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信息系统LI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谢谢

土地信息系统LI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谢谢,第1张

土地信息系统土地信息系统 land information system: LIS
以计算机为核心,以土地资源详查、土壤普查、规划、计划、各种遥感图像、地形图、控制网点等为信息源,对土地资源信息进行获取、输入、存储、统计处理、分析、评析、输出、传输和应用的大型系统工程。
土地信息系统能系统地获取一个区域内所有与土地有关的重要特征数据,并作为法律、管理和经济的基础。也就是说,土地信息系统就是把土地资源各要素的特性、权属及其空间分布等数据信息,存储在计算机中,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实现土地信息的采集、修改、更新、删除、统计、评价、分析研究、预测和其他应用的技术系统。土地信息系统按数据特征和软硬件配套系统的不同,可分为统计型和空间型两种。统计型土地信息系统的信息源是各种统计数据,不涉及图形和国家信息的存贮。空间型土地信息系统的信息源包括图形、图像、文字、字符、数字等,它不仅可以对图像进行数据存贮、处理和分析,也可以对字符、数字进行同样工作。土地信息系统是国家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动态检测的前提,也是保证科学管理的前提,它是高科技成果在土地管理上的成功运用。
土地信息一般包括以下四大类:环境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地籍信息和社会经济信息。其中环境信息包括:气候、土壤、地质、地貌、河床、植被、野生动物等;基础设施信息包括:公共设施、建筑物、交通运输系统等;地籍信息包括:权属、测量、土地定级与估价、土地利用控制等;社会经济信息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卫生、福利和公共秩序、人口分布等。中国土地信息系统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黄土高原地理信息系统已经开始启动。1986年原国家土地管理局成立后不久,就将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纳入土地科技重点发展规划之中。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土地信息系统就完成了由项目型向管理型的转变。1995年全国土地信息系统科技成果演示汇报会,有40项应用成果分批演示,体现了中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土地信息系统的发展规模。从90年代初期开始,全国许多土地管理部门在土地信息系统上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现在土地信息系统的功能已经覆盖了大部分土地资源和资产的管理工作领域,土地信息系统对国民经济建设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土地信息系统的发展必将与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同步,推动国土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管理的对象是多种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及其关系,包括空间定位数据、图形数据、遥感图像数据、属性数据等,用于分析和处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分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解决复杂的规划、决策和管理问题。
通过上述的分析和定义可提出GIS的如下基本概念:
1、GIS的物理外壳是计算机化的技术系统,它又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构成,如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数据处理和分析子系统、图像处理子系统、数据产品输出子系统等,这些子系统的优劣、结构直接影响着GIS的硬件平台、功能、效率、数据处理的方式和产品输出的类型。
2、GIS的 *** 作对象是空间数据,即点、线、面、体这类有三维要素的地理实体。空间数据的最根本特点是每一个数据都按统一的地理坐标进行编码,实现对其定位、定性和定量的描述、这是GIS区别于其它类型信息系统的根本标志,也是其技术难点之所在。
3、GIS的技术优势在于它的数据综合、模拟与分析评价能力,可以得到常规方法或普通信息系统难以得到的重要信息,实现地理空间过程演化的模拟和预测。
4、 GIS与测绘学和地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地测量、工程测量、矿山测量、地籍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为GIS中的空间实体提供各种不同比例尺和精度的定位数;电子速测仪、GPS全球定位技术、解析或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等现代测绘技术的使用,可直接、快速和自动地获取空间目标的数字信息产品,为GIS提供丰富和更为实时的信息源,并促使GIS向更高层次发展。地理学是GIS的理论依托。
有的学者断言,“地理信息系统和信息地理学是地理科学第二次革命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如果说GIS的兴起和发展是地理科学信息革命的一把钥匙,那么,信息地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将是打开地理科学信息革命的一扇大门,必将为地理科学的发展和提高开辟一个崭新的天地”。GIS被誉为地学的第三代语言——用数字形式来描述空间实体。

更换LIS系统后,需要重新进行质控。具体步骤如下:
1 根据新LIS系统的要求,设置好质控参数,包括质控品的种类、批号、浓度等信息。
2 确保质控品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可以通过与旧LIS系统的质控数据进行比较,或者参考相关标准质控品的数据。
3 进行质控测试,记录测试结果。可以选择在新LIS系统上进行质控测试,也可以同时在新旧系统上进行对比测试。
4 分析质控数据,评估新LIS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如果发现异常数据,需要及时排除故障,并重新进行质控测试。
5 根据质控结果,适时调整分析仪器的校准参数和质控品的浓度,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需要注意的是,更换LIS系统后,不仅需要重新进行质控,还需要对新系统进行充分的培训和验证,以确保 *** 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新系统的使用方法,并且新系统能够满足实验室的需求。

