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真的要来了:信号首次覆盖全球,隔着屏幕感受拥抱的温度

6G真的要来了:信号首次覆盖全球,隔着屏幕感受拥抱的温度,第1张

6G,真的要来了。

6月6日,中国信通院IMT-2030(6G)推进组(以下简称“推进组”)正式发布《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白皮书,阐述了对6G发展的一些思考。

白皮书表示,6G在5G基础上,将从服务于人、人与物,进一步拓展到支撑智能体的高效互联,实现由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的跃迁,成为联接真实物理世界与虚拟数字世界的纽带。

天目新闻记者注意到,6G的出现将进一步推动物理世界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白皮书特别指出,6G构建全球无缝覆盖的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将使地球上第一次实现移动通信的无盲点覆盖。

从互联到智联

2019年10月31日,在“2019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暨ICT中国·2019高层论坛”开幕式上,5G商用正式启动。

5G不仅是网络性能的“倍增器”,更是新业态的“催化剂”。在5G时代,自动驾驶实现了可能,VR/AR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更加普及,智能制造在5G技术下扫清了基础网络通信障碍。

而到了6G时代,应用场景从5G时代的互联互通,开始朝着万物智联跃进。白皮书指出,未来6G业务将呈现出沉浸化、智慧化、全域化等新发展趋势。

以沉浸式云XR为例。扩展现实(XR)是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的统称,未来将实现用户和环境的语音交互、手势交互、头部交互、眼球交互等复杂业务,能为用户带来极致体验。

又比如全息通信,将通过自然逼真的视觉还原,实现人、物及其周边环境的三维动态交互。换言之,6G时代的全息通信不仅实现了视觉还原,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实现动态交互。

更有意思的是感官互联,除视觉和听觉外,触觉、嗅觉和味觉也会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远隔重洋的家庭成员通过感官互联设备感受一个拥抱、一次握手的温度;坐在家中便可漫步马尔代夫海滩,体验沙子滑落指间和海风沁人心脾的感觉……

另外,智慧交互可以实现人与智能体 情感 思维的互通互动,对物理实体或者过程实现模拟、验证、预测、控制的数字孪生等,都可以在6G时代走进我们的生活。

广东省新一代通信与网络创新研究院院长朱伏生就表示,6G时代可以满足无所不在的任意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意味着人类真正告别互联网时代,进入物联网时代。

实现移动通信全球覆盖

白皮书表示,目前全球仍有超过30亿人没有基本的互联网接入,其中大多数人分布在农村和偏远地区,地面通信网络高昂的建网成本使电信运营企业难以负担。

无人区、远洋海域的通信需求,如南极科学考察的高速通信、远洋货轮的宽带接入等,也无法通过部署地面网络来满足。另外,除了地球表面,无人机、飞机等空中设备也存在越来越多的连接需求。

但到了2030年前后,随着6G技术不断成熟,这些此前移动信号没有覆盖的区域也将接收到6G信号。

据白皮书介绍,主要是地面蜂窝网与包括高轨卫星网络、中低轨卫星网络、高空平台、无人机在内的空间网络相互融合,从而构建起全球广域覆盖的空天地一体化三维立体网络,为用户提供无盲区的宽带移动通信服务。

“在6G时代,或许我们在飞机上也能上网,同时不会影响飞行安全。登山运动员在登山遇到危险时,可实时发送位置信息与求救信号,不会出现时延。在海上航行时,船上的工作人员也不用担心与陆地失联,6G可保证其实时通信。”这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吴启晖描绘的,用卫星、航空平台、舰船搭建起的一张连接空、天、地、海的通信网络。

8月8日,由物联网智库主办的首届“挚物·AIoT产业领袖峰会”于北京正式召开。本届峰会汇集近千名AIoT从业者和数十位行业知名专家、学者、大咖,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中国信通院副院长余晓晖等业内专家,阿里巴巴、华为、新华三等国内物联网平台巨头,亚信集团、中移物联等通信界企业。另外会上,物联网智库推出了全新子品牌——“挚物”,并成立“挚物·AIoT产业研究院”。

本次峰会立足未来,以AIOT为主角,复盘AIoT落地成果和现状, 探索 AIoT未来赋能潜能。AIoT作为2019的开年热词,已然备受瞩目。 但是物联网依旧存在着发展成本过高、缺乏良性循环的商业模式等诸多问题。本次峰会专家、学者、行业践行者将会从智联网现状、解决路径以及模式 探索 等方面展开讨论。

