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 莫言 会唱歌的墙 读后感

急求 莫言 会唱歌的墙 读后感,第1张

教师心得 读莫言《会唱歌的墙》有感
时间:2012-08-27 16:29:16 点击:

475次
作者注:在一期《读者》中看到了莫言写的《会唱歌的墙》(选自莫言的散文集《会唱歌的墙》,作家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后上网淘得此书,读后颇有感想。莫言比我大五岁,对于同是六0后的我们来说许多经历都是相同的,感觉是相似的。只不过是生活的场景有差别罢了。看后由感而发,比葫芦画瓢,以我的拙见、用我的拙笔写下几篇文章权当回忆,请读的人不要让她与莫言的相比,那会让我是无地自容的。 读《过去的年》有感想起过年,在每个人小的时候都是非常向往的,虽然过年的习俗不同,家庭的经济状况不同,但让人回忆起来至今仍是十分有趣的。一过了二十三祭灶,不论是家里还是大街上年的味道都渐渐浓郁起来。穿新衣、吃肉、拜年、放炮即有一种神秘感,又带着无限的、难以形容的期盼。那时奶奶和姥姥都住在乡下,过年时,我们一家人分开,妈妈和爸爸分别带着我们中的一个或两个到两个地方过年。我记得有一年我在姥姥家过年,吃了一碗姥姥做的炖肉,那个香啊,多少年了,香味仍在嘴边,至今回味无穷,至于其它的过年细节都已记不太清了。在封丘奶奶家过年的时候,天还没亮呢奶奶就叫我们起来放炮,据说谁家的鞭炮响得早,一年都很吉利,因此一过午夜十二点就有人放炮。天还没亮呢奶奶就叫我们起床了,我们都挣开睡意朦胧的眼,吃过饺子,哥哥领着我们一大帮同龄人到别人家拜年去,他手里拿着从一挂长鞭炮上拆下来的小炮,边走边放,有时还装着吓唬我们,引来我们一声声的尖叫,我们则捂着耳朵,躲藏着,到一家门口,将香插在大门外面,放几个小炮之后就一拥而进拜年了。家家户户正门当中挂着或摆着各自祖先的牌位或画像,一闪闪的红蜡烛带给我们一种神秘感,但那时我们小,觉得挺吓人的。拜过年之后接着又是边着边放,等拜完了年,天还没大亮呢,借得灯光一看,每个人的口袋里装得满满的,新裤子膝盖上都是土,那是拜年的老规矩——磕头留下的印迹。慢慢长大了,过年的心情也就发生了变化。姥姥后来也搬到城里,长年跟着妈妈和我们在一起生活。过年的时候家里的客人非常多。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每天按着老规矩做着各种各样的准备工作,一年年、一天天、一切切都沿着传承的老规矩。这时候姥姥嫣然升成了“总指挥”,三寸金莲走来走去,指挥着做这做那,买这买那,特别是二十六那一天,她一定起得比平时要早好些,看看做馍馍面的多少,大红枣洗了没有,烫了没有;“监督”我们做花羔的式样,做花羔数量的多少。我记得各式各样的馍馍就要蒸上一天的时间,一个房间里那儿放得都是过年用的东西。鸡啊、鱼啊、肉啊、菜啊、锅、碗、盘、碟……年三十了,一切都准备停顿了,我们也都累得差不多了。在我的印象里,姥姥没有烧香拜佛的习惯。我觉得她苦了半辈子,佛祖也没让她过上好日子,不烧也就罢了。以至我们也受她老人家的影响,也没了这些个习惯。从三十午饭后就开始包饺子了。开始的时候也包上一个硬币,后来觉得不卫生,按照哥哥的提议饺子也做成了升级版:包上一段芹菜,谁吃了意味着来年变得更勤快;包上一段大葱,谁吃了意味着来年变得更加聪明。我想,不论饺子里包得是什么,谁吃到了,都显示着人们对来年的一种美好的期盼、一个美好的祝福罢了。早早的吃完饺子,哥哥把一挂长长的鞭炮也挂在了院子里。一切都准备停当了。看春节晚会几乎成了格式化的程序,一家人聚在一起,磕着瓜子,吃着各类糕点,说着、笑着、议论着,甚至睡着,多少年都未曾改变。这就是过年,过年过得也就是这个味,不是吗?从大年初一开始,姥姥座在正位,非常认真的样子。先是等着街坊邻居前来拜年,从初三开始,姥姥的娘家、婆家同族的孙男第女就前来拜年了,他们一进门就跪在地上磕头,嘴里对姥姥叫着各式各样的称呼:姑姑、婶子、姑姥姥、姑奶奶、太姥姥、太奶奶;年轻的、年长的、怀里抱的、刚会走路的、男的、女的,认识的、不认识的,站着的、跪着的,满满当当的都是人。我记得每天都是三四十人的样子,加我们家的人,天天都是人声鼎沸,车水马龙,一直要持续到元宵节。他们带来的礼品都要堆上一大堆。吃饭时,一摆就是三四桌,八个凉菜、八个热菜、一咸一甜两个汤是不能少的,姥姥吃饭时坐在正位,招呼着别人,评价着菜的咸谈,东一名西一句的拉着家长,说一些我们知道的、不知道的人;我们知道、不知道的陈年往事。她虽然不认字,但谁来了、谁还没来、谁给过她一棵葱、一棵菜、谁给她担过一担水、吃了谁家的一碗饭那是记忆犹新。后来我们姐妹陆续地成了家,初二回娘家成了一种期盼,早早的就到了家。有时年三十的时候还在妈妈家,只一天没在,就觉得好长时间没回娘家了。我清楚地知道,这不是任何感情能替代的,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那时过年的日子是笑声,甚至连空气中都洋溢着浓浓的亲情。二00九年春天,生我养我、给我无限母爱的人走了……这两年的春节越来越觉得素然寡味起来,甚至不愿过年、想逃避过年。因为我有孝在身,过新年的时候到别人家去恐怕不吉利,所以这两年我不是不去别人家拜年的,但我觉得倒是给我找了一个合理的借口让我躲在了家里,一个人静静的,什么也不去想,什么也都会想,不知不觉眼泪就流出来了。姥姥去了姨家,老爸这两年也不在那个时时洋溢着欢声笑语的小院里过年了。门口没有了大红的春联,没有了过年年货,没有了扫不完的炮屑,没有了来往不断的客人,小院静静的,空空的,一切显得热闹与它无关,那个传统的节日与她无关。院子还是那个院子,春节是过不完的春节,少了至亲亲人,一切都变得淡薄起来。这两年的春节,我们又多了一个去处——妈妈长眠的地方。鲜花、祭品都表达不了我们对母亲的无限思念;止不住的泪水是我对母亲无限倾诉。每次从墓地回来,我的心情在很长的时间都是沉重的,与过年的气氛很难匹配。这样写有些让人伤感。但这只是对我而言。我想,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吃饱穿暖已不成为人们所追求的目标,没有了对新衣的期盼,没有了对美食的诱惑,没有了对年的神秘,没有了这些,过年的兴趣也就失去了大半。同时我们也失去了童心,事事烦杂,老练成熟,人情事故,但最主要的时代的发展给过年也注入新鲜的元素:过年结伴去旅游,登高望远,看看祖国的美好河山;视频拜年,发条短信,让人们觉得人与人的距离远而又近;提前到酒店订餐,彻底放松自己、解放自己……虽然方式在变,但注定了一条不变:那就为割舍不断的亲情,对来年幸福生活的无限期盼,一家人在一起的骨肉亲情,亲朋聚会的把酒言欢。瞧:孩子们像我们当年一样期盼着过年,正象当年的我们一样,他们正享受着我们童年一样的快乐,找寻我们童年时的乐趣。每逢佳节倍思亲,只是在我心中缺少了我最爱的人,心情变了的缘故。但为了孩子,为了老人,为了习俗,我要打起精神来。过年了!

