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威胁有哪些?

网络安全威胁有哪些?,第1张

●“木马”病毒首当其冲
据金山反病毒监测中心统计,2005年1月到10月,共截获或监测到的病毒达到50179个,其中木马、蠕虫、黑客病毒占其中的91%。尤其是以用户有价账号的木马病毒(如网银、QQ、网游)多达2000多种,如果算上变种则要超过万种,平均下来每天有30个病毒出现。综合2005年的病毒情况,具有以下的特征:
●计算机病毒感染率首次下降
2005年我国计算机病毒感染率为80%,比去年的8557%下降了557个百分点。这是自2001年以来,我国计算机病毒疫情首次呈下降趋势。同期的间谍软件感染率则大大高于去年,由2004年的30%激增到2005年的90%。2001年在感染病毒的用户当中,感染次数超过3次的达到5665%,而2005年降为547%。2005年病毒造成的危害主要是网络瘫痪,接近20%,而2003年和2004年病毒危害集中在系统崩溃,这表明蠕虫病毒造成的网络问题越来越严重。2001年因计算机病毒造成损失的比例为43%,今年为5127%,这表明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正在加剧。
●90%用户遭受“间谍软件”袭击
据介绍,2005年,间谍软件已经大面积闯入了我们的网络生活中。根据公安部发布的《2005年全国信息网络安全状况暨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活动》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有将近90%的用户遭受间谍软件的袭击,比起2004年的30%提高了6成。就连大名鼎鼎的比尔盖茨面对间谍软件也无能为力,惊呼:“我的计算机从未被病毒入侵过,但却居然被间谍软件和广告软件骚扰。”
尽管随着打击力度的加强,2005年的间谍软件有了更加明显的改变,之前大多是流氓的推广方式,比如通过网站下载插件、d广告、代码的方式。用一些IE辅助工具可以有效拦截,但是这次最烦的表现形式是间谍软件直接d广告,IE辅助工具根本无法拦截。需要可以彻底把间谍软件清除才能减少广告。虽然许多杀毒软件厂商对间谍软件的清除下了很大的力量,但是由于还没有一款完全意义上的针对间谍软件的安全工具,因此对于间谍软件的彻底清除还远远没有达到用户的需求。
●“间谍软件”成为互联网最大的安全威胁
间谍软件在2005年表现出传播手段多样化的特点,间谍软件的制造者为了寻求利益的最大化,吸引更多的人成为监视的对象,采用了越来越复杂的传播方式。根据调查显示,针对间谍软件的传播方式,用户最为反感的“间谍软件”形式主要包括:d广告的间谍软件、安装不打招呼的软件、控件、不容易卸载的程序、容易引起系统不稳定的程序、网银网游账号的木马程序。
间谍软件的危害不仅仅是花花绿绿的广告的骚扰,往往背后还隐藏着更加严重的威胁:间谍软件被黑客利用能够记录用户在计算机上的任何活动,包括敲打了哪个键盘、密码、发送和接收的电子邮件、网络聊天记录和照片等等。2005年万事达国际xyk公司宣布,位于亚利桑那州土桑市的一家xyk数据处理中心的计算机网络被侵入,4000万张xyk账号和有效日期等信息被盗,盗窃者采用的手段正是在这家xyk数据中心的计算机系统中植入了一个间谍软件。
●中国“网络钓鱼”名列全球第二
网络钓鱼作为一个网络蛀虫,自从2004年出现以后,迅速成为威胁互联网安全的主要攻击方式。进入2005年,网络钓鱼已经从最初的为技术痴迷的Vxer(病毒爱好者),变成受利益诱惑的职业人。他们不断地挖掘系统的漏洞、规则的失误,利用病毒的行为、人们的好奇心,四处进行着“钓鱼”、诈骗。
