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半年报出炉!蚌埠增速40城垫底

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半年报出炉!蚌埠增速40城垫底,第1张

近日,长三角三省一市陆续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上海市上半年GDP突破了2万亿元大关,达到了2010253亿元。江苏省上半年实现GDP总量5519963亿元,仅次于广东排在全国第二,同比增长132%,两年平均增速69%。浙江上半年GDP总量达34556亿元,高达134%的增速领跑东部,两年平均增速68%。安徽省上半年生产总值达205765亿元,GDP增速和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29%和66%。
今年上半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各扬所长、协同发展,GDP总量超13万亿元,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答卷。

同时,四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在农业生产和供应稳定增长的同时,工业和服务业的增加值均以两位数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长三角各地市GDP总量排名中,苏州市、杭州市、南京市位列前三甲。安徽省仅有合肥市上榜前十。
资料来源:相关省、市统计局等。因上海市未发布各区相关数据,故该表只统计了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地市。

长三角各地市GDP名义增长率排名中,丽水市、池州市、马鞍山市位列前三甲。

在该榜单中,浙江省5市上榜前十,分别为丽水市、宁波市、衢州市、绍兴市、金华市;安徽省4市上榜前十,分别为池州市、马鞍山市、芜湖市、宣城市;江苏省连云港市也上榜前十,位居第四。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蚌埠市位列三省增速最后一名,名义增长率仅为829%,也是40个城市中唯一一个没有超过10%的。

作为省内仅有的三个自贸区中的一员,对比合肥、芜湖,蚌埠市相对落后的GDP排名与倒数第一的增速,也引起了数位网友的询问。

网友

尊敬的领导 您好 2021上半年GDP安徽十六市全部出炉,其中身为蚌埠人看到蚌埠GDP增速一直处于安徽底层,而现在更是被宿州反压一头。从之前所谓的“蚌小七”直接干到“蚌小八”不知道出于何种原因,让蚌埠经济增速如此缓慢!

网友

党政部门市政府办公室宿州上半年GDP1074超越蚌埠1042。蚌埠调一名次排名第8,在不努力亳州也要赶超了,蚌埠真的不配做皖北中心城市了。

网友

如果全年gdp下滑至全省第八怎么办,蚌埠人还有何脸面说建设两个中心,蚌埠目前经济发展怎么了,还有没有办法扭转下滑趋势,近年来经济每况愈下,蚌埠人心急如焚却无力改变。请问市委市政府有没有措施改变目前经济不断下滑的现状。

网友

1-3月份蚌埠市总量高于宿州3亿左右,上半年竟然被超了30多个亿,蚌埠怎么了上半年蚌埠1040亿左右,宿州1070亿左右,蚌埠为什么一年不如一年不要吹嘘多干事实不行吗蚌埠的辉煌过去了,不要活在过去了,醒醒吧!招商签约的就要保证能开工建设投产,这是你们的工作!在不努力全省的笑话了,自贸区给了,合芜蚌给了,皖北中心城市头衔给了,皖c经济跟不上,怎么服众有点压力行吗

从诉求内容我们可以感觉出,网友对于上半年蚌埠市GDP的表现非常不满,对此,官方也给出了统一的回复。
市发展改革委

尊敬的网友,首先感谢您对蚌埠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关注。GDP是反映一个地方综合实力的主要指标,体现了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正如您所说,蚌埠上半年GDP总量被宿州赶超,这当中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客观方面,一是受退市进园重点企业产能尚未完全恢复影响,如中粮燃料酒精、天润化工、八一化工3户企业预计全年产值较去年减少40亿元。二是受环保督察影响,丰原年产50万吨乳酸、热电联产项目停工,计划新开工的生物基第二模块项目推进缓慢。三是过去一段时间过分重视城市建设,放松了工业发展,致使工业项目落地少,对保持经济平稳增长造成巨大挑战。主观方面,国家加大统计执法力度,提高统计质量,我市受其影响较大。 当前,我市正处于转型升级、负重前行时期。市委市政府已明确“抓项目、稳投资、增动能、建机制”的工作要求,把产业强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略”,把工业作为产业强市战略的“主抓手”,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把园区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建立四级调度机制,成立3个招商总队、21个小分队对外招商,推动更多大企业、大项目在蚌落地,不断充实发展动能,朝着全省第一方阵奋力前行。

