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考察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实地考察参观学习心得体会,第1张

参观是以直观的感受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不作井底之蛙,在反思中调整自己,以下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实地考察参观学习心得体会》由学习心得体会频道为您精心提供,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当前,连云港市海州正处于大转型大发展时期,未来面临的任务是建设国家级高新区和连云港南部新城。俗话说,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这次区委、区政府组织党政代表团赴南京、镇江、无锡和盐城考察学习,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开拓眼界、开拓视野、开拓思路,在考察中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将海州未来发展的主基调定位好,对于今后高标准开展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一,通过考察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这次我们考察的南京、镇江、无锡都是苏南发达地区,也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的示范区,可以说是江苏乃至全国开放高地、创新高地、人才集聚高地。所见所闻,都使我们耳目一新,如沐春风,感悟很多。我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的感受。

首先,感受到的是扑面而来的现代气息。我们所到之处都能勇立时代潮头,敢于先闯、先试、先干,现在他们发展的都是包括物联网、数字地球、云计算、感知中国、网络经济产业园、微纳产业园等在内的高端产业,可以说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大家之前可能听过这些专业术语,但是了解较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次参观让大家对其有了直观深入的了解。目前,许多高端产业仅仅是起步阶段,许多技术还存在于构想阶段,但是参观的几个城市敏锐洞察了这些高端产业的广阔市场,敢想敢做,敢为人先。海州未来建设高新区,就必须要有这样的思维和眼界。去年以来,区委、区政府积极推进建设网络经济园,一些干部怀疑,认为网络经济离我们很远,海州没有能力发展网络经济,困难多、阻力大。这次出去考察,我们发现苏南发达地区都在发展网络经济,很多比我们起步还晚,规模还没有我们大,这一点大大增强了我们的发展信心,也更加坚定了既有的发展思路,即以高端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带动区域联动发展。好的人才集聚需要好的政策扶持,高端产业并不是遥不可及,未来高新区的发展要紧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潮流,高起点建设高新区。

其次,感受到了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参观的几个城市,都是发展高新产业的先行者。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现实成果,而创业之初的艰辛,建设中遇到的困难,都是可想而知的。如今他们的一整套创新机制,包括投融资创新、人才集聚创新、科技产业创新等等,凝聚了很多智慧,走了很多弯路创造出来的。没有敢为人先的精神,是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就的。这次参观,我们不仅仅是看了几个产业园,更具意义的是可以学习到很多的发展经验,对于海州发展是无比珍贵的财富。学习借鉴不代表照搬照套,海州有自己的实际情况,但是要学习别人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怕走弯路,找到适合海州发展的思路和方法。

第三,感受到了争创一流的标准意识。我们考察的几个地方,大到城市建设、园区建设,小到道路绿化、规划文本,都做到高标准。参观的几个园区,都戴着国际性、国家级、区域性的帽子,起点定位很高,标准意识贯穿建设的始终。以绿化造林工作为例,以前我们一直说今年自己的绿化标准高,但是与苏南的绿化比起来,还是有很大差距。苏南从高速沿线绿化到城市绿化,标准都非常的高。海州前段时间也在推进绿化造林工作,与人家相比,标准意识明显不足。在今后各项工作中,要认真汲取经验,坚持高标准推进各项工作。

第四,感受到了办成大事的宏大气魄。南京的河西新区94平方公里,是在一片滩涂地上建设起来的。平昌新农居集中了80多个自然村的人口,可以容纳5万人居住。亭湖区去年的拆迁量是140万平方米,今年的拆迁目标依然是100多万平米,大手笔、大气魄建设,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海州未来发展,不再是以前的城乡结合部边缘地区的定位,而是国家级高新区,全国开放城市的南部新城,这在海州历史上是不曾有过的发展机遇,所以广大干部群众必须有办大事的宏伟气魄。

第五,感受到了言出必行的务实作风。泰山不是堆的,火车不是推的。做任何工作都要有务实的工作作风,政策不贯彻等于没政策,政策落实归根到底是干部的执行力问题,执行力是衡量干部能力的重要标准。光耍嘴皮子一点用没有。我们要学习人家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把发展的压力转化成干事创业的动力,努力实现海州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考察成果

这一路下来,大家是一路看一路议,讨论很多,有的人认为我们所学的经验、参观的地方与现在的海州很相似,有的经验拿过来就能用,但有的同志认为人家是发达地区,我们是欠发达地区,可望而不可及。经过思考分析,我们究竟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学习考察成果。

