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夏天,我用自己暑假打工赚的钱买了自己人生中第一部手机,我到现在还记得那款牌子为索尼爱立信的折叠手机,上面可以听歌,可以拍照,可以下载应用……可以说跟当时如日中天的诺基亚相比,也有着不俗的表现。
在当时的我眼中,功能机更完美的模样可能是诺基亚N97或者黑莓那样,拥有跟电脑布局一样的键盘,有更大的屏幕。至于更好的电子设备是什么样?我大概只能想到笔记本电脑。
而事实上同样是在2010年,苹果的新一代智能手机iPhone 4横空出世,迅速风靡全球,与此同时,安卓阵营的HTC和三星也相继推出安卓手机。
当时的我并不知道,我正处于一个消费电子产品“改朝换代”的年份里,并且成为了一名后知后觉的见证者。
时间过去了十年,前些天我看新闻,看到特斯拉大幅降价,引发了一波消费热潮,市场上对于这件事议论纷纷,说着特斯拉降价搞营销的各种理由,包括特斯拉国产化后成本降低,中国市场竞争激烈等等,我不自觉就想起十年前那场手机迭代“战争”,然后忽然就想: 正在发生的一切,或许也是一个行业“改朝换代”时间的到来 ——特斯拉可能是察觉到了“某个稍纵即逝的契机”,并且就像当年的乔布斯一样迫不及待地出了大招,且不说效果如何,但至少说明了一点—— 汽车 行业的迭代“战争”已经来了。
先说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新能源 汽车 凭什么市值如此亮眼?以及特斯拉凭什么成为市值第一的车企?”。
特斯拉股价从去年最低点(2020年3月中旬)开启上涨通道,至今还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上涨超过十倍,目前的市值已经超过8000亿美元,远超传统 汽车 行业巨头,比如像丰田 汽车 (Toyota,市值1500亿美元左右),德国大众(市值约850亿美元)等。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连中国新能源 汽车 上市企业蔚来的市值也超越了德国大众。
但如果从营业收入等经营性数据来看,我们可以看到跟传统车企相比,特斯拉等新兴造车势力的销量跟市值表现“严重不匹配”—— 比如说大众 汽车 2020年 汽车 销量达到了930万辆,其中包括134万辆纯电动 汽车 ,而丰田 汽车 销量更是超过了大众,相比较而言,市值远超其他车企的特斯拉2020年 汽车 交付量为50万辆,蔚来 汽车 的全年交付量仅为43万辆——甚至不到特斯拉的十分之一。
那么问题来了,销量和利润跟传统车企相比依然存在不小的距离,那么为什么市值会这么高,而且在很多人看来,未来将会更高?
对于了解股市的人来说原因很简单: 市值反映的是预期,换句话说,市场看好特斯拉,看好它的发展发向。 虽然这里面可能存在比较大的高估,但也存在着支撑人们去高估它的逻辑基础。
那么支撑特斯拉高估值的逻辑基础是什么呢?
在我看来主要包含三方面: 第一,新能源 汽车 代表着未来 汽车 能源的发展方向;第二,自动驾驶代表着未来 汽车 控制的发展方向;第三,全球市场领导地位。
在这里我先引入一个概念:我们可以把传统 汽车 视作 汽车 10版本,那么新能源 汽车 (主要指电动 汽车 ,但也不排除其他新能源)则可以视作20版本,它改变了 汽车 所使用的能源以及与之相关的发动机系统,并同时改变了 汽车 工业的产品打造模式——这一点尤其重要。而至于30版本,只有能源方式改变是不够的,在我看来,拥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新能源 汽车 才能算作真正质变——它改变了人与 汽车 之间的关系,我把这种能兼顾新能源与自动驾驶两种特性的 汽车 称之为智能 汽车 。
在当前的语境下,我们也可以把新能源 汽车 视为智能 汽车 的第一个阶段,事实上有可能成为智能 汽车 的产品几乎全都属于新能源 汽车 。
现在我们再来看这三方面。
第一方面,新能源 汽车 代表未来 汽车 能源的发展方向。
在说到新能源 汽车 的必然性时,大家能听到最为频繁的词汇可能就是环保、石油资源面临枯竭等,燃油 汽车 排放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直接导致了现如今的“开车限号”,而在宏观层面,石油资源不可再生的属性确实证实了燃油 汽车 必然面临的危机——石油越来越少也就必然越来越贵。除此之外,我们还面临着除污染之外的环保问题——碳排放,为了控制碳排放,燃油 汽车 向零排放的新能源 汽车 的变迁也名正言顺。
但在我看来,新能源 汽车 必然取代传统 汽车 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一件小事上—— 电比油便宜,且通用,并且这个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随着发电技术和各类电力基础设施的不断投入建设,电的成本不断地在往下降,这也是全球推动能源革命从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变迁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电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为重要的能源。
从这方面来说,特斯拉、蔚来等 汽车 制造新势力,以及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动力电池这类关键部件供应商,基本上都受益于这一趋势。
第二方面,自动驾驶代表着未来 汽车 控制的发展方向。
这里所对应的就是新能源 汽车 的升级版——智能 汽车 ,智能 汽车 的核心功能就是自动驾驶,我们可以将这种功能理解为 汽车 内部存在一个“虚拟老司机”,它依靠智能 汽车 上的各类传感器以及物联网回传信息等来做驾驶决策——换句话说,我们买一辆车的时候实际上也买了个“司机”,而自己将从传统的“司机与 汽车 ”的关系中脱离出来。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实际是建立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发展基础之上,本来这事儿还很遥远,但随着5G的发展,以及前沿技术的迅速突破,自动驾驶也迅速向着现实挺进。
处于这种使用体验上的巨大差距,自动驾驶对主动驾驶就体现出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从这一方面来讲,特斯拉、蔚来等造车新势力依然受益,但除此之外,百度、苹果、华为、谷歌、阿里巴巴等互联网 科技 公司也成为这一趋势的受益者,同时对于这些互联网 科技 公司而言,自动驾驶是它们进入智能 汽车 领域的最佳跳板。
而第三方面就很容易解释了,正是因为特斯拉当前在新能源和自动驾驶两方面都处于全球同行 ——这里指的是智能 汽车 行业——领导地位,所以它才能成为焦点中的焦点,在资本市场中产生了极为强悍的“虹吸效应”,并成就了当前的市值。
对于许多人来说,特斯拉已经风光无限,可以知足,但是对特斯拉和马斯克来说,或许“战争”刚刚开始。
而我们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 在一场战争中能笑到最后的,才笑得最好。
从特斯拉的角度来讲,它在战略层面上需要考虑至少两个层面的“战争”: 第一个层面是如何在整个 汽车 领域保持新能源 汽车 的绝对优势,这里说的就是新能源 汽车 跟传统 汽车 的“斗争”;第二个层面是如何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保持绝对优势,这里要说的就是特斯拉跟其他新能源 汽车 的“斗争”。
我们先说第一层面。
对于特斯拉或者马斯克来说,特斯拉 汽车 在早几年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在推动着新能源 汽车 走向公众视野,推动着智能 汽车 的渐趋成型,但是几年过去了,尽管在刚过去的这一年里特斯拉股价大涨,但是新能源 汽车 的市场存量相对于整个乘用车市场的 汽车 保有量来说,依然微不足道。
这有点像智能手机刚出的时候,功能机年销量几亿部,智能手机销量纵然达到几十万部上百万部,但依旧显得势单力薄。所以尽管特斯拉或者说苹果在新一代产品中占比很高,但是从数量来看,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而智能 汽车 跟智能手机又存在不同,智能 汽车 所涵盖的行业及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远超过智能手机,这就决定着智能 汽车 想要取代传统 汽车 就要面对更大的阻力,以及需要更长的消化周期。
那么阻碍人们把手里的传统 汽车 换成新能源 汽车 的决定性因素有哪些呢?
