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万物互联时代IP地址需求

浅谈万物互联时代IP地址需求,第1张

从人与人相连接,到万物互联,互联网技术的演进正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变革。随着物联网在近几年的爆炸式发展,IP地址变为稀缺资源,多国开始参与建设根服务器,以IPv6协议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正快速改变现有互联网的面貌与格局,全球已经进入了互联网发展的“拐点”,本文将分析IPv6的发展以及各种影响因素,对于5年后全球IP地址的需求量进行预测。

网际协议IP是TCP/IP的心脏,也是网络层中最重要的协议。 IP层接收由更低层(网络接口层)发来的数据包, 并把该数据包发送到更高层——TCP或UDP层;相反,IP层也把从TCP或UDP层接收来的数据包传送到更低层。IP数据包中含有发送它的主机的地址(源地址)和接收它的主机的地址(目的地址)[ [1] ]。

为了实现TCP/IP,网络中的每个设备都需要根据恰当的信息正确地配置。特别是,每个设备都需要分配一个本地的IP地址,以便让网络来认识这个设备。一个IP地址就是一个数字的标签,类似街道门牌号码,用一种“点+地址”的方式表述,每个十进制数字代表一串八个二进制数字——0和1。一个路由器如果要明白需要将哪个数据传输到哪个设备上,就必须用到IP地址。TCP/IP向路由器广播数据,用特定的IP地址来区分数据的接收者。路由器读到IP地址然后转发这个数据到这个地址的计算机上。

连接到今天的互联网上的每个服务器或设备都会被分配一个自己的IP地址。在未来的物联网世界里,每个单一的设备,不管多小,也必须要被分配IP地址。所以产生了由于需要联网的设备数量巨大,很容易超过可用的IP地址数量的问题——至少在当前的IPv4中。IPv4提供了大约43亿的唯一地址,其中的大部分已经被分配给了已有设备。

按照工信部在2010年的预估的5年间,我国IP需求量会增至345亿,包括移动互联网为10亿,物联网预计需求量为100亿,固定互联网为5亿(考虑IP地址33%的利用率)。而再要考虑到2025年,需求的增加将更将随着5G的部署和智能设备的普及而翻倍。尽快普及下一代互联网协议是一种解决方案,IPv6协议理论上扩充到了多达340个100万的11次幂的地址,远远超过所有可能的物联网设备所需要的地址。但是要预测5年后的全球IP地址数量还需要考虑诸多因素。

工程师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尝试通过各种办法为IPv4 协议续命延缓 IP 资源耗尽的时间。比如NAT 技术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 IPv4 的地址短缺问题并且能够保护私有内部的网络,提供防火墙的功能;IPv4 与 IPv6 协议完全不兼容,我们需要引入双协议栈、隧道技术或者 NAT64 解决兼容性问题,而应用这些技术也需要额外的成本;通过对资源的细粒度管控,并回收不再使用的 IP 地址,延缓 IP 地址耗尽的时间等。

但是,发展IPv6成为全球公认的下一代互联网解决方案,全球你追我赶普及IPv6的竞争态势正在形成。IPV6是一个网络拓扑的革命。不需要二手中转,也不需要P2P打洞,两个物联网的设备之间就可以非常好地自由地通讯。每一个设备也不需要躲在网关后面,就可以升级到网络世界的一等公民。而且因为都是直接IP, Ipv6网络可以降低10~30%的网络延时。在可预见的未来 IPv4 协议也终将被 IPv6 替代。而在接下来的5年,IPv6发展趋势依旧,到2025年,IPv6将占据大部分市场,5G使得万物互联成为可能,预测结果将基于IPv6。

根据APNIC Labs提供的全球IPv6 用户数及IPv6用户普及率的数据(该机构的测量工具对中国数据的测量可能不准确),截至2020年6月,全球IPv6用户数排名前五位的国家/地区依次是印度(358亿)、美国(143亿)、中国(12亿)、巴西(5千万)、日本(4千万)。

在域名系统方面,根据Hurricane Electric提供的数据,截止2020年6月,在全球1511个顶级域中,有1489个支持IPv6,占总量的985%,在这1511个顶级域中,有1485个权威服务器支持IPv6,占顶级域总量的983%。另外,经测试全球共有至少15114074个拥有AAAA记录的域名,占总域名量的59%。在Alexa排名前100万的网站中,共有203197(203%)个网址在AAAA记录中提供IPv6地址。同时,全球共有5万1千多个网址可以通过IPv6起始的域名提供IPv6访问。

根据We Are Social的全球数字报告数据,近五年全球联网的网民数量以稳定速度增加,2015年全球网民为342亿人;2016年全球网民达到377亿人;2017年全球网民达到402亿人;2018年全球网民达到439亿人;2019年全球网民达到454亿人。网民占全世界的总人口数量从46%增长到59%。从增长的趋势上看,全球的网民的增长速度稳定且逐渐增加。