自1999年物联网的概念被提出,直至2016年物联网才迎来爆发。据相关机构统计,2016年全球可连接设备数量增长31%,这意味着物联网设备中产生的数据量将会以指数级增长。随着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推动,“智联网”概念应运而生。众所周知,智联网将会驱动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升级,但物联网还未正是兴起,智联网还要等多久?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

2019年是智联网在各个工业领域进行试验落地的关键一年,智联网的呼声也愈来愈高。然而,智联网的应用落地还存在着很多阻碍。邬贺铨针对这一问题表达了他的观点:“未来AIoT的发展,仍然需要标准化推动,企业间合作提升兼容性,需要威胁情报共享,增强安全保障能力。”

智联网的发展前路漫漫,5G发展助推智联网向前发展。邬贺铨指出:“5G的增强移动带宽、高可靠、低时延和广覆盖与边缘计算结合,使得AI与物理网融为一体。”在智联网的发展历程中,5G网络可以新增eMTC和mMC的窄带物联网标准,使得大企业能够使用承载在公共通信网上的专用物联网。

企业专用物理网的发展,使得边缘计算成为当下最热门的技术之一。邬贺铨在演讲中讲到:“为适应工业传感器、视频业务、VR/AR与车联网及远程医疗等的低时延要求,需将这些业务的存储和内容分发下沉到边缘计算来处理。利用边缘计算可以过滤和压缩数据,节省核心网资源,成本仅为单独使用云计算的39%。”

5G、物联网、智联网均离不开边缘计算,由此可见边缘计算的市场前景广阔。据IDC预测,未来将有超过50%的数据在边缘侧处理,到2020年边缘计算的支出将占物联网基础设施总支出的18%。边缘计算无疑成为了物理网时代下的新宠。 但是,今年智联网的话题日嚣尘上,物联网和智联网发展却不及预期,究竟为何?

5G进入商用元年,AI得到长足的发展,物联网在数年的积累中正在迎来发展的“新拐点”,逐步迈向AIOT方向发展。AI能够帮助物联网提升价值,物联网想进入智联网新时代依然困难重重。华为物联网平台总经理王强表示:“当下,面向AIoT-ICT的基础设施供应商和各行业龙头正面临三大挑战,即联接挑战、行业数字化挑战和AI挑战。”

华为物联网平台总经理王强

为了解决三大挑战,华为采取逐个击破的方式,发挥5G、IOT、AI三大技术优势,从而驱动行业数字化变革,最终形成商业闭环。王强在演讲中讲到:“5G网络可以实现数据采集高并发上行,高可靠、低时延控制下行;物联网作为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桥梁能够连接行业多维度数据;最终通过人工智能深入到各行各业进行形成商业价值闭环。”

找到解决路径,下一步需要做的便是做大联接,使能安全可信的万物互联。根据Gartner预测,未来5-10年物联网将会进入一个应用爆发期,边缘计算也将进一步渗透到各类定制硬件中。华为凭借自己在智能芯片、边缘计算、云服务的优势,致力于打造全栈、全场景的物联网服务。

在演讲中王强列举了华为在智能交通上的情况:“将交通与智联网相结合共同打造智慧交通就是要做到减事故,少拥堵。在高速公路场景中,华为可以做到10大事故场景预警;在城市交通场景,可以做到18个场景、路口等待时间降低177%。”

华为以行践言,目前,华为AIoT战略已经在城市、园区、交通、车联网、物流、电力等8大行业的200+个项目中进行了 探索 ,在三大场景(海量重复、专家经验、多域协同)将AIoT与行业智慧相结合,实现效率提升、专业传承和突破极限,致力于做行业智能化升级的新引擎,帮助万科、DHL、延崇高速、深圳交警、PSA、东风,国家电网等企业进行AIoT开发应用落地。

智联网能够促进智能系统相互连接,势必会助推着行业应用和技术产业化的快速崛起。在众多行业中,大家纷纷看好制造领域。阿里云智联网首席科学家丁险峰在“智联网驱动数字化变革”的主题演讲前便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你相信工业物联网的商业模式能够在未来创造万亿级的企业吗?”由此可见,寻找适合工业物联网的商业模式成为第一要务。

