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的两大“利器”让它在业界“剑指天下”、不可一世!这两把利器就是苹果A14系列芯片和iOS系统。那么问题来了,苹果公司的这两大利器这么强,现在哪家手机厂商能把它拉下神坛?可以这么说,目前全球还没有哪家 科技 公司有这样的实力,包括三星和华为。
芯片级别的对比:苹果A系列芯片和三星猎户座、华为海思麒麟芯片有什么区别?苹果A系列芯片的集成度是比三星猎户座、华为麒麟芯片都低的,不仅芯片体积比较大,基带芯片也是外挂的。为什么这样呢?其实就是因为苹果公司的高层不想对某一零部件制造商依赖性太强。iPhone7系列之前它用的是高通的基带芯片,说实话,高通的基带芯片性能很好,信号也稳定,但是后来苹果公司高管发现,苹果A系列芯片对高通的基带依赖性太强了,就引入英特尔基带,两者混用,最后直接收购英特尔基带部门和团队自己做。但是,最后发现基带研发并不好做,性能差、信号不稳定,今年的iPhone12系列只能又继续使用回高通的X55基带芯片了。
苹果A系列芯片体积大、集成度低,并不意味着它的性能就低。每一年的A系列芯片的跑分,在所有芯片研发团队中,性能参数和跑分都是最高的,其实跑分跟系统也有很大关系,苹果手机的iOS系统与安卓系统的不一样的,下面会有介绍。
在芯片内部构造方面,CPU、GPU、NPU、ISP、DSP等都是苹果公司自研的;除了基带芯片之外。另外,苹果A系列芯片的CPU、GPU、NPU内核已经实现了魔改,自主率更高。
而华为麒麟芯片的内核还是ARM公版架构;三星猎户座的IP性能大核已经实现了魔改,叫猫鼬架构,功耗小核还在使用公版核心,这就是华为麒麟、三星猎户座芯片比不上苹果A系列芯片技术优势的原因之一。
*** 作系统的对比现在,华为手机、三星手机都是使用谷歌的安卓系统,安卓系统基于Linux进行开发的开源系统,而苹果公司的iOS系统是基于Unix开发的闭源系统,开源系统和闭源系统又什么不一样呢?
可见,Linux系统虽然兼容性好、可窗体管理系统,但是门槛低、对硬件要求低,可能会引起软硬件混乱开发使用的情况;而Unix虽然没有窗体管理系统,但是对硬件要求高、软件应用管理严格,所以软硬件环境比较好、流畅性高。
安卓与iOS系统哪个好?安卓具有的窗体管理系统,其实就是多后台运行,很多人比较喜欢多后台运行的系统,但是随着这几年手机厂商们为了提升系统流畅性、省电等体验,对后台管理也变得越来越严格,安卓手机杀后台特别严重,跟iOS系统的伪后台运行差别变小。
华为的鸿蒙系统怎么样?华为的鸿蒙系统已经出到20版本,主要还是物联网的发展方向,目前还无法再移动端使用,现在的系统生态也还在不断地发展、优化。由于华为也是基于Linux系统研发的,它的系统特征性跟安卓差不多,但是它是我们国内 科技 公司开发的,安全可控,我们还是要支持它的发展。
当前最有潜力的必须是华为了!如果公平竞争,华为手机要不了几年就能超过苹果,看回答有人说芯片靠进口,苹果的芯片难道是他自己生产的?基带不是他的,RAM、ROM不是他的,屏幕不是他的、手机结构件不是他的、最后的组装不是他的!
说到底现在是全球化的时代,虽然有犬普出来吠了吠,但是这个趋势他阻挡不了!
你们赶紧培养娃,把他们培养成高材生,成为华为或者其他中国公司的天才少年,将来这个国家的某个公司就有希望了!
但是目前来看还是华为,在综合创新上苹果也就那样吧,不是说小看苹果,只是他的创新能力其实也就那样,别高估别人也别贬低自己!
