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奔腾正式驶向发展“快车道”

一汽奔腾正式驶向发展“快车道”,第1张

一汽奔腾现如今的品质不仅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认可,同时,其发展速度之快也为业内人士所惊叹。不过,品牌建设需要持续投入,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也需要打通集团资源、经销商网络的扩容也需要资本的投入等,这些课题的解决不但依赖资金的持续支持,更需要决策的高效率和灵活性。这对于上升时期的一汽奔腾来说,尤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月26日,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发的《关于核准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及向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批复》后,积极开展资产过户工作,截至公告日,本次交易涉及的置入资产与置出资产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已办理完毕。简单来说,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作为一汽股份非上市的全资子公司,成为一汽奔腾品牌的运营主体,一汽旗下的乘用车品牌一汽奔腾,将在集团的扶持下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而商用车品牌一汽解放也一举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随着这桩重大资产重组终于尘埃落定,一汽集团已经完成一汽轿车与一汽解放的资产置换,一汽集团整体上市的路径愈发清晰,一汽轿车必将成为一汽集团未来谋划整体上的主体平台。而一汽奔腾成为一汽股份非上市的全资子公司,这既能解决一汽同业竞争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汽奔腾品牌决策的效率和灵活性将大大提高。
在2018年“新奔腾”品牌战略发布以来,一汽奔腾在“物联网汽车”领域不断发力,并启动“天马星途”智能网联战略,规划奔腾物联网汽车的发展路线图,致力于打造“最懂未来的奔腾”。从奔腾T77到奔腾T33,再到奔腾T99,每一款汽车都在用心研发,车联网系统、奔腾电台、奔腾AI音乐、休闲娱乐等功能一应俱全,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安心、舒适的旅程。2020年,一汽奔腾还将上市C105、D357、D365三款全新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战略车型。
不难看出,经过多番的品牌调整,最近两年,一汽奔腾品牌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品牌焕新、产品升级、销量逆势增长,在车市普遍萧条的大环境下呈现出不一样的新精彩。我们同样期待着,一汽奔腾能够把握住新时代的发展机遇,在发展的“快车道”上快速实现“物联网汽车创领者”的定位和目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     Senova就是北汽绅宝的英文名称。绅宝汽车品牌的经脉里流淌着瑞典汽车品牌萨博(SAAB)的血液,可以说,绅宝就是萨博在被北汽集团收购后的重生。延续着萨博的风格传统,绅宝的定位是中高级轿车品牌。绅宝使用的技术源自萨博,而品牌是自主品牌,所以绅宝汽车可以称为国产自主品牌汽车。
      
      绅宝汽车的发动机技术来源于萨博。众所周知,萨博是做飞机发动机起家的,所以在技术以及性能上与其他自主品牌相比具有优势。此外,萨博汽车的造车理念是以结实著称,同样的理念也应用到了绅宝上。英国TOPGEAR节目就曾经对萨博汽车的结实程度作出解释和对比,详见第十八季第五集。
      
      目前,绅宝汽车在国内市场上推出了D70、D50、X65、X25、X55、X35、智行、智道等包括轿车和SUV车型。售价区间大概在6万至15万之间,属于中低端类别,与目标的中高端品牌仍有差距。但通过低端车型重新打开绅宝/萨博的市场确实是最有效的途径。
      目前的绅宝紧跟中国物联网汽车的潮流,而高智能化的汽车正是缺乏深厚历史和品牌影响力的中国自主汽车品牌追赶合资品牌的最好机遇,可以看到在汽车智能化和联网技术上,中国汽车品牌完全不亚于合资品牌。

一汽奔腾是中国产的。

奔腾轿车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一汽轿车,英文名称:FAW Car Co, Ltd),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的控股子公司,由一汽集团公司主要从事红旗轿车整车及其配件生产的优质资产重组成立。公司于1997年6月10日在长春高新技术开发区注册成立。

扩展资料:

奔腾T33是新奔腾品牌T系列的第二款车型,也是奔腾“天马星途”智能网联战略发布后推出的首款车型。从2019年到2021年,奔腾将实现智能化AI交互的技术突破与落地,让奔腾物联网汽车成为“最懂你的奔腾”,奔腾T33正是“最懂你的奔腾”的实践成果。

奔腾T33搭载了D-Life 40智能网联系统,不仅让物联网时代的智能化生活走进汽车,也让汽车成为智能化生活的载体走进用户的家庭。此前搭载于奔腾T77的“虚拟助手”YOMI再次被运用在奔腾T33上。

车联网的概念来源于物联网,即车辆物联网,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安装在车辆上的各类车载终端设备(如:GPS、摄像头、ECU、传感器、行驶记录仪等)采集车辆视频画面、运行参数、周边环境以及预测参数等信息,并借助无线通信信息技术,将这些信息传输至服务器进行处理与分析,最终提供给用户的应用服务。  

比如,工程车上安装的北斗行驶记录仪,车辆启动后北斗记录仪开始工作,详细记录车辆行驶轨迹,并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给所在单位或监管部门,方便管理人员了解车辆是否存在行驶异常问题。

一、接入方式不同
①车联网:车辆上的车载设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对信息网络平台中的所有车辆动态信息进行有效利用,在车辆运行中提供不同的功能服务
②物联网: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二、功能不同
①车联网:车辆和车载系统是参与交通的每一辆汽车和车上的各种设备,通过这些传感器设备,车辆不仅可以实时地了解自己的位置、朝向、行驶距离、速度和加速度等车辆信息,还可以通过各种环境传感器感知外界环境的信息,包括温度、湿度、光线、距离等。
②物联网: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 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 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
三、作用不同
①车联网:联网能够为车与车之间的间距提供保障,降低车辆发生碰撞事故的几率;车联网可以帮助车主实时导航,并通过与其它车辆和网络系统的通信,提高交通运行的效率。
②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

曾读到很有思辨力的一句话:“技术无法拯救行业,只有需求才能做到”。汽车有必要融入IoT物联网生态圈吗?又该怎样融入?将来的话语权会旁落吗?不妨带着问题思考答案。

物联网并不是一个新词。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他曾做出设想,未来的住宅应该具备智能家居系统,这也是物联网的一个具体应用场景。

物联网真正兴起,则要进入21世纪10年代了。2014年,谷歌收购Nest,对业界提了个醒,这家公司要在智能家居的跑道上提速了。

小米的创始人雷军也是在2013年年底,开始看到智能硬件与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到如今,小米生态链有了一定的规模,主要围绕的也是智能家居这一应用场景。

IoT生态的觉醒

物联网,即万物互联,物与物之间可以网络互通,我们也可以连接并控制万物。这就需要解决两个技术问题:1 硬件要智能,可以被控制;2 物物之间如何连接,通讯技术如何落地。

目前,技术门槛正在被碾碎。

智能硬件越来越多,小米生态链不断扩容的正是智能硬件;通讯技术也不是问题,以NB-IoT、LoRa为代表的LPWAN物联网技术正在崛起,而5G技术的发展可以使物联网加速落地。

以小米生态链为例,链条核心是手机,周边才是小米或投资、或结盟的硬件生产企业。

智能硬件搭起了物联网的基础,这是第一层建筑。再往上,第二层是内容产业,第三层是云服务。当完全搭成之后,就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了。

不过,你可能发现了,小米生态链的触角暂时并没有延伸到汽车领域。或者说,汽车还不是小米周边的硬件生产企业。

车联万物,还是人联万物?

