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球ICT产业关键字,聚焦「智慧、速度与创新」。创新技术如人工智慧、延展实境(XR)、区块链、数位分身(DigitalTwin)持续出笼,尤其人工智慧加速晶片及量子电脑的发展,伴随5G商转,势必带动产业跳跃式前进。既然聚焦「虚实整合、运算科技、人机互动」三大主轴,2019年COMPUTEX,全球IP矽智财授权领导厂Arm受邀出席《COMPUTEX论坛》、《InnoVEX论坛》主题演讲。Arm在COMPUTEX揭示全面运算(TotalCompute)主张,为5G时代提供更符合更多使用情境(usecase)的整体运算方案,并展现强大生态系能量。
Arm在COMPUTEX2019有哪些亮点展示?瘾科技带你浏览四大解决方案 亮点一:物联网平台回应Arm的目标在2035年打造达一兆台连网装置,为了让连网装置深度沟通,Arm针对IoT平台的生态系,近年接续推出「DesignStart」、「Pelion」及「Neoverse」等相关计画。今年COMPUTEX,Arm展示Pelion这项混合环境的端到端联网连接、装置和资料管理平台方案。Pelion特色在于建构3A情境,「任何装置、任何资料、任何云端」(Anvice,Anydata,Anycloud),管理任何种类的连网装置与连接,应付任何内外部不同类型的资料,连接任何公有、私有及混合云端。
换言之,Pelion平台让企业在安全环境下,管理各项物联网装置,无限制连结任何规模的资料。COMPUTEX也展示,Arm收购TreasureData后,借助巨量资料技术能力,Pelion平台对资料流程进行融合,让企业用户以高效、更安全的技术部署、连接和更新连网装置,顺利走入物联网的资料世界。
亮点二:AI机器学习联网装置与数据资料爆发成长,人工智慧的机器学习应用,逐渐从云端转移至终端。为了把机器学习技术放在边缘装置发挥所长,Arm针对机器学习的晶片应用进而打造全新处理器。延续Arm在CPU具备的可编程优势,以及GPU数据处理压缩能力和高吞吐量的设计特点,将其整合至机器学习晶片设计之中。针对机器学习热潮,Arm推出「ProjectTrillium」机器学习运算平台支持各种AI应用程序,在功能性与可扩展性方面,能实现更快机器学习效率。根据统计,目前ProjectTrillium平台的学习数据吞吐量,比起过去CPU、GPU协同作业的机器学习效率,已经达2~4倍以上,效能也优于传统DSP的可编程逻辑。
换言之,ProjectTrillium是一个异质的ML运算平台,平台架构包括ArmML处理器、开放原始码ArmNN软体框架,目前搭载于超过25亿台Android装置。Arm针对ML处理器进行强化,包括超过两倍能源效率,达到每瓦5兆次运算(TOPs/W)、记忆体压缩技术提升达三倍,以及提升至高达八核心的次世代峰值效能,与每秒最高32兆次运算(TOP/s)。
随着机器学习需求愈来愈高,开发人员更渴望利用系统上专属神经处理器(NPU)的优势。Arm机器学习ML处理器提供同级最优化的能耗效率,并有强大的软体生态系统支援,让整个生态系统的AI效能极大化。
▲Arm示范如何在装置上快速的执行机器学习功能,挑战人的记忆,和装置相比,看谁能先辨出不同的图像。
亮点三:AR/VR装置前几年开始流行的AR、VR装置,过去最大挑战来自虚拟视觉的稳定度。对此,Arm因应5G科技演进推出多款全新高阶IP套件,其中Mali-D77DPU显示器即是聚焦扩增实境、虚拟实境所需的内容所打造,让虚拟实境更加真实。Mali-D77是Mali-D71显示处理器更新版,最高可对应3K解析度与120fps更新率,虚拟视觉影像得以更稳定呈现。全新的硬体功能,加速头戴式显示器的虚拟实境运算,实现更小、更轻、更舒适的VR装置部署。
▲在COMPUTEX展示OculusQuest的VR头盔,提供高效能、无线,摆脱传统VR装置需要连接线的牵绊,创造VR装置新体验。
当然,使用者对AR、VR装置的期待除了影像稳定,在沉浸式体验方面,还包含更轻量、不受线材影响以及更顺畅的效能。Mali-D77其他功能表现在镜头失真校正(LensDistortionCorrection)、色差校正(ChromaticAberrationCorrection)、非同步时间扭曲(AsynchronousTimewarp),对应更清晰、更真实影像,还能降低配戴者头晕情况。除此之外,Mali-D77显示处理器IP,3K120虚拟实境效能,硬体节省VR作业负载4成以上系统频宽,以及12%功耗表现。Arm表示,为了让VR更为普及,在全球达到数十亿台装置的长期目标,Mali-D77解决现阶段显示技术的挑战,为VR产业迎向下一个新世代。
亮点四:车用Arm在今年COMPUTEX展示的第四个亮点,聚焦在汽车应用。Arm在车用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因其牵涉稳定与安全,尤其ADAS与自动驾驶需要顾虑的层级更是重要。对此,Arm针对车载安全推出ArmSafetyReady计画,同时也包括针对自驾车的7nm制程最佳化处理器架构Cortex-A76AE,借由整合Split-Lock提供车载所需的安全性。
换言之,ArmSafetyready车用安全计画涵盖Arm既有、新型与未来的全方位车载计画,从系统性流程到研发,且通过ISO26262与IEC61508标准,一站式提供软体、元件、工具、认证及标准等资源,确保加入此计画的合作伙伴其SoC与系统,皆达到最高安全层级。
