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报考政策解读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报考政策解读,第1张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学校概况
第三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四章 招生计划
第五章 录取规则
第六章 录取体检标准
第七章 新生注册和复查
第八章 收费标准
第九章 资助学生政策
第十章 招生工作的咨询、监督与申诉
第十一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证夏季普通高考招生工作顺利进行,切实维护学校和考生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规、国务院和广东省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以及教育部、省招生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校招生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教学函〔2013〕9号)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学校招生工作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接受纪检监察部门、考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二章 学校概况
第三条 学校名称: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条 学校国标代码:12736
第五条 学校地址:
禅城校区:佛山市禅城区澜石二路20号;邮政编码:528041
高明校区:佛山市高明区西江新城学府路8号;邮政编码:528500
南海校区:佛山市南海区官窑教育路31号;邮政编码:528000
第六条 办学层次:高职(专科)
第七条 办学性质:公办普通高等学校
第八条 办学类型:全日制
第九条 学校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第十条 毕(结)业颁证:按国家招生管理规定录取并取得本校正式学籍的学生,在校期间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成绩合格,获得规定的学分,达到毕(结)业要求者,颁发普通高等学校毕(结)业证书。颁发证书学校名称:广东职业技术学院,证书种类:普通高等学校毕(结)业证书。退学学生,视具体情况发放肄业证书或开具写实性学习证明。
第三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十一条 学校设立由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学校教师组成的招生委员会,全面贯彻执行教育部和广东省招生委员会有关普通高校考试招生政策,负责制定学校招生章程、招生规定和实施细则、确定招生规模和调整专业招生计划,组织管理招生工作的具体实施,协调处理招生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第十二条 招生办公室为学校招生委员会的执行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根据学校的招生规定和实施细则,编制招生计划,组织招生宣传和录取工作,处理招生的日常事务。招生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招生纪律和有关考试命题的规定,主动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和社会的监督。
第十三条 学校设立由学校领导和纪检监察部门组成的考试招生监察小组,对招生工作全过程实施监督。在录取期间成立信访组,安排专人负责考生和社会的信访、申诉、投诉处理工作。
第四章 招生计划
第十四条 学校录取批次为专科批次。
第十五条 学校分专业招生计划及有关要求均以生源省(区、市)公布的专业目录为准。
第十六条 本校开展“三二分段专升本协同育人项目实验班”,通过广东省夏季普通高考招收学生,与本校其他专业同批次录取,单独代码招生,单独编班。试点专业实验班学生按五年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完成三年高职学段学习,各项考核合格,并符合相关条件和要求的,获得本校普通高职(专科)毕业z书。通过转段选拔考核合格的实验班学生进入协同育人本科高校试点专业学习两年,符合相关条件和要求的,可获得普通本科毕业z书和学位证书。非实验班学生,不得转入试点专业实验班学习。具体合作本科院校及专业如下:
1本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与惠州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联合开展“三二分段专升本协同育人项目”;
2会计专业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会计学专业联合开展“三二分段专升本协同育人项目”;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与华南师范大学网络工程专业联合开展“三二分段专升本协同育人项目”;
4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与嘉应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联合开展“三二分段专升本协同育人项目”;
5艺术设计专业与韶关学院环境设计专业联合开展“三二分段专升本协同育人项目”。
第五章 录取规则
第十七条 学校遵循教育部规定的“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严格遵守教育部、省(区、市)招生办公室的有关招生录取政策和规定,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考生高考成绩为基本依据,综合衡量德智体美劳,择优录取。