阿里云智联网首席科学家丁险峰

现如今,我国正处于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时期。但是,我国制造行业存在着高端装备水平较低,工业软件发展缓慢和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对于制造业的企业来说,也在面临着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供应链协同低效的瓶颈。丁险峰表示:“基于这样的大背景。亟需加速数字化进程,推进智能制造落地速度,全面优化制造业。”

寻找合适的落地场景是每项新技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智联网的最佳落地场景究竟在哪?亚信集团董事长田溯宁认为:“智联网会激发新场景的出现,在我们向往5G带来的万物互联的新世界的时候,不断 探索 业务模式最为重要。”

亚信集团董事长田溯宁

物联网的破局之路究竟在哪?解决传统行业成为最佳出路。镭场景实验室创始人暨CEO武军是致力于成为物联网场景的定义者和实践者,在其演讲中,提到了一个有趣的场景:“中国每年有8000万头仔猪在出生72小时内死亡,其中母猪误压致死是一个主要原因,人工解救措施将会变得越来越昂贵,物联网的接入有望解决8000万头仔猪。”

5G时代的来临,无疑将物联网推向了高潮。市场研究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AIOT市场规模为51亿美金,到2024年,这一数字将增长至16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6%。面对智联网发展进程中的诸多挑战,促进数据与管理的融合将是面向挑战的关键。 未来,各项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商业模式日渐成型,AIOT新时代便不会遥远。


有手机摄像头产业人士对此解释道,全球智能手机进入存量时代,行业创新不断,各大主流品牌手机都在寻求多领域的技术创新和销量突破。上游的摄像头厂商们也在不遗余力地追求摄像头产品的创新。


上游的摄像头厂商除了对围绕镜头技术本身做革新,还对摄像头技术在智能 汽车 、AR/VR等新领域的开拓也充满积极性。


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技术升级已成趋势


由于用户对手机摄像性能要求不断提高,手机摄像头技术不断创新升级,未来将逐渐向多摄、CIS高像素、7P/8P、玻塑混合、潜望式镜头、3D Sensing TOF等多方向发展。



根据Frost&Sullivan统计,全球智能手机后置双摄及多摄(三摄及以上)的渗透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后置双摄智能手机自2015年初具规模以来,于2018年渗透率达到高峰,占据400%的份额。此后,后置三摄及以上的多摄智能手机逐渐成为市场主流,预计至2024年,后置双摄及多摄智能手机渗透率合计将达到 980%。


与此同时,平均单部智能手机所搭载的摄像头数量也在逐年上升,自2015年的20颗上升至2019年的34颗,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43%,此后预计将以年均73%的增长率上升至2024 年的49颗。


从手机上游摄像头厂商欧菲光的2020年财报也可以看出,其智能手机光学镜头产品(含对内自供摄像头模组部分)在2020年实现出货量190亿颗,同比增长4120%。增长潜力可观。



随着智能手机旗舰机中的像素不断升级,手机镜头中的超级大广角、大光圈等功能需求增多,光学变焦也不断要求被升级,夜拍效果逐渐加强。由于多层镜头组合可以互相矫正过滤,可以增强镜头的对比度和解析力,同时还可以改善眩光,降低色散与反射等,增加成像真实性。国内高端机种的镜头也逐渐从5P升级到6P、7P。


天风国际郭明錤预测,舜宇光学可望通过iPhone7P镜头品质测试并自2Q21出货,据相关资料显示,光学领先企业欧菲光也在积极布局中。据悉,欧菲光一亿像素7P光学镜头已经启动小批量产,长焦镜头、微距镜头和超广角镜头等多性能产品,均已进入国内主流手机厂商镜头供应链。5月20日,欧菲光再次透露,公司8P镜头项目已研发成功,目前处于试产阶段。同时,欧菲光已经早早在液态镜头相关产品做了布局。



随着拍照的进一步升级,潜望式镜头、TOF镜头等也开始逐步渗透,成为光学行业成长的新动力。


汽车 赛道前景可期 光学企业纷纷加码


随着光电子技术、互联网、物联网、5G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光学镜头产品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拓宽,除手机、PC等传统移动终端外,还被广泛用于消费电子、工业领域、 汽车 行业、安防监控、VR/AR、 投影视讯、无人机、智能家居等领域。


笔者注意到,在智能 汽车 大热的背景下,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渗透率不断提升,摄像头作为实现ADAS功能的基础元器件之一,也让光学厂商们纷纷加码 汽车 赛道。