今年COMPUTEX也展示基于Arm的DMS(DriverMonitoringSystem)驾驶监控系统产品。DMS是采用ArmCortex-A7所支援的深度学习NN模型,由TEEAILab所开发。这套DMS系统展示在CortexA7上运行AI/ML以实现驱动程序状态监视功能。例如针对驾驶员闭眼、打哈欠侧视、俯视、打电话和吸烟等行为进行迅速检测,并发出音频以提醒驾驶。Arm在智慧驾驶领域,也展开AutomotiveEnhancedforFunctionalSafety计画,将推出首款多情绪执行处理器,以强化新世代安全驾驶体验。
▲COMPUTEX展会上也展示Arm在智慧驾驶领域的成果(图右),情绪执行处理器问世将有助驾驶安全。
聚焦未来世界,打造创新体验Arm在COMPUTEX2019展会中,展现新世代运算领域的创新技术与相关应用。除了上述相关亮点,也聚焦面向未来2030年的使用情境。Arm拥有全面软体开发框架,包含ArmIP、ArmNN、ArmComputeLibrary及ArmDevelopmentStudios,透过生态系统合作帮助开发人员更快采用、更快上市,透过机器学习软体优化,有效扩展硬体效能。
想像未来的世界,5G传输、机器学习、终端运算可能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日常,而产业之间将呈现万物联网的庞大生态系。对此,Arm将持续展现其领先技术优势,携手物联网超级战队掌握下一波科技浪潮。
2011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简介 诞生于新世纪第一年、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主办的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已经成为国内IT业界规模最大的年度盛会。继2001~2010年连续十届成功举办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之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将于2011年12月1日(周四)在北京举办2011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2011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将以“新市场、新应用、新模式”为主题,多位政府官员、知名专家、企业精英等演讲嘉宾,500多位业内厂商代表,将在求真务实的氛围中,共同研究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趋势与机会,探讨“十二五”开局之后新市场如何催生新应用,新业务模式怎样带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企业应如何调整战略和思路,以期更好地面对新市场和新经济的挑战等一系列问题,推动我国信息产业在“十二五”期间由大变强。
2011年,我们聆听着中国ICT产业变革的三部曲:需求的改变创造了一大片新市场;国内外企业纷纷推出满足新市场需求的创新应用,掀起“圈地运动”;而在这场混乱的征战中,老旧的业务模式与盈利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变迁的步伐,无法让新应用的价值最大化,于是,新模式在业界的呐喊与实践中,慢慢成型。
如果给这三部曲分别冠名,那便是“新市场”、“新应用”、“新模式”――而这正是2011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的主题。这场由赛迪集团主办,中国计算机报社、中国电子报社、通信产业报社、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主管网、中国计算机行业网联合承办的中国信息产业年度盛会,将会重奏这三部曲,演绎产业变革之路。
说到变革及其轨迹,无论是按硬件、软件等行业角度划分,还是从市场、应用、模式等层面着手,都是一个庞杂的大话题。若要找个切入点,那么就从被现在最红的“苹果”砸中的、也是离大部分用户最近的移动终端产业说起――
移动终端产业服务化
自从2007年苹果推出革命性手机产品iPhone之后,终端产业的热浪就没有平息过。离得比较近的一个大事儿,便是10月底,索尼与爱立信分手的消息――索尼宣布将以147亿美元的现金收购爱立信所持的50%的索尼爱立信股票,交易完成后,索爱将成为索尼的全资子公司。
十年的联姻,就此结束。这不禁让人想起了两年前,联想集团以总额两亿美元收购联想移动,重新进入手机市场的事儿。
相似的举动,相似的原因。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近日发布的报告,今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同比增长426%,从一年前的8280万部增长至1181亿部。而这一数据是建立在近几年每个季度都同比大幅增长的基础之上的。
智能手机产业的发展,逐步培养起了消费者使用移动应用和服务的习惯,带动了消费者对智能移动终端的需求。在这种需求的驱使下,新的移动终端不断出现。