网络钓鱼在2004年及以前,多以邮件方式投递到用户邮箱中,而仅这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利益熏心的制造者。因此网络钓鱼在2005年的传播手段从单一的主动推送方法,增加“守株待兔”方法,以更加多样化的传播方式,这些方式包括:假冒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站;利用虚假电子商务进行诈骗;利用木马和黑客技术等手段窃取用户信息等等,实际上,2005年“网络钓鱼”者在实施网络诈骗的犯罪活动过程中,经常采取以上几种手法交织、配合进行,还有的通过手机短信、QQ、msn进行各种各样的“网络钓鱼”不法活动。
以今年5月份为例,“网络钓鱼”案件比上月激增226%,创有史以来最高纪录。随后的几个月内,网络钓鱼的攻击方式仍以平均每月73%的比例向上增加。据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统计,目前中国的网络钓鱼网站占全球钓鱼网站的13%,名列全球第二位。
●病毒传播更多样、更隐蔽
2005年,网页浏览、电子邮件和网络下载是感染计算机病毒最常见的途径,分别占59%、50%和48%。计算机病毒通过网络下载、浏览和电子邮件进行传播和破坏的比例分别比去年
上升了6%,而利用局域网传播感染的情况与去年比较减少了7%,可以看到利用互联网传播已经成为了病毒传播的一个发展趋势。
同时,随着各大门户网站的即时通讯工具的推出,利用IM(即时通讯工具)作为传播的重要途径,而且已经渐渐追上了微软漏洞,成为了网络间病毒传播的首选方式,从年初的“MSN性感鸡”到利用QQ传播的“书虫”、“QQRRober”、“QQTran”,以及可以通过多种IM平台进行传播的“QQMsgTing”,它们都通过IM广阔的交流空间大肆传播着。每一个使用IM工具的人,至少会接到一次这类病毒的侵扰。同时,此类病毒在传播过程都会根据生活中的热点事件、新闻人物、或者信息构造诱惑信息,诱使聊天好友打开地址或接收病毒文件。
据统计,通过IM工具传播的病毒高达270万次起,排在所有病毒之首。这也使得国内IM厂家高度重视,腾讯推出的QQ2005,就在业界率先与杀毒厂商合作,与金山公司合作推出了国际首创的“QQ安全中心”。
●漏洞病毒出现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
根据行业人士试验得到的反馈,在2005年,一台未打补丁的系统,接入互联网,不到2分钟就会被各种漏洞所攻击,并导致电脑中毒。因此,今年虽然病毒的感染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病毒仍然存在巨大的危害,并且利用漏洞的方法仍是病毒传播的最重要手段。
据了解,目前普通用户碰到的漏洞威胁,主要以微软的 *** 作系统漏洞居多。微软被新发现的漏洞数量每年都在增长,仅2005年截至11月,微软公司便对外公布漏洞51个,其中严重等级27个。众所周知,微软的Windows *** 作系统在个人电脑中有极高的市场占有率,用户群体非常庞大。利用微软的系统漏洞传播的病毒明显具有传播速度快、感染人群多、破坏严重的特点。03年的冲击波、04年的震荡波以及05年的狙击波便是很好的佐证。
利用漏洞的病毒越来越多。2005年8月15日凌晨,利用微软漏洞攻击电脑的病毒“狙击波”,被称为历史上最快利用漏洞的一个病毒,距离该漏洞被公布时间仅有一周。
因此,国内有关反病毒工程师告诉用户,2006年对于网络病毒的防护措施主要是以防护为主,但是除此之外,还要有相应的检测、响应及隔离能力。在大规模网络病毒暴发的时候,能够通过病毒源的隔离,把疫情降到最低,对于残留在网络上的病毒,人们也要有相应的处理能力。