第一, 汽车 使用周期较长,更换频率低。
这个应该不难理解,特斯拉从推出到现在也没多少年,很多人当时买的 汽车 到现在可能车况还不错。或者说近几年新能源 汽车 才慢慢被市场接受,对于绝大多数车主来说,还远未到为了尝鲜买新车的地步。
第二, 汽车 价格贵,购买决策偏保守。
汽车 不同于电子产品,对于绝大多数中国老百姓来说,它属于仅次于“房产”的资产,所谓“有房有车”。所以在做购买决策的时候,人们偏向于购买已经得到市场验证并且学习成本低的车子,从这点来看,新能源 汽车 其实还存在不少的缺陷,而且天然对新生事物存在一定的接受障碍。
第三,新能源 汽车 缺陷明显,且目前成本并不低。
也就是续航的问题,市面上大部分新能源 汽车 充满电后的续航里程在500公里左右(实际里程能达到这个地步就算不错了),并且充电桩并不像加油站那样常见,还存在充电时间长的问题,到了冬天,续航能力还会因为天气原因大幅缩减。
所以对于当前的新能源 汽车 来说,缺陷还是很明显的,对于绝大多数传统 汽车 驾驶者而言,续航里程和充电问题是两大硬伤,尽管对于大部分人而言,绝大多数时间每天的驾驶里程很难超过电池续航上限——换句话说能做到一天一充完全可以满足需求。
此外就是成本问题,新能源 汽车 的驾驶成本可能不高,但是存在时间成本(充电时间长)和维护成本高的情况,这个主要还是技术发展不完全成熟造成的。
问题列出来了,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们应该看到这三个因素说明的一个核心问题: 用户买新车选择传统 汽车 而不是新能源 汽车 的最根本原因就三个字—— 不值得。
那么解题思路也就一句话—— 让用户觉得值得。
至于方法,就是在体现新能源 汽车 优势的同时,压低用户们的“尝鲜成本”。
在我看来,特斯拉降价在这个层面上的意图很明显——将整个新能源 汽车 行业的盈利空间打下来,逼着涉足这个行业的玩家跟随着将价格压下来,从而快速壮大新能源 汽车 的存有量。
而为了保障这种玩法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同时还能够兼顾其他战略目的,特斯拉就必然要压低制造成本, 压低成本有两条路——规模效应和产业优势 。同时兼顾这两方面优势的只有中国,中国不仅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还提供了一个颇具成本优势的产业链供应体系。而美国、欧洲相比中国较突出的优势就是市场接受度会比较高,这是马斯克将海外第二个超级工厂放在欧洲的主要原因。
需要说明的是, 特斯拉想淘汰的不是传统 汽车 厂家,而是传统 汽车 本身 ,所以如果欧美日 汽车 巨头们转型的话,说不定特斯拉会更开心,这意味着推动 汽车 “换代”阻力更小。
从这个战场来看,特斯拉目前并不存在真正的敌人,这对于新能源 汽车 行业来说或许是一件好事,但对于这个行业里的其他玩家以及战略腾挪空间越来越小的传统 汽车 企业来说,都算是噩耗级别的消息,尤其是后者。
接着说第二个层面。
蔚来创始人李斌有个观点没错—— 特斯拉的降价对蔚来等矢志走高端智能 汽车 路线的新玩家来说构不成威胁。 但这里存在一个前提,蔚来的产品相比特斯拉需要有高一个等级的水平,或者能够像苹果之于安卓一样独成一个体系。
尴尬的是从目前来看,特斯拉才更像是新能源 汽车 领域的苹果。
不过特斯拉跟苹果有一个处境上的本质不同: 苹果智能手机是能够碾压所有手机产品的,而特斯拉既做不到在体验上完全碾杀传统 汽车 ,也做不到对同行的绝对领先。
正是这一点不同,成为特斯拉实行降价策略的另一个理由——降价可以提升特斯拉的销量,进一步增高市场保有量,并且让它具有更大的动员能力……其最终目的,是奠定自己在整个行业内部的特殊地位。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场“斗争”——特斯拉要借助成本优势对近身的竞争对手进行敲打,与此同时向充电基础设施、自动驾驶技术路线等方面进一步落子抢占先机。
在论述这场斗争之前,我们要先明白两个可能出乎大家意料的背景: 第一,从全球视野来看,中国在新能源 汽车 乃至于智能 汽车 领域的综合实力居全球首位。 在产业链中动力电池、电力发动机、车用各类型传感器等硬件方面,和车载系统、V2X、自动驾驶等软件方面都具有强大的实力和优势; 第二,就智能 汽车 发展路线来看,中国造车势力相比特斯拉更有前景。
正是因为这两个前提的存在,特斯拉虽然当前阶段并不畏惧任何一家新能源 汽车 企业的挑战,但是它已经感受到了来自竞争对手的强大威胁。
与此同时,它将第一家海外超级工厂放在中国,当时马斯克或许并不认为中国的新能源 汽车 会因此受益,它更多是想借助中国的产业优势和市场规模来加速第一场“战争”。但是在过去的2020年,他或许已经认识到另一点:特斯拉提升了中国新能源 汽车 行业的产业链实力,同时也或直接或间接促进了中国造车新势力的抬头向上—— 从这个角度讲,上海给特斯拉开绿灯办厂,绝对算得上目光长远。
我在第一部分说了特斯拉股价暴涨的三大原因,实际上就是它在两大趋势上都做到了领先,但 这个领先并非永远,也并非方方面面。
从当前来看,新能源这条路线上特斯拉已经逐渐失去优势,不管是能源供应系统、动力系统还是为自动驾驶提供硬件支持的传感器及芯片,中国力量都已经能够提供不输于特斯拉的方案;而从自动驾驶方向来说,百度在全球范围内都算得上独树一帜,特斯拉仅从这方面来说并不具备优势。
特斯拉当前的优势在于两个方向的综合实力依然是行业翘楚,但是局面已经发生了变化——蔚来们在开辟新的技术道路,对续航、传感器等展开了大力 探索 并且开始出现成果;而中国的 科技 公司开始下场新能源 汽车 领域,包括阿里巴巴、百度、华为等 科技 公司在内都已经成立智能 汽车 公司: 阿里巴巴旗下有千寻位置,在V2X领域做得相当不错;百度是全球范围内自动驾驶技术领先者,其自动驾驶平台阿波罗已经开启商用脚步;华为在物联网方面则有着相当不俗的技术底蕴。
这里边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在于—— 中国造车新势力很显然在走自己的路,而不是像之前的历次技术迭代一样做硅谷的跟随者。
而反观世界其他地区,美欧日韩的传统 汽车 行业虽然也在进行着改革,但是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的开拓以及发展相对于中国来说是远远滞后的,因为它们的最大阻碍并不是造车技术上的转变困难,而是路径依赖很难改变,说白了,它们和当初的诺基亚一样无法放弃已经付出的努力,并且并不认为智能 汽车 与传统 汽车 存在多么巨大的不同:比如说,智能 汽车 未来可能将如同智能手机一样,生产环节交给代工企业,所以才会有 科技 企业跨行进入智能 汽车 领域,才会出现富士康与特斯拉合作这样的事情。
特斯拉作为智能 汽车 行业的领先者,它比所有其他车企乃至于 科技 企业更能认识到这个窗口期的逼近,以及中国造车势力的崛起。所以它就必须做些什么来保持自己的领先。
降价是特斯拉众多策略中的一个比较显眼的举动,包括这个策略在内的扩建工厂、增加产能等等,目标很清晰——迅速增加特斯拉 汽车 的保有量,而在保有量上去的同时,它就可以以此为基础发展特斯拉的生态——包括硬件生态和软件生态。
硬件生态主要包含的是相应硬件标准的制定,比如说充电桩、充电站的标准设计,传感器、芯片的相应技术标准等,它可以通过市场影响力来影响自动驾驶的技术路线,从而对其他路线的“玩家”进行降维打击;软件生态则包含自动驾驶系统,精确定位、数据处理、边缘计算、物联网等相关方面。
如果特斯拉把握住当前这个窗口期,在中国造车新势力还没有能力大肆铺开并将影响力传播到国外之前,极大地提升特斯拉的产量以及几乎必然暴涨的销量,那么就能够在我们的车企真正走向国际之前, 先在“标准战”上独领风骚,这对于中国造车新势力来说才是真正的战略性惨败。
自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后,有一件事很容易被忽略—— 中国已经替代美国成为对新兴 科技 最为友好的国家,包括5G、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领域,中国几乎是一种抢跑的姿态在发展。
但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美国在近几年尤其是特朗普当政时期基本玩起了“闭关锁国”那一套,而美国硅谷 科技 企业同样因为技术红利陷入“创新乏力”状态,依靠垄断和技术强权攫取大量经济利益, 科技 发展决策也开始掺杂政治因素,这些都导致美国 科技 在近几年乏善可陈。
我认为这种大趋势是新能源 汽车 乃至于智能 汽车 领域内中国力量逐渐展露头脚并一往无前的最根本原因,同时这种趋势让产业链资源极为快速地向着中国集中,日韩和台湾省相关产业链资源也已经与中国大陆密不可分。
所以在基本面上,中国车企并不弱,在智能 汽车 领域的实力和潜力更是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的存在。但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些造车新势力似乎直不起腰来,在国外也好似没有一点存在感。
在我看来,这是中国造车新势力最大的缺陷,也是它们想实现破局最为关键的地方—— 中国智能 汽车 相关企业必须走出中国,不要只是在国内和特斯拉及它背后的产业链企业竞争,要去国际上做这个工作——就像华为曾经做到的那样。
最后想说,传统车企有它的路径依赖,但更大的可能是它们能够拥有从零开始的决心,当大众丰田倾其所有拥抱新能源或者智能 汽车 ,当特斯拉也放下自己的骄傲学习我们的长处,那么到时候我们又该如何呢?
