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关是什么

物联网关是什么,第1张

物联网网关作为一个新名词,将在未来物联网时代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将成为感知网络和传统通讯网络之间的纽带。物联网网关作为一种网关设备,能够完成感知网络与通讯网络以及不同类型感知网络之间的协议转化。

网关既能够完成广域互连,也能够完成局域网互连,具备设备办理功能。运营商能够办理底层传感节点,了解每个节点的相关信息,经过物联网网关设备完成长途 *** 控。

物联网云网关

这一部分强调了一个要害点,即物联网网关完成感知网络与通讯网络的互联,但感知网络中有许多不同的协议,如LonWorks、ZigBee、6LoWPAN、rubee等来完成这种互联网,网关有必要具有协议转化才能。一起,网关有两个要害点,即完成广域互联。当广域网不行用时,网关往往能完成局域网互连,即近端之间的交互与协作。

主要功能:

一广泛的访问才能

现在,短程通讯的技能规范许多,只有LonWorks、ZigBee、6LoWPAN、rubee等常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能,各种技能主要是针对某一应用开发的,缺少兼容性和体系规划。现在,国内外现已开展了物联网网关的规范化作业,如3GPP、传感器作业组等,以完成各种通讯技能规范的互联互通。

二可办理性

强壮的办理才能关于任何大型网络都是必不行少的。首先,需要对网关进行办理,如注册办理、权限办理、国家监管等。网关完成了子网中节点的办理,例如获取节点的标识、状况、特点、能量等,以及因为子网的技能规范和协议复杂性的不同,唤醒、 *** 控、确诊、升级和保护等的长途完成,网关具有不同的办理功能。根据物联网的模块化网关来办理不同感知网络、不同应用,保证使用一致的办理接口技能来办理终端网络节点。

三协议转化才能

不同感知网络到接入网络的协议转化,低规范格局的数据一致封装,保证不同感知网络的协议能够成为一致的数据和信令;将上层宣布的数据包分析成可由感知层协议识别的信令和 *** 控指令。

总结这些基本网关才能没有问题,但关于物联网网关来说,要害点之一是网关本身是完成感知层和通讯层的仅有入口和出口通道。外部只需要处理网关,而网关用于调度和 *** 控下面访问和注册的各种类型的传感设备。

因而,网关具有相似于API网关的要害才能,即对传感层中各种传感设备供给的不同类型的协议进行接入和适配,一起在协议接入后能够转化为规范接口协议和通讯层交互。关于实时接口,它能够选用相似的>

一般来说,物联网网关在架构和实现进程中会提供硬件设备,实现协议转化、路由、转发、自动注册办理、南北一体化的接口才能。这个网关通常是布置在局域网端的设备。对于整个云架构,只有网关设备和云能够交互。

边缘计算的终究落地能够在物联网网关层实现,即进一步提高物联网网关的存储和核算才能。一方面,在网关层实现本地收集后的数据自动收集,二次处理后收集上传到云端。另一方面,将云的要害核算规矩和逻辑散布到网关层,支撑网关层的本地化核算。这也是网关层功用的一个要害扩展。

