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金紧张的苦恼
伴随着网上购物的防不胜防和“懒人经济”的风靡,不知不觉,那一点薪水很快就没有了…对“消费中坚力量”的年青人而言,花一二千元买着超级偶像的演唱会票习以为常,薪水用完透现蚂蚁花呗和透支卡,乃至借网络贷款…
当次月薪水不足还帐时,当然就深陷了各种各样焦虑情绪当中;如果还有住房贷款,追女朋友的固定不动花销,家里老年人和小孩必须花钱等要素产生的综合性工作压力,当然便会心神不安,那也有活力去舒心工作中!
2人工智能技术的工作压力
伴随着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运用,初入职场人总是会担忧有朝一日,自身的职位会被智能机器人替代。如送餐机器人、餐厅机器人、烫衣智能机器人、智能扫地机和无人飞机的广泛运用,传统式的迎宾礼仪员、餐厅服务员、烫衣工和摄影师,及其化肥喷撒工等,怎么会不担忧哪天就会下岗呢。
3工作中欠缺长期性主义精神
蝉能爬进树枝鸣叫声以前,在暗无天日的土中修练了三到五年;红梅花在严冬中表露清香,经历了一年的乘势而上;竹笛能吹派出听的曲子,经历了碎尸万段…
应对日常生活的工作压力和工作方面的不顺心,有些人不全身心学习培训,练出扎实的一技之长,立足本职改变现状。只是一天到晚惦记着“换工作”,妄图有一个高薪水,恕不知道,天地几乎就没有免费午餐,经常的“换工作”不成功,又使自身深陷了茫然当中…
4、生活中琐事的压力
如今很多人感觉压力很大,其实不仅仅是只有工作方面的问题,可能生活中还要面对很多形形色色的压力,而且打败你的往往不是大事,更多的是小事。
眼下,有的学生认为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就能提高就业竞争力,于是在大学期间把考研作为唯一目标而选择考研;有的学生其实并不想读研究生,但受到“总归要有研究生学历”的影响而盲目跟从,导致读研就冲着一纸文凭而去。有网友表示:“作为过来人,我还是建议大家不要先着急去盲目地选择考研或工作。要先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结合行业状况、发展趋势以及就业形势进行综合分析,再确定是要考研还是工作。考研是否有利于就业,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就业还是考研,都必须要摆正自己的心态,看清自己的位置。”考研这个过程十分枯燥,需要承受的压力也很大,考研与就业也并没有最佳选择,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选择。
在民间关于最难的“六大考试”中,排名法考和高考之后的考研,尽管总人数远远低于中考和高考,影响力却在逐年递增。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每年全社会围绕考研的人数变化、题目难易、热门行业等话题,乃至猜题、培训、资料、复习等“考研生态链”,总会形成多波次关注的热点。
根据教育部最新统计,2019年考研报考人数达290万人,比2018年激增52万人,增幅达218%,创历史新高。单从报名人数增长的幅度来看,这确实是一大新闻。然而,倘若以为这其中“虚火重”“泡沫多”,显然是没有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待这一变化。
理论上,影响我国研究生总人数变化的因素有人口基数、人均GDP以及高等院校数量等。一般认为,影响我国研究生总人数的最直接因素,是个人的高薪资待遇、高品质生活这些内在需求和整个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外在要求,在更高学历方面构成叠加,进而在考研这个环节形成“风景线”。也就是说,在我国高等教育录取率和招生总人数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考研大军总量仍将保持稳定增长趋势。
一定意义上,我国作为世界贸易第一大国、制造业第一大国和人口第一大国,在消费电子产品、通信设备、高速列车、物联网、芯片、软件等方面具有全球领先的技术和实力,在电动车、风机、核能、太阳能光伏、节能产品等方面早已跻身大国之列,综合看,我们的研究生总人数不是多了,而是远远不够。以美国为例,自2000年以来,美国25岁及以上人口中,最高学位为硕士的人数翻了一番,达到2100万人。在美国成年人口中,131%的人拥有硕士学位、专业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我国的研究生总量占人口的比例大概在05%至055%之间。如果把考研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大业的大视野下,全社会仍然需要为此付出巨大努力。
至于说到该不该考研和考什么专业是为了学术研究还是为了薪资待遇是随波逐流还是坚守梦想在我国的产业结构逐步向全球产业链的上游转移过程中,在知识成为社会治理以及文明进步的一个亮点之时,考研,无疑也是个体磨炼提升自己一个不错的选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