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知识:高分请教专业人士分析讲解光纤到户实现技术!!

业务知识:高分请教专业人士分析讲解光纤到户实现技术!!,第1张

主要FTTH接入技术比较
摘要:本文对无源光网络(PON)和有源光网络(AON)在网络结构和技术性能进行比较,分析两者在我国FTTH市场的适应性,阐述我国对FTTH接入技术的选择。
光纤到户(Fiber To The Home——FTTH)接入技术作为未来最终的、一劳永逸的宽带接入解决方案,在日本和美国已得到广泛应用(共有用户约500万)。在我国FTTH尚处于明芽阶段,尚未有商用的FTTH接入网络,但FTTH在我国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现有的FTTH技术主要包括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和有源光网络(Active Optical Network——AON),AON接入技术又称小区交换有源光网络接入技术(Remote Office AON——RAON),它们各有优势,适合于不同的应用环境。本文在对它们的网络结构和技术性能进行比较,并结合我国住宅小区的特点,比较上述两种FTTH技术在我国住宅小区应用的优劣,浅析我国住宅小区对FTTH接入技术的选择。
1. 几种FTTH接入技术
最早的FTTH技术是光纤从电信运营商中心机房拉至用户家里以点对点(P2P)的方式组网,如图11所示。其能轻易提供100M或1G带宽,网络结构简单,运营维护成本低,支持数据、话音和视频等多种业务,支持目前和未来各种宽带应用的能力。但这种接入方式显然有其明显缺点:过分依赖光缆资源,光纤链路过长过多;由于中心机房离用户较远(一般平均距离在4—5km),这种大芯数远距离光缆铺设成本非常高,尤其在国内城市几乎不可能;一般中心机房覆盖区域大,用户众多,设备和光缆配线集中在中心机房需要大量空间。目前,这种P2P的FTTH技术只应用在大客户(如大型企业、重点单位等),在FTTH接入中将很少使用。
目前谈论最多的FTTH接入技术是基于一点对多点(P2MP)网络拓扑结构的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的FTTH接入网,如图12所示,在靠近用户时使用光分配器(Splitter)实现一点对多点(P2MP)的网络结构。PON根据其传输协议的不同又分为基于ATM的APON、基于Ethernet的EPON、和基于General Frame Protocol的GPON三种技术标准。下行采用广播方式,而上行采用TDMA方式。PON从中心机房至用户的整个接入网为无源网络,具有易于维护、节约大量光缆资源、减少中心机房设备与配线等技术优势,同样具有支持数据、话音和视频等多种业务的能力。但PON自身存在的缺陷也制约了它的发展。首先,多种技术标准的存在,何种将成为未来主流标准尚无法确定;其次,系统的光发射模块要求高功率激光器和突发性收发能力,要求系统具有测距、带宽动态分配和信号加密等复杂功能,使设备成本高昂;再次,多用户共享有限带宽(一般16或32个用户共享622M或125G),带宽升级技术复杂。迄今为止,PON在世界范围内尚未能得到大规模应用。
另一种技术成熟,已广泛应用的FTTH技术是有源光网络(Active Optical Network——AON)接入技术,AON接入技术又称小区交换有源光网络(Remote Office AON——RAON)接入技术。组网方式如图13。RAON将无源光网络(PON)和点对点(P2P)接入技术相结合,实现小区交换有源光网络(RAON)光纤到户综合业务接入解决方案。从电信运营商中心机房至小区机房沿用目前已有的低芯数光缆,而从小区机房至用户端采用点对点(P2P)组网方式,接入设备和配线架统一放置小区机房,整个网络采用技术成熟、成本低廉的以太网协议。小区交换有源光网络(RAON)FTTH接入技术的优势是:是目前最低成本的FTTH接入解决方案;高带宽,能轻易实现稳定双向100M宽带接入;可以支持Internet宽带接入、CATV接入和电话接入,在接入网实现三网合一;网络结构简单、技术成熟;只有小区机房是有源节点,集中机房配线,易于维护管理,提高设备端口利用率;有效节约中心机房至小区的光缆资源,无需增加铺设中心机房至小区的光缆;允许用户自由选择运营商,有利于电信运营商的相互竞争;支持未来可预见的新业务,如可视电话、VOD、数字影院、远程办公、在线展览、电视教育、远程医疗、数据存储及备份等。是目前现有FTTH网络的最主要接入方式。
2. PON和AON接入技术比较
如前所述,目前主要有三种FTTH技术标准:基于以太网的小区交换有源光网络((Remote Office Active Optical Network——RAON))技术、基于以太网的无源光网络(Ethernet Base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EPON)技术和基于通用帧协议的无源光网络(General Frame Protocol Base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GPON)技术。三种FTTH接入技术特点比较如下:
比较项目 RAON EPON GPON 备注
标准制定者 IEEE IEEE ITU IEEE和ITU是相互竞争的组织
标准颁布时间 10年前 2004年 2003年
与现有计算机网络兼容性 无缝连接 无缝连接 需协议转换 指与目前最普及的以太网兼容性
网络结构 拓扑结构 有源交换一点对多点 无源一点对多点 无源一点对多点 指从中心机房侧衡量,在小区内Fiber P2P属点对点
分支比 1:∝ 1:32或1:16 1:32或1:16 指从中心机房侧衡量
带宽支持 目前 独享100M 16或32用户共享622M或1G 16或32用户共享1G或2G
未来 独享1G 16或32用户共享622M或1G 16或32用户共享1G或2G 指未来5—10年内
信息保密技术 容易 难 难 PON下行是广播方式
技术成熟度 非常成熟 不成熟 不成熟 指器件、模块和电路成熟程度
光缆节约程度 显著 显著 显著
是否需要大量增加铺设中心机房至小区的光缆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目前从中心机房至小区只有低芯数光缆(4—12芯)
设备端口利用率 高 低 低 指OLT端口或Splitter接入端口利用率
建设难易程度 容易 不容易 不容易 PON须大量增加铺设中心机房至小区光缆,请参考《浅析我国FTTH接入技术选择》>