过去的一年,自动驾驶在中国迎来了发展的又一个高峰,同样来自企查查的《近十年自动驾驶项目投融资数据报告》显示,2020年自动驾驶市场披露融资总金额大幅度上涨,高达4363亿元。进入2021年,智能 汽车 赛道热度不减,仅前两月的投融资事件已达24起,披露投融资总金额已达1764亿元。而随着多家 科技 巨头的入局,使得 汽车 智能化进程进一步提速。


东吴证券测算,2020年自动驾驶市场规模为844亿元,2025年将达到2250亿元。这个数字仅针对国内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市场而言,更不必说“钱”景更为广阔的L4级以上自动驾驶领域所创造的产值将以万亿为单位。尽管目前无人驾驶技术尚处于辅助驾驶阶段(ADAS),但也吸引着像欧菲光等光学企业纷纷加码在这个赛道。


有手机分析师对笔者表示,从手机摄像头到具有潜在市场机遇的车载摄像头领域,欧菲光在手机摄像头模组领域有一定的工艺累积,近年来也开始逐渐进入车载摄像头模组领域,而未来 汽车 市场的确前景可期或将为其贡献明显的增量。


在自动驾驶中,缺一不可的三大要素包括感知、决策和执行。其中,“感知”是一切的起点和基石,只有不断提高感知性能,才有推动更高级别自动驾驶落地的可能。目前,用于感知的传感器主要有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激光雷达。



与手机摄像头相比,车载摄像头的主要功能是保证驾驶安全,需要在驾驶期间始终保持工作状态,且必须能够适应较差的工作环境,偏重于工作稳定性、防磁、耐高温性以及长使用寿命等,对制造工艺要求更为严苛。而随着自动驾驶级别的提高,车载摄像头数目越来越多。


根据中信证券研究所,L1/L3级对应的3-5颗摄像头,L3级为4-8颗,到了L4/L5级,单车摄像头数量将大幅增长至10-20颗。当前,平均单车摄像头搭载量仅为1-2颗。随着辅助驾驶阶段(ADAS)系统渗透率不断提高,平均车载摄像头数目将大幅提升,将给车载摄像头行业带来快速发展。据Yole数据预测,到2023年全球平均每辆 汽车 搭载镜头将从2018年的15颗增加至3颗。而Allied Market Research的数据则显示,全球车载摄像头市场规模将有望于2025年达到241亿美元,对应2018-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97%,这也意味着未来车载镜头前景可期。


有手机行业人士对笔者表示,欧菲光依靠在手机摄像头、模组领域的积累直指自动驾驶级别系统对车载摄像头的需求,也成为欧菲光进入自动驾驶领域最大的底气。而此前和互联网企业、手机产业链的紧密合作关系,也将有助于欧菲光等光学企业通过原有的客户扩宽赛道切换到智能 汽车 供应链。


据悉,智能 汽车 市场上的低速雷达传感器配置以超声波雷达为主,而欧菲光短距毫米波雷达能实现近场、低速检测,欧菲光方面称,短距毫米波雷达在探测范围、速度、角度等方面超越超声波传感器,实现 汽车 准确判断周围环境、减少擦碰等情况;对低速时的MEB(紧急制动) 有跨越式的性能提升。


据第一手机界研究院孙燕飚介绍,摄像头、光学厂商是手机厂商们的重要供应商,在手机厂商纷纷切中 汽车 赛道后,上游的摄像头供应商也会跟着客户走、而且智能 汽车 代表了未来方向,也就使得摄像头供应商们未来会跟着客户一起去拥抱未来产业。


AR/VR或迎拐点 想象空间巨大


VR/AR 行业经历了热炒、低谷,到复苏,似乎要迎来了新的拐点。据报道,2020年特殊时期推动了居家需求,以 Oculus 为代表的 VR 产品需求增长强劲,用户基数增加以及众多开发者的加入,使 VR 行业明显提速。未来,随着5G技术的极速布局,AR 光学技术不断取得突破,行业或将迎来了新的拐点。


对于AR/VR市场的前景,IDC曾对AR/VR终端数量进行预测,预计2020年摄像头作为AR/VR整机的核心元器件之一全年出货量接近710万台,较2019年增长236%。AR/VR头显的长期增长将保持强劲势头,到2024年出货量将增长至7670万台,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815%。