遇见农福缘,是在2010年回老家的车上。一簇郁郁葱葱的景观树组成一座别致的门楼,门里是一座漂亮大气的玻璃建筑,在窗外一闪而过,引得车内的大家回头观望。有人说:“这里就叫农福缘生态园,是我县第一座大型采摘农场。”那时的我们,对采摘、生态等词汇还是刚刚认识,觉得无非是多建几处大棚,种植一些反季蔬菜罢了,但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仍然有一些心向往之,对于能有这种创新意识的企业家无端的有一种敬佩。

走进农福缘,已经是2013年春天,几个朋友商量到哪里去“转一圈”,有人就提起了“农福缘”。进门后厅堂内的亭亭绿植和小桥流水的确令人耳目一新,用“八仙”的名字命名的房间更是表达着一种传统文化。更为惊异的是,园内来来往往的竟然还有举着各色旗帜的旅游团,大家穿梭于宽敞的多功能大厅,这里正在举行戏迷演唱会。大家流连于初具规模的水果、蔬菜大棚,里面的油桃,毛桃,草莓、树莓、蓝莓等高端果品种令人馋涎欲滴。这里没有围墙,四周仍在建设。看园内的简短说明,他们是要把农福缘打造成农村农业休闲的“京东第一园”,引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我仿佛看到了这处农场的勃勃生机。

了解农福缘,是在2015年5月年文联组织的采风活动。我们学着忙碌的工人拿起锄头,体会耕耘的辛劳。我们争执于什么叫做“物联网”,却终于坐在大屏幕前,见识到了如何对植物进行在线管理。通过详尽的介绍,我们终于系统地看到了它的成长足迹:“2010年10月,农福缘开始建设,农福缘农民专业合作社随之成立;2012年6月,唐山农福缘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13年10月,唐山农福缘实业(集团)公司成立,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2014年2月,唐山农福缘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天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京东农业第一股,同年被评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企业,省级示范社,河北省设施蔬菜标准园,河北省观光采摘园,河北省五星级休闲农业园,国家旅游局2A级景区。”

短短五年时间,真的很短,也许我们稍一疏忽就飞流而逝;但在农福缘,五年中的每一天都见证着辛劳,见证着成长。五年,在水泥行业风生水起的董事长齐光泽,积极探索企业转型升级新路,自费到北大、清华听取专家讲座指点“迷津”,大胆决定发展现代农业;五年,这里举办“鲜桃采摘节”、“草莓采摘节”,平均每天接待来自唐山、天津、北京等宾客几百人;五年,他们注册了自己的“慧缘”商标,生产的蔬菜水果通过与县内外大型超市对接,年产绿色有机果蔬180万吨;五年,吸纳周边农民3000多人次就业,生态园也被纳入到国家农业示范区建设体系中,成为大学生村官的实践基地……