王晓初
56岁,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王先生亦为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董事长及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截至二零零八年四月八日,王先生为本公司董事长及非执行董事。
(注:名誉董事长不属於董事会成员,对於本公司董事会考虑的任何事宜均无投票权。) 孙康敏
56岁,本公司董事长兼执行董事,主持公司全面工作。孙先生亦为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和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执行副总裁。孙先生为高级工程师,大学本科学历。孙先生曾任成都电信局副局长、总工程师、四川省邮电管理局副局长、四川省信息产业厅厅长、四川省通信管理局局长、四川省电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职务。孙先生在中国电信行业拥有30年的经营管理经验。





司芙蓉
53岁,本公司总裁,负责公司日常运营管理。司先生亦为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实业管理部总经理。司先生于一九八二年毕业于信息工程大学无线通信专业,取得学士学位,并于二零零六年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取得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司先生曾任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综合部主任、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综合部总监、中国电信集团公司陕西省电信公司总经理、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中国电信集团公司陕西网络资产分公司总经理、陕西省通信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在加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之前,司先生为信息产业部人事司副司长,在中国电信行业拥有28年的运营与管理经验。






侯锐
44岁,本公司执行董事丶执行副总裁兼财务总监。侯女士於一九九五年在北京邮电大学获得管理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於二零零二年获得新南威尔士大学国际商学会计专业硕士学位。在加入本公司前,侯女士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财务部副经理。在此之前,侯女士先後担任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财务部综合财务处处长和预算处处长丶广西壮族自治区电信公司董事兼总会计师等职。侯女士拥有超过18年的电信和财务管理经验。
李正茂
52岁,本公司非执行董事。李先生于二零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新获委任为本公司非执行董事。李先生现任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裁、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李先生于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获博士学位。李先生曾任电子科技大学无线电系教授、科技处副处长、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先生亦曾先后出任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网络技术部副部长、无线通信部部长、技术部部长、副总工程师、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副总裁、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总经理、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董事及副总经理等职务。李先生具有丰富的电信技术和业务运营管理经验。
张钧安
57岁,本公司非执行董事。张先生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香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及中国联通运营公司董事及高级副总裁。张先生於一九八二年毕业於南京邮电大学,主修载波通讯专业,并於二零零二年於澳洲国立大学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及於二零零八年十月取得香港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学位。张先生曾先後出任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香港)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丶安徽省电信公司副总经理和总经理丶安徽省电信有限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丶安徽省蚌埠市邮电局局长及安徽省邮电管理局副局长。张先生拥有丰富的电信行业管理经验。
王 军
73岁,本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王先生毕业於中国哈尔滨工程学院,曾担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主席;於二零零六年七月退休後,王先生担任中信21世纪有限公司之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及金榜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之执行董事兼主席。截至二零零八年四月十七日,王先生为香港建设(控股)有限公司之非执行董事兼名誉主席。
赵纯均
73岁,本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赵先生为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和学术委员会委员丶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理事长并同时担任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丶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赵先生亦曾出任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丶大恒新纪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和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独立董事。赵先生毕业於中国清华大学。赵先生於二零零一年六月至二零零五年十月间担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并於一九八七年一月至二零零一年六月间担任学院常务/第一副院长。
韦乐平
