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交通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我国正在形成一个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绿色智能、开放共享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智能技术深度推广应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推进先进技术装备应用,构建泛在互联、柔性协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智能交通系统。
智慧公路系统将先进的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有效地综合运用于交通运输,服务控制和车辆管理,加强车辆,道路、运维三者之间的联系,从而保障安全,提高效率,改善环境,节约能源。连接起城市与乡镇的智慧数字化全面发展,打造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新格局。
智慧交通实现基于全域三维可视空间、多源异构数据治理、动静融合业务管控的数字孪生平台,让公路、桥梁、附属设施等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具备多维感知能力,能够实现彼此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和自动控制,并与交通工具、交通参与者的协同联动,为公路交通安全和高效通行提供数据支撑。
可视化以全域全路网全要素数字化为基础,以全周期全业务数字化为引领,赋能高速公路管理服务全网络全业务数字化升级。
随着画面初始化后,映入眼帘的是以沈海高速厦门至泉州段作为项目背景的可视化场景,流光溢彩的霓虹效果展示了高速公路在 GIS 地图上的走向,以动画延伸的方式进行展示,让人眼前一亮。配合底部公路动画效果样式图,更贴合了整个项目场景。
ETC 门架系统一种高速不停车收费的设施。龙门架上可以安装一些鉴别汽车信息的设备,根据组装在汽车前挡风玻璃上的车载 RFID 标签与在收费站 ETC 行车道龙门架上的微波天线中间的微波加热专用型近程通信,利用软件连接网络技术应用与金融机构开展后台管理清算解决。
视频监控智能分析系统是道路交通方式不可缺少的监管手段。参考现场摄像头实际点位,在三维场景中进行对应位置的监控模型摆放,实现场景还原。用户通过三维场景对高速公路的摄像头位置一目了然,并进行实时监控信息采集与分析,将异常车辆信息等数据进行汇总。
对 ETC 门架进行了完整的三维场景构建,能够管理门架以及门架上所有的设备对象。支持通过数据配置,生成不同的监控场景。
真实还原龙门架路口交通运行状态,2D 面板重点展示门架编号、位置信息、门架车辆绑定信息、收费信息以及设备故障状态,方便运维人员对来往同行车辆进行筛查管理,便于开展交通健康诊断,有效解决路口交通拥堵和安全等问题,提升交通管理及服务水平。
ETC 车辆监测
高速可视化管理运维平台中的 ETC 门架系统同样可具备通行车辆分段计费、流量调查、视频监控、超速筛查等功能,汽车经过门架之后,门架上安装的监控系统会自动识别汽车,同时实现计费。
孪生车辆进出收费门架的过程,并以动态标签标注的形式展示每辆车辆收费结果,成功扣费车辆显示为绿色标签“交易成功"。扣费失败车辆显示为红标签”交易失败“,非 ETC 车辆显示为黄标签”交易失败。
公路的实际管理工作中,由于公路管理布局零散,现场处置、中心调度、决策指挥等工作任务相对独立,缺乏统一的纵向、横向间的指挥调度体系。加强基础设施数字化管理能力,将大数据、物联网、视频分析、数据挖掘等相关技术应用到公路场景中来,快速提高公路的安全、快速、绿色运输和智能管控的能力。
设备监测
收费站是公路系统功能发挥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收费站机电设备是保障公路正常运行的关键,高速公路的机电系统应该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不断往信息化、智慧化更新。