路只有一条——我们也要放下自己的路径依赖。 造车新势力包括所有互联网 科技 企业都过于依赖国内市场,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国内企业早已用不着在国际市场上“自卑”,更不应该畏惧国际市场,中国崛起也必然伴随着国内一大批企业走向世界。
希望智能 汽车 行业是一个真正的开始。
也许这个问题,目前唯一的答案只能是华为了,我们都知道华为去年发布的鸿蒙系统10版本,开始大家都以为是手机的系统,其实不然,鸿蒙系统不只是手机系统,它同时是手机,电脑,智能手表,电视,还有我们的 汽车 ,穿戴设备为一体的物联网系统。
鉴于目前美国打压华为已经到了非常时期,华为现在已经启动了南泥湾计划。就是不仅在电脑上的年零部件,还有 *** 作系统都全部去美国化。成为百分之百的中国制造的电脑,目前国内也只有华为有这个能力。大家也许会有人提出联想电脑呢?难道不能替代微软吗?我在这里告诉大家。你想是一个以组装为生产的企业。所以说,联想的所有零部件, *** 作系统全部用的都是美国的东西。当要是微软实行断供的话,那你想百分之百的没有生存的可能。
其实我们所有的企业都应该要向华为学习,要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精神意识。两年以前的中兴事件,就给所有的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当你没有核心技术的同时,就只能任人宰割。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联想跌落神坛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华为每年的研发经费都超过两百亿美金的原因。
既然美国都那样干了,国内有可替代微软的当然也对等封杀了,要不世界会认为你没脾气,什么时候都可以咬你一口
有代替微软产品的方案,但是做不到完美替代。最难以完全替代的是Windows *** 作系统,目前国内Windows用户基础太大,禁用的话不少公司会面临巨额损失甚至不能进行生产。
UOS和deepin这些国产 *** 作系统虽然很优秀,但是目前生态是真的不行,办公金山的WPS倒是可以完美替代。
微软虽然家大业大,但是也舍不得中国市场,封禁的话会让他们心疼地吐血。在收购Tik Tok一事上,微软发言是很谨慎的,强调自己没有敌意,在变相认怂。
这个时候直接制裁微软不划算,同时我们跟美国还是有区别的,我们讲道义也要脸的。不过我觉得这个时候完全可以大力推进一波国产的UOS、WPS等众多软件。
微软中国目前还不能惹,可以整整苹果。毕竟苹果台式机笔记本在中国小众,手机换换也无所谓。
文/小伊评 科技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微软在中国的主要业务分布。
目前微软的主要业务主要分为三块,分别是生产力和商业流程(Productivity and Business Processes)、智能云(Intelligent Cloud)、更多个人计算(More Personal Computing)。
这三个业务看上去比较难以理解,我们来拆解一下你就会比较清楚了。
其中生产力和商业流程业务主要指的是Office套件,Skype(通信软件),以及一些商业的解决方案譬如ERP系统等等。智能云业务可以粗浅的理解为一种云服务器,和目前阿里云,腾讯云的概念差不多。至于最后一项更多的个人计算业务涵盖面比较广,包括WINDOWs系统授权业务,XBOX 游戏 机业务,Surface业务等等都属于这个业务层面。
那么这些业务中谁是不可替代的呢?我们来逐一分析,Office完全可以被金山的WPS替代(WPS在某些深层次方面不如Office,但是整体上取代Office不成问题),Skype早就退出中国市场,不存在被不被替代之说,至于一些商业解决方案国内同样也有很多其他的解决方案。
微软的智能云,在国内也基本上排不上号,大头都被阿里腾讯百度瓜分,也不存在取代不取代的关系。
然而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最不可能割舍的就是Windows系统了,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 在国内PC市场中,Windows系统的占有率达到了惊人的914% ,也就是说我们国内每十台电脑中就有九台搭载了Windows系统。
那么在这个背景下,想要让国产系统完全取代Windows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国产系统譬如深度系统,红旗Linux系统等等都是以Linux为主要框架下的产物。
这些 *** 作系统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软件生态,因为目前绝大多数软件都只针对了Windows系统进行了适配,很多软件根本就没有办法用到国产系统上,就连苹果的Mac OS都没有进行完全的适配,就别说我们的系统了。
那么一旦我们选择制裁微软,也就意味着我们可能无法再使用Windows相关的服务(别以为破解版微软没有办法发现),这对于很多行业都是很致命的,因为Windows发展这么多年已经建立了一条非常复杂牵扯面非常宽广的产业链,很多行业和工作都非常依赖于Windows系统。
所以想要直接禁用Windows系统是不现实的,因为哪怕禁止微软其收到影响的也仅仅只是微软一个公司而已,而我们国家全员都会受到影响,这样赔本的买卖我们了不做。
所以,个人并不推荐大家以这种报复的心态来看待事情,因为美国的这一系列行为其实是一种典型的孤立主义,别的国家也门清,只不过迫于美国的实力不得不低头罢了,所以我们国家就不要随大流了,没有好处只有坏处。
微软要么被收购,要么滚出中国市场
制裁微软?我感觉题主没弄清双方的优势情况。说句不好听的话,题主有些夜郎自大了,认为我国已经强大了想制裁谁就制裁谁的地步。制裁有好处吗?美国制裁我们的高 科技 企业,他是伤敌一万,自损八百,反观我国制裁美国企业,我们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可能说这些话,大家不喜欢听,那就以制裁微软为例。
一家独大的微软window系统
在国内的pc端系统中微软的window系统的占有比是92%,也就是100台电脑有超过90台电脑使用微软的 *** 作系统。在在这90多台 *** 作系统有多少是正版的,多少是盗版的?我想除了少部分企业采购了正版微软系统外,大部分都是用的盗版window系统。
这几十年来,中国有多少人白嫖了微软的系统,这些钱付给了微软吗?说白了,在系统方面,我们是占微软的便宜。有人会问了,都怪微软对盗版打击不利,这才导致我国没有自己的 *** 作系统,对于这个观点,我觉得可笑又可悲,自己不种粮食,从别人那里偷粮食,现在没有种粮食的能力,反而怪别人为什么不禁止自己偷,试问这是什么逻辑?!!!
制裁微软,我们有替代品吗?
微软的电脑 *** 作系统和相关软件都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完善、受到实践认可的产品,这些产品在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有些无法替代的位置。比如办公软件的Microsoft Office、Internet Explorer等,虽然办公软件可以用wps代替,但让中国各大企业换成wps,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其次是window系统,虽然很多人喊着要用国产 *** 作系统替代window,那么请问怎么替代?国产 *** 作系统有window全面、完善、适配吗?即使有全面、完善的国产 *** 作系统,请问软件和国产系统的适配怎么办?而适配是个漫长的过程,可能5年、可能10年。
若断供,微软概不负责
最近有新闻爆出,在微软最新的用户协议中有这样一点: 若因为行政命令,微软可能无法为中国提供windows服务,并且不承担因此引发的任何结果,只会尽最大能力避免影响。
从微软的协议中可以看出微软和中国之间优势对比,即美国政府要求微软断供windows系统,虽然微软有损失,但这对微软也只是小伤元气,而我们中国的损失更大。
总结:我们国家所有的高 科技 产品的技术基础和美国息息相关,美国失去了我们这个大市场,他只是损失了一些钱,而我们各行各业的发展没有美国的技术支撑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即使是华为这样的国内 科技 含量最高的公司,没有美国的技术,其麒麟芯片依然不能量产。所以我拜托大家不要夜郎自大,实事求是才是进步的正确态度。
美国对于Tiktok的制裁,引起了我们非常大的愤慨。为何它可以如此肆无忌惮的对我国的企业进行制裁?我们为什么不能对微软进行制裁呢?
如果我们对微软进行制裁,那么影响的到底是微软还是我们?
毋庸置疑,对于微软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中国目前的微软系统装机率中,微软所带来的影响非常的大,甚至于大部分电脑使用的都是windows系统。
如果我们贸然的将微软的系统进行制裁,不允许微软在我国电脑中进行装机。能够替代微软系统的有——
Linux系统!比如目前深度的linux,华为在之前推出的几款笔记本中,就使用了linux系统。虽然说linux系统它的优势也比较突出, 不过,深度系统在一些软件配套方面可能还是会欠缺一些。
另外一个系统就是中标麒麟。它可以自主的cpu及x86平台,提供的风格和win7的风格类似,同样它在生态方面也支持百款常用的软件,像搜狗输入法wps等等,而且它也能补全了linux生态应用短板的一些内容。
当然,不管是中标麒麟还是深度Linux在我国的装机率并不高,对于我们来说,实际上它们还是会存在一定的缺陷,微软系统在我国深耕这么多年,它的优势很强,贸然的将它阻止,对于我国的系统还是会有一定影响的。
而且我们国家和美国也不同,我们不会像他们那样为了本国的利益,采取所谓的政治手段。就是被人唾弃,且破坏国际经济发展规则。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发展自己的 *** 作系统,这是一件必须且必要的事情。
微软其实真要找替代品,还真不好找,作为普通的使用者来说国内可以找到替代品。但是如果你除了日常的办公之外,要使用软件的话,windows系统改变你会碰到和安卓一样的问题。
华为在被禁用安卓系统后,最大的问题是鸿蒙os软件不够多使的使用这碰到一些常用软件的时候,没有办法找到替代品。而windows如果被禁用的话,同样会面临这个问题。你日常使用的photoshop pr AR甚至是一些更加专业的工具,软件都会变得没有办法使用。
你这边都全面禁用,windows了美国肯定也不会允许他国家的软件公司去适配你们自己开发的软件,这样子的话会是整个软件行业整体来开发新的软件来1:1的替代那些原来使用不了的软件吗,只能说这个不是短时间可以做到的事情。
我们完全可以把Google啊,脸书啊禁了啊,在中国不许用
在这种大变局中,企业想要突破现状,首先就要着眼于自己所处的行业,同时还要放眼于外部环境,去洞察商业发展的未来,我们认为有五大商业机遇将是每个企业都可能触碰到的。机遇1:需求重新理解
“功能+应用+情感”三重价值内涵
如今的社会已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尤其是随着新生代的崛起,主流消费群体也在发生着改变。来自于克劳锐的一项关于年轻人内容消费洞察报告显示,在内容消费态度上,00后更加追求感官上的满足,95后注重的是自己的外表,85/90后追求生活和精神层面的双重收获。可见,随着85/90/00后逐渐变成新消费主流人群,他们会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满足和自我彰显的展示。
因此,顾客变了,企业也要对消费群体的需求进行重新理解,随之而来的是产品的不断调整。原有只注重于功能应用的产品,显然已无法满足今天的顾客需求。他们对产品的需求已不仅是某种技术实现的某种功能,更重要的是产品应用的效果以及所附载的人文情感价值。所以,面对今天以年轻人为主体的消费群体,企业一定要基于他们对自我价值主张、自我人设彰显的需求去重新理解和认知。
