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作关于农业物联网的app

如何制作关于农业物联网的app,第1张

一、第9类:APP、计算机程序、电子设备(产品

手机在线购物是现在人的一个习惯,app也就是具体的表现形式,9类包括app,计算机,计算机程序(可下载软件),计算机周边设备,电子字典、平板电脑,其中“0901电子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中的很多小项都涉及到计算机、软件、下载等内容,是互联网公司的“重点关注对象”。

二、第16类:印刷物、杂志、包装物

印刷物、纸媒产品。“1606印刷出版物”、“1607照片,,图画”等会影响到公司的产品实物化。另外像一些包装盒、包装物也在这个类别。

三、第35类:广告服务、电子商务、营销策划

35类是个万能类别,包括广告、商业经营、商业管理等、电子商务、通过网站提供商业信息,为商品和服务的买卖双方提供在线市场等,关系到互联网公司的广告宣传、商业咨询事务等方面,因此在这个类别进行商标注册对互联网公司非常重要。

四、第38类:电信、通讯服务

电信、通讯服务。“3802通讯服务”类别中,包括“计算机辅助信息和图像传送380024”、“计算机终端通讯380023”等多个小项都与互联网公司脱不开关系,值得注意。

五、第39类:配送、包装服务

39类主要是运输,商品包装和贮藏。平台需要一个功能便是商标包装,商标打包,商品配送。如果要实现一条龙服务,配送服务也必不可少。

六、第42类:计算机编程服务

包括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设计与开发等。还增加了很多和云计算、在线存储有关的服务,包括“远程数据备份420225”、“电子数据存储420226”、“通过网站提供计算机技术和编程信息420227”、“云计算420229”,把有形的数据和文件转换成电子媒体。本类别的“4220计算机编程及相关服务”是与互联网行业密不可分的类别。如果公司涉及到编程、软件、搜索引擎等等相关的业务,一定要注册这个类别的商标。

