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鸡养殖技术

公鸡养殖技术,第1张

一、肉用种公鸡的发育特点
1体重增长
在4周龄时体重应达到标准或超出标准100~150克,光照时间必须调整到能使饲料采食完全。6周龄时体重应达到1000克以上,甚至达到1200克。在7~15周龄有条件的可以小心尝试把体重拉回到标准,使体重平稳增长,有可能在13~15周龄使体重逐渐拉回到标准或比标准高50~100克。在16~26周,无论此时体重大小必须保持周增重达标,因为此时睾丸开始迅速增长。
2 骨架发育与胫骨长度
适当的骨架大小与胫骨长度对种公鸡的交配非常重要,同时也会影响种公鸡产蛋期的体况。大约85%的骨骼在前八周完成发育,95%的骨骼在前十二周完成发育,不要错过种公鸡骨架发育的最好阶段,因为胫骨越长受精率越高。
3 睾丸发育
种公鸡睾丸大小和重量与精子、精液的数量和质量有直接联系,公鸡睾丸的发育与育成期体重增长与饲养管理有很大的关系,产蛋期公鸡睾丸大小与功能的保持和体重控制及其体况有关,公鸡睾丸发育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①在2~15周龄,睾丸重量的增加有限,但是精原细胞数量的增加非常快,精原细胞不但提供将来精子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而且其数量多少对睾丸产生精子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在11~12周龄,睾丸开始发育后突然增大,而后停止发育,这期间尽可能避免妨碍种公鸡生长发育的各种应激发生,否则会影响睾丸的发育。
②15周龄以后种公鸡睾丸重量的增加开始加快,睾丸重量在加光刺激3周后增加更加明显,重的可达到22克,这期间体重增长不足、体重下降或者将超重的种公鸡体重拉回标准,对睾丸的发育影响非常大。
③在25~35周龄,睾丸重量和精液数量最高。35周龄成熟良好的种公鸡,睾丸重量大约在45克,输精管发育良好,并且睾丸上有良好的血管分布和健康的色泽。此期容易失重,应注意观察和触摸鸡只,保持适当的增重和避免各种应激。
④在35周龄以后,睾丸开始自然萎缩,血管分布明显减少,睾丸颜色苍白,输精管颜色和大小变差。精液数量与质量也逐步下降,受精率也随之逐步下降。保持公鸡良好的体重、增重和体况能延缓高峰后受精率的下降速度。
二、管理措施
体重增长
进鸡前准备公母分开饲养,种公鸡栏放在鸡舍前面,有条件的最好把公鸡单独放在1栋鸡舍内饲养。种公鸡应小栏饲养,每栏鸡数在500只以下,且最好手工准确加料。使用产蛋期相同的料线,料线高度要合适,18周龄后每只种公鸡料位为20厘米。种公鸡最好地面平养,但密度不超过35只/米2。
2 早期管理
首先要使用高质量的颗粒破碎料,粗蛋白含量达21%;其次最迟在15日龄开始每日限饲,拉长骨骼生长时间,使胫骨充分生长,尤其是平养时。如果不及时限饲,种公鸡会不长毛和骨骼,只长肉。此外,要控制体重使之达标或稍超标,确保各阶段周增重达标,生长曲线平滑。
3 及时分群
优良种公鸡的均匀度应在90%以上,分群时应达到性成熟,对断喙不好、体重太轻、骨架小且过肥、瞎眼、趾有问题以及体形不好的种公鸡,应淘汰。一般在22日龄前分群,这时限饲强度不大,鸡群均匀度好,以后如果没有料位不当、喂料不匀、串栏等问题,就不用再分群了。
4 断喙要整齐
断喙一般垂直切掉上喙的1/3,上下喙必须齐,否则会影响交配和浪费饲料。断喙时要选熟练工人 *** 作,并设专人检查断喙情况。
5 密度适宜
密度与饲喂面积会直接影响公鸡质量、均匀度和受精率。密度过大会造成饲喂面积不足,受精率低下。育成期密度一般为3~35只/米2,料位在5周龄、6~10周龄、11~15周龄、16~64周龄分别为5厘米、10厘米、15厘米、18厘米。种公鸡发育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密度过大造成垫料潮湿、均匀度低下、睾丸发育不好等。
6 公母混群
①混群前种公鸡选择。体重在平均体重范围(±150克)内,淘汰过大、过小公鸡;胸肌饱满,胫骨长度达标,脚和趾平直,冠、脸与肉髯红色,背直,喙整齐,眼睛明亮等。不要把未成熟公鸡混群,因未发育公鸡受早熟母鸡压制,会造成终生发育不良。混群时应逐只挑选。
②混群时间。加光后一周混群,一般在23~24周龄(等母鸡性成熟再混群)。均匀度不好可分次混群,23周先混5%,24周再混2%,25周将剩余的公鸡混入。
③混群后,每周称重2次,根据体重及时调整料量(100~160克/只·天不等)。不应只看手册,结合触摸胸肌来定料量,一旦摸到胸肌发软就应加料。
④公母比例控制。刚混群时种公鸡占85%左右就够了,不好的公鸡应及时淘汰,到最后种公鸡比例65%就足够了。
7 产蛋期的管理
①公鸡喂料系统应具有简单、喂料量准确、分布均匀、高度适宜、不伤害鸡冠、能做到公母分饲等优点。
②架板高度要合适。若架板高度超过45厘米,45周龄后必须有爬梯;若架板高度超过60厘米,则需全期设置爬梯,否则种公鸡上去后,就不想下地面交配了,会严重影响受精率。反之架板过低,产蛋箱高度不够,鸡只在下面扎堆,垫料容易霉变,并影响工人捡蛋。
③注重种公鸡的日常检查。
一是检查公母鸡是否互相偷吃饲料
良好的喂料系统是防止偷料的关键,经常检查防栖栅,防止公母鸡互相偷吃饲料。每周还应检查公鸡鼻签是否正常,发现没有的应及时补穿鼻签。
二是称重时检查种公鸡丰满度
种公鸡丰满度评分:每周选15只公鸡,分5个等级,1级=太瘦,衰弱;2级=瘦但健康工作;3级=完美的,部分龙骨露出;4级=轻微过肥;5级=圆胸过肥。根据种公鸡丰满度,及时加减料。
三是避免种公鸡失重
种公鸡失重的影响:当刚开始失重时,精子质量与数量受到影响;当轻微失重时,精子质量降低;如果在5周内失重100克以上,精子质量、数量均降低;如果5周内失重大于500克,精子生产停止甚至有时是不可逆的。30周龄后最危险的情况就是公鸡失重,如发现公鸡失重后可每天每只加料4~5克,超重后可减4~5克料。正常情况料量为130~135克,如母鸡偷吃公鸡料,料量最多可达160克。
四是观察公鸡脸色
混群后每周观察公鸡脸部变化,如发现脸色变白,证明营养摄取不足,性激素分泌开始下降。同时检查胸肌变化,如肌肉变软或消瘦证明营养摄取不足。五是检查肛门颜色和胫骨血斑。受精率高的公鸡肛门宽大、开阔、红润,胫骨布满血斑。
④及时淘汰种公鸡。将活力减退、藏在料线下、胸肌丰满度差、性未成熟、超重、肛门周围颜色淡、脸色苍白、腿趾不好、过度交配等不良的种公鸡及时淘汰掉。
8 种公鸡替换
种公鸡替换的优点有:增强新老公鸡交配活力、增加精子质量、提高受精率。一般建议鸡舍之间进行种公鸡调换。如果鸡舍之间调换25%~30%种公鸡,可以在4~8周内提高受精率4%~5%。鸡舍之间调换种公鸡,还可以减少由于外来公鸡进入造成的疾病问题。在受精率下降之前(40周龄)、种公鸡在鸡舍分布均匀、公母鸡混合均匀、种公鸡体况良好的情况下,内部调换公鸡效果更佳。

