外乎两条,一是浙商银行对于小微企业的战略定力,以及平台化服务对金融 科技 的应用,二是整体数据环境的改善。所以说,实体经济越活跃,经济数字化水平越高,像浙商银行这样具有金融 科技 实力的银行就越有机会。

智慧消防工程师是一个职称,不太建议考,是由邮电局颁发证书的,目前政策还没有下来,含金量相当于没有,考出来没人要,难度更是无法比拟。

相比而言,一级消防工程师是人社部颁发的资格证书,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证书,并依法注册后,从事消防设施检测、消防安全监测等消防安全技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分为一级和二级。

简单介绍:

智慧消防工程师专业技术等级培训考试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每个级别考试均设智慧消防理论(上午段)、智慧消防实务(下午段)两个科目,考试内容包含了建筑信息化、、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同时包含城市消防的设备设施安装、远程监控、智能预警、协同扑救、数字化预案编制及管理、智慧社区的全流程消防工作体系。中心对培训经考试合格的考生颁发相应等级的专业技术证书,持证人员纳入中心智慧消防工程师人才库。

一、物联网=技术(例如:激光远红外技术、数字控制技术等等)+产业(消防、农业等各个产业领域)+互联网(覆盖所有通信领域)+云计算(更行业精密计算)+大数据(更行业大数据导向)

通俗的讲就是将物与物,物与人通过高新产业链进行链接应用的高新信息技术。

二、物联网应用消防工程师=专业消防技术(评估、检测、监控、维修等等)+消防产业(消防设施、工程单位等等)+互联网(3G、4G、5G等智能通信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全国消防产业、产品应用等等)的应用者。

通俗的讲消防物联网是指通过物联网信息传感与通讯等技术,将消防设施通过社会化消防监督管理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灭火救援涉及的各位要素所需的消防信息链接起来,构建高感度的消防基础环境,实现实时、动态、互动、融合的消防信息采集,传递和处理,能全面促进与提高政府及相关机构实施社会消防监督与管理水平,显著增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灭火救援的指挥、调度、决策和处置能力。

消防工程师前景分析:

(1)应国家政策要求

今年5月,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副局长罗永强表示:“对于大型养老机构,还要积极聘用注册消防工程师,组建管理团队实施规范的管理,同时要建立健全微型消防站,常态开展内部的防火检查,巡察和消防宣传,及时消除火灾隐患,扑救初期火灾”。

(2)积分落户大城市

很多城市对于注册消防工程师等人才,都开放了积分落户以及其他福利政策,如天津在“海河英才”行动计划上,持有注册消防工程师证书就可以直接落户,而在北京也有加分政策,在广州和珠海等城市会有住房补贴奖励等政策。

(3)市场缺口大

根据国家公安部消防局介绍,未来的几年内,我国将大量需要一级消防工程师人才,总数接近50万左右,但是目前我国在职的消防人才是远远不够的,在各行各业凡是具有消防责任的单位,都需要配备相应数量的消防工程师人才才能取得相应资质,需求量不断上升。

(4)就业前景好

既然有国家做后盾,一级消防工程师的就业前景自然是不错的,预算员、消防工程项目经理、水电工程师、消防施工员、施工员、消防项目经理、消防工程预算员、机电工程师等。都是拿到一级消防工程师证书可以从事的岗位。

(5)成绩管理相对宽松

一消证书采取三年为一个周期的考试办法,三年内通过三门科目就可以拿到证书,对考生来说有更多的时间复习备考,只要用心备考,考试通过是可以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有问题可以私信我。

近日,由中央电化教育馆和中关村兰德科教评价研究院在北京市一零一中学联合主办的“智慧教育和基础教育创新发展”首届研讨会对此进行了揭秘。


面临挑战—— 首先要改变的是人的智慧


“新的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教育变革的内生动力,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聚焦于助力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包括更加人本、更加平等、更加可持续、更加适合和更加开放的教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政策局局长郑永和说。然而,现实的情况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努力。


“这一次技术变革跟若干年前的技术变革相比,在推动基础教育发展上,从手段、理念和方法都有所不同,与原来更多停留在技术手段层面的变革相比,这次首先变革的应是教育理念,也就是说,随着当前技术手段的推进,智慧教育首先要改变的是人的智慧。”北京市海淀区教委主任陆云泉说。


