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还没有硬碟的时代,KTV业者该如何拨歌?五六年级生最早上KTV,可是要从包厢内打对讲机点歌,服务人员再手动切换卡带完成拨放歌曲,在硬碟普及之后,便建置伺服器连结包厢,用软体方式完成拨歌。随着影音的音质与画质提高,需要更大的容量,仅仅依靠在伺服器内的硬碟往往不敷使用,便开始连接外接磁碟阵列,后来更开始采用大型储存区域网路(Storage Area Neork;SAN)。现在一般来说一台SAN能让超过三台主机伺服器串接,并且提供30-40个包厢使用,只要超过这个数量,或者SAN的效能不够好,就会出现LAG的状况。为了管理和营运成本的再降低,希望一台磁碟阵列机器,能提供更多的主机伺服器与包厢使用,有些KTV甚至已经开始使用储存器全快闪阵列来增加效能。
▲透过高速SSD可以让你存取大档案也能十分快速,有着传统硬碟数十倍的效能表现。
中小企业全快闪体验计画
从iSCSI起家的QSAN看到今天介绍的QSAN可能比较陌生, 其实他们已经在储存界耕耘多年,他们家的SAN在前面的KTV实务应用上,甚至可以支援超过120个包厢使用,QSAN广盛科技 对自家产品效能如此要求因为他们是个由一群工程师在2004年成立的公司,当年从研发iSCSI磁碟阵列控制器起家,并于2005年推出第一款iSCSI磁碟阵列控制器P100C,并致力于相关产品的研发。至今QSAN拥有完整的产品线,包括iSCSI、光纤通道、混合储存区域网路、网路储存设备、整合型储存系统等产品。
近几年,学术界与产业界都致力于提升分系统和机器演算法的效能,而系统效能未能一同线性成长,背后就是需要储存设备也一同提升才能满足物联网与巨量化的储存时代需求,而为了让大家在数位化浪潮中不被淘汰,QSAN XCubeFAS 2026D是以SSD为主体的新产品,有着传统硬碟所难以达到的高速读写效能,非常适合给中小企业用户使用。
影音巨量化的储存时代
相较于过往1080p为主流的时代,现在的影片没上4K@60fps很多人还看不上眼,虽然硬碟容量也随时代进步,但问题在于传统硬碟的存取速度进步幅度有限,导致容量够了但速度跟不上的情况。因此现在有不少解决方案都是利用高速SSD替换传统硬碟,适合需要在短时间内存取大量档案的中小企业用户。
以QSAN的全快闪解决方案来说,搭载全SSD的储存阵列在效能上可有3倍的IOPS,且VDI反应时间降低1000%。且透过新的结构设计,让2U的机架空间内可容纳26个SSD,也是世界上第一款2U26槽架构的产品,其效能密度提高了8%。XF2026D搭载的是Seagate大容量SSD, Nytro 3530 SAS SSD单颗容量 最高达32TB,SAS双埠频宽为12Gb/s,另外搭配ECC演算法、媒体生命周期管理等功能,可提升产品可靠性。
▲更快的速度,更短的反应时间,更佳的效能密度比,这些都是QSAN提供的特色。
▲QSAN的其中一个特色是能在2U空间内置入业界最多的26个SSD。
▲QSAN与Seagate合作,搭载大容量SSD,单颗容量高达32TB,且具有12Gb/ 秒 SAS 双埠频宽及2100MB/ 秒的极速效能。
低延迟、高传输速度以读写效能来说XF2026D可在1毫秒延迟下,依然保持1200000IOPS,这是过往传统硬碟无法提供的高速读写能力。另外搭配QSRAID技术,资料安全上提升98倍,管理者不需要担心SSD生命周期造成的资料毁损等损失,另外透过快速重建、RAID EE技术在资料重建速度提升60倍。
XF2026D在可靠度上,QSAN给予了3个保障,其一是永不停机,代表XF2026D在维护、升级、管理等层面提供了极高的可靠度。其次是永不间断,利用热插拔、全冗余设计让你扩充或是更新、维修时不需要停机。最后是永固保护,QSAN提供了独特的演算法,QSRAID、QLIFE是专为SSD打造,保护XF2026D免于SSD生命周期到达时面临的资料遗失。
▲透过独特的QSRAID功能,可提升资料保护的强度,以及资料重建的速度。
▲单次大量部署的情况中,可以节省数十倍的时间。
▲除了效能表现外,强调三永保障也是产品的特色。
全快闪体验计画然而更换系统是件大事,若未使用过就全面更换总是让人却步。QSAN提供了中小企业全快闪体验计画,提供XCubeFAS XF2026 免费体验方案,让你体验 更高效能的资料存取速度,另外还有严密的SSD监控功能、远端备份、资料不间断可供体验。
QSAN的XF2026D提供了过往传统硬碟难以达到的高速传输,2U的空间内可容纳26个SSD,可提供很高的机箱密度比,适合用于短时间存取大量档案的中小企业用户。整体而言,高效率、高稳定性,还提供快闪体验计画是XF2026D的优势,若公司近期有更新系统的打算,或许XF2026D可以列入考虑。
▲建构全新的系统毕竟不是儿戏,现在QSAN提供全SSD系统的体验计画。
中小企业全快闪体验计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