2010年4月,苹果推出了平板电脑iPad,并创下了发布三周销量突破100万部的惊人成绩。随后,联想、惠普、HTC等计算机界和通信界的大佬纷纷布局该领域。
和智能手机一样,平板电脑也成为了抢手货。市场调研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达1700万台,同比增长280%。研究公司DisplaySearch近期也发布预测数据称,2011年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将接近6000万台,并在未来几年持续高速增长,2017年销量预计将达33亿万台。
今年3月,摩托罗拉移动推出“摩计算”概念。根据摩托罗拉移动的定义,“摩计算”产品是有别于PC与智能手机的全新终端,能为消费者带来与PC类似的移动计算性能。摩托罗拉移动以双核双系统的“手机―电脑”合体产品――ATRIX 作为“摩计算”产品的范本。
两个月后,英特尔又提出了“超级本”概念:更轻、更薄,且具有超长待机时间和高性能的笔记本电脑。这一概念很快得到了联想、Acer、华硕等厂商的回应。
如此快速发展的移动终端市场,层出不穷的创新移动产品,有哪家企业愿意错过?这也正是索尼和联想回购手机业务的原因之一。
不过,智能终端产业的兴起给终端厂商带来的改变不仅仅在硬件方面,更是业务模式的改变――这从联想的业务重组和战略转型中可见一斑。
联想在回购了手机业务后不久,便正式发布了联想移动互联网战略――通过对产品、服务、应用和内容端到端的整合,为用户带来更丰富和顺畅的移动互联网体验。今年年初,联想组建了移动互联和数字家庭业务集团(MIDH),并让联想的大将刘军担任该集团总裁。如今,联想更是着力打造“四屏一云”的产品构架,让手机、PC、平板电脑和智能电视协同工作、互联互通,并构建基于这些终端的云应用平台,形成完善的生态环境。
从联想在战略层面和执行层面的改变可以看出,它正在转变自己的业务模式――从一个单纯的硬件提供商,转向一个整合各类硬件与应用的综合服务提供商。
许多大的计算机厂商或通信厂商都走着与联想相似的路。一个让人记忆犹新的例子就是诺基亚宣布转型成移动互联网公司,在推出硬件产品的同时,也推出了应用商店以及地图等服务。中兴通讯也于今年4月份,发布智能终端品牌战略:在技术层面,进行系统、终端、应用到服务的全面布局;在产品层面,将面向消费者推出个人、家庭、办公的全面智能终端解决方案。
移动终端产业爆发带来的影响并不孤立,它给软件产业变革也创造了条件。
软件产业历经“三变”
“我们的许多用户,尤其是规模较大的企业用户,都试图实现企业的实时运营。但处于移动状态的员工,当其手头没有数据进行实时决策时,实时运营就会变得很难实现。”SAP联席CEO施杰翰曾这样表示。
不过,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物联网的兴起,以及网络环境的改善,这类问题正在逐渐被解决。曾经因为条件未成熟而被压制的用户需求,慢慢得到了满足。
例如在快消行业,业务人员活动范围大,工作随意性强,企业很难管理和查询这些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而现在这一问题就可以通过一个移动终端定位服务管理平台来解决。通过这种平台以及员工的智能移动终端,企业管理者就可以对员工进行定位、轨迹查询、考勤管理等一系列工作。
另一个例子发生在保险行业。如今,保险公司的业务模式正在由以保单/保险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化。这要求保险从业人员必须对保户的投保业务咨询进行快速响应,以加速保单成交速度。那么,进行高效的保险展业,在移动状态下开展业务,已经成为目前保险行业的迫切需求。 而通过移动终端上的软件,业务人员可以进行客户信息录入、现场签单、第三方支付等工作,缩短了出单时间,极大地提高了签单的成功率。
此外,与物联网相关的软件系统,如安防监控平台、智能交通系统、农业病虫控制平台等也正在兴建中。
就在移动、无线行业应用快速发展之时,消费级的移动软件业早已呈现出爆发之势,社交游戏、交友、LBS等各类服务和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各大应用商店内的软件数量能说明一切:10月份,苹果对外表示其应用商店内应用的数量已经超过50万个;谷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第二季度,在安卓应用商店中的软件总数超过了25万个。
这些现象是软件产业经历的变化之一:软件的承载体或者说是应用场景发生了变化。这也正是SAP花58亿美元收购Sybase,并大举进军移动商业应用领域的原因。
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不仅使软件的应用场景更多了,也改变了部分软件,特别是消费级软件的开发模式。
“拥有四年以上软件从业经验的人员都会有这样的经历,过去,我们的团队是成百上千人的,我们开发一个软件的周期短的要一到两年,长的可能需要五年以上,开发出的软件是为了服务市场上80%的用户,并取得一个非常可观的收入。”eico design 公司创始人张伟表示,“现在,开发模式已经发生变化――开发一个软件,只要三到四个人,只需用两到三个月的时间,而这个软件服务的对象是一小群具有某种非常相似特质的人。”