2D 可视化面板样式,将公路收费情况、车辆通行情况、出入口车道情况以及机电设备如栏杆机、车牌识别、车道监控、车道控制器、天线、费显、车道指示灯、情报板等设备的数量、运行情况以及设备运维情况进行汇总统计输出于大屏上,让运维人员无需再通过纸质文件传递信息与归档,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管理水平。
车道管理
打造的车道可视化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了对收费车道的监控和异常处理的能力,可对每一条收费车道进行实时监控,实现“无人值守”"远程 *** 作"的车道管理形式,助力打造畅行的高速公路收费站。
通过大屏上的面板对入口车道的车道通行指示灯、车道栏杆机进行通行、关闭、抬杆、落杆等 *** 作。
服务区可视化
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将服务区、服务区内建筑、周边环境设施进行高度还原,支持融合物联网、大数据等各类信息技术,整合服务区现有信息系统的数据资源,通过“一张图”的形式进行服务区管理。未来将助力实现服务区高质量发展和旅游、商贸、物流等功能拓展。
支持多种方式的模型渲染,采用轻量化三维建模技术,以三维场景为基础,2D 数据面板为辅,统计出服务区的基础地理信息、能耗(用水、用电)统计、接入天气系统实时查看到当日的环境监测、以及车辆统计与日车流量趋势图,实现服务区的数字化管理。
人流热力图
通过多个智能摄像头的图像识别分析,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区热力图。显示休息区人流情况及拥挤程度,红色区域人群聚集,绿色区域游客较少。管理者通过Hightopo 可视化数据进行人流监控可以建立人流预警机制。
通过数字孪生、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化新技术与公路行业的深度融合,舒适、高效的通行能力以及日常运维管理的智能化日趋重要,赋能公路行业早日实现主动预测、自动处置、快速响应、服务高效,全面提升以人为本的智慧公路。
3月1日,我们曾经发布一篇文章,预言了小米造车(《8分钟告诉你:小米为什么会造车》)。
29天后,这个预言成真了。
2020年3月30日,小米发布一则《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立项》的公告,公告内容称小米集团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立项,将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公司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小米集团首席执行官雷军将兼任智能 汽车 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雷军说到:小米 汽车 ,是我人生之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
他曾在2015年表示,造车是值得一搏的风口和时代机遇,小米在三五年内不会造车,因为我们的精力不够。而2021年恰好就是五年之期。如今,时间已到,雷军本人将亲自带队。
多年来坐怀不乱的雷军,或将摒弃原来对新造车只投入资金不投入真爱的策略,准备开始横跳。年轻人的第一辆小米 汽车 真的要诞生了。
公开资料显示,小米在2014年投资了地图厂商凯立德;2015年雷军创立的顺为资本投资了新造车公司蔚来 汽车 ;2016年和2019年,顺为又两次投资小鹏 汽车 ;2020年4月,小米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车载服务系统厂商博泰的B轮融资。
根据国家专利局披露的信息,小米 科技 申报的2000多项专利中,与 汽车 相关的大约有10项,主要包括车辆定速巡航、能源补充、车辆 *** 控、导航、辅助驾驶、行车安全、停车信息预测等。
2020年6月,小米 科技 有限责任公司进一步申请注册了“小米车联”商标和相关图形商标,国际分类涉及网站服务、科学仪器等。商标状态分别为等待实质审查、初审公告。
这些都是小米的秘密行动。
让我们再回到小米的顺为资本对蔚来与小鹏的投资。据后两者的招股书显示,顺为资本并没有出现在主要机构股东中,其在两家公司上市时的持股份额均不到5%。这意味着雷军虽然押注了新造车这一条赛道,但筹码并不够,所获收益也不够填大胃。
下一步,就该亲自上阵了。
在 科技 区混得风生水起的小米,为什么要趟造车这趟浑水?