从蚌埠市发展改革委的回复我们可以看出,官方部门已对此次GDP排名的下降原因做出了总结,也会有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并对蚌埠市未来的建设明确了方向,我们可以继续期待蚌埠市未来的发展。

蚌埠城南地区 禹洲V公馆 的 公寓 属于低密度户型,在蚌埠市十分罕见,这个是禹洲的优势隶属,而且有特惠 楼盘 ,总价格仅需22万起就能搬进龙子湖。蚌埠 禹洲栖湖朗廷 V公馆龙子湖畔带装修准现房,建筑面积41-95㎡小面积,一线品牌用料。
禹洲栖湖朗廷
在售
参考价格: 参考起价 4600 元/㎡

楼盘地址: 蚌埠市惠民路与龙腾路交叉口

楼盘电话: 400-819-8494 转 928

七夕特价房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大富科技(300134)、梦网集团(002123)、共进股份(603118)、胜宏科技(300476)、润和软件(300339)、立昂技术(300603)等

本文核心数据:物联网产业规模、竞争格局、发展前景预测等

产业概况

1、定义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称传感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并形成一个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可管理的网络。

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等。物联网的几个关键环节可以归纳为“感知、传输、处理”。

2、产业链剖析:共有四大层面

所谓产业链,是以生产相同或相近产品的企业集合所在产业为单位形成的价值链,是承担着不同的价值创造职能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围绕核心产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在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通过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中形成的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构成的一个功能链结构模式。

从产业链条来看,物联网的产业链条由上而下可以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四个层级。

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加大了对中国高新技术出口的限制,不断扩大实体清单,影响了中国一些科技主导型企业的发展,这从侧面警示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的脆弱性。物联网通过传感器把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联系起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其中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的源头,已经成为各种应用能力所需的数据来源所在。目前中国国内也涌现出了一些传感器芯片重点生产企业,如:高德红外、西人马、士兰微、敏芯微电子、博通、全志科技、大唐微电子、复旦微电子等。

行业发展历程:处于市场验证期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
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因特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发展历史悠久,可分为三个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大力推进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十四五”期间,明确新基建,还要让5G用户普及率提高到56%。并且5次提到关于物联网的规划发展,除了划定数字经济的7大重点产业外,其余4次提到的场合均体现出对物联网发展重点的表述。

十四五规划中划定了7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这7大产业也将承担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超过10%目标的重任。

产业发展现状

1、中国物联网连接数快速增长

全球物联网仍保持高速增长。物联网领域仍具备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GSMA发布的《The mobile economy
2020(2020年移动经济)》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达到120亿,预计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规模将达到246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我国物联网连接数全球占比高达30%,2019年我国的物联网连接数363亿。而根据2021年9月世界物联网大会上的数据,2020年末,我国物联网的数量已经达到453亿个,预计2025年能够超过80亿个。

2、应用层与平台层价值最高

从产业链价值分布看,应用层和平台层贡献最大的附加值,分别占到35%左右,传输连接层虽然重要,但产值规模较小;底层的感知层元器件由于种类众多,产业价值也较大,占到20%左右。

3、物联网应用者使用情况调研

微软发布的第三版《IoT Singal(物联网信号)》报告显示,2021年物联网的应用持续保持增长。91%的受访组织是物联网应用者。

物联网项目可分为四个阶段:学习、试验/概念验证、购买和使用。2021年,29%的物联网项目处于学习阶段;处于试验/概念验证阶段的项目比例仍保持不变,2020年和2021年均为25%;处于购买阶段的项目比例增加了1%,从2020年的21%增加到2021年的22%;处于使用阶段的项目在2020年和2021年保持稳定,均为25%。