鸡与蛋的问题的终结
以下内容转自猫扑大杂烩,有及少量删减,仅作参考。以后如果谁还想再挑起关于此事的争论,请事先查阅本帖。
(……原谅我用了“挑起”一词,我实在控制不住了……)
----------------------------------------------------------------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种解释:
先有蛋后有鸡---

1首先,先有小鸡还是先有大鸡?当然是先有小鸡。
进一步,先有小鸡还是先有蛋?小鸡不能生蛋,只有蛋才能生小鸡,然后才有大鸡。
因此,先有蛋,后有鸡。
蛋-->小鸡
小鸡-->大鸡
--》蛋-->鸡
这是一种分析思想的应用,是一种哲学智慧的游戏,与生物学的进化问题是两回事。但是,从生物进化上考虑,变异最大的是在精子、卵子和受精卵分化初期,而不是出生以后。显然,存在于蛋中的变异受精卵--鸡种,具有最大的可能性。
2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这似乎是所有人的困惑,但我们还是应该先确定是先有蛋。现在的家养鸡源于野生原鸡,其驯化历史至少4000年。早期的家养鸡是从一只原鸡产下的蛋中钻出来的。许多专家认为,原鸡是一种野鸡,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鸡的祖先。但也有人认为,现在的鸡是不同种的鸡杂交后的产物。从进化论的角度说,不存在到底是蛋生鸡还是鸡生蛋的问题,因为,无论是鸡还是其他生物,一个物种的早期成员都是其他一种相近物种的后代。
3世界上先有了海洋, 之后一些氨基酸什么的作用之后, 才有了生命的形态
所以, 那些生命的元素先组成一颗蛋的可能比一下子变成一只活鸡的可能要大
二先有鸡后有蛋
1家鸡是古代原鸡经过长期饲养驯化而来的。是先有爬行动物的蛋,后来才出鸡。然而,蛋虽是一个新的生命的开端,却不是一个新的物种的起源。所有的生物都是通过环境的变异长期演化而来的。所以,鸡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结果,蛋是鸡生的。
2一事实,个体生长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再卵裂为胚胎,胚胎再发育为个体。哺乳动物以人为例,卵子在体内受精,在子宫内经胚胎期发育为婴孩,分娩出来。 鸡也在体内受精,它不象人类一样在体内发育为个体,而是将卵细胞排出体外,在体外孵化为个体。 差异只是一个在体内发育为个体,一个在体外发育为个体。
蛋就是受精卵。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问题转化为 先有生命个体还是先有受精卵或生殖系统(生殖细胞由生殖系统产生)
我想,生命雏形的时候,生命并不会繁殖,只是复杂生化反应的产物-----一堆复杂生命质。后来,一部分生命质受外界因素影响,有了自我繁殖能力,产生了原始的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象消化系统 神经系统一样是生命进化发展的产物。 由此,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问题答案是------先有“鸡”后有“蛋”。
3“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问题的争论一直延续至今,它折射出的是人类探索生命起源孜孜不倦的精神。
这个问题之所以难回答,是因为以往没有突破“没有鸡哪来蛋?没有蛋又哪来鸡?”的循环套。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将两个问题分开看看。
蛋是鸡生出来的,鸡生蛋不需要蛋作为附加条件,所以没有鸡就没有蛋。这没有问题。
鸡是蛋孵出来的,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蛋都能孵出鸡来。能孵出鸡的蛋一定是受了精的蛋,这是要点。而要让蛋受精,必要条件就是公鸡和母鸡的交配。也就是“没有蛋又哪来鸡?”要成立,还需要“先有鸡”作为先决条件。
从分析两个问题中发现,“能孵出鸡的蛋一定是受了精的蛋”为我们解决问题找到了突破口。因而问题的答案是:先有鸡才有蛋
4
(1)某种不是鸡的雌鸟由于某种原因,渐渐的在它活着的时候变成了鸡。。我们暂把这只鸟命名为A,那么那么A就是从“A蛋”里孵化出来的,等它变成鸡后下的蛋才叫“鸡蛋”。由此,世界上先有的鸡,后有的鸡蛋。
(2)某种不是鸡蛋的鸟蛋如“A蛋”由于某种原因,孵化出来了一只雌鸡。那么以后这只鸡下的蛋就叫“鸡蛋”。由此,世界上先有的鸡,后有的鸡蛋。
作者: 狭叶柴胡 2007-8-13 22:16 回复此发言
--------------------------------------------------------------------------------
