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华为都将坚持开放合作,不会走向封闭和狭隘的自主。我们希望与产业链伙伴合作共赢。”华为董事长梁华的话音犹在耳边,华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开发者大会就要来了!
8月9日至11日,华为将在东莞松山湖举行2019华为开发者大会,华为EMUI10系统、搭载了海思鸿鹄818智慧芯片等众多黑科技的“荣耀智慧屏”等均将在本次大会上正式发布。此外,华为研发七年之久、备胎计划中杀手锏之一的鸿蒙 *** 作系统也有望在会上首次亮相。
不仅如此,这次会议也将是ICT(即信息通讯技术)行业开发者的一次盛会,华为产业链上1500位合作伙伴、5000名全球开发者均将汇聚于此,共同探讨华为终端生态的未来可能性以及移动互联之后的爆款应用。
5G已来,他们的碰撞,或将带动一系列产品形态的变革和产业生态的重塑。
华为作为主办方,其消费者业务部门的大咖几乎“倾巢出动”,他们将围绕200多个主题进行分享,全方位揭秘华为的开放能力;会场还设置了1000平米互动展区,观众们可以参与全场景的互动体验。
对于这样一场规模空前的开发者盛会,华为的上市公司小伙伴已经准备好了“门票”。届时将前往现场参会的记者,贴心为大家梳理出这场盛会的主要看点和风头最劲的华为A股小伙伴。
整个物联网智能家居平台框架所有文章都是基于自己的经验和对市场已知物联网开发平台、智能家居应用、运营平台、数据分析平台的了解和分析,进行抽取出来的知识点,涉及到的范围会比较广泛,适用于想对整个物联网开发平台、智慧生活应用(C端)、产业互联网应用(B端,仅提及部分内容,不会过多说明)、运营、数据分析的有比较整体了解的人群,深度为浅或适中。整个平台通常会包含四大部分: 物联网开发平台+(智慧生活应用 、产业互联应用)+市场运营+数据分析 。整个平台框架下的文章,我都会围绕这四大部分展开。
一、 物联网开发平台 :设备接入、消息通信、设备管理、产品开发、监控运营以及对行业应用的动态配置管理。开发者通过平台提供的接入指引、标准物模型、SDK、API、芯片模组,实现设备与云端、App终端的消息通信、设备的控制管理,实现设备智能、设备场景控制等,并可直接通过后台对设备进行OTA升级、设备监控诊断、日志分析等。
二、 智慧生活应用 。分为智能家居、电工照明、大小家电、运动健康、宠物与植物、安防监控、节能能源、户外出行等。主要通过App作为载体给到用户进行体验。App应用包括:设备控制(家、房间)、场景、内容(图文、视频、直播)、社交、商城、论坛、众测、会员等级、积分、帮助与反馈、产品百科、在线客服等大模块。
三、 产业互联应用。 物联网平台在为智慧校园、智慧楼宇、智慧酒店、智慧街道、智慧社区、智慧城市等等各领域的应用。其实就是普通硬件变成智能硬件以后,对各个领域造成的冲击,通过物联网平台系统,对所有智能设备进行分组、分群的统一管理、控制和监控,满足各种业务场景,并延伸出一些新的玩法和新的模式,让业务和场景变得更加智能和可控。
三、 市场运营。 面对C端用户、行业用户的市场运营能力构建,通过市场活动,用户运营对公域流量、私域流量的用户进行拉新、促活、转化、留存等。像通过用户画像、用户分群、用户标签等做用户精细化的管理,通过对细分用户群体 进行邮件营销、调查问卷、短信、App通知等做一些精准营销活动。
四、 数据分析 ,基于应用端(App、设备)的用户行为、 *** 作进行数据采集(采集的数据存储在数据中台)、数据分析,并通过多维度的用户标签管理,打造出全维度、多层次的用户画像;通过构建指标体系,结合用户属性、用户标签,构建出可拖拽、可自定义的统计分析报表。
华为在10版本提出,鸿蒙是一个万物互联的分布式物联网 *** 作系统,然后各种官宣的,野生的媒体把这个概念彻底搞糊涂了。什么是万物互联?什么是分布式?什么是物联网?作为用户和媒体,其实没必要完全搞清楚这些细节,大家只要知道一个概念:在类似华为设计的这一生态里,每一台设,备,都是处于边缘位置的计算节点,这些设备在最终设计模型里,地位都是对等的。一个物联网环境里,异构终端通过一个叫鸿蒙的系统连接在一起,对等通信,对等交换内容。那么,什么是边缘节点?我们只要了解一下边缘计算的基本概念就大致能明白华为到底想做什么。