首先我们来看看全球手机市场的报告,当然,这也是小米的重点业务之一。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1292亿台,同比下跌59%;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326亿台,同比下跌112%。
根据小米2019年的年报,小米的手机业务收入占总营收的59%,但其毛利润却仅占总毛利润的57%;而小米的互联网业务收入,虽然仅占总营收的307%,但其毛利润却占了总毛利润的45%。
在资本市场眼中,小米过分依赖智能手机收入的商业模式,不够性感。这使得小米即便在坐拥368亿用户月活数据下,在估值上非常吃亏。
手机市场的天花板已经非常明显,再一条路走到黑,很可能不知不觉就被内卷了。
简单来说,手机是小米发家的基石,但不是它走向新时代的垫脚石。
小米著名的“铁人三项”模式众所周知,即:硬件、软件和互联网服务。用雷军的话解释就是,“把软件、硬件和互联网融为一体,形成另辟蹊径、降维打击”。
为此,雷军曾为小米定下“5年内投资100家生态链企业”的目标,并把小米的AIoT业务提上很高的位置,比如2020年初,雷军发布新年全员信:确立智能时代『5G+AIoT』战略,5年要投入500亿。
所谓AIoT=Ai+IoT,也就是人工智能+物联网。围绕这一战略,小米投资了一箩筐各种各样的智能硬件企业,智能家居、智能家电、智能穿戴设备……当然还包括智能 汽车 ,比如蔚来、小鹏 汽车 。
手机是小米的今天,但AIoT才是小米的未来。因此,小米需要一个新故事,一个能够成为新时代绝对流量入口的故事,这就是关于造车的故事。
从行业趋势可以看出,未来『人工智能+物联网』最大的应用场景就是智能 汽车 。
小米的生态链战略已经很明显,无论是智能穿戴设备、还是智能家居都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嵌入到某些特定生活场景中,并解决相应问题。但它的目的并非提供一个全新生活的方式(当然也有这层含义),更重要的是抢占客厅、出行的流量入口,意图覆盖全场景的产品生态。
普通人一整天的行动轨迹,从卧室-客厅-路上-公司,经历了多个场景的变化。产品目录的扩增,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逐步形成统一的体验生态,强化用户的粘性,从而“占领”用户。消费电子巨头们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尽可能占据这些所有的场景并提供服务。
『衣食住』好解决,『行』就是一个非常有挑战的领域了。
根据IHS Markit发布的《2020年中国智能网联市场发展趋势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 汽车 市场的智能 汽车 渗透率为45%,而2025年该数据预计将提升到60%。而其中由于中国大力对新能源、智能 汽车 的政策扶持,以及对环境保护的强力重视,预计2025年时中国市场的智能 汽车 渗透率将达到75%。
雷军亲眼目睹,中国从零开始发展,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智能 汽车 市场,且自己也曾多次置身其中。他不会忽略这个趋势:无论新能源 汽车 目前多么饱受争议,未来全面占领市场是必然的事情;无论智能 汽车 目前有多么名不副实,未来成为互联网流量入口的大头也是必然的事情。
一旦某家产品在场景变化中被对手替换掉,这就意味着企业“被下线”,失去了一部分创造价值(利润)的在线时长,并且给了其他对手以生存的空间。这种局面,是任何消费电子巨头不能熟视无睹的,尤其是本来就强调生态的小米。
小米以及一众中国手机巨头的快速发展,其实都离不开当时苹果在中国建厂所整合起来的供应链体系。这就像是当年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车企一样,一边打开国内市场给外资企业,以短期的利益换取长期的发展可能。
