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属于几本院校?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属于几本院校?,第1张

根据教育局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一本,二本的概念。上海应用技术大学(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是全国最早以“应用技术”命名的市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

学校基本情况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100所应用型示范本科高校建设单位、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上海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试点建设项目、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上海市文明校园,是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是一所以应用型、技术型科学研究为导向,以工科为主、经管文理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学校肇始于1954年,是由全国示范性高工专——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以及原国家轻工业部所属上海香料研究所合并组建而成。2007年以优良成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留学生招生资格;2008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并开始研究生教育;2010年奉贤新校区落成,学校主体搬迁至奉贤新校区;2016年经由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7年起开展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
学校学术交流
截至2018年5月,学校先后与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以及港澳台等二十五个国家(地区)的105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交流合作关系,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数已占学校留学生总数近一半。有市场营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化学4个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同时,学校引进优秀外籍教师,并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来校参与教学、科研工作。

截至2017年9月,学校选派400余名教师赴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近800名学生出国交流。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自2007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截至2016年4月,来校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数达到776人。
截至2017年9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科专业6个,上海市特色专业1个;获得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市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项;学校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建立了150个企业实习基地,13个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室;建设了现代工程教育训练中心和现代都市工业制造可视化训练中心。
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上海市级精品课程21门,上海市级全英语教学示范课程4门;有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7个,学生实践实习教育教学基地251个。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奖14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项;2014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王牌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
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6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轻化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应用化学。
上海市特色专业(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
上海市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7个):会展策划与设计、应用化学、材料加工、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土木工程、信息与控制工程。    

教学建设

截至2017年9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科专业6个,上海市特色专业1个;获得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市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项;学校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建立了150个企业实习基地,13个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室;建设了现代工程教育训练中心和现代都市工业制造可视化训练中心。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上海市级精品课程21门,上海市级全英语教学示范课程4门;有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7个,学生实践实习教育教学基地251个。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奖14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项;2014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得2019年度上海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19年8月,学校与江苏、浙江、山东、山西、云南、贵州、新疆等省市的30多个城市保持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建立了多个产学研工作站或者技术转移中心,建立了4个实体研究院:与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联合建立“东方美谷研究院”,支撑化妆品支柱产业;与上海科学院合作建立“上海高等应用技术研究中心”,为新能源材料、物联网、智能交通等研究成果转化搭建平台;与浙江省金华市人民政府联合建立“金华花卉苗木产业研究院”服务美丽乡村建设;与河南省鄢陵县人民政府联合建立“鄢陵花木产业研究院”,支撑花卉苗木支柱产业。

学校与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非洲以及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地区)的116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已有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泰尔福商学院以及4个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分别是与加拿大、美国和新西兰高校合作的市场营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化学专业。近三年,选派了294多名教师赴境外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175名海外教师来校参与教学和科研工作。

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自2007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截至2016年4月,来校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数达到776人。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前身是由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以及原国家轻工业部所属上海香料研究所合并组建而成。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致力于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以一线工程师为主的高水平应用技术人才。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 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6个,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 9个,目录外应用型本科专业2个。

与上药集团等企业联合建立了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拥有“都市轻化工业实验教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实验教学、香料香精实验教学和轨道交通运行与安全3个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两届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20项,2014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学校与江苏、浙江、山东、山西、云南、贵州、新疆等省市的30多个城市保持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建立了多个产学研工作站或者技术转移中心,建立了4个实体研究院:与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联合建立东方美谷研究院”,支撑化妆品支柱产业;与上海科学院合作建立“上海高等应用技术研究中心”,为新能源材料、物联网、智能交通等研究成果转化搭建平台;

与浙江省金华市人民政府联合建立“金华花卉苗木产业研究院”“鄢陵花术产业研究院”,支撑花卉苗木支柱产业。

异地购房是指购房者的户口所在地和要购房屋的所在地不在同一个省份。
异地买房需要手续如下:

异地购房办按揭购房手续中需要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如果不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申请住房贷款的,贷款人按第二套(及以上)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执行,即首付和贷款利率可能提高;
贷款买房有很多种,有公积金贷款和商业贷款。要是公积金贷款就在贷款前,你先知道自己的公积金帐户上有多少钱,单位每月给你多少钱。只有知道自己的情况才能去贷款。要是商业贷款的话就要衡量资金承受能力。
各个银行审批的手续和程序不尽相同,但大体都要求,贷款人提供: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提供的户籍证明、所在单位开据的工作职务证明、收入证明、本地暂住证明、当地固定的联系地址、。银行会查看贷款人信用记录等等;

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根据查询百度地图信息显示,鄢陵欣运达零件厂地位于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创业大道与未来大道交叉口向南50米路东,许昌欣运达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05月20日,经营范围包括一般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资源循环利用服务技术咨询。节能管理服务。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车零部件研发。汽车零配件批发。汽车零配件零售。轮胎制造。橡胶制品制造。金属切削加工服务。金属制品销售。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新材料技术研发。物联网技术服务。物联网技术研发。软件开发。金属制品研发。五金产品研发。汽车装饰用品制造。汽车装饰用品销售。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新能源汽车生产测试设备销售。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子专用设备制造。电子产品销售。电子元器件零售。

