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以硬件为营收基础,却不以硬件盈利为目标。小米手机、IoT与生活消费品毛利率均不到10%,仅互联网服务毛利高达60%-65%,综合毛利率仅为11%-13%。反观其历史发展轨迹,我们认为小米的价值观、营销理念共同形成其产品力,硬件产品力与粉丝文化构成其品牌价值的基石,依靠品牌价值正反馈于硬件产品,并形成互联网服务的利润增值。
3、因时制宜推出新系列,形成包括小米MIX、小米系列和红米系列三大类覆盖高中低端市场。2015年推出红米系列助推其在新兴市场份额提升;2016Q1以来,中国手机市场已成为存量市场,而成熟市场消费者更追求创新升级卖点,因此MIX是小米创新力的重要输出口。
4、加快国际化进程。截至2018年3月31日,公司的智能手机已经进入全球74个国家和地区,以中国、印度、印尼为主要出货区域。就2017年第四季度出货量而言,公司在15个国家及地区位列智能手机品牌前五名。
5、低端产品出货高增,初步完成高端机型布局,整体均价仍有提升空间。近两年,通过小米对手机黑科技不断应用,使得小米手机从传统的低端形象渐渐成为一家高中低端产线完整的互联网生态企业。但是,2017年中端机型和入门机型仍是小米的主力机型,而3000元以上的高端旗舰机型出货量尚不足一千万只,2000元价位的旗舰机型销量同比亦未见显著增涨。在中国市场上,2018Q3小米100美元以下机型占比仍有18%,而中国市场主流需求为100-400美元,100美元以下需求只占59%。在印度市场,低价有助于份额进一步提升。2018前三季度,小米在印度市场均价同比略有下降,但低于同期印度市场整体均价。
目录
1 起于手机,立于三足
2 小米手机业务战略特点
21 择时推出精准差异化品牌
22 从性价比战略到重视黑科技
23 轻资本的营销理念与销售策略
24 以本地化实现国际化战略
25 电子消费品平台型企业
3 小米手机简史:不同定位,同样发烧
31 旗舰机系列,极致性价比时代
32 红米系列,让千元机品牌化
33 MIX系列,以创新获奖无数
4 产品结构仍有优化空间
简单而又通俗易懂地说就是,利用互联网把所有的“并联”起来使用,它可以在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中存在。比如生活中,我们可以只用一个手机就能把家里所有的电子产品“并联”起来,可以用手机控制电饭锅做饭,控制扫地机器人扫地,控制窗帘,控制电视、空调、洗衣机等所有电器;工业生产方面,过去就已经有企业把智能化机械替代了工人,提高了生产效率等5。可以这么说,物联网是未来社会发展、进化的一个方向,很重要。
小米公司的产品以及生态链公司全都在做智能化,其实就是在做物联网的基础。但是在国内,工业基础薄弱,一下子搞不起来,所以雷军就以性价比作为依托,让国内没钱但有知识、有理想的年轻人率先体验物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变化以及便利。所以说,小米公司就是雷军实现“物联网”生活的一个“工具”。
作为全球通讯设备最大的制造商,而且在5G研发投入中也是“不遗余力”,但华为任正非为什么还要这么说呢?社会各界说什么的都有,反正就是众说纷纭。但是我个人对此是持怀疑态度的。现在,互联网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新型生产力,而网络通信技术的升级必然会加速社会进步以及产业的升级转型,各种技术要求更高的产业也会在5G时代诞生,包括科幻片中的真正VR通讯也可能被做出来。
4G时代社会对VR的开发还是很浅薄的,真正的VR技术其实可以在各行各业中应用,然而在4G时代这一切只能是“空中楼”、“水中月”。所以,任老说这话是想表达什么意思也只有国内外同行的企业高层明白了,我就不多揣测。以上仅为个人见解。
之所以用雷军来,代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5g,我知道华为这块的朋友们看到了肯定不服。但是怎么说呢?华为老总说的,不要用狭隘的心思去看待世界。不管是华为小米。都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华为有华为的技术特长。小米有小米的优势。我来描述一下小米的优势在哪里。5g网络不仅仅只是一台手机的一个网络而已。5g网络讲究的是互联世界。也是智能家居这一块做的最早的一家企业。5g网络要的就是把大家所有的设备连在一块。通过互联甚至通过一句话来解决家里所有繁琐的 *** 作。目前小米已经在这方面初定规模。其他企业也在跟进。华为目前也在做这一块。但是这个东西好像是没那么简单,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耕耘。像华为的处理器,它需要一个长时间累计。技术累计包括行业累计才能达到领先。所以说我希望大家用一个开阔的胸怀看待所有企业。
也是智能家居这一块做的最早的一家企业。5g网络要的就是把大家所有的设备连在一块。通过互联甚至通过一句话来解决家里所有繁琐的 *** 作。目前小米已经在这方面初定规模。其他企业也在跟进。华为目前也在做这一块。但是这个东西好像是没那么简单,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耕耘。像华为的处理器,它需要一个长时间累计。技术累计包括行业累计才能达到领先。所以说我希望大家用一个开阔的胸怀看待所有企业。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雷军胸怀,岂止星辰大海。他和他的兄弟们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我以为,他们抱着此生不白来一趟,成功不必在我,功力必不唐捐的信念,满怀赤子之心,胸怀天下 ,脚踩坚实的土壤,实业报国,不屈不挠,屡败屡战,勇猛精进,他们终将会走向胜利的彼岸。他们是中坚力量,中国的脊梁。
