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协创数据(300857) 公司亮点:专注于物联网智能终端和数据存储设备等消费电子类产品的研产销。 主营业务:消费电子领域物联网智能终端和数据存储设备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简介:公司主营业务是消费电子领域物联网智能终端和数据存储设备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二、锐明技术(002970) 公司亮点:在全球车载移动视频监控市场占有率排名全球第二。 主营业务:致力于利用视频、AI、大数据及IoT等技术手段,发展交通安全及运输业信息化方向的产品及解决方案。 公司简介:公司致力于利用视频、AI、大数据及IoT等技术手段,发展交通安全及运输业信息化方向的产品及解决方案。
三、鸿泉物联(688288) 公司亮点:研发生产智能增强驾驶系统和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等汽车智能网联设备。 主营业务: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及5G等前沿技术,研发、生产和销售汽车智能网联设备及大数据云平台等产品。 公司简介: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及5G等前沿技术,研发、生产和销售汽车智能网联设备及大数据云平台等产品。
四、天迈科技(300807) 公司亮点:基于车联网技术为城市公交运营、管理及服务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主营业务:基于车联网技术为城市公交运营、管理及服务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公司简介: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智能公共交通领域,公司主营业务为基于车联网技术为城市公交运营、管理及服务提供综合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包括智能公交调度系统、远程监控系统、智能公交收银系统、充电运营管理系统。后续公司会密切关注行业相关事项,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开发符合客户需求的相关产品。
五、 得润电子(002055) 公司亮点:生产各类电子连接器,是用电器与消费电子的主要供应商。 主营业务:电子连接器和精密组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公司简介: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电子连接器和精密组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家电连接器、电脑连接器、LED连接器、通讯连接器、FPC、汽车连接器及线束、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模块(OBC)、车联网、安全和告警传感器、汽车电子等。
六、光弘科技(300735) 公司亮点:国内领先的电子制造服务(EMS)服务商。 主营业务:消费电子类、网络通讯类、汽车电子类等电子产品的PCBA和成品组装,并提供制程技术研发、工艺设计、采购管理、生产控制、仓储物流等完整服务的电子制造服务(EMS)。 公司简介:公司的主营业务为专业从事消费电子类、网络通讯类、汽车电子类等电子产品的PCBA和成品组装,并提供制程技术研发、工艺设计、采购管理、生产控制、仓储物流等完整服务的电子制造服务(EMS)。
七、 美亚柏科(300188) 公司亮点:国内领先的电子数据取证与网络信息安全产品提供商。 主营业务:电子数据取证和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及相关服务。 公司简介:公司的主营业务是电子数据取证和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及相关服务。
八、启明信息(002232) 公司亮点:国内汽车业IT行业龙头企业。 主营业务:企业数字运营和智慧营销以及智慧汽车。 公司简介: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企业数字运营和智慧营销以及智慧汽车。 _ 值得一提的是,有六只股最近5日股价涨幅超过了15%:依次是启明信息、鸿泉物联、锐明技术、协创数据、威帝股份、得润电子。
EDR,俗称汽车黑匣子,全名Event Data Recorder,即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该系统是用于记录其中碰撞之前,碰撞的时候,和碰撞之后的三个阶段的关键数据,之前特斯拉的维权事件中,就起着重要作用。所以目前来看,EDR汽车黑匣子概念股继续走高,千亿市场将开启。
国内车联网行业主要上市企业:四维图新(002405)、东软集团(600718)、启明信息(002232)、高鸿股份(000851)、易华录(300212)、银江股份(300020)、千方科技(002373)
定义
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云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X(X:车、路、行人及云平台等)之间,进行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网络,是能够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网络,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系统领域的典型应用。
从结构层次来看,车联网系统是一个“端管云”三层结构体系:第一层是端系统,第二层是管系统,第三层是云系统。
从应用分类来看,车联网可以从联网技术、应用对象和需求对象等角度来划分,无论哪种分类方式都基本涉及到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信息服务类应用、以车辆驾驶为核心的汽车智能化应用和以协同为核心的智慧交通类应用。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中国车联网行业发展三大趋势