<p>目前根据教育部公开信息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院校一批次、二批次概念,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是一所理工类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有数学与应用数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土木工程、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专业,建校68年。<br /><br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ShanghaiInstituteofTechnology)是全国最早以“应用技术”命名的上海市属重点建设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单位、全国100所应用型示范本科高校建设单位、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首批上海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重点建设单位、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整体改革领航高校、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为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长三角高校技术转移联盟成员单位。</p><p><img src="80050179788" />                                     </p><p>学校肇始于1954年,2000年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由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2006年原国家轻工业部所属上海香料研究所并入学校。2008年正式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7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br /><br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奉贤校区和徐汇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428亩,建筑面积约5827万平方米。截至2021年3月,设有19个二级学院(部),55个本科专业;有6个上海市重点学科;有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专科生18744人。<br /><br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共有本科专业56个。<br /><br />院系概况<br /><br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下设研究生部和19个二级学院(部),共设有56个本科专业。<br /><br />师资队伍<br /><br />截至2019年8月,学校有教职工1633人,其中专任教师1156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54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697%;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的“双师双能型”教师36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157%;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21名,占专任教师总数5372%。<br /><br />学科体系<br /><br />据2022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工、理、管、经、文、法、农、艺8大学科门类;拥有省部级重点学科6个 ;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1个,其中化学工程专业学位领域被列为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建有国家级学科平台3个,省部级学科平台16个,其中3个学科分别入选上海市IV类高峰学科和II类高原学科。学校在上海高校分类评价工作中连续4年位列“应用技术型”第一。</p><p>截至2017年9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科专业6个,上海市特色专业1个;获得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市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项;学校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建立了150个企业实习基地,13个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室;建设了现代工程教育训练中心和现代都市工业制造可视化训练中心。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上海市级精品课程21门,上海市级全英语教学示范课程4门;有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7个,学生实践实习教育教学基地251个。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奖14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项;2014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得2019年度上海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p><p>重点学科及专业</p><p>上海市重点学科(3个):材料加工工程、应用化学、“视平面”艺术创新工作室</p><p>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5个):应用化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城市安全工程、公共艺术(平面设计)</p><p>上海市Ⅱ类高原学科(5个):化学工程与技术</p><p>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4个):化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工程科学</p><p>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6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轻化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p><p>上海市特色专业(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p><p>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p><p>教学建设<br /><br />截至2017年9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科专业6个,上海市特色专业1个;获得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市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项;学校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建立了150个企业实习基地,13个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室;建设了现代工程教育训练中心和现代都市工业制造可视化训练中心。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上海市级精品课程21门,上海市级全英语教学示范课程4门;有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7个,学生实践实习教育教学基地251个。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奖14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项;2014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得2019年度上海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br /><br />科研平台<br /><br />截至2019年8月,学校设有国家级平台3个,省部级平台10个,包括国家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及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市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等市级科研平台。</p><p><img src="80050180196" />                                     </p><p>馆藏资源<br /><br />据2017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馆藏文献在艺术、材料、机电、化学化工、食品及生物等学科领域形成特色;图书馆纸质藏书16165万册,电子图书8665万册,中外文网络数据库51个;提供视频课程点播497个。</p><p><img src="80050180248" />                                     </p><p>学术交流<br /><br />截至2019年8月,学校与江苏、浙江、山东、山西、云南、贵州、新疆等省市的30多个城市保持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建立了多个产学研工作站或者技术转移中心,建立了4个实体研究院:与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联合建立“东方美谷研究院”,支撑化妆品支柱产业;与上海科学院合作建立“上海高等应用技术研究中心”,为新能源材料、物联网、智能交通等研究成果转化搭建平台;与浙江省金华市人民政府联合建立“金华花卉苗木产业研究院”服务美丽乡村建设;与河南省鄢陵县人民政府联合建立“鄢陵花木产业研究院”,支撑花卉苗木支柱产业。<br /><br />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自2007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截至2016年4月,来校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数达到776人。<br /></p>

公元前575年爆发的晋、楚鄢陵之战,是春秋时期晋、楚两诸侯国之间在中原争霸的最后一幕。鄢陵之后,晋、楚两国都逐渐失去以武力争霸中原的强大势头,中原战场便开始沉寂下来。

公元前578年,晋国取得对秦麻隧之战胜利后,已处于争霸的最有利的战略地位和历史时期。这时,秦被打败,一时无力东顾;齐、晋同盟正处于巩固阶段;中原中小诸侯国皆臣服于晋;南方的吴国和晋携手,与楚为敌。晋国只待有利时机出现,即可与楚一战,以进一步巩固自己在中原地区的霸权地位。鄢陵之战就是这一历史背景下的必然产物。