VR产业链涉及到硬件,内容和平台。上游主要是存储芯片、传感器、光学元件及各类零组件,中游是模组封装,下游是代工。


国盛证券报告显示,VR上游的传感器厂商主要包括豪威 科技 (韦尔股份)、兆易创新、北京君正、全志 科技 , 代工厂商包括歌尔股份、欣旺达等。显示厂商有京东,光学等厂商包括韦尔股份、水晶光电、歌尔股份、联创电子、苏大维格、福晶 科技 、舜宇光学、立讯精密、歌尔股份、欧菲光,利亚德等。


在光学领域,采用 3D 摄像头技术可以获得周围环境图像的RBG 数据与深度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同时可以通过 3D sensing 实现手势识别、动作捕捉等人机交互方式。


摄像头作为AR/VR整机的核心元器件之一,随着3D Sensing应用技术的量产落地,AR终端出货量持续提升,有巨大的应用想象空间,也让摄像头厂商们积极对AR/VR进行布局。


5G应用的领域。
1、教育领域,5G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主要围绕智慧课堂及智慧校园两方面开展。5G+智慧课堂,凭借5G低时延、高速率特性,结合VR/AR/全息影像等技术,可实现实时传输影像信息,为两地提供全息、互动的教学服务,提升教学体验;5G智能终端可通过5G网络收集教学过程中的全场景数据,结合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可构建学生的学情画像,为教学等提供全面、客观的数据分析,提升教育教学精准度。5G+智慧校园,基于超高清视频的安防监控可为校园提供远程巡考、校园人员管理、学生作息管理、门禁管理等应用,解决校园陌生人进校、危险探测不及时等安全问题,提高校园管理效率和水平;基于AI图像分析、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可对学生出行、活动、饮食安全等环节提供全面的安全保障服务,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位置及表现,打造安全的学习环境。
2、文旅领域,5G在文旅领域的创新应用将助力文化和旅游行业步入数字化转型的快车道。5G智慧文旅应用场景主要包括景区管理、游客服务、文博展览、线上演播等环节。5G智慧景区可实现景区实时监控、安防巡检和应急救援,同时可提供VR直播观景、沉浸式导览及AI智慧游记等创新体验。大幅提升了景区管理和服务水平,解决了景区同质化发展等痛点问题;5G智慧文博可支持文物全息展示、5G+VR文物修复、沉浸式教学等应用,赋能文物数字化发展,深刻阐释文物的多元价值,推动人才团队建设;5G云演播融合4K/8K、VR/AR等技术,实现传统曲目线上线下高清直播,支持多屏多角度沉浸式观赏体验,5G云演播打破了传统艺术演艺方式,让传统演艺产业焕发了新生。
3、金融领域,金融科技相关机构正积极推进5G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探索,应用场景多样化。银行业是5G在金融领域落地应用的先行军,5G可为银行提供整体的改造。前台方面,综合运用5G及多种新技术,实现了智慧网点建设、机器人全程服务客户、远程业务办理等;中后台方面,通过5G可实现“万物互联”,从而为数据分析和决策提供辅助。除银行业外,证券、保险和其他金融领域也在积极推动“5G+”发展,5G开创的远程服务等新交互方式为客户带来全方位数字化体验,线上即可完成证券开户核审、保险查勘定损和理赔,使金融服务不断走向便捷化、多元化,带动了金融行业的创新变革。
4、信息消费领域,5G给垂直行业带来变革与创新的同时,也孕育新兴信息产品和服务,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在5G+云游戏方面,5G可实现将云端服务器上渲染压缩后的视频和音频传送至用户终端,解决了云端算力下发与本地计算力不足的问题,解除了游戏优质内容对终端硬件的束缚和依赖,对于消费端成本控制和产业链降本增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NASA实现将医生“全息传送”到国际空间站

NASA实现将医生“全息传送”到国际空间站,据报道,这是这种虚拟技术第一次带到地球以外,NASA 打算通过添加增强现实(AR)功能来扩大其系统,NASA实现将医生“全息传送”到国际空间站。

NASA实现将医生“全息传送”到国际空间站1

2021年10月,美国宇航局的飞行外科医生Josef Schmid博士、行业合作伙伴AEXA Aerospace首席执行官Fernando De La Pena laca和他们的团队成员,成为了首批从地球「全息传送」至太空的人类。

「这是一种全新的远距离人类交流方式」Schmid说。

「全息传送」是如何实现的?