这一说法得到在场的几位校长的佐证。北京市八一学校校长沈军说:“我们最近请人在分析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得出的结果并不好。不是硬件原因,而是在软件方面,全校没有统一认证,没有进行整体的大数据的整合,不同平台都各自独立,大数据根本就运行不起来。归根结底,在于人的因素——对于信息化的理解,青年教师尚且还停留在做课件这样最基础的阶段,更何谈进行课堂教学乃至学校的变革。”北京市第四中学副校长谭小青坦陈,学校很早也配备了一些最为先进的信息技术设施,但真正用于课堂教学或其他适当地方的微乎其微。“我觉得这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新的技术或者一个新的时代到来时,观念转变特别重要,接着是管理要跟上来,再就是教师的教育行为要改变,最后是教育评价问题——这个问题特别重要,只要高考成绩差不多的话,学校可能不会去计较教师用了什么技术。此外,我们的政策一时也难以跟上这样一个时代的到来。”


北京21世纪国际学校是一所私立学校,在智慧校园建设和人工智能引进上有着先天的政策和资源优势,但校长范胜武却依然有着说不尽的困惑:“像我们这种有着自主自愿把智慧教育引入教育教学的学校,怎样才能从高层整体获得一种更具标准化和体系性的引领?希望教育部和中央电化教育馆这样的上级部门给学校提供更多的帮助。”


战略选择—— 加强教育科学基础研究


透过这些在学校层面的挑战,我们应该追溯到其更深处的根源。“我们现在都讲要按规律办教育,教育改革要遵循教育规律,那么,到底有哪些是教育规律?”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原副部长赵沁平追问。


关于这个问题,郑永和在阐述现阶段国家自然基金委和教育部对智慧教育的战略部署时多有涉及。他提到,目前通过研究已经得出了一个新的教育模型:其底部由基础规律部分构成,包括知识本身、人以及教育教学的关系等;其中部由技术与方法构成,包括学习环境建设与评价、学习资源与认知工具等,如教育大数据;其上部则是教育实践,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教育治理和教育供给等。当前,中国的教育研究现状是,在底部规律层面比较缺乏,其次是中部方法层面,而现在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上部的教育实践层面。所以现在的共识是,如何快速聚合自然科学的学术力量来解决教育科学的技术问题。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课堂将会变为智慧学习课堂,教学呈现为灵活移动的线上线下融合交互;可虚拟现实的智慧教室,将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评价方法也会发生巨大变化,学习评测将会是一个全链条的通过大数据形成的整体反馈系统,而不再是仅仅一次高考。在教育治理方面,多维数据会使教育资源的获得更为公平。郑永和提到,人类社会从工业化时代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之后,面临新的需求和未来发展的挑战,课堂教学会有很多新的技术包括虚拟现实、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融入,这将使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平台,产生新的教育生态,比如灵活的、多样的、开放的、终身的个性化教育。所以,在认知规律、教学规律和教育管理等方面都会产生巨大变化。在这种情形下,许多重要的教育基础科学问题被提出,亟待我们给予研究。


“新的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教育变革的内生动力。加强教育科学基础研究,是推进教育创新的一个根本需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会广泛吸引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开展多学科交叉的技术研究,解决教育创新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更好地运用自然科学研究成果,重构教育学体系,更好地促进教育科学研究领域与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交叉融合,从而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为办好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人民满意的现代教育提供科学支撑。”郑永和说。


实践探索——启动教育发展新的引擎


其实,对于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很多地区和学校已经做了积极的应对。


北京市海淀区正在建设区域信息高速公路以及共享平台与各校自己的平台,并将之融入教育运行之中,由此转变教育观念,推进个性化教育发展及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化,创造一个好的教育环境,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北京市八一学校也拟定教师信息素养相关标准,推进学校信息化水平。其他很多学校也有诸多值得借鉴的探索。


“未来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道德和情感教育,我们需要用它去避免机器被人利用,从而成为控制和奴役人类的工具。”北京市一零一中学副校长熊永昌说。基于这样的判断,该校课程一方面坚持强化红色主题,加强学生职责与责任担当意识;另一方面将道德与能力的培养渗入课程群,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与精神的培育塑造。同时,还专门开设领导力系列课程群,来加强学生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培育。该校的生态智慧课堂,则本着尊重、唤醒、激励和发展生命的课堂生态属性,通过唤醒生命智慧,丰富情感体验,来培养未来人才。“我们的智慧教育跟过去的教育信息化是有区别的,它依托物联网、云计算、语音与图形识别和虚拟现实等构成的教育智能系统,形成情感与感知无缝衔接、全向交互的智能管控体系。”


对于这些先行者激流勇进的探索,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王珠珠给予充分肯定,并热情鼓励:“智慧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引擎,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必然选择,在智慧教育时代如何面对机遇与挑战、如何运用先进的技术促进教育公平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在日益开放的教育生态环境下,我们需要提升自信、不断创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8919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