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在广东、黑龙江、山西、四川、上海、内蒙古、重庆等省(市)设有全资分公司。公司现有员工近300名,主要技术力量由美国、英国归国的科技人员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博士、硕士组成。
公司业务涵盖政府综合应急平台、政府专项应急平台、国家大型企业应急平台、政府应急资源整合、应急模拟演练培训及物联网应急领域监测预警等应用领域,已发展成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应急行业信息化建设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
东方正通公司参与编写了多个国家级、省市级及国家部委信息化标准,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及国务院国外应急预案编制对完善我国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分析等课题的承担单位,承担了联合国 UN GAID 综合减灾与应急科学数据共享应用、2008 年北京奥运运行指挥(应急)技术保障系统方案规划等国家级项目。公司还参与承担北京市、广东省、黑龙江省、山西省、四川省等多个省级应急平台的总体规划或建设工作,农业部、民政部、铁道部、国家海洋局、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国防科工局、国家电网、新疆油田等多个国家部委及大型企业应急平台的规划和信息化建设,并为吉林省、上海市、天津市市委党校等多个省(市)党校提供三维模拟演练应急教学系统,有着100多个应急平台建设或服务的项目成功案例,在国内应急管理信息化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公司于2009年年底成立物联网事业部,并于2010年8月加入中关村物联网联盟。结合多年来在应急领域的研究和实施经验,东方正通提出了“物联网+应急=应急20”这一概念,也就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应急管理,这是物联网崭新技术和应急管理日益提高的风险预测预警需求相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落实市领导提出的中关村发展物联网,可优先从城市安全和应急管理做起的指示。我们将高效地运用投资研发出两款物联网应急产品,相信未来五年,在物联网智能应急管理领域将大有可为。
公司获得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壹级、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CMMI Level3认证、国际ISO 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北京市软件企业资质,是中关村物联网联盟成员单位、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科技园区“瞪羚计划”重点培植企业。
公司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奖,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中国信息产业年度创新企业奖,科技部国家火炬计划奖,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奖,中关村百家创新企业,中关村20周年突出贡献企业奖,北京市信息办、市委宣传部信息北京十大应用成果奖,北京市火炬计划奖,北京市委组织部专项经费支持项目奖,北京市区县级项目科学技术奖,全国九家优秀应急解决方案奖,信息化影响中国信息化贡献奖。
公司参与编写卫生部《中国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基本数据集标准体系》,参与编写《国家“政府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内容和建设规范制定》,参与《北京市应急指挥系统信息化(标准)技术支撑体系》,重点参与编写《北京市区县及专项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指导意见》,重点参与编写《北京市应急指挥总体设计研究》,承担《北京市应急指挥平台软件系统总计技术方案》,承担《广州市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指导意见与技术要求 》。
公司拥有政府应急管理信息系统(GEMIS)V10,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V10,指挥调度通信系统软件V10,基于识别、调度、仿真的应急管理系统软件V10,东方正通智能工作流软件(ubi-link)V20,应急值守系统软件V10,应急资源管理系统软件V10,数字化预案与演练系统V10,应急智能值班系统V10,东方正通数字化应急预案管理系统软件V10,东方正通应急预案模拟演练及培训系统软件V10,东方正通应急资源管理与整合系统软件V10,东方正通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系统软件V10,空间数据整合与辅助决策系统V10,联动处置系统软件V10等。