五年的成长,已是不惑之年的齐光泽颇为感慨:“创业20多年,我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农民,一定要为家乡农村作贡献。”正因为这样,农福缘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五周年之际,该集团精选48万株价值近百万元的金牌草莓秧苗无偿捐赠给全镇25个村的每家每户,并且无偿提供技术援助。赠送果苗不仅是让乡亲们品尝到草莓的甘甜,更是和大家一起分享致富的喜悦,带动周边地区村民共同致富,共同成长。闻听此举,我们对这位朴实的汉子更是产生了由衷的敬佩。

走出农福缘,我再一次走进大门前的景观树,向它询问农福缘的成长,新农民的成长。

追求生命的价值,激扬创业的斗志,让青春与梦想齐飞。创业,让他留下的不仅是忙碌的身影,更让人感到的是燃烧的激情和收获的喜悦。以下是我分享的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因素,一起来和我看看吧。

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因素

1、激励因素

激励因素是鼓舞大学生创业的动力来源,是正面的力量。可以让学生产生创业的冲动,促成创业行为的发生。本文对激励因素设有十项:自己当老板、实现梦想、挑战自我、满足成就感、挣很多钱、提升社会地位、解决个人就业、自己支配时间、掌握自己的命运、为社会做贡献。

2、阻碍因素

阻碍因素是对创业的阻力,会迫使大学生放弃创业的念头。本文列出以下十项:创业风险大、未来无保证、担心负债、害怕失败、信心不足、困难太多、缺乏合作伙伴、缺乏资金、难以坚持、缺乏好项目。

3、能力因素

能力因素是大学生创业的个人素质要求,有先天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培养和锻炼。本文认为有十一项: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心里调节能力、洞察力、乐观情绪、人际交往能力、领导能力、冒险精神、创新能力、专业能力、合作能力。

4、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大学生创业的土壤,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其它三个因素,是不可或缺的。本文列有十二项:实习(打工)机会、有指导老师、有创业课程、校方提供启动资金、有风险投资商、获得家庭的资助、获得家人的鼓励和指导、社会对创业的鼓励、校园文化对创业的鼓励、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国家的经济形势、毕业生的就业形势。

关于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故事

一、他,从儿时开始立下梦想

1991年春天,马兆鑫出生在吉林省四平市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在他成长过程中,家庭的氛围给了他很大的影响,他的书架上摆满的各个学科的书,每到闲暇的时间他都在父母的带领下读书。他现在所能记得的母亲所有的教诲当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你要努力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长大后一定要做一个对祖国、对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也许是巧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母亲给他订阅的一本《小爱迪生》少儿科普杂志中了解到了计算机,从此,儿时的马兆鑫早早地就表现出了对计算机的热爱。那时候,每次走过商场的计算机专柜,他都会仿佛被一种力量所牵引,常常站在柜台边,看着别人熟练的 *** 作,看上很久,想上很久,然后就会自言自语地说: “长大后,我一定要学习计算机,看看它还能有什么更多的用途,能不能开发出一些更加方便人们生活的功能呢”。看出了儿子对计算机的热爱,也看出了儿子的执着,没过多久,父母便给他买来了第一台计算机,从此,他与计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二、他,奇思妙想,善于钻研

刚开始接触电脑,年少的马兆鑫就在计算机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后来竟然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神奇的计算机给他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有时计算机也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这并没有阻挡他学习计算机的步伐,反而更加喜欢计算机。

那个时候单机游戏刚刚兴起,很多有电脑的小孩子还在迷恋单机游戏中,他已经开始钻研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为什么计算机会有这么高的计算速度呢为什么那些软件能够在计算机上运行呢

由于学习优秀,到了中学的时候,很幸运的,他被保送到了市重点初中,在重点初中,优秀的学习环境对他后来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在这里,他参加了学校开办的计算机培训班,第一次接触到了编程语言,也就是在这里,共同的爱好,让他结识了更多的朋友。学校给他们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任务,共同合作完成。这段经历,使他特长和爱好得到良好的培养。

初三一年,他的经济头脑也开始显现,利用课余时间,他在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第一家淘宝店,那时候电子商务刚刚起步,还是一个很新鲜的东西,他想,这么一个电子商务市场如果挖掘出来潜在客户会是多么庞大呀。发现了这个有潜力的市场,随后,他与本地的软件经销商联系,说出自己的想法,希望展开合作。软件经销商看到这样一个孩子来跟自己“谈生意”开始有些不相信,等到后来详细听了他的构想,觉得分析的确实头头是道,表示绝对支持。事实也证明,他的决策是对的,三个月时间,他赚取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三、他,为梦想而不懈努力

初中三年,他并没有因为计算机的学习而耽误自己的课程,相反,他渐渐的明白了,现在学的也是一个基础,只有在更好的环境下,去做专业系统的学习,才能在自己梦想的道路上走的更远,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初三的他,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远景目标:考取重点大学计算机系,为了去实现自己的这个梦想,他更加努力。在2005年中考中,他以567分优异成绩进入双辽市重点中学第一中学学习,他,离着目标更近了。