第十八条 在省(区、市)招生委员会划定的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上,在确保完成招生计划的前提下,按照文科类、理科类、艺术类(美术类)分类录取。
第十九条 在广东省,报考本校普通专科层次普通类专业的文科类考生必须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物理、化学、生物学3门科目的考试,理科类考生必须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思想政治、历史、地理3门科目的考试,各门考试均须获得等级成绩,报考本校普通类专业至少须有1门成绩达到C级及以上等级。具体要求以广东省当年招生录取工作文件为准。
第二十条 在广东省,报考本校专科层次美术类专业的考生,参加高考文科类文化课考试的考生必须参加物理、化学、生物学3门科目普通高中学考,参加高考理科类文化课考试的考生必须参加思想政治、历史、地理3门科目的普通高中学考,且至少须有2门科目成绩达到D级及以上等级。
第二十一条 在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省(区、市),本校可根据各省级招生办公室公布的平行志愿投档规则及生源情况确定招生计划微调方案和调档比例。
第二十二条 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统考成绩达到同批录取最低分数线,符合本校提档要求的情况下,依据考生成绩、专业志愿,以及本校录取原则择优录取。
第二十三条 文科类、理科类专业分档时,根据各省(区、市)投档规则出档后,实行“专业志愿优先”原则,根据考生填报专业志愿顺序,按考生投档总分排位情况从高到低排序录取。考生投档总分排位相同时,优先录取已修习相关专业基础知识(模块)的考生。
本校在无排位或排位分的省(区、市)的同分点处理办法:按照普通高考单科顺序及分数从高到低排序:文科类为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类为数学、语文、外语、理科综合。
第二十四条 美术类统考专业分档时,根据各省(区、市)投档规则出档后,在考生符合专业要求的基础上,实行“专业志愿优先”原则,根据考生所填报专业志愿顺序,按考生投档总分排位情况从高到低分取。考生投档总分相同时,按照考生排位择优录取。当考生排位相同时,优先录取修习相关专业基础知识(模块)的考生。
本校在无排位或排位分的省(区、市)美术类专业录取的同分点处理办法:根据各省(区、市)投档规则出档后,在考生符合专业要求的基础上,合成综合分(综合分=高考文化成绩×40%+术科统考成绩×60%),对投出的考生档案按“专业志愿优先”的原则,按合成的综合分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择优录取。若总分相同,术科成绩高者优先录取。
第二十五条 考生所填报的所有专业志愿均未被录取时,若服从专业调剂,按考生投档总分从高到低调剂到计划有空额且符合相关专业要求的专业录取;考生不服从调剂的,或服从调剂但是不符合计划有空额专业相关要求的,作退档处理。
第二十六条 本校公共外语教学为英语,非英语语种考生需慎重报考。
第二十七条 有关加分或照顾录取政策,在各省份执行各省(区、市)招生办公布的加分项目及分值。加分分值适用于投档及专业分档。符合国家和省(区、市)招生办公室公布的优录条件考生,本校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对考生学业水平成绩的要求,按各省(区、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录取体检标准
第二十八条 本校录取考生的体检标准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的有关规定执行。对于残障考生,若其生活能够自理,符合所报专业要求,且高考成绩达到录取标准,予以正常录取。
本校招生专业对考生身体素质的具体要求详见各省(区、市)招生办公室公布的招生专业目录。
第二十九条 新生入学后,学校以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为依据,对新生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复查,对经复查不符合体检要求或不宜就读已录取专业者,按有关学籍管理规定办理,予以转专业或取消入学资格。
第七章 新生注册和复查
第三十条 经本校夏季高考招生录取的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办理缴交学费注册手续,逾期未注册者,作自行放弃入学资格处理。
第三十一条 新生入学三个月内,将对学生进行政治、文化、健康等方面的复查。对在报名和考试过程中有弄虚作假或其他违纪违规行为者,将按规定取消学籍。
第八章 收费标准
第三十二条 本校收费标准按《关于调整公办普通高校学费的通知》(粤发改价格〔2016〕367号)和《广东省发展改革委 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财政厅关于广东省普通高校学分制收费的管理办法》(粤发改价格〔2016〕366号)公布的标准执行。
文科类专业学费 5250元/生·学年;理科类专业学费 6410元/生·学年;艺术类专业学费 10000元/生·学年;住宿费1000~1700元/生·学年(详见我校官方网站)。
第九章 资助学生政策
第三十三条 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等助学措施按照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和本校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章 招生工作的咨询、监督与申诉
第三十四条 招生咨询及
咨询电话:0757—83311534
传 真:0757—83311534
电子邮箱:gdfzxy@126com
学校网址:>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已经没有一本二本的概念了。韶关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属综合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地方院校教育国际化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中华文化传承基地 。