东方正通国际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成立于2008 年,是我国首家由企业牵头成立的应急管理研究院,主要从事国际减灾与应急管理方面关键共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研究工作,借鉴发达国家在应急领域的最新理念和技术,在突发事件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决策支持、模拟演练、国家基础设施保护等方面进行学术研究并研发相应产品,使其应用于突发事件快速处置。同时,研究院深入进行物联网技术研究,结合“感知中国”、“感知北京”,提出物联网在应急领域的应用步骤和方法。研究院还成功协办了今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七届国际应急管理大会”。
东方正通国际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密切跟踪研究国际应急管理发展的动态和趋势,积极参与公共安全领域重大国际项目研究与合作,加入了联合国信息通信技术与发展全球联盟(UN GAID)、美国应急管理技术委员会(EMTC)、国际应急管理学会 (TIEMS)、美国医疗信息和管理系统协会(HIMSS)、国际结构信息标准化组织(OASIS)等国际应急组织、机构。研究院与英国利兹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稳定的交流和合作机制,整理、翻译和发表大量应急资讯,通过借鉴世界各国在灾害预防、紧急处置和应急体系建设等方面领先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提升国内应急项目的规划建设水平。
报废,是所有设备都逃不过的命运,但是我们应该长远规划,让设备服务更稳定,时间更长久。
由于多种原因,物联网设备特别容易发生故障甚至报废。Ubi开机时蓝色LED指示灯亮起,在两分钟后又莫名重启,然后不断重复这个过程,直到用户失去耐心。有时,蓝环Ubi在重启时发出嘶嘶或爆裂声,或者从扬声器中发出微弱的尖叫声。
Ubi是UCIC在2012年在Kickstarter上推出的一款消费类物联网智能硬件,它是一款声控助理设备,可以直接通过声音来控制智能灯泡、恒温器、智能小家电等等,工作方式类似于Amazon Echo,但比Amazon Echo早两年推出。作为第一次开发物联网智能硬件的公司,我们面临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我们不仅要设计开发、构建和发布产品,而且还要指导用户第一次安装调试,我们本应该第一时间了解硬件设备出现的故障,以便快速找出故障原因并制定解决方案。
物联网设备对使用者都带来一些风险。随着家里添置的设备越多,出故障的设备也就会越多。这些物联网设备缺少简单的 *** 作界面,安装过程复杂,在出故障之前也没有什么警告信息。物联网设备需要持续连网才能发挥作用,很容易受到网络或硬件问题影响,从而让其变成板砖。设备制造商必须确保其产品在安装后能够长时间持续满足客户需求。
UBI
设备报废的两种方式
物联网设备有多种报废方式,但通常发生在两个周期中的一个:工作周期或生命周期,后者其实相当于晚年死亡。在某种程度上,即使是最好的互联网服务也有厌倦的时候,当我们厌倦了某个产品,就会将它从插座上拔掉,停止使用。设备使用的最高境界在于持续使用到生命周期末尾(看看最老的摄像头目前仍然可以使用)。然而,在产品生命周期结束之前,工作周期可能会结束,对于物联网设备,硬件或软件都可能导致设备故障。设备在报废之前通常会有一些故障的迹象。对于启动设备,如开关、插头、灯和恒温器等,这些设备的故障形式主要体现在比平时延迟更长、完成部分指令(例如恒温器能够提供热量、但没有达到要求的温度)、成功后缺乏确认、或完全出错。对于语音助理设备,故障可以表现为语音缓慢或不清晰,不能正确地回应或无法理解用户指令。对于WiFi扬声器,播放中通常会出现啪啪声、爆音或嗡嗡声等杂音。一般而言,所有的物联网设备,随着时间推移,工作周期的终点可能会通过无功能的LED闪烁、开机时不同LED颜色闪烁、设备物理变色以及不稳定的网络连接等体现出来。
设备报废的原因
将物联网设备推向市场需要承担更多义务,您需要在用户第一次接触产品后就要不断改进、调整并添加新功能。如果没有这些改进,产品将提前结束使命。物联网设备报废的原因有很多,它可能因为连网服务故障,要么从本地运行到设备的软件崩溃,或者设备硬件老化。IOT中的"I"意味着设备需要幕后运维支持服务。物联网旨在远程驱动设备,收集传感器数据,或者两者都有;随着产品功能的迭代延伸,服务器也需要不断更新;如果幕后的运维支持服务出现问题、或者更改优先级,那么设备服务就可能会终止,如果物联网设备依赖于此服务,它将变得毫无用处。
语音交互功能是由Google和Android语音识别软件组成。如果Google对此服务进行了更新,则要求Android同样能够支持更新,因此我们不得不持续推送新的更新以使设备继续运行,这是一个不断进行的无限循环任何物联网设备在需要更新的 *** 作系统上运行应用程序则都会遇到麻烦,尤其设备 *** 作依赖 *** 作系统注册的情况下(例如Android版Google Play服务),在某种程度上,应用服务可能被终止,有触摸屏幕的物联网设备,用户可能不得不手动停止运行或程序更新。最难管理的设备报废原因是组件发生物理故障。在工作周期,这可能是由于磨损、热力因素或其他机械故障;插头和连接器对电缆的插拔次数有限制,电池充放电次数也有限的,热量也会导致器件过早老化。
为什么物联网设备更容易报废
由于多种原因,物联网设备特别容易发生故障甚至报废。首先,物联网是新产品类型,与电器或车辆相比,积累的产品迭代经验教训更少;许多创业公司都涉足物联网,这些创业公司也是第一次生产消费品设备,为了改变这个行业普遍缺乏经验现状,需要学习质量保证和产品测试有关的经验。物联网设备报废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使用模式。通常这些设备始终处于开启状态,等待接收命令或传输数据,非物联网设备可以进入休眠模式,但是物联网设备(如网络摄像头)始终处于打开状态并产生热量,组件容易受热损害。此外,设备可能安装在密闭空间,热量难以散发。很多时候,设备在没有显示任何故障症状的情况下就报废了。物联网设备背后的基础架构也需要不断维护和更新,许多第一代智能硬件公司可能不考虑保持服务活力的成本和努力,并最终导致服务关闭。除此之外,安全协议的改变或安全漏洞修补,设备制造商需要时刻保持警惕,确保设备不被黑客利用。
设备制造商能做什么?