物联网应用涉及国民经济和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 后的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信息时代,物联网无处不在。由于物联网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因此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主要有如下。\x0d\ \x0d\1、城市管理\x0d\ \x0d\(1)智能交通(公路、桥梁、公交、停车场等)物联网技术可以自动检测并报告公路、桥梁的“健康状 况”,还可以避免过载的车辆经过桥梁,也能够根据光线强度对路灯进行自动开关控制。\x0d\ \x0d\ 在交通控制方面,可以通过检测设备,在道路拥堵或特殊情况时,系统自动调配红绿灯,并可以向车主 预告拥堵路段、推荐行驶最佳路线。\x0d\ \x0d\ 在公交方面,物联网技术构建的智能公交系统通过综合运用网络通信、GIS地理信息、GPs定位及电子控 制等手段,集智能运营调度、电子站牌发布、IC卡收费、ERP(快速公交系统)管理等于一体。通过该系 统可以详细掌握每辆公交车每天的运行状况。另外,在公交候车站台上通过定位系统可以准确显示下一 趟公交车需要等候的时间;还可以通过公交查询系统,查询最佳的公交换乘方案。\x0d\ \x0d\ 停车难的问题在现代城市中已经引发社会各界的热烈关注。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找 到车位。智能化的停车场通过采用超声波传感器、摄像感应、地感性传感器、太阳能供电等技术,第一 时间感应到车辆停入,然后立即反馈到公共停车智能管理平台,显示当前的停车位数量。同时将周边地 段的停车场信息整合在一起,作为市民的停车向导,这样能够大大缩短找车位的时间。\x0d\ \x0d\(2)智能建筑(绿色照明、安全检测等)\x0d\ \x0d\ 通过感应技术,建筑物内照明灯能自动调节光亮度,实现节能环保,建筑物的运作状况也能通过物联网 及时发送给管理者。同时,建筑物与GPs系统实时相连接,在电子地图上准确、及时反映出建筑物空间地 理位置、安全状况、人流量等信息。\x0d\ \x0d\(3)文物保护和数字博物馆\x0d\ \x0d\ 数字博物馆采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对文物保存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降尘和有害气体等进行长期监 测和控制,建立长期的藏品环境参数数据库,研究文物藏品与环境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创造最佳的文 物保存环境,实现对文物蜕变损坏的有效控制。\x0d\ \x0d\(4)古迹、古树实时监测\x0d\ \x0d\ 通过物联网采集古迹、古树的年龄、气候、损毁等状态信息。及时作出数据分析和保护措施。\x0d\ \x0d\ 在古迹保护上实时监测能有选择地将有代表性的景点图像传递到互联网上,让景区对全世界做现场直播 ,达到扩大知名度和广泛吸引游客的目的。另外,还可以实时建立景区内部的电子导游系统。\x0d\ \x0d\(5)数字图书馆和数字档案馆\x0d\ \x0d\ 使用RFID设备的图书馆/档案馆,从文献的采访、分编、加工到流通、典藏和读者证卡,RFD标签和阅读 器已经完全取代了原有的条码、磁条等传统设备。将RFID技术与图书馆数字化系统相结合,实现架位标 识、文献定位导航、智能分拣等。\x0d\ \x0d\ 应用物联网技术的自助图书馆,借书和还书都是自助的。借书时只要把身份z或借书卡插进渎卡器 里,再把要借的书在扫描器上放一下就可以了。还书过程更简单,只要把书投进还书口,传送设备就自 动把书送到书库。同样通过扫描装置,工作人员也能迅速知遭书的类别和位置以进行分拣。\x0d\ \x0d\2、数字家庭\x0d\ \x0d\ 如果简单地将家庭里的消费电子产品连接起来,那么只是—个多功能遥控器控制所有终端,仅仅实现了 电视与电脑、手机的连接,这不是发展数字家庭产业的初衷。只有在连接家庭设备的同时,通过物联网 与外部的服务连接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服务与设备互动。有了物联网,就可以在办公室指挥家庭电器的 *** 作运行,在下班回家的途中,家里的饭菜已经煮熟,洗澡的热水已经烧好,个性化电视节目将会准点 播放;家庭设施能够自动报修;冰箱里的食物能够自动补货。\x0d\ \x0d\3、定位导航\x0d\ \x0d\ 物联网与卫星定位技术、GSM/GPRS/CDMA移动通讯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能够在互联网和移 动通信网络覆盖范围内使用GPs技术,使用和维护成本大大降低,并能实现端到端的多向互动。\x0d\ \x0d\4、现代物流管理\x0d\ \x0d\ 通过在物流商品中植入传感芯片(节点),供应链上的购买、生产制造、包装/装卸、堆栈、运输、配 送/分销、出售、服务每—个环节都能无误地被感知和掌握。这些感知信息与后台的GIS/GPS数据库无 缝结合,成为强大的物流信息嘲络。\x0d\ \x0d\5、食品安全控制\x0d\ \x0d\ 食品安全是国计民生的重中之重。通过标签识别和物联网技术,可以随时随地对食品生产过程进行实时 监控,对食品质量进行联动跟踪,对食品安全事故进行有效预防,极大地提高食品安全的管理水平。\x0d\ \x0d\6、零售\x0d\ \x0d\ RFID取代零售业的传统条码系统(Barcode),使物品识别的穿透性(主要指穿透金属和液体)、远距离 以及商品的防盗和跟踪有了极大改进。\x0d\ \x0d\7、数字医疗\x0d\ \x0d\ 以RFID为代表的自动识别技术可以帮助医院实现对病人不问断地监控、会诊和共享医疗记录,以及对医 疗器械的追踪等。而物联网将这种服务扩展至全世界范围。RFID技术与医院信息系统(HIS)及药品物流系统的融合,是医疗信息化的必然趋势。\x0d\ \x0d\8、防入侵系统\x0d\ \x0d\ 通过成千上万个覆盖地面、栅栏和低空探测的传感节点,防止入侵者的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攻击性 入侵。上海机场和上海世界博览会已成功采用了该技术。\x0d\ \x0d\ 据预测,到2035年前后。中国的物联网终端将达到数千亿个。随着物联网的应用普及,形成我国的物联 网标准规范和核心技术,成为业界发展的重要举措。解决好信息安全技术,是物联网发展面临的迫切问题。\x0d\根据我的预测未来物联网的市场潜力非常巨大,现在各大公司巨头也已经开始布局物联网市场了,所以掌握物联网核心技术是非常有益的!!