2 鸡与蛋的问题的终结
综上(1)(2)所述,世界上先有的鸡,后有的鸡蛋
三同时产生,不分先后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是人们长期争论不休,一直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实际上,蛋的出现比鸡的出现早得多,因为早在二亿八千万年前的二叠纪,爬行类就出现了,而爬行类(如鳄、恐龙等)都会下蛋,而鸟类的出现是在一亿八千万年前的侏罗纪,鸡的出现就更晚了,但有关“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实际问的是鸡和鸡蛋谁先谁后的问题。
鸡生蛋、蛋孵鸡,你若说鸡先出现,那么“没有蛋鸡怎么孵出来的”?你若说蛋先出现,又会遇到“没有鸡谁下出来的蛋”的问题,真令人无所适从。
根据进化论的观点,鸡和鸡蛋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鸡作为鸟纲中的一个物种,是从原始鸟类分化而来的,而鸡蛋是鸡的受精卵(指可以繁育出小鸡的鸡蛋),在鸡这个物种形成的漫长历程中,始终是连接“原始鸟类——鸡”进化中一代与一代之间的桥梁。在鸡的形成过程中,有三个因素:即变异、遗传、自然选择。“鸡”生蛋(较原始时还不能称为鸡),蛋生“鸡”,两代之间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同一亲代所生的子代总有差异。一个“鸡”可以下许多蛋,但不是所有的蛋最后都能成为成体的鸡。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得到最好的机会保存自己,而有利与无利是由大自然决定的,鸡的形成正是由于大自然逐渐保留了它们善奔走。地面活动多、飞翔能力差等变异特征,而从原始鸟类中分化出来的。显然,其中遗传起着保持巩固变异的作用,通过遗传使变异得到积累。
经过长期的、一代一代的“鸡”到蛋、蛋到“鸡”的过程,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物种的变异被定向地积累下来,产生物种的分化和新物种的形成,“鸡”就慢慢地进化形成了,鸡蛋也跟着进化出来,这是一个以百万年计的历程,决不可硬分“鸡”和“鸡蛋”出现的先后
四网友答案
网友见解:先有蛋,但是下蛋的不是鸡
网友见解:这似乎是所有人的困惑,但我们还是应该首先确定是先有的蛋。现在的家养鸡源于野生原鸡,其驯化历史至少4000年。早期的家养鸡是从一只原鸡产下的蛋中钻出来的。许多专家认为,原鸡是一种野鸡,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鸡的祖先。但也有人认为,现在的鸡是不同种的鸡杂交后的产物。从进化论的角度说,不存在到底是蛋生鸡还是鸡生蛋的问题,因为,无论是鸡还是其他生物,一个物种的早期成员都是其他一种相近物种的后代。
网友见解:我认为这个鸡蛋问题根本不要争论。
因为这要取决于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发展一般来说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现在已经有了进化的爆炸理论,并有了分子生物学的证据),因而从恐龙到鸡过渡是渐变的。没有一个明显的分界线。okdo
网友见解:我觉得是先有鸡,因为自地球有生物以来,最先出现的是单细胞生物,蛋属于细胞,所以我觉得这世界是先有蛋先的!
网友见解:我认为先有鸡。任何物种都是有祖先演化而来,鸡也不例外。蛋只是一种繁殖方式。应是先有鸡演化来,鸡又生蛋。
网友见解:答:先有蛋,后有鸡
简要证明:
公理一、现在是有鸡的;
公理二、鸡不是从来就有的;
公理三、鸡是卵生动物;
推论一:鸡是生蛋的;
推论二:鸡是由蛋孵出来的;
根据公理一,设现在所有的鸡构成集合A,在集合A中任取一个元素a0,即a0是一只鸡;
现在提问:这只鸡是怎么来的;
答:根据推论一,这只鸡是由蛋(计为b0)孵出来的 用 a0->b0 来表示;“->”符号表示确定性;“-->”符号表示不确定性;
再问: 这个蛋(b0)是怎么来的;
答:有两种可能:
一可能是由鸡孵出来的;用 b0-->a1 来表示;
二可能是由非鸡(c1)孵出来的;用 b0-->c1 来表示;
如果是非鸡(c1)孵出来的;即为所证:是先有蛋,后有鸡;
如果是由鸡(a1)孵出来的;
再问:这只鸡(a1)是怎么来的;
根据推论一,这只鸡是由蛋(b1)孵出来的 用 a1->b1 来表示
问: 这个蛋(b1)是怎么来的;
有两种可能:
一可能是由鸡孵出来的;用 b1-->a2 来表示;
二可能是由非鸡(c2)孵出来的;用 b1-->c2 来表示;
如果是非鸡(c2)孵出来的;即为所证:是先有蛋,后有鸡;
如果是由鸡(a2)孵出来的;