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用户获得软件、更换软件的成本正在变得越来越低;同时,相互分享、交流的氛围,提高了用户更新软件的频率,也加快了用户需求的变化速度。
除了应用场景和开发模式发生变化外,软件的交互模式,或者说软件提供商的业务模式也在改变着――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向SaaS(软件即服务)提供商租赁软件服务。
当然,从软件行业角度看,这是交互方式的创新,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则是新需求下诞生的新业务形态――云服务。
云模式的不同效用
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的发展带来的一个结果是,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这使得企业的IT系统越来越庞大,IT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也越来越复杂,相对应地必然是成本的提高。于是,一种新的需求应运而生――降低IT系统的使用和管理成本。
在这种需求下,云计算成为了业界一致认可的解决之道:概括来讲,企业将软件和服务统一部署在数据中心,统一管理,计算、存储资源及应用软件、支持工具等可按需使用,这既可以有效地为企业节省成本,也方便企业拓展业务。
除了企业用户表现出的需求外,终端的多样化也让个人用户对云服务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毕竟用一个U盘在多个终端间来回导数据,并不是件很方便的事儿。
虽然需求各不相同,但解决方式都基于云计算这种模式。这使得大的ICT企业纷纷拥抱云计算,推出烙上“云”标签的服务。
传统的IT巨头,如IBM通过整合软件、硬件与服务各条产品线,大力推进行业云的建设;联想也结合云终端应用,借“云”发力移动互联网;惠普则以存储为核心,推出混合云产品。
在传统的电信领域,也正风起“云”涌。华为于去年底,发布全球云计算战略,整合其在终端、网络及云端的资源优势,为客户打造端到端的云计算解决方案。今年11月初,华为更是设立了IT产品线,大举进军云计算领域。中兴通讯宣布2011年战略性进军云计算领域,将云计算作为公司新的战略增长点之一,并借此进军IT领域。 此外,众多国内外电信运营商也纷纷推出云平台及云计算解决方案。
而软件厂商也在不断实践SaaS模式。以用友为例,去年12月底,用友就发布了“S+S”(管理软件+云服务)的云战略,并不断加速产品解决方案和云服务互相融合。
互联网巨头自然不会放过这场盛宴。亚马逊、谷歌、阿里巴巴等不仅推出了面对企业的云服务,也争相上线各种面向个人用户的云服务。阿里巴巴推出了面对企业的云计算产品,将资源与互联网上的主流建站软件程序相结合,提供给中小互联网创业者;今年7月,阿里巴巴还推出了云0S( *** 作系统),进军移动云服务领域……
可以看出,在这些ICT巨头中,有的以云服务作为核心业务,有的借云计算进军另一个行业,有的靠云平台打通旗下各项产品,有的将云应用视作自己主营业务的助推器……云模式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标配,并发挥着不同的效用。
实际上,无论是打上“智能”标签的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产业,还是拥有更多应用场景的软件行业,亦或是代表着下一波IT浪潮的云计算产业,它们的发展加速着中国ICT产业前进的步伐,助力两化融合进一步深化,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转变。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是直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一类科研事业单位,也是中国最大的IT专业媒体集团。成立二十余年以来,研究院秉承“信息服务社会”的宗旨,坚持面向政府,面向企业,面向社会,致力提供决策咨询、管理顾问、媒体传播、评测认证、工程监理、创业投资和信息技术等专业服务,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政府决策软科学研究、传媒与网络服务、评测与认证服务、咨询与外包服务、软件与信息服务、投资与资产管理六业并举发展的业务格局,成为国内具有较高品牌知名度与行业影响力的现代信息服务企业集团,旗下拥有《中国计算机报》、《中国电子报》、《通信产业报》等6报10刊41个网站,以及影视、出版、广告、展览等众多传媒信息业务,单期读者1500万人次。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即通过传感器或物理识别装置等感知技术,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通过ICT通信传输技术将数据传输至物联网云处理平台进行计算和处理,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链接,进而对物理世界进行管理和控制。一句话解释:互联网的升级迭代版,互联网实现人与人的链接,物联网增加人与物理世界的链接;感知物理世界的变化,并对物理世界进一步的管理和控制