在近五年中,非洲和南亚地区网民的增长数量极为显著,而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呈现小的增幅。整体来看,互联网用户并不是均匀的分布在全球各地,在非洲和南亚的大部分地区仍然数量较少。所以虽然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在网民数量上将要达到瓶颈峰值,但是在全球范围,增长的趋势在接下来的5年也将基本保持。随着社会制度的完善,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使用互联网,也是网民数量增长的一方面,预计2025年网民数量将可能突破60亿。考虑私人联网以移动设备的社交等基本需求为主,以人均一个IP地址作为基数,就至少需要60亿IP地址。

自2008年“智慧地球”提出以来,物联网概念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被认可,并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如今,物联网连接数量实现爆发式增长,物联网的商业化应用已经占据了整个市场的半壁江山,在物流、交通、建筑、医疗等行业应用已得到发展,但在对智能化要求较高的领域如智慧交通、制造、能源等,仍处于分散的、小规模的状态。

从全球角度出发,物联网产业正处于建立和完善过程中,物联网行业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但随着5G、AI、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行业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各国为了抢占新一轮物联网行业的发展先机,纷纷出台政策进行战略布局。美国的“SMART物联网法案、欧盟的十四点行动计划、日本的“i-Japan战略”、韩国的“u-Korea”策略规划、新加坡的“下一代I-Hub”计划等都将物联网作为当前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据市场分析公司高德纳(Gartner)估计,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达到260亿个,物联网市场规模达19万亿美元。

各大机构对全球物联网未来发展的预测如下表:

综合各大机构的预测数据,以全球各国物联网的增长速度,智能设备在2025年可突破750亿,万物互联要每一个智能设备可以拥有一个自己的IP地址,全球对于IP地址的需要也达750亿。

物联网发展技术壁垒可能导致智能设备在普及用户方面受到限制而影响智能设备对于IP地址的需求量。根据《2014-2019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物联网需要多行业、多学科知识和技术的协同配合,物联网企业特别是从事跨越多层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的企业,需具备较强的通信技术、信号处理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专业研发能力,还需要拥有较强的底层协议、微 *** 作系统、与硬件紧密结合的嵌入式软件和信息处理应用平台软件开发能力。这样的要求在5年完成也是较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NAT可以避免内部IP的频繁修改,可以当做防火墙,保护内部网络,在IPv6快速部署中也有存在的空间,这样对于大量的智能设备而言,可能不需要独立的IP地址。

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正快速改变现有互联网的面貌与格局,在未来将成为支撑前沿技术和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石,有力支撑起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5G等前沿技术的发展,催生出更多新业态、新应用、新场景,最终惠及到每一个网民。全球产业界已经为快速普及IPv6做好准备。通过之前各项因素的考虑,预计5年之后,全球IP地址的需求量在500亿左右,考虑到IP地址的利用率不是100%,全球IP地址的需求量超过650亿。

[[1]] 叶舟IPv4向IPv6过渡关键技术研究[D]江苏:扬州大学,2009 DOI:107666/dy1702450


整个发布会大致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主要是着重展示鸿蒙OS *** 作系统的特性以及如何构建超级终端实现万物互联;第二个环节演示一些搭载鸿蒙20系统的新产品,如手表、平板以及智慧屏等。


此次发布会不同以往,其标志着华为鸿蒙OS正式走出了坚实的一步。因为据预计,2021年底搭载鸿蒙 *** 作系统的设备数量将达3亿台,其中华为设备超过2亿台,面向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各类终端设备数量超过1亿台。


如今移动互联网发展空间逐步见顶,万物互联正在来临。此变局之下,鸿蒙OS能否抓住机遇改变当前 *** 作系统的市场格局?


鸿蒙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指的是在天地开辟之前的一团混沌元气,其是衍生万物的基础。所以华为将这个 *** 作系统取名为鸿蒙的寓意在于万物互联,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很多人都认为鸿蒙OS是受到美国对华为实施制裁后才匆匆研制出来的,其实并不是。鸿蒙OS至今已经有近10年 历史 。从2012年开始,华为韬光养晦确立了自主研发 *** 作系统的战略。直到2019年,华为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威胁与挑战,鸿蒙系统才被迫提前曝光。当时鸿蒙OS仍处在雏形中,技术遭到了各方质疑。


2020年12月,华为发布手机开发者Beta功能,鸿蒙OS神秘面纱才被真正揭开,让大家认识到这其实是一款以手机 *** 作为主,联接 汽车 、智能音箱、可穿戴等设备的分布式 *** 作系统。



但是自鸿蒙OS发布以来,由于开发界面高度类似Android,因此一直被外界认为抄袭了Android,比较之声不绝于耳。事实上,鸿蒙与Android等系统具有根本性不同。