首先是能够学习。苏南苏北的经验并不是不可及的,许多都是切合海州发展实际的。一些干部考察结束后发现差距大,泄了气慌了神,这种态度看待考察过程,就会适得其反。要意识到,他们比我们早发展了20年,20年前的无锡、镇江高新区比我们现在的基础差太多。以建邺区为例,建邺区建设初期的情形和现在的海州极其相似,区划调整使建邺失去了城区的5个街道,3个划入白下区,2个划入鼓楼区,但是他们在河西荒芜土地上闯出了一片天地。惠山区也是如此,在建设初期占大部分财税收入的老城区划入锡山区,自己只保留了几个农业镇。经过几年发展,惠山的经济总量远远超过锡山。所以海州的干部要将眼光放长远,不要因为有了困难就泄气,敢于抛掉包袱在一张白纸上建设最新最美的园区。尽管发展阶段不同,经济总量不同,但是我们有基础有能力向这些先进地区学习,并不是高不可攀,未来会更美好。

其次是值得学习。这次所考察的几个典型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层次高,都是被实践证明的,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形成的成功经验,在全国的地区和行业中也是最先进的,大都是全省、全国一流的,有的是世界一流的,是引领时代发展潮流的。二是门类全,有城市建设的,有新农村建设的,有产业发展的,有社会事业的,有工业产业的,有现代服务业的,有实体方面的,有体制方面的,涉及到许多领域。三是挨得上,新区建设与产业园区的结合,这些都非常符合海州现阶段的发展实际,都是我们要所思、所想、所求的,想学的,是我们下步发展的珍贵财富。

第三是急需学习。四个街道划出之后,我们面临的是建设国家级高新区,南部新城要求在三年内实现崛起,责任重大、形势逼人。我们必须以创新的思维,密集的工作强度来推进各项工作,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实现产业集聚,如何设置组织机构,如何招引高端人才,坐在办公室不一定能想出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别人的经验完全可以为我所用,少走很多的弯路。

第四是深化学习。这次学习考察时间紧、行程满,很多经验还要深入地研究讨论。各个条线的同志在会后要找到自己工作实际的结合点,做到点对点、面对面学习请教。比如国际商务中心建设和城市建设,城建口的同志要到建邺区的河西新区再学学;农村新社区建设、工业区土地整理,相关部门要到镇江平昌新区再学学;高新区的组织架构、产业选择,要到无锡新区再学学;绿化美化、拆迁工作要到盐城的亭湖再学学。把一些政策性文件收集起来深入研究,深入交流经验,不能浮于表面,要深入学习,将考察内容成果化。

第三,如何把握考察成果与海州实际的结合点

外出考察学习是有成本的,不能轰轰烈烈、热热闹闹走一遭就算了,一定要找准外地经验和海州发展实际的结合点,找准与高新区建设的结合点,找准与新城建设的结合点,取得考察效益的最大化。

首先,运作架构。这次考察的开发园区组织架构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以建邺区河西新城建设为例,成立了4个发展板块,每个板块成立一个管委会。无锡新区是分为六个板块,板块内又分成若干个park分区,即独立的领导机构。亭湖开发区也是这样的架构,分成几个板块,每个板块有独立的领导体系,同归大管委会管理。这种管理机制很值得我们学习,卢部长要深入研究一下他们的先进经验,把海州未来高新区的管理架构谋划好

其次,规划建设。规划引领这句话耳熟能详,大家都懂,而先策划后规划的做法我们以前做的不多,我看不错。要学习人家先策划后规划的思路,找专业的策划单位为海州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开发策略,提升海州的发展档次,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完成策划之后再开始总体规划。发展要以规划引领的,我们下一步规划要多学习别人的规划经验,高标准完成规划工作。

第三,产业选择。无锡新区主要以5大产业为支柱,但是以物联网产业为主导产业。亭湖是将散落在区内各处的环保产业集中起来,建设了环保产业园,形成集群抱团效应,取得了很好效果。这些好的经验都值得海州学习,以新坝为例,新坝电力辅机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未来是否考虑建设专门的电力辅机产业园,将现有的40多家中小企业引导集中起来,突破发展瓶颈,不断做大做强。产业的选择要有地方特色,才能形成集聚。