今年2月举办的北京冬奥会上,不仅是体育健儿竞技的赛场,也成为了中国企业中国品牌集中亮相的舞台,兼具美观、舒适、保暖和防水性能的安踏“冠军龙服”、以国宝熊猫为原型设计的吉祥物“冰墩墩”、受各国运动员追捧的零食品牌盼盼食品、为奥运健儿提供高品质营养保障的伊利、供应健身器材的舒华体育、助力实现无障碍沟通的科大讯飞……从场馆设施到运动装备,从周边产品到辅助设备,无处不在的中国品牌,成为北京冬奥会上的一道亮丽“风景”。而这些国潮产品大放光芒的背后,体现出了中国制造的产品不仅仅是一种功能价值,更是应用和人文的价值的承载,它代表了我们对中华民族的自信、对国货的认可,以及对国家强大的自豪感。
真正的好产品,一定是来源于对客户需求的深刻洞察,这种洞察就要从“功能+应用+情感”三重价值说起。基于这三大维度,我们发现,其实今天每个行业都存在大量的客户需求尚未被满足的情况,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新的商业机遇,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在你所处的行业内,基于对客户需求的三维度洞察,如何来重新定义你的产品?机遇2:产品重新定义
“科技+”和“互联网+”
产品的重新定义,主要是从“科技+”和“互联网+”来思考。
“科技+”,通俗理解是,今天的企业无论做工业品还是做消费品,都可以把科技含量注入进去。例如,一件看似普通的衣服,增加了科技元素后,就变成了电加热服,它由普通服装、移动电源、发热元件、控温装置、安全保护装置等构成,相互之间通过导线连接,在寒冷的冬日穿着这样一件衣服出门会非常暖和。这就是在传统服装领域应用了新材料,是“科技+服装”的一种体现。
“互联网+”,简单地说就是“互联网+传统行业”,利用互联网具备的优势特点,对传统行业进行优化升级转型,使传统行业能够适应当下的环境,进而创造新的发展机会。这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
比如在传统制造业A企业,是做大型注塑机装备的,他在为所有企业客户提供大型注塑机装备的同时,还为每个设备装上传感器,这样就能进行远程的维护、监测运行效果,他还利用互联网技术把不同的设备进行联机,做成一个工业互联网,就可以让当地政府看到开机率以及整个生产效率,这样为整个行业构建出了与同行和客户之间联系的纽带,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的现代化发展。
因此,“科技+”和“互联网+”也是任何一个传统产业都可以触摸的新机遇,只是如何基于你所在的行业,利用科技和互联网的优势,再创造出一个新的生态,是值得每个企业思考的。机遇3:促进行业进化
行业痼疾破除往往是价值新红利的地带
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个行业也在进步,那么如何找到行业中的新红利点呢?那就是去解决行业里的弊病。通常来说,一个行业里消费者都特别想要,但作为从业者都在回避的地方,这恰恰也是一个行业中的薄弱环节,而这里隐藏着的就是最大的机遇。
为什么大家会忌惮去解决这样的问题呢?这是因为解决如此的行业痼疾需要更大的勇气、毅力和智慧,需要企业具备行业领导者这样的格局与胸怀,才能真正站在行业、顾客以及未来的发展上去解决难题。
家用电器行业,众所周知,所有的电器都有保修期和非保修期一说,在保修期内厂家实行三包,一旦过了保修期,电器损坏后,消费者就要自掏腰包进行维修。而且大家慢慢会发现,很多电器还真的是保修期内不坏,一过保修期各种大小问题都来了。而从生产企业角度来看,他们很多是为了控制成本,想方设法将电器控制在保修期内不坏,从业者也大多都在这样做,但消费者却很不喜欢。
小狗电器就发现了这样的行业弊病,于是他在行业第一个提出电器终身免费售后和更换服务。乍一看,这样的规则似乎会给小狗电器带来很大的成本问题,但事实恰恰相反,小狗电器却因为这样的承诺,倒逼内部进行改革,让他们更加注重自身的产品质量、供应链体系、售后维护体系,而且这些慢慢地让小狗电器变得极具竞争力,并推动了行业发展进步,今天的小狗电器已经成为了淘宝中家用吸尘器第一品牌。
其实,类似于这样的机遇在每个行业中都存在,只是作为企业家和经营者,你是否已经洞察到了这样的价值新红利地带,并有决心和信心站在利他的角度去做创新和改变。
机遇4:解决社会问题
立足社会问题,用商业化手段解决
今天,往往最大的商业机会隐藏在社会问题的解决当中。比如健康问题、环境问题、空气质量问题等。过去这些问题都是依赖于政府去解决,但随着社会问题的不断增多,单靠政府的力量和行政手段显然是不够的,此时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尤其是工商业和资本的融入,能更快、更有效地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
当工商资本融入到社会问题商业化解决过程中,就会产生新的商业生态。比如我们可以把原来政府做的事情,拿过来让企业去做,当形成产品或服务后,再由政府进行采购,最终让需求者去实现购买。甚至在有些领域,政府还会对企业进行财政补贴。这是一种新的商业思路。
而能够去立足社会问题,用商业化手段去解决的企业家,一定拥有作为企业家的最的最高境界,我们把他们称之为社会企业家,把他们的企业称作社会企业。因为他们做经营的商业是为人类而服务的,是以解决社会问题为最终目标,是协同政府一起去承担社会责任。
如同今天正在全球肆虐的新冠疫情是人类共同的难题,而当前的科技发展还无法消灭它们,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商业机遇。如此类似的还有很多,对企业而言,你是否能够站在这样的高度和格局,有意愿去致力于解决社会难题,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机遇5:拥抱中国崛起
从应用集成端到原创供给端,原创式创新
当过去的模仿式创新难以为继时,如何紧跟时代步伐,让中国在尖端科技领域快速突破,加速中国的发展进程呢?必然要从应用集成端解决原创供给端,真正开创原创式创新。这也是中国崛起之路上一个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诚然,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靠的绝不仅仅是航空航天这些高精尖领域,而是社会每一个行业和分支的突破,这必然离不开广大的中小企业。只有遍布在社会大系统中的职能主体都能够从终端的细小区域和点滴微小出发去不断做出创新,最终才能汇集成大海,真正强大中国的原创式创新,从而解决我们被卡脖子的问题。所以,“专精特新”就变成了中国的国策,同时,也是广大中小企业能够突围的最佳途径。
我个人觉得,首先,华为要实行战略性的收缩,保住核心业务。芯片断供,特别是高性能芯片断供,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的,所以,华为在消费者业务这一块,要实行战略收缩。像7纳米、5纳米制程的芯片,目前只有台积电能造,而台积电受制于美国,不能为华为代工。中芯国际也因为使用到了美国的技术,也无法为华为代工,所以,华为在消费者业务方面,必需要放弃手机和平板这两块了。但好消息是上海微电子明年可以生产28纳米制程芯片光刻机,可以摆脱美国的限制。28纳米制程的芯片用在手机、平板电脑上当然不行,但用在台式电脑和手提电脑上没问题,用在智能电视上也可以,用在华为核心业务和基站设备、大型存储器、交换机上都没有问题。所以,我们要很遗憾的暂时跟华为平板电脑和手机说再见了。
第二,华为不能老是被动挨打,要主动出击。华为掌握着大量的专利技术,比方说5G技术,H265编码解码技术,蓝牙技术等等,这些技术有不少美国的政府、企业都在用,华为要向他们收取专利费。比方说H265编码解码技术,没有它大伙就无法在网上看视频。你美国不是整天嚷着要尊重知识产权吗?OK,交钱吧!
第三,经过美国政府的多轮绞杀,大家也看到了,美国今天能绞杀华为,明天也有可能绞杀小米、步步高、阿里巴巴、腾讯等其他企业。今天能绞杀中国企业,明天也有可能绞杀外国的企业,所以,我们与其等着将来被美国各个击破,不如现在就联合起来,开始打造去美国化的备胎。华为的南泥湾计划和塔山计划,正是奔着去美国化去的。另外,政府也发力,支持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打造独立完善的半导体产业链。华为只要挺过未来的两三年的艰苦时期,必将王者归来。
最后,美国绞杀华为,是一个超级大国动用除了军事以外的全部力量并联合了不少盟友一块干的,光靠华为自己肯定是很难抵抗的。所以,中国的各行各业,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必需要统一起来,行动起来,才能和美国及其走狗对抗。如今,国家迟迟没有对美国出手,一方面是因为美国正值大选期间,我们不想被美国牵着鼻子走,另一方面是要团结更多的盟友,还有另一方面就是要充分做好各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当美国欺人太甚,将我们逼到墙角,我们忍无可忍出手反击时,既能获得全国人民最大的支持,也能获得国际 社会 最大的理解。毕竟美国的举措也同样伤害到了国际 社会 的利益。
面对美国不断加码的对华为供应链的打击,华为自己已经给出了很多应对方案:
1、传闻的"塔山计划" ,自建芯片生产线,当然这需要时间。
2、与联发科合作 ,据传华为向联发科采购的订单规模超过12亿颗芯片,问题是联发科的芯片也是由台积电代工生产的,美国很可能也会出台措施限制联发科向华为供芯片。
3、华为向美国高通支付了高达18亿美元的专利授权费 ,高通向美国政府游说是否解除其向华为供应芯片的限制。
4、华为的麒麟芯片 生产遇到了麻烦,但华为会 继续加大投入研发 ,会和国内机构和厂家进行合作,以求早日解决生产问题。
我认为,华为已经做得很好了,和之前的中兴通讯对比,更显华为的真实力:1、之前美国两次重罚中兴通讯 ,因为中兴通讯没有自主研发的芯片,立马停工,然后就是尽量达到美国的条件才复工的。现在美国对华为的打击力度可是远超对中兴通讯的手段,又扣人,又全球断华为芯片,华为还是屹立不倒,真乃国之栋梁企业!
2、美国对日本芯片等高 科技 领域就有过类似的打击先例 ,到是成全了韩国三星在世界芯片半导体领域的领先地位。三星与华为有竞争关系,三星对华为供芯片的可能不大,少量合作到是有可能,也解决不了大问题。
芯片问题不只是华为的问题:1、美国断华为的芯片 ,是因为华为触及了美国的高 科技 实力,美国以美元、高 科技 、军事三大法宝在全球行霸权主义。华为在通讯领域做到了世界第一,5G的先进程度已经让美国很忌惮了,自研麒麟芯片,自研 *** 作系统。这让美国苹果、高通、英特尔、谷歌这些高 科技 企业很是心惊肉跳,美国不允许别的国家在核心技术上超过美国,才用国家力量来打压华为,其实质是打压中国崛起!
2、我国政府从外交、税收财政、市场、科研上全方面的支持华为 。全国人民也都用自己的方式在支持华为,比如买华为手机,华为的笔记本电脑销量在中国倍数增加,成为国人笔记本电脑的首选产品。
3、光刻机也好,芯片也好,不管是多高深的技术,只要是人研发出来的 ,我们国家也会搞出来,只是需要时间和决心。华为也在争取时间,我们国家的发展也在争取时间。
在美国在芯片问题上卡脖子、霸权打压下,华为不会倒下,而且在不久的将来我国自主可控的高端光刻机、高端芯片都会有的。美国还是应该好好管控一下自己国内的疫情,管一下自己人民的死活吧!
面对美国新一轮的断供,华为以前的方法都被堵死了。自研芯片无法生产,自家公司外购芯片也被掐断,自建生产线吧,技术落后无法供应手机不说,时间上也等不起。这样下去,要么无芯可用,要么走别的迂回战略。
1、最坏影响,无芯可用
按照华为的思路,凡事先往最坏里想。如果最坏的情况都能应对,其他情况自然也就没啥问题。回到芯片问题,美国如果掐得足够死,华为手机可能真的会陷入无芯可用的境地。塔山计划又还不成气候,那该如何应对呢?
①、深度迂回购买,行不行?