高中三年,他不放过每一个机会。高一的时候,学校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准备开设学校自己的门户网站,从小就对对计算机小有造诣的他主动申请了这个任务,为学校建立了官方网站,并不断扩充功能,完善论坛留言系统。

高二期间,他又参与建设了信息化校园建设,协助校园组件了VOD校园视频点播系统。专研计算机之余,依然没有耽误学习,他通过学校选拔考试,进入重点实验班学习。高二一年期间,他在科技创新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在第2006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中荣获二等奖。参加了全国信息学冬令营(上海);

2项目E语言编写的《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在第二十一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优秀科技项目(信息技术)吉林省一等奖(2006),并在双辽市部分中学投入使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行走在成长的路上,只有不断的努力才能为通往理想的道路上筑起一步步的阶梯。2008年高考,如他所愿,以598分优异成绩考取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工程系,这也成为了他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从此他的计算机道路也进入了正规系统的学习。

创业,让梦想起航

坚强的意志、机敏的思维、平和的心态、崇高的理想以及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处事能力,成为他追寻梦想的坚实羽翼。

进入大学后,从小学开始自学计算机,多年以来的自我学习以及大学专业学习,让他拥有了优于他人的专业知识积累:C++、Pascal、Delphi、数据库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等。他明白,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在人生历程中不断的提高自己,勇于创新,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希望通过创业来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

一、综合素养——奠定成功的基础

一个人的能力,决定了他的人生高度;而一个团队领导者的综合素养,也决定了这个团队未来的发展。

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了能够得心应手的领导一个团队走向成功,他不错过任何一个提升自己能力的机会,从大一起他就加入学生组织担任学生干部:加入包括长安大学校学生会、校团委团学新闻中心在内的多个校级、院级组织;大二期间,担任校学生会部长;大三,竞选答辩成为校团委学生兼职副部长。

三年以来,他曾参与组织、策划了包括芙蓉学子、渭水之星在内的多个大型校级活动,通过主要学生干部工作的锻炼,不仅提升了他的组织策划能力,也塑造了他沉重稳重的做事风格,让他拥有了成功者必备的素质。

语言的功底,也是一个领导者必备的素质,从小热爱文字的他有着细腻的文笔。从高中起,他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2011年2 月,他的散文集《青春散落梦里》以笔名秋日的枫在中国知名文学原创网站起点中文网发表,全书以散文的方式,记录了从初三起到大三七年间他的追梦历程,一经发表,就在网上引起了很大的关注。

二、社会实践工作——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社会,是一所没有围墙的课堂;实践,是一种无形的磨炼。一系列的社会实践使他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使他得以在社会的大熔炉中经受风雨,见识世面,增长才干,为今后创业积累经验,赢得筹码!

2008年寒假期间,他主动与家乡的电视台联系,申请实习。在实习过程中,他刻苦专研,虚心向身边的同事学习,掌握了不少光靠理论得不到的专业知识。

2009年暑期,他参加了“西安市BRT快速公交系统方案”社会实践团队,走访公交公司,调查道路路况,记录车辆情况,他的汗水,洒遍了西安的大街小巷,完成社会实践报告,所在团队获得“长安大学优秀社会实践团队”。

除此之外,,他还利用周末时间做销售,做代理,结合自己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正是期间的这样一些经历,塑造了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战略眼光;端正了他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创业态度;赋予了他独树一帜、勇于担当的创业气质;铸就了他勤勉尽责、果断干练的做事风格,另一方面这样丰富的社会实践经历,也为未来创业奠定了坚实的人脉基础,为以后扩展业务,展开合作起了很大的帮助。

三、从共创创业团队到公司起步

智者通过付出而不是索取来实现自身的存在价值。

在这个知识创造财富的时代,创业这个充满挑战的梦想之颠,正日益成为今天大学校园中的一种时尚。2009年3月,在他不断丰富自己的同时,他开始的新的尝试。马兆鑫组建了长大“共创网络团队”并担任团队负责人,创业开始,他们努力的挖掘身边的资源,凭借自己的专业优势,不光在校内为多个组织机构设计海报、视频,还在校外开展了很多业务,为北京七品县令特色餐饮有限公司、上海璟华装饰西安分公司等多个企业制作企业网站,这些经历,让他大大的了自己的专业技术以及市场洞察力,为自己的创业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末,他又带领他的团队参加了第七届挑战杯创业大赛,经过严谨的项目可行性分析、广泛的市场调研、科学的战略决策、睿智的营销策划、合理的财务预测,历时三个月,形成了充满创意、详实可行的《迅LWK创意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计划书,通过初赛、复赛、半决赛和决赛的层层选拔,最终获得了挑战杯创业大赛三等奖,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他说:“通过参加这次创业大赛,我们结交了许多创业伙伴,认识了风险投资家,提高了沟通组织能力,也学会了如何在复杂不确定的情况下迅速做出决定,并为决定的对错承担责任,这些都是我们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共创网络团队的团结协助、众志成城,体现出了马兆鑫出色的组织才能和人际交往能力。