68岁,本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韦先生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一九七零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主修无线电工程,其后获得电信科学研究院通信与信息系统工程硕士学位。韦先生现任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委常务副主任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主要负责中国电信行业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的高层技术谘询工作。韦先生曾先后担任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经理、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工程师、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邮电部电信科学规划研究院副院长、邮电部电信传输研究所副所长与总工程师等职。韦先生在中国电信行业拥有34年之技术研发经验,长期参与国家、行业和公司的重大技术发展战略和项目的研究和决策。
萧伟强
60岁,本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萧先生目前为新加坡交易所上市公司国浩房地产有限公司、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及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中信泰富有限公司的独立非执行董事。萧先生一九七九年于英国雪菲尔大学毕业,取得经济、会计及财务管理学士学位。萧先生亦为英国特许会计师公会及香港会计师公会的资深会员。萧先生于一九七九年加入毕马威英国曼彻斯特办事处及于一九八六年调回毕马威香港事务所,并于一九九三年成为毕马威香港事务所审计合伙人。由二零零零年至二零零二年期间,萧先生于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上海分所担任首席合伙人职务。由二零零二年至二零一零年三月期间,萧先生于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北京分所担任北京首席合伙人职务,并任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华北区首席合伙人。萧先生于一九九七年出任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专业技术谘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亦出任中国财政部独立审计准则外方专家谘询组组长。萧先生拥有32年的专业会计经验。 夏江华
55岁,本公司监事会主席。夏女士为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审计部副主任兼工程审计处处长。夏女士为高级审计师,加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之前,曾任原邮电部审计局基建事业审计处副处长,中国邮电电信总局审计处副处长(主持工作)。夏女士在中国电信行业具有27年管理和审计经验。
海连成
69岁,本公司独立监事。海先生曾就读於中国民航大学及中央党校,取得大学文凭。海先生曾担任中国民航总局财务司财务处副处长及处长丶中国民航总局财务司副司长及司长丶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总经理以及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自二零零一年九月至二零零六年二月,担任华南蓝天航油有限公司董事长,中航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海先生自二零零六年一月起为中国总会计师协会民航分会会长及民航会计审计培训中心董事长。二零零七年六月至二零零九年六月被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聘为谘询顾问。二零零七年十月至二零一一年三月任中鹏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董事长。二零一一年三月起担任汇付天下有限公司高级顾问。
司剑非
51岁,本公司职工代表监事、工会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此前担任综合部总经理办公室主任、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兼任北京鸿翔大厦总经理。司先生于二零零二年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司先生于二零零三年加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实业管理部,担任综合管理处处长,此前曾任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司先生在电信行业具有21年的工作经历。 孙康敏 56岁,本公司董事长兼执行董事,主持公司全面工作。
司芙蓉
53岁,本公司总裁,负责公司日常运营管理。
侯 锐
44岁,本公司执行董事丶执行副总裁兼财务总监。
程鸿雁
53岁,本公司执行副总裁。程先生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在获提名为本公司副总经理之前,程先生为本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 江苏省通信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程先生于一九八二年毕业于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系,取得学士学位,并于二零零二年取得中国矿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及于二零零三年取得魁北克大学蒙特利尔分校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程先生曾先后担任江苏省苏州市邮电局局长助理、徐州市电信局副局长及总工程师、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副总经理及总工程师、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淮安分公司总经理、江苏省电信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及总经理等职务。程先生拥有超过30年的电信行业经营及管理经验。
许楚国
50岁,本公司执行副总裁。许先生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在获提名为本公司副总经理之前,许先生为本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 中国通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先生于一九八七年毕业于重庆邮电大学电信工程系,取得学士学位,并于二零零六年取得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许先生曾先后担任中国通信建设第三工程局局长、中国通信建设总公司副总经理等职务。许先生拥有超过25年的国内、海外电信行业市场开发、经营及管理经验。
梁世平
44岁,本公司执行副总裁。梁先生於二零零八年八月加入本公司,任市场部总监。梁先生於一九九二年获得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工程学士学位丶一九九六年於机械电子工业部第六研究所获得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学位。梁先生在加入本公司前曾任职於邮电部数据通信局丶邮电部电信总局多媒体处和中国电信数据通信局技术开发部,并於二零零零年十月至二零零八年八月先後任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数据通信事业部规划计划处处长和企业信息化部应用开发处处长。梁先生拥有逾21年的电信和IT行业经验。