物联网十大应用范畴如下:

一、设备监控:像监控或者调节建筑物恒温器这样的事情可以远程完成,甚至可以做到节约能源和简化设施维修程序。这种物联网应用的美妙之处在于,它很容易实施,容易梳理性能基准,并得到所需的改进。

二、机器和基础设施维护:传感器可以放置在设备和基础设施材料上,例如铁路轨道,来监控这些部件的状况,并且在部件出现问题的时候发出警报。一些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已经采用了这种物联网技术,能够在故障发生之前进行主动维护。

三、物流和追踪:运输业现在把传感器安装在移动的卡车和正在运输的各个独立部件上。从一开始中央系统就追踪这些货物直到结束。

这么做可以防止货物在边远地区被盗窃,让企业供应链可以保持追踪,因为管理层可以在任何时间点清楚地看到车辆的位置(以及车辆应该在的位置)。

四、集装箱环境:同样是在物流和运输行业,运送装着易腐货物的集装箱是对周围环境条件进行监控的,如果超出温度或者湿度范围传感器会发出警报。

此外,当集装箱被弄乱或者密封被破坏的时候,传感器也会发出警报。这个信息是实时通过中央系统直接发送给决策者的,这样情况可以得到补救,即使这些货物是在全球各地的运输途中。

五、机器管理库存:向消费者提供了各种商品的自助服务售卖机和便携式商店,现在可以在特定商品低于再订购水平的时候发送自动补充库存警报。这种做法可以为零售商节约成本,因为他们只需要在机器告诉他们需要补充库存的时候让现场工作人员进行补货。

六、网络数据用于营销:企业可以选择利用自己的分析,追踪客户在网络中的行为,或者他们可以将这个任务外包给在这个领域内有声誉的营销公司。

在网站的导航模式中,访客来到或者来自你的网站,访客所使用的设备类型,以及其他关于访客的相关数据,可以聚合起来以更全面地了解。交易数据和物联网数据的结合,将会丰富你的营销分析及预测,可以快速实施。

七、识别危险网站:商业公司提供的安全服务,可以让网络管理员追踪机器对机器的交流,追踪来自公司计算机的互联网网站访问,揭示公司计算机定期访问的“危险”网站和IT地址。

实践会降低网络遭受恶意软件和病du入侵的风险。因为这种“观察”服务是从云厂商那里提供的,所以实施简单,企业可以马上开始。

八、无人驾驶卡车:在气候条件恶劣和没有道路基础设施的边远地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的企业正在使用无人驾驶卡车,这种卡车可以远程控制和远程通信。这降低了运营费用,因为你不用派人进入该领域,还可以避免在已知极其危险的区域发生事故。

九、WAN监控:企业可以很好地监控和修改他们的网络流量,但是当这个流量通过广域网或者互联网路由的时候,有时候似乎是在他们控制范围之外的。

现在位于全球不同地点的办公室的边缘路由器,会显示出显著不同的服务质量,这取决于这个办公室是在新加坡或者里约热内卢。如果IT希望更好地监控互联网流量,那么可以购买商业服务,实时显示哪些地方放缓了,甚至可以重新路由流量以保持通信畅通。

十、GPS数据聚合:GPS数据聚合是应用最广泛的物联网数据收集方法之一。企业喜欢它是因为可以让他们统计人口数据、天气数据、基础结构数据、图形数据和任何可以并定位到特定地理位置的数据类型。很多厂商可以帮助你,以对业务有意义的方式聚合GPS数据。

是的,区块链一定是后互联网时代必需的技术。

具体体现在它的不可篡改,以及去中心化特性能实现:

一、在互联网上,能传递价值和权益。

二、能够构建一套去中心化体系,使得多方主体之间能够互相信任。

第一点,在互联网上,能传递价值和权益。

我们都知道,在互联网上最容易做到复制和粘贴,我们可以很方便的传递信息,但是如果在互联网上传递价值,就有可能被盗以及被篡改信息。而有了区块链技术后,我们放在互联网上的信息,可以不被篡改,也不怕被盗。于是,就可以在互联网上传递价值和权益证明了。

传递价值的例子太多了,比如比特币就是一种数字资产可以随意通过互联网进行转账,而且并不需要一个中心化机构来管理。

但是传递权益证明怎么理解呢?比如说,我们去办政务,就经常遇到,我在一个部门的一个窗口,办一个手续,然后拿着这个纸质手续,再去找下一个部门的窗口。明明我们已经经历过互联网化这么多年,却还是要走这么多流程和办理各种纸质资料,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现在 科技 很发达,要篡改一些电子文件其实很容易,在没有结合区块链的情况下,要信任你提交的电子资料是比较难的。所以要让窗口部门了解到你是你本人,以及是你自己愿意来办的,往往就需要你带上身份z,然后亲自到现场填写资料,来确保这是你本人出自自己意愿来办理的,这样才不会出错。