这是因为现阶段的主流 *** 作系统Windows、Android或者IOS基本上都是只能对应某一种硬件,无法在不同设备上使用相同的 *** 作系统。比如苹果的iOS只能对应手机,平板和笔记本则分别对应iPad OS和Mac OS,缺点是这些终端设备的许多应用程序无法实现交换。而上面这些问题鸿蒙OS可以轻松做到解决。





作为新一代智能终端 *** 作系统,鸿蒙一方面可以适配多种内存规模终端,如从KB级别的Wi-Fi模组到GB级别的手机、电脑等;另一方面兼容所有的安卓应用以及所有Web应用。它可以让不同智能设备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互联、协作,让各类智能设备具有万物互联的特性。


回顾软件行业的发展, *** 作系统作为连接硬件与软件的基础设施,总是能够凭着先发优势建立属于自己的生态并形成垄断。例如,PC时代的微软凭借Windows拿下了70%电脑 *** 作系统的市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谷歌和苹果分别凭借Android和IOS先发与开源特性占据手机、平板终端绝大部分 *** 作系统市场。


国内手机厂商几乎都在使用谷歌的Android系统,如小米的MIUI、OPPO的ColorOS,包括之前华为手机搭载的EMUI。它们都是在安卓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UI界面,要保持更新就必须要获得谷歌的授权。


因此,尽管鸿蒙OS推出意味着我们也开始拥有属于自己的国产 *** 作系统,但是前面也说过 *** 作系统市场具有先发优势。如果不拥有这种优势的话,前期技术与研发层面的投入只是一个关键环节,后续是否能够培育出具备规模的生态是成功的核心。


但这也难不倒华为。目前华为的做法是开源,通过放弃产权交给大家共同开发,让其帮助构建生态。而且鸿蒙OS在5G物联网领域也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对生态拓展很有帮助。


2020年华为发布会上华为曾多次强调要打造的“1+8+N”战略。其中“1”是指智能手机,它是整个设备互联网络接入口;“8”指的是八大终端,分别是车机、音箱、耳机、手表/手环、平板、大屏、PC和AR/VR;“N”是其他物联网(IOT)设备,包括智能家居和智能运动设备,如打印机、耳机、投影机、扫地机等。



从最新情况来看,鸿蒙OS在智能家居、车载系统两大领域有比较多建树,初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生态蓝图。


场景一:智能家居,打造全家电联接


智能家居的最终形态是实现全屋产品的智能化,为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的关键场景。在未来,灯光、空调、电视、窗帘、门窗、背景音乐、安防、监控控制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等方面均会实现全面智能可控。


在家居场景中,不同设备有不同的应用场景、业务需求以及软硬件配置,在实时性、功耗图形界面、图形化能力、云端连接能力等各方面指标非常不一致,难以一个系统满足所有设备要求。但鸿蒙OS通过分布式的特性,可以让一台搭载鸿蒙OS的手机与各智能家居实现连接,提升用户体验。


目前,九阳、美的、方太、老板电器、海尔、苏泊尔、帅康等家电企业构成的生态伙伴关系,均有产品搭载鸿蒙OS。例如,华为手机与美的烤箱交互,用户在手机查看云食谱,将食材放入烤箱后,点击一键烹饪后,烤箱可以自动设置烘烤时间与温度。华为手机与方太的油烟机互联,可调节风量及实时检测油网的污浊程度等。



场景二:智能网联 汽车 ,车机一体的 *** 作系统


车载 *** 作系统市场主要包括基础 *** 作系统、定制型 *** 作系统、ROM型 *** 作系统和手机映射类系统四种。其中基础 *** 作系统开发难度最高,竞争格局也基本稳定,以QNX、Linux、Android三大家为主。



车载 *** 作系统是华为目前的必争之地。在2020年,华为推出了可搭载于车机的鸿蒙OS。其定义了HMS-A的7大核心能力、12个车机子系统以及500多个HOS-C API,从而构建了面向 汽车 的全场景OS软件平台。


与QXN及Linux相比,鸿蒙系统的优势在于分布式设计带来的安全性高、开发便捷高效、生态系统丰富。


2021年上海车展,北汽极狐阿尔法SHI及塞力斯华为智选SF5等多款华为合作车型展出,搭载鸿蒙OS智能互联座舱。基于鸿蒙OS,这些车机与其他智能终端之间有分享和联系,仅用一套系统满足各种硬件设备,就能将人、车、家打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车机互联。


此次升级,华为鸿蒙车载OS从原先华为HI深度合作伙伴北汽蓝谷、长安 汽车 、广汽集团开始搭载,逐渐扩展到超过20家车企,合作车型超过150款。随着更多车企的加入,未来有望改变当前车载 *** 作系统的竞争格局。


