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5G的加持下,窄带物联网的路越走越宽?

为什么在5G的加持下,窄带物联网的路越走越宽?,第1张

窄带物联网之所以能够在5 G时代被寄予厚望,是因为其本身的多覆盖、低能耗、低成本的特点所决定的。

一、窄带物联网

物联网时代已经慢慢开始取代互联网时代了。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我们的5G技术,这是一种承接物联网发展的梯次技术。其中,窄带物联网是与其一同支撑的。窄带物联网是基于蜂窝网络构建,是物联网的一个分支技术。消耗180千赫兹左右的宽带物联网,是目前消耗宽带最低的互联网。

二、窄带互联网的优势

5 G基站的建设帮助窄带物联网的无线接入,从2015年起我国就开始了这项工作。5 G助力窄带互联网实现万物互联,迎合70%以上的物联网场景需求,窄带物联网需要接入的宽度很短,并且能够实现广覆盖,在同样的频段下能够在速度上比一般网络速度提升一倍,其耗能相应较低,可实现十年内的不间断工作,单个连接模块的成本仅有二三十元不到。相比过去的蜂窝状网络结构,对于公共事业服务或工业 *** 作控制等垂直管理行业来说会很方便。

三、5G技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5G技术在窄带物联网中帮助满足了高传输、低消耗的物联网接入。万物互联让流量的消耗大大增加,对运营商而言是一次不可错过的“财机”。由于5G技术的低消耗、高传输、覆盖广的特点,窄带物联网和5G手可打造智慧城市,为窄带物联网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目前,5G技术已经逐步投入到各行各业中,窄带物联网也在不断开辟自己的发展道路,作为分支中的一员,二者属于强强联手,提高我们物联网企业的效率,改善顾客的使用感官。

M2M(Machine to Machine)是机器对机器的通信技术,广义的M2M(Man to Machine),物联网是要将物体(包括机器)连接在一起,显然M2M是物联网连接物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M2M技术将物体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庞大的物联网是不可能的。M2M技术与产品是构成物联网网络层的重要技术与产品。M2M是物联网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在M2M市场与产品成功的基础之上,积极开发物联网产业链的系列产品与应用方案。不只是为客户提供M2M产品,而是基于M2M基础上联合上下游厂商,提供涵盖了传感器、物联终端、网络设备和应用平台的成套物联网产品;同时基于成套的物联网产品,根据用户的实际应用需求,为用户开发与定制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并提供交钥匙工程服务。我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策略是:别人有的、有优势的、比我们强的,就强强联合。产业链上没有的产品我们自己研发、生产,从而为用户提供系列化、标准化产品和满足应用需求的总体解决方案。
浅析M2M与物联网的联系与区别
组成物联网的各种系统
另外,物联网应用层的数据处理中心平台也是将是企业发展的优势所在,主要集中在视频处理、用户业务管理和运营服务等方面提供开放式、模块化与定制化的数据处理平台,为各种应用和数据处理提供强大的由门户、业务处理和基础平台等组成的智能化解决方案。M2M和物联网将是未来行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它将彻底改变整个社会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更高的生产能力,更高的工作效率,更轻松、更便利、更和谐的生活。
总之物联网市场很大,我们要注意“物联网”定义中的“巨大”和“网络”两个关键词,M2M是一个点,或者一条线,只有当M2M规模化,普及化,并彼此之间通过网络来实现智能的融合和通信,才能形成“物联网”。所以,星星点点的、彼此孤立的M2M并不是物联网,但M2M的终极目标是物联网。企业可以M2M做为切入点,像楔子一样扎进物联网这个大的产业中去,然后在两端进行延伸。
以上由物联传媒转载,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物联网的核心是RFID即射频识别。

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缩写:IoT)是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行使独立功能的普通物体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其应用领域主要包括运输和物流、工业制造、健康医疗、智能环境(家庭、办公、工厂)等,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物联网的用途范围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路灯照明管控、景观照明管控、楼宇照明管控、广场照明管控、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

国际电信联盟于2005年的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 *** 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内的应用则比如:一家物流公司应用了物联网系统的货车,当装载超重时,汽车会自动告诉你超载了,并且超载多少,但空间还有剩余,告诉你轻重货怎样搭配。

当搬运人员卸货时,一只货物包装可能会大叫“你扔疼我了”,或者说“亲爱的,请你不要太野蛮,可以吗?”;当司机在和别人扯闲话,货车会装作老板的声音怒吼“笨蛋,该发车了“。

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

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原来的聚羧酸减水剂生产自动化控制不能充分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 新设备接入非常困难;
2) 同类不同厂家设备不方便更换;
3) 匀速滴加过程中不能达到理想的控制速度,传统PID算法波动较大,常需要人工手动干预;
4) 温度控制需要人工参与控制,无法完成全自动;
工业物联网是工业40的支撑框架。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它的发展离不开应用,面向工业自动化的工业互联网技术是物联网的关键组成部分[1]。工业物联网通过将具有感知能力的智能终端、无处不在的移动计算模式、泛在的移动网络通信方式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提高制造效率,把握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减少污染,从而将传统工业提升到智能工业的新阶段[2]。
工业物联网框架中,整个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服务器,能够进行大数据的计算。在数据量足够的时候能够利用网络智能来帮助企业进行决策、配方优化和自动的设备维护等。
整个控制系统具有分布式智能能力。整个系统中,可以把数据都送到中控部分来完成;也可以将一些需要及时处理的,如温度控制等,直接由现场控制来完成。电话O1O56O14679 系统通常分为中央控制单元和分布的现场控制单元,中央控制单元由工业控制计算机充当,现场控制单元则由高可靠、抗干扰的工业级微控制器和与当前控制需求相配套的附加电路模块组成。依托微控制器的实时处理能力可以完成对现场生产进行实时调节控制,并且通过总线实现现场控制单元与中央控制单元进行数据交互,使生产过程表现出整体性、协调性,从而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成效率。
系统通过总线把各个独立的控制模块组织成在一起。控制模块的独立性,使得系统中各个分布的控制模块检修、升级、数量扩充都很方便,也为在生产规模扩大时控制系统扩充预留了接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9711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