设备报废预防应该从产品设计阶段开始。产品经理可以提供设备生命周期的预期目标,然后设计人员依据目标进行设计及选择BOM(物料清单)。测试设备对预防报废至关重要,这包括在生产后(在装运之前将设备开启并运行多个测试循环)、在极端环境(高/低湿度和温度)下进行测试以及故障检验。
UBI测试中
预警系统提醒故障也有帮助。如监测设备的内部温度、测量启动的延迟时间,或者一旦设备断开就提醒用户和维护团队。同样,用户可以访问官方网站及时沟通设备存在的问题,并获得诊断和修复工具。对于任何物联网产品来说,通过无线更新可以快速缓解任何可能出现的软件或固件问题。对于需要安装的设备,具有可替换模块(例如计算模块),如计算模块,可以由用户移除,这样导致更好用户体验。我们在产品设计阶段考虑10/10 iFixit评级可能会是什么样,然后反向推出设计阶段应该进行的工作。
处理不可避免的问题
如果用户喜欢的设备过早报废,制造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应对:◆为喜欢产品的用户提供替代方案◆提前告知使用寿命年限◆升级到下一代设备给与折扣◆组建或支持为用户修复或翻新产品的团队◆监控并报告不仅是单个用户设备的健康状况,而是报告所有设备和系统的健康状况◆在用户没有意识到问题之前,提前发送可能出现故障的提醒所有设备最终都会被淘汰,没有设备能保证100%不出问题,也没有设备会永远有用。由于物联网设备已经成为家庭和工作中的一部分,我们应该长远规划,让设备服务更稳定,时间更长久。
台风来了,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这是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2013年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说的一句话,如今成了最时髦的流行语。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 互联网创业 有哪些风口相关 文章 。
互联网金融还存在哪些创业风口
互联网金融大市场
金融是个巨大的市场。
据人民银行中国金融稳定 报告 表述,2014年中国名义GDP总额637万亿。
银行业存款余额11737万亿,贷款余额8679万亿,增速均放缓。
保费收入20万亿元,财产险保费收入7203亿元,寿险保费收入11万亿元,健康险保费收入1587亿元,意外险保费收入543亿元,增速明显。
居民存款呈理财化趋势,银行理财余额138万亿元,信托计划余额128万亿元,券商资管余额8万亿,基金公司管理资产规模95万亿元,个人投资者持有的A股已上市流通市值79万亿。
相对照下,互联网金融中发展最火的P2P行业交易规模和贷款余额还在千亿级别水平, 保险 密度和保险深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境外资产配置和数量化理财才刚刚起步。
因此,无论是从存量市场还是增量市场来看,互联网金融大有可为。
此外,相比于其他的传统行业,金融特别适合互联网化,因为金融交易只需要信息流和资金流,不需要物流。
但是,金融行业具有明显的外部效应,金融风险容易引发经济危机甚至社会危机。因此,需要对监管层的思路和动向保持密切关注。
互联网金融图谱
大体上,我们从资产端、资金端和中介端去看互联网金融,征信、支付和货币构成互联网金融的基础设施。互联网金融的 商业模式 大致是上述几个维度的排列组合。
资产端
资产端对应的是资金需求方,基础资产可以是个人车房抵押、个人信用贷款、企业不动产质押、股权质押、应收账款和金融资产等等。
资产端的门槛在于低成本的获取优质资产,包含获客和风控两层含义。
(一)获客
资产端获客是指通过某一场景获取有借款需求的客户。
场景端可以分为线上或线下,自建场景或者通过已有场景导流。客户可以分为个人客户或企业客户,学生、白领或蓝领人群等。
在社会信用体制不健全,用户习惯尚未养成时,通过线下自建场景获客是有必要的,例如宜信在全国有几百家门店几万名信贷员。
对于消费金融而言,由于消费场景一开始就存在,很多消费金融公司会依赖于已有场景导流获取客户。例如,租房分期公司会依赖房产中介导流,医疗分期公司需要诊所门店获取用户, 教育 分期公司需要通过教育机构导流。
当然,掌握了交易场景的公司除了给金融公司导流外,也可直接为上下游客户提供金融服务。阿里、京东、美团等都在通过金融服务变现,所有的B2B创业公司都宣称要在交易基础上提供P2B服务。趋势是,获客会从线下逐步过渡到线上,从第三方导流过渡到建立自己的流量入口。
(二)风控