首先,后移动互联网时代中,产生头部应用的几率变小了,像微信这样巨头式的App很难再产生第二个。其次,后移动互联网时代,物联网发展迅速,所有的智能硬件都需要一个移动应用去控制,那么App作为物联网中的软件端(与硬件相对应),将成为最重要的载体。
微信流量很大,用户很多,而且小程序现在也蓄势待发。那么问题来了,在后移动互联网时代,创业者应该如何去选择?当你想走互联网这条路,你需要什么样的载体?移动互联网上,创业者有这样几种选择:手机网站、微信公众号(小程序)、App。调查发现,选择微信端产品和App的创业者居多,而且数量不分上下,选择手机网站的人数最少。到底选择哪一个载体,是出于对自己业务的考虑,哪种形式更适合自己业务的发展?
解决这个问题要了解这三种载体的优劣势在哪。优劣势的决定因素是流量和黏性。创业者在选择微信产品时,考虑的是微信的高流量,而选择开发App的创业者则考虑的是用户的黏性和沉淀。选择手机网站的创业者认为可以快速上线产品,且低成本。
在PC互联网时代,普遍网站与网站之间相互串联,可相互导量,因此网站具有流量的优势。但是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并不认可手机网站,这成为了阻碍手机网站发展的最大影响。与微信产品、App相比,手机网站没有了入口流量,用户很难去记住一个手机网站的网址,更别说去重复浏览和使用了。
微信产品的最大优势是流量,创业者普遍认为从微信端获取一个用户是简单而且便宜的。但有没有人真的去计算过微信端获取一个用户的成本到底是多少?前不久,微信开放平台的前产品经理杨茂巍在文章里指出:从微信端获取一个用户的成本是5-10元钱。这个价格远远高于普通创业者的认知,由此可以看出,微信的流量优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巨大。这个数字并没有比App的获客成本低多少。另一个现象,基于微信平台所冒出的成功企业并没有多少。
App的最大优势是设备底层的 *** 作系统进行交互,随着现在终端设备的能力增强,App创新性也是在增长的。App几乎可以满足创业者任何业务及功能的开发和实现。随着今后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硬件的普及势必要带动App开发的必要性,App会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且只有App才能给创业者更多的创新机会。App的劣势同时也显而易见,那就是成本高,从开发到运营的成本都普遍很高。只举一个小例子,在开发App时,对于Android各版本系统的适配成本就很高。
总结来说,不同的场景下,创业者需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业务的平台。举个例子,一家餐馆为了互联网化而开发一个App,那么这个成本就非常的高,性价比很低。但如果是一家酒店集团,拥有全国千万家酒店,有自己的积分系统,这个就更适合开发一个App。
技术是一件创造性的工作,从事创作的人都对自己的作品有天然的偏好,容不得别人不同的意见,甚至认为不接受不理解自己技术思路的人都不足与谈。然而做公司需要的不仅仅是把产品做出来,更重要的是卖出去,而卖东西这件事虽然包含了引导市场的艺术,更多的一定是对市场环境的妥协,而这一点是技术出身的人很难跨过去的一个坎。
如果团队人员都是搞技术的,那你一定要尽快找一个做市场的人加入到团队核心,而且这个人要参与到产品定位、设计、开发的全过程,不能等到产品上市的时候才想到市场人员,否则你的产品注定是卖不出去的。这件事情的难点是你找来的这个市场人员一定会与你的技术团队冲突不断,你没法避免,也不要试图避免。有冲突是好事,有碰撞才会产生好点子,但是你需要有驾驭全局的能力。找到一个合适的人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这个合适的人不一定是销售冠军,但是一定要能得到你的技术兄弟的信任。
有一个小故事供你参考。华为在创业初期市场部门和研发部门的矛盾几乎是不可调和的,可能直到现在这种矛盾也仍然存在。任正非当时做了一件事堪称公司管理的神来之笔。他把研发和市场两个部门的头位置互换,让研发的头去整天面对客户,让市场的头去每天处理产品开发遇到市场随时变化的需求时面临的挑战。这一招是有用的。当然作为一个初创团队,你不可能做这样的事,但是你可以在产品开发的各个阶段不断引入可用性测试(usability testing),让真正的客户来帮助你不断修正开发的方向。我相信你一定知道可用性测试的重要性,关键是经常不断地进行可用性测试。
再讲两个故事。做通信类的东西,你应该听说过高通。这家公司在3G时代出尽风头,是一家靠专利吃饭的公司。在里面工作的人告诉我高通为应对智能终端时代的挑战前两年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负责挖空心思想新的可以做成app的点子然后把这些点子注册专利。美国和其它一些国家的专利法是只要有点子哪怕产品没有做出来甚至不知道具体的实现方案就可以申请专利。高通的这个部门由一队工程师和一队律师组成。
第二个故事,一个哥们搞了一个软件号称可以用体育赛事的直播视频实时分析球员是否在冲撞中造成脑震荡。这个东西卖了很好的价钱,但是他是怎么卖的呢?他的卖点不是他的软件有多好,分析脑震荡有多准确,而是他在一个极小的细分市场填补了一个极大的空缺。
第一个故事的意思是实在有太多人在做app的开发,要想到一个没人做过的点子很难。第二个故事是想说做新的产品不要急于追求有很大的潜在用户群,而要想想你的目标客户他的问题:
1)app的名字。现阶段这个不是你应该关注的重点。名字可以在后续用户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2)没有产品出来之前讨论线下市场调查的取样是没有意义的。建议你先从身边能找到的符号你的app定位的目标人物开始,比如你说的小孩和老人,别找多了,现找两三个人,详细跟他们谈谈你的想法,问问他们的需求,然后不断修正你的产品方案。做产品原型(prototype)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可用性测试(usability test)及时获取反馈,修正产品。
市场调查至少要等产品原型出来以后再做。在做产品原型之前先进行了一些定性的研究,但是因为新的产品大家都没见过很难描述得清楚,研究的结果基本上没用,等到产品原型出来以后大家的态度完全不同。定量的市场研究是很贵的,所以在做定量研究之前一定要先做焦点组等定性研究才能确定定量研究该问什么问题。
3)东西没出来之前是找不到融资的,一定要有一些前期的投入。当然前期的投入可能很小,要看你具体的做法了。
有时候,需要停下来,留点时间充实自己、留点时间时尚自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9116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