这一次造车的契机,是特斯拉的上海工厂的发力。现阶段的电动 汽车 市场,由于特斯拉的引入和造车新势力的极速发展,相关供应链体系已经相对完善,最新的国产版Model 3的零配件国产率已经接近100%。再看看特斯拉的体量,上下供应链几乎一下被打通,同时价格也随着马斯克的“成本强迫症”不断减低。
原本电动 汽车 最难的那些部分,无论是像松下、LG、博世、大陆、法雷奥、英伟达、英特尔(Mobileye)等海外供应商,还是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百度、华为等国内供应商,现在都具有着成熟的整套解决方案。
硬件方面的问题已经不成问题,而小米的软件生态一直就是它的长处,通过外部采购成熟的硬件,配套自己的软件层,一张造车蓝图又画好了。
当然,这么想的 科技 巨头,不只是小米一个。
2年前,中国新造车这个赛道最活跃的公司有12家:3家央企是一汽、东风、长安,3家地方国企是上汽、广汽、北汽,3家传统民企是吉利、长城、比亚迪,3家造车新势力是理想、蔚来、小鹏。
如今,这个格局即将要被打破。
就从最近的新闻来看,目前准备进军新造车赛道的 科技 公司有百度、阿里、华为、富士康、索尼,其中百度和索尼是造整车,富士康提供代工,华为提供技术服务,大众宝马等传统车企也准备开始进行大反攻,另外,苹果造车的传闻也是甚嚣尘上。
说到底,新能源车(尤其是电动车)的入门门槛比燃油车低了几个数量级。
在过去100年里,全世界的 汽车 工业,都是大众、通用、福特、丰田这些传统车企巨头的天下,它们掌控着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瓜分了全球市场,创业公司没有任何机会。但是在电动车时代,这一切都被颠覆了,过去铁板一块的江湖格局,被撕开了一道裂缝,做互联网的这帮人,以造车新势力的形象跑了出来。
科技 巨头有技术、有资金、有成熟的互联网产品开发流程,跟智能 汽车 的资源匹配度很高。随着电动车的市场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业务模型越来越成熟, 科技 巨头纷纷下场想分一杯羹。
以蔚来、理想、小鹏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几乎是零经验入场,在过去两年赚足了风头。蔚来的年交付量超过4万辆,创 历史 新高,股价更是涨了十几倍,市值超过奔驰宝马通用福特。理想和小鹏也都是去年在美股上市,融了足够多的美金,销量也创纪录,坐稳了新造车的第二阵营。难说小米看了不会眼红。
其中,蔚来背后的资本阵容最为庞大。成立早期就拿到了腾讯、高瓴、红杉、淡马锡、华平等顶级机构的投资,还有马化腾、刘强东、雷军等大佬站台。现在,即便是经过了多轮增发,腾讯还是蔚来的第二大股东,投票权仅次于李斌。
理想早期选择的是低速电动车赛道,第一个项目失败后,才切换到中大型SUV的增程式路线,并推出理想ONE。后来美团王兴力挺理想,多次公开鼓吹理想,在理想上市前,美团和王兴个人持续加码投资,成为理想第二大股东,仅次于李想。
小鹏背后的的何小鹏早年创办了UC,后来被阿里收购,何小鹏加入阿里,2017年何小鹏任小鹏董事长后,阿里开始投资小鹏,并在IPO时大笔认购,成为第二大股东。
威马则是站在百度阵营。百度从2017年开始投资威马,随后威马每轮融资百度几乎都参与,成为威马最大外部机构股东。百度和腾讯,在早期同时投资了蔚来和威马,后来出现分化,2017年底蔚来和威马融资时,腾讯领投了蔚来,百度领投了威马,自此阵营形成。
可以看到,不仅是造车的门槛低了,而且背后都有互联网/ 科技 企业的背景可寻。
从 科技 发展的 历史 来看,摩托罗拉、诺基亚、柯达等巨头都没能在工业化向信息化的技术变革中成功转型。问题并不在战略上,而是底层技术的切换导致公司内部产生巨大的利益与权力冲突。
如果小米能够打破这个魔咒,肯定也能在这个时代的关键转折点,拥抱新的市场。
有了硬件层面的模块化供应商,有了 科技 企业的软件背景,小米造车的最后的拼图是什么?