很多人都说金融的核心是风控,我们不去评判对错,但至少说明风控是所有金融业务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传统金融机构的风控从流程上分为贷前、贷中和贷后,对于借款主体主要是评价其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互联网金融的风控要在尊重传统风控常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场景下的不同客户引入不同风控模型。对于早期项目而言,很多时候我们无法评判某种风控方式是否有效,这时候可能会更看重核心团队中是否有相关 经验 的人员。但以下几点能力必须具备:确保贷款是基于真实交易、熟悉目标群体的信用状况、能针对客户的违约概率进行风险定价、风控方式与业务规模相匹配。
对于真实交易背景需要着重强调一下,由于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能够判断某笔交易是否真实进行,这对于风控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例如,仓储金融和供应链金融并不是什么新概念,银行早就有此业务,但为什么今天又重新变成 热点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监控货物进出仓的情况、订单执行状况和客户流水状况,只有在真实交易基础上风控才能有效展开。
资金端
资金端对应的是资金供给方。分为两类,一类是C端理财客户,另一类是银行、保险、基金等传统资金供给方。
早期的P2P是资产端和C端理财用户两端都做,现阶段排名靠前的P2P公司和BAT基本占据了C端流量入口,部分平台获取实际投资用户的成本已经高达几百块。而且在平台宣称兜底的情况下,大部分投资人还是更注重收益率,对于基础资产的优劣没有太高的分辨能力。
因此,资产端的项目在启动的时候一般需要投入少量自有资金验证风控模式,此后可以对接P2P的理财端,其好处是放款速度快,但成本较高。或者对接银行、保险等廉价资金方,但放款速度慢、合作门槛高。
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在逐步互联网化的同时,互联网金融创业公司本身也在朝着这些金融机构的模式演进。没有谁会颠覆谁,而是相互补充、融合、趋同。P2P可以看做是银行的补充。股权众筹可以看做是券商的补充,而且短期内很难看到众筹成为一种独立的商业模式,或依附于科技媒体或依附于电商平台或依附于理财平台。互联网保险除了相互保险,其他创新必须依赖于保险机构。互联网理财可以看做是基金、财富管理公司的补充。
(一)互联网保险
保险的趋势是简单化、定制化、场景化和互助化。
从流程上,可以分为销售、定价和理赔。创业公司主要是在联合保险公司解决销售和定价的问题,例如小雨伞主要是联合保险公针对特定群体特定风险定制和销售所见即所得的保险产品,赔付宝主要是为保险公司提供团体险理赔服务。
险种上,可以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财险里车险是大头,人身险里寿险占主要地位。大家都看到UBI是趋势,但目前可穿戴设备市场不成熟,数据采集还存在困
难,UBI尚需时日。车险的创新主要是去代理人,例如一天车险通过停驶退保吸引用户在上面购买车险,1号车险集合多家保险公司直接向车主报价。寿险大部分通过代理人销售,创业公司主要是为代理人提供移动端的展业平台。
相互保险组织形态与保险公司迥异,不存在股东和被保险人利益冲突的问题,在发达国家具有重要地位。2015年2月,保监会颁布了《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规定发起会员数不低于500个,不低于1亿元人民币的初始运营资金。目前看到的创业公司有抗癌公社、e互助、必互、夸克联盟等,如何解决监管问题、规模化的获取相似风险特征的人群、如何解决逆向选择和骗保的问题值得研究。
(二)互联网理财
互联网理财有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理财平台千千万,基本都是活期宝+定期宝,有些会拓展至基金产品或者股权众筹。
类似的还有炒股软件,基本模式都是自选股+资讯+行情+交易。排名第一的同花顺市场占有率大概是216%。
为什么在理财领域没有出现互联网领域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现象是市场的终极格局还没有到吗
信天创投认为在互联网理财领域始终会存在各领风骚数十年的公司存在,原因有两点:
1、用户理财需求是多样化的。从资产配置的角度看,用户可以把资金配置在现金、银行理财、宝宝类产品、P2P产品、股票、债券、信托、基金、衍生品、房产、外汇、贵金属和境外资产等等。
即使在同一细分领域,用户的需求也是差异化的。例如股票交易,有偏好消息的、有偏技术分析的、有偏基本面研究的、有偏数量分析的、有偏宏观研究的等等。
2、优质产品的供给永远是有限的。并不是人人都可以购买到巴菲特、西蒙斯、王亚伟和徐翔的产品。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不同的投资策略和投资风格能承载的资金规模是有上限的。管理的资产规模和投资收益、风险偏好是负相关的。
所以,多样需求和有限供给导致没有哪家能吃下全部的市场。而且,互联网理财最好的时代还远未到来,金融工具还不够丰富,交易方式还比较落后。互联网理财的趋势是平民化、社交化、全球化、数量化。
创业公司切入角度众多,信天创投认为以下两点构成核心竞争力:
1、具备打造流量入口的能力。例如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微信->理财通,挖财和随手记通过记账工具积累大量用户后销售理财产品。财鱼管家试图通过一站式资产管理聚集用户后介入交易,很帅投资客通过说人话的理财教育方式吸引年轻用户后为他们提供理财服务。
2、具备优质理财产品开发能力。这种能力可以是专业的资产管理能力,例如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财富管理公司,MOM&FOF,Betterment&Wealthfront。也可以是某一类优质资产的开发能力,例如某些P2P产品,境外理财产品等等。
中介端
信天创投把中介端理解为资产端和资金端的连接器。
从人群角度我们可以看到有信贷员平台,如融360、贷小秘和直达贷等;理财师平台如壹财富和金融港等;保险代理人平台如向日葵等。另外,我们还可以从行业金融解决方案的角度来看中介端,例如物银通连接物流公司和银行,为物流公司解决资金需求问题,为银行解决获客和贷后监管问题。分贝金服核心业务是系统对金融债权,进行金融产品结构设计,为理财平台提供优质的理财产品。
这些模式的共同点是,利用自身的专业能力游走在资产端和资金端,本身不承担信用风险,我们非常看好这一类型的创业公司。
基础设施
信天创投把资产端、资金端和中介端理解为互联网金融的交易层,交易层面能够容纳的公司非常多,几乎几个模块组合一下就可以形成某种商业模式。
征信、支付和货币是整个互联网金融的基础设施,这些领域留给创业公司的机会相对较少,但长期存活下来的公司会成为巨头。例如,央行垄断货币发行权,虚拟货币被定义为虚拟商品。支付领域,支付宝、微信支付和银联三家吃肉,其他喝汤。征信领域的机会比货币和支付更多,个人征信实行审核制,目前发放了8张牌照,基本都是大公司;企业征信实行备案制,因此门槛更低,不乏企查查、启信宝这一类的创业公司。在征信的基础上能衍生出非常多的商业模式,例如支付宝在芝麻信用分基础上推出的信用生活,涵盖了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小信用在聚合多家征信公司评分基础上为用户推相匹配的金融服务,如借款、保险、办卡和各种分期服务等。这些都是新方向的探索,值得关注。
一个互联网金融创业者的自白:站在风口上,猪真的可以飞
融创业者的自白:站在风口上,猪真的可以飞
3月16日,花果金融正式上线第75天,累计交易额2亿8639万元,比最初计划多了30倍。当然,做为一个P2P类的贷款产品,2亿多的业务量放在银行里,也就是一个二线以上城市的一个高级信贷经理一个季度的业务量,也就是说我们用几十个人PK掉了银行的一个业务经理,也没啥值得骄傲的。
当然,聪明的读者肯定看出来了,上述的一段话属于隐式装逼,对于一个初创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这样的成长并不容易,但在今天的P2P的行业里,这样的成长速度也还真算不得快,特别是最近几个月,一个P2P公司月度增长达不到50%,都不好意思和别人说。进入2014年以来,尽管媒体朋友们还沉浸在去年P2P倒闭潮的悲观情绪中,还在忧心忡忡的不断讨论业务模式可不可行,P2P公司怎么才能生存下去;而市场端的情况确是另一番完全不同的场景:几乎是每天,几乎是每个靠谱级以上的P2P平台,都在上演着如12306般的火爆场景:每日发标时间前半个小时,成千上万的用户开始不断F5刷新页面,希望能在从发售到抢购完毕的几十秒钟时间窗口内,能幸运的买到。甚至有一个平台,曾经发生过最后一毫秒同时涌入资金过多,硬生生把程序设定的总额挤爆了几十万的诡异事件。