大二之初,他的工作室已经小有名气,经过前期的准备铺垫,他下定决心,要把事业做大、做强。在雁塔区与志向相投的朋友合作创办了他的第一家公司,注册资金50万的西安共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刚起步,主要做域名注册、虚拟主机销售以及网站建设方面的业务。与所有刚刚创业的公司一样,没有资金,没有业务。一开始,马兆鑫既当技术主管又当业务,除了上课,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公司的运作中。苦心人,天不负,渐渐的,公司有了起色。本着“尽最大的努力给客户带来最大的满意”的经营理念,赢得了大量中小企业客户的好评,实现利税近10余万元,为今后拓展市场空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个个标志见证着公司的成长:

2010年3月,在他的策划下,该公司与中国十大互联网应用服务提供商北京万网志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成为中国万网陕西省特约合作伙伴,在域名注册,虚拟主机,企业邮局,建站服务,网站推广等业务上展开合作,共同为客户提供各类互联网应用解决方案。

5月,与西安凯鸽药业签订合作协议,全面负责凯鸽集团企业网站制作、运营以及广告招商。

7月,与吉林省双辽市政府签订协议,开发教育系统行业解决方案,架设信息化校园。

9月,他被邀请加入西安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定期参加协会举办的内部交流活动,不仅让他在“生意”路上扩展了人脉,也提高了自己公司的知名度。

10月初,他和他的公司开始研发“数字信息化智能家居”,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正式进入单片机外围电路、嵌入式程序编写与寻求企业合作阶段。

公司的发展势头良好,随着西安市重心的北移,西安城北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为了公司的业务,也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2011年2月,他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在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第二家公司:西安恒泰网络科技科技有限公司。

新成立的恒泰科技,再接再厉,在巩固原有市场,接手分管平面设计、影视后期业务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市场,与长庆集团商鼎科技、浙江海亮集团、飞奥特集团等企业达成长期合作,同时与西部数码、点击网络等国内品牌IDC互联网应用提供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在长春、南京、成都、重庆等多个地点设立办事机构。

四、科研实践——创新+勇气+汗水=丰硕的果实

追逐卓越的他,对学术科研有着朴实而执着的不懈追求。

在负责公司运作的同时,他也积极展开与学校、政府方面的合作,2010年,他带领团队参与长安大学与陕西省公路局合作开展的“中国公路交通路面病害采集系统”项目,负责PDA智能采集终端的研发。

2011年3月,在完成PAD智能采集终端项目后,他继续开展中国公路交通路面病害采集系统Ipad处理终端的研发。

目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恒泰科技提成了一个新的构想,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物联网趋于成熟,未来的智能生活已经成为必然, “城市+互联”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即通过物联网云计算中心与交付平台共同构建一个属于城市的服务交付中心,城市的每一个用户都是这个整体系统中的一员,随时随地便捷的获取信息。

2011年4月,他主持研发的“恒泰科技房地产销售管理系统”、“恒泰科技OA办公协作系统”等多个软件系统已经申报软件著作权。

在一项项的科研实践中,他和他的团队使自身透着一种严谨、谦虚、细致的科学精神。

奉献爱心,回报社会

一滴水汇入洪流才不会干涸。他没有陶醉在自己的小天地中,在创造事业的同时,为社会服务、为更多的人服务是马兆鑫引以为荣的事情。正是通过在丰富多样的团队和社会服务中,他体会到了自身更多的社会价值。

在完成好事业与学业的同时,他积极投身爱心、志愿服务工作。2010年4月14日,一个不能被历史忘记的日子。青海省玉树县2010年4月14日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2220人遇难,失踪70人。地震当天,他便在带领这自己团队中最最信任的几名成员奔赴灾区,经过一夜的奔波,他们到达西宁,没有来得及休息,他们就准备奔赴第一线,由于灾情严重,高速公路被关闭,个人车辆无法通过前往灾区,最后,他们与救灾人员说明来意,被安排在协助武警引导高速公路交通、给过往的抗震救灾车辆提供饮用水和必要的帮助。5天的时间,他们带去了大学生对灾区人民的关切,见证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永不言败的的精神。最后,随着救灾有条不紊的进行,各方面援助已经到达,他们又悄悄的离开。

5天的服务期间,他们为无数过往前往灾区运送救援物资的车辆提供服务。五天的时间,也让他们经历了许多难忘的瞬间,也利用相机记录下无数让人热血沸腾的镜头:长长的车队,一夜未眠交换岗位的司机、刚从灾区回来的医疗队、抗震救灾中国人民解放军突击队。。。

5天过去的一切,都将成为他们一生中无法忘记的镜头,也是他们一生中最为宝贵的经历。

2011年5月,他又参与了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志愿服务工作。负责信息处理中心的工作。

更高、更远、更强

“扩充知识面,努力奋斗,成为一个对党、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十年前,他为了这个理想而不懈努力,十年后,他依旧会为了这个理想而坚持奋斗。