目前汽车产业已形成共识,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生产方式向互联协作的智能制造体系演进,服务模式呈现信息化、共享化的趋势,带有鲜明跨界融合特征的智能网联汽车正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最重要的创新载体。
2、渗透率:进入加速增长阶段,用户规模进一步成长
未来几年我国仍然是全球汽车消费大国,随着智能交通的发展,我国车联网用户的规模也将逐年提升,行业渗透率将进入进入加速增长阶段。根据亿欧智库对于中国车联网行业渗透率的预测,前瞻测算,2026年我国车联网用户规模将超过46亿辆。
3、市场规模:2026年车联网市场规模有望超过8千亿元
我国车联网行业不断壮大的优势在于汽车市场规模大,互联网技术升级速度快,以及通信产业发达。这为行业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需求、技术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因此,在发展优势的作用下,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将继续迅猛增长。
未来几年我国仍然是全球汽车消费大国,随着智能交通的发展,我国车联网用户的规模也将逐年提升,行业渗透率将进入进入加速增长阶段。经过初步估算,车联网市场规模有望在2026年达到8千亿元,2021-2026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036%。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第1章:车联网产业综述及数据来源说明
11 车联网的界定
12 车联网相关概念辨析(车联网、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
13 车联网专业术语说明
14 本报告研究范围界定说明
15 本报告数据来源及统计标准说明
151 本报告权威数据来源
152 本报告研究方法及统计标准说明
第2章:中国车联网产业宏观环境分析(PEST)
21 中国车联网产业政策(Policy)环境分析
211 中国车联网产业监管体系及机构介绍
(1)中国车联网产业主管部门
(2)中国车联网产业自律组织
212 中国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现状(国家/地方/行业/团体/企业标准)
(1)中国车联网标准体系建设
(2)中国车联网现行标准汇总
(3)中国车联网即将实施标准
(4)中国车联网重点标准解读
213 国家层面车联网产业政策规划汇总及解读(指导类/支持类/限制类)
(1)国家层面车联网产业政策汇总及解读
(2)国家层面车联网产业规划汇总及解读
214 31省市车联网产业政策规划汇总及解读(指导类/支持类/限制类)
(1)31省市车联网产业政策规划汇总
(2)31省市车联网产业发展目标解读
215 国家重点规划/政策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
(1)国家“十四五”规划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
(2)“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
216 政策环境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22 中国车联网产业经济(Economy)环境分析
221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现状
222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展望
223 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与宏观经济相关性分析
23 中国车联网产业社会(Society)环境分析
231 中国车联网产业社会环境分析
232 社会环境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24 中国车联网产业技术(Technology)环境分析
241 车联网关键技术分析
(1)数据采集技术
(2)定位技术
(3)通讯技术
(4)地图技术
242 中国车联网产业科研投入状况(研发力度及强度)
243 中国车联网产业科研创新成果(专利、科研成果转化等)
(1)中国车联网产业专利申请
(2)中国车联网产业专利公开
(3)中国车联网产业热门申请人
(4)中国车联网产业热门技术
244 技术环境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第3章: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现状调研及市场趋势洞察
31 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历程介绍
32 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33 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4 全球车联网产业市场规模体量及趋势前景预判
341 全球车联网产业市场规模体量
342 全球车联网产业市场前景预测(未来5年数据预测)
343 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趋势预判(疫情影响等)
35 全球车联网产业区域发展格局及重点区域市场研究
351 全球车联网产业区域发展格局
352 美国车联网产业发展分析
353 日本车联网产业发展分析
354 韩国车联网产业发展分析
355 欧盟车联网产业发展分析
36 全球车联网产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361 全球车联网企业兼并重组状况
362 全球车联网产业市场竞争格局
37 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第4章: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痛点分析
41 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历程
42 中国车联网产业商业模式分析
43 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主体类型及入场方式
431 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主体类型
432 中国车联网产业企业入场方式(自建/并购/战略合作等)
44 中国智能网联(车联网)示范区建设现状