4、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突破25万亿

目前,物联网已较为成熟地运用于安防监控、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等。近几年来,在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广扶持下,物联网产业逐步壮大。再加之近几年厂商对物联网这一概念的普及,民众对物联网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使得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整体呈快速上升的趋势。2019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约在176万亿元左右,2020年根据赛迪公布的数据,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约达到214万亿元左右。初步统计,2021年市场规模为263万亿元。预计未来三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仍将保持18%以上的增长速度。中国物联网市场投资前景巨大,发展迅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

产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北京物联网相关项目最多

工信部共公开2批《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项目公示名单》,结合2批的项目名单分析,目前中国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项目主要集中在北京、浙江、广东和山东。

2、企业竞争:各个行业的企业在相关领域有所布局,以龙头企业间的竞争为主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根本,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以“数字化”和“智慧化”为主。根据物联网的应用领域来看,企业在各自行业的“数字化”和“智慧化”有所布局。

互联网周刊发布了2021物联网企业100强,榜单显示华为排名第一、海尔智家、海康威视位居第二和第三,小米集团、中兴通讯、大华股份、阿里云、联通数科物联网、科大讯飞、神州控股进入前十,依次排名第4-10名。

产业发展前景:物联网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1、发展前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物联网占比逐渐上升

物联网是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芯片、传感器、近距离传输、海量数据处理以及综合集成、应用等领域,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要素不断积聚。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中国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经济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采用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家居生活智能化水平。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综合多方面的情况分析,前瞻认为未来6年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27年市场规模超过7万亿元。

根据信通院于2020年12月发布的《2020中国物联网白皮书》,2019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中产业物联网和消费者市场各占一半,预计到2025年,物联网连接数的大部分增长来自于产业市场,产业物联网的连接数将占到总体的61%。由此来看,未来产业物联网的市场发展潜力大于消费物联网。