两个,钱与人才。
我们亲眼见证了,蔚来、小鹏、理想在美上市后的市值飙升,这也是新造车潜力的体验,可谓是一剂“壮阳药”。
但与此同时,蔚来 汽车 CEO李斌曾表示,没有200亿不要造车,何小鹏也说过:以前看别人做车觉得100亿太夸张,现在自己跳进来才知道200亿都不够花。英国家电巨头Dyson戴森曾组建了一支将近600人的研发团队,花光了218亿,可惜三年后还是宣布了终止造车计划。
可见造车是怎样一台“榨汁机”。
表面上来看,在手机市场中小米和苹果还可以掰掰手腕,但是论到资本积累,那就不是一个量级了,苹果的经营现金流量、资本储备实在是太庞大了。
庞大到什么程度?同样是2019年,其经营现金流量是693亿美元,投资现金流流入了45896亿元,并且还有超过2000亿美元的庞大现金储备。摩根士丹利分析师表示,2020年苹果投入了近190亿美元用于 汽车 研发,且约占全球 汽车 产业研发资金的20%以上,从中也能看出苹果的造车野心。
以这样“富可敌国”的资本力量,苹果完全负担得起造车所需的投入。除此之外,庞大资本背景+品牌号召力,也解决了另一个问题——人才的引入,光是2020年一年,苹果从全球各大车企疯狂挖人,包括特斯拉、克莱斯勒 汽车 、大众集团等,目前,特斯拉前副总裁Chris Porritt就在苹果的Titan项目中担任重要职位。
钱与人才,这就是摆在小米造车眼前最大的两座山,想不想跨过去、能不能跨过去,这就是小米造车能不能真正落地的关键。
以上都是基于现有事实的分析与推测,如今小米真的要造车了,它能够为消费者和行业带来什么呢?
小米品牌之所以拥有众多粉丝,除了本身的产品足够优秀,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每进入一个领域,总能把这个领域的价格压下来,让所有消费者受益。你会发现无论是小米旗下的哪款产品,它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是一定是在相同价位中性价比最高的之一。
小米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全球采购组装的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再以高性价比取胜。小米靠着这种模式才有了如今庞大的生态链和出色的产品,对于那些预算有限但又想获得较好体验的用户来说,小米确实是首选。
小米的支持者们,希望小米能够将“价格屠夫”的精神带到新能源 汽车 市场当中。打造出一辆属于年轻人的、物美价廉的、体验良好的新能源 汽车 。当然,小米所面临的挑战无疑是巨大的,像是五菱宏光MINI EV、比亚迪的低端车型都是物美价廉,它们将成为小米入局的强力阻碍。
幸运的是,小米造车,恐怕不缺投资者。
以雷军在圈内的人脉和小米产品的口碑,足以吸引大量资金的解囊相助。大疫之年货币超发,资产价格和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全球资本市场的避险情绪陡升。
资本往哪里避险?大城市核心区的房产、全球性 科技 龙头股、消费类龙头股都等等。投资造车新势力,短期可吃新能源的市场红利,长期可吃无人驾驶的技术红利。
况且,发布会上,雷军亲口说到 『今天小米有一点点积累,是值得我们大干一场的时候。我们有什么,我们有钱,1080 亿现金,有一万多人的研发团队,有全球前三的手机业务,还有全球最好的智能生态,说实话,还有我们亏得起。』
虽然现在的小米并不“缺钱”,但是笔者估摸着小米并不会亲自下场造车,而是选择代工的模式,就像近两年互联网公司和传统车企们的合作一样。
原因很简单,传统车企在面临电动化、智能化的路径上,遇到的最大难关就是对电子电器架构以及软件层面的人才缺失,以及和原本燃油车Tier1供应商之间的相生相克。而像小米这样的 科技 公司,软件层面本就是看家本领,与半导体行业也本就是亲密合作伙伴,与传统车企合作恰恰发挥各自所长。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小米的车只要便宜,贯彻着小米这个品牌一贯的口号,其销量大概率是不会差的。这一点,五菱宏光MINI EV的大卖都足矣证明这个简单的道理:一切看似华丽的产品卖点在实用和便宜面前都是“纸老虎”。
昨晚的发布会上,雷军说起了自己成长历程中的几个蜕变,从程序员转型到 CEO,再到天使人,最后带领小米手机部门重回世界第三。几次转变都是他认知结构和人生阅历巨大的变化和翻新。如今他终于迎来第四个蜕变。
如果说过去20年,人类的第一大智能硬件是手机,那么未来20年,人类的第一大智能硬件一定是智能 汽车 。
小米 汽车 ,你会买吗?