此外,在应用程序方面,已经有京东、百度、优酷、科大讯飞、金山办公等120多家知名应用厂商已开始基于鸿蒙OS进行创新,让消费者获得颠覆性的智慧生活体验。



不过在手机领域,目前除了华为将鸿蒙OS搭载到自家智能手机,以及魅族在今年5月份宣布接入华为鸿蒙系统,成为首个搭载鸿蒙系统的国内手机品牌之外,其他绝大多数国产手机厂商因担心系统稳定性以及考虑到长期依赖Android形成的应用生态等因素,而对鸿蒙OS的适配并不迫切。


因此,预计鸿蒙OS会先在智能家居、智能网联 汽车 这些两大领域发力。



1 华为生态应用软件:用友网络,金山办公,金蝶国际,中国软件国际。


2PKS生态与华为全面融合发展:中国长城、中国软件、东方通。


3国产异构生态车联网和云端软硬件厂商:中科创达,道通 科技 ,深信服,中科曙光,浪潮信息,中孚信息,德赛西威。

(文章来源于:解析投资)

一 般 认 为 , 万 物 互 联 网 (Internet of Everything,IoE) 建立在人员 (Person) 、数据(Data) 、流程 (Process) 和事物 (Things) 这“四个支柱”上,能将事物、人、数据和业务流程连接起来,能扩展工业和服务的流程,能丰富人们的生活。
与物联网相比,万物互联网的连接对象更为广泛,能与人和社会环境进行强烈的交互, 而物联网仅连接事物 (传感器和设备) 。当然,在学界和业界对万物互联网的定义和认知不尽相同。有人认为,物联网 (IoT) 也可称之为万物互联网 (IoE) 。但也有人认为,万物互联网与物联网具有本质的不同。如未来主义者戴夫·埃文斯 (Dave Evans) 指出,问题不只是“事物”,而是更多有关“人、过程、数据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才是万物互联的核心,能创造“价值”。

万物互联(IoE)定义为将人,流程,数据和事物结合一起使得网络连接变得更加相关,更有价值。万物互联将信息转化为行动,给企业,个人和国家创造新的功能,并带来更加丰富的体验和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机遇。

万物互联,即lOT。一些媒体把它翻译成“物联网”,这个翻译其实不准确,因为它不只是物和物的联网,而是所有东西的联网。

万物互联和前两代互联网有什么差别呢?我们还是从联网对象的本质着手分析。

第一代互联网从本质上讲是计算机和计算机的联网。从一开始,它就是远程终端和超级计算中心大型机之间的联网,后来演化成个人的电脑通过服务器彼此相连。每一个使用互联网的人,身份只有通过账号加上IP地址来确认,或者说人是通过互联网间接相连的。

第二代互联网的本质是人和人的相连。虽然从形式上讲,联网的设备由过去的PC变成了智能手机,但是,每个人要找的不是对方某个手机,而是要找对方那个人。当你见到一个新的朋友,提出要扫一下微信二维码时,不是为了让你的手机能够连接上对方那台手机,而是要随时找那个人。

第三代互联网是万物互联。虽然从连接的对象看,加入了各种东西,包括带有可跟踪设备的智能物件,也包括可被监控范围内的所有东西,但是从连接的本质上看,是由孤立的、不连续的连接,变成可以全程跟踪的、任何时刻的连接。而在这些连接中,人依然是一个中心,虽然不再是唯一的中心。

《智能时代》举了几个万物互联的例子,比如美国的一家经过智能改造的酒吧,它可以跟踪每一个服务员每一次倒酒的细节,几月几号,几点几分,哪种酒倒了多少。通过这种跟踪,可以杜绝“偷酒”的行为,而之前美国酒吧平均23%的酒是被酒保“偷”掉了。

互联网已经造福了许多个人,企业和国家,通过信息的民主化改进教育,通过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支持更广泛的合作进而加快商业创新。所以互联网在未来的十年内将会带来什么新的改革我们正从今天的"物联网"[1](IoT:Internet of Things)走入"万物互联"(IoE:Internet of Everything)的时代,所有的东西将会获得语境感知,增强的处理能力和更好的感应能力。将人和信息加入到互联网中,你将会得到一个集合十亿甚至万亿连接的网络。这些连接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并且赋予沉默的东西声音。

随着越来越多的事物,人,数据和互联网联系起来,互联网的力量(实质上是网络的网络)正呈指数增长。这个观点(也就是"梅特卡夫定律"由科技先驱和3Com公司的创始人罗伯特·梅特卡夫[3]提出。罗伯特·梅特卡夫认为,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的用户数的平方呈正比。从本质上讲,网络的力量大于部分之和,使得万物互联,令人难以置信的强大。

智能互联网时代 万物互联齐头并进

  经过几十年发展,传统互联网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进入发展的瓶颈,未来的机会将是全新的智能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作为人类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信息革命,它追求的是自由、开放、共享,把人类的信息革命推向了极致,相距几千公里,人与人之间可以用互联网进行实时、高速度、多媒体、多向交互的信息交流。在这个背景上,人类面临了一次信息爆炸。当互联网发展了几十年,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网民,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互联网再往前发展是什么?更高的速度,更多的信息?

