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航天发射基地为什么选择文昌

海南航天发射基地为什么选择文昌,第1张

海南航天发射基地选择文昌的原因有:

1、文昌人烟稀少,有建禁区的可能。

2、文昌地势平坦开阔,地质结构稳定。

3、文昌有较好的气象条件:晴天多,风速小,湿度低。

4、文昌有较好的水质。

5、文昌符合国防安全的要求,属于海南区域,国防安全系数高。

卫星发射中心选址文昌的原因:作为低纬度滨海发射基地,文昌航天发射场不仅可用于满足中国航天发展的新需要,还能借助接近赤道的较大线速度,以及惯性带来的离心现象,使火箭燃料消耗大大减少(同型号火箭运载能力可增加10%),亦可通过海运解决巨型火箭运输难题并提升残骸坠落的安全性。

该中心将可以用来发射正在研制的重型长征五号系列火箭。未来可用于发射正在研制中的重型“长征五号”以及正在预研制中的其他系列运载火箭,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

海南航天发射场建成使用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继续承担返回式卫星、载人航天工程等发射任务,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仍主要承担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发射任务,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主要承担应急发射任务,并与海南航天发射场之间形成一定互补关系。

扩展资料:

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最显著的亮点是“新”,最大的难点也是“新”:全新测发流程、全新航天产品、全新技术状态、全新设备设施、全新参试队伍、全新指挥模式、全新气候环境。

面对这些“新”挑战,发射场积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出年千万元科技推动计划、研究应用信息处理自主可控技术、加强实验室和创新团队建设等“组合拳”,成功实现了多个重大技术创新突破。

攻克了地基止水、建筑抗风、防腐防雷等复杂自然条件下重大工程建设施工技术难题,坚持科学规划场区布局,全面采用液氢、液氧、航空煤油等无毒无污染新型推进剂,实现了生态型环保型集约型发射场建设的突破。

采用“新三垂”测发模式,攻克了新型运载火箭推进剂贮运、加注、控制难关,实现了大推力火箭发射能力的突破。首创国产化软件开发平台,建成一体化试验任务组织指挥平台,研制发射中心运行管理平台,实现了信息化指挥控制能力的突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比我国其他卫星发射中心有何优势

12月23日中国成功发射试验12号卫星,01星02星,此次发射成功具有重大的意义。
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02次飞行。标志着中国航天工程取得又一重大进展。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七号改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一箭双星”成功发射,也为文昌航天发射场年度航天发射任务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高轨道卫星发射重量将达到6吨至7吨左右。今年3月刚加入长征火箭家族的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是我国新一代中型高轨液体运载火箭,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不低于7吨,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高轨道55吨至7吨运载能力的空白。
此次发射成功,长七改火箭挑战我国首次两颗高轨道主卫星的“一箭双星”发射。为了在有限的整流罩空间内合理容纳两颗卫星,设计人员采用了串联布局,打造了外支撑整流罩,并且通过新研复合承力倒锥和高整体机加卫星支架,有效提升了整流罩内可用包络空间,使任务实施成为可能。
01星02星发射成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让我国在高空轨道领域,发射重量型卫星奠定了基础,向真正的航空航天强国迈进。

开通了。根据查询海南省文昌市广电局的官网可知,该市的地面波已经于2023年3月份正式开通了,并且加强了管理。地面波是指地面上主要受地形和地面电磁特性影响的无线电波的传播,适用于仿制球衣的最高称号。

避雷塔,有效降低防雷装置高度,缩小间距,又能增强防雷保护效果。

文昌发射场地处沿海地带,暴雨频繁,平均每年雷电天数高达113天,频繁程度远高于酒泉、太原和西昌等国内其它航天发射场,发射塔架受到直击雷危害的几率很大,受到雷击电磁脉冲干扰的几率更大。

为解决雷电防护问题,他们基于概率论建立了雷电防护系统的数学模型,运用数值仿真模拟计算了防雷系统的雷电拦截效率,从而实现了对防雷系统的统计预测。通过比较分析,确定了由四座避雷塔和横拉避雷线组成的立体网式防雷电系统方案。

计算机仿真和雷击试验的结果表明,该措施雷击防护效率可达到986%,高于国内现有发射场防雷电系统90%的防护效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发射场选址文昌主要有4个原因:

1、就是因为这里靠近赤道,纬度较低,用相同的燃料可以将地球同步轨道航天器推得更远,载荷更大,运载效率更高。

2、是从运输角度来考虑,长征五号火箭芯级(直径)有5米,超高超长,在内陆建发射场运输上受限,通过海运方式解决较为理想。

3、射向更宽,文昌发射场的射向广,比内陆更有优势。

4、安全性好,射向1000公里范围内均为海域,火箭航区、残骸落区安全性好。

凤凰网-专家揭秘“长征七号”发射细节:4个避雷塔增强保护

                        新华网-专家详解海南文昌发射场

周一 · 知古通今 | 周二 · 牧夫专栏

周三 · 太空 探索 | 周四 · 观测指南

周五 · 深空 探索 | 周六 · 茶余星话 | 周日 · 视频天象

翻译:马啸然

校对:牧夫天文校对组

后期:库特莉亚芙卡 李子琦 徐⑨坤 胡永葳

原文发布于spacecom, 作者Doris Elin Urrutia

耶泽罗撞击坑的火星岩石

2021年4月27日,美国宇航局的毅力号探测器用Mastcam-Z高分辨率成像仪拍摄了这张火星岩石的照片。毅力号目前正在勘察宽度45公里的耶泽罗撞击坑,这也正是两个多月前它在火星着陆的地方。科学家们希望“毅力号”对岩石进行观测,因为它们可以揭示火星远古时期的很多信息,例如火星是否曾适合生命生存。