摘 要:从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现状的具体分析看,企业建立物流信息系统是非常必要的。物流系统的建设应根据不同的目标设计出不同的层次结构,在实践中还需要创新地实施,并不断完善,这样才能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 信息系统 企业 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第三方物流作为一种专业化的综合物流运作方式,以其特有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优势,正越来越受到推崇和青睐。 按照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的定义:“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 istics,缩写为3PL或TPL)是指独立于供需双方为客户提供专项或全面的物流系统设计或系统运营的物流服务模式。”由此可见,第三方物流是区别于第一方物流(卖方物流)、第二方物流(买方物流)而言的。它是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既不拥有商品,也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这种服务是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基础上的,企业之间的联盟关系。
1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物流企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始重视业务流程信息、客户信息、全程物流服务信息等方面的投入,并建立了相应的物流信息系统。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业的信息化建设处于初级阶段,根本不能适应现代物流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网络化的高速发展趋势,制约着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在发展及建立信息系统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难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缺乏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
现代物流作业过程复杂、环节较多,信息量大,对技术需求高,各种物流信息又具有不确定性、难以捕捉的特点。传统的物流专业技术人员难以满足物流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要求,而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缺乏的正是既懂物流业务又懂物流技术的人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12现代信息化意识淡薄
当代很多物流企业还存在着如重技术、轻管理,重开发、轻维护,重系统、轻数据等这样一些陈旧的观念。往往只关注眼前利益,没有对信息化建设未来打算。这种观念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
13重视硬件开发,缺少物流网络化,信息化的软环境
许多中小型物流企业只对硬件设备进行建设而忽视软件系统的投资与管理,忽视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利用等信息化基础建设,没有建立全面、系统的维护与管理制度,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特别是信息技术这方面比较落后,比如说物流的信息管理技术(LI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以及全球卫星定位,GPS这些先进的物流技术我们现在掌握和使用的还非常少。投资结构不均衡无法保证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维护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间的协调发展。
14物流信息系统标准混乱,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标准
作为物流信息平台基础的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水平也参差不齐,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流信息系统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物流信息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对策
21提升人才素质、转变管理观念
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物流从业人员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是彻底改变物流领域信息技术水平落后的关键。中小型物流企业应当拓宽教育和培训渠道,鼓励行业协会、企业和大专院校开展多方面、多层次培训工作,并加快培育物流领域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人才;要不断提升管理者管理观念,充分认识信息化对中小物流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应注意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培训环境和实践环境,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在培训过程中创立旨在激励员工之间的平等竞争机制。
22增强信息意识
我国应吸取国外先进技术把物流信息系统深入到物流核心流程,建立独立的 IT 部门来负责有关工作,建立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 借助信息技术,企业能够整合业务流程,能够融入客户的生产经营过程,建立一种“效率式交易”的管理与生产模式。 才能为物流企业带来管理和运营上的提升。 物流信息化管理绝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综合、系统的工程,不单是软件和硬件的投入,也需要意识方面的有所提高。
23技术层面的软件系统开发与维护
中小型物流企业实现物流信息化,必须建立由信息化标准、基础信息技术及设施、事务处理系统、信息管理与决策系统、电子商务系统、资源计划系统等构成的技术支撑体系,并以仓储管理信息系统、配送管理信息系统、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等管理信息与决策系统实现物流供应管理与控制。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坚持技术的先进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坚持信息化建设方案的个性化,可以借助政府扶持、院校技术支撑的方式成立物流信息化技术论证与研究开发小组,在信息化技术机构的领导下,制定开展物流信息化的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
24建立统一的信息化标准
近几年,随着我国信息化取得的显著成绩,整个物流行业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 由于第三方物流涉及到多个商家的商业活动,如果每个商家都有自己的一个格式,势必会造成混乱也不能完成数据的交换,工作人员重复作业会造成数据上的错误,之间很难做到信息交换,更谈不上共享。 制订了统一的模式以后,数据的统一格式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出错率,提高工作效率。 各个企业就能轻松的使用物流信息,来为客户进行快速高质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乔太空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4:23-24
[2]吴鼎新宝供物流企业信息化道路研究[J]商业流通,2009,(8):26-27
[3]吴中岱浅析物流信息系统建设[J]航海技术,2009:67-69
[4]欧阳苏腾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信 息 通 信,2011,(6):121-122
[5]安晶浅谈3PL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构建[N]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03
[6]张玲用信息化战略提升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32):22-24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9737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