2、发展趋势:重点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分工协作格局将进一步显现

国内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规模位列四大区域的首位。未来中国物联网产业空间演变将呈现出三大趋势: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上个月,城市战争做了一篇分析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的文章,认为合肥是这一轮规划的最大黑马(附文二)。这两天终于等到规划全文的发布,仔细看了这份长达两万多字的文件,发现有这样几点动向值得关注,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的关注。
长三角城市群与世界级城市群的差距
这个差距首先体现在带头大哥上海的竞争力不够。
规划全文指出,上海全球城市功能相对较弱,中心城区人口压力大。与纽约、东京、伦敦等全球城市相比,上海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程度不够,落户上海的世界500 强企业总部仅为纽约 10%,外国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仅 09%。一般性加工制造和服务业比重过高,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功能建设滞后。
其次,长三角城市群的地均GDP与人均GDP与世界顶级城市群也有很大差距,看图:
一个单核,五个副中心
本次规划明确赋予上海在长三角地区的“单核”地位,在表述上将其等同于长三角“首都”。这种“单核”地位,在全国主要的大城市群规划中还仅此一例,例如珠三角与成渝都是双核,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三核,京津冀虽然唯首都马首是瞻,但在规划中着重突出了“北京与天津”的双城结构。所以,在大城市群的战略规划中,上海的首位度最高。
除了上海这个单核,长三角城市群还将重点建设五个副中心级都会区。五个都会区的势力范围已经划分完毕,分别如下:
南京都市圈:包括南京、镇江、扬州三市。提升南京中心城市功能,加快建设南京江北新区,促进与合肥都市圈融合发展。
杭州都市圈:包括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四市。加快建设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湖州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合肥都市圈: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发挥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和创新资源富集优势,提升合肥辐射带动功能。
苏锡常都市圈:包括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全面强化与上海的功能对接与互动,加快推进沪苏通、锡常泰跨江融合发展。
宁波都市圈:包括宁波、舟山、台州三市。高起点建设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和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宁波港口经济圈、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
上海:严控人口增长,减量建设用地
本次规划明确赋予上海在长三角地区无可匹敌的中心地位,但未来的发展方向却又被这个规划牵住了鼻子,那就是必须超着高附加值、低土地用量的产业经济转型,因为上海的土地开发强度已经远超国际上的同类城市,未来上海建设用地规模实现减量化,只能到存量用地中找空间。换句话说,上海发展大工业的机会几乎没有了,住宅用地的供应也会越来越少,这可能也是央企频频在上海炒地王的重要原因。
不过,要让央企地王们失望的是,除了建设用地减量,上海的人口增长也被严格控制,到2020年上海仅有85万的人口增长空间,而从2020年到2030年,上海的人口增长空间被强行设定为0——因为2020年与2030年的人口规划都是2500万。
千万不要低估上海在人口政策上强大的执行力,2015年,上海常住人口罕见地出现了负增长,比2014年减少了大约11万人。要知道,即便是被国人唱衰至极的香港,2015年的人口也是正增长(08%)。
合肥收复失地,南京都市圈缩水
本次规划,合肥都市圈首次被纳入长三角城市群,未来将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外贸通关上与长三角有更深层次的对接,合肥终于名正言顺地跻身长三角队伍了,这对合肥的战略地位是一个不小的提升。
此外,合肥还把原本属于南京都市圈的芜湖与马鞍山成功收复。合肥都市确定为合肥、芜湖、马鞍山。而南京都市圈则失去了安徽腹地,剩下南京、镇江与扬州三市。
合肥当属本轮规划中最大的黑马,详细分析请看附文二《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合肥何以成最大黑马?》。
这些城市的人口将出现跨越式增长
关于人口增长目标,到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26市将增加大约1000万人口,但这一千万人口不再是流入超大城市与特大城市,而是引导人口向开发区、郊区、重点小城镇和临沪城市分布。
按照规划文本制定的人口目标,到2030年,舟山、嘉兴、无锡、南京、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城市的人口将出现跨越式增长,而上海、苏州、杭州的人口增长则有被严格控制的意味,未来15年的增长都不到10%。
很明显,作为特大城市的南京有点例外了,未来15年的人口增长将达到29%。
户籍政策方面,上海不用说,南京苏州杭州也不太可能出现大的松动。规划中明确要求“全面放开落户限制”的城市有芜湖、马鞍山、盐城、泰州四个,要求“有效降低落户门槛”的城市只有一个,那就是合肥——又见合肥,足见这座城市在未来人口争夺战上的进取之心。
这些城市没有纳入长三角势力范围
本轮规划中的长三角城市群,涉及到江浙沪与安徽四个省份,但考虑到地缘因素,并没有涵盖这些省份的全部城市,例如苏北的宿迁、连云港、徐州、淮安四市,皖北的阜阳、六安、亳州、淮南、淮北、蚌埠六市,以及浙南的温州、衢州、丽水三市都没有被划入长三角城市群范围。