十年间收获了如此多的成绩也付出了很多的艰辛。十年前,当马兆鑫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为了自己的爱好,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并有所成就,仅仅是一个梦想,实现梦想的道路是艰苦的:当其他小朋友都在看动画片,玩单机游戏的时候,他却在电脑前为一个无法解决的bug苦苦思考。很多时候他也会想去放纵的玩一会那些好玩的游戏,很多时候他也想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在 *** 场上奔跑打闹,可是,他知道,对自己来说,有着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有着一个梦想等待着自己去实现。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那些苦,那些累,他都挺过去了,每当这个时候他脑子里都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自己离梦想实现更近了。十年后,他如愿的走上了自己当初一直挚爱的计算机专业道路,他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工作室、第一个公司、第一个外市办事处,儿时的梦想似乎已经实现,但是,他知道,还没有,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没有追求的人生是暗淡的,没有挑战的人生是平庸的。现在,他和他的团队正向着一个新的高度进发,他时刻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断拼搏。他坚信:放大自我价值,你会开创生命的极限。

1:中国散文网
中国散文网始建于2006年,是北方联合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推出的公益性散文文学交流平台。
网站在公司以商养文的经营模式下,依托公司多个产业强有力的支撑,已逐渐成长为国内第一家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原创散文门户网。经过三年多的发展,网站现有注册会员100多万人,收录的原创文章累计逾100亿字,更创造出日浏览量高达50万人次的记录。

2:中国文学论坛

:3:好心情文学网

:4:若雨文学

:5:且听风吟

6:中国西部散文网

7:江西散文网

8:当代散文网

9;听枫散文网

------------------------------------

注:每个省市都有自己的散文网如:江西散文网、四川散文网。
好心情文学网、若雨文学、且听风吟是文学网,但是主页会有诗歌、散文、小说的分类。

大山里的牧羊人

文 | 李霁

晨光中的最后一团云雾,在刺榆沟和团山子之间缓缓消散。

翻滚起伏的山脊上,明长城依势而来,为原本粗犷的北方注入了一种刚劲雄健的诗风。放眼,这片蓊郁松林环抱的山谷,已如它所经历的岁月一样幽深静远。

天地浑然,万籁俱寂。大山里的冬天在以最后的倔强宣誓着领地,而春天的律动早已透过寒冷的缝隙,化作无数条潜隐的河流,淌过枝条,淌过芽苞,甚至从脚下粒粒坚硬的石子间渗透出来,只待春信一声号令积聚而起,冲破冬的桎梏,爆发一场嘹亮山谷的交响。

走到黄窝,再攀上土坡,就来到羊倌王志国的老屋前。最先招呼我们的是两条撒欢儿的狗,接着从我头顶飞过几只山雀,扑棱棱的声响中也透着喜悦的情绪。此刻,王志国就像门口那棵扎根大地的核桃树一样稳稳地立在那儿。他个头不算高,但壮实;才四十四岁,小麦色的脸上已布满沧桑。

黄窝,藏身于秦皇岛市卢龙县刘家营乡东风村团山子脚下,隐匿于狭长的刺榆沟深处。

王志国确实算得上是黄窝的一棵树了。王家迁居黄窝的日子可追溯至上世纪,自打他太爷爷那辈儿就在此垦荒。二十多年前,王志国的父亲承包了这片山林,种树之余又在山下搞起了绒山羊养殖。

2016年,卧病在床的父亲把老屋的钥匙交到他手上,王志国“子承父业”成为新一代羊倌,也成为这片大山里唯一的牧羊人。

早春的阳光丝丝缕缕,乍暖还寒。一群绒山羊在圈前悠闲地散步,羊的脊背起伏,卷起的羊毛犹如朵朵浪花,小长脸和尖耳朵若隐若现。

“这些羊只是一小部分,其余的都在山上呢,”王志国冲我一笑,说,“现在家里有一百多只绒山羊。早起撒出去,下午四五点钟爬到山尖上喊两嗓子,它们就自己溜达回来了。”

王志国住在山外的东风村,骑摩托车到老屋需要二十分钟的路程。每天早晨六点,他准时把羊从圈里放出来,看着它们身披朝霞一只挨着一只往南山而去,就转过头开始拾掇起羊圈来。

关于放羊的话题便在羊圈边拉开了。

“打小我就放羊,”王志国对我说,“第一次放羊那会儿上小学四年级。赶上暑假,时间长,整整两个月,山里的孩子每天除了上树掏鸟,下河摸虾,草地里逮蚂蚱……就没有别的事儿干。我喜欢羊,爱和小羊羔玩闹,实在闲得慌,就主动担起放羊的活儿。”

“一大早儿,我就拎上木棍鞭子,腰里别上镰刀,肩上背着水壶和干粮,赶着羊群往大山里走。”王志国的眼神不由地越过山巅,飘向远方,像是追回到那段童真岁月。“刚翻上桃花岭,就见到了日出,第一次,别提多兴奋了……”

王志国动情地回忆着,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图画:一个十二岁的少年,手持鞭子站在山尖上,一轮红日才冒出山梁,朝霞瞬间红遍了天际。少年静默注目,总觉得有种雄浑的声音在耳畔召唤,似乎离得很近,又无限旷远,在山谷里回荡。少年高高地扬起鞭子,对着羊群吆喝一声赶向一面坡地。伴着清脆的鸟鸣,嗅着野花的清香,睡了一夜走了一路腹中早已空空如也的羊们,一头扎进沾着清凉露珠的青草中大快朵颐……