您好,上海电信竭诚为您服务!现在每个月499元就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智能生活。全屋智能礼包包含1000M宽带、160G流量、1500分钟通话时长、2张副卡、2路播播宝盒、2路高清IPTV、全屋千兆1个光网关、2个全光WiFi6 AP。还有智能生活、智能门禁、智能照明、智能卧室、智能阳台五大智家场景,加入套餐,任选一款带回家。付费方式有月付版和年付版,分别是99元/月,5390元/年。  

王晓初 总经理
冷荣泉 副总经理 吴安迪 副总经理
张继平 副总经理 黄文林 副总经理
李 平 副总经理 韦乐平 总工程师
杨 杰 副总经理 孙康敏 副总经理
王晓初
职务: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经理
王晓初曾历任浙江省杭州市电信局副局长、局长,天津市邮电管理局长,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等职务。他曾主持开发中国电信电话网络管理系统等信息科技项目,并因此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及原邮电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他于一九八零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拥有超过23年丰富的电信行业管理经验。
冷荣泉
职务: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冷荣泉为主任级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南京邮电学院,在北京邮电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他曾历任北京长途电话局总工程师,邮电部电信总局副总工程师,中国邮电电信总局副局长,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网通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副主席等职务。他在中国电信行业拥有28年的经营管理经验。
吴安迪
职务: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吴安迪为高级会计师,于一九八三年毕业于北京经济学院,获财政贸易专业学士学位,一九九六年至一九九八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商业经济管理专业攻读研宄生。曾担任信息产业部经济调节与通信清算司司长、邮电部财务司处长、副司长与司长。她在中国电信行业经济财务管理方面拥有22年丰富经验
职务: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张继平
职务: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张继平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于一九八二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无线通信工程系工学学士学位。一九八六至一九八八年在东北工学院攻读计算机应用工程研究生课程。曾任中国邮电电信总局副局长、辽宁省邮电管理局副局长与辽宁省邮电管理局网络管理中心主任。他在中国电信行业拥有22年的网络经营管理经验。
黄文林
职务: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黄文林为高级经济师,于一九八四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管理工程系。曾任邮电部电信总局通信组织处处长、国内通信处处长等职。她在中国电信行业拥有29年的经营及管理经验。
李 平
职务: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李平为高级工程师,于一九七六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无线电通信专业,一九八九年获得位于布法罗之纽约州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历任中国电信(香港)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常务副总经理,以及中国邮电部电信总局副局长等职。他在中国电信行业拥有28年的经营及管理经验及广泛的上市公司管理经验。
韦乐平
职务: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工程师
韦乐平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一九七零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主修无线电工程,其后获得电信科学研究院通信与信息系统工程硕士学位。曾任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邮电部电信科学规划研究院副院长、邮电部电信传输研究所副所长与总工程师等职,他在中国电信行业拥有26年的技术研发经验。
杨 杰
职务: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杨杰为高级工程师,一九八四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无线电工程专业,其后获得挪威管理学院通信信息管理硕士学位。曾任山西省邮电管理局副局长,山西省电信公司总经理,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北京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电信北方电信事业部总经理等职。他在中国电信行业拥有20年的经营及管理经验。
孙康敏
职务: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孙康敏曾任四川省信息产业厅厅长,四川省通信管理局局长,四川省电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职。他在中国电信行业拥有21年的经营管理经验。

