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美国垄断!鸿蒙取代不了安卓,但却能颠覆未来的生活

打破美国垄断!鸿蒙取代不了安卓,但却能颠覆未来的生活,第1张

在经受了美国一轮轮制裁之后,华为终于正式发布了鸿蒙系统。在鸿蒙系统面市之前,外界有许多猜测和质疑。更多的人认为华为的鸿蒙系统只是在被美国卡脖子之后的无奈之举,只是一个安卓系统的替代方案。

但实际上,鸿蒙要直接取代安卓系统,成本太高,也不现实,更没必要。前沿 科技 的发展靠的不是复刻,而是创新。华为实际上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它的目标不是眼前对手的 *** 作系统,而是定义未来人类的生活方式。这个生活方式就是:万物互联。那么问题来了,万物互联到底是什么?鸿蒙又要如何实现它呢?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接触到很多设备和仪器。如今普通人家里至少都会有电脑,电视,冰箱,洗衣机,电饭煲,微波炉,洗碗机,蒸烤箱等家电,再加上随身携带的手机,手表。我们很容易发现,这些设备之间都是相互分离,且使用的系统也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使用这些设备时,都需要通过使用说明书来进行 *** 作。

我们如果要打个 游戏 ,要么用手机,要么用电脑。但很多人家里最大的屏幕就是电视,要是把手机或者电脑投到电视上, *** 作麻烦,更关键的是有延迟,用户体验非常不好。同样地,如果我们要用用手机 *** 作家里的其他电器,也很费劲,目前的解决方案是让家里的电器与wifi相连,再用手机APP进行 *** 作,整个 *** 作过程非常不智能。

举个例子,你想要蒸烤箱做一个菜,你需要手机搜索做菜的菜谱和做菜的流程,然后上菜市场去买菜,回到家之后,把菜弄好放到蒸烤箱中,按照说明设置时间。整个过程非常繁琐,甚至会劝退很多原本就不是很想做饭的人。

于是,就有人想,如果能让手机和所有的设备高效地互联。同样是做菜,蒸烤箱根据菜谱,直接下达指令给手机中买菜的APP,进行买菜下单送到家中,并在我们回到家里后,提示做饭,我们根据菜谱把菜弄好,放入烤箱,烤箱就根据菜谱自动设置好时间,菜做好后又会向手机发通知,整个过程,我们只需要洗菜和把菜放入蒸烤箱,剩余都不需要 *** 作,岂不是大大节约了时间。这也更加智能化,万物互联的方式也被 科技 巨头们认为是未来人类生活的方式。

不过,如果要让手机和自己所使用的的所有设备互联,就会有许多障碍,第一个障碍就是通信技术,第二个障碍就是低延迟且高效的万物连接。

在4G时代,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接入到网络中的设备数量只要超过2000台,就很容易出现卡顿的情况,所以4G时代是不允许我们实现万物互联的。而到了5G时代,同样是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设备的数量就可以提高到100万台。

因此,在 科技 行业有个共识,未来可以通过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现人和物,物与物之间的广泛连接,使用通过互联网把万物都连接起来,实现任何时间,地球,人,物,机的互联互通,构建起来的这个“网”也被叫做: 物联网 ,英文是: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

5G只是解决了通信技术的问题,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万物互联,还需要设备之间低延迟的高效连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第一点就是让所有的设备共用一套系统。谷歌,苹果都在试图提供解决方案,其中谷歌推出了“Fuchsia OS”系统,这个系统目前还不是很成熟。而华为推出的则是鸿蒙系统。

从目前来看,华为的鸿蒙系统要比谷歌的“Fuchsia OS”系统走得更远一点。除此之外,华为还提出了互联的方式,对于用户而言,只需要轻轻地让手机和其他设备碰一下,就可以实现信息的传输,同时延迟也做到了很低的水平,大概只有10毫秒。未来,鸿蒙的开发团队还要尽可能地降低这个延迟速度。在这个方面,鸿蒙是要领先于对手的。

因此,鸿蒙系统的对手实际上不是安卓系统,它们压根是两套完全不同的底层逻辑。不过,华为的对手,目前来看依然还是谷歌和苹果,而他们在争夺的是谁将最终定义未来人类生活方式的底层逻辑。微软完成了PC时代的 *** 作系统,使得微软在PC时代成为了绝对王者。

苹果和安卓完成了从PC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 *** 作系统,使得它们成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绝对王者。

在前两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始终没有中国企业参入到战局,更不要说有任何的成果,中国企业一直都在硬件方面做得很好,拥有不少世界头部手机厂商,但软件始终是个软肋,很容易被卡脖子。