苹果手机凭借iOS不可一世,试问哪家公司有潜力能把他拉下神坛
对于苹果手机来说并不是单单靠iOS系统取胜,最主要的是他的硬件也是领先整个手机行业,尤其是处理器这块距今为止没有哪一款处理器性能可以超过苹果家的A系列处理器,哪怕就是手机处理器扛把子的高通除了专利比苹果多一点外在处理器性能这块依然不如苹果,就高通最强的骁龙865以及华为的麒麟990,联发科天玑1000这些在对比A13处理器的时候还是有百分之十五到二十的差距,所以想要超过苹果不光是要在系统上面超越,还要在硬件上面超越,可大家看看目前为止真的还没有一个厂家可以同时做到。
如果非要说后期有潜力超越iOS系统的那么应该只有安卓系统了,前期的安卓系统由于开放源代码,在应用权限这块一直没有很好的控制,导致前期安卓系统给人一种永久了就会卡的感觉,但是自从安卓100 版本后已经有非常大的改善,运行也越来越流畅在加上不同厂家对其进行深度优化,已经完全改变了过去的卡慢的状况,大家看看这几年的安卓手机是不是比以前流畅多了,所以如果将来最有潜力赶上苹果iOS系统的应该只有安卓,但是拉下神坛估计不太可能,必定当你在不断优化的时候iOS同样也在进步,所以想要彻底将苹果拉下神坛除非你有特牛的突破,否则就别轻易谈超越。
至于国产系统这块就更没办法和iOS对比了,我上面说了目前国产机基本上清一色使用的是安卓系统,本质上就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系统,全部都是在安卓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定制,如果这要说有可能后期会赶上iOS系统的那么应该只有华为的鸿蒙系统,不过对于鸿蒙系统来说目前都只是停留在理论上面,具体还要等后期鸿蒙系统正式发布后再能给出最终结论,不过总体来说总比没有系统要强的多,说实话现在的过产手机如果不想办法突破系统和处理器研发生产这块迟早都会被人卡脖子,现在的华为已经被米国禁止台积电为华为生产麒麟芯片了,后期会不会还有其他损招都未知,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国产机应该都团结起来研发自己的系统,生产自己的处理器,不然将永远受制于人。
谷歌安卓 *** 作系统,为什么现在能够成为iOS *** 作系统的最大竞争对手?
谷歌和苹果这两家公司其实都是以“互联网业务”为主的 科技 公司 。它们都是为了获取更多的 用户流量 ,也就是说iOS *** 作系统拥有的功能安卓 *** 作系统现在基本上都有。
从个人对苹果iOS *** 作系统的长期体验和安卓手机的不断使用来讲,iOS *** 作系统确实一直很优秀,而谷歌安卓这几年也确实在不断进步。那谷歌安卓 *** 作系统现在到底在哪些方面有重大进步?我们可以一起来看下。
一、谷歌应用商店越来越丰富,比获取收益较高的苹果APP Store发展潜力更大。在苹果iOS *** 作系统中进行APP下载时,很多人会选择它的 APP Store(或苹果应用服务) 。苹果iOS曾依靠它曾击败了 3G 时代的 诺基亚 ,也为iOS的APP应用 程序开发者们 提供了更客观的收益服务。
而谷歌安卓在早期的发展过程中,它的应用商店并没有像苹果的APP Store那样把相应的服务建设的很完善,而是让用户在下载APP时必须进 谷歌浏览器 ,这主要是由于谷歌早期把精力放在了浏览器的 搜索 功能上。直到后来谷歌公司发现智能手机的用户变得越来越多后,才开始把用户流量的核心服务转移到手机端,而且对安卓 *** 作系统应用商店的服务数量进行了不断的增加。
比如,谷歌现在已经把一些优秀的 AI算法 应用在了 Google Play 对应的 GMS 服务中,比如 手机AI拍摄 、 实景3D导航 、 AR 游戏 等,这都是苹果目前涉足较浅薄的领域。