浙南的温州、衢州、丽水此前已经积极融入福建主导的海西经济区。
而苏北与皖北这些不在长三角区域的城市则抱团取暖,希望建立一个“淮海城市群”。淮海城市群由徐州主导统筹,主要涵盖的是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四省交界的部分城市。不过,淮海城市群还没有纳入国家级的城市群发展战略。
图 4 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格局示意图
这些城市将在量子通信领域获得先机
量子通信是从今年开始变得炙手可热的一个黑科技概念,被媒体誉为中国实现对西方国家“弯道超车”的一个技术利器。
如何通俗地介绍这个概念?我也不知道,有人这样打过一个比方:
“在量子力学里,两个粒子在经过短暂时间彼此耦合后,单独搅扰其中任意一个粒子,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另外一个粒子的性质,就算他们远隔千山万水也能相爱相杀。——这就是所谓的量子纠缠,像不像传说中的心电感应?”
当然,这个比喻基本属于科幻范畴了,量子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目前主要在通信安全领域,比如国防、政务、金融等对信息安全要求较高的行业。
致力于量子通信研究的潘建伟院士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从合肥带到北京一个保险箱,钥匙忘带了。于是我请合肥的同事测量一下钥匙,告诉我;我在北京复制它。”
那么,问题来了,潘建伟院士的例子中为什么要提到合肥?因为潘院士所在的中科大在合肥。所以本次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强调要在与上海与北京之间建设全球第一条量子通信保密通道——“京沪干线”,同时还明确提出在上海、合肥与芜湖三个城市推动量子通信技术的使用。
受此消息提振,股市中出现了一波量子通概念股炒作热。
当然,量子通信仍然处在研发阶段,离真正的大规模商业应用还有很大距离。但中科院、中科大、阿里巴巴、中兴、北方信息技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与企业已经投入大量资源研究。一旦这个领域实现大规模商业应用,对占据先机的城市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经济增长点。
这仍然是一个浅层次的规划
既然划到一个圈,长三角26个城市会在哪些领域中发生对接与融合?根据规划,主要还是通过基础设施与外贸通关的一体化,实现产业转移与分工协作的融合,而在更深层次的政务服务与科教文卫资源共享,以及社保、户籍、财税政策的互联互通,未见有什么突破。
这说明,即便长三角城市群规划获得深入贯彻,城市之间的行政鸿沟仍然强烈存在,这些鸿沟将是城市群内部一体化的天花板。过去有很多城市就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北京与廊坊,上海与苏州,广州与佛山,早已在经贸层面实现了一体化,但因为行政鸿沟过于明显,两地公共服务水平以及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仍然存在云泥之别。
对比过去的《长三角经济区发展规划》,此次《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上,当然都是有进步的,但这并不掩盖其在更深层次的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的回避。也许,只有等到安徽考生上一本大学的录取率与上海考生相差没那么大的时候,才能称得上一个深层次的区域一体化与社会融合。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包括:上海,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26个城市。
一、按城市级别及美誉度选择参考:
第一优选:上海-杭州;理由: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商业中心,金融中心、经济中心、航运中心;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是世界上规模和面积最大的都会区之一。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选择上海购房唯一的门槛就是房票,只要资金足选择上海当之无愧,因为上海聚集了几乎是中国最好的优势资源。
杭州,近些年的发展咄咄逼人,经济发展迅速。杭州是浙江省省会。是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中国重要的电子商务数字经济第一城。新一线城市。2022年亚运会将在杭州举办。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
杭州在中国是一个以环境优美著称的城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躺着就可以吃上一百年。,是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人间天堂”之美誉。东方休闲之都、中国最具安全感的城市(第一)、国际旅游金星奖(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中国城市)、中国120个城市投资环境中排名第一、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一)、全球科研城市50强(第33)、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榜等等。要不是上海这个中国商业巨无霸拦着,杭州是很好的选择,毕竟杭州城市经济发达、环境优美、人杰地灵、是舒适度非常出色的城市。