下一个机会是智能互联网

智能互联网具有高速度移动网络、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智能感应能力形成的综合能力。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是它的基础,但是必须要用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来整合,而智能感应能力,更让传统的信息传输增加了感应能力,这些能力整合起来,形成的力量是传统互联网不可比拟与想象的。

毫无疑问,智能互联网和传统互联网一样依然需要高速度的网络,这个网络不仅需要高速度,它还应该是广域覆盖,在社会生活任何一个地方都存在,实时和泛在。也就是说,任何人,在任何地方,无论是在家里、办公室还是在移动的交通工具中,在野外,都有网络存在,他可以随时随地利用这个网络。高速度的网络是智能互联网的基础。

除此之外,大数据分析能力完全改变了我们对网络的理解。传统的网络还只是信息传输,我们只关注信息的流动,很少关注信息的存储和分析。因为越来越多的用户在使用网络,甚至生活的所有事情都在这个网络中进行,云存储记录了我们每一次网络活动,访问的网站、电子商务的交易、玩了什么游戏、导航去了何地、看了什么影片……所有的这些信息,都不再像传统世界,发生过,又消失了。在智能互联网世界里,云存储帮助我们记录了一切。因此,对这些数据整理、挖掘、分析,就具有巨大的价值。

最后,智能感应能力开始出现在智能互联网中,智能互联网世界不仅是信息传输,同时它还对人的感知能力进行了完善与补充。以手机为代表的终端产品出现,大量的智能穿戴设备开始慢慢形成自己的力量,智能感应成为可能。一个普通的智能手机,远不再是一个计算、存储与通信的工具,传统电脑的那些基本能力,手机已经具有,甚至超越了电脑的能力。

但是手机最为不同的是,大量的感应器被内置在里面,让手机具有了强大的感应能力,这些传感器包括:压力感应、重力感应、矢量感应、旋转感应、加速度感应、高度感应、方向感应、方位感应、位置感应、影像感应、声音感应、温度感应、红外感应、辐射感应、RFID、NFC等等。这些众多的感应器已经让手机成为一个电脑不可企及的工具,它的能力更加强大。

传统互联网解决了自由的信息传输问题,自由、开放、共享是它的最基本的精神,免费是它最基本的商业模式。传统互联网最核心的力量就是信息传输,这个传输要突破各种限制实现信息自由的传输。在这个系统中虽然也有服务,也在逐渐建立起电子商务,但是它最核心的力量还是信息传输。

智能互联网却增加了对世界的认知和感应,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建立起越来越有价值的服务能力。传播是传统互联网的核心,服务却是智能互联网的核心。传统的互联网中,可以有独有的互联网公司存在,它的功能就是做平台和传播。但是智能互联网时代,很少有专门的网络公司,所有的智能互联网服务是和传统行业结合在一起,渗透到传统行业中,形成有价值的服务。

例如,近一两年火起来的打车应用,在传统的互联网时代,是不是可以用电脑和互联网去叫车?其实这个服务也是可以做的,只是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用户打车时不可能带着电脑,出租车上也很难安装电脑,并且联网。手机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用户手里有手机,他可以随时随地叫车,司机手中也有手机,它可以进行应答。

叫车应用火起来的根本原因不止这些,定位系统让信息推送更加准确,定位系统也可以清楚用户在什么位置,定位和电子地图还可以让用户很清楚看到自己叫的车到了什么位置,离自己有多远。电子支付系统让用户可以到了目的地就下车,下车以后再付钱。

这些功能,没有智能感应和移动网络的传统互联网体系是无法支撑的。更多的智能感应器不但内置在手机中,还会通过可穿戴产品出现在更多的产品中,它们和大数据分析、移动网络一起,将改变传统行业未来的服务能力与服务体系。

智能互联网将创造一个服务新时代

智能互联网不是创造和形成一个新的行业,它一定是渗透到传统行业中,和传统行业结合,提升传统行业的服务能力,改变传统行业的推广和传播能力,令传统行业的能力更加强大。我们相信未来所有的传统行业都要被智能互联网所影响和改造。

同时,在这个智能改造的过程中,互联网又找到了新的机会。在传统的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曾经有过新浪、搜狐、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公司,这些互联网公司的核心业务,是和传统行业没有关系的,是单独建立起了一个行业。

但是到了阿里和淘宝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它的核心业务就是和传统行业紧密相关,发展了传统行业,它是帮助传统行业提高效率,解决支付,形成远程的业务销售。而智能互联网所支撑的未来远程医疗、移动支付、智能家居,哪个业务和传统行业没有关系呢?

传统互联网一开始把传播当作自己的核心,它的商业模式是免费,通过免费业务逐渐找到收入。智能互联网的核心业务将会是有价值的服务,是提升传统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它本身就是有商业价值的,也具有更多的市场空间和市场机会。

未来,哪些领域和行业会被智能互联网渗透和改造?