纵观世界历史,如果坚信这个世纪的未来是在东方,那么他们中的不少人必将熠熠生辉,甚至将载入史册。走向胜利的彼岸。他们是中坚力量,中国的脊梁。纵观世界历史,如果坚信这个世纪的未来是在东方,那么他们中的不少人必将熠熠生辉,甚至将载入史册。
通俗地讲,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
第二,物联网的用户端不仅包括人,还包括物品,物联网实现了人与物品及物品之间信息的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具有渗透性强、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的特点,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信息产业发展的又一推动者。随着5G迈出第一步,未来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将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领域得到更好的应用,从而推动智能家居走向全智能时代。其中,AI IoT是未来消费物联网的重要发展趋势,也是实现全智能的发展路径。因此,搭建AI物联网平台成为主流IT厂商在消费物联网领域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今年的AWE展会上,边肖发现基于场景的智能家居演示已经成为很多主流IT厂商的保留部分,是AI物联网平台支持的多设备场景互联的集中展示。在这个过程中,IT领域新兴消费电子和互联网厂商的“入侵”成为AWE近年来越来越关注的趋势。华为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今年,他们以HiLink作为智能家居的基础连接平台,展示了场景物联网技术和产品阵列。在AWE2019举办HiLink生态大会的华为宣布,其物联网生态战略全面升级为全场景智能战略,而HiLink则扮演着平台基础连接的角色,覆盖云、端、边、芯,提供万物互联的全连接架构标准,能够端到端赋能整个生态,解决不同品牌智能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相当于为不同平台不同厂商的设备引入正常通信。边肖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方向,因为它切入了智能家居市场的一个重要痛点——碎片化。不同的厂商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各司其职,标准、接口、产品布局都不一样,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困惑。由此看来,智能家居时代把统一平台做大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智能手机时代。华为HiLink做的很对,但远远不代表HiLink可以成为智能家居市场的收割者。我们不妨再深入思考一下。Hi-link是土壤,是主流模式。虽然华为的HI-link战略是在2015年12月发布的,但是在HI-link平台真正搭建起来之前,花了大约两年的时间进行探索。目前,在不成熟的智能家居领域,构建一个生态架构或模型是边肖首先想到的问题。这里不得不提另一个角色,就是小米生态链。小米物联网时代的布局比华为早很多。2013年,雷军确定了物联网的发展方向,并形成了初步的方法体系。刘德带领团队在市场上筛选优质的智能硬件初创企业,以投资不控股的形式进入和输出小米的产品理论和方法论,形成一批具有鲜明小米印记的智能家居企业矩阵,以期形成小米设想的“竹林效应”。在此基础上,小米孵化了“米家”这个品牌。从这一点来看,华为的HiLink智能家居战略起步较晚,真正见效更晚。但是,这个“晚”也是相对的。智能家居市场普及成熟之前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留给华为布局的时间其实是相当充足的。战略上,华为采取与小米生态链不同的政策。小米生态链的核心是“孵化”,华为HiLink的核心是“连接”和平台。平台的架构包括六大要素:HiLink SDK软件包、生态伙伴拥有的产品、HiLink智能路由器、家庭云平台、智能家居App、HiLink联盟认证。基于此,提供了设备与设备、设备与手机、设备与云、设备与网络之间的标准协议,解决智能终端之间的互联和交互。其实IT之家总结一下,市面上各厂商的智能家居策略可以分为三种。第一,像华为,主平台和开放连接为广大智能家居设备提供了生态土壤,这主要是互联网公司在做;还有一家传统家电巨头,其产品生产线基本可以覆盖全屋智能家居设备需求。在此基础上,辅以软件系统和平台。这类企业通常是家电制造和IT技术双重积累的巨头,如三星、LG等。至于小米的生态链模式,边肖觉得本质上是第二种变体,软件和硬件都有。只是出于对企业规模、经验、效率等各种因素的考虑,才想出了生态链这种创新模式,可以算作第三种。对于消费电子和互联网厂商来说,华为采用的模式其实是比较主流的模式。抛开具体的规则不谈,这个思路其实和苹果的HomeKit很像,而三星的SmartThings平台也在尝试融入体验赛,不仅要把单个产品做好,还要把每个产品和不同产品之间的深度协同体验做好。从这个角度来说,华为HiLink的开放生态和小米这样的封闭生态各有利弊。至于华为HiLink,起步较晚,未来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是,边肖对它的开放模式,以及背后的技术和R&D技能本身和它的头部合作伙伴,更乐观。其实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主要是开放带来的两面性。至于未来,谁会赢还是个未知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