抛开各种花里胡哨的营销名词和概念,我尽可能简单的讲一下Harmony OS 3以及与Openharmony之间的依存关系。站在2022年这个节点,我基本可以给一个判断,即便谷歌没有取消对华为的GMS授权,把IOT分布化计算也是华为要做的事情。我记得某一次在松山湖。参加全屋智能家居的架构宣讲会,华为的主张是先规划智能化的路线和框架,再去谈设备的性能和功能。而无论从手机厂商、电脑厂商、家电厂商甚至娱乐厂商,大家做IOT和所谓生态的时候,总是从单点设备出发,或者从内容出发。即便苹果的生态做的这么强了,像Apple Watch这种高级玩意,也没能脱离个人运动与健康管理概念的范围。AW承载的核心任务依旧是个人健康管理,其次才是跨设备互联。回顾过去,我就没发现有人能说清楚鸿蒙到底是什么,甚至华为自己也没完全说清楚,这导致争议,不断。我今天提出一个旧名词来解释鸿蒙生态的这一切:“边缘节点”。
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是相对Cloud数据中心计算的位置概念。大家现在能理解的一个链路是:业务-一云数据中心-APP--用户。用户面对的并不是业务本身,而是业务通过承载APP的智能终端。这些智能终端,相对数据中心,就叫做边缘计算。边缘计算是目前云计算的核心业务,它致力于解决用户侧的业务能力。这张架构图可以看到,社会各行业万物互联的基本类型就是边缘节点,而边缘计算的典型场景恰好也是物联网。
所以,鸿蒙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我归纳如下:
1,在异构硬件跨平台解决边缘节点的计算性能和互联互通问题,这是鸿蒙最核心的价值,也是华为长久以来一直主张的属于自己自研能力的核心部分。
2由于不同硬件体系的终端,包括不限于手机、X86架构计算机、黑白家电、存储服务器、物联网传感器、新概念的智能座舱、运动健康管理用的智能终端、社会各个层面需要的传感器、物联网服务设施,需要一种统一的标准连接起来,使得它们可以随意的互联互通,例如用智能手表 *** 控汽车,这就是Openharmony的基础架构的作用所在。
这相当于华为作为一个物联网城市的基础设施提供商,为边缘节点们做了接口、数据架构、基础子系统(通知、电话、多媒体等)、场景解决方案,作为第三方的终端厂商(我称之为边缘节点)只需要使用鸿蒙的基础架构能力,就可以和这个系统内所有的终端进行通讯,这无需华为自有品牌产品。例如如果某个手机厂商愿意部署Openharmony基础能力,那它就可以和华为的耳机,华为的智能座舱无缝衔接,它也并不需要直接部署手机版本的Harmony OS。而这个第三方品牌的手机被我称之为一个典型的鸿蒙边缘计算节点。今天发布的Harmony OS3,其实就是这种边缘计算能力的集中体现,而且是优先体现了华为自有品牌产品的边缘计算能力,这其实很重要,也是一个核心能力。
Harmony OS 3智能手机版,是一个基于AOSP的发行版本,但是和其他再开发版本显著不同的是,它在边缘计算和异构设备连接上,属于华为自研的鸿蒙物联网体系。在用户侧的具体表现就是全新设计的万能卡片。Harmony OS 3虽然长得还是个安卓系统的样子,但它目前可以异构连接超过12种硬件终端,包括手机、耳机、音箱、X86计算机、大屏幕、智能座舱部署的车辆等等。华为把这些边缘节点起了个名字:超级终端。从本质上界定,实际上就是业务末端的计算节点而已。提高这些边缘节点的计算能力和用户体验,是所有云计算厂商和消费电子厂商的终极任务,华为很早就为这个做了统一规划,这就是我们看到的Harmony生态。
华为从现在开始,更强调用户任务的场景化和无感知切换体验。在Harmony OS 3中,推了全场景边缘终端参与的场景触发功能。从原理上该功能不过只是一堆宏 *** 作的集合,最近蔚来新版本的车,机也有同样的功能。但是在Harmony OS3上,这一堆宏 *** 作不仅仅局限于手机,而是扩展到你绑定的所有的边缘终端,它们可能是手机,也可能是音箱,也可能是耳机,也可能是你的车。同样都是宏 *** 作,绝大多数仅仅针对手头这台设备,而Harmony OS3的场景宏 *** 作,针对的是你指定的所有边缘设备。
同样搭载Harmony OS 3的华为Watch 3 Pro New和Freebuds Pro 2,就是通过这种分布式的软总线连接到一起,无缝流转应用,这种真正从用户业务和场景出发,跨硬件架构,跨品牌的解决互联互通问题,才是Harmony OS的根本任务。有时候我想,我们花了太多精力去质疑Harmony OS是不是安卓的套皮有什么意义呢?其实没什么意义。华为开发的是整个云端到边缘节点业务能力的架构,并不是拿AOSP魔改一下搞成一个手机 *** 作系统就跳出来说自己全自研的。到目前为止,华为依旧不可能摆脱AOSP去研发手机的 *** 作系统,但是华为依旧在AOSP之外,搭建了一套万物互联的边缘计算网络。