一、事件
深圳新兴领域的突破性立法——《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 汽车 管理条例》将于8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支持L3级自动驾驶通行。
此条例代表官方首次对L3及以上自动驾驶权责、定义等重要议题进行详细划分,正式出台后将为全国L3级自动驾驶准入政策提供标准借鉴。 这意味着无人驾驶接下来将迎来高速增长阶段。
二、何为L3?
L3 级自动驾驶是指在设计的运行条件内,可以执行全部动态驾驶任务,驾驶员以适当方式执行动态驾驶任务接管。本质上来说,即是驾驶员脱手驾驶(必要时需接管)。
条例对行业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
1)自驾场景的延伸;
2)确立责任主体。高级自动驾驶长期无法推行,不是技术上的困境,是责任主体无法确定。 此次条例明确了L3 级自驾系统开启的状态下的责任主体,即“因己方车辆发生违章或事故责任,第一责任人永远是驾驶员”(除质量问题造成交通事故) ;
3)明确相关服务收费的合法性
推荐两条主线:
1) 汽车 智能化下的“必选品”; 2)V2X的增量
1 中科创达(300496)
全球领先的智能 *** 作系统产品和技术提供商。 公司主要产品分为软件开发、技术服务、软件许可和商品销售四种业务模式。 目前,公司拥有超过1000项自主研发的技术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公司保持与高通合作形成的卡位优势。 已发布高通8295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充分发挥SA8295性能,实现了低速辅助驾驶与座舱域的融合;公司新设的智能驾驶平台公司定位中端域控,高通已入股,持股1311%,相关域控产品预计将于2024年实现量产。
在自动驾驶软件开发方面,公司已和多家主流芯片厂商展开合作。除高通外,公司在2021年起就在英伟达平台中提供车载视觉方案;此外,公司和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为地平线平台的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软件支持。
2 四维图新(002405)
国内导航电子地图行业的领先企业。 高精地图+芯片+数据合规+智驾Tier1 多驱动。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板块包括导航业务、高级辅助驾驶及自动驾驶业务、车联网业务、芯片业务、位置大数据服务业务。 公司是国内首家获得导航电子地图制作资质的企业。
高精地图“国家队”。 公司拥有世界先进的导航电子地图制作技术,建成了覆盖全国的导航电子地图数据库,以及全国最大规模的导航电子地图生产和更新网络体系。
公司技术已具备自动驾驶Tier1能力,可以为车厂提供完整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已经拿下凯翼、长城等头部车厂订单。
3 德赛西威(002920)
国际领先的 汽车 电子企业之一, 主营业务是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网联服务。
公司深耕英伟达计算平台,已发布支持L3以上等级的域控制器, 产业链中域控制器德赛西威处于龙头 。同时作为 汽车 智能座舱电子龙头 ,长期受益于智能网联商机,公司产品结构、客户结构皆处于第一梯队。
且德赛西威与多家龙头车厂保持深度合作关系,如一汽丰田、长城 汽车 、吉利 汽车 、广汽乘用车、奇瑞 汽车 、比亚迪等,目前公司最新域控制器产品已经支持L3及以上等级自动驾驶,将跟随智能驾驶行业高速成长。除了L3级别自动驾驶,公司在其他自动驾驶领域也正积极布局,2017年,公司在新加坡成立了研发团队, 专门开发L4和L5级自动驾驶和 汽车 网络安全的前沿技术。
4 锐明技术(002970)
车载监控+ 汽车 EDR+车联网