而结合了区块链,再结合人脸识别,就可以做到,我在一个部门办好的手续,放到区块链上,另一个部门只需在区块链上查看便知道,我本人来办理过相关的前置手续,就可以接着办理了。

事实上,像广东佛山禅城区就已经在 探索 利用区块链技术,做得到政务“零跑腿”,足不出户就能办理政务业务了,极大的提高了处理的效益。

再来说说,第二点,能够构建一套去中心化体系,使得多方主体之间能够互相信任。在出现区块链以前,多个主体协作尤其是线上的协作是很难的。这也是为什么跨国转账一般要花好几天时间,并且费用很昂贵,百分之几的费用。因为跨国转账来说,不同银行的账本不一样,用的系统不一样,所以往往需要两家银行专门负责对外清结算的人员互相同步一下账本,才能转账成功。

有的人就说,那大家都用一套系统好了,那么问题来了,用谁的系统呢?用谁的,其他几家都不信任,因为谁的系统,往往就有权限修改,而且 *** 作权都在对方手上,而且还不说隐私之类的问题了。

但是如果是用区块链开发的系统,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大家用的是同一套系统,而且各个节点之间的权限是一致的,没有任何一个主体能随意更改。

其实,在18年6月份,蚂蚁金服就已经利用区块链技术,做到了快速跨境汇款。三秒到账,费用也极低,可以忽略。

这种区块链带来的去中心化的解决方案,以建立一种与以往中心化不同的协作关系,解决了中心化难以逾越的一些问题,并且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如果再从这个方向去延伸呢,大家想想我们所处的任何一家公司,总会是另一家公司的上游或者下游,就一定会与对方进行物资,资金,信息等等的一系列交互。那么是不是会发现很多流程往往都是为了信任而产生的,比如对方发来的信息,要确认,对方发来的物资要确认和检查,每次与对方进行新的动作的时候都会伴随不断地确认,反馈。而这些都是信任成本。

但是如果利用区块链,数据产生之后,就放到区块链上来,所有这条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都获取到数据,那么很多数据就不用反复确认,这样就可以极大的降低信任成本。同时,因为传递的是可信的数据。而数据一旦可信,在未来,机器与机器之间的交互就会减少非常多的麻烦了。(这又是另一个大的话题了)

区块链技术被广泛视为实现更安全的互联网的重要抓手——其优势主要来源于其技术原理与当前互联网结构的不同。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区块链会如何促进网络安全。

区块链技术是什么?

区块链技术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系统,你可以把任何数字资产放入区块链,无论任何行业。它使用一系列具有时间戳的不可变记录来保存信息,由计算机集群进行管理。通过这些记录可以跟踪不同的事务,这些记录通过区块来分隔,并由加密链连接。同时,数据并不属于某台计算机或某个个体,而是由整个系统内的多个用户共同拥有。

一旦信息得到确认,已被编码的数据就无法改变,将变成一个永久区块,添加到已经过验证的其他区块形成的链上。最初这一技术是为加密货币设计的,但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区块链技术在很多领域,特别是网络安全方面拥有巨大潜力,因为它可以用来防止网络攻击、数据泄露、身份盗窃或恶意交易,保持数据的私密性和安全性。

区块链作为一种更偏底层的技术,能够为不同行业提供有益的解决方案。它的主要特点是:

区块链拥有一个民主化的网络,没有中央权威。它是公共域,因此没有任何一个组织可以进入区块链系统来 *** 纵任何信息。

区块链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系统,不属于任何一个实体。区块链系统中的数据可以进行加密存储。

存储在区块链中的任何内容都是不可变的,可以防止人为篡改或 *** 纵信息。例如,有了区块链,就可以举行一场完全透明的选举,并立即产生结果。人们完全可以在自己家里投票,投票结果就能够立即统计出来。

