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逐步走向智能化,智能座舱市场或将进入新时代

汽车行业逐步走向智能化,智能座舱市场或将进入新时代,第1张

4月18日,资本邦了解到,国际数据公司(IDC )对智能座舱未来5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总结:

1机将“超越屏显”:随着车用显示屏的成本不断下降,仪表盘、中控台位置显示屏或触屏对机械部件的替代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车企已开始为消费者提供诸如多屏互动之类更进一步的服务,大大加强了座舱体系的整体性与 科技 感。此外,抬头显示技术的发展使车机信息的传递超越了显示屏的局限,避免了驾驶员的目光离开路面,增加了驾驶的安全性。光波导技术的发展又大大缩小了AR HUD硬件的体积,使其在更多车型中的装配成为可能。

2车机将在人机交互的过程中采取更多主动:座舱内摄像头的人脸识别功能(辅以座椅重力传感器等套件)将使车机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驾驶者身份。这将允许车机在得到使用者授权的前提下记录驾乘人员的多媒体使用习惯,从而基于车上人员的兴趣及习惯主动选择电台、推荐导航路线、调节车内氛围灯及显示屏风格、调节座椅等。不仅意味着更具个性化的信息 娱乐 系统,更是车机系统从被动提供服务向主动与驾乘人员互动的转变。

3车机回应消费者 *** 作的敏捷性将大幅提升:随着 汽车 行业逐步走向智能化,车辆电子电器架构正逐步从分布式ECU架构向域集中式发展,座舱域内的芯片算力将得以整合。这一方面将提升座舱域算力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将允许车企部署更具整体性的解决方案,从而扩大互联网大厂、AI 科技 公司在此领域的用武之地。智能座舱底层系统的运行速度将大幅提升。

4车机与外部物联网(IoT)的协同将进一步加深:未来5年随着5G技术的发展及其服务生态体系的完善, 汽车 将逐渐成为物联网内另一个智能终端。其与智能家居的协同将实现车辆到家前预先开(房间)灯、开空调、预热烤箱等功能,与手机、电脑的协同将使其成为家与公司以外的“第三空间”,承担办公、 娱乐 场地的作用。甚至随着车内传感器的发展,车辆将具备监控驾乘人员的身体 健康 状况的能力,从成为“大 健康 ”产业链中的一环。

据悉,在智能座舱产业链中,在车机、液晶仪表、HUD、座舱应用软件领域上国内供应商已较为成熟,而座舱芯片、 *** 作系统等方面外资厂商仍为主导地位。

近几年,国内企业均已布局智能座舱的核心,座舱SoC芯片领域。华为、芯驰 科技 、芯擎 科技 为代表芯片厂商的芯片产品将于2022年进入量产。

*** 作系统方面,阿里巴巴、华为等也在积极研发,开发基于Linux 的定制型 *** 作系统,在此基础上推出独立自研的车载OS内核。

智能座舱龙头中科创达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4127亿元,同比增长5704%。公司已成为华为座舱产品的合作伙伴,完成HarmonyOSConnect集成适配,并获得HarmonyOSConnectISV(鸿蒙智联独立软件供应商)认证。此外,公司已与小米达成战略合作并同时建立米家生态链接入认证实验室,将智能终端厂商深度合作更上新台阶。

智能汽配硬件龙头德赛西威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9569亿元,同比增长4075%。公司已与国内外芯片供应商在智能座舱领域深度合作,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目前,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数字化仪表等座舱产品获得一汽丰田、长城 汽车 、奇瑞 汽车 、比亚迪等主流车企的新项目订单。

东方证券表示,智能 汽车 是发展趋势,智能座舱及智能驾驶是核心。随着 汽车 智能化、网联化时代来临,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将成为智能 汽车 的两大竞争领域,国内自主整车厂商和新势力有望通过在两大领域的配置升级和功能进化,实现自主品牌向上发展;布局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的零部件供应商将迎来国产替代机遇。

本文源自资本邦

11月11日至13日,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举办,本届大会的主题为“智能新时代 车联新生活”,旨在汇聚全球精英共话发展前景,探讨智能网联汽车生态体系建设,培育产业新业态,持续引领全球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开启全面建设中国乃至国际标准智能汽车体系的新征程。

国际上,联合国于2016年修订了维也纳道路交通公约,将驾驶车辆的职责交给自动驾驶技术,这一条款写入了公约。相关国家和地区包括欧盟、美国、日本等,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政策和标准,来规范和促进自动驾驶的发展。

在我国,2020年2月24日,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11个部委于2020年2月24日联合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明确指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标准体系,同时智能驾驶可以达到L3/L4的级别。