45 中国车联网市场渗透率
46 中国车联网用户规模体量
47 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规模体量测算
48 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发展痛点分析
第5章: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竞争状况及融资并购分析
51 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竞争布局状况
511 中国车联网产业竞争者入场进程
512 中国车联网产业竞争者省市分布热力图
513 中国车联网产业竞争者战略布局状况
52 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521 中国车联网产业企业竞争集群分布
522 中国车联网产业企业竞争格局分析
53 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54 中国车联网产业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541 中国车联网产业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542 中国车联网产业消费者的议价能力
543 中国车联网产业新进入者威胁
544 中国车联网产业替代品威胁
545 中国车联网产业现有企业竞争
546 中国车联网产业竞争状态总结
55 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兼并与重组状况
551 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发展状况
(1)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概述
1)车联网产业资金来源
2)车联网产业投融资主体构成
(2)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事件汇总
(3)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规模
(4)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解析(热门领域/融资轮次/对外投资等)
(5)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趋势预测
552 中国车联网产业兼并与重组状况
(1)中国车联网产业兼并与重组事件汇总
(2)中国车联网产业兼并与重组类型及动因
(3)中国车联网产业兼并与重组案例分析
(4)中国车联网产业兼并与重组趋势预判
第6章:中国车联网产业链全景梳理及配套产业发展分析
61 中国车联网产业结构属性(产业链)分析
611 中国车联网产业链结构梳理
612 中国车联网产业链生态图谱
613 中国车联网产业链区域热力图
62 中国车联网产业价值属性(价值链)分析
621 中国车联网产业成本效益分析
622 中国车联网产业价值链分析
63 中国通讯运营服务(公网/专网)市场分析
631 通讯运营服务(公网/专网)概述
632 通讯运营服务(公网/专网)市场现状
633 通讯运营服务(公网/专网)发展趋势
64 中国车联网内容服务供应市场分析
641 车联网内容服务供应概述
642 车联网内容服务供应市场现状
643 车联网内容服务供应发展趋势
65 中国车联网定位服务供应市场分析
651 车联网定位服务供应概述
652 车联网定位服务供应市场现状
653 车联网定位服务供应发展趋势
66 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分析
661 云计算服务概述
662 云计算服务市场现状
663 云计算服务发展趋势
67 配套产业布局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第7章:中国车联网产业细分产品及服务市场发展状况
71 中国车联网产业细分市场结构
72 中国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硬件(车载终端)市场分析
721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硬件概述
(1)汽车电子
(2)T-Box
(3)C-V2X
(4)智能芯片
722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硬件市场现状
723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硬件发展趋势
73 中国车联网市场分析:车联网前装及后装
731 车联网前装及后装市场概述
732 车联网前装及后装市场发展现状
733 车联网前装及后装发展趋势前景
74 中国车联网市场分析: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制造
741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制造市场概述
742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制造市场发展现状
743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制造发展趋势前景
75 中国车联网市场分析:车联网运营服务
751 车联网运营服务市场概述
752 车联网运营服务市场发展现状
753 车联网运营服务发展趋势前景
76 中国车联网市场分析:车联网软件系统
761 车联网软件系统市场概述
(1)车载 *** 作系统
(2)整车OTA系统
(3)车联网信息安全
(4)车载计算系统等
762 车联网软件系统市场发展现状
763 车联网软件系统发展趋势前景
77 中国车联网市场分析:车联网整体解决方案
771 车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市场概述
772 车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市场发展现状
(1)智能座舱
(2)车联网平台等
773 车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发展趋势前景
78 中国车联网产业细分市场战略地位分析
第8章:中国车联网产业细分应用场景需求潜力分析
81 中国车联网产业下游应用场景/行业领域分布
811 中国车联网应用场景分布
812 中国车联网应用领域分布(主要应用于哪些行业领域?)