为消费者贡献一张强大的,异构的,跨终端的边缘计算网络,这才是鸿蒙系统。的内核。消费者无需关心他的设备采用的是什么硬件体系,什么内核的 *** 作系统,只要知道他手上的硬件都可以互联互通,增加工作和生活效率,这就足够了。那么基于这个逻辑,即便华为手机未来很多年一直基于AOSP那又如何呢?
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物联网,简而言之,就是万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的网络。其实物联网已经在悄悄地走进了你的生活中,把所有智能的一切物体联合成一个网络。
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把你家里的一切连接到互联网, 汽车 、道路交通等你可以想象的一切连接起来。
比如,你走在路上拿起手机,用手机就可以控制你家的电饭煲做好饭,热水器烧好热水,你可以在出门的时候就能通过手机知道道路上的交通状况。
是不是听起来很熟悉,其实已经悄无声息地进入到了你生活中,只是你还没有察觉而已。
物联网涉及的领域特别的广,而且是真真切切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云电视、物联网空调、物联网冰箱等等。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所以近些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十分看重物联网的研究。
应该是问物联网何时普及全民才对!
因为它己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平时你轻触一下电脑或者手机的按钮,即使千里之外,你也能了解到某件物品的状况、某个人的活动情况。发一个短信,你就能打开风扇;如果有人非法入侵你的住宅,你还会收到自动电话报警。如此智能的场景,已不是好莱坞科幻大片中才有的情形了,物联网正在步步逼近我们的生活。
实现这一切是因为“物联网”里有一个存储物体信息的关键技术叫射频识别(RFID)。比如在手机里嵌入RFID-SIM卡,手机内的“信息传感设备”就能与移动网络相连,这种手机,不仅可以确认使用者的身份,还能进行费用支付、预约参观、实现查询及缴纳手机话费、水电燃气费缴纳、**投注、航空订票等多种支付服务。
可见,“物联网”在个人 健康 、智能电网、公共交通等方面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只要将特定物体嵌入射频标签、传感器等设备,与互联网相连后,就能形成一个庞大的联网系统,在这个网上,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人们也能轻松获知和掌控物体的信息。
有专家预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发展成为上万亿规模的高 科技 市场。届时,在个人 健康 、交通控制、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等几乎所有领域,物联网都将发挥作用。有专家表示,只需三到五年时间,物联网就会全面进入人们的生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物联网是近几年比较热点话题,其实从物联网概念在中国提出伊始,已经有许多行业引领者进行了相关实际应用 探索 。物联网发展应该也是走互联网时的发展路线:概念阶段、摸索试点阶段、研发推广阶段、应用爆发阶段、常态创新阶段。目前物联网主要处于摸索试点阶段向研发推广阶段过度,每一个阶段的递进都是通过催生新技术新方法,解决老问题的过程。在现阶段寻常百姓家也在参与其中,比如智能冰箱、空调、电源开关等,都是物联网摸索试点阶段的过度产品和物品。未来随着5G技术以及更为先进的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出现,物联网将快速进入应用爆发阶段,这一点毋庸置疑。这是 社会 智能化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趋势,对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需求将呈现指数级增长,所以物联网完全走人寻常百姓家的场景是未来可期,就在不远的将来啊。