事实上,物联网与汽车行业相融合,并非一个新热点。我们有一个词叫“车联网”,但如果仅仅理解为“汽车能上网”,那还是过于狭义了。

车联网更广阔的边界其实是V2X技术,V是汽车,X是万物,Vehicle to Everything,即车联万物。

具体有V2V(车与车)、V2I(汽车与基础设施)、V2P(汽车与行人)、V2N(汽车与互联网),再广义一点想,汽车也可以融入到智能家居的网络中去。

所以,我们也看到了,“车联万物”的核心是汽车,是站在汽车端往周边扩。小米生态链的核心是手机,当然是站在手机端往周边扩。这是两个不同的核心点,不同的扩展方向。

从目前来看,多数智能家居的生态链,一般都会以手机为核心。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手机是最为普及的智能硬件,可以做到“人手一部”。那么,每一台手机的背后,主体就是一个人。

这才是需求所在。终究,我们搭建复杂的物联网,是希望以人为核心,与万物互联,也可以控制万物。

那么,问题来了。汽车有可能成为下一代移动终端,也可能成为人们移动的“第二起居室”。汽车与智能家居一定会融合在一起,而且,互联的边界还要拓展到更广的领域。

但是,在这个融合的过程中,核心究竟在汽车端,还是在手机端?哪一种“物”,可以真正代表背后的“人”?

下个十年,谁是核心?

重新再来审视开篇那句话,“技术无法拯救行业,只有需求和场景才能做到”。

汽车与智能家居生态链相融合,技术上的难度并不大,但核心还是看需求,而需求到达了一定程度,也会倒推着技术走向成熟。

美好生活是人类一直以来的追求,物联网大融合的需求势必存在。那么,这场融合会怎样进行呢?我们试着畅想一下。

1 谁在主导?

究竟汽车端是核心,还是手机端是核心,也可能两者都不是,智能穿戴设备反而有可能成为核心。

我们可能戴着一款智能眼镜,或者一块智能手表,具备远程 *** 控各种智能硬件的能力,既可以控制家居家电,也可以控制车辆来去。当然,如何控制智能硬件,能语音对话的,就别动手。

2 车能干什么?

车与家之间,其实是空间上的一种转换,我们可能需要一种无缝衔接式的对接体验。

比如,你正在家中用智能屏幕观看一条视频,却着急乘车赶往目的地,当进入车内时,可以在车载屏幕上继续观看。

此时,汽车可以完美承接智能屏幕的作用,也可以说,进入车内与家中无异,相关内容与服务不会断点与卡顿。但前提明显是,汽车要实现自动驾驶。

3 完全自动驾驶

完全自动驾驶,或在有限区域内的自动驾驶。纵使在主要行程路线中,可以选择手动控制车辆,但在达到目的地之后,“最后一公里”的自动停车需求仍是很充足的。

未来将允许车辆自动寻找车位停放,并自动充电,而在下一次出发的时候,又可以通过远程召唤,让车辆在指定地点等候我们。

4 共享出行可能真的会成真

现在的共享出行,脱离不了租赁的本质,取车还车的痛点也没有解决。真正的共享出行仍需要与自动驾驶深度捆绑,自动来,自动走,闲置资源可以更好地运转起来。

但是,共享化未必会消灭汽车私有化,我们或许还需要一定的独享权,就像手机基本实现了“人手一部”,私有化特征其实很明显。而汽车独享于我,其个人差异化将体现在内部布局及内容服务层面,外观设计或许越来越趋同。

经济条件允许则买车,暂时不允许则共享,大概会形成这样一种汽车消费观。

5 汽车去品牌化

汽车品牌越来越少,而产品将越来越趋同,融入到整个生态链之后,产品自身的品牌已经不重要了(类似于小米生态链的现状),消费者优先记得的,是生态链的名字,或者内容服务商的名字。一句话总结,软件压倒硬件。

未来畅想,未必全对。只是,追求更美好生活的需求一定会在未来肆意生长,那就驱动技术来一场变革吧。

越来越美好,越来越进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根据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的定义,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s)是由车辆位置、速度和路线等信息构成的巨大交互网络。通过GPS、RFID、传感器、摄像头图像处理等装置,车辆可以完成自身环境和状态信息的采集;通过互联网技术,所有的车辆可以将自身的各种信息传输汇聚到中央处理器;通过计算机技术,这些大量车辆的信息可以被分析和处理,从而计算出不同车辆的最佳路线、及时汇报路况和安排信号灯周期。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活点定义: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它包括互联网及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兼容互联网所有的应用,但物联网中所有的元素(所有的设备、资源及通信等)都是个性化和私有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9895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