萌芽期:(1991年-2004年):199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Kevin教授提出物联网概念,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构想物物互联,并未引起广泛关注。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首先提出物联网的定义。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将传感网络技术列为未来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初步发展期:(2005年-2008年):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2008年第一届国际物联网大会在瑞士苏黎世举行。
高速发展期(2009年-至今):2009年美国政府将新能源和物联网确定为美国国家战略。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视察时提出“感知中国”,无锡率先建立“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科院、运营商和多所大学建立物联网研究院。中国正式开始物联网行业战略部署。2010年中国政府将物联网列为关键技术,并宣布物联网是长期发展计划的一部分。2015年,欧盟成立物联网创新联盟。2016年,NB-IoT技术即将进入规模商用阶段。2018年6月,5G通信技术成熟化,第一阶段全功能标准化工作完成,进入产业全面冲刺阶段。
总结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大致经历:
第一阶段:智能消费产品的涌现
2012-2015年期间,消费类物联网产品一夜爆发,过后却慢慢消退。包括智能灯泡、智能插座、智能水壶、智能电饭煲等等智能产品出现在市场上。大致思路是将传统硬件产品,添加上Wi-Fi、蓝牙、ZiBbee等无线技术,再结合APP进行控制。这股热潮来的快、去的也快,因为害怕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存在问题,再加上价格比较高,对于消费者而言性价比不高,市场认可度比较低。
第二阶段:底层技术完善
第二阶段相对于上个阶段,技术有更深层次的突破。这个时候涌现了各种各样的针对物联网的技术,比如NB-IoT、LoRa等新型的传输技术、AI算法、智能语音技术等等,边缘计算、智能计算等计算存储技术走上台,传感器产品也更加的智能化,具有更多的功能。
第三阶段:行业级应用兴起
完成技术突破之后,物联网的应用逐渐从早期的消费类应用往企业级应用发展。更多的应用于城市建设、政府政务、各行各业产业当中。
物联网IoT产业架构分四层: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物联网IoT产业链:端——管——边——云——用
随着云端数据处理能力开始下沉,更加贴近数据源头,使得边缘计算成为物联网产业的重要关口;将来将有75%的数据需要在网络的边缘侧分析、处理和存储。因而物联网产业链由之前的“端——管——云——用”发展为现在的“端——管——边——云——用”;
“端”:物联网终端,主要是完成数据采集以及向网络端发送的作用;包含芯片、感知技术(传感器+识别技术)、 *** 作系统;
“管”:管道层,保证通信的作用,无线连接、卫星和量子通信等方式;
“边”:边缘计算,将集中式架构分解成边缘位置的点;
“云”:云平台,主要进行数据的计算和存储;包含云计算平台和AI技术;按厂商类型分:运营商、ICT、互联网和工业制造厂商以及第三方物联网平台;按商业模式分PaaS和本地部署;按照平台功能可以划分:设备管理平台、连接管理平台、应用开发平台和业务分析平台;
“用”:物联网IoT应用层,落地到不同行业应用场景中;三大业务主线:消费性物联网、政策驱动物联网和生产性物联网;(政策驱动物联网和生产性物联网并称产业物联网)
从产业集聚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已初步形成以北京—天津、上海—无锡、深圳—广州、重庆—成都为核心的 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 地区四大物联网产业集聚区的空间布局。
其中, 环渤海地区 凭借丰富的产学研资源和总部优势,成为我国物联网产业重要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基地; 长三角地区 以上海、无锡双核发展为带动,整体发展比较均衡,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推广方面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珠三角地区 是国内物联网市场化最成熟、体系最完备的地区,目前已形成了一批自主的、竞争力强的物联网应用技术成果和信息增值服务模式,产业规模领先其他地区; 中西部地区 软件、信息服务、传感器等领域发展迅猛,成为第四大产业基地,且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均存在优势,对物联网产业链底端感知层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产业集聚区的形成有利于产业规模效应凸显,形成产业链;有助于改善协作条件,节约生产成本;而且能更好的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目前,四大产业集聚区相互独立、各有特色,汇聚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产业链逐渐完善,研发机构和公共服务等配套体系基本完备。