第四,城乡统筹。目前,我们海州的90%面积在农村,9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农村是我们很大的一个特色,无论是建设高新区,还是南部新城,都必须重视“三农”,重视城乡统筹。才能打出品牌,增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学习四个城市的城乡统筹工作,特别是平昌新镇区建设。要做好与平昌新区的对接沟通工作,学习他们的城乡统筹经验,完善新镇区建设机制,走市场化运作模式。

第五,资本运作。平昌新城的建设就是将土地策划之后包装,向省农商行申请了20亿元的贷款,利用这批资金启动了可以容纳8万人的新镇区建设。无锡新区的以房权换股权,也是很好的资本运作模式,减少时间和成本,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一方面,我们进一步集中力量做大区级海发集团和昊海集团等大平台,扩大资产规模,资本运作的路子走的更宽、更活。同时,我考虑,我们的每个镇街都要成立自己的融资平台,目前板浦已经开始做了,运作的还不错,新坝、锦屏也要探索着搞起来。加大资本运作力度,为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第六,绿化造林。搞好绿化造林,既是生态建设需要,也是美化城市环境的需要。我们这次参观所到处,非常羡慕人家的绿化状况和环境,我们条线的同志还要好好的研究一下,如何提升农村、城市、道路、河道等绿化的档次,我多次讲,绿化要密植、大苗,做到一次成林,乔、灌搭配增加美感。海州的绿化造林工作要学习苏南的经验,高标准高投入,才会高产出,实现既美化环境,又产生经济效益。

第七,土地整理。苏南地区的建设用地指标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土地整理之后,以增减挂钩、万顷良田的形式腾出土地指标用于建设。土地整理就牵扯到拆迁,未来高新区会面临大量的拆迁任务,学习别人的经验就显得尤为迫切。每个镇街今年都要开始启动一千亩的集中居住区建设,为下一步土地整理、万顷良田工程,省下空间,扩大回旋余地。

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活动方案制定工作,活动方案是从活动的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优秀的活动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方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方案1

为落实《关于组织开展20xx年森林增长工程义务植树活动的通知》(xx绿委〔20xx〕1号)和县直工委《通知》要求,根据《全县20xx年义务植树和森林增长工程“植树造林周”活动方案》,现制定经信委机关植树造林活动方案如下:

(一)到结对共建村、扶贫村开展义务植树。

时间:xx月12日。

参加人员:委机关全体干部职工。

地点:xx乡xx村。

活动内容:按照县绿化委关于开展千名县直机关干部植树造林活动安排,组织委机关干部职工,深入到结对共建村、扶贫村——xx乡xx村,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二)参加营造“八一林”活动。

时间:xx月12日前后。

参加人员:委机关全体干部职工

地点:xx乡xx农场。

活动内容:按照县绿化委关于营造“八一林”活动安排,组织委机关干部职工参加由县政府办公室牵头,县人武部、消防大队、武警中队、xx乡配合,县政府部门干部职工参与营造“八一林”活动义务植树活动。

(三)参与营造“企业林”活动。

时间:xx月12日前后。

参加人员:委班子成员。

地点:县经济开发区。

活动内容:按照县绿化委关于营造“企业林”活动安排,委班子成员参与由县工商联牵头,矿区各企业职工及开发区干部职工等参加的营造“企业林”活动。

1、领导带头,率先垂范。委机关单位干部要带头履行法定义务,每人完成5棵植树任务,并适时组织机关干部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2、全面动员,合力推进。不仅发动委机关干部职工积极参与义务植树活动,同时要在规模工业企业中宣传引导,广泛组织企业职工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倡导生态文明新风尚。企业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结合创建“企业林”、“工会林”、“青年林”、“巾帼林”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义务植树活动,争当造林绿化先锋。

3、保证质量,注重实效。坚持适地适树、科学植树,合理选择绿化树种,严格按设计施工。要加强技术指导,提高栽植质量,确保造林成活和绿化景观效果。要注重植树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不栽无主树;厉行勤俭节约,确保活动安全。

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方案2

设计目的:

1.让学生了解树木对我们人类生活的作用,懂得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2.号召少先队员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改造自然,帮助学生从小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搜集关于植树造林的好处,搜集近几年来由于乱砍乱伐导致环境恶化的和文字材料。

2.主持人准备串联词。

3.制作相关的课件。

4.场景设计,渲染环境,奠定情感基调。

活动过程:

一、宣布活动开始:

甲: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

乙:自1950年以来,四、五十年间全球有一半以上的森林消失,实在令人痛心和担忧。

甲:是啊,地球上的绿色在褪减,我们渴望绿色,呼喊绿色。

乙:3月12日是植树节。今天,我们在此召开一次“植树造林,美化环境”的主题班会。呼吁大家为我们的地球奉献一片绿色,为她披上一件新衣。

甲、乙:下面我们宣布,“植树造林,美化环境”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课件出示主题词:植树造林 美化环境)

二、展示地球的不堪,触动学生的心灵。

1.出示,主持人甲配解说词。

在茫茫宇宙中,地球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而对于人类,地球是我们的全部。地球哺育了人类,人类也改造了地球,正是由于人类与地球的相依相守,地球才出现了文明,人类才得以生存。地球是人类的杰作,他们在地球上建起了高楼大厦,为自己遮风挡雨;他们开采矿藏,为自身的发展;他们耕种饲养,为自己能更好的生活。他们,给这世界增添色彩,创造了财富,也给地球母亲带来了欣慰。

然而,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却不惜牺牲地球母亲的性命。大肆的捕杀,使多少珍稀动物濒临灭绝;无计划的乱砍乱伐,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泥石流、山洪接踵而至。废气张牙舞爪地杀向天空,污水无情地冲向小河,垃圾肆无忌惮地躺在地上……你可曾看到,地球母亲在流泪呀!于是,地球上上演了悲惨的一幕又一幕。

(课件出示一组:原本葱翠的小山包变成了光秃秃的瘠山;原本土壤肥沃,庄稼遍地的农田,变成了长满枯草的荒地,卷起裤脚、佝偻着背的老汉无奈地离去……)

1.乙:同学们,看了以上的,你们有什么感受?请大家一起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2.全班交流。

3.总结:

甲:我们热爱的地球,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如今已不再青山绿水,不再碧草蓝天……

乙:救救她吧,伙伴们!虽然我们的力量很小,但是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每人种上一棵树,数年后就有无数棵苍天大树。

甲、乙:伙伴们,行动起来吧!人人种棵树,世间变绿色。

三、植树造林好处多,大家一起来种树。

1.出示一组小朋友在植树的,主持人简单介绍的情景。

2.由各小队代表上讲台介绍植树造林的种种好处,教师随机归纳要点,出示在课件投影上。

自动的调温器

夏日树荫下气温比空地上低10度左右,冬季又高2-3度。

天然除尘器

树叶上长着许多细小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烟尘中的碳、硫化物等有害微粒,还有病菌、病毒等有害物质,还可以大量减少和降低空气中的尘埃,一公顷草坪每年可吸收烟尘30吨以上。因此,人们把绿色植物称为“天然除尘器”。

氧气制造厂

树叶在阳光下能吸收二氧化碳,并制造人体所需的氧气。据测定,一公顷阔叶林每天约吸收一吨二氧化碳,释放氧气700公斤。因此,人们把绿色植物称为“氧气制造厂”。

细菌的消毒站

松、樟、榆等树能分泌杀菌素,杀灭结核杆菌、白喉杆菌等病菌。

天然的消音器

绿化还能吸收声波,减低噪声。

3.总结:

甲:大家听听,原来植树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那么多的好处呀!它们不仅美化了我们的环境,还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乙:就是,就是,那我们还犹豫什么,快行动吧!走,我们植树去吧!

四、美化环境,人人有责

1.师:刚才大家都谈了植树的种种益处,光在地球上多种几棵树也是不够的,那大家想想,我们为美化环境还得做些什么呢?

2.交流。

3.总结:美化环境,人人有责,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们更是义不容辞地做好这件事情,你们说呢?

五、为保护环境出谋划策

1.甲:这个美丽的地球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一份绿色,一片灿烂,是我们生存的空间。让我们一起为保护环境出出主意吧!

2.乙:是啊,我们一起来出出主意,看看能不能制定出一些制止乱砍乱伐、随地乱扔果皮纸屑等破坏环境的现象呢?大家以小队为单位,一起讨论讨论,汇总出三、四条计策吧!

