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恒宝股份
2新大陆
3聚光科技:环境监测物联网先锋,
4东软载波:电力线载波龙头受益智能电网建设,
5盛路通信:移动宽带助力物联网公司起航,近看微波超预期,中看物联网布局
6安居宝:保障住房的推广和智能家居
7达华智能:实实在在的物联网应用,
8远望谷:毛利率恢复正常水准,物联网发展前景广阔
9东方电气:电源设备领袖
10大唐电信:金融IC卡推广和移动支付标准制定
11东信和平:金融IC卡
12厦门信达:自动识别芯片生产商
智能传感器得到广泛关注
传感器自诞生以来,大致经历了结构型、固体型、智能型三个阶段,随着各类技术的进步,前两类传感器逐渐无法满足对数据采集、处理等流程的需求,融合了软件算法、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传感器开始受到关注。
据资料显示,20世纪开始,我国开始智能传感器领域的探索;20世纪80年代,大专院校相继报道智能传感器相关的研究成果;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几家研究机构采用混合集成技术研制出实用的智能传感器;2010年,我国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ITEI)初步建立起智能传感器系统标准体系架构;2013年起,伴随物联网和智能制造的兴起,智能传感器得到广泛关注。
政策推动智能传感器行业发展
2013年起,我国智能传感器行业扶持政策陆续出台,推动智能传感器行业发展。2013年,国家四部委发布《加快推进传感器及智能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重点内容为使传感器及智能仪器仪表实现微型化、数字化、模块化、网络化;2017年,工信部制定《智能传感器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提出部署补齐设计、制造关键环节短板,推进智能传感器向中高端升级;智能传感器属于电子元器件的一种,“十四五”规划提出集中优势资源攻关新发突发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医药和医疗设备、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和基础材料、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
行业呈现以产业集群形态发展、主要应用领域与优势产品突出等特征
目前,我国智能传感器行业呈以产业集群形态发展、主要应用领域集中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以及优势智能传感器产品主要为声学、惯性、压力传感器等特征。
至2026年国内厂商市场规模近700亿元
根据《智能传感器产业地图》,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06亿美元上升至2019年的137亿美元,在产业发展的初期,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以大型跨国企业为主,本土企业竞争力相对较弱、份额有限,本土企业产值占比仅13%。
2019年,国内厂商智能传感器总产值占比快速提升到27%,国内厂商总产值年复合增速37%,显著高于行业增速,未来随着国内厂商技术持续迭代、产品线进一步丰富、市场认知度持续提升,智能传感器市场国产化率有望进一步提高。由2019年中国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以及国内厂商贡献的比例来看,2019年国内厂商智能传感器行业规模为259亿元。初步测算,2020年,中国智能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为148亿美元。
根据中国通信院对中国智能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的测算,2016-2019年,中国智能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CAGR约为83%,按此增长率进行估算,预计2026年中国智能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达239亿美元。同时,预计国产率在2021年达到31%,2026年提升至40%。至2026年,由国内厂商贡献的中国智能传感器行业规模为669亿元。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传感器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01 BIM模型维护
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建立和维护BIM模型,实质是使用BIM平台汇总各项目团队所有的建筑工程信息,消除项目中的信息孤岛,并且将得到的信息结合三维模型进行整理和储存,以备项目全过程中项目各相关利益方随时共享。由于BIM的用途决定了BIM模型细节的精度,同时仅靠一个BIM工具并不能完成所有的工作,所以目前业内主要采用“分布式”BIM模型的方法,建立符合工程项目现有条件和使用用途的BIM模型。这些模型根据需要可能包括:设计模型、施工模型、进度模型、成本模型、制造模型、 *** 作模型等。
02 场地分析
场地分析是研究影响建筑物定位的主要因素,是确定建筑物的空间方位和外观、建立建筑物与周围景观的联系的过程。在规划阶段,场地的地貌、植被、气候条件都是影响设计决策的重要因素,往往需要通过场地分析来对景观规划、环境现状、施工配套及建成后交通流量等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及分析。传统的场地分析存在诸如定量分析不足、主观因素过重、无法处理大量数据信息等弊端,通过BIM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对场地及拟建的建筑物空间数据进行建模,通过BIM及GIS软件的强大功能,迅速得出令人信服的分析结果,帮助项目在规划阶段评估场地的使用条件和特点,从而做出新建项目最理想的场地规划、交通流线组织关系、建筑布局等关键决策。
03 建筑策划
相对于根据经验确定设计内容及依据(设计任务书)的传统方法,建筑策划利用对建设目标所处社会环境及相关因素的逻辑数理分析,研究项目任务书对设计的合理导向,制定和论证建筑设计依据,科学地确定设计的内容,并寻找达到这一目标的科学方法。BIM能够帮助项目团队在建筑规划阶段,通过对空间进行分析来理解复杂空间的标准和法规,从而节省时间,提供对团队更多增值活动的可能。特别是在客户讨论需求、选择以及分析最佳方案时,能借助BIM及相关分析数据,做出关键性的决定。BIM在建筑策划阶段的应用成果还会帮助建筑师在建筑设计阶段随时查看初步设计是否符合业主的要求,是否满足建筑策划阶段得到的设计依据,通过BIM连贯的信息传递或追溯,大大减少以后详图设计阶段发现不合格需要修改设计的巨大浪费。