为了处理每天积压的几百万至几千万用户闲置资金(充了值但抢不到产品),网站不得不开发出各种奇奇怪怪的资金排队系统或者摇号系统,以减少用户抱怨,客服每天都得接到几十个投诉电话,怒气冲冲的用户在咆哮:“我都抢了二十几天了,为什么还买不到!”。为什么一夜之间,这个市场会变的如此火爆
大概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吧:首先,得感谢媒体。P2P这个生意其实由来已久,在中国已经有了5、6年的发展,它本质上属于风险贷款,即那些由于各种原因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个人或企业,用一个更高的资金价格去获取资金,资产质量不算高,也有风险,比较适合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理财者,在2013年前,把P2P作为常用理财手段之一的互联网用户,不超过5万人,是一个小众市场。而2013年下半年的媒体热炒,为这个市场带来了很多的关注者,而其中有不少精明的关注者,发现这个市场即使是一个高风险市场,但在扣除了所有损失(违约、跑路等)后,这个市场给用户带来的平均理财收益率为138%,90%以上的理财者实现了年化15%以上的理财收益,于是乎,有大约25万名精明用户在2013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进入了这个市场。虽然25万名用户并不算一个大数,但相当于以前5倍资金量的快速涌入(总量大约600亿),已经大大超过了这个市场可以承接的资金量。
第二,感谢各种宝。由于宝宝们的强劲表现,银行存款1月份就流失了9000亿,这些存款流失带来了一个副作用,就是银行贷款额度也相应随之减少,这样把很多原来能够从银行获取资金的企业和个人,挤到了P2P市场,而P2P市场增加了更多的借款资源,资产质量就提高了很多。花果这个月完成了一个里程碑式的项目,北京某个体育馆的修建,项目融资总额2亿,原本是通过银行 渠道 解决,但银行额度不够,最后采用混合募资的方式,通过花果平台完成了其中5000万的募资。对于此类大型、优质的贷款项目,以前都是银行和信托的专利,通过P2P平台来承接这样的项目,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而今天,它真的发生了。
第三,感谢银行。长期以来,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都处在一个绝对强势的地位,这种强势不仅表现在欺负储户上,也表现在欺负产业链上下游的各个合作方,比如融资性担保公司,银行给予担保公司的保费过低,而又把很多的风险转嫁到担保公司端,让担保公司几乎无法通过正常的银行担保业务获得利润,于是乎,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各个传统上银行的上下游机构,纷纷开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把各种各样的业务资源对接到互联网平台上,一时之下,还真有点树倒猢狲散的意思。下面,就是各位创业者可能很关心的问题:这个市场看起来挺牛逼的,如果今天才进入,还有机会么我的答案是,有,但要难一点。虽然从用户端来看,目前这个市场只有大约30万名真实用户,似乎还有不少增长空间,但在另一端,即与传统金融资源对接,经过这一年来的快速跑马圈地,留给后来者的空间已经不大了。
但这些其实我说了也不算,如果你认定了你能在这个领域干出一番事业,就去大胆的干吧。但有两件事我还必须得给想进入这个行业的同志们提醒一下:第一,P2P这条船,上去容易,下来很难。尽管从政策层面,最近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利好消息不断,但金融无疑是国家管控最严格的领域,从去年倒闭的P2P平台最后的下场来看,无论是因为正常的经营不善,还是恶意诈骗,最后都是警察蜀黍介入收场的。至少在当前,我国对于金融市场的监管还是维稳思维,不论是什么原因,你只要给老百姓造成损失了,让老百姓把政府大门围了,都是先抓起来再说。这个确实有风险,你得想清楚。第二, P2P无论披上什么样华丽的外衣,它都只是中国民间金融体系的一个部分,要想在这个行业做好,你必须有足够的能力与中国民间金融体系中的各种力量共舞,小贷公司、担保公司、民间放贷人、甚至B社会,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要说服他们接受互联网,还要防着他们不要把你坑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