3.学生以小队为单位进行讨论,小队长记录。

4.全班交流。

(投影展示,如:乱砍一棵树,罚种十棵树;建立废品回收站,废品二度利用,制造出汽、电等能源;加强饭店管理,杜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总结:同学们,你们说得真好,希望有一天你们的想法能成为现实。

六、师总结本次班会

1.师:这次主题班会总得来说很不错,前期的搜集资料,到今天的展示,都让我感受到你们是做了充分的准备。大家结合事例谈了如何保护环境,也制定了一些保护环境的措施。但是,有些同学对于自己的想法还持有保留,没有畅所欲言,我想在今后的班会中,大家应该尽情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观点。

2.下面,戴老师送给大家一首小诗来结束本次班会:

老师朗诵《植树造林好处多》

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方案3

为对加强植树造林志愿服务的力度,进一步落实好保护山川河流志愿服务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会昌小学植树造林志愿服务活动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唤起小学生对日益遭受破坏的地球环境的清醒认识从而树立植树造林的意识。

2、激发学生热爱环境的情感,理解“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深刻内涵。

3、加强小学生环保意识,树立环保观念,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能为学校和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4、通过宣传、植树造林等多种活动方式,增强学生对保护山川河流的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活动准备:

1、成立保护植树造林志愿服务领导小组,成员如下:组长:刘毅(支部书记)副组长:廖定洪

组员:各处室主任、副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

2、与城建部门对接、牵头,提供植树造林场所,组织学校成员进行植树造林活动。

3、召开座谈会,部署宣传植树造林志愿服务的重要性。

4、制作节约用水展板,条幅。

三、开展活动:

1、发放宣传单,宣传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2、进行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山川河流。

3、开展节约用水保护河流湖泊活动。

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方案4

一、集中活动时间:

3月11日下午。

二、规格及质量标准。

绿化大地质量第一。这次县直营造青年林的规格质量是:“六尺见方一株苗,横直成行位对好,尺五见方挖好窝,窝深一尺不能少;深挖细打石捡净,大小土块敲三敲;不曲根,不露根,石净土松苗栽牢,精心植上青春树,不偏不倚不伤苗;质量要求高标准,团员青年切做到。”讲究规格,保证质量,提高成活率,是营造青年林的关键所在,各单位团组织要严格把好规格质量关,教育团员青年自觉搞好质量。

三、活动要求。

这次县直青年营造青年林,即是对县直各单位团干作风的一次大检验,又是一次县直青年大显身手的现场比武。县直各单位团员青年要开展“四比四看四好”义务植树竞赛。比纪律作风,看谁参加人员多,队伍整齐纪律好;比劳动干劲,看谁任劳任怨,知难而进完成任务好;比规格质量,看谁要求严,标准高,质量好;比团结协作,看谁互帮互助风格高,安全施工好。

1、县直各单位青年原则上要全部参加今年的义务植树活动,县直各单位团组织安排3—5名青年参加3月11日下午在马良镇赵家山村集中开展的义务植树活动,并将名单在3月9日前报团县委。(联系人:宋伟,联系电话:XXXX,邮箱:XXXXX)

2、3月11日下午1点在县政府门口集合签到,统一乘车,不需自备植树工具。

3、未参加3月11日下午义务植树的县直青年团员,应积极参加所在单位开展的义务植树活动。

要了解万里大造林的最新消息,有很多方式可以做到。首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来查找相关资讯,其中可以搜索到很多有关万里大造林的最新消息。另外,也可以关注万里大造林官方网站,官网上会不定期发布最新的消息。此外,也可以关注万里大造林在微博、微信、QQ等社交媒体上发布的消息,这样就可以及时了解到最新的消息。同时,可以订阅万里大造林官方出版的杂志,这样就可以及时获取最新的消息。最后,也可以通过电视台、报纸等传统媒体,及时获取万里大造林的相关新闻。

贵州大学不是985是211,也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211工程和985工程简介
211工程,即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985工程,1998年5月4日,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985工程一期建设率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始实施。

双一流的全称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贵州大学简介
贵州大学简称“贵大”,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是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以部为主、部省合建”高校,“一省一校”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孔子学院奖学金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中西部高校联盟成员、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并成为教育部在西部地区重点建设的14所高水平大学之一,是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对口合作建设高校。

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历经贵州大学堂、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等时期,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1951年11月,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贵州大学”校名。1997年8月,与贵州农学院等院校合并。2004年8月,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4163人,其中专任教师279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96人,占比499%。正高级职称人员525人,副高级职称人员923人
截止2022年3月,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6人、教育部“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人、国家领军人才6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6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科技人才”12人、贵州省核心专家11人、贵州省省管专家43人。此外,有连续3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录1人、连续4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人。