04方案论证
在方案论证阶段,项目投资方可以使用BIM来评估设计方案的布局、视野、照明、安全、人体工程学、声学、纹理、色彩及规范的遵守情况。BIM甚至可以做到建筑局部的细节推敲,迅速分析设计和施工中可能需要应对的问题。方案论证阶段还可以借助BIM提供方便的、低成本的不同解决方案供项目投资方进行选择,通过数据对比和模拟分析,找出不同解决方案的优缺点,帮助项目投资方迅速评估建筑投资方案的成本和时间。对设计师来说,通过BIM来评估所设计的空间,可以获得较高的互动效应,以便从使用者和业主处获得积极的反馈。设计的实时修改往往基于最终用户的反馈,在BIM平台下,项目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比较容易得到直观的展现并迅速达成共识,相应的需要决策的时间也会比以往减少。
05可视化设计
3Dmax、Sketchup这些三维可视化设计软件的出现有力地弥补了业主及最终用户因缺乏对传统建筑图纸的理解能力而造成的和设计师之间的交流鸿沟,但由于这些软件设计理念和功能上的局限,使得这样的三维可视化展现不论用于前期方案推敲还是用于阶段性的效果图展现,与真正的设计方案之间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BIM的出现使得设计师不仅拥有了三维可视化的设计工具,所见即所得,更重要的是通过工具的提升,使设计师能使用三维的思考方式来完成建筑设计,同时也使业主及最终用户真正摆脱了技术壁垒的限制,随时知道自己的投资能获得什么。ThingJS 是物联网可视化PaaS开发平台,帮助物联网开发商轻松集成 3D 可视化界面。ThingJS 名称源于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中的 Thing (物),ThingJS 使用当今最热门的 Javascript 语言进行开发。不仅可以针对单栋或多栋建筑组成的园区场景进行可视化开发,搭载丰富插件后,也可以针对地图级别场景进行开发。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仓储、学校、医院、安防、预案等多种领域。
物联网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应用层涉及到 3D 界面的开发,对大部分企业来说都有一定挑战。ThingJS 可以极大降低 3D 界面开发的成本网页链接
06协同设计
协同设计是一种新兴的建筑设计方式,它可以使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同专业的设计人员通过网络的协同展开设计工作。协同设计是在建筑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建筑的传统设计方式必须得到改变的背景下出现的,也是数字化建筑设计技术与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现有的协同设计主要是基于CAD平台,并不能充分实现专业间的信息交流,这是因为CAD的通用文件格式仅仅是对图形的描述,无法加载附加信息,导致专业间的数据不具有关联性。BIM的出现使协同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文件参照,BIM技术为协同设计提供底层支撑,大幅提升协同设计的技术含量。借助BIM的技术优势,协同的范畴也从单纯的设计阶段扩展到建筑全生命周期,需要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各方的集体参与,因此具备了更广泛的意义,从而带来综合效益的大幅提升。
07性能化分析
在CAD时代,无论什么样的分析软件都必须通过手工的方式输入相关数据才能开展分析计算,而 *** 作和使用这些软件不仅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培训才能完成,同时由于设计方案的调整,造成原本就耗时耗力的数据录入工作需要经常性的重复录入或者校核,导致包括建筑能量分析在内的建筑物理性能化分析通常被安排在设计的最终阶段,成为一种象征性的工作,使建筑设计与性能化分析计算之间严重脱节。利用BIM技术,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创建的虚拟建筑模型已经包含了大量的设计信息(几何信息、材料性能、构件属性等),只要将模型导入相关的性能化分析软件,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析结果,原本需要专业人士花费大量时间输入大量专业数据的过程,如今可以自动完成,这大大降低了性能化分析的周期,提高了设计质量,同时也使设计公司能够为业主提供更专业的技能和服务。
08工程量统计
在CAD时代,由于CAD无法存储可以让计算机自动计算工程项目构件的必要信息,所以需要依靠人工根据图纸或者CAD文件进行测量和统计,或者使用专门的造价计算软件根据图纸或者CAD文件重新进行建模后由计算机自动进行统计。前者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工,而且比较容易出现手工计算带来的差错,而后者同样需要不断地根据调整后的设计方案及时更新模型,如果滞后,得到的工程量统计数据也往往失效了。而BIM是一个富含工程信息的数据库,可以真实地提供造价管理需要的工程量信息,借助这些信息,计算机可以快速对各种构件进行统计分析,大大减少了繁琐的人工 *** 作和潜在错误,非常容易实现工程量信息与设计方案的完全一致。通过BIM获得的准确的工程量统计可以用于前期设计过程中的成本估算、在业主预算范围内不同设计方案的探索或者不同设计方案建造成本的比较,以及施工开始前的工程量预算和施工完成后的工程量决算。
09管线综合
随着建筑物规模和使用功能复杂程度的增加,无论设计企业还是施工企业甚至是业主对机电管线综合的要求愈加强烈。在CAD时代,设计企业主要由建筑或者机电专业牵头,将所有图纸打印成硫酸图,然后各专业:降图纸叠在一起进行管线综合,由于二维图纸的信息缺失以及缺失直观的交流平台,导致管线综合成为建筑施工前让业主最不放心的技术环节。利用BIM技术,通过搭建各专业的BIM模型,设计师能够在虚拟的三维环境下方便地发现设计中的碰撞冲突,从而大大提高了管线综合的设计能力和工作效率。这不仅能及时排除项目施工环节中可以遇到的碰撞;中突,显著减少由此产生的变更申请单,更大大提高了施工现场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由于施工协调造成的成本增长和工期延误。
10施工进度模拟