(1)车联网应用行业领域分布
(2)车联网应用市场渗透概况
82 中国智慧城市交通领域车联网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821 中国智慧城市交通市场发展现状
822 中国智慧城市交通市场趋势前景
823 智慧城市交通领域车联网需求概述(特征、产品类型等)
824 中国智慧城市交通领域车联网应用需求现状分析
825 中国智慧城市交通领域车联网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83 中国智慧高速公路领域车联网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831 中国智慧高速公路市场发展现状
832 中国智慧高速公路市场趋势前景
833 智慧高速公路领域车联网需求概述(特征、产品类型等)
834 中国智慧高速公路领域车联网应用需求现状分析
835 中国智慧高速公路领域车联网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84 中国智慧出行领域车联网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841 中国智慧出行市场发展现状
842 中国智慧出行市场趋势前景
843 智慧出行领域车联网需求概述(特征、产品类型等)
844 中国智慧出行领域车联网应用需求现状分析
845 中国智慧出行领域车联网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85 中国智慧港口领域车联网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851 中国智慧港口市场发展现状
852 中国智慧港口市场趋势前景
853 智慧港口领域车联网需求概述(特征、产品类型等)
854 中国智慧港口领域车联网应用需求现状分析
855 中国智慧港口领域车联网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86 中国车联网行业细分应用市场战略地位分析
第9章:全球及中国车联网企业案例研究
91 全球及中国车联网企业布局梳理与对比
92 全球车联网企业布局分析(不分先后,可定制)
921 微软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产品生产布局
(4)企业车联网在华业务布局
922 谷歌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产品生产布局
(4)企业车联网在华业务布局
923 苹果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产品生产布局
(4)企业车联网在华业务布局
93 中国车联网企业布局分析(不分先后,可定制)
9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93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933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93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935 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936 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937 博泰车联网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938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93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9310 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1)企业发展历程
2)企业基本信息
3)企业股权结构
(2)企业业务架构及经营情况
1)企业整体业务架构
2)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3)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及发展状况
(4)企业车联网业务最新布局动向追踪
1)车联网业务科研投入及创新成果
2)企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动态追踪
3)车联网业务其他相关布局动态
(5)企业车联网业务布局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第10章: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前景预测及发展趋势预判
101 中国车联网产业SWOT分析
102 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潜力评估
103 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前景预测(未来5年数据预测)
104 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趋势预判(疫情影响等)
第11章: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资战略规划策略及发展建议
111 中国车联网产业进入与退出壁垒
1111 车联网产业进入壁垒分析
1112 车联网产业退出壁垒分析
112 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资风险预警
113 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资价值评估
114 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资机会分析
1141 车联网产业产业链薄弱环节投资机会
1142 车联网产业细分领域投资机会
1143 车联网产业区域市场投资机会
1144 车联网产业空白点投资机会
115 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资策略与建议
116 中国车联网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议
图表目录
图表1:车联网专业术语说明
图表2:本报告研究范围界定
图表3:本报告权威数据资料来源汇总
图表4:本报告的主要研究方法及统计标准说明
图表5:中国车联网产业监管体系
图表6:中国车联网产业主管部门
图表7:中国车联网产业自律组织
图表8:中国车联网标准体系建设
图表9:中国车联网现行标准汇总
图表10:中国车联网即将实施标准
图表11:中国车联网重点标准解读
图表12:截至2022年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政策汇总
