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联通发布的智能终端统一接入的协议是什么?

2021年中国联通发布的智能终端统一接入的协议是什么?,第1张

2011年,苹果向美国专利商标局申请了虚拟SIM卡专利。苹果公司声称,这项专利允许用户在不使用SIM卡的情况下直接访问运营商提供的无线网络服务。
2014年9月,苹果发布iPad Air 2时,首次将eSIM卡(又称“Apple SIM”)的概念带到了实际产品中。
eSIM卡实际上将传统的SIM卡直接嵌入到设备芯片中,而不是将其作为独立的可拆卸组件添加到设备中。此外,与物理SIM卡相比,eSIM卡可以减少高达90%的空间,因为它在制造过程中已经嵌入到设备中,用户可以远程激活连接。这种做法将允许用户更灵活地选择运营商套餐,或者在不解锁设备或购买新设备的情况下随时更换运营商。
然而,eSIM卡也给运营商带来了诸多挑战:首先,运营商原有的SIM卡采购体系和供应模式将发生变化。其次,SIM卡全号资源的管理也会有一些相应的变化。第三,附加在SIM卡上的基本增值服务将会丢失。第四,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可能要部署很多远程配置管理系统,导致其运维服务成本有一定的增加。
很明显,eSIM卡会给终端厂商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更多的可能性,但是会削弱运营商对用户的控制力,所以eSIM一直没有普及。
三年过去了,苹果的Apple SIM卡已经遭遇了很多挫折。只有少数运营商支持,大部分中国消费者都没听说过。中国用户接触最多的是类似魅族的SoftSIM服务,在国外只能买流量。
然而,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和可穿戴设备的普及,在智能手机终端屡遭挫折的eSIM卡迎来了春天。
eSIM卡在车联网中的应用
其实eSIM服务和车联网有关。杰德(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客户解决方案销售总监王英洲向(微信官方账号:)介绍,eSIM业务最早是在车联网领域开发并大规模商用的,其技术也在车联网领域进行了测试,但为什么是车联网?
首先,车联网的通信需求其实就是安全性的需求,嵌入式卡在安全性上更有保障。车祸发生时,车主无法 *** 作的情况下,汽车主要是主动与后台沟通,所以eSIM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明显,传统的插卡无法保证碰撞后这项服务的正常使用,所以一个嵌入式的卡(这种与车机集成的卡)就很重要了。
其次,车辆跨境进出口需要码号管理的服务。从车厂的角度来说,一辆车的成本很高,就像一个补丁的eSIM,它的成本微不足道。但是汽车要出口到世界各地的时候,如果假设是死号的SIM卡,那么他需要提前和各个国家的运营商协商,生产死号卡,然后运到生产基地,生产出来之后再出口到各个地方,所以这一块是非常繁琐的,所以从车厂的角度来说,他有必要降低物料管理和工艺的复杂度。而且如果这个卡上写了死号,出口后一定时间内卖不出去,另一个市场就需要同样的车型,就要开那些车,把里面的卡卸下来,再按本地卡。整个过程的成本很高,可能几百欧元。
这些因素导致许多汽车经销商率先使用eSIM的M2M的这项服务,也就是说,使用芯片卡并进行码号管理服务。
eSIM卡在可穿戴设备中的应用
随着可穿戴设备的普及,通信和联网正在成为这些智能硬件的标准功能。显然,相比汽车和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的内部空间要珍贵得多,尤其是在电池技术没有取得突破的前提下,所以eSIM显然是更好的选择。
据了解,去年3月,GSMA协会公布了期待已久的嵌入式SIM卡远程配置(eSIM)规范。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因为它代表了可重复编程eSIM标准的第一个GSMA标准化版本,可用于智能手表、健身设备和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设备。
目前三星的Gear S2和S3,华为的HUAWEI Watch 2,都有eSIM卡版本,但是目前国内运营商都不支持,这也是国内用户一直在做的事情。
eSIM卡在物联网领域的前景
虽然手机用户体验eSIM还很遥远,但国内运营商都在积极利用eSIM卡部署自己的物联网平台。因为对于运营商来说,物联网是成本敏感的,对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更高,传统的SIM很难满足物联网设备的要求,而eSIM卡就方便多了。
在生产过程中,物联网设备中直接嵌入一张白色卡片,卡片上包含不同 *** 作人员的身份。通过单一管理平台,以安全长距离空中传输(OTA)方式完成运营商安全认证。用户可以直接选择设备所在的运营商网络,使用本地资费,减少跨境漫游费用,无需插SIM卡。
据中国移动相关人士介绍,中国移动以1000万用户为样本计算,每个eSIM可以节省4元左右的成本,这无疑将加速物联网的发展。
但对于eSIM物联网来说,除了eSIM卡,SM平台(订阅管理器)才是运营的重点,成为管理eSIM和更换运营商的关键。据悉,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已完成物联网eSIM卡平台建设。
对于物联网专网,由于eSIM卡可以远程编程管理,运营商可以为自己的物联网专网搭建专网写卡平台,实现物联网所有eSIM卡的空中写卡,甚至跨运营商写卡,并提供面向企业的设备管理解决方案。
面向物联网市场,eSIM卡未来市场前景广阔,包括车联网、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家居、远程智能抄表、无线移动POS机、定位跟踪等等。据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有125亿个eSIM连接,总价值约1740亿美元。
目前国内外很多公司都布局了eSIM卡。在刚刚过去的“第二届eSIM技术与创新峰会”上,我有幸采访了国内的创业公司郭彤和国外的G&D。
据王英洲介绍,世界上第一张SIM卡是G&D制造的,G&D也提供了世界上第一个商用的eSIM平台。未来,我们会一直看好eSIM卡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
当然,除了大公司,创业公司也已经进入市场,位于上海的郭彤科技看到了eSIM卡未来的机会。在刚刚结束的MWC2017上,中国电信联合郭彤、龙尚科技展出了一款窄带物联网模块,采用了郭彤科技的SIM2free技术。此外,郭彤宣布将与中国联通和恩智浦合作,打造eSIM解决方案。
目前,郭彤的主要产品包括ezM2M设备管理平台、SIM2free虚拟SIM技术和ezUICC连接管理平台,主要连接终端制造商和运营商,并提供交钥匙解决方案。
在科技CEO史看来,虽然目前eSIM卡的市场还不够大,运营商对eSIM卡在手机中的应用还比较抵触,但是他们在等待机会。
据国外媒体报道,ARM最近以1170万英镑收购了物联网安全公司Simulity Labs。Simulity Labs致力于SIM/eSIM技术的研究,并提供相应的嵌入式系统和服务,让物联网设备安全接入网络。
软银创始人孙正义在收购ARM后表示,物联网设备的数量将在20年内超过1万亿台。这些设备需要通信互联,但目前基于运营商蜂窝网络的物联网连接只占5%到8%。
未来,各种优势的eSIM卡显然大有可为。