建筑施工是一个高度动态的过程,随着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复杂程度不断提高,使得施工项目管理变得极为复杂。通过将BIM与施工进度计划相链接,将空间信息与时间信息整合在一个可视的4D(3D+Time)模型中,可以直观、精确地反映整个建筑的施工过程。施工模拟技术可以在项目建造过程中合理制定施工计划、4D精确掌握施工进度,优化使用施工资源以及科学地进行场地布置,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资源和质量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以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此外借助4D模型,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投标中将获得竞标优势,BIM可以协助评标专家从4D模型中很快了解投标单位对投标项目主要施工的控制方法、施工安排是否均衡、总体计划是否基本合理等,从而对投标单位的施工经验和实力作出有效评估。
11施工组织模拟
施工组织是对施工活动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决定了各阶段的施工准备工作内容,协调了施工过程中各施工单位、各施工工种、各项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施工组织设计是用来指导施工项目全过程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综合性解决方案,是施工技术与施工项目管理有机结合的产物。通过BIM可以对项目的重点或难点部分进行可建性模拟,按月、日、时进行施工安装方案的分析优化。对于一些重要的施工环节或采用新施工工艺的关键部位、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等施工指导措施进行模拟和分析,以提高计划的可行性;也可以利用BIM技术结合施工组织计划进行预演以提高复杂建筑体系的可造性。借助BIM对施工组织的模拟,项目管理方能够非常直观地了解整个施工安装环节的时间节点和安装工序,并清晰把握在安装过程中的难点和要点,施工方也可以进一步对原有安装方案进行优化和改善,以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方案的安全性。
12数字化建造
制造行业目前的生产效率极高,其中部分原因是利用数字化数据模型实现了制造方法的自动化。同样,BIM结合数字化制造也能够提高建筑行业的生产效率。通过BIM模型与数字化建造系统的结合,建筑行业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来实现建筑施工流程的自动化。建筑中的许多构件可以异地加工,然后运到建筑施工现场,装配到建筑中(例
如门窗、预制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等构件)。通过数字化建造,可以自动完成建筑物构件的预制,这些通过工厂精密机械技术制造出来的构件不仅降低了建造误差,并且大幅度提高构件制造的生产率,使得整个建筑建造的工期缩短并且容易掌控。BIM模型直接用于制造环节还可以在制造商与设计人员之间形成一种自然的反馈循环,即在建筑设计流程中提前考虑尽可能多地实现数字化建造。同样与参与竞标的制造商共享构件模型也有助于缩短招标周期,便于制造商根据设计要求的构件用量编制更为统一的投标文件。同时标准化构件之间的协调也有助于减少现场发生的问题,降低不断上升的建造、安装成本。
13物料跟踪
随着建筑行业标准化、工厂化、数字化水平的提升,以及建筑使用设备复杂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建筑及设备构件通过工厂加工并运送到施工现场进行高效的组装。而这些建筑构件及设备是否能够及时运到现场,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质量是否合格将成为整个建筑施工建造过程中影响施工计划关键路径的重要环节。在BIM出现以前,建筑行业往往借助较为成熟的物流行业的管理经验及技术方案(例如RFID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标
签)。通过RFID可以把建筑物内各个设备构件贴上标签,以实现对这些物体的跟踪管理,但RFID本身无法进一步获取物体更详细的信息(如生产日期、生产厂家、构件尺寸等),而BIM模型恰好详细记录了建筑物及构件和设备的所有信息。此外BIM模型作为一个建筑物的多维度数据库,并不擅长记录各种构件的状态信息,而基于RFID技术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对物体的过程信息都有非常好的数据库记录和管理功能,这样BIM与RFID正好互补,从而可以解决建筑行业对日益增长的物料跟踪带来的管理压力。
14施工现场配合
BIM不仅集成了建筑物的完整信息,同时还提供了一个三维的交流环境。与传统模式下项目各方人员在现场从图纸堆中找到有效信息后再进行交流相比,效率大大提高。BIM逐渐成为一个便于施工现场各方交流的沟通平台,可以让项目各方人员方便地协调项目方案,论证项目的可造性,及时排除风险隐患,减少由此产生的变更,从而缩短施工时间,降低由于设计协调造成的成本增加,提高施工现场生产效率。
15竣工模型交付
建筑作为一个系统,当完成建造过程准备投入使用时,首先需要对建筑进行必要的测试和调整,以确保它可以按照当初的设计来运营。在项目完成后的移交环节,物业管理部门需要得到的不只是常规的设计图纸、竣工图纸,还需要能正确反映真实的设备状态、材料安装使用情况等与运营维护相关的文档和资料。BIM能将建筑物空间信息和设备参数信息有机地整合起来,从而为业主获取完整的建筑物全局信息提供途径。通过BIM与施工过程记录信息的关联,甚至能够实现包括隐蔽工程资料在内的竣工信息集成,不仅为后续的物业管理带来便利,并且可以在未来进行的翻新、改造、扩建过程中为业主及项目团队提供有效的历史信息。
16维护计划
在建筑物使用寿命期间,建筑物结构设施(如墙、楼板、屋顶等)和设备设施(如设备、管道等)都需要不断得到维护。一个成功的维护方案将提高建筑物性能,降低能耗和修理费用,进而降低总体维护成本。BIM模型结合运营维护管理系统可以充分发挥空间定位和数据记录的优势,合理制定维护计划,分配专人专项维护工作,以降低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突发状况的概率。对一些重要设备还可以跟踪维护工作的历史记录,以便对设备的适用状态提前作出判断。
17资产管理
一套有序的资产管理系统将有效提升建筑资产或设施的管理水平,但由于建筑施工和运营的信息割裂,使得这些资产信息需要在运营初期依赖大量的人工 *** 作来录入,而且很容易出现数据录入错误。BIM中包含的大量建筑信息能够顺利导入资产管理系统,大大减少了系统初始化在数据准备方面的时间及人力投入。此外由于传统的资产管理系统本身无法准确定位资产位置,通过BIM结合RFID的资产标签芯片还可以使资产在建筑物中的定位及相关参数信息一目了然,快速查询。
18空间管理
空间管理是业主为节省空间成本、有效利用空间、为最终用户提供良好工作生活环境而对建筑空间所做的管理。BI
M不仅可以用于有效管理建筑设施及资产等资源,也可以帮助管理团队记录空间的使用情况,处理最终用户要求空间变更的请求,分析现有空间的使用情况,合理分配建筑物空间,确保空间资源的最大利用率。
19建筑系统分析