羊们专心吃草的时候,王志国就挑一块大石头坐上去看风景。盛夏的山中,静是不静的,蚂蚱、蝈蝈、天牛虫在草地上蹦来跳去,山麻雀、地里滚、黑寡妇在楸子树上飞上飞下。有时羊们突然惊起几只山鸡,或者野兔嗖地一下蹿到远处,在视野中消失。

正午天儿太热,羊们找个阴凉的地方趴下,王志国也躺在树下迷迷糊糊地睡。醒了,羊们已经跳过坡梁,换了个地方吃草,一直吃到天色暗沉。那时他年纪小,想法儿也单纯,可心里就觉得放羊的日子,挺快乐的。

“羊比人更爱家,更亲近。天天和羊待在一起,我能认出每一只羊,羊们也认识我。”王志国不紧不慢的声音里,透出一种真挚的 情感 和莫名的温暖。

圈里有只刚出生十多天的小羊羔,是他一手接生的。小羊羔性子特别温顺,每天就喜欢跟在他身后。可到了下午四点多钟,小羊羔不玩不闹了,跳上土坡就开始“咩咩咩”地叫。它知道母羊很快就要随羊群下山了。天越晚,小羊羔叫得越急切。

羊群快到家时,母羊会从队伍中蹿出来,几乎同时,小羊羔也向母羊奔去。“小羊羔每次吃奶都是跪着的,我就很感动。”王志国最懂羊的情深,仿佛他和羊才是这世间心有灵犀的朋友。

羊的一生都在寻找干净的青草,俗话说:“放牛不用忙,放羊跑断肠。”放羊看似简单自在,实则是个苦活累活。

黄窝只有王志国一户人家,院外就是羊的天然牧场。可这里山高林密面积大,撒出去的羊群如同广袤原野中的沙粒,在外溜达一天,总有淘气乱跑的羊“落单”走丢,清点数目经常会少个一两只,王志国和他父亲都没少为找羊劳心费神。

“你到南坡它奔北坡,你到山顶它跑山下,腿都快被遛断了。”有时,怀孕的母羊在山上生产,生完索性带着羊羔就地安营扎寨,不找到就不回家。王志国经常半夜摸黑上山去“大海捞针”,费尽周折。春秋时节还容易搜巡,夏天树高草盛,冬日冰天雪地,一找就得大半天,经常寻到后半夜。

困则思变,变则通达。2021年春天,爱琢磨事儿的王志国从网上购置了几个“项圈”,佩戴在羊的脖子上。从此,他再也不为找羊而忧心烦恼,甚至可以坐在家里就能悠闲地放羊。

一个看似普普通通的项圈,却内藏乾坤、大显神通。秘密就是项圈里装有高精度定位芯片,可以实时追踪羊群位置和活动轨迹。王志国打开手机APP,指着屏幕上闪烁的光斑告诉我,这些“小白点”就是羊群所在的位置。“不光能定位,还可以在系统中设置电子坐标,圈出它们的活动范围,一旦越界,会发出提示音警报。”

我接过手机看着屏幕出神:在深深浅浅的绿色地形图中,羊们如同飘浮在草原上的云朵,过一会儿看,云朵又换了地方。当太阳移向西边,散开的云朵开始连成绸带,一端贪恋着青草的肥美,一端眷恋着简陋得只有栅栏和一地羊粪的家园,在漫天云霞的映衬之下,羊们低着头一只跟着一只往山下走。

村里的老辈人没见过像王志国这样放羊的,都觉得稀奇,夸他连放羊都能玩出新花样。

王志国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没定位时,羊群吃了别人地里的庄稼,还得赔钱。现在给头羊和爱乱跑的羊都戴上项圈了,群羊跟着头羊走,再没出过乱子。怀孕的母羊头生前也戴上项圈,有了定位,连羊带羊羔很容易就找到了。”

今年年初,尝到 科技 甜头的王志国又添置了一件“放牧神器”,花费两千元买了一台小型无人机,打算用来空中巡视、驱赶羊群。“现在 *** 作无人机还不太熟练,等熟练后放羊就更省心省力了。”看着他灿烂的笑容,我不禁对这位性格内向还有点发蔫儿的羊倌心生敬意。

当问到是什么机缘想到用手机放羊时,王志国揶揄道:“懒呗!这天天上山喊羊,下沟找羊的,回回累得一身汗。现在身体还行,等老了爬不动山,羊都放不成了。再说,我好玩,爱钓鱼,以前总腾不出空儿,这回能边钓鱼边放羊了,啥也不耽误,这就叫智能放牧。”

据了解,智能放牧是基于物联网、大数据、无线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通过在动物身上佩戴卫星导航项圈,由传感器把牧群位置实时传送到手机客户端,牧民打开专属APP即可监控牧群动态,真正实现了“掌上放牧”。

王志国介绍,如今这种放牧方式在中国一些大牧区特别流行。他也是看到新闻报道后才动了心思,没成想效果立竿见影。之后他又给羊圈安上了监控,有啥风吹草动的,在家里一目了然。“以前母羊产羔时,一整夜跑去看三四趟,有时还得守在圈里,现在用手机就能掌握羊的情况。”