公元前577年(周简王九年),郑国兴兵攻打许国,直攻入许都的外城,许国被迫割地媾和。许为楚国的附庸,郑国的行动自然要引起楚的干涉。于是,楚国于次年便起兵攻郑,迫使它屈服于己。郑国叛晋后,仗恃有楚国作后盾,兴师进攻宋国。郑国的所作所为,直接违反了诸侯的盟约,且为楚国势力的北上提供了便利条件。对此,晋国自然不能坐视不管,于是下决心讨伐郑国:以栾书为中军帅,并联合齐、鲁、卫等国一道,于公元前575年出兵杀向郑国。

楚共王听说晋国出兵,也不甘示弱,亲自统率楚军与郑军、夷军一起,以司马子反为中军帅,迅速北上援救郑国,两国军队于是便在郑地鄢陵遭遇。当时,晋国的盟国齐、鲁、卫等军,尚在开赴鄢陵的途中。根据这一情况,楚军统帅部作出决策:乘齐、鲁各国军队未到达战场之前,先集中优势兵力击破晋军,以掌握军事上的主动权。为此,楚军遂于古代用兵所忌的晦日(按:即6月29日),趁晋军不备,利用晨雾作为掩护,突然迫近晋军营垒布阵,以期同晋军速决速胜。

此时,晋军既不见盟军援兵抵达,加之营垒前方又有泥沼,楚军逼近,其兵车无法出营列阵,处于不利的地位。鉴于这种形势,晋军主帅栾书主张固守待援,“楚军轻窕,固垒而待之,三日必退,退而击之,必获胜焉。”然而晋新军统帅郡郤至则认为,楚军有诸多弱点,具体说来:一是楚军中军帅子反和左军帅子重关系不好;二是楚王的亲兵老旧不精良;三是郑军列阵不整;四是随楚出征的蛮军不懂得阵法;五是楚军布阵于五月光之夜,实不吉利;六是楚军布阵后,阵中士卒喧哗不静,秩序混乱。郤至指出,如此杂乱无章的军队一旦投入战斗,必然是互相观望,没有斗志,我军若乘此机会发动进攻,一定能够把他们击败。因此主张利用楚军的弱点,先发制人,主动进攻楚军。

晋厉公听了郤至的一番议论,遂改变了他先前的固守待援、后发制人作战计划,决心趋利避害,立即与楚军决战。随即垒中填平井灶,扩大列阵的空间,调动上、中、下及新军布列阵势。双方在决战前夕都进行了战场的侦察活动。楚军方面,楚共王在晋国叛臣伯州犁的陪同下,登上巢车,观察晋军在阵营内的动静。伯州犁向楚共王逐一解释晋军活动的性质和目的,介绍晋军的临战准备情况。然而,楚军并未能由此而判别明晋军的作战意图,并做出相应的准备。另一边的晋军方面,晋厉公也在楚旧臣苗贲皇的陪伴下,登高台观察楚军的阵势。苗贲皇熟悉楚军内情,这时便向晋厉公提出建议道:楚军的精锐是在中军的王族部队,晋军应该先以自己的精锐部队分击楚的左、右军,得手后再合军,集中攻击楚中军。认为这样一定能大败楚军。

晋厉公和栾书欣然采纳了这一建议,及时改变原有阵势,即由中军将、佐各率精锐一部加强左右两翼。确定了首先击破楚军中薄弱的左、右军,尔后围歼其中军的作战方案。部署既定,晋军遂在营内开辟通道,迅速出营,绕营前泥沼两侧向楚军发起进攻。楚共王望见晋厉公所在晋中军兵力薄弱,即率中军攻打,企图先击败晋中军,结果遭到晋军的顽强抗击。晋将魏钅奇用箭射伤楚共王的眼睛,迫使楚中军后退,未及支援两翼。楚共王中箭负伤的消息很快传遍楚军,造成人心浮动。晋军乘势猛攻楚左、右军,楚军抵挡不住,被逼到不便通行的地形上,陷入被动,阵势大乱,纷纷向颍水北岸方向败退。这一天,双方从清晨一直打到夜幕降临,楚军损失很大,公子茂也成了晋军的俘虏。楚共王只得收兵,而晋军见天色已黑,也暂时中止了追击。当天夜里,楚中军帅子反检查救护伤兵,补充兵卒战车,修理甲胄兵器,整顿部队,准备明日再战。晋军方面见楚还不服输,也积极行动起来,补充军队,秣马厉兵,准备来日一决雌雄。楚共王听到晋军备战的消息,心里不安,急忙召见子反商量对策。但这时子反却因多饮了两盅,大醉卧帐,不能应召。楚共王见元帅如此,不禁心灰意冷,自料再战也占不到什么便宜,于是率军宵遁。撤退到暇地时,楚中军帅子反引咎自杀身死。次日,晋军胜利进占楚军营地,食用楚军留下的粮食,在那里休整3日后凯旋回师。鄢陵之战,至此以晋军的胜利而告结束。

鄢陵之战,是晋、楚争霸中第三次战争,也是最后一次两国军队的主力会战,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标志着楚国对中原的争夺从此走向颓势;晋国方面虽然藉此得以重整霸业(即所谓的晋悼公复霸),但其对中原诸侯的控制力也逐渐减弱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9723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