ICT(信息技术)和 SaaS(软件即服务)是两种常见的软件技术,有各自的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1 定义
ICT(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物联网技术,是一种将各种物理设备、传感器和应用程序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的技术。而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则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技术,在这种服务中,软件是可访问的、可管理的和可更新的,通常由第三方软件开发商开发,并通过互联网提供给用户使用。
2 优点
ICT 技术的优点包括:
- 连接物理设备和应用程序,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
- 数据可以在任何地方访问和存储,方便数据分析和应用。
- 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可以支持更多的设备和应用程序。
SaaS 技术的优点包括:
- 提供了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因为软件通常是由第三方开发商提供的。
- 提供了更好的管理和控制,因为用户只需要支付所需的服务费用,而不需要管理和维护自己的软件。
- 可以更快速地开发和部署应用程序,因为软件通常是通过互联网提供的。
3 缺点
ICT 技术的缺点包括:
- 需要额外的基础设施,例如路由器和网络交换机,以连接物理设备和应用程序。
- 可能需要更多的费用,因为软件通常是由第三方开发商提供的。
- 可能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和维护,因为用户需要与第三方软件开发商联系以获得帮助和支持。
SaaS 技术的缺点包括:
- 可能需要额外的配置和安装,以确保软件正常运行。
- 可能没有足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因为用户需要自己管理和维护软件。
- 可能没有足够的安全性,因为用户需要自己负责软件的安全性和数据保护。1、针对企业做ICT业务的项目。一般来说,ICT项目服务于一个客户,本地化部署。
2、项目必须是盈利项目。
3、可做ICT项目举例:
ICT在国际特别是国外使用率高,世界各国均把发展ICT作为重要国策,ICT作为一种新的业务模式,ICT 资本的回报率高于“ 正常值”。
韩国:抓住2G 的契机,选择切入吸收创新的模式,培养本土企业,开辟出了韩国的移动通信产业。通过自主创新导向,韩国政府培育了一批诸如三星(Samsung)和LG 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韩国通信企业。韩国的通过ICT业务发展,带动相关电子设备的制造,拉动相关相关电子设备制造的出口,造就了包括三星,LG 在终端销售量猛,使得韩国在电子产业在世界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计划,以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互联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中国制造2025》提出“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中国运营商:2005年中国电信面临固网转型,学习国外运营商开展了ICT业务,后网通、联通跟进,并于2007年前后成立系统集成公司,主要提供的ICT产品包括视讯会议、视频监控、呼叫中心、信息平台、电子商务、协同办公等。
中国移动由于缺少固网,在2006年也启动了ICT相关业务,打造了包括警务通、烟草通、城管通、校训通、农信通、旅游通、财信通、商信通等业务,但规模较小,在2008年三家业务占比为联通:电信:移动为:319%:543%:147%,目前中国移动已经直追上来。2015年以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业务发展,各大运营商ICT业务都出现了基于大连接的智慧化、智能化、生态化的特点,并推动自身转型发展。如中国移动大连接战略,中国电信三化五圈、智能魔方战略,中国联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