从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 汽车 到各种智能硬件,物联网身影遍布。人们在热议物联网神奇的同时,却发现它既熟悉又陌生。
“5G已经蓄势待发,大规模的物联网应用将是5G的应用场景之一。”在近日举办的“双创1+1”走进高校系列主题沙龙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物联网与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相伴发展,市场将更为广阔。
万物互联时代即将来临,未来的物联网又将是什么模样?物联网走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还有什么阻碍?
可穿戴设备扩展了物联网应用领域
轨迹追踪设备、智能手表、智能眼镜以及衣服里的嵌入式传感器等可穿戴设备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并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邬贺铨说,可穿戴设备扩展了物联网的应用领域。
一个网球运动员,球拍上有一个加速度传感器,可以监测震动等情况;手腕上可以戴手环、手表、智能化戒指,动态记录运动量、查看天气,监测脉搏等;身着polo衫的胸部下方安有传感器,可以随时记录身体的变化情况,如皮肤水份的流失等……加载了高 科技 的运动画风出现在眼前。
试想一下,这就是未来的生活场景,是不是很酷?由于移动互联网、软件、云计算技术的诞生,可穿戴设备应运而生。邬贺铨介绍,作为代表的谷歌眼镜推出市场后迎来两个现实问题:第一是成本,大家是不是都用得起;第二是应用,这个应用是不是刚需。
面对巨大的市场潜力,苹果、阿里巴巴、摩托罗拉等公司都开始掘金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智能手环、腕表的面世带来了大众对运动、 健康 的关注,相比动辄几千的高昂售价,小米手环以79元的售价快速占领中国市场大半份额。从市场反馈来看,高性价比成为当前可穿戴设备的发力点。
除了通过技术改造升级来降低成本,邬贺铨说,现在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还存在一个误区,开发的很多应用不是刚需。但这似乎是一个怪圈,如果找不到市场,规模不上去,成本也下不来,“归根到底还是需求驱动的问题”。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可穿戴设备研究报告》显示,从2016年开始,部分垂直领域的巨大潜力将开始释放,可穿戴市场将正式进入启动期,预计2016年可穿戴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元。
物联网“碎片化”成为联结生活的阻碍
从概念,技术开发再到产品应用,物联网一直“看起来很美”。邬贺铨表示,物联网之所以发展的不如想象中那么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碎片化”,阻碍了物联网与日常生活的有效联结。
实际上,“碎片化”却是物联网的“天性”。“传感器是多种多样的,有物理的传感器,化学的传感器,生物的传感器,甚至同一物理传感器也多种多样,不可能有一种通用的传感器适用于所有领域。”邬贺铨说。
另外,他还谈到物联网在技术层面基本采用集成电路技术,不能通过传统工艺直接生产出来,也导致成本不易控制。“集成电路技术是以规模来支撑,但是它比一般机器人的电路还要难。因为它涉及到物理量的转换、电量的转换、化学量的转换、生物量的转换,这些转换涉及到化学、物理、生物等等多种技术。”
邬贺铨将碎片化的第三个原因归结于行业间的门槛。“物联网的应用是面向行业的,而每个行业都有门槛,不是有了传感器就可以联成网,关键是通过使用物联网产生增值。”