这一次,NASA使用的设备是:微软的Hololens Kinect摄像机,以及一台装有Aexa Aerospace定制软件的个人电脑。

其实,微软HoloLens头显早已开发出来,但运用在太空这样的极端远程环境中,还是第1次。

Kinect是由微软公司生产的一系列动作感应输入设备,包含RGB摄像机、红外投影仪和探测器,可以进行实时手势识别、身体骨骼检测、语音识别、语音控制等。

而Aexa是一家为航空航天、医疗、石油等行业提供混合现实定制软件的供应商。

外科医生Schmid说,「全息传送」是一种捕捉技术,可以重建、压缩和实时传输高质量的人体3D模型。

微软HoloLens混合现实头显允许传输3D情景,允许使用者观看、听到并与远程参与者互动,就像实际上在同一个物理空间。

就这样,外科医生Josef Schmid博士等人被「全息传送」至国际空间站。因此,地面上的外科医生Josef Schmid和空间站的欧洲宇航员Thomas Pesquet,实现了首次实时3D图像对话。

现在,我们的人类实体可以离开地球「旅行」,虽然我们的肉体不在那里,但我们的人类却感觉就在那里。

更多的应用

为什么地面人员要和宇航员实现「全息传送」?

你想,能上太空的宇航员,堪称「国宝」,只有凤毛麟角的人才有资质。

然而,宇航员飞行那么久,万一出点病症,除了服药自治,还能怎么办?

要知道,上太空,他们是不会带私人医生出门的。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连接地面与太空的3D远程医疗应运而生。

2021年10月这一次,从地球「全息传送」到太空,让医疗专业人员与宇航员进行了首次磋商。

全息透镜医疗,配图与新闻无关

目前,NASA正在展示这种新的通信形式,「全息传送」在未来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下一步,NASA的计划是双向交流,除了地球上的人被「全息传送」到太空外,还要让宇航员「全息传送」回地球。

而且,「全息传送」还将和增强现实结合起来,以真正实现远程指导。

伴随着系统的运行,我们不仅在地球外「流浪」,还将在空间站上「生活」。

另外,「全息传送」可能会对未来的深空旅行产生重大影响。

随着火星计划的推进,往返火星存在的通信延迟问题,是一个需要克服的障碍。

那么,有了「全息传送」,是不是就改善了呢。

NASA表示,「无论人类在哪里探索,宇航员都需要与地球、任务控制中心联系」。

因此,传输技术对未来的太空任务至关重要。

NASA实现将医生“全息传送”到国际空间站2

据 CNET 报道,去年 10 月,NASA 使用“全息传送”技术将飞行外科医生 Josef Schmid 博士带到国际空间站,而医生本人还在地球上。

据报道,这是这种虚拟技术第一次带到地球以外,医生本人的高质量 3D 模型在两地间进行数字压缩、传输和重建,所有这些都是实时的。

与此同时,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们佩戴微软 HoloLens,与医生进行互动,就好像他们在同一个物理空间中一样。

NASA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将把它用于我们的私人医疗会议、私人精神病学会议、私人家庭会议,并将贵宾带到国际空间站与宇航员一起参观。”

了解到,NASA 打算通过添加增强现实(AR)功能来扩大其系统,全息传送的人可以真正在空间站周围移动并观察事物,就好像真的就在那里一样,可能有助于为宇航员提供外星远程医疗、国际空间站建设项目,甚至有利于未来的深空探索。

NASA实现将医生“全息传送”到国际空间站3

航天事业是着眼未来的前沿科技,往往能够促成很多科技行业的新兴技术应用。以医疗来说,远程医疗是对宇航员身体健康最直接的保障。根据CNET报道,美国NASA已成功使用“全息传送”技术将飞行外科医生Josef Schmid 博士送到国际空间站,而医生本人还在地球上。

“全息传送”技术帮助宇航员远程医疗

在空间站,宇航员最有可能出现的医疗问题是碰撞、瘀伤、小伤口之类的物理性伤害,其次还有微重力对宇航员液体平衡的影响。这些问题通常都会通过对宇航员的超音波检查传递到地面,由地面医生给出治疗建议。

因为标准的无线电通信在与远在虚空中的系统通信时,一般会有长达20分钟的延迟。但有了“全息传送”技术,延时的问题迎刃而解,“全息传送”人员可以直接留在空间站上进行实时通信诊疗。