5g对运营商员工的影响

5g对运营商员工的影响,现如今网络的发展是非常的成熟了,5G也成为了大家关注的重点,但同时对于5G的使用其实现在还有部分的人都不是很了解,以下5g对运营商员工的影响。

5g对运营商员工的影响1

你还记得4G到来的时刻吗?

从2013年年底开始4G正式进入人们的生活,无论是上网还是看**网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而手机从半智能变成了现在的智能机,越来越方便人们的生活。

从2G到3G再到4G回想一下网络的转型,你的手机换了几代手机了?回想一下,感觉时间过得真快啊,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想当初为了买个手机和父母商量的时光,想当初为了上个qq偷偷的在教室玩手机,不想学习就偷偷拿起手机看电子书。

从去年开始三大运营商就开始布局5G网络,中国联通2018年8月13日发布了“5GNEXT”计划,北京首批5G站点同步正式启动,标志着首都已经开始迈进5G时代,中国联通表示在2019年进行5G的试用商,2020年正式商用。

5G的到来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然而5G的到来也意味着会有一部分人失业,同样也会有有新的岗位突起。沃达丰对5G网络提出网络性能自动优化和故障预测要求,5G时代,由于新的网络架构、全新的网络技术、多样性的业务应用、全云化的设备部署,将对网络运维造成极大影响,正因为这些影响。导致5G人才岗位需求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我们先来看一下5G带来的变化。

5G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四大方面的变化:频段和组网变得越来越复杂、新技术带来OPEX不断攀升、业务多样性带来管理的复杂性、端到端网络云化。由于这些变化的存在,导致了今后5G的岗位需求发生了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网络的频段和复杂网络的频段以及组网变复杂了。

在可预见的将来,现网中的2G 3G 4G甚至5G都会长期共存。那这样一来就会造成现网中会有很多的频段,它们在网络中会长期共存。比如说有2G的800MHz, 900MHz,包括1800MHz, 3G的2000MHz,包括LTE23GHz,26GHz,甚至包括5G的35GHz, 48GHz, 甚至毫米波。那么,现网中所存在频段会变得非常非常多,会让网络变得越来越复杂,干扰变得越来越大。

另外组网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5G的部署,现网会出现宏站,微站,灯杆站包括皮站等各种各样的共存。而且随着5G网络小区半径的缩小,我们今后的站点将会以小站和微站为主,宏站所占的比例会大幅度缩小。由此可见5G它让我们整个网络,包括组网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第二个变化是新技术带来OPEX不断攀升。

OPEX是我们网络的运维成本。今后网络里面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技术,比如说多扇区,一般我们宏站是三扇区,它今后在一些特殊的战略里面可能出现六扇区,甚至更多,还有包括像Massive MIMO,即增强性的MIMO。5G的天线数量将达到64T64R,今后在毫米波里面甚至会出现128T128R。