就拿手机 拍摄解锁 的功能来讲,苹果iOS *** 作系统的人脸识别功能一直需要依赖手机前置摄像头相关的 3D传感元件 ,从而验证手机用户3D面部实际数据。而这些3D传感元件在使用成本上就比较贵,很难在普通手机上进行使用。
为了让更多普通智能手机都能拥有人脸识别功能,谷歌安卓 *** 作系统在2020年6月26日正式对 AR Core 功能加入了 Depth API 服务。此服务通过 动态深度算法 ,可以让手机以普通的 广角镜头 实现3D图形的建模和人脸3D数据的验证,直接让人脸识别功能不再更多的依赖其价格高昂的光学元件。
二安卓手机很多功能开始全场景使用,其“多任务管理”比苹果iOS更有优势。所谓的 手机功能全场景使用 ,是指 手机端的系统功能和APP软件,能够在其它设备(如平板电脑、电视机等)上进行继续使用, *** 作可以无缝切换 。
我们使用iPhone的 iMovie 软件来进行视频剪辑时其编辑功能选项并不多。为了能够剪辑出更加优质的视频内容,苹果手机端的iMovie软件导出的视频可以继续在电脑端进行更加 精细化的 *** 作 ,特别是在 视频时间线 上的截取和插入。
这就是苹果iMovie软件的全场景使用需求,通过视频剪辑功能让iMovie软件能够在 手机、平板电脑、Mac电脑 等多个设备上面都能进行不同程度的剪辑。
光有全场景使用条件并不够,让智能手机拥有多任务管理的能力才能更出色 。 这里的“多任务管理”,就是你可以在屏幕中开启多个窗口,并根据窗口的大小来进行不同程度的 *** 作 。
现在的智能手机,到底可不可以实现多任务管理呢?
完全可以,比如 2020年 全新升级的 小米MIUI12 。小米为了让2020年的旗舰机型能够有更好的体验,在手机新的系统版本 MIUI12 中加入了“ 小窗模式 ”,我觉得这是它对谷歌安卓底层的 分屏 功能进行了更实用的优化设计,让打开的 2 个APP中一个以 悬浮窗 形式进行展现,实现手机的多任务管理。
虽然苹果手机在 iOS14 版本也加入了同样功能的“ 画中画 ”,但是也很快被华为的 EMUI101 版本给超越了。
在华为安卓手机的 EMUI101 版本中, 分屏 多任务管理可以使用“ 侧边导航栏 ”添加APP之后才能进行开启,分屏状态下其实手机已经打开了 2 个APP应用界面,然后再打开通知栏的 悬浮框 ,就变成了开启 3 个APP应用界面。
我们把华为手机继续升级为 EMUI11 之后,会发现华为手机在以前除了支持多任务管理,它也能实现 全场景使用需求 。比如它的“ 多屏协同 ”功能,现在我们可以在华为的电脑端开启多个手机应用窗口界面。此功能这是告诉大家: 即便手机不能开启多个界面窗口,也可以在电脑端实现更多手机界面的打开 。
从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谷歌安卓 *** 作系统在实现多任务管理功能时,也同样满足了用户全场景的使用需求,这也是苹果iOS *** 作系统现在需要升级的地方。
结语:苹果iOS *** 作系统的优越性让iPhone每年的新款销量基本上保持在前列,而作为众多安卓手机厂商支持的谷歌安卓 *** 作系统也在不断进步。从AI算法精准服务、全场景多设备的使用和多任务管理等各个方面,谷歌安卓 *** 作系统正在不断缩小与苹果iOS之间的差距,这也谷歌安卓能够成为苹果iOS最大竞争对手的原因之一。
当然,苹果在iOS *** 作系统不断升级的过程中也在吸取安卓 *** 作系统的优点,让手机用户能够拥有更实用的功能。
只能请张维为给苹果立规矩了
暂时没有!国内最有实力的华为连芯片都靠进口还谈什么把苹果手机拉下来!国内进步苹果每年发布新手机它也在绞尽脑汁在刨新进步!买苹果手机或者买国产手机与爱国不沾边!