1军事领域。军事领域已经被智能互联网所改造。我们都知道新技术总是在军事领域首先出现,也被军事领域广泛采用。互联网就是从军方的阿帕网产生,然后逐渐民用化,最后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一个网络体系。智能互联网也是首先在军队中开始出现,并且被军队采用,一点点向民间发展。

今天我们看世界军事的发展,大规模的步兵作战,早已经是很过时的理论,而且也很少再出现。在现代战争中起着重大作用的,就是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除了相互之间进行通信的网络体系,同时还用光缆、移动通信网络和通信卫星构成一个全覆盖的网络,这个网络覆盖了全球任何一个地方。这些网络不仅是提供通信支持,还进行侦察、执行远程打击、管理远程设备。每天我们头顶上都有数颗间谍卫星飞过。从伊拉克战争到最近的所有战争,我们看到军人的身影越来越少,但是器材和设备越来越多,从大规模轰炸,变成了定向、精准的打击。

除了庞大的网络体系在起作用,大数据的分析,每天都在进行着,收集数据,进行对比,进行分析,找到变化,提供有价值的情报。大量的计算机每天在担负着这些工作,使打击越来越精准,打击越来越有冲击性。

未来的战争将是一场智能的战争。一个远离智能互联网产业,靠人去拼的战场,一定只会有屠杀。相信有一天单兵也会变得越来越智能化,甚至只有机器人作战。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商业,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些技术的发展,将会是商业的基础。

2交通领域。智能交通体系正在开创新的人类出行模式。智能互联网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我们已经在导航产品中看到了最初的端倪。几年前,导航还是一个专门的产品,我们经常听到对导航的抱怨,因为地图品质不高,地图没有更新,我们经常被导到沟里了。导航产品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但是随着4G网络的逐渐完善,地图不再是封装在汽车和手机里的地图,它变成了一个可以实时更新的地图,我们会发现,导航变得越来越精准。除了基本的导航功能,实时的交通路况,周边商业等众多的服务被加入其中。导航已经是一个功能强大、效率很高、用户广泛使用的产品。

从导航和打车应用,我们看到智能交通的第一步。那智能交通的未来是什么?我相信是一个强大的无人驾驶、数字地图构成的一个全新综合管理体系。

首先,所有的汽车出行,必须要由中央控制系统进行控制。每一辆车到达目的地,应该走哪一条路,速度是多少,都需要通过大数据分析和规划,由中央控制系统进行控制。这样,就不会发生某条路已经有交通事故、已经出现拥堵还有车往里挤的情况了。

其次,未来的车一定是无人驾驶汽车。无人驾驶不仅要把人从驾驶状态中解放出来,最为重要的是通过无人驾驶提升安全性。在中国每年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人有10万之多,一个主要原因是驾驶员队伍存在很多问题,信息处理和反应能力较差,例如在前车出现事故的情况下,一辆车的驾驶员用眼睛接受光线的信息,再把这些信息输送到大脑,通过大脑进行处理,发出刹车指令。这个指令用生物电通过大脑神经,传达到脚部。这个传输的速度是很有问题的,经常是没有反应过来,车已经撞上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让车变得智能化。无人驾驶汽车上,必须有大量的感应设备,取得道路情况、天气情况、道路质量等各方面数据,不但车需要接受中央控制中心的管理,同时车与车之间也是相通的,前面一辆车刹车,会把后面影响安全距离的所有的车都刹住。

最后,今天的地图也要从模拟地图改变成未来的数字地图。今天的模拟地图只是记录了道路的情况,它是一个极为粗放的记录,而没有重新进行数字编码,无法精确地记录某一点,所以无法给用户精准的指向。

数字地图应该是通过一套科学的办法,对陆地甚至海洋所有的地方进行精准的数字编码。这样我们才能很精准地区分车的来去,能分出车在哪条车道,这辆车应该到达什么位置,而不是一个大概地方。

3健康领域。智能健康管理让人类的寿命更长。现代社会健康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大量的健康问题,不是到了生病才去解决。健康问题其实是需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就是生理协调、环境清洁、饮食均衡、运动适度、睡眠充足、心理平衡。但我们发现,现代人很少能够遵守这样的生活习惯。很多人运动不够,饮食非常不均衡,心理压力大,睡眠非常差。

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必须要有一定的数据监测,大家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的情况,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

未来的智能健康系统,会包括佩戴在身上的智能穿戴产品。这些智能穿戴产品会是智能手机、智能手环、智能钥匙扣、智能健康卡。通过这些智能设备采集人体和环境的各方面信息,通过蓝牙等低功耗的通信网络将信息和手机同步。

未来在5G技术中,这些信息也可能通过低功耗的通信网络直接传送到网络的云端,在云端的大数据分析系统根据多维度的人体健康模型进行分析,之后对用户进行提示、提醒,帮助用户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除此之外,专用的血压、血糖、心电图监测等设备,可以对人体的基本健康信息进行实时跟踪,可以通过医疗大数据系统进行分析,及时发现用户可能出现的病症,及时提醒用户就医或是休息,调整生活习惯。