有朋友说,既然华为自己公司和子公司不能对外采购芯片,那就多套几层马甲,深度迂回购买不就行了。事实上,没那么简单。美国也不是傻子,他直接从你销售的手机查起就可以了,查到了再追根溯源,把所有马甲都封禁。这是很危险的,相当于会把华为的朋友圈都套进去。 所以,这种办法显然不行。
②、整体产业迂回,行不行?
既然手机业务芯片卡的非常死,那就干脆放慢一下手机业务。 重心迂回到别的领域,比如物联网,智能家居等等对芯片要求不那么高得场景中来 。因为这些领域的设备外形可以做大一点,芯片自然也可以做大一点,这样对芯片工艺要求就低很多。在工艺要求比较低的领域,还是可以不依赖美国技术来实现的。所以,这条路应该是华为不错的选择。
③、转移到云端,减轻对终端的技术要求
既然终端芯片要求高,而且美国卡得死。 华为可以尝试将原本终端需要的算力全部转移到云端。利用云计算和5G的技术,将手机也虚拟到云端 。这样,手机终端就变只需要很小的算力,这样就不需要太高端的芯片。华为也就可以轻松用工艺要求不高的芯片来做了。
至于云端后台服务器需要的芯片,华为可以用自己的鲲鹏服务器。如果,自己的鲲鹏芯片也被美国卡死了,那还可以租用其他家的云服务。比如:阿里云,腾讯云也是可以的。所以,这个办法或许对华为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2、较好的情况,美国为了利益放宽限制
美国目前虽然卡华为卡得很死,但除了卡 科技 ,还有一块是希望美国获利。如果美国能获利,或许美国就放宽一点了。比如,华为要用到的芯片分类限制:
当然, 美国很可能不会那么仁慈,这最好的情况发生概率不高,所以华为还是得做最坏的打算。
总之,如果美国持续高压,华为真的会面临无芯可用,最好的策略还是产业迂回,当迂回一定时间后,我们再杀回来也是没有问题。
华为的芯片还有一定存货
这算是目前最好的消息之一,根据一些小道消息华为目前还有4000万的联发科芯片成品,再加上制裁之前从台积电拿到了部分麒麟系列以及以前的零散存货,目前华为手中的芯片还有将近九千万。
虽然这些芯片看起来数量极多,但是按照华为在2019年手机出货量24亿部来说,这些芯片也就是将近四个月多点的量。现在已经到了八月底华为的新机发布也开始暂缓,目测这些芯片完全能够支撑到春节之前。
现在值得期待的一点是华为在联发科那边下了12亿的订单,还有大量的成品芯片还没有到手。如果这批芯片全部到位,华为又能多支撑半年左右。最坏的情况无疑是华为存货用完但是又拿不到联发科的成品,那事情就变得相当麻烦了。
联发科依旧是突破口大家估计都知道联发科最近也收到了美国的警告,态度也开始变得摇摆不定,但是它依旧是华为芯片最可靠的来源。
为什么说联发科依旧是突破口呢?因为联发科今年对5G芯片市场充满了野心。一旦他们能成为华为稳定的供应商,那么他们就有了和高通一较高下的底气。
一直以来联发科在国内手机行业中都是低端的代名词,高端芯片市场基本上全部都被高通垄断,唯一一个不使用高通的还用的是自家更好的麒麟,这让联发科很难在高端芯片市场取得突破。
好不容易华为麒麟系列遭到了美国的封杀,联发科也推出了一些列最新的产品,于是华为就成了联发科最好的跳板。虽说现在美国对联发科施加压力,但是联发科肯定也不想放过华为这个大客户,它势必会努力进行周旋。
尽管最终结果可能是无法继续为华为供货,但是联发科只要争取到足够的缓冲期,能把这12亿芯片交到华为手里,那么华为还有继续创造奇迹的可能性。
期待美国国内发生变数现在由于美国流氓式的釜底抽薪,华为作为一个小小的企业已经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美国这个庞然大物对抗,那么只能寄希望于美国可能发生的变数。
其次我还希望美国的企业也能对上面施加一定压力,就像前段时间美国十个巨头联名要求美国政府不要封禁微信一样;只要有足够的利益,他们就敢和上头对着干。如果华为真的能付出让他们心动的代价,那么他们彻底的倒向华为也有一定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我现在还是期待听到华为和联发科能继续保持合作的消息,那么华为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去创造无限的可能性。现在希望华为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吧,只要能得到大家和国家的帮助,华为一定可以走得更远!
华为现在确实是最困难的时期,面对美国的两次制裁,让华为彻底失去了芯片来源!面对这样的情况,华为应该怎么应对接下来的断供带来的影响呢?
美国对于华为的第一次制裁,仅仅让华为失去了代工芯片的渠道,让华为麒麟芯片成为绝版,然而利用美国制裁的漏洞,华为还可以进口联发科的天玑芯片和高通的骁龙芯片,来暂时代替麒麟芯片装载在华为手机上!
随着美国第二次制裁的补充,美国彻底将这一漏洞补上了,让华为失去了进口联发科、高通芯片的可能,让华为彻底没有了芯片可用!
华为面对芯片断供的影响,唯有背水一战才能走出困境!目前华为库存芯片只能支持到明年第一季度,这也就意味着留给华为的时间只有一年时间,目前华为已经在整合技术资源,招募高 科技 人才,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绕开美国技术,研制出属于自己的芯片生产线,彻底打破美国的制裁,让麒麟芯片再一次王者归来!
面对芯片断供带来影响,华为也只有这一条路可走,一年的时间太短了,短到让大家都没有信心,希望华为可以创造一次奇迹!彻底打破美国的封锁,彻底解决芯片带来的影响!华为加油!
华为芯片被断供,没有影响是不可能的,想要对应困境,减少损失,只能寻找替代品和自研生产。
禁令下,台积电显然已经向美国投怀送抱,不再接受华为代工的订单,麒麟芯片没有办法,只能停产,那么库存又不足,只能找联发科和中芯国际缓解燃眉之急,不过现在看来,在美国新一轮的禁令下也已经流产了。
受禁令影响,华为今年的出货量要比去年还要少很多,特别是在中高端产品上很有可能面临停产的危机。
有一些网友说,华为海思不是全球十大芯片研发中心吗,为何不能满足华为的芯片需求呢?
是啊,这也是华为的痛。海思的确是在全球芯片厂商中排名第十位,但是海思主修的重心在于芯片设计,却没有制造成体芯片的能力,因此海思芯片一直都是由台积电代工。
现在已经很明显了,美国就是要将华为置之死地,不过华为作为一家大型通讯 科技 公司,在九几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都能挺过来了,现在屈屈制裁怎么能让华为屈服?俗话说,成功都是被逼出来的。
华为已经知道自己的痛在哪里,目前也已经在这方面吸纳人才,培养人才,大力投入资金支持,要有芯片自研自产的路线。华为是有这个实力的,在不久就会有好消息公布出来。
美国对华为芯片的断供,我个人还是比较悲观的,只要美国严格执行现有禁令,短期内华为手机业务可能真的难以为继,现有华为的一些举措并不能快速打破这种局面。
1、芯片断供对华为的冲击巨大
这次美国是真的彻底断了华为芯片,不仅是代工厂不允许生产,就连直接采购第三方的芯片也被掐断了,如果美国未来没有向相关的厂商发放许可,那全球没有任何一家厂商能给华为供应芯片。
而整个华为的业务体系中,芯片也不仅仅只是应用在手机上,其他通信设备,智能终端等等都将面临无芯可用的局面。当然不同业务体系下,受到的具体影响略有不同,手机业务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
犹如题主描述的一样,现有麒麟芯片、联发科芯片库存用完后,明年将无法继续生产手机。
2、华为现有应对措施短期无效
随着8月新的禁令下来,华为部分应对措施逐步被曝光,小规模自建IDM体系,南泥湾项目上马,甚至还有传言塔山计划。
以上这些措施或者说应对方式充分表达了华为未来将走的道路,就是基于我国现有半导体产业技术打造自己的芯片产业链,同时利用自己的优势来推动国产半导体进一步发展,从而彻底摆脱当前芯片断供困境。
但是,这条路并非能在短期能出效果,想要看看正真的效果短则5年,长则10年甚至更久。我国现有芯片产业核心技术虽然都有掌握,但仅限于低端领域,EDA软件、光刻机、芯片架构,代工技术,包括芯片生产涉及的材料、制造设备等都远不如海外厂商。
这里面的差距,靠华为一家无法解决,同时也不是1年、2年就能解决,需要长久的动用举国之力才能正真完成。
3、华为怎样才能度过现有难关
在华为几大业务体系中,手机业务受到的影响应该是最大的,如果未来没有芯片可用将直接停摆,这条线甚至都可能不存在。未来只能等待芯片代工厂商和联发科、高通这些厂商和美国进行利益博弈,或许能会获得部分芯片的生产、采购许可,从而保持一定的延续。目前有消息称台积电正在谋求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将部分芯片列为标准产品,从而避开禁令为华为供货。
至于其他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芯片的需求量本身不大(完全可以事先备足库存),同时对芯片制程要求也不高(28nm甚至是45nm芯片就行),如果华为能在短期内(3~5年)搞定IMD,那这部分芯片或许能自行生产。
5G通信领域现有禁令的影响理论上并不大,因为全球对基站芯片的需求量虽然规模也很大,但是从绝对数量上来说远不如手机芯片。华为手机芯片使用量1年就得过亿,但基站芯片几年也就是千万级。因此,如果华为早前囤积了一批基站芯片,那足以让华为支撑上好几年。
Lscssh 科技 官观点:
综合以上内容来说,华为应对方式其实很有限,一是提前备货存储一定量的芯片;其次从长远角度出发建设自己的芯片产体系;而当前最紧要的是华为和厂商之间,以及第三方厂商和美国这边进行利益博弈,争取获得部分生产或售卖许可来维持部分业务。
最后再用简短的话来说,首先是靠自己(储备芯片、自建IDM等),其次靠国家整个半导体产业的发展(EDA、光刻机、代工、材料设备等),第三是充分利用第三方厂商(高通、联发科、台积电等)的利益需求。
华为是中国 科技 含量最高的民营企业,但面对美国这样的庞然大物,华为就显得弱不禁风。美国先是制裁华为的5G通信设备,后是制裁华为的芯片供应,所以华为该怎么应对呢?很遗憾,我觉得华为只能靠联发科和美国选举了。
华为固然强大,但它还不能独自生产芯片,中芯国际实力偏弱,撑不起华为的高端之路
华为是全球数一数二的芯片设计商,他的麒麟芯片在高端领域可以和高通、苹果媲美。遗憾的是华为的芯片设计工具来源于美国,芯片生产是台积电,而台积电的生产技术也受制于美国,可以说华为的麒麟芯片是被美国牵着鼻子走,因此美国下定决心制裁华为,我们就看到现在华为的窘境。
没有台积电,我们就不能依靠中芯国际生产麒麟芯片吗?很遗憾,中芯国际的极限工艺是14nm制程,14nm是什么概念呢?百元手机的体验。换言之,中芯国际帮助华为生产的芯片完全撑不起中高端市场。更何况中芯国际的技术也受制于美国,所以中芯国际表示跟随国际厂商的脚步,其结果也不言而喻。
天玑1000系列芯片获得市场认可,联发科能助力华为站稳中高端市场吗?