公司致力于利用视频、AI、大数据及IoT等技术手段,发展交通安全及运输业信息化方向的产品及解决方案。 在全球车载移动视频监控市场占有率排名全球第二 。据2021年Berg Insight报告, 公司在车队视频管理系统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一。
公司与地平线为合作伙伴关系,目前合作正常推进中,双方在高级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等领域进行重点技术和产品合作。
在国内市场, 公司的市占率很高,业务覆盖了80%以上地级市 ,在公交、出租等行业,同时也是比亚迪的供应商。
5 千方 科技 (002373)
国内领先的智慧交通和智能安防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营业务是智慧交通和智能物联网业务。
22年6月17日公司互动易回复,子公司联陆智能具备相应完整的以路侧感知雷达为主体的融合感知系统,公司目前已经布局多项无人驾驶前装相关技术包括 4G T-BOX 、数字钥匙等,已经与包括长城东风在内的多家主机厂达成合作,公司在无人驾驶领域主要参与方向为路端与车端两方面;
公司已完成自主知识产权的V2X车载系统并实现应用,携手百度,投资设立北京智能车联 科技 产业创新中心,致力打造中国无人驾驶Ⅴ2X生态和智能交通产业基地。
评论转发,是对作者的一种鼓励;
未来即将消失的5种职业,快看看有你吗?互联网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冲击着各行各业,同时互联网也在逐渐由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发展,而未来,数据需要完全共享,万物互联的物联网即将来临。
那么在马云倡导的“未来各行各业都必须拥抱互联网”的宣言里,我看到了传统行业的逐渐消失:
未来即将消失的5种职业,快看看有你吗?
物联网
司机
如今我们已经看到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在硅谷101高速公路上穿梭,或是自己停靠在旧金山的大街上,都已经不足为奇了。而奥迪、奔驰和丰田等多家汽车厂商都计划开发自己的无人驾驶汽车。所以未来司机这一职业即将消失,包括驾校老师、停车执法者等等也会随之消失。
未来即将消失的5种职业,快看看有你吗?
无人驾驶汽车
经纪人、中介商
实际上中介商这个职业已经在悄然隐退,信息高速发展必将“夺去”这一类人的饭碗。原因很简单,他们将不会比别的普通人知道的更多。比如: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很乐意选择在网上自选保险。人们可能会更需要专业的规划师,而并非经纪人。
未来即将消失的5种职业,快看看有你吗?
银行柜员
据报道,未来10年,中国大陆80%的现金会消失,人们逐渐开始选择网银或者移动支付。马云的支付宝,马化腾的微信支付等等这些移动支付的迅速崛起就是最好的例子,而且他们都在积极推行“无现金化”。比如杭州,90%的支付都使用移动支付,而不是现金。传统的金融业正在发生一场彻底的互联网革命,互联网金融大势所趋。
未来即将消失的5种职业,快看看有你吗?
移动支付
工业商品制造者
3D打印将颠覆制造业。小到一个杯子,大到房子等所有的产品,到可以用3D打印出来,而你只需要一个程序就行了。
未来即将消失的5种职业,快看看有你吗?
3D打印房子
记者
也许有一天,90%的记者都会失业,这不是危言耸听。据报道,美国NarrativeScience公司,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瞬间就可以撰写出百万篇的报道,《福布斯》杂志都已经成为他们的客户。而且,《万象》、《环球财经》等都已经宣布即将停刊。
未来即将消失的5种职业,快看看有你吗?
人工智能
这不是危言耸听,这些都真真实实的存在,千万不要觉得很遥远。现在已经有很多的打字员、铁匠、电话接线员等职业都已经消失在我们的生活里。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3D打印技术的日趋成熟、未来职业变迁的速度将会越来越快!
未来即将消失的5种职业,快看看有你吗?
