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与智能控制着两个专业有什么区别

物联网与智能控制着两个专业有什么区别,第1张

物联网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就像我们熟知的互联网包含网络,电脑,软件应用,手机等。物联网专业你要学的东西很多很杂,RFID、条码、传感器、电路、通信、软件编程、单片机等一大堆课程。而智能控制更偏向于一个方向,学的东西相对少一些,更偏向于机械自动化吧。如果要是选专业最好的了解方式就是去某个学校的贴吧去问学长。

信息与控制工程中物联网工程在四川属于低就业情况。物联网工程在四川成都招聘需求量最高,占45%,在四川排名第一,相比起来深圳,上海,北京是非常低的,物联网工程市场庞大,就业前景非常好,在一线发达城市,沿海城市中需求量大,就业率高,而四川主要发展的是医药化工业、饮料食品业、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物联网工程属于电子信息业,就业率是很低的。

1物联网主要应用领域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广泛,简单介绍几个应用场景:物流与仓储、健康与医疗、智能环境、社交智能交通、智能建筑、文物保护、古迹的实时监测、智能家居、定位导航、物流管理、视频监控、数字医疗等产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物联网应用范围

2 简单介绍几个应用例子

1)智慧城市

一般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边计算、大数据挖掘分析、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还有运用三维可视化大数据平台、物联网云平台、移动终端以及各个智能硬件设备,实现城市物联感知、城市管理、城市服务等功能,提高政府监管服务、决策的智能化水平,形成高效、便捷、便民的新型管理模式,为城市构建智能型,管理型决策平台。

智慧城市下智慧园区

智慧城市主要应用功能包括智能交通系统、智慧能源系统、智慧物流及建筑服务系统、城市指挥中心、智慧医疗、城市公共安全、城市环境管理、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等八个方面组成。

2)智能农业

智能农业基于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种无线传感器实时采集农业生产现场的光照、温度、湿度等参数及农产品生长状况等信息而进行远程监控生产环境。将采集的参数个信息进行数字化和转化后,实时传输网络进行汇总整合,利用农业专家智能系统进行定时、定量、定位云计算处理,及时精确的遥控指定农业设备自动开启或是关闭。

智能农业

3)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电子传感技术、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交通管理的一个体系,建立起一种能在大范围、全方面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管理系统。

车联网

3 个人经历

我之前是学习机械的,所以物联网相关知识都是自学的。本科毕业工作几年,发现工业物联网行业是未来的风口。就辞职考研了,研究生期间主要研究的是机电一体化与物联网控制。物联网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除了在工业方面,它是涵盖单片机、传感器、通信技术、云存储技术、数据可视化和数据挖掘等一系列学科。诸如:嵌入式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M2M技术、云计算及中间件技术。我也构建一套智能家居系统。

智能家居领域由于其多样性和个性化的特点,也导致了技术路线和标准众多,没有统一通行技术标准体系的现状,从技术应用角度来看主要有三类主流技术:
第一类——总线技术类
总线技术的主要特点是所有设备通信与控制都集中在一条总线上,是一种全分布式智能控制网络技术,其产品模块具有双向通信能力,以及互 *** 作性和互换性,其控制部件都可以编程。典型的总线技术采用双绞线总线结构,各网络节点可以从总线上获得供电,亦通过同一总线实现节点间无极性、无拓扑逻辑限制的互连和通信。
总线技术类产品比较适合于楼宇智能化以及小区智能化等大区域范围的控制,但一般设置安装比较复杂,造价较高,工期较长,只适用新装修用户。
第二类——无线通信技术类
无线通信技术众多,已经成功应用在智能家居领域的无线通信技术方案主要包括:射频(RF)技术(频带大多为315
和43392MHz)、VESP协议、IrDA红外线技术、HomeRF 协议、Zigbee 标准、Z-Wave 标准、Z-world
标准、X2D 技术等。
无线技术方案的主要优势在于无需重新布线,安装方便灵活,而且根据需求可以随时扩展或改装,可以适用于新装修用户和已装用户。
第三类——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充分利用现有的电网,两端加以调制解调器,直接以50Hz 交流电为载波,再以数百KHz 的脉冲为调制信号,进行信号的传输与控制。

站在 科技 的角度,理解城市。

编辑 | 刘景丰

2021年12月4日, 科技 智库「甲子光年」在线上举办了2021「甲子引力」大会。当天下午的“大国制造”专场上,在洪泰基金合伙人/洪泰智造创始人乔会君的主持下,东华云计算董事长兼CEO郭浩哲、云从 科技 联合创始人姚志强、特斯联高级副总裁刘斌、九号公司商用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董纪冬以及升哲 科技 产品副总裁付刘伟就“智慧城市智慧之路”展开圆桌讨论。

在与会嘉宾的讨论中,一个共识是,当下的智慧城市仍处于初级阶段,经过8年建设的智慧城市在有些地方仍不智慧的原因,是因为数据的不互通。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推动感知层建设,未来十年智慧城市的建设重点将是传感器;二是解决数据隐私问题;三是在机制上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正如九号公司商用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董纪冬所言,人工智能对世界的改变是从点和线开始的。这意味着,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仍将经历一个漫长的缓慢阶段。