华为早迟可以反杀并秒杀苹果的,爱中华,买华为。我爱我的祖国我用交了关税的苹果。
技术领域完全可以盗版或者窃取,但软件里面也许有三样东西很难复制,灵魂,基因与习惯。
目前来看没有
没有
互联网的发展呈现十大发展趋势:趋势1:中国互联网用户普及率将过半,中国互联网网民数稳居世界第一
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2014年上半年,随着智能手机对功能手机的替代已经基本完成,智能手机用户已形成庞大规模,市场占有率已趋于饱和,增速呈减缓趋势,智能手机对网民普及率增长的拉动效果减弱。预计2015年年底,中国网民的渗透率将接近50%。2013年全球网民数为26亿,2013年比2012年的增长率为9%,但尽管如此,中国网民数稳居全球第一。2013年中国的网民数是第二名美国网民数的29倍,但中国的网民渗透率为46%,美国为83%,从渗透率来看,中国的网民数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趋势2:互联网向移动端迁移,得移动互联网得天下
全球移动互联网使用量持续增长,占整体互联网的25%(截止到2014年5月),去年这一数据仅为14%,一年之内使用比例翻倍,亚洲移动网民的渗透率也从去年的23%增长至37%,增长速度极快。截至2014年6月,中国移动网民规模达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中国移动网民的普及率(网民占中国人口比例)达391%,即近4成中国人在使用手机上网。同时,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进一步提升,由2013年12月的810%提升至2014年6月的834%,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
互联网产品和服务也要跟着网民走。在2012年及2013年诸多大型互联网公司其移动端的流量已经超越PC端的流量,很多大型互联网企业PC业务用户往移动端迁移,呈现出PC业务增长放缓,移动业务增长迅速的态势。如果一个互联网企业没有在移动端的拳头产品,将很快被移动互联网的浪潮颠覆。在未来的两三年内,得移动互联网得天下。
趋势3:全球传统媒体严重衰退,中国网络广告收入超越电视广告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中国主流媒介中,电视广告和报纸广告的收入市场份额从2009年开始出现明显的下滑态势,2011年,网络广告的收入超越报纸的收入,在2013年,网络广告收入则超越电视广告收入,网络媒体成为第一大广告收入媒体,在2014年,网络广告的收入份额还将继续增长,而电视则在继续下降,网络广告的收入份额将继续显著领跑市场。
在美国,虽然互联网广告市场份额还没有超越电视,但差距在逐渐缩小,尤其是互联网的媒介消费时长已经显著超越了电视的媒介消费时长,这将促进美国互联网广告市场的进一步繁荣,而美国市场的纸媒和广播无论是媒介消费时长还是广告市场份额,都在严重萎缩。
趋势4:网络广告将是效果广告的天下,以大数据精准广告将成为网络广告的重要发展驱动力
2013年以CPC和CPA为计费方式的效果广告,其市场份额达666%,2014年该比例将超过7成。在效果类广告为主流的中国网络广告市场,精准广告技术将成为网络广告市场的重要驱动力。我们看到360公司的点睛系统、腾讯的广点通等新的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精准广告势力正在快速崛起,其市场地位已经可以跟传统的门户相当。游戏和电商是这些精准广告系统的主要客户群,随着这些客户群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精准广告系统在大数据方面的进一步发力,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以大数据驱动的精准广告势力将成为网络广告市场最为重要的变革和发展的驱动力。
趋势5: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正在崛起,大型平台类互联网企业将驱动市场快速发展
