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楼宇自控品牌有哪些

十大楼宇自控品牌有哪些,第1张

1、十大楼宇自控品牌——第一名:霍尼韦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霍尼韦尔公司是一家在技术和制造业方面占世界领先地位的多元化跨国集团。在全球,其业务涉及:航空产品和服务, 楼宇、家庭和工业控制技术、汽车产品、涡轮增压器、以及特殊材料。霍尼韦尔公司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洲莫里斯镇,在全球将近100个国家开展业务, 拥有120000名员工。霍尼韦尔是构成道琼斯工业指数的30支股票之一, 也是标准普尔500家指数的股票之一。霍尼韦尔公司名列“财富100强”, 2006年全球销售收入达到310亿美元。

2、十大楼宇自控品牌——第二名:江森自控

江森自控是创造智能环境的全球领导者,将创造力融入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出行中,业务包括建筑设施效益、专业汽车内饰和动力解决方案。在全球140,000名员工共同努力下,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已经在2亿多辆汽车、1,200多万个家庭和100多万幢商用建筑物中使用,为125个国家的客户提供服务。江森自控秉持锐意创新的理念,为人们创造一个更舒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3、十大楼宇自控品牌——第三名:西门子楼宇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作为全球楼宇管理、暖通空调控制、安防和消防系统的市场 领导者,我们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创新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能够增强住户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并优化楼宇设施的管理,提高能源效率。

4、十大楼宇自控品牌——第四名:施耐德电气TAC

TAC公司,施耐德电气旗下公司之一,是世界领先的基于开放式集成IT方案的楼宇自动化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公司总部位于瑞典马尔默,在HVAC、楼宇自动化和安全领域等有着超过80年的历史,在全球80个国家有合作伙伴和分公司并拥有超过5,000多名员工。通过改善室内环境、安全和能源利用以及提供高端技术等建筑环境服务,为全球的最终用户和业主提供高附加值的建筑物是TAC公司的使命。

5、十大楼宇自控品牌——第五名:科明发展(天津)有限公司

科明发展(天津)有限公司是美国KMC控制有限公司在中国大陆的合资公司,作为建筑自控系统专业公司,科明公司始终按照用户的要求和希望,把建立完美的设备管理自动化系统作为我们设计与集成的目标。诸多工程项目及其运行效果充分证明:本公司的产品和系统稳定性强、可靠性高,便于工程设计与实施。

6、十大楼宇自控品牌——第六名:加拿大Delta控制有限责任公司

加拿大Delta控制公司的前身是ESC能源系统顾问、咨询公司,致力于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成立于1980年;Delta控制公司成立于1987年,致力于研发和生产行业技术领先的BA硬件和软件产品,总部位于加拿大温哥华。

7、十大楼宇自控品牌——第七名:美国亚司艾自控有限公司

美国亚司艾自控(ASI Controls)是应用网络微处理器技术进行楼宇管理与控制的专业楼宇自控产品生产商。公司成立于1986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洲,全球各大城市皆有分公司或服务机构,确保我们的服务及时到位。ASI产品足迹遍布中国、东南亚、欧美等世界各地。美国亚司艾自控依据中国总部上海的优势,分别在北京、天津、苏州、杭州、武汉、成都、济南设立技术服务中心,强大技术支持队伍、广泛的营销网络、完善施工队伍,以及性价比优良的产品,使ASI(亚司艾)品牌连续两年荣获“楼宇自控十佳”称号。

8、十大楼宇自控品牌——第八名:可信自控

可信自控(Reliable Controls Corporation )面向全球与中国,集产品研发、生产和物流配售,向客户提供贴近实用的楼宇科技产品。公司成立于1986年,公司总部设在加拿大BC省府维多利亚市。在全球16个国家拥有分支机构,300个代理商。用户涉及商业、金融、政府、医院、教育、酒店、体育娱乐业、工业、农业、实验研究中心等各个行业和领域,全球累计客户上万名。

9、十大楼宇自控品牌——第九名:浙江中控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浙大中控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集自动化、信息技术与产品的科研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及工程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高科技企业。作为首批“国家863计划产业化基地”之一,多年来,浙大中控还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国家高新软件园重点骨干企业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工、炼油、石化、冶金、电力等流程工业企业,以及智能交通、智能建筑及教育领域等公共事业部门。浙大中控致力于工业IT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力求为用户提供从工厂类自动化到非工厂类自动化的整体解决方案。