建筑系统分析是对照业主使用需求及设计规定来衡量建筑物性能的过程,包括机械系统如何 *** 作和建筑物能耗分析、内外部气流模拟、照明分析、人流分析等涉及建筑物性能的评估。BIM结合专业的建筑物系统分析软件避免了重复建立模型和采集系统参数。通过BIM可以验证建筑物是否按照特定的设计规定和可持续标准建造,通过这些分析模拟,最终确定、修改系统参数甚至系统改造计划,以提高整个建筑的性能。
灾害应急模拟
利用BIM及相应灾害分析模拟软件,可以在灾害发生前,模拟灾害发生的过程,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制定避免灾害发生的措施,以及发生灾害后人员疏散、救援支持的应急预案。当灾害发生后,BIM模型可以提供救援人员紧急状况点的完整信息,这将有效提高突发状况应对措施。此外楼字自动化系统能及时获取建筑物及设备的;状态信息,通过BIM和楼宇自动化系统的结合,使得BIM模型能清晰地呈现出建筑物内部紧急状况的位置,甚至到紧急状况点最合适的路线,救援人员可以由此做出正确的现场处置,提高应急行动的成效。
什么是生物识别技术?所谓生物识别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指静脉、人脸、虹膜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
生物识别种类有:
指纹识别
指纹识别即指通过比较不同指纹的细节特征点来进行鉴别。由于每个人的指纹不同,就是同一人的十指之间,指纹也有明显区别,因此指纹可用于身份鉴定。目前,世界各地的警察局已经广泛采用了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九十年代,用于个人身份鉴定的自动指纹识别系统得到开发和应用。
指纹识别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模式识别系统,包括指纹图像获取、处理、特征提取和比对等模块。
人脸识别
人脸识别,也叫面部识别,特指利用分析比较人脸视觉特征信息进行身份鉴别的计算机技术。
广义的人脸识别实际包括构建人脸识别系统的一系列相关技术,包括人脸图像采集、人脸定位、人脸识别预处理、身份确认以及身份查找等;而狭义的人脸识别特指通过人脸进行身份确认或者身份查找的技术或系统。
人脸识别是一项热门的计算机技术研究领域,它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对生物体(一般特指人)本身的生物特征来区分生物体个体。
虹膜识别
虹膜识别是与眼睛有关的生物识别中对人产生较少干扰的技术。它使用相当普通的照相机元件,而且不需要用户与机器发生接触。另外,它有能力实现更高的模板匹配性能。因此,它吸引了各种人的注意。在所有生物识别技术中,虹膜识别是当前应用最为方便和精确的一种。它在身份识别方面有4个特性即:可采集性、唯一性、稳定性、抗欺骗性。
虹膜是一种在眼睛中瞳孔内的织物状各色环状物,每一个虹膜都包含一个独一无二的基于像冠、水晶体、细丝、斑点、结构、凹点、射线、皱纹和条纹等特征的结构,据称,没有任何两个虹膜是一样的。
指静脉识别
指静脉识别技术是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它利用手指内的静脉分布图像来进行身份识别。该技术是依据人类手指中流动的血液可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而使用特定波长光线对手指进行照射,可得到手指静脉的清晰图像。利用这一固有的科学特征,将实现对获取的影像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得到手指静脉的生物特征,再将得到的手指静脉特征信息与事先注册的手指静脉特征进行比对,从而确认登录者的身份。
手指静脉是一种新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它利用手指内的静脉分布图像来进行身份识别。医学研究证明,手指静脉的形状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即每个人的手指静脉图像都不相同,同一个人不同的手指的静脉图像也不相同;健康成年人的静脉形状不再发生变化。这就为指静脉提供了医学依据。
声音识别
声音识别也叫声纹识别,所谓声纹,就是用电声学仪器显示的携带言语信息的声波频谱。发声的原动力是呼吸产生的气流,我们说话时用从肺呼出来的气流,经过支气管、气管后,在喉下的声腔增加压力,冲出声门,再由喉、鼻共鸣,并由舌、齿、唇等的位置和形状的变化改变音调。从人们口里发出的声音并不都能作为声纹证据,因为不少声音像鸟叫、虫鸣,婴孩啼笑一样没有什么意义,也就没有独特性,因此声纹证据一般分析的是人说话的声音。
其它:
手掌几何学识别
手掌几何学识别就是通过测量使用者的手掌和手指的物理特征来进行识别,高级的产品还可以识别三维图像。作为一种已经确立的方法,手掌几何学识别不仅性能好,而且使用比较方便。
视网膜识别
视网膜识别使用光学设备发出的低强度光源扫描视网膜上独特的图案。有证据显示,视网膜扫描是十分精确的,但它要求使用者注视接收器并盯着一点。
步态识别
步态识别,使用摄像头采集人体行走过程的图像序列,进行处理后同存储的数据进行比较,来达到身份识别的目的。步态识别主要是针对含有人的运动图像序列进行分析处理,通常包括运动检测、特征提取与处理和识别分类三个阶段。
签名识别
签名识别,也被称为签名力学辨识,源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书写风格。
签名鉴定分为在线签名鉴定和离线签名鉴定两种。
前者是通过手写板采集书写人的签名样本,除了采集书写点的坐标外,有的系统还采集压力、握笔的角度等数据;
后者是通过扫描仪输入签名样本。显然,离线签名比较容易伪造,识别的难度也比较大。而在线签名由于有动态信息,不容易伪造,目前,识别率也可以达到一个可以满意的程度。签名鉴定的难度在于,由于人类书写动力定型并非固定不变,签名的动态变化范围很大,单单从字形上,有时可能无法区分真实签名和伪造签名。
新兴生物识别技术
除了传统的生物识别技术外,近年来又新崛起了脱氧核糖核酸(DNA)识别、嗅觉识别、人脸体温识别、嘴唇运动识别等技术。以DNA生物识别技术为例,目前业界已开发出多种遗传标记用于个体识别,其中短片段重复序列(STR)广泛存在于人的基因组中,具有高度多态性,对其检测已成为目前最主要的个体识别检测标记。DNA个体识别信息作为个体唯一不变并且永恒存在的生物学标记,可以制备成公民DNA身份z,且有助于刑事案件破获和亲权鉴定等。目前,欧美等国已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犯罪DNA资料库。
随着互联网 / 物联网行业的发展,生物识别技术也被更广泛地应用到各种应用之中,并且生物识别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越发成熟,除了大家熟知的刷脸、指纹、虹膜等识别方法,还有声音识别、步态识别、笔迹识别、静脉识别等技术。
这次给大家分享的原型是「支付宝-生物识别」流程,原型资源中包括3个重要流程:
刷脸设置
指纹设置
声音设置
还包括部分核心页面:
录入过程
异常态提示
希望这次分享的内容能给小伙伴们带来帮助~
PS:流程中涉及到的可联系获取原图。中国零售业的现状如何?