图表13:截至2022年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规划汇总
图表14:31省市车联网产业政策规划汇总
图表15:31省市车联网产业发展目标解读
图表16:国家“十四五”规划对车联网产业的影响分析
图表17:政策环境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图表18: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现状
图表19: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展望
图表20: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与宏观经济相关性分析
图表21:中国车联网产业社会环境分析
图表22:社会环境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图表23:车联网关键技术分析
图表24:中国车联网产业科研投入状况
图表25:中国车联网产业专利申请
图表26:中国车联网产业专利公开
图表27:中国车联网产业热门申请人
图表28:中国车联网产业热门技术
图表29:技术环境对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图表30: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环境概况
图表31:全球车联网产业技术环境
图表32:全球车联网产业政策环境
图表33:全球车联网产业市场规模体量
图表34:全球车联网产业市场前景预测(未来5年数据预测)
图表35: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趋势预判
图表36:全球车联网产业区域发展格局
图表37:全球车联网产业重点区域市场分析
图表38:全球车联网企业兼并重组状况
图表39:全球车联网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图表40: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历程
图表41:中国车联网发展阶段
图表42: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主体类型
图表43:车联网产业利益相关方
图表44:中国车联网产业企业入场方式
图表45: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供给水平分析
图表46: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规模体量测算
图表47: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发展痛点分析
图表48:中国车联网产业竞争者入场进程
图表49:中国车联网产业竞争者区域分布热力图
图表50:中国车联网产业竞争者发展战略布局状况
图表51:中国车联网产业企业战略集群状况
图表52:中国车联网产业企业竞争格局分析
图表53: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竞争态势
图表54: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图表55:中国车联网产业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图表56:中国车联网产业消费者的议价能力
图表57:中国车联网产业新进入者威胁
图表58:中国车联网产业替代品威胁
图表59:中国车联网产业现有企业竞争
图表60:中国车联网产业竞争状态总结
图表61:中国车联网产业资金来源
图表62: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主体
图表63: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事件汇总
图表64: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规模
图表65:中国车联网产业投融资发展状况
图表66:中国车联网产业兼并与重组事件汇总
图表67:中国车联网产业兼并与重组动因分析
图表68:中国车联网产业兼并与重组案例分析
图表69:中国车联网产业兼并与重组趋势预判
图表70:中国车联网产业链结构
图表71:车联网产业链构成
图表72:车联网产业链全景
图表73:中国四大车联网产业链雏形
图表74:中国车联网产业链生态图谱
图表75:车联网产业生态体系
图表76:中国车联网产业链区域热力图
图表77:中国车联网产业成本效益分析
图表78:中国车联网产业价值链分析
图表79:中国车联网参与主体收费模式
图表80:中国车联网基本价值链
图表81:通讯运营服务(公网/专网)市场现状
图表82:通讯运营服务(公网/专网)发展趋势
图表83:车联网内容服务供应市场现状
图表84:车联网内容服务供应发展趋势
图表85:车联网定位服务供应市场现状
图表86:车联网定位服务供应发展趋势
图表87:云计算服务市场现状
图表88:云计算服务发展趋势
图表89:中国车联网产业细分市场结构
图表90: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硬件市场现状
图表91: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硬件发展趋势
图表92:中国车联网前装及后装市场发展现状
图表93:中国车联网前装及后装发展趋势前景
图表94:中国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制造市场发展现状
图表95:中国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制造发展趋势前景
如需完整目录请联系客服
一、新基建的立意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或者 “新基建”,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个相对概念。以往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的是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水利设施等建设项目,因此也被称之为“铁公基”,它们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相对于传统基建,聚焦于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今天无疑受到更多瞩目。
随着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深入融合,数据正呈指数型增长,而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化应用为标志的数字经济,需要一套完整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作为支撑。