而大量的数据被综合性地集中在一个庞大复杂的数据库中,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这个体系帮助用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疾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也可以进行跟踪、提示、提醒与矫正。

智能健康管理和智慧医疗最大的特色是,它不再仅仅是突发疾病时治病。手机和智能穿戴产品帮助做了实时信息的采集,同时大数据帮助了解更细致的身体变化情况。最后这一切转化为服务与治疗手段。

4家居领域。智能家居不仅是让生活更加方便。智能家居市场已经启动,成为智能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家里所有灯、所有插座都可以智能控制,这不仅是方便,同时也有安全和节能的作用。

众多的厂商都在抢占智能网关这个市场。未来的家用路由器,不仅是一个外接互联网的接口,可以通过光缆连接互联网,同时这个路由器会成为一个家庭存储中心,一个家庭智能产品的管理中心。

我们会有大量的数据,包括文档、和视频等等,但是分散在电脑、Pad、手机、存储卡、照相机、摄像机等多个产品中,常常一个设备出问题,或是换手机、换电脑,数据都丢掉了。如果存在云端,目前上传还不方便,而且空间也有限。而在自己的家中建立一个存储系统是非常有价值的事。路由器就可以完成这个工作,在路由器中,集成了硬盘,集成了Wifi能力,可以通过管理功能,把所有产品的数据自动地传到路由器上,形成了一个永远的家庭存储系统。(家中的硬盘很容易买一个较大的,而云端其实都是有限的)

除了存储之外,通过家庭网关对所有家居产品进行管理也是未来的一大方向。除了灯和插座,我们家中的空气净化器、抽油烟机、洗衣机、冰箱、窗帘、空调、门窗、马桶都可以进行管理,通过这样一个管理系统,让这些家居用品更加安全、高效,符合我们生活的需要。

目前智能家居已经进入一个爆发点,相信未来三年会有大量同类产品出现,不断提升用户的感受与体验。

5电子商务领域。移动电子商务完全不同于电子商务。今天的电子商务和传统的商业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只是把传统的超市和贸易市场搬到网上,通过网络进行销售,销售模式与行为习惯和传统的商业是没有区别的。

未来智能感应和电子支付被引入到移动电子商务中。任何人在看到某个产品,比较喜欢、打算购买时,就可以用手机靠近这个产品,进行购买。这样一种转换,用户不需要去逛商店,或是专门找网店,而是看到任何产品,只要想买,就可以马上通过NFC等技术进行识别购买。(这种形态下,商店可能转化为展示厅,而展示厅会在更多地方和更多情境下出现。)

这种情况完全可能改变整个电子商务的格局。一方面因为在产品中内置了识别芯片,这个产品基本无法做假,假货可能会成为历史;另一方面,因为不再需要网店,就意味着不再需要流通渠道,产品本身就是宣传渠道,产品本身就是销售渠道。每一个生产商本身就成为销售商,生产商成为了移动电子商务的企业。这种情况可能对移动电子商务的平台商,对纯粹的电子商务网店都是冲击。未来的产业结构也会发生巨大变化。

除了上面所述,其实公共服务、移动支付和金融领域都会因为智能互联网发生重大变化,效率和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运营商的机会与挑战

智能互联网发展的基础是什么?还是移动互联,一个高速度、低功耗、低时延、万物互联、高安全性、泛在的网络是智能互联网的基础。而这些都需要电信运营商建立一个高可靠的网络体系。以保证所有业务的正常运行。和传统的通信网不同,未来的智能互联网的发展,对网络提出更多的新要求。

高速度。是在4G的基础上,上网的速度可以提升100倍,达到每秒20Gbps。很多人会认为,我们真是需要这么快的速度吗?这样快的速度有用吗?当然用今天的业务要求看5G,这种速度,真是有一点浪费,我们确实不需要这样的速度。但是,我们还记得我们从每秒56Kbps的拨号向ADSL过渡时,我们会觉得我们需要10M甚至更高的带宽吗?那时我们认为,这么快的速度不是很必要。事实证明,不但是有必要,而且是很有必要。业务永远是发展的,只要速度到了,就会有随之配合的业务出现,我们永远不要觉得速度是不必要的。