联发科在国人的的心中口碑不太好,一听到联发科的芯片大家都会想到低端,山寨机,一核有难、八核围观。但这几年联发科的的芯片表现也较为出色,比如g80和g90在红米手机受到认可。最近联发科发布天玑1000系列芯片也广受好评,A77架构,双卡双待双5G,综合跑分达到54万,其性能还在麒麟990 5g之上。如果华为采用了天玑1000系列芯片,那么华为的中高端之路也没多大问题。
华为在前一段时间向联发科下达了12亿片芯片,这可以满足华为半年的手机用量。遗憾的是美国对华为进行第二轮制裁,凡是使用美国技术的厂商不得出售芯片给华为。从停止代工生产到停止出售芯片,美国可谓坏到骨子里了。那么联发科真的不能出售芯片给华为吗?在此,我觉得出售的可能性很大,毕竟三星、高通、苹果都有自己的芯片,而国产其他厂商也不会像华为那样的巨额订单,因此联发科应该会想方设法的卖芯片给华为。
虽然不能把希望放在美国大选上,但这是目前最快的解决方法
美国将在11月份进行大选,川普很有可能会下台,他的竞争对手表示:如果他当选,他将务实合作,不会关闭中美双方的经济往来。这句话很明显,如果换了一位新领导,美国对华为的措施就会改变,华为目前的困境就迎刃而解。
虽然不想承认这个观点,但不得不说这是目前最快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只能说我国在 科技 领域和美国相差甚远,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总结:和联发科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不断的创新研发,打造优越的科研环境,这样华为才能长远的发展。老话讲的好:打铁还需自身硬,靠别人始终要受制于人。
感谢您可以看到这个回答!
老实说,华为芯片现在的情况稍微严重了那么一点,以前是担心麒麟的芯片用完了怎么办, 现在要担心的事情是芯片用完了,不只是麒麟芯片都没有了,其他的芯片也可能都没有了。
之所以说是可能,因为事情或许有转机。不过我们就以一个最坏的结果打算,那就是华为以后没有芯片可以用了。 那么这个时候,华为怎么办?
其实如果看过余承东在百人会峰会上讲话,就知道其实华为早就有了新的方案,他们要实现基础创新。
什么叫做实现基础创新,芯片的基础是什么?是生产和制造,不难看出华为是要自己走这一条路了。
值得一说的是,华为要走的还不仅仅只是芯片,除了芯片之外,还有 *** 作系统的新生态,还有终端的元器件,比如说手机要用的的屏幕驱动芯片,摄像头的模块,5G的元器件等等方面都要自己生产制造。
其中,屏幕的驱动芯片上,之前就得到了华为官方的证实,那就是华为确实新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来做屏幕驱动芯片,因为这一块国内还比较依赖进口,华为想把这一项技术握在国内企业的手中。
而在元器件这一块,“南泥湾”的计划也在实施过程中, 就是从华为的各种设备中,尽可能的全面使用自己的设备生产和制造的零件,不去借助外来的力量。
至于其他的暂时没有更多的信息爆出,不过,其实就这些就足够像我们表示,华为走的是IDM模式,跟三星一样,想要去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企业。
而要走这一条路,靠着华为一个企业是不够的。所以, 在这个时候,国家也表态了,要在2025年将芯片的自给率提到70%。而在去年,我们只有30%。
那么在国家和各个企业共同出手的情况之下,我们自主化的进程会进步的更快,到时候芯片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可能很多的网友会说,现在说的这一切都是空谈,毕竟暂时性也解决不了华为目前的芯片问题。是的,这个我承认,如果说真的以后一颗芯片都不卖给华为了,华为在暂时性上手机业务可能会因为手机芯片的缺失而面临更大的难题。
不过,这并不代表说,反正现在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去做了。恰好就是因为种种的难题我们才更应该具备自己的技术,只有具备自己的技术,在之后就不再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总而言之,就我认为,现在的芯片缺失只是暂时的,总有一天华为的芯片会重新回到我们大众的眼前,以一个自主的新模式,带动不一样的新市场!
华为是否会直接放弃手机业务?
我们必须要承认华为目前所遇到的困难非常艰巨,甚至我们可能会担忧华为是否会放弃消费者业务。 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手机业务。
余承东在演讲中提到,华为可能会没有芯片。如果华为真的缺乏了麒麟处理器高端处理器,那么对华为在手机业务中的开拓,实际上充满了挑战。
在前期,华为通过和高通进行和解,交付了18亿美元的专利费用。试图来获得高通处理器,提供芯片;但是美国的禁令似乎对于高通处理器提供给华为芯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华为同样像联发科寻求芯片,联发科本来是可以依靠华为重新踏上它的高端之路。但是美国再一次通过禁令,让华为再一次受到了联发科芯片的断供可能。
没有了高通处理器,没有了联发科处理器,同样在麒麟处理器上有可能会被断供。华为该如何去解决芯片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
我们确实会猜测,华为可能会通过自研芯片之路,走自己生产芯片的方式,但是光刻机一直被束缚,我国目前最强的光刻机是上海微电子的90纳米工艺,想要达到国际市场中ASML的7nm EUV工艺实际上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而台积电的断供可谓是雪上加霜。那么华为该如何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我觉得一方面可能还是积极的开拓和台积电的合作;另外一方面可能会积极打造南泥湾计划,也就是集中打造在笔记本和智慧屏方面,华为的手机业务可能会有一定的紧缩。当然,具体怎么样,我们只是猜测。我们自然不希望华为放弃手机业务,更希望华为能够在手机业务中能够一举突破,能够超越三星,成为全球第一。
应邀回答本行业问题。
其实就5G而言,也没有什么高通的5G,也没有什么华为的5G。
现在我们说的5G,都是特指的3GPP的5GNR。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制式,现在就全球范围来看,主要是两个协会在制定5G的标准。其中一个是3GPP,另外一个是IEEE。不过就移动通信这块,IEEE是完全不是3GPP的对手的。全球的移动通信网络,基本都是基于3GPP的框架的。移动通信也是传统通信业最后的自留地了,这块计算机行业想要侵入,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的。
现在全球部署的5G网络,基本都是基于3GPP框架下的5GNR标准。美国还有一部分基于北美5GTF的网络,不过正在转化成支持3GPP 5GNR的网络。
3GPP是一个全球性的专利组织,也是全球最大的专利组织之一。
在3GPP框架下,全部的企业都想把更多的标准塞进3GPP的5GNR标准之中,不过就这块,华为的专利数量要超过高通。 2018年年底统计的5GNR标准必要专利之中,华为的专利占比远超过高通,位列第一。
就5GNR标准必要专利这块,高通和华为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也基本上是没有希望翻盘了。
对于高通而言,最大的问题是它在3G时代的高通税,让整个通信业都不堪重负了,这使得高通在3G之外的移动通信制式里,很难再次占据比较高的份额。
其实和4G时代相比,高通在5GNR里还是不错的,要知道LTE的核心就是"去高通化",高通在4G里基本上是被边缘化的。
和华为相比,其实高通对于5G的国际部署更着急一些,因为它的3G标准已经开始过期了。
暂时来看,就基带这块,高通要落后于华为。
高通有两款5G基带,分别是第一代的X50,和第二代将要推出的X55。
而华为其实也有两款基带,分别是第一代的巴龙5G01,和第二代的巴龙5000。
这是当年的巴龙5G01,华为的5G CPE就是使用的5G01,现在的5G CPE Pro已经搭载的巴龙5000了。
目前第一代的高通X50只支持NSA,而且只支持5G,不兼容2/3/4G,这个注定是一个过渡产品了,未来的5G基带之争会在高通的X55和华为的巴龙5000(或者是下一代的基带)之间展开。
5G组网华为是可以提供端到端的5G解决方案的通信制造业企业。 5G组网分为5G接入网(5G基站)、5G承载网(光传输、路由器、微波等)、5G核心网,5G终端等方面。华为是目前唯一可以端到端的提供这种解决方案的通信企业。
而高通可以提供的服务主要是基于终端的。
总而言之,华为和高通的5G,现在都基于3GPP框架的5GNR。就5GNR这块,整体相比,华为比较占优势。
非通讯技术专业领域的我,仅仅表达下自己的观点。
不可否认的是高通有这非常厚的通讯技术积累。但是华为一直也在通讯领域深耕。双方都有非常优秀顶尖的通讯技术专家,芯片专家,以及雄厚的财力。暂且看成两者这些方面不相伯仲。
5G,是新技术的名称,是待开发应用的,又被称为第五代移动通讯技术。如果比较通讯技术的先进者,我认为先驱是摩托罗拉,之后是诺基亚,再后来才有索尼、华为、中兴等等等。论先进则是这两年,通讯战争缩小到芯片及技术领域了。中兴的5G已经公布并开始测试了,华为的5G基本也落地了,高通在做什么?不清楚。表象确实是华为更为领先。
华为凭借很好的品牌和口碑在民众眼中更为出名,百姓(中国人)或多或少的都会知道它以及它在做的5G。一贯以芯片发布技术的高通则常常被我们忽略。绝大多数人是不知道苹果曾经也使用的高通通讯基带和芯片技术的。这就如同,人人都夸大众好,却不一定清楚当年的MK4,拆开来很多奥迪log配件。我们不可以从表象去看孰的技术更胜一筹。那该怎么看呢?