虽然近乎不可思议,但“全息传送”并不是一项全新的技术。微软几年前就提出了这个想法,此后一直在稳步发展这一概念。如今NASA最近的努力将这一壮举推向了新的高度。美国宇航局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们正利用微软HoloLens的全息力量来为外太空的宇航员提供医疗服务,与医生相互进行交流互动。

NASA正在演示这种新的通信形式,作为在未来任务中更广泛使用的前奏。未来,人类走得离地球越来越远,对远程医疗的要求也会更高。NASA还打算通过添加增强现实(AR)功能来扩大其系统,全息传送的人可以真正在空间站周围移动并观察事物,为宇航员提供远程医疗、国际空间站建设项目,甚至有利于未来的深空探索。

5G快速建设助推全息通讯到来

近年来,随着5G商用的到来,物联网、人工智能、AR/VR、全息多媒体等新型网络技术逐渐成为现实,全息通讯也开始被众多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重视起来。

作为一种新型通讯方式,全息通讯需要通过多种技术糅合来实现,用户在拥有镜头和麦克风组成的特制相机前进行通话,镜头将用户转换成数字图像进行联网传输,而在接收方那一端,则是通过全息投影仪将画面投射屏幕上,从而实现3D画面的呈现。

在全息通话实现的过程中,需要5G高速传输技术、AR/VR、3D投影等多种技术的紧密配合。其中,5G传输技术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正是因为5G有着高带宽、低时延、高可靠性等优秀特性,才让科学家们有底气去想象全息通话的现实可行性。

例如美国曾采用5G技术完成了全球第一个全息电话。主要通过5G传输技术与特制的投影仪相配合,顺利完成了一次全息会议,这是全息通讯领域里一个极具标志性的事件。

微美全息5G多场景应用建设

目前,全球都在大力推进5G建设,抢占先机。在国内,能通过全息技术实现这种“全息传送”的代表性企业有微美全息(WIMIUS)。据悉,微美全息作为全息通讯技术领先者,依托自身5G技术,AI、AR/VR、边缘计算等,在众多领域探索出了一系列多场景化应用。此前该企业中标的中移动和媒体云平台二期全息远程互动项目,强化与中国移动等行业伙伴的紧密合作,助力全息通讯应用垂直领域。

作为5G全息通讯的头部公司,微美全息自主研发及投入5G核心领域,将5G、AR/VR、全息通讯等技术融入,成功拿下了中标项目,推动5G全息通讯业务应用和实践。另外,微美全息打造5G+全息产业链横跨面广,运用全面前沿数字技术,可极大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蕴含着巨大发展潜力。

具体来讲,微美全息5G+TO B全息应用使信息突破时空限制,其高速率、低时延特性能够满足AR/VR、超高清视频等典型应用对网络的要求,为用户提供极佳的人机交互体验。如5G 全息会议、远程办公等应用可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多地协同;5G+云演艺、4K/8K直播互动等应用提供更沉浸、更丰富的娱乐方式;5G+AR/VR直播购物、智能家居等应用提供更便捷、更多样的生活方式。

还有,微美全息依托5G网络的高带宽、低时延、全息投影的真实特点,跨越时空的5G全息课堂应运而生。基于5G+全息技术,通过全息与虚拟投影技术的叠加,将教师课堂俨然打造成生动活泼的虚拟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方式,让学生仿佛置身现场一般,与名校高徒进行无障碍、无延时的交流互动等。

行业共识,随着5G全息通讯网络带宽条件变化,大举推动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和物联网(IoT)应用。微美全息计划5G+AI人脸识别技术和全息AI人脸换脸技术的核心技术,用多个技术创新的系统支持全息技术服务和5G通讯全息应用获得有效增长。

不难推测出,微美全息这些年来探索全息技术,在多领域的科学化、数字化、虚拟化应用上,有助于提升全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并且推广应用促进发展,推进多个大类应用场景上升,奠定全社会良好的全息全景。

综上,5G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更多应用的展开打下了基石。特别是5G为全息通讯铺开道路。伴随着5G时代的到来,全息通讯渐渐显露出可以实现的苗头。

虽然就目前所达到的水准来说,全息通讯与理想中的效果仍有些距离,不过在这个方向上不断实现的技术突破,又带给全体消费者信心去展望未来。相信在5G大规模商用元年下,2022年行业也一定会有更多情景应用方面的开发。未来,全息通讯技术将大展身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9658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