30年来,中国相继出现了百货、购物中心和连锁超市业态,实体零售一直处于追赶式发展中,但中国零售传统模式的诸多痛点也局限了实体零售的发展一直处于初级阶段。人均零售面积远不及发达国家,地区发展不平衡,一二线城市的供给过剩与三四线城市的供给不足并存,大量消费者无法享受高质量的零售服务。此外,传统零售的利润率并不乐观,商品毛利率通常不超过20%,利润来源也主要倚仗其是否能占据高流量的黄金地段,从评估卖场实力重要标准之一的坪效来看,中国大型零售卖场的平均坪效仅为05~1万元/平方米/年,盈利效率偏低,并且,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线上电商不仅孕育了顶级的巨头企业,也带走了实体零售的大量流量。
科技 驱动零售转型,赋能新零售变革
但今来古往,唯有江山不老。电商等线上零售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替代了传统零售的功能,贡献了无数刷新纪录的成交额,但从目前的两大顶级电商平台的获客成本来看,电商的线上流量红利见顶,与此同时,线下边际获客成本几乎不变,且实体零售进入整改关键期,因此导致线下渠道价值被重估。再加上物流链的发展以及智能终端的普及,移动支付、人工智能、大数据、ARVR等技术的不断革新,因此也进一步开拓了线下场景和消费社交,让消费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制约。加之如今消费者的消费升级需求,对于高质量的商品与服务的渴望更甚,种种因素叠加,由此催生了新的零售业态——“新零售”。
新零售,是用技术赋能消费过程,以数据驱动,进行人、货、场的重构,将价值创造作为经营核心,零售业态从生产制造出发转变以消费者的需求为转移,零售内容由单纯的商品优化为商品+服务,零售商开始承担交易的组织者与服务者的双重角色,与电商等线上零售也由对立、博弈转向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以此真正实现消费方式逆向牵引生产方式,重构供应链与消费模式。预计2022年整个新零售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8000亿元。
得助智能如何助力巨头零售企业全面打造新零售业态?
北京有限元 科技 有限公司,正是用技术驱动传统零售转型的先驱者,经数年业务沉淀,过亿用户打磨,打造了高可用、高成熟度的得助智能·新零售解决方案,包含得助数字门店、得助智播、数字会员体系、得助千寻系统、聚合支付、晓得机器人、统一服务台等。为新零售场景,提供完备的数字化、云化、智能化工具,拓宽业务边界,扩大变现范围,提升服务价值。截至目前,得助智能已经成功为占据了中国传统零售业巨头地位的两家上市集团公司建立了成熟的新零售业态模式。
这两家集团公司均有着悠久的发展 历史 ,但在新时代下也面临着相似的发展困境:
1、线下客户流失严重、无法定位到精准客群;
2、消费者与交易的数据缺乏关联、缺乏对顾客数据有效的分析;
3、需要建立销售与客户之间的链接,建立商品之间的关联度;
4、需要准确识别用户需求,利用有限资源精准营销、提升客户满意度等。
针对以上痛点,得助·新零售解决方案结合上述集团公司的痛点,针对性的为其建立了与顾客之间的有机连接,实现了贯穿会员生命周期的精细化营销与服务,全面达成门店数字化、经营数字化、服务智能化。
得助·新零售行业解决方案, 科技 为基,更具“智慧”
1、数字门店
建立APP商城、微信商城、PC商城,一键构建私域流量阵地。通过安全的平台架构,便捷开通,快速使用,全渠道覆盖,多场景复用,赋能企业的线上增长。为消费者提供随时、随地、随心的购物渠道、终端、服务体系,提升顾客体验度。
2、得助智播
得助智播是得助直播平台,强体验、新场景,万店皆可播。将门店与 科技 结合,形成更强的互动形式,通过数据智能分析,丰富用户数据,实现更加精准有效的营销,线上线下流量通过直播平台快速转化,激发数字化门店威力,同时支持全渠道、全系统、全终端的产品集成,个性化直播与产品场景充分融合。
3、数字化会员体系
不同的渠道,同一个会员,通过数字化会员体系将全渠道会员的身份统一,全业态会员共享,联营,线上线下会员统一管理,数据汇总分析加工,达成同一个消费者,不同的业态门店,不同的支付行为,同一个会员,统一的维护。
3、精准营销平台——得助千寻平台
得助千寻平台是数字化会员运营与营销方案。支持进行全生命周期的会员营销,基于数据的用户画像,支持视频直播,电话,多媒体智能营销。通过用户行为分析、客服ASR、客户经理聊天记录、销售记录等数据搭建DMP系统,对客户进行画像、客户意图与渠道进行分层。通过APP、官网等渠道的精准推荐、PUSH、销售人员联络等方式激活存客。
5、晓得机器人
晓得机器人是得助智能与中科院声学所合作研究成果,拥有超过100+专利技术,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算法,识别准确率高达96%。晓得机器人具备商品知识库,全生命周期的多会话场景,能够实现人机协作,智能跟单,最大化提升顾客转化。
(1)智能客服:晓得机器人通过与客户的多轮对话,将售前商品咨询,售中订单、商品、物流等信息,售后退换货等全场景覆盖。在实际应用中,客户重复性咨询的有效解答率达到了85%,降低人力成本70%以上。
(2)智能协作:人工模式下,晓得机器人协助应答,提升效率与用户满意度;人工应答时,机器人向人工客服学习,机器人无法识别应答的问题自动无缝转人工并提醒。
(3)智能跟单:从买家咨询开始,晓得机器人对交易过程中的每一个转化节点进行监控,确保转化率最大。
6、统一服务台
统一服务台包含电话客服、在线客服、工单客服、智能质检等。产品化对接业务系统,售后系统。通过统一服务台客服可在同一平台接待语音+文本渠道的所有客户来询。电话客服的云呼叫中心支持智能IVR,空号检测,预测外呼,智能外呼等,高效完成需要进行电话呼叫的业务。工单系统推动企业内部跨部门协作,帮助确权明责,快速处理投诉,物流问题追踪等。智能质检,采用多维度抽样,复合指标,自定义权重针对通话进行筛选和打分,对客服人员接线水平进行整体分析以及数据排名,助力提升客户满意度。在实际应用中,集团的人工客服,通过使用同一工作台,工作效率提升达100%。
在应用了得助智能·新零售解决方案后,这两家老牌零售集团均成功构建了新零售链,实现了线上和线下渠道的互通、融合。同时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将商品品类及其附加值大大提升,推动了流量价值的变现。串联多个独立业态,打通了各个业态之间的信息孤岛,提升信息扭转速率,以及提高了客户服务效率。
如今,线上零售的两强格局已定,线下零售85%的市场空间仍呈现分散化,而零售业的崛起势必将更加依赖于技术的革新。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的支持下,得助智能也将为更多零售企业注入 科技 元素助力扩大企业优势,融合业态创新发展。而基于具有高成熟度的一体化全栈式得助·新零售解决方案,传统零售企业向新零售转型也将不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01
中国的大学专业共有13个学科门类,92个专业类(不包括军事学),703个专业(不包括军事学)。13个学科分别是:哲学、历史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
其中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个,4种专业;经济学门类下设专业类4个,17种专业;法学门类下设专业类6个,32种专业;教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2个,16种专业;文学门类下设专业类3个,76种专业;历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个,6种专业;理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2个,36种专业;工学门类下设专业类31个,169种专业;农学门类下设专业类7个,27种专业;医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1个,44种专业;管理学门类下设专业类9个,46种专业;艺术学门类下设专业类5个,33种专业。