食品工业“十二五”期间行业发展状况

发布单位:中国食品工业协会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治代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发布《食品工业“十二五”期间行业发展状况》 “十二五”期间,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增速放缓的形势下,全国食品工业认真落实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坚持“稳中求进”的总方针,顺应市场变化,推进结构调整,实现生产平稳增长,产业规模继续扩大,经济效益持续提高,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区域食品工业协调发展,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向好。多数经济指标提前完成了《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

一、食品工业规模效益稳定增长

“十二五”期间,食品工业在满足市场需求、转变方式、优化产业升级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行业稳定健康增长。

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09万亿元,比2010年的63万亿元增长了727%,年均递增约146%,略低于《“十二五”规划》中“食品工业年均增长15%”的目标。

2014年,食品工业上缴税金总额924155亿元,比2010年增长799%,年均增长148%;食品工业实现利润总额758146亿元,比2010年增长951%,年均增长182%。

食品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88%提高到2014年的100%,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由2010年的088∶1提高到2014年的105∶1,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

二、企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

“十二五”期间,食品工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统计,2010年超过百亿元的食品工业企业有27家, 2014年,全国达到和超过这一规模的食品工业企业有54家,超额完成了《“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百亿元食品工业企业超过50家的发展目标。

2014年规模以上大中型食品工业企业共计5789家,占食品工业企业数的154%;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占全行业的540%;实现利润总额占全行业的629%;上缴税金占全行业的832%。

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

“十二五”期间,全国食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工业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食品企业更加重视节能环保低碳发展。2011年—2014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73万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加343万亿元,增长15倍。

2014年全国食品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7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1618%,年均增长272%;全国食品工业总资产658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666%,年均增长136%。

食品工业是最早开放的竞争性行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食品工业企业已经适应了按市场经济方式解决企业发展资金问题。目前,食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88%是由企业自筹资金解决的,国家预算内资金、利用外资等其他资金来源只占到全部投资的12%。

四、区域食品工业协调发展

“十二五”期间,在中央一系列区域发展政策指导下,食品工业区域经济逐渐趋向均衡协调发展。

东部地区继续保持了领先和优势的地位,2014年东部地区实现了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59万亿元,比2010年的326万亿元增长408%;其中山东省2014年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68万亿元,一直以来稳居全国首位。

中部地区借助农业资源优势,努力将其转化为产业优势,食品工业快速发展;2014年中部地区实现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92万亿元,比2010年的145万亿元增长1014%;其中河南省2014年实现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963155亿元,自2010年起连续4年居全国第二位。

西部地区借助政策优势,食品工业发展进入快车道,2014年西部地区实现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06万亿元,比2010年的120万亿元增长717%。从增长速度上看,“十二五”期间,中部发展最快。2010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在全国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比例分别为451∶229∶194∶126,到2014年发展为421∶268∶189∶122。从中看出,东部地区食品工业份额占比减少,中部地区份额增加。

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的比重由2010年的4834%提高到2014年的5789%,基本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

五、对外贸易总体水平发展较快

“十二五”期间,2011年—2014年累计实现食品进出口贸易总额58066亿美元,比“十一五”期间累计增长524%,年均增长111%。食品出口四年累计22561亿美元,比“十一五”期间的17504亿美元增长289%;进口累计35505亿美元,比“十一五”期间的20603亿美元增长723%。

“十一五”期间,食品进出口贸易由小额顺差转为逆差,“十二五”期间食品进出口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2011年—2014年贸易逆差分别为1945亿美元、3318亿美元、3726亿美元、3955亿美元。主要原因是中国进口大宗商品(粮食、油料、油脂等)量、值不断创出新高,加之对乳制品和肉及肉制品食品进口的大幅增长,导致食品进出口贸易逆差逐年扩大。

六、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向好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国家形象和企业信誉,是行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十二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以及食品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并保持向好趋势。

七、食品工业重点行业发展情况

1 粮食加工业

粮食加工业转化农产品数量大,产业关联度高,“十二五”期间保持较快增长,生产总量迈上新台阶。

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有6061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57151亿元,比2010年增长984%,年均增长187%。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生产大米1304282万吨,比2010年增长582%,年均增长122%;生产小麦粉1411602万吨,比2010年增长395%,年均增长87%。

2 食用油加工业

我国是食用植物油生产和消费大国。“十二五”期间,我国食用油加工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