大数据
如果了解哪些职业正在消失,或者你认为未来哪些行业会消失,请留言补充。
“工业40”的本质是产业互联网。“互联网+制造”的融合,这是一场时代的革命,是颠覆和自我颠覆。实际上在过去的15年当中,见证了自动化到互联网化,还洞察了万物互联所带来的技术变迁。“工业40”是人类社会最后一次工业革命,引用工信部部长苗圩的一句原话:“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概念,“互联网+制造”最具备条件,“工业40”也将成为“互联网+”的最先突破的一个领域。
在中国的移动互联网领域里,在过去15年里,所有的资源、资金都压在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上面,所以我们称之为消费互联网。现在移动互联网来到了第二产业工业,第一产业农业。按照马云的说法互联网是我们今天这个社会的顶层基础设施,是水、电、煤和高速公路。那么,随着移动互联网对工业领域、农业领域的颠覆、侵袭,实际上整个移动互联网我个人认为它进入深层次的再造,深层次的重新产生效率的一个阶段。
“工业40”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概念,它的核心是“智能制造”。它对我们中国的整个产业影响巨大。因为中国是世界上一个制造大国,所以说,“工业40”不仅仅影响中国的经济,也影响整个中国未来的发展。第一,它会影响中国的就业,因为在制造领域里,就业人员达8000万以上。第二,影响中国的经济出口。第三,会影响中国的军事国防。影响到我们所有的产品生产、制造、流程、供应链,所以说“工业40”正在颠覆工业里传统工业的整个生产模式。工业40带来的三大红利领域
“工业40”从2013年刚刚开始。据有些观点,它将会延续30年到40年的时间。那么,“工业40”是一个巨大无比的万亿级以上的一个市场,在“工业40”领域里面,未来10年,资本市场会有超过300家以上的上市公司。有哪些类别的公司会有更多的机会?理解如下:
第一类,智能工厂。也分为两小类:1、传统的工厂转型成智能工厂。2、一出生就是智能工厂的。
第二类,技术解决方案公司。为制造业提供智能工厂、顶层设计、转型路径图、软硬件一体化设施的“工业40”解决方案公司,总集成商。实际上中国有400万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在未来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他们都会逐渐的分步骤的转型成“工业40”工厂。那么,这里就面临一个巨大的市场。
第三类,为中国的制造业转型成“工业40”的过程当中的九大技术供应商,包括工业物联网,工业网络安全,工业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等等。
在“工业40”解决方案里,包括软件、硬件。软件有工业物联网、工业网络安全、工业大数据、云计算平台、MES系统、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支持工作的自动化等。硬件有机器人(包括高端的零部件)、传感器、RFID、3D打印,机器视觉,智能物流,也是AGV,PLC,数据采集器,工业交换机等。
错过了工业40,就错过这个时代
工业30到40有两个核心的标志。
第一、从30时代的集装箱到现在的快递,这回答了为什么顺丰快递这样的快递公司在互联网时代的作用变得无比巨大。而在工业时代,EMS的作用就没有那么大。所以,工业时代的核心标志是集装箱,互联网时代的核心标志是快递。
第二个标志,从模具到数据。我们知道工业时代,整个全球制造最典型的公司是富士康,郭台铭也讲过,模具是工业之母,IE是工业之父。所以,富士康、比亚迪,包括丰田公司,他们都把模具和IE作为核心的关键能力,这也可以称之为工业时代,或者30时代的标志是模具。那么,40时代,按照阿里巴巴马云前段时间所讲,叫DT,就是数据的技术。所以说,30到40核心的标志是从模具到数据。这是一场巨大的产业革命,错过了“工业40”,实际上也就错过了这个时代。
由于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导致了新一轮产业革命。这个前提非常重要,也就是说没有这一轮的科技革命,也就没有了这一轮的产业革命。德国工业40,由一个信息,一个网络,四大主题、三项集成、八项计划组成的框架结构。德国提出工业40整体框架有很多地方和中国不同, *** 作上面还有一定的距离。
根据预测,第四次工业革命延续视觉大概为30到40年,所以说工业40移动互联网对中国工业的颠覆、再造和融合才刚刚开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