一、哲学
(一)哲学类
1、哲学
2、逻辑学
3、宗教学
4、伦理学
二、历史学
(一)历史学类
1、历史学
2、世界史
3、考古学
4、文物与博物馆学
5、文物保护技术
6、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
7、文化遗产
三、文学
(一)中国语言文学类
1、汉语言文学
2、汉语言
3、汉语国际教育
4、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5、古典文献学
6、应用语言学
7、秘书学
8、中国语言与文化
9、手语翻译
(二)外国语言文学类
1、桑戈语
2、英语
3、俄语
4、德语
5、法语
6、西班牙语
7、阿拉伯语
8、日语
9、波斯语
10、朝鲜语
11、菲律宾语
12、梵语巴利语
13、印度尼西亚语
14、印地语
15、柬埔寨语
16、老挝语
17、缅甸语
18、马来语
19、蒙古语
20、僧伽罗语
21、泰语
22、乌尔都语
23、希伯来语
24、越南语
25、豪萨语
26、斯瓦希里语
27、阿尔巴尼亚语
28、保加利亚语
29、波兰语
30、捷克语
31、保加利亚语
32、罗马尼亚语
33、葡萄牙语
34、瑞典语
35、塞尔维亚语
36、土耳其语
37、希腊语
38、匈牙利语
39、意大利语
40、泰米尔语
41、普什图语
42、世界语
43、孟加拉语
44、尼泊尔语
45、克罗地亚语
46、荷兰语
47、芬兰语
48、乌克兰语
49、挪威语
50、丹麦语
51、冰岛语
52、爱尔兰语
53、拉脱维亚语
54、立陶宛语
55、斯洛文尼亚语
56、爱沙尼亚语
57、马耳他语
58、哈萨克语
59、乌兹别克语
60、祖鲁语
61、拉丁语
62、翻译
63、商务英语
64、阿姆哈拉语
65、吉尔吉斯语
66、索马里语
67、土库曼语
68、加泰罗尼亚语
69、约鲁巴语
70、亚美尼亚语
71、马达加斯加语
72、格鲁吉亚语
73、阿塞拜疆语
74、阿非利卡语
75、马其顿语
76、塔吉克语
77、茨瓦纳语
78、恩德贝莱语
79、科摩罗语
80、克里奥尔语
81、绍纳语
82、提格雷尼亚语
83、白俄罗斯语
84、毛利语
85、汤加语
86、萨摩亚语
87、库尔德语
88、比斯拉马语
89、达里语
90、德顿语
91、迪维希语
92、斐济语
93、库克群岛毛利语
94、隆迪语
95、卢森堡语
96、卢旺达语
97、纽埃语
98、皮金语
99、切瓦语
100、塞苏陀语
101、语言学
102、塔马齐格特语
103、爪哇语
104、旁遮普语
(三)新闻传播学类
1、新闻学
2、广播电视学
3、广告学
4、传播学
5、编辑出版学
6、网络与新媒体
7、数字出版
8、时尚传播
9、国际新闻与传播
(四)新闻传播学类(交叉专业)
1、会展
四、艺术学
(一)艺术学理论类
1、艺术史论
2、艺术管理
(二)音乐与舞蹈学类
1、音乐表演
2、音乐学
3、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4、舞蹈表演
5、舞蹈学
6、舞蹈编导
7、舞蹈教育
8、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
9、流行音乐
10、音乐治疗
11、流行舞蹈
(三)戏剧与影视学类
1、表演
2、戏剧学
3、**学
4、戏剧影视文学
5、广播电视编导
6、戏剧影视导演
7、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8、录音艺术
9、播音与主持艺术
10、动画
11、影视摄影与制作
12、影视技术
13、戏剧教育
(四)美术学类
1、美术学
2、绘画
3、雕塑
4、摄影
5、书法学
6、中国画
7、实验艺术
8、跨媒体艺术
9、文物保护与修复
10、漫画
(五)设计学类
1、艺术设计学
2、视觉传达设计
3、环境设计
4、产品设计
5、服装与服饰设计
6、公共艺术
7、工艺美术
8、数字媒体艺术
9、艺术与科技
10、陶瓷艺术设计
11、新媒体设计
12、包装设计
五、教育学
(一)教育学类
1、教育学
2、科学教育
3、人文教育
4、教育技术学
5、艺术教育
6、学前教育
7、小学教育
8、特殊教育
9、华文教育
10、教育康复学
11、卫生教育
12、认知科学与技术
(二)体育学类
1、体育教育
2、运动训练
3、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4、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5、运动人体科学
6、运动康复
7、休闲体育
8、体能训练
9、冰雪运动
10、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
11、智能体育工程
12、体育旅游
13、运动能力开发
六、法学
(一)法学类
1、法学
2、知识产权
3、监狱学
4、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
5、国际经贸规则
6、司法警察学
7、社区矫正
(二)政治学类
1、政治学与行政学
2、国际政治
3、外交学
4、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5、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
6、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
(三)社会学类
1、社会学
2、社会工作
3、人类学
4、女性学
5、家政学
6、老年学
(四)民族学类
1、民族学
(五)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1、科学社会主义
2、中国***历史
3、思想政治教育
4、马克思主义理论
(六)公安学类
1、治安学
2、侦查学
3、边防管理
4、禁毒学
5、警犬技术
6、经济犯罪侦查
7、边防指挥
8、消防指挥
9、警卫学
10、公安情报学
11、犯罪学
12、公安管理学
13、涉外警务
14、国内安全事务
15、警务指挥与技术
16、技术侦察学
17、海警执法
18、公安政治工作
19、移民管理
20、出入境管理
七、经济学
(一)经济学类
1、经济学
2、经济统计学
3、国民经济管理
4、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5、商务经济学
6、能源经济
7、劳动经济学
8、经济工程
9、数字经济
(二)财政学类
1、财政学
2、税收学
(三)金融学类
1、金融学
2、金融工程
3、保险学
4、投资学
5、金融数学
6、信用管理
7、经济与金融
8、精算学
9、互联网金融
10、金融科技
(四)经济与贸易类
1、国际经济与贸易
2、贸易经济
八、管理学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1、管理科学
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3、工程管理
4、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5、工程造价
6、保密管理
7、邮政管理
8、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9、工程审计
10、计算金融
11、应急管理
(二)工商管理类
1、工商管理
2、市场营销
3、会计学
4、财务管理
5、国际商务
6、人力资源管理
7、审计学
8、资产评估
9、物业管理
10、文化产业管理
11、劳动关系
12、体育经济与管理
13、财务会计教育
14、市场营销教育
15、零售业管理
(三)农业经济管理类
1、农林经济管理
2、农村区域发展
(四)公共管理类
1、公共事业管理
2、行政管理
3、劳动与社会保障
4、土地资源管理
5、城市管理
6、海关管理
7、交通管理
8、海事管理
9、公共关系学
10、健康服务与管理
11、海警后勤管理
12、医疗产品管理
13、医疗保险
14、养老服务管理
(五)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
1、图书馆学
2、档案学
3、信息资源管理