再问: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关于任意一只鸡a0的与其祖先的传承的逆向二叉树,
式 L0 = a0->b0-->(a1,c1) ;Ln = an->bn-->(an+1,cn+1) ;
an = Ln ;
根据公理二,鸡不是从来就有的;
得出总存在一个N,满足,(aN,cN)=(cN,cN) 即aN不是鸡;表示成(cN)
又因为n从0递增加到N时,是连断递增的过程;
因而总存在K,满足aK->bK->cK->cK+1->cK+2
aK->bK->cK即为所证;先有蛋,后有鸡;
有不到之处请提出批评,常州消防支队二中队 dxs;
Emal: dinxuesong@msncom
网友见解:根据DNA-蛋白质复合体和蛋白质两个方向演变的学说。应该先有鸡。
网友见解:先有鸡,后有蛋!因为鸡可以进化而来,蛋不可以
网友见解: 蛋白质和核酸是组成生命的两大主角。蛋白质是生命功能的执行者、表演者。人体中有几十万种蛋白质,地球上有150万种生物,蛋白质总数估计有10 ~12 种。一种细胞中有几千种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长链,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共有20种。
核酸是一种多聚核苷酸,它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苷酸,而核苷酸又由碱基、戊糖与磷酸组成。根据核酸中所含戊糖种类的不同,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两大类。
在生命起源时,究竟是先有蛋白质还是先有核酸呢?这个问题也就是著名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悖论。在20世纪50年代,科学界对此众说纷纭。一派认为先有蛋白质,另一派认为先有核酸,再有一派认为蛋白质和核酸同时起源。在核酸派里,有的提出先有脱氧核糖核酸DNA,有的则认为先有核糖核酸RNA。
40年过去了,遗传物质DNA双螺旋结构的阐明以及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中心法则--DNA、RNA、蛋白质三者的关系,揭示了生命遗传、发育和进化的内在联系。遗传信息的保存、、传递和表达是以DNA为出发点的,并且还发现了遗传密码的编码机理。通过比较研究,科学家发现,所有生物,从细菌到人,遗传密码都是通用的,这证明所有生物在分子进化上都有着共同的起源。
关于核酸RNA先发生的学说,早在20世纪60年代,克里克、奥吉尔(Orgel)、伍斯(CRWoose)分别在研究早期的遗传系统时,基于RNA在把基因的碱基顺序翻译成为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时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曾指出RNA可能出现在DNA之前。进入80年代后,奥吉尔等人在无蛋白质参与情况下,成功地合成出寡聚核苷酸,有力地支持了RNA出现最早的说法。
那么在生命起源的分子过程中,如无蛋白质,仅RNA能否自我复制呢?1983年,艾尔麦恩与佩斯合作,确认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RNseP上的RNA部分是价真价实的酶,因为该RNA部分能独自加工tRNA前体,切断其5`端特定位置上的磷酸干二酯键。1986年,塞克确认四膜虫rRNA的内含子也是地地道道的酶。因为该内含子RNA能独自切除自己,并连接两侧的外显子和催化两个以上的内含子寡聚化反应外,更重要的是还能像RNA聚合酶一样,以寡聚核苷酸(不是三磷酸核苷)为底物,在自己携带的分子内模板上,合成出多聚核苷酸。吉伯特指出,RNA酶和蛋白质酶催化反应并无实质性的差别,只是蛋白酶催化反应效率更高、速度更快。并认为进化之初是"RNA的世界",RNA可以一身二任,既能保存信息,又能提供酶活性,因此仅有RNA也足以把早期的进化引向新的阶段。
由于近几年来对RNA的深入研究,目前生物界大多数学者倾向于核酸最先发生。有理由推测,原始的遗传信息大分子就是RNA,它既能作为转译蛋白质的信使,又能作为传种接代的遗传物质基础。可以设想处于萌芽时期的生命是一种极简单又容易形成的大分子体系,随着物种的进化,由RNA演变为DNA的蛋白质构成的复合体,遗传与性状表达两种功能分别由DNA和蛋白质承担。早期的蛋白质起源说以及福克斯的类蛋白微球体生命模型,由于迄今在自然界尚未发现像类病毒(核酸体)那样有生命的类蛋白体,以及至今尚未发现遗传信息从蛋白质流向核酸的例子而退位。生物遗传物质主体最先起源于RNA分子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复合体,尔后向DNA-蛋白质复合体和蛋白质两个方向演变的学说,已逐渐为人们接受。