第一,看应用级别芯片的参数,性能,造价;
第二,看技术带来的变化(例如当年的安兔兔就是用来验证整机性能的工具);
第三,看5G的兼容性。
前两点是相对比较容易的。第三点可能是华为最难攻克的。就我所知,华为的很多通讯基站设备都有和高通合作,索尼合作,甚至中兴合作。那么5G想甩掉这些人,一家独大不太可能,故而需要考虑兼容,而兼容等于分羹。
综上所述,华为和高通的5G通讯技术不能看出孰高孰低。普通人只能看到谁更出名,所谓的专家只能看到各种参数,专业的技术研究只能看到谁的逻辑更简明优秀,而要看出谁更胜一筹,只能交给消费者。消费者淘汰了其中一方则说明其技术已经明显落后于另一方。
这个问题要综合分析,从5G核心专利上看,高通具有优势,长码(数据传输)核心专利属于高通方案,短码(信道控制)核心专利属于华为的。这个也是两家公司各自擅长的领域,高通蕊片及基带技术实力强大,移动蕊片领域世界第一。而华为通信设备领域耕耘己久,为世界老大。值得庆幸的是在5G时代,没有一家公司能统领长短码,尤其是华为还夺得短码授权。
另外,除了核心专利,华为在5G领域布局较早,投入巨大,在基站、设备、应用软件及方案储备最多,专利技术遥遥领先于其他公司。
最后,华为同样具备很强的芯片开发能力,麒麟蕊片不输于骁龙!
总之,综合实力来看,华为在5G应用能力上是远高于高通的。这也是五眼联盟围堵华为的根本原因。
高通与华为各自的5G技术谁更胜一筹?
说起来这个其实就要说说关于5G投票的事情啦,因为在5G网络的标准制定上,华为和高通使出浑身解数,都想争夺主导权。就行业的标准上制定来说,必然是大家都想要争夺的,毕竟如果标准由自己制定,那么自己的技术自然是最有优势的,但是还是非常遗憾的一票之差败给了高通。
但是在5G争夺战中,高通则是收下了长码和短码的制定,而华为还是凭借自身实力,争取到了控制码的标准,虽然看起来华为是吃亏的,但是总体来说的话,华为毕竟是有通信方面的业务,所以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有优势的。
两者的区别
不同于高通的是华为不仅仅有手机业务,而且还是自研发处理器,而且还有通信业务,更重要的是华为同时也是一家专利技术输出型企业。既然如此,那么华为自然也是拥有专利授权的权利。据悉,截至目前为止,华为所拥有的自主专利已高达74307项,而且还在以每年1300项左右的申请量递增,单就这一条已足以“碾压”很多大型 科技 公司。甚至包括苹果、三星等知名品牌都要每年向华为交数亿美元的巨额专利授权费,这着实是让我们自主品牌扬眉吐气了!
当然在之前的2G、3G和4G网络时代,美国高通掌握着大量的行业标准必要的专利,占据了行业绝对主导地位 之前 。但到了5G时代,中国技术后来居上了,这与华为的努力密不可分。华为总裁任正非曾说:“高通专利费高达5%,这相当于让所有手机生产厂商都为它打工!” 按照中国去年一年的自主品牌手机出货量来算,高通大约收了中国厂商260-300亿左右的专利费!所以,为了不再受制于人,华为在技术研发上的投资可谓“不惜血本”,每年有近900亿元巨额资金投入;并且,华为在5G领域技术研发所投入的资金比高通还要多。任何行业,谁制定了标准,谁才有机会掌握话语权,站在全球产业链的顶端。最终,华为的努力换来了回报,其持有的61项5G标准专利在全世界范围内专利数量占比2293%,位居世界第一!真正地让中国专利技术在全球掌握了话语权。
虽然综上所述的叙述中有说到高通在2G/3G/4G时代有很多专利,但是华为在5G方面也有很多专利,所以两者相差不大,再者就是交叉专利华为和高通之间,现在都是实行万物互联,而且目前华为已经有23个5G方面的订单了可谓是风生水起。
其实中国还有一个企业这家企业就是信科集团,在今年的7月份在武汉成立的一家企业,到目前为止,已经有38万的员工,并且预计年收入可以达到600亿,最主要的是信科集团属于国有企业,在资金和人才上面都不会缺少,注册资金就是300亿,可以说有着国家做后盾,又有着武汉的人才,难怪一经建立在5G方面就能够有所成就。
所以总体来说的话,华为虽然目前是全球第一通信设备供应商,虽然和其他品牌比如诺基亚,爱立信等等相比很大的优势,但是和思科这样的国家企业相比的话,其实优势不算是很大,所以后续还要看几者的发展情况。
回答完毕
这个问题,我还专门查了一下资料,华为和高通在5G前期投入上高通略多一些,在芯片上的调制解调器方面处理峰值要比华为的稍强一些。但是高通不做基站,在AI智能方面华为要强很多,另外,在5G整个系统中,华为每个链节中所需芯片都有研发而且全球领先。在5G专利方面,高通暂时领先,按照华为现在的速度,估计两年后华为就会压过高通。在AI智能,全链条芯片,微波,基站,程控交换机,终端设备(手机)云端,企业物联等华为都是全球领先的。
华为和高通谁的5G技术更好一点?
从大的局势来看,华为要略胜一筹!不然美国怎么会不断的想方设法的打压华为呢?从美国先后打压中兴和华为来看,我们就可以得知中兴和华为对美国的技术领先地位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所以,华为在5G上比高通应该是略胜一筹,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专利占比,华为遥遥领先高通从ETSI数据来看, 华为在5G标准必要专利的数量要遥遥领先于高通,甚至占比 高达17% ,这个占比是要远远高于高通的10%的。因此 在5G标准必要专利方面,华为有着绝对的优势 !
5G基带方面,华为性能更强
拿高通X55和华为巴龙5000做比较吧,同是7nm芯片,而且高通X55上市时间要晚于巴龙5000半年左右。 按理来说,应该是高通X55性能更强,可是事实上从双方公布的参数来看,在运行速度方面高通和华为几乎没有多大差别,但是在5G NR+LTE模式下最快可以实现75Gbps,因此 华为更胜一筹 ! 至于5G基站,高通早已没有这样的业务,所以和华为根本没有可比性!
高通与华为的区别
严格来讲,高通和华为根本不是同一类型的企业,高通主要是通过芯片和专利来赚钱的,但是对于华为而言,芯片并不是其主业。华为是全球最大的通讯设备供应商之一,目前主要是通过通讯设备和手机等业务来赚钱的。
结语
目前来看,从市场整体份额来看,华为在之前和高通有着相当大的差距,但是5G时代彻底的到来,华为凭借过硬的技术,已经占据上风!
从 科技 方面来说,在5G领域,华为和高通,目前肯定是华为的能力略微强一些。 这个事实美国比我们看的更加清楚,在5G领域,华为、中兴、大唐的实力加起来已经完全超越了美国 ,其中华为已经超越了高通,所以美国才会迫不及待对华为下死手,打压华为,就是打压中国的5G技术。
不过总体上来说,我觉的华为和高通目前在5G整体技术上是持平,我们从几个两个方面简单分析一下华为和高通的对比
5G的核心技术,可以体现为在5G领域的标准必要专利上。所谓标准必要专利,简单的说就是被全球5G标准采纳,是5G不得不用的技术,还有一个非标准必要专利,可以简单的理解为5G可以不用的技术。
从上图可以很明显的看出,5G相关的标准必要专利华为占了15%,高通大概在8%左右,所以在5G这个领域,华为是超越高通的,甚至中兴也比高通好很多。
5G技术目前由3GPP标准组织定义,3GPP是一个国际性的标准组织,目前主要是美国、欧洲、中国这三大势力占据主导,其中中、美、欧的实力最强。所谓的标准必要专利,就是3GPP认可并且作为5G规范的专利。
高通在移动通讯是自作孽,高通在2G、3G曾经都是移动通信技术的主导,但是 高通太贪婪,高通税收的全球企业都苦不堪言。所以4G时代,3GPP各个成员联合推翻了高通主导的UMB技术 ,因此高通实际在4G时代被迫转型失去了先机,在5G时代就落后了。
最近,在深圳举行的第83次3GPP全体会议上,在全球权威通信权威标准化组织3GPP的三大全会主席的席位竞争中,华为候选人Georg Mayer击败高通的Eddy Hall,当选为3GGP SA全会主席。
通信标准组织的主席,一般是由在这个领域绝对领先的设备商、制造商的技术专家担任,所以这也侧面反应了华为在5G这个领域积累是比高通深一些。
在5G的核心技术领域,华为是比高通更强的,但是由于5G是由2G、3G、4G演进而来,高通在2G和3G还把持有大把的标准必要专利。而5G中的某些技术还得延用2G和3G,所以如果算上2G、3G的技术,华为和高通我觉得是基本持平的,甚至高通有可能依然领先一些。
5G还有另外一个领域,华为是超越高通的,就是在5G端到端的产业链,包括5G终端所用的芯片。
在5G芯片领域,华为和高通持平。很多朋友觉得华为巴龙5000已经商用,采用7nm工艺,支持SA模式的组网,是不是华为的芯片能力已经超过高通了呢?其实不能这么说。
要知道高通的X50芯片是在2017年商用的,2017年几乎比华为整整提前了2年,也就是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全球的5G验证、试点,只能用高通的的X50,这个领先可不是一点半点。
我们也不相信,高通在这两年内什么也没干,预期年底推出是X55后,依然会落后于华为的巴龙5000。高通每年在芯片上的研发投资远高于华为,谁知道高通是不是在憋什么大招呢?