(六)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1、物流管理
2、物流工程
3、采购管理
4、供应链管理
(七)工业工程类
1、工业工程
2、标准化工程
3、质量管理工程
(八)电子商务类
1、电子商务
2、电子商务及法律
3、跨境电子商务
(九)旅游管理类
1、旅游管理
2、酒店管理
3、会展经济与管理
4、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九、理学
(一)数学类
1、数学与应用数学
2、信息与计算科学
3、数理基础科学
4、数据计算及应用
(二)物理学类
1、物理学
2、应用物理学
3、核物理
4、声学
5、系统科学与工程
(三)化学类
1、化学
2、应用化学
3、化学生物学
4、分子科学与工程
5、能源化学
(四)天文学类
1、天文学
(五)地理科学类
1、地理科学
2、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3、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4、地理信息科学
(六)大气科学类
1、大气科学
2、应用气象学
(七)海洋科学类
1、海洋科学
2、海洋技术
3、海洋资源与环境
4、军事海洋学
(八)地球物理学类
1、地球物理学
2、空间科学与技术
3、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
(九)地质学类
1、地质学
2、地球化学
3、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4、古生物学
(十)生物科学类
1、生物科学
2、生物技术
3、生物信息学
4、生态学
5、整合科学
6、神经科学
(十一)心理学类
1、心理学
2、应用心理学
(十二)统计学类
1、统计学
2、应用统计学
十、工学
(一)力学类
1、理论与应用力学
2、工程力学
(二)机械类
1、机械工程
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3、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4、机械电子工程
5、工业设计
6、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7、车辆工程
8、汽车服务工程
9、机械工艺技术
10、微机电系统工程
11、机电技术教育
12、汽车维修工程教育
13、智能制造工程
14、智能车辆工程
15、仿生科学与工程
16、新能源汽车工程
(三)仪器类
1、测控技术与仪器
2、精密仪器
3、智能感知工程
(四)材料类
1、材料科学与工程
2、材料物理
3、材料化学
4、冶金工程
5、金属材料工程
6、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7、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8、复合材料与工程
9、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
10、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11、焊接技术与工程
12、功能材料
13、纳米材料与技术
14、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15、材料设计科学与工程
16、复合材料成形工程
17、智能材料与结构
(五)能源动力类
1、能源与动力工程
2、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3、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4、储能科学与工程
(六)电气类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3、光源与照明
4、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5、电机电气智能化
6、电缆工程
(七)电子信息类
1、电子信息工程
2、电子科学与技术
3、通信工程
4、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5、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6、信息工程
7、广播电视工程
8、水声工程
9、电子封装技术
10、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11、医学信息工程
12、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13、电波传播与天线
14、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15、电信工程及管理
16、应用电子技术教育
17、人工智能
18、海洋信息工程
(八)自动化类
1、自动化
2、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3、机器人工程
4、邮政工程
5、核电技术与控制工程
6、智能装备与系统
7、工业智能
(九)计算机类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软件工程
3、网络工程
4、信息安全
5、物联网工程
6、数字媒体技术
7、智能科学与技术
8、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9、电子与计算机工程
10、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11、网络空间安全
12、新媒体技术
13、**制作
14、保密技术
15、服务科学与工程
16、虚拟现实技术
17、区块链工程
(十)土木类
1、土木工程
2、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3、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4、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5、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6、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7、铁道工程
8、智能建造
9、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
10、土木、水利与交通工程
(十一)水利类
1、水利水电工程
2、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3、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4、水务工程
5、水利科学与工程
(十二)测绘类
1、测绘工程
2、遥感科学与技术
3、导航工程
4、地理国情监测
5、地理空间信息工程
(十三)化工与制药类
1、化学工程与工艺
2、制药工程
3、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4、能源化学工程
5、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
6、化工安全工程
7、涂料工程
8、精细化工
(十四)地质类
1、地质工程
2、勘查技术与工程
3、资源勘查工程
4、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5、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
(十五)矿业类
1、采矿工程
2、石油工程
3、矿物加工工程
4、油气储运工程
5、矿物资源工程
6、海洋油气工程
(十六)纺织类
1、纺织工程
2、服装设计与工程