伴随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信息通信等技术及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产业生态日渐走向成熟,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一个新的汽车时代呼之欲出,自动驾驶汽车正在加速到来。

智能网联汽车当今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将会呈现如下六个特点:1、智能网联汽车将持续成为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地区的战略发展方向。2、企业更加关注技术可行性、方案可靠性、成本接受度以及市场应用价值。 3、行业共性技术研发成为热点,基础数据与资源共享平台正在逐渐形成。4、以智能化为基础,融合网联化的技术路线正在逐渐成为共性的选择。 5、世界各国陆续开放公共道路满足自动驾驶研发测试与示范应用需求。 6、代客泊车等特定应用场景受到行业关注,可能会率先落地。
想要抓住智能网联汽车的风口红利吗?现在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物联网说白了也就是物与物连接起来的网络。

用处就很明显了,人类之前使用工具,必须要有接触。比如你想开灯吧,必须要走到开关面前 *** 作它,而有了物联网,你就只需要念出一句咒语“亮”(指令)或者挥舞你的“魔法棒”(控制系统),就会有听懂你话的智能家居去帮你完成你的想法。

什么才算物联网,其实分三步。

比如,你想让张三帮你拿个东西,如果张三就在你附近,你可能会直接叫他,如果他离你很远你也可以给他打电话发消息“张三,帮我拿杯水”。

而这里把张三换成任何一个物体,那么这就是物联网。首先要给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物体赋予身份——这个人叫张三、身份z号xxxxxxxxx,

换到物联网上,就是给每个人与物体设定标识,这就是第一步。

接下来,你要识别张三吧,不能叫张三端水,变成了叫千里之外的李四吧,所以这第二步,就是识别设备,完成对物体属性的读取。

第三步,就是建立通信网络,你要能给张三发送指令——拿杯水,而张三也要回应你的指令——端回水。

从三个层面回答本题。

1什么是先进的互联网思维?简单地说,基于互联网技术所引发的思维模式和内容,就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技术迄今进步了三个阶段:即人人互联、物物互联、人机互联。网络社区是典型的人人互联,微信、QQ、脸书,都是社区互联的实现形式;小米生态链则是典型的物物互联模式,所谓一机控万物,这是当年雷军做手机的初衷,也是近年来物联网的发展趋势;人机互联的初级形态是所谓的AI(人工智能),即人对机器赋能,高级形态则是人机一体,生物芯片直接嵌入人体,《黑客帝国》中救世主的学习能力从空想变为现实。

先进的互联网思维,就是随互联网进步而与时俱进的发散性思维。由此诞生了阿里巴巴、腾讯、谷歌、百度、小米、苹果、亚马逊。当今世界,谁拥有与时俱进的互联网思维,谁才有机会创造出引领时代的技术和企业。

2汽车需要什么样的互联网技术?汽车的本质是人类四肢的放大和延伸。互联网之前的汽车(传统汽车),是由人伺候、为人服务的工具,汽车需要人去维护保养,由人驾驶;汽车的品质、完好度、安全性,由不同环节不同领域的人来把控。正因为如此,汽车的一切都与人的能力、情绪、工作态度息息相关。于是,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经济性,这些关系到人类切身利益的方方面面一定是参差不齐、难尽人意的。

互联网技术可以解决上述传统汽车难以消弭的问题:设计生产领域,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定制,绝对的个性化,非常好的组合各种创新,确保品质精良;使用过程,彻底解决安全性问题,包括自动驾驶、生物识别,直至进化到人机一体。目前谷歌、百度、比亚迪正在测试的无人驾驶汽车,百分之百属于互联网技术,但这仅仅是开始。

3怎样实现汽车产品和营销的互联网化?最近出现的一个有趣现象,是互联网企业做汽车;甚至有人说手机企业的下一步就是过渡到汽车领域。仔细想想,这是水到渠成非常正常的一件事:不过是让智能手机现在做的事情嫁接到汽车上,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直接收购传统汽车企业就可以了。于是,传统汽车企业如梦初醒,加大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或者反过来收购互联网企业。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汽车制造技术的结合,是互联网汽车发展的必由之路。

至于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汽车营销,这个已经是所有卖汽车的企业早已使用的工具。当然,绝不仅仅是网上卖车。在个性化定制时代来临之际,汽车营销必定也是从源头做起,概念比选、个性化设计、定制生产、直至测试、销售、售后服务,所有这些,一定是企业捆绑消费者,提供一揽子终生服务。这就是真正的互联网营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9120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