韶关学院前身是1958年7月成立的韶关师范专科学校。1989年7月,韶关师范专科学校与韶关市人民政府举办的韶关大学合并,1990年12月定名为韶关大学。2000年3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韶关大学与韶关市人民政府举办的韶关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韶关学院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1月,韶关学院有教职工2047人,专任教师1073人,其中正高职称106人、副高级职称356人、博士学位212人、硕士学位672人;有国家督学1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广东省教学名师4人,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8人,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项目6人,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岗位专家2人,首批韶关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人,韶关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7人;广东省优秀教学团队3个,广东省教学团队建设项目7个。


                                 

专业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1月,韶关学院设有22个教学学院,73个普通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2个,省级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9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专业:软件工程
广东省重点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广东省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化学、园艺、食品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体育教育、行政管理、旅游管理
广东省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化学(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心理学、体育教育、旅游管理、自动化、英语、园林、工商管理、应用化学、园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生物科学、小学教育、行政管理、动物科学、汉语言文学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专业:物联网工程
广东省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试点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广东省精品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大学英语、野外生存


                                 

学术科研
截至2020年1月,韶关学院有广东省级科研平台14个,广东省级研究室2个,广东省级研究所7个,广东省级研究中心1个,广东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
截至2020年1月,近五年,韶关学院教师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含子项目)1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37项;市厅级科研项目350项,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横向课题302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772篇,其中被SCI、EI、ISTP、CSSCI 收录357篇。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市级以上科技奖57项,中国发明专利博览会金奖3项,国家专利116项。


                                 

合作交流
2017年11月11日,韶关学院召开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研讨会。
截至2020年1月,韶关学院与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中国港澳地区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与英国北安普顿大学、澳大利亚联邦大学开展本、专科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俄罗斯、乌克兰等高校共建国际联合研发中心。被教育部列为内地免试招收香港学生高校、地方院校教育国际化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被广东省侨办列为中华文化传承基地。韶关学院还与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喀什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是广东省教师教育联盟成员高校(2017年加入)    

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物资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北京林业大学

天津

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农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城建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河北

河北工程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保定学院、唐山师范学院、衡水学院、邢台学院、沧州师范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唐山学院、华北科技学院、防灾科技学院、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科技学院、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燕京理工学院、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山西

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太原工业学院、太原师范学院、山西工商学院、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内蒙古

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

辽宁

沈阳化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工业大学、渤海大学、沈阳大学、大连大学、辽宁科技学院、沈阳工程学院、沈阳工学院、大连科技学院、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吉林

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长春工程学院、长春大学、长春光华学院、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长春建筑学院

黑龙江

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东北石油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哈尔滨石油学院、黑龙江工商学院、哈尔滨华德学院、黑河学院

上海

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上海建桥学院

江苏

苏州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常州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通大学、盐城工学院、徐州医科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盐城师范学院、南京财经大学、常熟理工学院、金陵科技学院、淮阴工学院、常州工学院、扬州大学、江苏理工学院、泰州学院、无锡太湖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浙江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海洋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湖州师范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浙江万里学院、浙江科技学院、衢州学院、宁波大学、浙江树人学院、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

安徽

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学院、安庆师范学院、滁州学院、安徽财经大学、宿州学院、巢湖学院、淮南师范学院、铜陵学院、安徽建筑大学、安徽科技学院、蚌埠学院、安徽新华学院、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合肥师范学院

福建

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武夷学院、三明学院、龙岩学院、莆田学院、厦门华厦学院、厦门工学院、阳光学院、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建江夏学院、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福州理工学院

江西

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科技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新余学院、九江学院、南昌理工学院、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南昌工学院、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理工学院

山东

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建筑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德州学院、滨州学院、山东财经大学、青岛大学、烟台大学、山东交通学院、潍坊科技学院、山东英才学院、山东协和学院、青岛工学院、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河南