10、十大楼宇自控品牌——第十名: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同方节能技术公司依托同方多年来在能量计量、设备控制管理行业的应用积累,通过自主技术转化,核心产品成套,建立了一套以“高效、节能、舒适”为目标的系列产品。2005年,同方与新加坡经济技术开发署合作,通过在新加坡建立了能源环境和资讯服务产业的研发生产基地,实现了控制产品的国际化。

物联网软件工程师也是属于软件工程师的一种,只是在软件工程师上面细分了一些;物联网工程师,主要方面在于硬件的嵌入式开发比较多;如现在很多热门的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扫地机之类的都属于物联网软件工程师开发的。

软件工程师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软件设计人员、软件架构人员、软件工程管理人员、程序员等一系列岗位,工作内容都与软件开发生产相关。软件工程师的技术要求是比较全面的,除了最基础的编程语言(C语言/C/JAVA等)、数据库技术(SQL/ORACLE/DB2等)等,还有诸多如JAVASCRIPT、AJAX、HIBERNATE、SPRING等前沿技术。此外,关于网络工程和软件测试的其他技术也要有所涉猎。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这有两层意思:

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首先,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的采集环境信息,不断更新数据。

其次,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在物联网上的传感器定时采集的信息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由于其数量极其庞大,形成了海量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为了保障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

还有,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物联网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扩充其应用领域。从传感器获得的海量信息中分析、加工和处理出有意义的数据,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发现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

蜂助手是一家专注于生活服务聚合运营和物联网应用的创新型移动互联网软件企业,公司的全称为蜂助手股份有限公司。

蜂助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01月,是一家专注于生活服务聚合运营和物联网应用的创新型移动互联网软件企业。公司围绕“生活服务”领域,聚合多行业虚拟服务资源,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分发,形成规模化的虚拟服务销售交易量。

同时致力于发展“流量+视频权益、物联网流量、物联网场景化解决方案、腾讯极光4G盒子”等业务,多元化自成体系,协同发展。服务产品包括视频流量包、充值中心、手机营业厅。蜂助手充值中心服务覆盖面广,聚合了运营商、互联网权益、礼品卡等多行业、数十个知名服务平台、数百个服务产品的实时交易服务。

经营范围

1、虚拟商品的SaaS服务:

通过整合“刚性、高频、普遍”的虚拟产品,包括通信服务、娱乐充值、电商购物卡、网络工具、美食卡券、休闲生活、交通出行、车主服务、教育学习、生活便民等多行业、头部和知名服务平台、数千个虚拟服务产品的实时交易服务,通过SaaS运营赋能的方式快速、定制化输出。

2、物联网流量运营方案:

针对中小流量需求场景提供上网卡套餐定制以及物联网流量管理平台,低成本、持续稳定提供无线连接服务。快速形成连接数的规模和市场份额。主要提供三大运营商物联网卡的开卡服务、流量池管理服务、专网服务、物联网卡的业务办理服务(充值续费、停开机、套餐变更、流量查询预警等)。

3、物联网硬件产品方案:

物联网硬件模块解决方案是公司研发的“硬件模块+软件能力”标准化的、PaaS赋能型大流量无线传输融合调度产品,采用类似华为手机天际通的通信技术原理,实现多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网络的融合调度,实现网络的准无盲区覆盖及低流量使用成本。

百度百科-蜂助手股份有限公司

行业主要企业:大富科技(300134)、梦网集团(002123)、共进股份(603118)、胜宏科技(300476)、润和软件(300339)、立昂技术(300603)

定义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称传感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并形成一个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可管理的网络。

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等。物联网的几个关键环节可以归纳为“感知、传输、处理”。

物联网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1、产业物联网占比逐渐上升

根据信通院于2020年12月发布的《2020中国物联网白皮书》,2019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中产业物联网和消费者市场各占一半,预计到2025年,物联网连接数的大部分增长来自于产业市场,产业物联网的连接数将占到总体的61%。由此来看,未来产业物联网的市场发展潜力大于消费物联网。

2、市场规模不断增大

目前,物联网在全球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欧、美、日、韩等国均将物联网作为重要战略新兴产业推进,但在繁荣景象背后却仍存在着众多阻碍发展的因素。其中核心标准的缺失,尤其是作为顶层设计的物联网参考架构等基础标准目前仍处于空白,基于争夺物联网产业主导权,各国对国际标准方面的竞争亦日趋白热化。

新冠疫情对于物联网行业来说犹如达摩利斯之剑,一方面疫情导致全球技术供应链出现一定的停滞期,另一方面疫情助推中国物联网的渗透。2020年无人工厂、无人配送、无人零售、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等“无接触经济”的爆发均离不开物联网技术的支撑。综合多方面的情况分析,前瞻认为未来5年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26年市场规模超过6万亿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9220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