而且速度的提高,其实不仅是用户感受,速度变得更快,从技术和产业领域更是非常有价值,这样的高的速度,意味了一方面频谱利用率大大提升,以前20M的频谱现在可能利用大大提升,传输能力更强。同时速度做到20Gbps,这意味了,我们技术可以把一些以前认为不可能有商用价值的频谱利用起来,用作移动通信,它的价值如同把塔克拉玛干的地也开发出来盖房子一样。将一些不可能商的资源,变成有价值的东西。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名言:有线的资源是无限的,无线的资源是有限的。就是说的频谱资源不足。其实不是频谱资源不足,频谱是大量的,只是我们人类可以商用的资源太少。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可以商用的资源在2GHz以下,更高频段的频谱很难使用。但是通信技术的发展,就是把这些资源一点点利用起来。3G才开始发展时,曾经有南邮的教授基于落后的理论,认为3G发展不起来,因为频谱太差。事实上今天4G使用的频谱已经到了35GHz,5G一定会把更多的频谱资源利用起来,这意味了人类对于移动通信资源开发能力大大提升。

有必要的一提的,速度的提升,一定会伴随了流量费的急剧下降。有一天,我们1G流量1毛钱,甚至1分钱也不是不可能。

低时延。这也许是普通用户很少关心的一个角度。对于用户的命令,基站用最高的速度反应。今天一个用户手机联上网,略等可能并不是什么痛苦的事,大家都接受这种感受,几毫秒、几十毫秒可能并不重要。5G要做的就是让这个时延做到尽可能小,基站用最快的速度处理用户的命令,最及时地做出反应。这个问题在用电脑上网时,用户根本不关注,等个几秒不算什么,用手机上网,用户也没有太当回事,就是打电话,总要有接通的过程,等待是通信一个正常的行为习惯。但是,对于5G以后智能服务,要求就完全不同。用它来支持导航,一个路口,反应慢了,用户可能就过了路口,掉头,需要很长时间了。尤其是智能交通体系,所有的车都通过中央控制中心进行管理。一秒钟的时延可以会导致一连串的车相撞。因此,低时延是5G必须解决的问题。

低功耗。今年我们大量的智能穿戴产品,基本的思路是通过一个手机相连,再由手机和基站进行通信,把数据发到网上。这些产品基本不可能和基站相联。因为今天的基站解决的主要是语音通信,即使是数据也是把速度做得越来越快,功耗高是自然。但是未来的可穿戴产品是不可能有大电池,在供电技术没有根本突破的情况下,这些产品要与基站通信,需要建立起新的通道,这些通道不提供高速度,但是可以在低速率的情况下,提供低功耗的数据通信。这就可以让很多数据量要求不高,但是对功耗要求很高的产品提供服务。

万物互联。以语音为核心的时代,移动通信支持的链接数是非常有限的,现在中国基站不过支持了12亿左右个终端,也就是每个人有一个或是两个终端,5G时代,每个人有可能拥有5个甚至10个终端,每个基站链进去的设备会增加5倍甚至10倍。大量的可穿戴产品会接入网络中。这意味了未来的设备认证、管理、计费、都会发生巨大变化。5G时代,上网的概念会彻底被忘记,联网才是常态,而大量的可穿戴产品,永远会联上网络中,提供各种有价值的数据。成为智能互联网的基础。

电信业会因为智能互联网发生较大的变化,甚至是局变。一直到今天,电信运营商的主要业务都是较为单一,传统的语音时代,电信业务网络和业务是统一的,业务和网络被整合在一起,到了3G时代,流量导致了网络和业务的分离,电信运营商一直担心的是自己变成管道,这十几年,电信商一直在挣扎,想摆脱管道的地位。经过这些年的挣扎,全世界运营商努力结果证明了一件事,运营商基本上是做不好业务,除了语音之外,目前为止,电信运营商没有一件业务是取得了较大成功。

智能互联网时代,电信网络会形成三层,传输层、管理层、业务层。在最早的电信体系中,这三层是融合在一起。一通电话就包括传输、管理和业务,这三者融合在一起。到了3G时代,传输层和业务层开始分离,电信运营商主要提供流量,成为管道,而业务虽然电信运营商也做过较大的尝试,但是绝大部分不够成功,业务还是大量互联网公司在参与。到了5G时代,除了传输的管道层和业务层,管理层将会变得更加重要,而整合体系都会发生质的变化。在传统的电信中,管理的无非是用户,或是某个终端,基本就是鉴权、计费。5G不仅是用户的管理、终端的管理,同一用户会使用大量的终端,对于不同的终端会采用不同的计费模式,管理会变得复杂,计费也会更加复杂。而管理层和计费层的能力又是和业务层紧密相联。这个过程中,电信运营商是还以传输为核心,或是在传输的基础上,通过管理来影响业务层,形成和业务层更紧密的联系与合作。这在很大程度上会促使电信运营商的分化。守住传输,竞争能力较弱,除了做到传输,在管理层上找到自己位置和突破。

我相信,未来的5年,电信行业会较为稳定,但是2020年之后,随着5G的发展,电信运营商会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调整的快慢不同,选择方向不同,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有的会在发展中获得大机会,有的会面临了衰落。而每一次这种变化,那些曾经较弱,但是富有开创精神的企业,会在变化中爆发与突破。而曾经强大的企业也可能逐渐衰落。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智能互联网时代 万物互联齐头并进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9078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