所以整个网络天线会变得非常复杂。随着网络技术的变化,运营商投入到这个认为这块的一个成本会越来越高,也就是所谓的OPEX会不断的攀升。复杂的网络让运营商的OPEX不断攀升,OPEN/REVENUE比例高达70%。

第三个变化是业务多样性带来的管理复杂性。

我们都知道5G有三大应用场景,有eMBB,uRLLC,mMTC。以虚拟现实为例。它对速率的要求超过1G,对时延要求在10毫秒级别,比自动驾驶相对要求会低一点。所以今后5G里面不同的业务场景,对网络的诉求是不同的,有些业务它要求低时延,有些业务要求高带宽,有些业务要求大连接,所以今后我们网络它的一个管理性管理的复杂性会越来越突出。

第四个变化是端到端的网络云化。

首先我们看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五朵云,那这五朵云的话我们发现有小有大。左边这朵云是本地DC,或者叫边缘DC,与基站相连。里面的设备都是比较靠近基站侧或相对比较低端一点的。

中间这朵云叫区域DC,它所处的位置位于本地DC以及右边这两朵核心地市之间,一般是在整个地市的承载网上面,主要是cloud NGC,也就是5G的下一代核心网。最右边这两朵云,我们把统称为核心DC,核心的数据中心。会放置上层业务、运维、运营等相关功能。不管是哪一朵云,每一朵云里面的基础设施是一样的,架构是一样的。也就是底层的服务器加上层的云 *** 作系统(红色区域)。

5G人才需求分析

从整网的生命周期出发,从前期的网络的规划设计到后面的网络部署,到后面的网络的运维和运营,以及到最后的网络的优化,整个端到端的环节。5G人才岗位划分其实也就是整个网络的生命周期。

第一个岗位:在网络的前期,会有网络的规划设计岗主要负责无线网络的覆盖容量规划,包括网络参数,核心网的网络参数,无线网,传输网的参数的规划,以及软硬件的规划。

第二个岗位就是设备维护。当网络规划设计好以后,现网开始大规模的建设,那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这种岗位的人才发挥作用。对于5G来讲的话, 5G的设备维护设备的部署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CT类的,一类是IT类的。在5G里面,IT类的设备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高,比如说像核心网,传输的SDN控制器,无线网CU底层都是基于IT架构。所以今后设备的维护会分成CT设备部署维护和IT设备的部署维护。

第三个岗位是业务的编排。主要负责网络架构的设计。NFV的管理和业务编排主要负责整个架构设计,还有今后的业务的部署的编排。比如说在不同的网络里面应该部署什么业务,应该在什么位置部署业务,还有整个网络切片的设计,不同的业务怎么去设计它的切片,怎么去保障业务的Qos。这个岗位相对于以前的2G,3G,4G来讲,是新增的岗位。

第四个岗位是自动化运维。前面我们也提到了5G的网络,它的频段、组网、技术都变得越来越复杂,如果按照传统的运维模式,网络的OPEX势必会越来越高。所以这就要求今后的5G网络运维要能够做到自动化、智能化。就需要今后的5G网络实现基于AI的智能运维,以及基于大数据的运维。目前业界都在做大量研究。

第五个岗位是业务的体验和优化。5G里面业务种类非常多,不同的业务对网络质量的诉求不同。对于今后的业务部署来讲,需要专门岗位的人才,对各种各样的业务做相应的测试与体验,并且给出相应的反馈。最终通过参数的优化去调整网络的业务体验。类似于现在的网络优化,但是会基于不同的业务。

第六个岗位是解决方案。这里所提到的解决方案,更多是针对垂直行业。比如说针对水表公司,宝马公司,无人机公司,该提供怎样的网络方案,需要解决方案去做前期的需求调研分析,并且基于客户的需求调研分析,设计出符合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

5G人才岗位能力要求

5G人才岗位的变化,同样带来了5G人才能力需求的变化。从广义上来讲,除了传统技术能力要求之外,今后的5G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综合能力呢?