而如今从移动互联网时代到万物互联的时代,华为可以说是是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不过,现在还属于万物互联时代的早期,我们还无法知道最终谁将成为这个时代的王道。不过,希望在接下来的这场变革中,鸿蒙系统乃至中国其他 科技 企业能够最终夺得一席之地。

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物联网概念不统一,需要定义和规范;二是物联网产业发展战略尚不明晰,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三是核心技术亟待突破,需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和产业标准化; 四是产业链亟待健全和整合,需要培育龙头企业; 五是商业模式尚不明晰,有待积极探索;六是亟需加快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配套政策制定;七是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
软件方面:
由于物联网是基于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等,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软件的安全永远不可忽视,所以①国家安全:中国大型企业、政府机构,如果与国外机构进行项目合作,如何确保企业商业机密、国家机密不被泄漏?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还涉及到国家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②个人隐私:在物联网中,RFID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在RFID中,标签有可能预先被嵌入任何物品中,比如人们的日常生活物品中,但由于该物品(比如衣物)的拥有者,不一定能够觉察该物品预先已嵌入有电子标签以及自身可能不受控制地被扫描、定位和追踪,这势必会使个人的隐私问题受到侵犯。因此,如何确保标签物的拥有者个人隐私不受侵犯便成为射频识别技术以至物联网推广的关键问题。③不同企业的软件兼容问题,如果互不开放,持有戒心,则很难形成一个真正的大的网络。

在美企拿国内市场近100%的手机 *** 系统市场份额的当下,近日清华大学沈阳教授一语惊人: 中国智能手机龙头企业华为研发的手机 *** 作系统——鸿蒙系统有望打破美国垄断!


沈阳教授的一席话很快引起广泛热议。

众所周知,近些年,我国 科技 领域相继遭到美国等一众西方国家的限制。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芯片自给率仅有30%左右。由于国内半导体设备制造商目前还不具备生产高端光刻机的能力,因此截止到目前,高端芯片仍然要依赖国外进口。 进入2020年后,在美国的禁令下,国外半导体设备商加大力度对我国出口半导体设备的限制,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我国芯片产业被国外垄断的局面。


然而,很多人可能想象不到,比芯片行业更悲催的是, 在 *** 作系统领域,我国99%的市场被美国的企业垄断。 在电脑 *** 作系统领域,几乎被美国微软公司开发的windows系统所垄断; 在手机 *** 作系统领域,大家所熟知的两大 *** 作系统,谷歌安卓和苹果IOS也已经垄断了我国99%的市场。

而这两大 *** 作系统,同样来自美国企业。据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 2019年,苹果的iOS系统的市场份额达到3099%,谷歌的安卓系统市场占比达到6863%。


当 *** 作系统被垄断后,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的问题。即便我国手机厂商的全球销量能够占据前五的市场份额, 但 *** 作系统被垄断后,每卖出一台手机,就需要向美企上交一部分专利费,相当于国产手机厂商在为美企打工。

如今芯片已经被卡住了脖子,如若我们在 *** 作系统领域没有重大突破,那么一旦美帝在 *** 作系统上动“手脚”,后果或比芯片被“卡”脖子还要严重。 因为物联网时代,信息安全变得格外重要, *** 作系统作为所有软硬件运行的基础,因此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为了打破垄断局面,早在几年前,阿里、中兴等就已经进行过国产 *** 作系统的自主研发,但却始终未能进行大规模的商用。


究其原因,研发一个 *** 作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而且复杂的工程,这其中不仅包括系统的研发,而且还需要各大软件开发者的支持,以及硬件厂家的支持才行。 *** 作系统还要与大量的应用软件、硬件厂商进行适配,才能建立起完善的生态。 尽管开发自主 *** 作系统困难重重,但国内 科技 巨头从未放弃对该领域的 探索 。

为了打破这一垄断局面,华为早在8年前就已经投入 *** 作系统领域的研发,并成立“鸿蒙生态班”。 任正非曾经说过,要将技术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华为打破现在 *** 作系统格局的困难没有人会懂,因为这是一个从零到一的突破。

在鸿蒙系统研发完成后,华为并没有第一时间将鸿蒙推出,而是等待鸿蒙生态进一步完善后,华为才正式向外界推出。


沈阳教授之所以认为华为鸿蒙系统有望打破美国垄断,主要是出于鸿蒙系统的优势出发。 首先,鸿蒙系统以万物互联为起点全面覆盖手机、车机、可穿戴设备、电视等硬件设备。其次,鸿蒙系统适配的内存范围广,并且完全开源开放,能实现与AI、大数据、互联网和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在智能交互方面,比安卓和IOS更具优势


可以说,华为鸿蒙系统,不仅解决了华为的后顾之忧,更是为国产 科技 企业提供了一条后路,避免被外企“卡”脖子的命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9520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