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在哪些领域有应用?

物联网在哪些领域有应用?,第1张

行业主要企业:大富科技(300134)、梦网集团(002123)、共进股份(603118)、胜宏科技(300476)、润和软件(300339)、立昂技术(300603)

本文核心数据: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全球物联网连接数量、全球物联网下游行业分布

处于市场验证期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 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因特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
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发 展历史悠久,可分为三个阶段:

物联网连接数超120亿个

根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统计数据显示,2010-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高速增长,复合增长率达19%;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数量高达126亿个。“万物物联”成为全球网络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据GSMA预测,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包括蜂窝及非蜂窝)联网数量将达到约246亿个。万物互联成为全球网络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下游制造业/工业占比最大

从下游领域来看,根据IoT
Analytics的数据,2020年全球物联网行业下游占比中,制造业/工业占比22%排在首位,其次是交通/车联网,占比15%。智慧能源、智慧零售、智慧城市、智慧医疗和智能物流分别占比14%、12%、12%、9%和7%,排在第3至7位。

2020年物联网链接内容90%属低功耗、广域网领域

2020年整个物联网90%连接属于低功耗、广域网领域。万物互联趋势下,传统移动蜂窝网络的高使用成本和高功耗催生了专为物联网连接设计的低功耗广域连接技术,对应中低速率应用场景,拥有广覆盖、扩展性强等特征,更符合室外、大规模接入的物联网应用。

2026年市场规模接近155万亿美元

根据知名国际信息技术数据公司lDC的测算,2019年全球loT市场规模为6860亿美元,到2022年,这一数字将突破万亿美元;与此同时,2019年全球通过万物互联传输的数据规模已达到14ZB,2025年传输规模则将达到80ZB。在loT行业本身的从全球来看,目前全球物联网相关的技术、标准、产业、应用、服务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整体上物联网核心技术持续发展,标准体系正在构建,产业体系处于建立和完善过程中。移动互联网连接和工业互联网连接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根据lDC的测算数据,2020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为749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220%;预计2026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会接近155万亿美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一、数据链路的传输
1/ 各台测量设备将检测信号转换成数字信息,组装成结构化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达显示终端。
2/采集系统的规则引擎模块对传感器获知的原始数据进行过滤、富化、转换,数字、波动图、柱状图等实时输出, 后台存储到数据库和本地服务器中以备复查。
3/ 服务器将数据通过互联网可以备份到云端,并展示给控制中心和其他终端用户。
二、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方案
1、在车间生产线采样各种产品参数、专业设备要确定各种监测常量、测宽/测厚/测径/测长/测高/以及截面轮廓等数据,想要获取一些特殊数值,可能还需要定制特种设备。
2、对设备进行选取,传感器监测数据又与之前提到的配置产品这些数据流转方案不同,还需要考虑的是软件终端上面的具体开发。
3、对服务端进行业务开发,确定实现所需功能,确定接收设备数据和下发控制指令。
4、服务端程序,与传感器建立连接,与反馈终端关联,进行整体联调运行,这点就和各个设备端的上报数据有关,也是关键的一步,一定要专业的工作人员安装调试。
关于传感器数据采集方案大约的概述就是如上面说的这样,更加具体的设备选取和解决方案,还是需要大家自己去了解沟通,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要知道这个GURU是干什么的,其次我们要知道,他们提出的无线电解决方案有哪些特点,由此我们才能回答这个问题。

GURU是做什么的?按照目前互联网上的定论,这个GURU其实本质上就是一个专门做无线充电解决方案的初创公司,目前刚刚完成1500万美元的融资,还没有什么具体的产品推出。不过根据目前的舆论噱头来看,他们家的技术水平还算是比较不错,而其推出的无线充电解决方案更是让大多数人都感到了一丝惊艳——他们算是解决了无线充电的距离性问题。

传统无线充电解决方案:一般来说,传统的充电方式是利用电磁感应来完成的。也就是说在电流流过充电器的充电线圈时,便会产生相应的磁场。而手机中存在的受电线圈通过感应磁场的变化就能够产生电流,由此而实现无线手机充电。这种充电方式确实是比较方便,至少说解决了充电线损耗的问题,也节省了大量的空间。不过由此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说由于电磁感应的原因,如今支持无线充电的手机都不能选择金属机身,只能转而采用玻璃或塑料材质,这无疑是增加了易碎性,而且手感也大打折扣。而且虽然说无线充电不需要线,但是手机在充电时一样要紧贴无线充电器,这也确实是带给了我们一丝不方便。由此,其实改变无线充电方式的梦想一直都存在在人类的计划簿里,从来都没有消去过。