如我国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的发展需要工业互联网支撑;无人机、无人驾驶等智能技术的应用需要车联网和智能化交通基础设施的支撑;水电气服务、综合管廊等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需要城市物联网的支撑等等。于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概念应运而生。
2018 年 12 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决策层强调,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 5G 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加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由此,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个新名词,开始出现在国家层面的文件中。
依据国家发改委日前召开的4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国家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伍浩表示,目前来看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3个方面内容: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实际上,我国重点发展的各大新兴产业,如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企业上云、人工智能、远程医疗等,均需要以 5G 作为产业支撑;而 5G 本身的上下游产业链也非常广泛,甚至直接延伸到了消费领域。
5G网络具有数据传输速率高、延迟低、节能和支持大规模组网的特点。5G 作为移动通信领域的重大变革点,是当前 “新基建” 的领衔领域,此前 5G 也已经被高层定调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不管是从未来承接的产业规模,还是对新兴产业所起的技术作用来看,5G 都是最值得期待的。
二、建筑产业对5G技术的展望
以建筑产业为例。建筑业信息化转型升级,实现节能减排,降本增效迫在眉睫。BIM技术在规划、设计、施工、运维全产业链创新应用中起到了引领作用,进而推动了BIM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数字技术与中国建筑业的融合与创新发展。
而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的完美结合更是对建筑产业转型、建筑业重新塑性,创新发展新模式带来无限机遇。BIM+装配式+EPC建造模式也将引领建筑业走向更高、更快、更好的建造新世界,并成为新增长点并为创新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创造更大空间。
随着新基建大力推进和发展,建筑业高新技术岗位和人才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加大,建筑产业的BIM应用工程师、装配式工程师岗位将成为新基建时代的香饽饽。
从当前发展的新兴产业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车联网、VR/AR等来看,可以很明显的发现每一项都依托于5G技术高传输速率、低延迟的特点,因而可以说数字经济时代生产制造和5G息息相关。建筑业作为年产值逾20万亿的庞大产业,可以预见其同样对5G技术具有极大的需求,主要运用在以下未来场景中:
智慧建造
利用BIM和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业务战略,集成人员、流程、数据、技术和业务系统,实现项目施工全过程的监控与管理。
智慧工地
在5G时代,将会实现对工地的远程自动化 *** 控,通过5G网络对工程机械设备的远程 *** 控,切实解决工程机械领域人员安全难以保障、企业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
全产业链互联网平台
有别于当前各自为战的建筑互联网电商平台,5G技术的应用将会打通建筑产业的各个环节,使得目前相互孤立的建材产业、工程机械、劳务派遣与项目施工的各方面整合成一体。
三、“新基建”创造新动能
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基建”将拉动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人才等要素的投入,对投资和运营模式的要求更高,覆盖面更广,参与主体也更多,对产业发展推动作用也更明显。
与此同时,“新基建”的管理涉及市政、交通、安全、环境、信息化等多个部门,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集成管理,必将对政府公共基础设施管理模式带来巨大改变。
可以预判,以信息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基建”,不仅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创新商业模式,还将拉动新材料、新器件、新工艺和新技术的研发应用,促进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为新技术的发展,新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形成与大规模商业化提供必要支撑。这对我国优化经济结构、支撑新型服务业和新经济、助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迎接更大挑战至关重要。
在选择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方向上,应体现国家意志,顶层设计、统筹布局。既要补短板、“还旧账”,又要加快以5G等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基建”;既要“把钱用在刀刃上”,投资到成长性更好、效率更高、产业带动效应更大、抗风险能力更强的产业,解决当下发展中的紧迫问题,又要为国家未来发展打基础,更多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立稳潮头,在未来经济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四、2020 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会爆发吗?
进入到 2020 年,“新基建” 前所未有地进入到高层的布局之中。
以时间点来看:
1 月 3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
2 月 14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2 月 21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加大试剂、药品、疫苗研发支持力度,推动生物医药、医疗设备、5G 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
2 月 23 日,中央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一些传统行业受冲击较大,而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要以此为契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3 月 4 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一连串的会议,极大地强调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也极大地丰富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内涵——其中,在 3 月 4 日的会议中,高层首次在 “新基建” 中提及数据中心,尽管这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21 世纪经济报道》统计,截至 3 月 1 日,包括北京、上海、江苏、福建、河南、重庆等在内的 13 个省市区发布了 2020 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包括 10326 个项目,其中 8 个省份公布了计划总投资额,共计 3383 万亿元——其中,基建投资是各地投资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地区基建计划投资额甚至占到了总投资额的一半以上。
一、政策支持车联网进入快速发展期
根据报道,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5G应用80%将用于物和物之间的通讯。“移动状态的物联网最大的一个市场可能就是车联网,以无人驾驶汽车为代表的5G技术的应用,可能是最早的一个应用。”苗圩表示工信部正在研究推动车联网的发展,并已与交通部部长达成共识,加快推动公路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在5G基础设施建设、汽车电子普及、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三大基础之上,车联网市场爆发成为确定性机遇。车联网有望成为5G最大的应用市场,产业发展已得到政策大力支持,进入快速发展期。
二、万亿级别市场蓄势待发
据三大运营商信息,5G在今年进入预商用阶段,2020年开始规模商用,时点临近。低延时、高密度、高可靠的通信网络为车联网打开突破口。在通信及互联网巨头的推动下,通信技术标准快速进步,应用场景得到明确定义,解决方案逐步成熟。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接近万亿级别,利好全产业链。
车联网发展可以分为三大阶段,当前正处于第二阶段——智能网联汽车阶段。车联网的发展从最早期的车载信息开始,车辆具备基本的联网能力;在当前的智能网联阶段,通过V2X技术,车路开始协同;到了未来的智慧出行阶段,车路协同在智能交通和高级自动驾驶中广泛应用,不可或缺。
得益于政策和大行业的发展,车联网行业快速渗透,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Gartner统计数据,预计2020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量将达70亿,高速领域占据物联网连接总数的10%,而车联网是目前高速场景中具有明确发展方向和市场的领域,将在高速领域发展初期占据大部分份额。根据华为预测,车联网是物联网高速领域内行业成熟度最高并且连接数量最多的领域,
预计2020年,中国车联网连接数量将达到6000万规模。另外,根据中国联通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全球V2X市场将突破6500亿元,中国V2X用户将超过6000万,渗透率超过20%,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而位于车联网整个产业链上的服务商、服务提供商、硬件商、通信运营商分别占有61%、12%、17%和10%的市场份额。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到2025年在5G快速建设与产业链成熟度快速提升的推动下,中国车联网渗透率或提升至77%左右的水平,市场规模有望达到接近万亿级别。
三、深度参与标准制定,我国先发优势突出
目前,包括美、欧、日等在内的汽车发达和地区都将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纷纷加快产业布局、制定发展规划,通过技术研发、示范运行、标准法规、政策支持等综合措施,加快推动产业化进程。跨国车企已经实现部分自动驾驶(L2级)汽车的批量生产,少数高端品牌已率先推出有条件自动驾驶(L3级)汽车;以谷歌为代表的新技术力量,也在积极开展全自动驾驶技术(L4、L5级)的研发和测试。
频段划分上,在我国由工信部无委会统一划分频段。2018年10月“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闭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直连通信使用5905-5925MHz 频段的管理规定》。规划了5905-5925MHz频段共20MHz的专用频率,用于LTE-V2X车联网直连通信技术。目前,欧美日韩均已在5900MHz附近为V2X划分频谱资源,我国工信部确定在5905-5925MHz 频段发展车联网,有利于V2X全球产业链的合作协同。
我国车联网起步较晚,产业链中尤其汽车零部件、整车厂商的差距巨大。但国际社会普遍在技术路线选择上仍处于犹豫状态,美国NPRM收到众多反馈信息希望将C-V2X作为备选技术;欧盟认为C-ITS需要混合通信方式的支持,因此分别基于80211p和C-V2X技术开展互 *** 作测试;日本也将5770-5850MHz候选频段采取技术中立,将LTE-V2X作为另一个备选技术。
由于LTE-V2X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过程中有华为、大唐的深度参与,再加上通信运营商的利益诉求和信息安全方面的考虑,我国车联网市场采用LTE-V2X技术标准是大概率事件。我国在C-V2X解决方案研发具有先发优势,而国外市场在技术路线选择上仍有分歧,为我国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契机。这也为我国推进C-V2X发展,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赶超提供了契机。