互联网消费金融是指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购买消费品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服务金融方式,包括住房贷款、汽车贷款、旅游贷款、助学贷款等。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2013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达到600亿元。从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构成来看,2013年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主要以P2P消费信贷为主,艾瑞咨询数据显示,该比例高达975%。2014年电商巨头首次进入该领域,2014年年初,京东率先推出白条服务,随后,7月份天猫推出分期服务。2014年电商巨头的强势切入,使得市场格局出现显著变化,2014年通过电商平台产生的消费信贷交易占互联网金融交易规模的32%,预计2015年该比例将增至40%以上,2016年将超过一半,通过电商平台产生的消费金融交易规模将成为市场主体。伴随着京东与天猫进入市场,2014年交易规模将突破160亿元,增速超过170%。2017年,整体市场将突破千亿,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4%。市场增长的驱动力来自于电商巨头的强势切入该市场,以及更多的平台型互联网企业如房产网站、汽车网站加入该市场。
趋势6:互联网正在大力往健康领域渗透,掀起互联网健康浪潮
越来越多的用户在使用互联网寻找与健康相关的解决方案,由此带动了移动互联网健康市场的迅速发展。最近3年时间内,无论是苹果、谷歌、微软等全球的高科技公司,还是BAT等国内互联网巨头都在觊觎移动健康市场,从移动挂号到日常健康管理服务,从健康监测到慢病预防和慢病管理,互联网健康浪潮正在掀起。
互联网健康市场未来发展主要有三股力量的推动:
(1)国家政策利好
2014年5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放开网上销售处方药,并提出允许第三方物流配送药品。
《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目前医药工业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多、小、散问题突出,造成过度竞争、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其将2015年的产业集中度目标设定为,前100位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50%以上。
(2)技术相关因素推动
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将改变现有的医疗健康服务模式——远程预约、远程医疗、慢病监控、大数据管理等逐步成为可能。
传感器的发展。传统的可穿戴式传感器腕环、心率带、计步计、动作传感器、智能衣服传感器正在快速发展;而非植入式电化学传感器的发展,利用对眼泪、唾液、汗液以及皮肤组织液等体液的传感器检测,填补实时监测体内疾病及药效的空白。
(3)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变化
老龄化。205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将增至近44亿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34%,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中国不断加剧的老龄化趋势成为医疗保健增长的基础;
污染。气候变化和污染加重人类健康隐患,为健康产业增长提供空间。有关数据表明,每年世界范围内,约20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水资源和空气的污染的后果,将会在未来10年间越来越明显地显现出来。一方面污染会使得人们更加注重疾病防治,增加医疗健康支出;另一方面,人们在由污染带来的疾病治疗上投入也会有所增长。
(4)大型互联网及IT企业重视及大力参与推动
阿里巴巴的布局从医院到药店,从挂号到缴费几乎已涵盖了医疗行业的方方面面。阿里巴巴投资医药电商中信21世纪科技有限公司10个月之后,后者日前正式更名为“阿里健康”;支付宝公布“未来医院”计划,宣布将对医疗机构开放其平台能力;阿里启动药品电子平台,“阿里健康”客户端在石家庄就首次介入医院电子处方环节,通过“处方电子化”试点,以期实现在医院外购买处方药。国内药品终端销售收入中,处方药占80%,这个市场潜力非常巨大。
腾讯斥资7000万美元战略投资医疗健康互联网公司丁香园;腾讯领投挂号网超过1亿美元;手机QQ最新版中推出了健康中心,希望基于手Q的社交用户数据,来对产业链的软硬件厂商做整合;打造微医平台,与微信、QQ打通,让医院医生接入即可为挂号网、微信、QQ用户提供便捷的就医服务。