GURU为无线充电带来的改变:其实说到guru带来的改变,他们主要就是改变了无线充电需要紧贴无线充电器的这一弊端。根据他们官网公布的技术原理,他们是用毫米波来实现无线充电的。由此他们可以为我们实现距离无线充电器一米以内的无线充电。而如果真如他们所说的话,那么他们就确实是解决了无线充电目前的一大痛点,今后的我们就可以手持手机一边玩耍,一边利用无线充电器来充电了。这样带来的改变是方方面面的,至少说对于一些懒癌患者或健忘症患者,确实是一个好消息。

由此而带来的新问题:其实自从便携式设备出现以来,无线充电一直都是我们所梦想的一个解决方案,毕竟在有了这种充电方式之后,我们就能够摆脱线缆对于我们空间的束缚了。在无线充电的基本原理如此简单的情况之下,人类之所以一直以来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主要还是因为两个原因:就是无线充电存在着距离和功率的两大问题。

毫米波功率方面存疑:虽然在这一次,GURU似乎为我们解决了有关于距离上的问题,不过在功率方面,他们似乎没有给我们足够清晰的解答。毫米波虽然能够解决充电距离的问题,却不一定能解决充电功率的问题。这也就意味着它极有可能只具有极低的效率,而这无疑就是给我们期待的一大当头棒喝。如果Guru在这一次推出的无线充电解决方案只是单纯的解决了距离的问题,但是充电效率极低的话,那么对于我们来说似乎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这么一看的话,他们似乎也有着圈钱骗钱走人的嫌疑。

另外,对人体辐射的危害:当然,如果他们想要解决功率的问题,其实方式也很简单,只需要非常简单的增加毫米波的频率就可以简单的解决功率方面的问题了。然而这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丝警醒,毕竟我们都知道,过高频率的电磁波总会为我们的人体带来伤害,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头痛的问题。

因此,这个由GURU推出的无线充电解决方案只是较为可信的实现远距离的无线充电,不过在充电效率方面仍然存疑。毕竟是一家初创公司,至于其可信性和技术水平我们还需要时间的检验,不过这总归是一次新鲜的尝试。

开发之间的重要问题

这些问题对物联网应用开发人员很重要。哪一种才是最好的方法,来构建一个“物联网应用”,它可以做很多事情,从远程控制家庭应用到对引擎改动机制造商发送通知,而这一需要维护服务的引擎有个能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开发人员要具备怎样的技能?要从哪里先开始?

物联网应用开发的始占在于它本身。这些边缘设备通常没有屏幕(尽管并非总是如此)、处理器功耗低,搭载的是某种嵌入式 *** 作系统,使用一个或多个通信协议进行交流(通常是无线)。这些东西可能直接与网络、相邻事物和网络网关相连,一般外形就是一个盒子带一些闪闪发光的灯。

系统的下一层即集成层是软件和基础设施,运行在企业数据中心或云中,来从各种事物中接收和管理数据流。运行在集成层的软件通常也负责管理这些事物,必要时更新固件。

接下来就分析层,用于管理并处理数据。最后,还有一个终端用户层,这一层上应用程序用于用户之间交流。这些可能是企业应用、可能是网络应用,也可能是移动应用。

如果你正在想办法构建物联网应用,最后两层将会是你接触最多的。作为开发人员,你可能没有工具处理这些边缘设备或网关,或者没有适应集成层的能力。

这也就是为什么说构建应用程序要从已经就绪的“物联网平台”开始是有道理的了。这些平台通常包含集成层,这一层承载着以时间为序列输入的数据,以及分析层、自动精简配置,激活和管理功能,实时消息总线和建立其上的平台和应用之间的通信API。

现在市场上有许多公司都在提供这类平台。这有Xively、Mnubo、BugLabs和ThingWorx,他们都有能力与不同的制造商产生的大量“事物”进行沟通。

还有些比较有名的公司,如微软的智能系统服务,和企业软件厂商如SAP的物联网解决方案,这些厂商都在他们的产品中增加了物联网功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9441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