河南理工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河南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许昌学院、南阳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商丘师范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平顶山学院、洛阳理工学院、安阳工学院、河南工程学院、南阳理工学院、河南城建学院、黄河科技学院、郑州科技学院、商丘工学院、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安阳学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长江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师范学院、湖北文理学院、湖北工程学院、湖北理工学院、湖北科技学院、三峡大学、荆楚理工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武汉东湖学院、汉口学院、武昌首义学院、武昌理工学院、武汉大学珞珈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武昌工学院、武汉工商学院、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湖北商贸学院、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湖南

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南学院、衡阳师范学院、邵阳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南华大学、湖南城市学院、湖南工学院、湖南工业大学

广东

暨南大学、广东海洋大学、韶关学院、肇庆学院、嘉应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深圳大学、广东白云学院、广州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广州商学院、广东科技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广西

广西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河池学院、玉林师范学院、广西民族大学、百色学院、梧州学院、南宁学院、钦州学院、贺州学院、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

海南

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口经济学院

重庆

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三峡学院、长江师范学院、重庆科技学院、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工程学院、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四川

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理工学院、西华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绵阳师范学院、内江师范学院、四川文理学院、西南民族大学、成都学院、成都工业学院、成都东软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成都文理学院、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贵州

贵州大学、遵义医学院、贵州师范大学、遵义师范学院、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凯里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民族大学、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大学科技学院、贵州师范学院

云南

昆明理工大学、昭通学院、曲靖师范学院、云南财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昆明学院、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云南工商学院、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陕西

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长安大学、宝鸡文理学院、咸阳师范学院、西安文理学院、榆林学院、西安培华学院、西安邮电大学、西京学院、陕西服装工程学院、西安交通工程学院、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甘肃

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

青海

青海师范大学

宁夏

宁夏理工学院

新疆

塔里木大学、新疆农业大学、伊犁师范学院、新疆工程学院

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物资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北京林业大学
天津
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农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城建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河北
河北工程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保定学院、唐山师范学院、衡水学院、邢台学院、沧州师范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唐山学院、华北科技学院、防灾科技学院、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科技学院、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燕京理工学院、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山西
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太原工业学院、太原师范学院、山西工商学院、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内蒙古
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
辽宁
沈阳化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工业大学、渤海大学、沈阳大学、大连大学、辽宁科技学院、沈阳工程学院、沈阳工学院、大连科技学院、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吉林
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长春工程学院、长春大学、长春光华学院、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长春建筑学院
黑龙江
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东北石油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哈尔滨石油学院、黑龙江工商学院、哈尔滨华德学院、黑河学院
上海
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上海建桥学院
江苏
苏州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常州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通大学、盐城工学院、徐州医科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盐城师范学院、南京财经大学、常熟理工学院、金陵科技学院、淮阴工学院、常州工学院、扬州大学、江苏理工学院、泰州学院、无锡太湖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浙江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海洋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湖州师范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浙江万里学院、浙江科技学院、衢州学院、宁波大学、浙江树人学院、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
安徽
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学院、安庆师范学院、滁州学院、安徽财经大学、宿州学院、巢湖学院、淮南师范学院、铜陵学院、安徽建筑大学、安徽科技学院、蚌埠学院、安徽新华学院、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合肥师范学院
福建
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武夷学院、三明学院、龙岩学院、莆田学院、厦门华厦学院、厦门工学院、阳光学院、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建江夏学院、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福州理工学院
江西
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科技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新余学院、九江学院、南昌理工学院、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南昌工学院、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理工学院
山东
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建筑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德州学院、滨州学院、山东财经大学、青岛大学、烟台大学、山东交通学院、潍坊科技学院、山东英才学院、山东协和学院、青岛工学院、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河南
河南理工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河南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许昌学院、南阳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商丘师范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平顶山学院、洛阳理工学院、安阳工学院、河南工程学院、南阳理工学院、河南城建学院、黄河科技学院、郑州科技学院、商丘工学院、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安阳学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长江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师范学院、湖北文理学院、湖北工程学院、湖北理工学院、湖北科技学院、三峡大学、荆楚理工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武汉东湖学院、汉口学院、武昌首义学院、武昌理工学院、武汉大学珞珈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武昌工学院、武汉工商学院、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湖北商贸学院、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湖南
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南学院、衡阳师范学院、邵阳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南华大学、湖南城市学院、湖南工学院、湖南工业大学
广东
暨南大学、广东海洋大学、韶关学院、肇庆学院、嘉应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深圳大学、广东白云学院、广州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广州商学院、广东科技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广西
广西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河池学院、玉林师范学院、广西民族大学、百色学院、梧州学院、南宁学院、钦州学院、贺州学院、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
海南
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口经济学院
重庆
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三峡学院、长江师范学院、重庆科技学院、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工程学院、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四川
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理工学院、西华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绵阳师范学院、内江师范学院、四川文理学院、西南民族大学、成都学院、成都工业学院、成都东软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成都文理学院、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贵州
贵州大学、遵义医学院、贵州师范大学、遵义师范学院、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凯里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民族大学、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大学科技学院、贵州师范学院
云南
昆明理工大学、昭通学院、曲靖师范学院、云南财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昆明学院、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云南工商学院、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陕西
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长安大学、宝鸡文理学院、咸阳师范学院、西安文理学院、榆林学院、西安培华学院、西安邮电大学、西京学院、陕西服装工程学院、西安交通工程学院、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甘肃
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
青海
青海师范大学
宁夏
宁夏理工学院
新疆
塔里木大学、新疆农业大学、伊犁师范学院、新疆工程学院