当地时间2月26日消息,联想在巴塞罗那MWC大会首日发布全新的Lenovo Connect IoT服务。这项服务是联想围绕“三波战略”打造的全球性的智能物联云平台服务,主要针对物联网的行业化和场景化。

在联想展区,联想展出了包括内置了Lenovo Connect IoT服务的摩拜单车、智能车联终端T-Box以及多台智联笔记本,如联想首款骁龙笔记本Miix 630等。杨元庆曾表示,联想将全面进军智能物联网产业,而懂的通信就是联想在智能物联网领域的承载平台。

联想集团副总裁、懂的通信总经理王帅博士谈到,“智能互联的核心是做透行业化和场景化,最终让万类自由智联。因此,设备厂商要all in智联网,通过开放合作和联合运营,获取用户价值;同时拥抱传统产业,抓住产业转型升级IoT化的浪潮”。

联想将集中优势资源打造Lenovo Connect IoT服务。它的核心是自主研发的联想全球智联平台,提供涵盖连接管理、设备管理、大数据、云计算以及AI等服务在内的物联网行业解决方案,能提高客户的运营效率、节省开支、规避风险以及实现智能迭代。并且,此服务在智能出行、智能交互等行业都已经有许多案例,覆盖多个应用场景。比如,联想基于ICBAG智能包构筑V2X解决方案,和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等数十家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开展合作。

目前,Lenovo Connect IoT在中国的蜂窝连接数已突破1千万,王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设备的蜂窝连接数在三年内要超过1亿,并在全球80%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开展物联网服务。

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4G之后的延伸,将是互联网行业又一里程碑事件。

那5G离我们有多远呢?MWC大会上高通发布了首款2Gbps的调制解调器X24,而我国的华为公司也在MWC2018上推出了全球首款5G商用芯片:巴龙5G01,Balong 5G01是首款商用的、基于3GPP标准的5G芯片。

Balong 5G01支持全球主流的5G频段,包括Sub6GHz(低频)和mmWave(高频),理论上可实现最高23Gbps的数据下载速率,支持NSA(Non Standalone,5G非独立组网,即5G网络架构在LTE上)和SA(Standalone,5G独立组网)两种组网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华为推荐的PolarCode(极化码)方案也在3GPPRAN 187次会议中获得认可,在未来5G市场中将获得更多的话语权。而这些技术与产品的出现让我们与5G生活又近了一步,预计明年各家手机厂商都会在自己的旗舰机上使用搭载5G基带的芯片,到2020年我们会真正迎来5G生活。

但是5G究竟有什么好处呢,4G就够用了,看个视频,网速四五兆每秒,一点都不卡,真的有必要用那么高网速的技术吗?其实高带宽只是5G的一大优势,可以让你在几秒内下完一部高清**,更重要的是5G技术的低时延,让你在浏览网页时不会有丝毫的延迟,而这一点在物联网的应用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生活的世界中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物联网设备,而这些设备很多都对网络有着极高的要求。比如无人驾驶汽车,车在公路上跑,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处理,而这时网卡了,那将是我们听上去可笑,用上去极度危险的事。当然这是以后车联网会发生的事情,现在的无人驾驶技术的重心是在传感器对道路的识别上,不会出现上述问题,但以后无人驾驶汽车商用,就不得不面临上面的问题。另外还有远程医疗的发展,低延迟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否则就是性命危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9612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