中国发射长征二号丙

2021年5月6日,中国的长征二号丙火箭从中国西南部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本次发射将天启 星座 12物联网卫星带入地球轨道,一并发射的还有最新的三颗遥感-30卫星08组。这批遥感-30卫星与2017年以来已经发射在轨的7组其他遥感卫星共同工作。

空间系统研究所-伊甸园

这个看起来充满未来主义的紫色植物中心实际上是位于南极洲的一个地球温室。这个高 科技 温室被称为伊甸园,目前正在度过它的第四个季节。伊甸园是由德国航空航天中心与美国宇航局合作运营的。当前这一季节,芝麻菜、西兰花和空心菜在人工光源下无土生长。该温室的种植面积为12平方米,科学家在这里研究人工植物培育,可能用于航天员未来的长途太空旅行。

一个木星, 三个视角

哈勃太空望远镜和夏威夷双子座北区观测站拍摄的这组对比鲜明、充满动感的三张,以三种不同的方式展示了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木星。通过多种波段研究木星,科学家们可以了解到关于这颗行星及其汹涌云层的更多信息。

有时,某一种波段的观测并不能展现另一种波段所包含的信息。最左边的充斥着火红的颜色,显示了红外光下的木星,大红斑在这里似乎比可见光视图(中间图)更大。然而,可见光视图中的大红斑右侧的小红斑清晰可见,而这个较小的气旋在红外光波段(左图)是看不到的。右边的紫色木星视图展现了紫外光下的木星。

全新流星雨的造访地点

2003年,美国宇航局Terra卫星上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拍摄了这张位于南美洲最南端的火地岛群岛的真彩色图像。这个地区很可能会是今年晚些时候的全新流星雨"Finlay-id "在整个地球上来访的唯一一块土地。科学家们估计,这些微小的流星将从2021年9月下旬左右开始在这里出现, 整个过程将持续10天左右。

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远镜最后一次主镜展开

在诺斯洛普·格鲁门公司洛杉矶地区分部最近的一次测试中,技术人员在地球上最后一次部署了美国宇航局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65米口径的主镜。这个耗资98亿美元的下一代太空望远镜将于2021年10月底从法属圭亚那的库鲁搭乘阿丽亚娜5号火箭发射升空。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将前往日地系统第二拉格朗日点(一个距离地球约150万公里的空间重力稳定点),在红外光波段开展宇宙观测。

欧西里斯号对”贝努”的最后拍摄

这是美国宇航局欧西里斯号航天器离开这颗太空岩石前拍摄的最后一张,在图中可以看到小行星”贝努”被照亮的月牙形状。美国宇航局于5月11日发布了这张,但实际上它是在4月9日拍摄的,也就是5月10日欧西里斯号踏上回家的旅程前一个月。这个空间探测器是美国宇航局第一个从小行星上收集样本的探测器,将于2023年9月返回地球。它携带了60克在2020年10月短暂着陆时收集的小行星表面浮土。

小行星就像时间胶囊,为科学家提供了一个了解太阳系形成初期的窗口。由于缺乏大气层和地质演化过程,它们由数十亿年来相对稳定。另外,"贝努"还给研究人员带来了一些意外惊喜,因为事实证明"贝努"的岩石量比地面观测预测的要多得多。

西伯利亚火光冲天,僵尸大火重新燃起

5月2日,欧洲哨兵2号卫星在靠近北极圈的西伯利亚东北部奥伊米亚康附近捕捉到了由熊熊野火产生的火云。

几年来,西伯利亚一直饱受野火困扰。据俄罗斯联邦林业局称,自2021年初以来,已经接到了400多起森林火灾报告,其中秋明、鄂木斯克和新西伯利亚地区受影响尤为严重。目前看到的许多火灾可能始于2020年,并在泥炭中烟熏火燎地度过了漫漫冬季。尽管春天的温度仍可低至零下50摄氏度,这些 "僵尸火 "还是重新苏醒了。

群众观看中国空间站的发射

一大群人兴奋地看着中国的长征五号乙火箭搭载着天和空间站的核心舱升空。"天和"寓意"天人合一",天和空间站将达到国际空间站质量的20%左右。

核心舱于4月28日从中国南部海南岛的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中国计划在2022年之前再发射两个模块,以建立最终的”T”型站。不过第一批宇航员可能会在今年6月率先访问新的舱体。

从空间站观看"龙"飞船再入大气层

载人龙飞船"坚韧号"在墨西哥上空留下一道火红的痕迹,它疾速穿过地球大气层,将四名在太空中停留了五个多月的宇航员送回地球。这张照片是欧洲航天局(ESA)宇航员托马斯-佩斯凯于5月2日在国际空间站上拍摄的,照片展示的是太空舱溅落到墨西哥湾前不久的时刻。

佩斯凯在他发布的推特上写道:"我们为返航的朋友们关闭舱门六小时后,看到他们在那流星般的光辉中划过夜空,真是神乎其神, 不可思议。这是我一生都不会忘记的景象。"

5月22日,我国的"祝融号"火星车开始在火星工作!

————— END —————

『天文湿刻』 牧夫出品

抬头看,他在星星里

Credit:库特莉亚芙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9788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