                                 

专业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设有38个学院、开设137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及艺术学12类;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部省合建高校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学科群2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9个、区域一流建设学科7个,2门国家精品课程、国家一类特色专业9个、二类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示范性专业1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6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学、汉语言文学、英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矿物加工工程、酿酒工程、植物保护、动物科学、林学、工程管理、农林经济管理、行政管理、社会工作、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生物科学、冶金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采矿工程、农学、旅游管理、音乐表演、视觉传达设计

国家重点学科:农药学

国内一流建设学科:植物保护、大数据科学与技术学科群、生态学、农林经济管理、生物学、化学、法学、林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教育部一类特色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汉语言文学、自动化、林学、冶金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哲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教育部二类特色专业:采矿工程、植物保护

省级特色重点学科:民族学、农药学、土木工程、畜牧学、材料学、矿业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物理学、食品、酿酒科学与工程、森林培育、地质学、生物工程学、机械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数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学、冶金工程、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农林经济管理

省级重点学科:化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造林学、采矿工程、基础数学、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结构工程、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作物遗传育种、农业经济管理、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汉语言文字学、化学工艺、材料学、果树学、理论物理、企业管理、民族学、农药学、作物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哲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日语、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物联网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测绘工程、环境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安全工程、园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草业科学、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音乐学、表演、绘画、哲学、经济学、社会工作、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生物科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冶金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信息安全、土木工程、地质工程、采矿工程、食品科学与工、 建筑学、城乡规划、农学、烟草、农业资源与环境、动物医学

贵州省特色专业:哲学、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矿物加工工程、生物工程、水产养殖、社会工作、农业资源与环境。

贵州省示范性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汉语言文学、自动化、林学、经济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资源勘查工程、土木工程、法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生物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植物保护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5个、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心)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土资源部科技创新团队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9个、国家级教学基地和示范点19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和示范基地10个。

学校尤其注重培育发展特色优势学科和服务贵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有白酒研究院、国际民间艺术研究院、民族学研究院(中国苗学研究院)、喀斯特地貌博物馆、西部少数民族博物馆、阳明文化研究院、东盟研究院、长征文化研究院、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研究院和西部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2011年至2014年,学校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590项。其中,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37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励266项,获授权专利455项,11人获贵州省青年创新人才奖。发表论文113篇,被EI、ISTP、SCIE收录143篇。出版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世界佛学文库”、国际视野中贵州人类学苗学(第一辑)、国际视野中贵州人类学˙彝学(第二辑)等图书。


                                 

合作交流

截至2014年3月,学校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余所高校或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是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院校、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在美国普莱斯比学院建立了孔子学院。此外,学校在IAUP(国际大学校长联盟)、AUAP(亚太大学联盟)等国际组织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08年以来,学校承办和协办了6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

学校全面服务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注重培育发展特色优势学科。近年来,新建了药学院、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烟草学院、医学院、茶学院等一批特色学院。新建了东盟研究院、阳明文化研究院、长征文化研究院、中国西部发展能力研究中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院、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研究院、公共大数据省级重点实验室等一批特色研究机构。其中,中国西部发展能力研究中心入选中国核心智库。

学校是浙江大学对口合作建设高校,与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江南大学、广西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等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同时,学校注重推动贵州高等教育发展,是贵州省“9+1”高校协作联盟秘书长单位。学校主动与全省9个市(州)、20多个县(区)人民政府以及与茅台集团、瓮福集团、中铝贵州分公司、中烟贵州分公司等200多家企业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加强科技合作,实施贵州省“博士科技兴村”“三区科技人才”“教授、博士进企业”“百千万科技特派员系统工程”等行动计划,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提升合作层次,服务脱贫攻坚,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所高校或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是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院校、孔子学院奖学金院校,在美国普莱斯比学院建立了孔子学院、与冈比亚大学共建孔子学院。此外,学校在IAUP(国际大学校长联盟)、AUAP(亚太大学联盟)、EPU(欧亚太平洋学术协会)等国际组织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08年以来,学校承办、协办了11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系列活动。
面向未来,学校秉承“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校训,坚持以兴学育人为根本,立足贵州、服务地方,努力建设有区域特色和国内外影响力的综合性高水平大学,为实现贵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9135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