2014年全国食用植物油产量653413万吨,比2010年增长669%,年均增长13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36998亿元,比2010年607680增长706%,年均增长143%。

3 乳制品制造业

“十二五”期间,乳制品制造业在整顿和调整中实现恢复性增长,行业诚信建设、安全生产能力得到提高,但全行业仍处于转型发展期。

2014年全国乳制品制造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29773亿元,比2010年增长678%,年均增长138%;乳制品产量265181万吨,比2005年215939增长228%,年均增长53%。

4 酿酒工业

酿酒工业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工业之一,也是世界酒类品种最全、产业规模最大的国家。“十二五”期间酿酒行业在经历“十一五”高速发展后,逐步向“理性变革、力求稳健”发展,产业结构、生产规模和科技水平发生显著变化。

2014年,全国葡萄酒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057亿元,比2010年3095增长359%,年均增长80%;葡萄酒产量11610万千升,比2010年增长66%,年均增长16%。全国黄酒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856亿元,比2010年增长358%,年均增长79%。全国啤酒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8624亿元,比2010年增长462%,年均增长100%;啤酒产量492185万千升,比2010年增长了98%,年均增长24%。

2014年,白酒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5889亿元,比2010年增长942%,年均增长180%;白酒产量125713万千升,比2010年增长了602%,年均增长125%。白酒行业积极开展科技创新、节粮降耗,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产业。

5 屠宰及肉类加工业

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3786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87401亿元,比2010年增长726%,年平均增长146%。

2014年,畜禽屠宰业生产鲜冻肉390344万吨,比2010年21168增长844%, 年平均增长165%;肉制品加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2513亿元,比2010年增长422%,年均增长92%。

八、我国食品工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1 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全球食品格局深度调整

世界经济已进入密集创新和产业振兴时代,全球食品竞争格局也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不断向多领域、全链条、深层次、低能耗、全利用、高效益、可持续方向发展,这些必将深刻地影响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跨国集团在全球范围内通过资本整合,以专利、标准、技术和装备的垄断及人才的争夺,将人才、技术优势迅速转化为市场垄断优势,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采用兼并、控股、参股等多种手段实现食品工业重组,这些也对竞争力相对较弱的食品企业带来严峻的挑战。

2 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食品工业转型升级迫切而艰巨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日趋强化的资源和环境双重制约,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已成为我国长期的主要任务。我国食品工业部分行业单位产品的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仍然较高,对这些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必然的选择。

3 高新技术应用加速,食品工业不断涌现新业态

食品科学是高度综合的应用性学科,其他科学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都会直接或间接带动食品工业的技术创新。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与食品科技交叉融合,不断转化为食品生产新技术,如物联网技术、生物催化、

生物转化等技术已开始应用于从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到消费的各个环节。营养与健康技术、酶工程、发酵工程等高新技术的突破催生了传统食品工业化、新型保健与功能性食品产业、新资源食品产业等新业态的不断涌现。

4 消费需求刚性增长,市场空间持续扩大

随着人口增长、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城镇化深入推进,“十三五”时期,城乡居民对食品消费需求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趋势。随着我国进入中高收入阶层的人越来越多,城乡居民对食品的消费大体经历了三个层次:①民以食为天--刚性需求--吃得饱②生活水平提高--结构需求--吃提好③健康长寿--功能需求--吃得安全有营养,而且正从生存型消费加速向健康型、享受型消费转变,从“吃饱、吃好”向“吃得安全、吃得健康”转变,食品消费将进一步多样化,市场空间持续扩大,继续推动食品消费总量持续增长。

5 引领县域经济发展

近些年来,全国许多县市以发展食品工业为重点,带动和引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自2000年以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每两年开展一次食品工业强县和优秀龙头食品企业的认定和经验交流活动。截至目前,已在全国培养和认定178个食品工业强县和1046家优秀龙头食品企业,这些强县的食品工业产值均占到全县的经济总量的50%以上。通过大力发展食品工业,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推动化解“三农”问题和促进新农村建设,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创立了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6 聚集特色发展

食品行业以中小企业居多,发展食品工业一是要聚集,二是要有特色。聚集发展有利于发挥综合优势,产生聚集效应;有利于产业贯通,融合发展;有利于完善社会化公共服务体系,带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同步发展;有利于产域融合,成为新城镇建设的载体,进而实现农业人口和农产品就地转化,实现食品产业和新城镇建设的融合推进。聚集发展的有效形式就是建设食品产业园区。有特色就是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确定食品工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统筹规划,业态集中,形成优势,如最近涌现的新产品、新业态、功能食品、植物蛋白饮料、有机食品、休闲食品等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9297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