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物资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北京林业大学
天津
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农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城建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河北
河北工程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保定学院、唐山师范学院、衡水学院、邢台学院、沧州师范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唐山学院、华北科技学院、防灾科技学院、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科技学院、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燕京理工学院、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山西
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太原工业学院、太原师范学院、山西工商学院、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内蒙古
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
辽宁
沈阳化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工业大学、渤海大学、沈阳大学、大连大学、辽宁科技学院、沈阳工程学院、沈阳工学院、大连科技学院、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吉林
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长春工程学院、长春大学、长春光华学院、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长春建筑学院
黑龙江
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东北石油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哈尔滨石油学院、黑龙江工商学院、哈尔滨华德学院、黑河学院
上海
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上海建桥学院
江苏
苏州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常州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通大学、盐城工学院、徐州医科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盐城师范学院、南京财经大学、常熟理工学院、金陵科技学院、淮阴工学院、常州工学院、扬州大学、江苏理工学院、泰州学院、无锡太湖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浙江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海洋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湖州师范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浙江万里学院、浙江科技学院、衢州学院、宁波大学、浙江树人学院、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
安徽
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学院、安庆师范学院、滁州学院、安徽财经大学、宿州学院、巢湖学院、淮南师范学院、铜陵学院、安徽建筑大学、安徽科技学院、蚌埠学院、安徽新华学院、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合肥师范学院
福建
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武夷学院、三明学院、龙岩学院、莆田学院、厦门华厦学院、厦门工学院、阳光学院、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建江夏学院、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福州理工学院
江西
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科技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新余学院、九江学院、南昌理工学院、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南昌工学院、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理工学院
山东
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建筑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德州学院、滨州学院、山东财经大学、青岛大学、烟台大学、山东交通学院、潍坊科技学院、山东英才学院、山东协和学院、青岛工学院、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河南
河南理工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河南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许昌学院、南阳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商丘师范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平顶山学院、洛阳理工学院、安阳工学院、河南工程学院、南阳理工学院、河南城建学院、黄河科技学院、郑州科技学院、商丘工学院、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安阳学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长江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师范学院、湖北文理学院、湖北工程学院、湖北理工学院、湖北科技学院、三峡大学、荆楚理工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武汉东湖学院、汉口学院、武昌首义学院、武昌理工学院、武汉大学珞珈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武昌工学院、武汉工商学院、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湖北商贸学院、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湖南
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南学院、衡阳师范学院、邵阳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南华大学、湖南城市学院、湖南工学院、湖南工业大学
广东
暨南大学、广东海洋大学、韶关学院、肇庆学院、嘉应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深圳大学、广东白云学院、广州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广州商学院、广东科技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广西
广西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河池学院、玉林师范学院、广西民族大学、百色学院、梧州学院、南宁学院、钦州学院、贺州学院、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
海南
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口经济学院
重庆
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三峡学院、长江师范学院、重庆科技学院、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工程学院、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四川
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理工学院、西华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绵阳师范学院、内江师范学院、四川文理学院、西南民族大学、成都学院、成都工业学院、成都东软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成都文理学院、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贵州
贵州大学、遵义医学院、贵州师范大学、遵义师范学院、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凯里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民族大学、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大学科技学院、贵州师范学院
云南
昆明理工大学、昭通学院、曲靖师范学院、云南财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昆明学院、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云南工商学院、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陕西
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长安大学、宝鸡文理学院、咸阳师范学院、西安文理学院、榆林学院、西安培华学院、西安邮电大学、西京学院、陕西服装工程学院、西安交通工程学院、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甘肃
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
青海
青海师范大学
宁夏
宁夏理工学院
新疆
塔里木大学、新疆农业大学、伊犁师范学院、新疆工程学院