第二优选:苏州-无锡;苏州素来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特色,被誉为“东方水都”。苏州历来被称为”上海的后花园“。苏州是著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著名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苏州园林是中国私家园林的代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苏州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苏州市共有5A级景区点8家,4A级景区点28家,3A级景区点20家。其中拙政园和留园列入中国四大名园。苏州被确定为全国智慧旅游试点城市。苏州是东部饮食文化中心!是三大饮食文化之一(京式、苏式、广式)——苏式饮食文化的发扬地。苏州优势是中国地级市最明显的,经济发达、GDP总量全国排名第六,人均GDP全国第三;交通发达、处于环上海及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同样是人杰地灵。苏州的富裕度、舒适度在全国都是出类拔萃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首先说的就是苏州。
无锡是中国唯一连续三年当选中国最宜居城市!(数据来自中国城市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经济日报社在北京共同发布了《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7》);无锡是中央军委三大联勤保障部所在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江南名城无锡曾经三次入选新一线城市!尤其是人均GDP排名江苏省第一,全国第二,说明无锡在分类经济指标中可以说是全国的领头羊!无锡是江南胜地、太湖明珠、著名江南鱼米之乡。无锡的富裕程度在苏锡常地区是按照某些条件测算是最高的,宜居水平全国三年第一,城市舒适度奇佳,无锡这座城市十分适和人类居住。
第三优选:扬州-南通-宁波-绍兴;扬州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美食之都。扬州是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也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南通是江苏省地级市,是中国老龄化最高的城市,南通人口平均寿命达8071岁,百岁寿星多达1031位,南通被国际自然医学会、世界长寿乡认证委员会授予全球首个“世界长寿之都”。
宁波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兼海港城市,是中国大运河南端出海口、“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始发港,其中最具宁波代表性的宁波港被国际港航界权威杂志——英国《集装箱国际》评为“世界五佳港口”。宁波曾被授予“2016年东亚文化之都”称号。
绍兴是浙江省普通地级市。绍兴曾经获得、中国十大魅力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城市。绍兴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景色秀丽,物产丰富,素称“文物之邦、鱼米之乡”,绍兴人杰地灵,历史上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政治家、革命家、文学家,如秋瑾、鲁迅、蔡元培、周恩来等。绍兴的兰亭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被称为书法胜地;绍兴是中国著名的黄酒之乡。
第四优选:舟山、嘉兴、芜湖。舟山市曾经获得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中国海鲜之都;舟山市是我国第一个以群岛建制的地级市,隶属于浙江省是中国第一大群岛和重要港口城市,舟山是我国著名的渔场和海洋渔业的重要基地。有“中国渔都”之美誉。
嘉兴是浙江省地级市,上海大都市圈重要城市、环杭州湾大湾区核心城市、杭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沪嘉杭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嘉兴名人辈出,涌现了茅盾、金庸、徐志摩、陈省身、王国维、丰子恺、张乐平等名家大师。中共一大在嘉兴召开,是中国***诞生地,成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革命纪念地。嘉兴乌镇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
二、按城市宜居度及舒适度选择参考
第一优选:无锡-苏州-杭州;其中无锡在宜居度及城市舒适度方面是全国最出色的,无锡连续三年当选中国最宜居城市第一名,可见其实力。其次是苏州,第三是杭州。
三、按照城市的综合实力及富裕程度选择参考。
第一优选:杭州-苏州-无锡 杭州2019年GDP总量大约在15万亿,人均GDP在全国11名左右。,杭州城市首位度比较高,集中了浙江省各种各样优质资源,杭州首位度在浙江省城市中地位是一枝独秀的。杭州虽然GDP总量没有苏州高,但杭州依然属于要政策有政策、要经济有经济、要环境优环境、要旅游有旅游、要人文有人文,所以,杭州在全国的省会城市里面是最出色的、发展潜力最大,综合实力非常强。
杭州的浙江大学实力水平在全国始终排名在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的前面。
苏州其次,苏州这个城市其实介绍的很多了,经济发达程度、富裕程度是超越杭州的,苏州的GDP在全国远远甩杭州一条街,人均GDP之国民幸福指数仅次于无锡,但远高于杭州。但在数字经济、互联网经济、城市级别、政策发展潜力上明显不如杭州。
苏州是一个普通地级市,杭州是副省级城市,苏州的政策地位偏低、发展空间受到很多限制,也影响到综合实力。
无锡是苏锡常的中心,无锡同样是一个普通地级市,政策空间小,但是无锡独特优势在三个城市中也是非常明显的,比如宜居度是最好的,富裕程度超过杭州及苏州,比如叱咤风云的中国“最牛‘第一村——华西村就在无锡。
无锡的人均GDP江苏省第一,中国第二,远远甩杭州几条街,连苏州都排在无锡之后,无锡是世界物联网之都。因此,分类来看,各有千秋。但综合看,杭州排名第一是必须的,人家毕竟是省会城市,又是G20、又是亚运会,这个级别不是一般城市能够比的。
长三角大哥大上海虽然综合实力最强,但是在居住舒适度及生态环境、休闲旅游等方面肯定是比不过杭州、无锡、苏州这些以山水为主打、生态环境为依托的城市,因此,上海突出优势是适合发展事业,杭苏无锡适合居住,这也是长三角城市群很多居民的共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9788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