3、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4、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
5、丝绸设计与工程
(十七)轻工类
1、轻化工程
2、包装工程
3、印刷工程
4、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
5、化妆品技术与工程
(十八)交通运输类
1、交通运输
2、交通工程
3、航海技术
4、轮机工程
5、飞行技术
6、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
7、救助与打捞工程
8、船舶电子电气工程
9、轨道交通电气与控制
10、邮轮工程与管理
(十九)海洋工程类
1、船舶与海洋工程
2、海洋工程与技术
3、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4、海洋机器人
(二十)航空航天类
1、航空航天工程
2、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3、飞行器制造工程
4、飞行器动力工程
5、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
6、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
7、飞行器适航技术
8、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
9、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
(二十一)兵器类
1、武器系统与工程
2、武器发射工程
3、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4、d药工程与爆炸技术
5、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
6、装甲车辆工程
7、信息对抗技术
8、智能无人系统技术
(二十二)核工程类
1、核工程与核技术
2、辐射防护与核安全
3、工程物理
4、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
(二十三)农业工程类
1、农业工程
2、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3、农业电气化
4、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5、农业水利工程
6、土地整治工程
7、农业智能装备工程
(二十四)林业工程类
1、森林工程
2、木材科学与工程
3、林产化工
4、家具设计与工程
(二十五)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1、环境科学与工程
2、环境工程
3、环境科学
4、环境生态工程
5、环保设备工程
6、资源环境科学
7、水质科学与技术
(二十六)生物医学工程类
1、生物医学工程
2、假肢矫形工程
3、临床工程技术
4、康复工程
(二十七)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1、食品科学与工程
2、食品质量与安全
3、粮食工程
4、乳品工程
5、酿酒工程
6、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7、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
8、烹饪与营养教育
9、食品安全与检测
10、食品营养与健康
11、食用菌科学与工程
12、白酒酿造工程
(二十八)建筑类
1、建筑学
2、城乡规划
3、风景园林
4、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5、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
6、城市设计
7、智慧建筑与建造
(二十九)安全科学与工程类
1、安全工程
2、应急技术与管理
3、职业卫生工程
(三十)生物工程类
1、生物工程
2、生物制药
3、合成生物学
(三十一)公安技术类
1、刑事科学技术
2、消防工程
3、交通管理工程
4、安全防范工程
5、公安视听技术
6、抢险救援指挥与技术
7、火灾勘查
8、网络安全与执法
9、核生化消防
10、海警舰艇指挥与技术
11、数据警务技术
十一、农学
(一)植物生产类
1、农学
2、园艺
3、植物保护
4、植物科学与技术
5、种子科学与工程
6、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7、茶学
8、烟草
9、应用生物科学
10、农艺教育
11、园艺教育
12、智慧农业
13、菌物科学与工程
14、农药化肥
(二)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
1、农业资源与环境
2、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3、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4、生物质科学与工程
(三)动物生产类
1、动物科学
2、蚕学
3、蜂学
4、经济动物学
5、马亚科学
(四)动物医学类
1、动物医学
2、动物药学
3、动植物检疫
4、实验动物学
5、中兽医学
(五)林学类
1、林学
2、园林
3、森林保护
4、经济林
(六)水产类
1、水产养殖学
2、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3、水族科学与技术
4、水生动物医学
(七)草学类
1、草业科学
2、草坪科学与工程
十二、医学
(一)基础医学类
1、基础医学
2、生物医学
3、生物医学科学
(二)临床医学类
1、临床医学
2、麻醉学
3、医学影像学
4、眼视光医学
5、精神医学
6、放射医学
7、儿科学
(三)口腔医学类
1、口腔医学
(四)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
1、预防医学
2、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3、妇幼保健医学
4、卫生监督
5、全球健康学
(五)中医学类
1、中医学
2、针灸推拿学
3、藏医学
4、蒙医学
5、维医学
6、壮医学
7、哈医学
8、傣医学
9、回医学
10、中医康复学
11、中医养生学
12、中医儿科学
13、中医骨伤科学
(六)中西医结合类
1、中西医临床医学
(七)药学类
1、药学
2、药物制剂
3、临床药学
4、药事管理
5、药物分析
6、药物化学
7、海洋药学
8、化妆品科学与技术
(八)中药学类
1、中药学
2、中药资源与开发
3、藏药学
4、蒙药学
5、中药制药
6、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九)法医学类
1、法医学
(十)医学技术类
1、医学检验技术
2、医学实验技术
3、医学影像技术
4、眼视光学
5、康复治疗学
6、口腔医学技术
7、卫生检验与检疫
8、听力与言语康复学
9、康复物理治疗
10、康复作业治疗
11、智能医学工程
(十一)护理学类
1、护理学
2、助产学
十三、军事学
注:此专业不再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项目 [3]
(一)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类
1、军事思想
2、军事历史
(二)战略学类
1、军事战略学
2、战争动员学
(三)战役学类
1、联合战役学
2、军种战役学
(四)战术学类
1、合同战术学
2、兵种战术学
(五)军事指挥学类
1、作战指挥学
2、军事运筹学
3、军事通信学
4、军事情报学
5、密码学
6、军事教育训练学
(六)军事管理学类
1、军队组织编制学
2、军队管理学
(七)军队政治工作学类
1、军队政治工作学
(八)军事后勤学与军事装备学类
1、军事后勤学
2、后方专业勤务
3、军事装备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