百度与北京市政府合作,搭建健康云平台,整合上游的智能医疗设备商和下游的远程医疗服务商,基于智能硬件设备来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
小米投资2500万美元战略入股九安医疗旗下的iHealth;苹果发布全新健康应用,该移动应用平台被命名为“Healthkit ”,它可以整合iPhone或iPad上其它健康应用收集的数据,如血压和体重等;三星也推出了其健康追踪平台SAMI;Google推出Google Fit;微软则推出Microsoft Health健康与健身云服务平台。
趋势7:在线教育拐点到来,未来市场快速成长
中国经济网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国内在线教育投资总额高达25亿元,国外在线教育投资总额24亿元,同时8月份不低于10亿元的投资、10月份的5亿元,预估2014年整年国内在线教育投资高达50-80亿元左右,全球的在线教育投资总额预估上百亿。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4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998亿,增长率达19%,市场仍然处于较快的速度成长。2015年,市场增长的拐点即将到来,未来三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继续快速增长,增长率均在20%左右。学历教育、职业在线教育是市场规模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中小学在线教育市场将比整个在线教育市场的成长速度更快,2014年中小学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增长率为34%,未来三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增长率分别为35%、39%和39%,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目前的教育领域的变革主要是来自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原来的互联网教育绝大多数依赖于PC端,互联网时代已经完全进入移动互联时代,有了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之后,在线教育从相对集中的学习转变成碎片化学习的状态,这需要在线教育产品形态的转变;而由于大数据的发展也使得在线教育更加智能和科学,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建立错误题库去优化老师讲课的重点,或者通过大数据去辅助学生答题,科学评估学习成绩,优化学习重点,如猿题库、学习宝和优答。
趋势8:在线旅游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市场正在酝酿变局
2014年中国在线旅游预订市场交易规模将达2872亿。受到业内持续而大规模的价格战影响,在线旅游OTA市场营收规模2013年和2014年增速低于整体在线旅游市场。
展望2015年,以下趋势依然持续:
(1)价格战,企业增收不增利。四家中国赴美上市OTA企业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企业净利润依然加速下滑,但各方的价格战愈加火热。携程网第三季度净营业收入为21亿元,同比增长38%,但净利润217亿元,同比下降42%。这已是携程连续三个季度净利润负增长;去哪儿公司2014年第三季度总营收为5011亿元,同比增长1078%;但是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扩大至5662亿元。但携程依然在2014年12月宣布将拿出10亿进行大规模促销。同程和途牛也互相公开叫板。
(2)在线机票市场集中度更高。在线机票预订市场的价格战持续,中小在线代理商压力逐渐增大,利润率降低,OTA分销结构将逐渐集中。
(3)直销在线酒店地位继续提升。由于价格战将再持续,促进直销类酒店网站继续崛起。目前在线酒店预定网站用户规模来看,去哪儿、携程、艺龙第一阵营,而直销类网站7天酒店在2013年也进入并稳住在第一阵营;预计2015年还将会有1-2两家直销类酒店用户规模进入第一阵营。