所以我觉得在5G基带上,高通领先了2年,目前华为暂时领先,但是高通肯定在续气准备放大招,要知道连联发科和展讯都支持SA模式的5G基带,高通毫无动作,这个不可能。
但是高通不如华为的地方是,华为拥有完全的5G产业链,而高通只有手机芯片,这个是华为的优势。华为在5G的全产业链,例如终端、无线通信、数据承载,甚至在云计算上都有相应的布局,这点高通是不如华为的。
5G和2G、3G不一样,5G不再是终端和无线两方面的技术,涉及到To B业务和端到端的低时延、端到端的分片,5G更是一个端到端的系统工程,这点高通是远不如华为的
华为在5G领域积累超越高通,但是高通在过去的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积累还是非常深厚。同时高通和华为在芯片上各有千秋,但是由于5G是端到端的一个系统工程,在这里华为应该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正是因为华为在5G网络的强大,才引起美国的打压,连下三烂的招都使出来了
要我说的话,华为的5G技术直接碾压高通,要不然美国佬才不会这么着急的小黑手。不信的话我们直接在一一对比看看呗!
1、标准之争双方对半开: 这个其实目前已经有了定论了,在5G标准低制定上大家各自在一定的领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数据信道(长码和短码)选用高通为首的LDPC编码,而控制信道则使用华为倡导的Polar编码。而实际上这两个编码中,华为和高通也都在对方倡导的编码方式中有专利。所以,在标准这块高通和华为算是半斤八两吧!虽然高通拿下了数据信道的长短码标准,但是LDPC编码的专利有很多快过期,而华为在Polar编码这块属于新兴的技术,且拥有大量的核心专利。
2、华为5G基带领先半年: 对于手机而言,使用5G网络就必须要有5G基带,而高通和华为目前均已经有了商用的5G基带,高通是X50,华为巴龙5000。关于这两款基带的具体性能我就不多说了,此前相关的回答中已经多次提到了。就这两个5G基带而言,巴龙5000直接秒掉高通。当然,你也可能会说高通还有X55的基带,不好意思,这款基带目前还未商用,属于PPT基带,这东西还是等商用后拿出来再比吧。说实在的,即便是X55拿出来也比不上巴龙,撑死和巴龙性能齐平。整体而言,华为5G基带领先高通半年左右的时候。
3、5G核心专利数量: 前面提到了5G专利,那么我们可以来看看专业机构统计的5G核心专利数量。这个不多说,直接看图(这张数据表其实有些偏旧了,年初时候的),但即便如此我们也能看到全球范围内华为5G专利仍旧是排名第一,占比达到15%,而高通仅占8%的专利数量,即便美国所有企业的5G核心专利加起来也达不到华为的15%。
4、设备生产高通为零: 这块其实不需要多说什么,高通是没有这块业务的,不生产任何5G终端设备,高通现在除了卖手机芯片,卖专利,其实就没什么其他业务了。而华为就不一样了,能提供全套的5G设备,从基站到终端,可以说一整套的5G解决方案,外加华为自家的5G手机,以及未来基于5G的物联网体系。
通过以上多个领域,我们可以看出除了在5G标准的制定上双方算是打个平手,华为在其他方面都是超过高通的,综合起来说的话,华为在5G方面碾压高通完全成立。因此,任正非在多次的专访中提到,华为在5G上领先美国2-3年一点都不虚,真是实话实说!
感谢阅读,给点个赞鼓励下呗,欢迎关注罗氏虫社,谢谢~~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很明显的,华为比高通强多了。
高通的业务主要分两块:芯片和专利。芯片就是我们熟知的骁龙系列,包括855/845 SoC以及X55/X50基带芯片,同时高通在5G标准上有一定的专利。
华为在5G领域是全产业链的能力,终端有自己的麒麟芯片SoC、巴龙5000基带芯片、华为手机等一系列产品,5G通信设备华为力压爱立信、诺基亚和中兴世界第一,5G通信标准上华为的标准必要专利也是世界第一,5G核心网华为的电信级路由器交换机也已经超越了思科,还是世界第一。
所以高通在5G也有一定的实力,但是华为在5G的能力可以覆盖全产业链,高通、苹果、爱立信、思科几家的5G业务华为都有涉猎并且名列前茅。所以如果论整体实力的话,华为真的是比高通强多了。
对于现在的社会来说,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所以一切发展的核心就是芯片,比如我们每天用的手机,里面的cpu等都是芯片,包括汽车也有很多的芯片,只不过人们这一次会感到好奇因芯片短缺,通用汽车宣布暂时关闭北美六家工厂,意味着什么?其实从我的角度来看,这个意味着未来的世界芯片的突破很难,汽车在很多方面的新发展也会遇到很大的限制,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吧。
首先很多人就有一个错误的观点,认为汽车就是通过一堆零件组合起来的机械而已,这个说法放在以前确实没问题,但是现在的社会不一样,汽车已经成为了物联网的一部分,比如说他们有自己的系统,还可以进行语音识别,无人驾驶等,这些都不是单纯靠着零件可以实现的,都需要系统的功能,也就是芯片的实现,所以这个角度来看,这一次的因芯片短缺,通用汽车宣布暂时关闭北美六家工厂,代表未来的汽车科技系统等突破难度很大。
甚至有可能导致未来的汽车发展到一个瓶颈,这是绝对有可能的事情,毕竟科技才是推动发展的关键所在,科技无法突破过去,这个机械始终无法达到质的改变,所以说汽车的芯片也是很难的,尤其是生产突破方面。
我们国家虽然对于芯片也有很大的研究,但是成本实在是太大,而且生产出来和世界的水平来说还是差距很大,但是卖价很贵,基本都是国家自己在扶持,这样的发展也很让人担心,但是这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比如华为的事情就可以看得出来,一旦被打压之后,芯片的供应就是第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1、美国政府对华为的恐惧
5月17日凌晨,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正式把华为列入“实体名单”。随后,作为华为旗下的芯片公司,海思半导体总裁何庭波在一封致员工的内部信中称,华为多年前已经做出过极限生存的假设,海思将启用“备胎”计划,兑现公司对于客户持续服务的承诺,以确保公司大部分产品的战略安全。
从来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让号称全球霸主的美国这么恐惧,5G全球封杀华为的通信设备和技术,更是强制让Google、微软、intel、高通等这些系统和芯片厂商逐步对华为进行封锁。
可以看到,在2018年华为的700亿美元采购中,大约有110亿美元是来自高通、英特尔和美光科技公司等美国公司。如果美国继续制裁华为,那么可以想见这些企业的那部分营收将直接消失。而目前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受到波及。
2、华为的物美价廉惹恼了美国人?
在美国俄勒冈州东部的偏远地区,华为远非美国官员口中的来自中国的"大坏狼",而是通往21世纪的生命线。东俄勒冈电信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经理约瑟夫·弗兰内尔说,这家中国最大的技术公司生产高质量网络设备,卖给农村电信运营商的价格比其竞争对手少20%到30%。华为的设备还帮助二十多家美国电信公司向许多最贫困、最偏远的地区提供座机、移动服务和高速数据。
事实上,包括弗兰内尔的公司在内的一些电信企业并没有联邦政府补贴,它们在向偏远贫困地区提供服务时成本较高。但华为能让奇迹发生。华为在网络设备制造方面已成为世界领先者,它正在努力主导被称为"下一代无线技术"的5G。
"他们(华为)的设备非常非常好,"同时担任俄勒冈州议会宽带咨询委员会主席的弗兰内尔说,"我们还没有在市场上找到类似的设备"。而正是因为物美价廉,并且其领先的技术和优惠的价格在市场上很难找到替代,华为令美国政府担忧起来,并试图破坏这个"奇迹"。
3、网络安全一直都是伪命题
对华为来说,运营商设备一直无法进入美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所谓的“安全问题”。 从2001年华为在德克萨斯成立北美分公司FutureWei,到2012年10月遭遇美国国会调查被迫退出美国电信设备市场,华为运营商业务在美国的经历可谓一波三折。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一场采访中表示,阻止华为进入5G市场意味着竞争的减少,这可能导致消费者支付更高的话费,而电信公司不得不增加支出。他表示,政治因素可能比实际安全问题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
“美国政府当局为什么要一直针对作为一家商业公司的华为如果说5G会带来网络安全问题,我认为这些言论是出于政治动机,完全没有事实依据。”徐直军说。 但 在美国看来,5G将迎来物联网的大规模发展,实现物与物的连接。这意味着5G网络比之前几代网络更复杂,更容易受到网络攻击,而他们认为使用中国设备将更容易受到中国的监视。美国官员称,担心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可能会监视这些网络或随时进行断网。
面对质疑,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在今年的财报沟通会上再次对记者表示,“华为产品没有任何后门,现在华为也打开了前门,开放了源代码,相关机构对华为做了最严格的测试。”郭平称,当前华为在网络安全上受到的测试是前无古人的。他呼吁更多的同行企业加入这样的安全测试,“不要被华为甩开太远。”
想想曾经的美国思科公司的后内,想想斯诺登,美国政府你们有脸说?
4、让美国恐惧的华为AI新布局
华为要打造的全场景智慧生活生态是一个开放的生态。面向整个生态,华为HiAI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将提供芯、端、云三个层面的技术开放,赋能全球的合作伙伴。
在芯片侧,华为将通过HiAI移动计算平台、影音工具、游戏助手等打造流畅的 *** 作体验;在终端侧,华为通过智慧硬件、HiAI平台、AR/VR等设备来构筑全连接服务和全场景应用,提供一系列智能感知和交互能力;在云侧则通过华为移动服务(HMS)、AppGallery等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使用需求。
在“华为全联接大会2018”上,华为发布了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AI芯片升腾910和310等。看来,华为距离实现“AI普惠”越来越近,而在这个大愿景下,产业物联网必然首先获利。 华为 IoT (物联网)战略再度明确:“聚焦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产业生态黑土地。”华为强调,建设以“联接+云+智能”为核心的物联网基础设施,使能行业数字化转型。
AI助力企业物联网之路,华为并非独行者。微软也宣布在未来四年投资50亿美元用于物联网创新,用广义的“边缘计算+IoT+Ai”模式服务客户。它将为边缘和云引入智能功能,以提供更深入的洞察,从而简化物联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