外观

对比公鸡雏来讲,母鸡雏生殖隆起轮廓不明显,萎缩,周围组织衬托无力,没有关联,手感是软软的;而公雏的生殖隆起轮廓明显、充实,其周围组织联系稳固。

光泽

对比来说,母鸡雏的生殖隆起柔软透明;公雏生殖隆起表面紧张,有光泽。

d性

母雏生殖隆起几乎没有d性,一旦外力压迫或稍用力伸展容易变形;而公雏生殖隆起富有d性,加上一定的压迫、伸展也不会让它变形。

充血

母雏生殖隆起的血管不发达,也不到达表层,即便接受刺激不容易充血;而公雏生殖隆起血管发达,表层也有细血管,稍加刺激便很容易充血

突起

母雏生殖隆起前端尖;公雏生殖隆起前端圆

一般的经验告诉我们,根据雏鸡生殖隆起的形态差别便可以判断公母。如果经验不足,用眼观法一时难以分辨,可采用手指触摸的办法,检查鸡雏的生殖隆起,同时观察充血和d性程度。这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基本上可以鉴别出来鸡雏的公母,也为养殖户制定的分群计划做准备。最后强调一点,对鸡雏来说,最适宜的鉴别时间是出雏后2-12小时,最好不要超过24小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9360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