第一是基础能力,要具备移动通信的底层技能。包括像无线通信的原理,信令协议。

第二是网络的规划与设计能力。我们对4G的工程师来讲,同样有这块要求。会负责站点的规划设计,包括组网规划设计以及参数的规划设计。

第三是网络的云化能力,包括核心网的NFV技术,传输的SDN技术,以及我们无线CloudRAN技术。我们发现今后5G的网络是端到端多元化的,所以对今后的5G人才的话,它的云化能力也是非常重要。

第四是大数据和AI技术,为什么要把这块技术列入我们今后5G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呢?因为前面我们分析过5G的网络,他会变得越来越复杂,那如何去降低这个复杂度,如何去降低运营商的一个运维的成本?那就是这就要求今后的网络工程师,必须要具备智能化的自动化的运维。所以要求今后的工程师要掌握数据的清洗和挖掘、数据的分析建模,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甚至包括编程。

最后是行业解决方案能力。从长远来看,今后的5G网络,它面向的对象不仅仅是我们现在的消费者,可能今后更多的是我们垂直行业。那么针对不同的垂直行业,诉求、需求是不一样的。这就对今后的5G人才,能够熟悉整个需求调研的一个过程,能够对不同的垂直行业做相应的需求调研分析,并且根据客户的需求去设计整个方案架构,最终完成解决方案的开发并满足客户的需求。

5G的到来,注定要引起一番风波,面对5G的的到来,你的技能要求达到5G的标准了吗如何在5G的到来之际让自己不受这场风波的影响,欢迎关注免联考在职MBA 公众号,提升学历,提高能力,提高知识,提高人脉

5g对运营商员工的影响2

5G投资压力不可小觑

5G网络高带宽、低延时的特性,需对现有的传输网、承载网、接入网、核心网等进行全范围的升级改造,同时5G将应用更高频段,基站数势必会增加。此前电信专家韦乐平就表示,5G的基站数至少是4G的2-3倍,5G网络的升级改造将给运营商带来巨大的压力,而Verizon的声明也证实了这一点。

在本月初,国内三大运营商获得5G中低频段试验频率使用许可,这意味着5G商用的大幕已经徐徐拉开。三大运营商为了实现2020年实现商用的目标,势必会在这一年多的时间内进行较大规模的5G网络建设。

与国外运营商不同的是,国内运营商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可以预期网络建设规模会更大,投入规模也会更大。就拿4G网络来说,据工信部此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的网络覆盖率达到95%,试想5G网络要达到这样的覆盖规模,将会是一笔不小的投资。

由此看来,国内的三大运营商面临着比其他海外的运营商更大的投资压力。那么海外的运营商都开始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优化人员配置,试想国内的运营商是否也会进行这种 *** 作来应对5G的巨额投资。

优化人员配置是必由之路

任何企业在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进行组织结构和人员的优化,对运营商来说也是如此。

以国内三大运营商为例,据三大运营商2017年年报显示,截止至2017年底,中国电信员工数284万,中国移动员工数465万、中国联通员工数253万。员工数量庞大,而且大部分均是基层员工。

到了5G时代,人工智能的引入,自动化程度加深,可以预见未来很多岗位不需要太多人工,精简组织结构优化人员配置将是必由之路。对于运营商人员而言,面对这样的大趋势,如何避免成为被“优化”的那一部分,首要的任务是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

此前AT&T发言人表示,“电信行业习惯于花费几年时间开发部署路由器、交换机和其他物理设备来部署、运营自己的网络。在今天,这种模式无法持续,运营商需要从以硬件为基础的网络向以软件为基础的网络转变。网络虚拟化可以使功能、业务部署更快速、高效和可扩展性,而且是低成本。”