(4)在线度假市场比在线旅游整体市场增速更快。2014年在线度假市场交易规模增长率达42%,远高于在线旅游市场的增长率(275%),2015年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增长率将在35%以上。这主要是得益于度假休闲游的需求量逐渐增强,带动的租车、度假公寓等业务增长。
(5)在线门票受到在线旅游企业重点关注,竞争更加白热化。2014年是在线门票发展的元年,而2015年则进入白热化的竞争阶段。门票市场作为休闲旅游的入口,更容易交叉销售度假产品,因此抢占门票市场有助于对于度假市场的开发。
(6)出境游热度逐渐提升。随着旅游预定的用户的收入增加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用户对出境游的需求更加强烈。预计未来几年,在线预订出境游热度会不断提升,份额进一步扩大;同时,将会出现更多专注出境游的互联网企业。
(7)移动端的迁移和竞争更加激烈。很多大型的在线预定企业其移动端流量已经超过PC端流量,在线旅游价格战与服务战已经由PC端转移向移动端,2015年移动端的竞争更加激烈,在线旅游企业将继续加大移动端的大幅度促销和返现。
趋势9:房产领域O2O做闭环,加速转型迎发展
2014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步入调整期,各地商品住宅库存量高企,对市场预期的转变进一步影响了整体新开工节奏,房地产投资增速明显下滑。市场观望情绪显著,开发企业的投资和推盘节奏都有所调整。2014年以来市场成交量整体下行,市场成交较去年大幅下降。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4年1-11月,50个代表城市月均成交227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6%,与2012年同期基本持平,分别高出2010年、2011年同期106%、245%。房地产行业以上的影响已经传导至房地产网站,导致房产网站营收增长放缓。以上市公司搜房网为例,2014年其营收预计在73亿美元,年度营收增长率为15%,比2013年的48%显著下滑。在此背景下,房产网站积极主动变革,做销售闭环,加速转型。
未来一年房产领域值得关注方向包括房产O2O、家居O2O、社区O20和房产相关互联网金融。
(1)房产O2O。房产网站积极谋求销售闭环,不仅仅帮助线上推广,还需落实到线下的售楼环节,实现规模成交。搜房、乐居、安居客和365房产网等均在不同程度实现房产O2O。
(2)家居O2O。主要有几种模式:房产网站和家居网站开通线下实体店体验,线上销售模式;传统家居商场自建电商平台模式;传统家居商城联盟,自建联盟网站的网络团购模式;传统家居企业在电商平台销售的模式。
(3)社区O2O。从从蔬菜、水果、物业、家政服务等社区购物和服务,均为社区O2O的服务范围。以万科、花样年为代表的房地产商,阿里巴巴等电商公司,搜房及365房产网等房产网站,以及民生银行、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已经在不同程度进入该领域。
(4)互联网金融。为了更好的做闭环,很多大型房产网站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主要瞄准用户购房和装修过程中贷款问题。2014年,我们看到房产网站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一系列大动作:搜房网通过成立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并引入多方战略合作模式布局互联网金融体系。新浪和易居中国联手成立房金所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互联网房地产金融服务平台“房金所”。365房产网拟成立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趋势10:社交平台将加速生态整合,以社交为基础打造沟通、娱乐、生活、购物和学习一站式服务平台
在三大类社交应用中,整体网民覆盖率最高为即时通信,第二社交网站,最后为微博。即时通信(IM)在整体网民中的覆盖率达到了89%。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腾讯几乎领跑了这三类主流的社交应用市场。即时通讯领域,腾讯的QQ和微信的网民渗透率分别到78%和65%,QQ空间的网民渗透率也达57%,腾讯微博为27%,仅比新浪微博低1%。最为值得关注的是微信,上线后仅用四年便取得了65%的网民渗透率,发展速度极快。
未来一年,各社交平台将加速社交相关生态的整合,以社交为基础打造沟通、娱乐、生活、购物和学习的在线一站式服务平台。