四、 重点投资组合
在 5G 基础设施建设、汽车电子普及、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三大基础之上,车联网市场爆发成为确定性机遇,全产业链有望充分受益。车联网产业链条较长,主要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部分。上游:主要包括 RFID/传感器、定位芯片和其他硬件等元器件设备制造商。中游:主要包括终端设备制造商、汽车生产商和软件开发商。下游:主要包括 TSP、系统集成商、内容服务提供商和移动通信运营商。
我们强烈推荐车联网板块,核心推荐千方科技、中科创达。
风险提示。技术发展及落地不及预期;行业增速不及预期风险。
五、个股分析
千方科技(002373)
V2X 打开成长空间
公司积极布局 LTE-V 智能网联车产业,已经完成路侧设备 RSU以及车载设备OBU的研发,于2018年11月和大唐、北汽新能源、长城汽车一起,与华为、宝马、奥迪等模组厂家及整车企业携手,成功通过世界首例“三跨”互联互通测试,首次实现了V2X在不同产业环节、不同、不同品牌的互联互通。同时,公司现已推出完善的智慧路网的解决方案,重点打造路网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系统、智能交通综合管控平台、公路交通量调查系统等。此外,公司将深度参与百度Apollo计划,与百度在自动驾驶技术相关的技术层面、生态层面、交通应用层面等方面展开合作。
中科创达(300496)
智能汽车业务爆发式增长
2017年2月,公司完成对Rightware公司的收购。经过并购整合,公司已建立围绕“Kanzi”的智能汽车业务生态:结合公司智能终端 *** 作系统技术+Righware Kanzi 3D开发技术+公司智能视觉技术,形成完整的智能驾驶舱生态平台。目前Rightware已与超过55家全球领先的汽车品牌车厂和一级零部件供应商开展合作,公司亦与超过30家全球领先的汽车品牌车厂和一级零部件供应商在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智能驾驶舱领域开展合作。
(文章来源:投资快报)
没有大唐电力这只股票,只有大唐电信600198。其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大唐电信主营: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及应用,终端设计,移动互联网 。
所属行业:信息设备、通信设备。
概念强弱排名:集成电路, 4G, 物联网, 车联网, 创投, 电子竞技, 电子信息, 金融IC, 融资融券, 手机游戏, 网络游戏, 卫星导航, 虚拟现实, 央企国资改革, 移动互联网, 移动支付, 证金持股, 智慧城市, 智能穿戴, 转融券标的。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众多技术逐渐趋向智能化,当下,生活场景智能化已经遍布在了大家的日常中,小到智能玩具机器人、扫地机器人,大到智能家电、自动驾驶汽车等。在将来,跟随着科技的进一步提升,智能化全面广泛运用成为必然趋势。。全志科技的产品主要是提供给汽车电子、智能家电等智能产品的芯片研发与设计企业,有哪些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投资亮点?下面让我们一起阐述。
在要开始分析全志科技前,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整理好的芯片业龙头股名单,点击就可以领取:宝藏资料!芯片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公司角度
公司介绍:全志科技将智能应用处理器SoC、高性能模拟器件和无线互联芯片的研发与设计作为主要工作目标,生产的主要产品包括智能应用处理器SoC、高性能模拟器件和无线互联芯片,产品普遍服务于智能家电、车联网、机器人、智能物联网等多个产品领域。
粗略讲述完公司基础概况之后,我们一起研究看看公司独特的投资价值。
亮点一:提前布局汽车半导体,国内稀缺的车规级半导体供应商
各国开始大力发展新能源车,新能源车时代登场,同时也会诞生一个智能电动车时代。这个过程中,半导体芯片是不可或缺的,而汽车相关芯片与手机相关芯片有着巨大的差异,汽车厂商对于车规级芯片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良品率具有极高要求,当获得门槛极高AEC-Q系列认证时,就可以进去车规芯片供应链了。
从2014年起,全志科技就开始研制开发车规级芯片,已经收到了来自AEC-Q100的认证,获得了成为国内少数车规级半导体供应商的资格。不久以后,等汽车电子化率+电动化率加快了速度,而且对于公司汽车这块,有成功研发了更多,并导入了客户,汽车半导体将成为公司最具潜力的增长引擎。
亮点二: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行业爆发,公司撞上风口
经过全志科技多年的技术积累,以及多元化产品布局,依靠AI全面赋能,与多家行业标杆客户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配合客户在算力、算法、产品、服务等方面进行整合,让AI语音、AI视觉应用的链条更加一体化,将有关智能家电、智能监控、辅助驾驶等方面的AI产品实现量产化,目前合作的多家企业都属于龙头企业,有美的、格力、小米、石头科技等。
随着万物互联、万物智能时代的到来,公司顺势而为,在未来可以充分受益从而可以顺利成功的步入高速增长阶段。
出于文章篇幅考虑,全志科技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的其他资料,我整理在这篇研报当中,点开下文就能浏览:深度研报全志科技点评,建议收藏!
二、行业角度
AIOT领域:从IDC研究数据表明,在2020年,全球物联网的支出高达69047亿美元,中国市场占有其中的236%。IDC预测,全球物联网市场支出到2025年将达11万亿美元,一年平均会增加114%,中国市场的占比也在不断提升,目前已经提升到259%,物联网市场规模排名世界第一。
汽车半导体领域:在智能驾驶逐渐普及的时代背景下,未来电子行业电子化率+电动化率提升趋势的力量势不可挡,这期间,汽车半导体也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结合数据可知,在半导体下游应用中,汽车半导体成为增速最快部分的几率很大。
总的来说,智能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全志科技在智能化领域积极布局,未来将充分受益并迎来高速发展,看好公司以后的表现。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倘若想更精确地了解全志科技未来行情,直接进入链接地址,有专业的投资顾问协助你诊股,分析全志科技的估值是高估了还是低估了:免费测一测全志科技现在是高估还是低估?
应答时间:2021-12-07,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