对此,早在2015年,AT&T为了充分利用网络虚拟化功能(NFV),实现由传统的专有硬件系统向软件定义网络(SDN)的转变,对其全部员工进行再培训。所以,对于运营后端的人员来说,不仅需要精通硬件设备,同时也要会软件,写代码,因为未来5G网络是软件定义的网络。

5G拥有三大应用场景,eMBB对于运营商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但商业模式短期内难以革新。面向海量物联的mMTC和高可靠低时延的uRLLC就成为了极具特色的5G全新业务,也将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事实上,5G也将更寄望于潜在的垂直行业应用。同时,运营商也寄希望与通过5G来改变其管道公司的形象。

因而,对于运营前端的人员来说,需要深入到垂直行业,而不是还是以前卖卡卖专线卖管道这么简单,发掘行业应用,做行业应用专家。5G即将在国内开启建设浪潮,运营商将承担建设重任,而5G网络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可以预见的是,5G网络升级,CAPEX只会有增无减,运营商也只有通过缩减OPEX来应对如此大额投资。

笔者认为,三大运营商极有可能会进行人员的精简,如何才能不被“精简”,则需要各位运营人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来应对数字化转型的挑战。

5g对运营商员工的影响3

5G是什么概念呢?5G时代是科技的进步,更是我们的生活

5G时代开始了,网络时代的发展真的是十分的迅速,2012年4G手机面世了,而在今年5G时代也要即将开始了,你们知道5G时代是什么概念吗?在2G的时候我们只会用按键机上QQ发消息,在3G时代已经可以在网页上偷菜,看小说了。那4G时代就不需要说了。过去4G的网络延时是20ms左右,而5G的延时可以做到1ms的级别。这就是俗话说的“手指一点就来”的极致体验。

5G比4G能在相同的空间连接更多的设备。相信大家都有过体验,在人多的地铁站中,手机的网络数据就特别差,刷不出来任何内容。5G时代就不会存在这个问题。5G带给科技的进步,推动大数据进一步发展。大数据就是将一切行为数字化,记录、汇总并进行分析的技术。5G通信成为了数据的收集和传输过程中最好的载体,助力海量数据从用户端传送到服务器进行存储。

过去这个动作都是通过光纤主干网络实现的,有了5G技术加持,有一部分直接可以通过无线传输,效率大大提高。协调人工智能。人工智能需要后端丰富的计算资源时,通过5G在应用前端与计算后端之间传输数据流,保证人工智能的正确运行。想想你家的网络带宽是多少,有时候看超清视频时,缓冲半天,快进也缓冲半天,有了5G,你想看4K视频都可以不缓冲。

低时延,什么是时延,你看新闻时,主播与现场记者的连线吗,主播说完话后,记者半天才反应过来,就是信号传输时延太大了。时延小,就可以实现很多对时间差要求极其严格的事物,比如我遥控高速飞机,还有5秒撞山了,我发出转向信号,结果中间信号传输就花了5秒,5秒后飞机才收到转向信号,已经晚了,如果用5G传输信号,信号传输01秒,飞机收到信号就还有时间转向。

大容量比如你家现在的无线路由器,只可以连接5个设备,你有十部手机要联网,连接容量不够啦。如果连接容量超大,你可以把你每只袜子都连上网,这样找不到另一只袜子的时候,问手上的袜子──另一只在那里,另一只袜子就会回应──在你口袋里。他的三大特性,可以在工业和生活中发挥极大能量,当然你也可以想想他带来的改变,带给你的机遇与挑战──如没有4G网络,你会用手机看视频直播吗?会视频聊天吗?

如果你认为5G仅仅是让我们手机上网的速度变快,那就太短浅了。从目前来看,在C端市场,云游戏、AR/VR体验都已经有着明显的市场发展前景。而在,B端市场,超算、自动驾驶、远程医疗、智能制造等都是5G深入应用的场景。今后5G将从方方面面改变我们的生活,万物互联是5G的一个发展趋势,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我们静待5G技术的成熟和5G网络的普及,它将是我们未来要经历的生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9534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