其他信息:

韶关学院是广东省省属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大学。坐落在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和禅宗祖庭南华寺所在地、粤北历史文化名城——韶关市。韶关学院以师范教育为特色,以农学、工学为发展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在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过程中,着力实施“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人才强校、合作发展”四大发展战略。那么,韶关学院是几本?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韶关学院是几本? 首先,这一点希望大家清楚,教育部门并没有划分韶关学院是一本还是二本,毕业证上只有本科和专科之分,是几本只是民间的说法(某大学在某省是第一批次招生的话,通常认为该大学是一本大学,在第二批次招生的话,通常认为该大学是二本大学)。 根据韶关学院在全国范围内的招生批次来看,该校通常被认为是二本大学或本科大学,而非一本大学。如果考生生源地为内蒙古、安徽、江西、河南、四川、陕西等,由于韶关学院在上述地区按照本科二批进行招生,所以上述地区考生可认为其是二本大学;如果考生生源地为天津、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等,由于上述地区已取消本科一批和二批的划分,合并为本科批次进行招生,所以上述地区考生可认为韶关学院是本科大学。 二、韶关学院简介。 韶关学院(Shaoguan University),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集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文学、法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十一大学科于一体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属综合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地方院校教育国际化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中华文化传承基地。 韶关学院举办高等教育始于1958年7月创办的韶关师范专科学校。1989年7月,与市属韶关大学合并,1990年12月定名为韶关大学;2000年3月,与韶关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韶关学院(以下简称学校)。2018年3月,韶州师范分院正式并入学校。2021年1月,学校调整为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韶关学院医学院正式并入学校。2021年5月,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以师范教育为特色,以农学、工学为发展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在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过程中,着力实施“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人才强校、合作发展”四大发展战略,努力转变思想观念,着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动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办学条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举办高等教育以来,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30多万人。2021年,学校发展被列入广东省政府“十四五”规划,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学校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学校占地总面积2627亩,校舍建筑总面积9452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2901万册。现有教职工3080人,专任教师1560人。全校正高级职称120人、副高级职称410人。有国家督学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南粤优秀教师10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广东省“扬帆计划”20人,“广东特支计划”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项目1人。 学校以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为主,兼顾研究生教育,面向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地区及多个国家招生。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26万人,成人教育学生09万人。开设有文、理、工、农、法、管理、艺术、教育、经济、历史、医等11个学科门类,17个二级学院,73个本科专业。 三、韶关学院开设的专业有哪些?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历史学(师范)、化学(师范)、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土木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工程、物理学(师范)、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车辆工程、心理学(师范)、小学教育(师范)、教育学(师范)、教育技术学(师范)、学前教育(师范)、数字媒体技术、美术学(师范)、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药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园艺、动物科学、园林、土地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地理科学(师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软件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音乐学(师范)、舞蹈学(师范)。 韶关学院曾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全国‘镜头中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想要报考的同学的同学,好好准备吧!韶关学院是几本?小伙伴们看完的文章以后是不是不再感到迷茫了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9666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