“物联网产业的统计边界不清晰,什么算物联网,什么不算物联网,有些数字不可信。”邬贺铨既警醒又充满期待。“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出现,物联网从感知层面上升到分析决策的层面。在不改变传感器成本的情况下,由于增加了价值,未来物联网成本仍然可以降低,应用前景广阔。”
我们先来从 历史 的发展的眼光看。
互联网自90年代诞生到2010年前后真正普及大众并产生商业影响力,用了20年左右。
移动互联网的开始可从2009年iPhone4为起点,到如今2019年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移动支付让我们的生活如此便捷,更别说我现在坐在小区里刷着抖音回答问题了。
再说物联网,简单点说就是将你生活中的一切连接上网,这就要求极高的网速极低的延迟,5G刚好满足了这一点,所以2019年作为5G商用的元年,按照之前的速度,则2024年或2025年将会诞生一批对人类生活有重大影响的应用、平台等,以及新时代的伟大企业。
物联网,早就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的生活,并且随处可见,就拿你现在使用的手机、电脑来说,本质上也属于物联网的范畴。
在家里,你的智慧家居设备,如空气净化器,窗帘,空调,冰箱、智能音箱都可以接入网络,并且可以用手机控制;在公交地铁上,你可以看到监控探头(视联网),并且可以实时获取车辆的位置(GPS模块);上班打卡,用的考勤机,包括指纹和人脸识别等类型,也有接入局域网的;物联网尤其在车联网、物流网、环保监测、安全监测、智慧城市、电子政务、城管执法、智慧校园/教室、医疗等方面,应用的非常广泛。
相信会很快的,其实现在有一些产物也是物联网的类型了!如小米旗下的那些智能家具,家用电器。组合到一块就是物联网。
等到5G的普及会看到各行各业的产业互动互联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全部链接起来就是物联网。相信未来35年会是一个物联网井喷的时代!所以离普通人的生活是非常非常近了!
物联网,早就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的生活,并且随处可见,就拿你现在使用的手机、电脑来说,本质上也属于物联网的范畴。
在家里,你的智慧家居设备,如空气净化器,窗帘,空调,冰箱、智能音箱都可以接入网络,并且可以用手机控制;在公交地铁上,你可以看到监控探头(视联网),并且可以实时获取车辆的位置(GPS模块);上班打卡,用的考勤机,包括指纹和人脸识别等类型,也有接入局域网的;物联网尤其在车联网、物流网、环保监测、安全监测、智慧城市、电子政务、城管执法、智慧校园/教室、医疗等方面,应用的非常广泛。
别把物联网想的太高深,不是AI机器人导出跑,才叫物联网。
家里摄像头、门锁、WIFI、智能开关、连接wifi的冰箱、高压锅
这些已经出来好几年了,很多普通家庭都有了,只是没有组成一个统一的网,并经由一个统一的界面展现在你的面前。 这里有技术问题、有厂商问题、也有实际应用场景的必要性问题。
比如门锁的核心问题是解决你的授权问题。以前是谁有钥匙谁就是被授权的,就和带兵虎符是一样的。出现的智能锁有密码的和生物认证的(指纹、声纹、人脸等),这些属于你作为独立个体就拥有的授权验证方式,即方便也安全。
但存在一个有趣的逻辑,就是技术带来便利与安全的同时,会带来新的不便利与不安全。
一、不便利——电力依赖和网络依赖。你用电池,意味着以后要换电池,你接入电网意味着怕停电。你要人脸、声纹,你要手机管理,就得联网,网络出问题,就得歇菜。
二、不安全——不考虑锁本身的安全构造,联网之后的个人隐私安全,就暴露出来了(有大佬说了, 中国人愿意牺牲隐私以换取服务和便利 )。
一大早说了很多, 就以智能锁这个家庭物联网最佳切入点做个讨论,聊聊物联网的问题。
物联网现在有很多公司在做,市场很大。但是还没有爆发,也没有真正的龙头行业,很大部分跟网络速度有关。现在5g行业正在发展完善,相信你也或多或少的了解5g的网络速度,等5g完善后,相信离物联网行业的爆发不远了,估计也就一两年开始爆发式增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