(1)在沟通方面,腾讯提出乐在沟通的产品理念,QQ和微信将继续提升语音和视频沟通的产品体验,尤其是QQ在多人视频沟通方面,以提升在工作场景和教育场景下的一对多和多对多的沟通体验;新浪微博也在测试群沟通功能,期待在社交沟通方面抢占更多的份额。
(2)在娱乐方面,腾讯、新浪、人人等社交平台都积极为用户提供PC游戏和移动游戏服务,在社交用户的大盘上进行很好的游戏商业化,2014年这些社交平台在移动游戏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发展,预计未来两年将更为重视社交用户的移动游戏方向。
(3)在生活方面,2014年初,腾讯投资入股大众点评,占股20%,快速抢占生活O2O的入口;而在更早之前,腾讯就投资了嘀嘀打车。未来一年,在生活化方面社交平台将继续加速整合的速度,以投资或者收购的方式快速拓展市场。
(4)在购物方面,2014年初,腾讯以214亿美元入股京东15%的股份,合作有利于两者在电商领域的快速发展;而在2013年,阿里巴巴以586亿美元购入新浪微博18%的股份,同时两者展开全面战略合作,在未来,阿里还有权按事先约定的定价方式,将新浪微博的持股升至30%。在未来一年,社交平台将继续加大电商领域的合作力度,尤其是促进社交和移动电商的融合。
(5)在学习方面,社交平台将发挥其天然沟通能力和用户资源的优势,发力在线教育。以腾讯为例,“腾讯课堂”从两方面发力在线教育:一方面以QQ群为网络课堂做直播教育,而另一方面以精品课为资源平台做录播教育。同时,腾讯和新东方在2014年7月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微学明日”,进军移动学习市场。2014年2月YY也正式宣布进军在线教育,分拆出独立品牌100教育。预计2015年,社交平台更加重视教育市场的发展和投资,竞争愈加激烈。物联网的概念你可以自己去百度查,简单理解,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现阶段,物联网领域最大的应用就是智能家居了,也是吵得最火的,国内外的科技巨头,都在今年高调进入物联网智能家居行业,像是苹果、三星、谷歌、海尔、小米等,很多很多,都看到这块蛋糕了,谁都想吃,但直到现在,他们都还处在一个概念炒作的阶段,占领着物联网行业百分之八十市场份额的,还是那些老牌物联网公司,像是快思聪、霍尼韦尔、AMS、物联传感等。
从消费性高新 科技 的普遍产品与服务,协助大家处理问题或提高平常生活中的体验性,下列是Forbes指出2022年非常值得留意的七新趋势。
家庭机器人的盛行
即使家庭机器人早已在销售市场一阵子,可是全是单一化用处的智能机器人。amazon将要发布的Astra,将是首个通用性家庭机器人。假如取得成功,其它生产商一定会仿效,从而转变家庭机器人销售市场布局。
更智能化的新事物
伴随着机器学习的出现,除去借助智能化借助使智能手机电池续航电池续航,或是应用影象处理问题优化算法拍出更加好的相片以外,还为咱们形成了了解怎样高效化运作的智能化控温器及其自动运转的机器设备,例如无人驾驶 汽车 。将来在智能电视机上,可应用AI来调节影象和声响以适应新环境,并内建自然语言处理识别优化算法,使我们可以用声响 *** 控机器设备。
VR/AR及其感官联网
传统意义上,线上数字化信息和业务多刺激着大家的2种感官—视觉和听觉。展望未来,生产商和信息服务提供商都期望借助触觉、味觉和嗅觉和人互动交流,以打造真正意义上身在其中的用户体验性。在其中,VR/AR将是下个可提升感官局限的机器设备。
加入元宇宙
Meta、辉达和微软等企业早已制订了他们的元宇宙规划,总体目标是建立身在其中的线上自然环境,为工作、人际交往和休闲 娱乐 给予持久性的世界。联通沃卡惠预估这个热潮会在2022年逐渐引向其它行业领域。
5G和其它超高速互联网
2022年5G功能将变成全部价格的智能手机和其它机器设备的基础配置,而不仅仅局限于高级和旗舰级新产品。这代表着更高分辨率和更高带宽的**业务将变成逐渐开始,包含8K串流媒体及其云端 游戏 和VR。
智能化家居和物联网
Gartner预测分析,到2022年平均每一个家庭中将会有着500多台智能机器设备。除此之外,2022年由苹果公司、谷歌和amazon联合开发的“智能家庭 *** 作系统”Matter的发布,可以为家庭中的连网机器设备建立一个标准的 *** 作自然环境,届时智能家庭机器设备销售市场预估将发展至530亿美金。。
NFT、区块链技术和数字化分身
区块链技术、NFT和数字化分身将在2022年转变大家与技术互动交流形式,并对消费品市场形成巨大影响。包含:索尼、Asics和可口可乐在其中的消费知名品牌已表明有意向变成NFT行业领域的其中一部分,因而我们可以期待增强现实消费新产品的数字化商品和业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