区块链是透明的——在区块链中构建和存储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公开访问。存储在里面的数据也可以被追踪,对那些使用该系统的人来说,将形成一个更高标准的问责制度。

区块链技术如何推进网络安全

物联网与边缘计算

随着物联网、边缘计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据分布在边缘计算和存储设备上,以进行实时、按需访问,也就是在更靠近数据源的位置处理和存储数据。区块链通过更严格的身份认证、改进的数据属性和流,以及更先进的记录管理系统,为物联网和工业物联网提供了一个安全的解决方案。

在物联网设备方面,区块链技术基于其去中心化的架构,能够为远程物联网设备提供安全性,保障其不受黑客攻击。智能合约可以为区块链环境下的交易提供安全验证,同时区块链可用于管理物联网活动。

数据访问控制

因为区块链最初设想的一个目标是能够实现公开访问,所以它并没有访问控制或限制。不过,如今各个行业都会通过使用私有区块链系统,来确保数据机密性以及安全访问控制。区块链的完全加密,能够确保外部无法访问数据——无论是部分还是全部数据,特别是在传输数据时。

DDoS攻击

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的目标通常是一个服务器,该服务器会受到多个受感染的计算机系统的攻击,通过拒绝服务导致系统变慢,最终导致系统过载或崩溃。如果将区块链集成到安全系统中,目标计算机、服务器或网络将成为去中心化系统的一部分,可以保护这些机器不受攻击。

个人通信

使用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的平台进行通信,企业可以获得更高的安全性,该技术可以抵御恶意攻击。无论在个人、企业还是高度机密的通信中,消费者都可以获得通信的保密性,无需担心网络攻击。区块链能比普通加密应用更好地处理公钥基础设施(PKI),因此现在有很多企业希望开发区块链私人通信应用。

公钥基础设施

如今人们更加注重保护电脑和在线凭证的安全,而区块链技术也可以在这方面提供帮助。PKI依赖第三方认证机构来保证通信应用程序、电子邮件和网站的安全。这些颁发、撤销或存储密钥对的发证机构,往往会成为黑客的目标,后者一般会使用伪造身份试图访问加密通信。当这些密钥被编码在区块链上时,它将生成虚假密钥或盗窃身份的可能最小化了,因为合法账户持有人的身份已经在应用程序上得到验证,任何入侵、欺骗或身份盗窃都可以立即识别出来。

域名系统

采用区块链方法去存储域名系统(DNS),可以全面提高安全性。因为它不再是单个的、存有风险的目标,可以阻止黑客搞垮DNS服务提供商的恶意活动。

区块链,网络安全的未来

随着我们不断加深对区块链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研发,这项技术正在慢慢成熟。从过去这两年里,区块链在不同行业场景中应用的增加,以及国家对区块链这项技术的政策导向。区块链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再是加密货币的代名词。

区块链技术可能是因加密货币而生,但其价值绝不仅限于加密货币。区块链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技术,一旦融入主流安全措施,它可以为推进网络安全带来很多实际的好处。

随着黑客不断创造新的、更刁钻的数据窃取和攻击方式,网络安全的威胁在加剧,区块链技术很可能在未来几年成为网络安全的前沿。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如今的区块链正是网络安全的未来。

我的理解区块链是一种技术,互联网只是个载体或者信息整合的传播途径,不应该是互联网后时代。

区块链可以真正做到公正公开,发生过的事情记录下来不会被篡改。

区块链,去中心化,无法破解,唯一性无可替代

物流管理系统包括的内容很多,包括仓储、运输等,而RFID在物流中的应用主要是在仓储环节使用RFID标签来带动日常管理,可方便仓储管理的出入库以及库内的盘点、转储、转存等 *** 作,提高效率。
其实物流作为物联网应用的一大领域,其对物流管理以及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均具有良好的成效。而物联网也不仅仅是RFID一种技术实现方式,像运输过程中采用的GPS定位系统也属于此范畴。
物联网作为下一个万亿级产业,其目前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新兴战略产业,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也必将带动物联网产业的迅速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9646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