聊起这些,他的眼睛眯成一条缝,“专家说,从羊的天性上来看它就适合散养,不只能省下不少饲料钱,还可以减少得病的风险!而且,把羊赶上山可以锻炼羊的腿力,这样的羊能长肥、出绒多。”

王志国口中的专家,其实就是他的智能手机。如今, 科技 创新催生数字赋能农牧业发展,为新时代羊倌们架起了一座生态、绿色、致富的金桥。

谈到未来,王志国不假思索地表示要放一辈子羊。“初中刚毕业我就去打工了,烧过砖,上过船,下过井,当过焊工,年轻嘛,就想走出大山去外面看看,可兜转了一大圈才明白,还是守着家过日子踏实。”

2021年5月,王志国父亲去世后,母亲也搬到村里,空置下来的老屋成为他独守的“根”。

走进老屋,室内摆放十分凌乱,养殖的器具和动物免疫药品随处可见。“一个人靠着山放着羊过日子挺孤单的。赶上羊生产或有病了,还得住上一两晚,今年春节就是我一人在山上过的。羊跟人一样,也拉肚子感冒啥的,也得吃药打针伺候。”这些年,家里的羊生产生病,都是王志国自己接生和医治。

“老屋得有人气儿才不容易塌,我是在这儿出生的,住着也习惯,还是有感情。”祖辈留下的基业夯在大山里,王志国也不愿意离开,“上山见到羊,心里就觉着舒服,喘气都得劲儿,我和羊都知道自己的命。”

王志国有一儿一女,儿子19岁,在唐山读大专;女儿9岁读三年级,学习成绩不错。我打趣他:“这群羊早晚得交给你儿子继承啊。”“还没想那么长远,儿子有自己的想法,我也不强求,再说养羊也要看缘分的。”王志国一脸轻松而又毫不掩饰地说:“现在羊价还行,一只羊卖1000多块钱,平均下来一年能挣个十万八万的,家里过日子够用。”

王志国透露自己朋友不多,偶尔会有同学上山找他喝酒,他好多年没和别人说这么多话了。他回到家对妻子也只是笑一笑,也不打算多说什么。王志国的沉默像极了羊的性格。我握过他的手,他的手粗壮有力,那是一双真正农民的手,他用这双手在山上放羊,也用这双手抚慰着简淡素朴的生活。

下午四点多,羊群从山里归来,它们像孩童一样,渴了,进家先找水喝。我看着羊们低头饮水,淡红的嘴唇在清水里轻轻搅动,顿时心生怜意。这个季节缺青,羊群在外面吃不饱,王志国还要在食槽里备下精饲料投喂。

吃草料时,有只羊抬起头冲着我“咩咩咩”地轻唤了几声,像是在炫耀,也像是在诉说。我听不懂,王志国微笑着,他应该能听懂。

《易经·序卦传》云: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祖先的高妙智慧将养畜与养心融为一体。“羊”与“阳”同音,汉刘熙《释名·释姿容》解释望羊中说:“羊,阳也。言阳气在上,举头高,似若望之然也。”古人在羊身上寄托了不少美好的意蕴,苏武牧羊、五羊衔谷、羚羊挂角、羊续悬鱼等典故,至今为人歌咏,值得我们重温。

在古诗词中,咏叹牧羊的众多,却一概是悲怆的曲风。“牧羊忌太早,太早羊辄伤。一羊病尚可,举群无全羊。日高露曦原草缘,羊散如云满川谷。小童但岂必习诗知考牧。”(《牧羊歌》南宋·陆游);“乱石荒原外,烟深影共邻。入山非背世,为物亦依人。一啸微阳下,数茎白发新。长年披五羖,不是牧羊贫。”(《牧羊》明·梁以壮);“羔羊不受秣,呦呦索晨牧。稚子惧出门,动与虎狼触。垂鞭不敢前,常向风雨哭。”(《牧羊》唐·王翰)……可谓俯拾皆是。

曾经苦难的“牧羊曲”已载入史书、封尘记忆。如今牧羊的寓意和象征,正在乡村振兴之风的劲吹下,奏响一支创业致富的时代赞歌,这也仿佛是人与羊相濡以沫的一种补充,一种传承,一种延伸。

河南放羊诗人李松山的诗写得真好:

我把羊群赶上冈坡 / 阳光在麦苗上驱赶露珠 / 我用不标准的口号 / 教它们分辨杂草和庄稼 / 像你在黑板上写下的善良与丑陋 / 从这一点上我们达成共识 / 下雨了,你说玻璃是倒挂的溪流 / 诗歌是玻璃本身 / 你擦拭着玻璃上的尘埃 / 而我正把羊群和夕阳赶下山坡

下午五点,结束采访,诸多感受丰富纷纭,但好像都不如这首诗更能概括:我把羊群赶上冈坡,把诗歌留给生活。

此刻,在夕阳余晖弥漫的沉静中,风从山野间吹拂,身旁几株高大的松树发出急促的窸窣之响,而春天里万物竞相生长的气息,也一下子变得浓郁鲜活起来。

大山是羊群的家。

羊群是牧羊人的家。

牧羊人把一生全托付在羊身上了。


李霁,秦皇岛市文学创作院院长,秦皇岛市作家协会主席,河北省作家协会理事。二级作家。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奔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9864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