以下为圆桌实录,「甲子光年」对部分内容进行整理:

乔会君: 大家好,这次是线上直播,向线上的观众、各位嘉宾问好,我是洪泰基金的乔会君,今天主持智慧城市论坛。

智慧城市这个话题从十多年前就开始提,当时国内的华为、中兴走得比较靠前,另外就是几大运营商,这是第一波智慧城市的从业者。后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起来,新的技术在智慧城市领域开始有所建树、有所作为。接下来,每位嘉宾简单介绍一下自己,以及公司,最关键的是我们这家公司在智慧城市这个行业里具体参与到哪些环节。

我们先从东华云郭总开始。

郭浩哲: 我是东华云计算郭浩哲。东华云在智慧城市领域耕耘8年时间,是智慧城市最早的一批参与者。现在是以物联网、大数据为核心的智慧城市综合服务商,擅长智慧城市的统筹建设,在部分产业专题上有非常多的积累,像数字广东、一部手机游云南、长沙超级大脑、南宁的 社会 治理,还有乡村振兴以及文旅领域的案例我们也在参与,是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能力和经验的载体。

姚志强: 我是云从 科技 的姚志强。云从 科技 是2015年成立的人工智能公司,最早我们做的是单点人工智能技术,也就是人脸识别等。随着人工智能进化,还有我们在行业中的耕耘,逐渐从单点感知类技术向决策全链闭环演进。具体到智慧城市建设中,我们是用人机协同的 *** 作系统,助力人工智能指挥城市的新基建,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比较好的基础。

刘斌: 我是来自特斯联的刘斌,在公司负责产品技术体系的工作。特斯联是中国光大集团旗下“三大一新”中新 科技 企业的重点代表,已成立六年,在智慧城市领域走过三个阶段——从智慧城市的10、20到30的阶段。最初10我们叫设备即服务阶段,20是解决方案阶段,现在特斯联已在重庆、德阳、武汉建设AI CITY人工智能城市的建设和运营服务阶段。后面我希望分享一下特斯联在AI CITY服务里面的体验和感受。

董纪冬: 我是九号公司商用机器人业务的负责人董纪冬。九号公司成立于2012年,到明年是我们的十周年。

九号公司去年在科创板上市,总的使命就是要简化人和物的移动,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和有趣。基于这样的使命,九号公司的产品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解决人们短距离出行问题的平衡车、滑板车,以及电动车、电动摩托车等短距离交通类产品;还有一类产品致力于简化物的移动,那就是机器人产品,我们目前已经推出的主要产品以配送机器人为主,当然未来我们也会推出更多不同的机器人产品。

九号公司就是通过把智慧注入到短距离交通,注入到机器人产品和服务中,为智慧城市作贡献。

付刘伟: 大家好,我是来自升哲 科技 的付刘伟。升哲 科技 是一家基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数据服务商,在智慧城市方向面对的政府业务比较广泛,第一块是最基层的芯片,我们物联网传感器的感知芯片;再往上会提供城市级的网络,目前已经覆盖100多个城市;再往上会提供一系列城市级的管理系统,这个城市级管理系统会面向 社会 治理、智慧城管或者是一些水利等业务场景。通过这样一套体系,我们在智慧城市方向为客户提供一套端到端的服务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更好地通过算法、物联感知的技术,更快、更高效地提升治理和管理水平。同时,能够为老百姓提供一些实打实的便民服务。

乔会君: 之前我已对各位所在的公司有了较宽泛的认识,刚才经过各位简单的介绍,我相信视频前的观众也对各位的公司有了大概了解。

我认为特斯联和东华云这两家公司,可能在智慧城市前端的实施上投入的精力更多一些;九号机器人比较细分,它的业务模式很明确,产品也很明确;升哲 科技 、云从 科技 、九号公司,这三家公司更多的是在自身的产品和技术上做到一定突破,我们的客户更多地类似于特斯联或者东华云这样类型,通过与他们合作,由他们在前端综合性的实施,我们提供一些单点的技术支撑。

关于特斯联,我们和他们在一栋楼办公,有很多的业务交集,特斯联在重庆也与政府有一些合作,也了解我们业务的类型。在我们新基建产业链里边,特斯联在前端的实施能力,综合部署和实施整合能力相对来讲做得更强一些。请问特斯联的刘斌总,您认为最近这5年,我们这些从业者,对于新 型智慧城市的理解、需求,跟5年之前有没有明显的变化

刘斌: 新型智慧城市这五年的发展,其实还是很快的。最近这5年我们可以看到, 新型智慧城市会更加注重顶层的设计工作,把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这些技术都植入到整个新型智慧城市里面 ,也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和架构,像城市大脑、城市的智能体、各种各样城市的中台、数字的底座、城市的 *** 作系统等等,整个技术含量有一个大幅度提升。但是对于特斯联而言,我们目前发现新型的智慧城市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 由于国家双碳的政策出台,大家现在会更加注重新型智慧城市里面低碳,甚至是零碳的设计工作 ,所以无论是在大数据中心,还是在政府的办事大厅,医院等等建筑体的改造上面,我认为接下来会更多地结合低碳目标应用更多的智能调控手段。

乔会君: 谢谢,同样的问题想问东华云的郭总,您跟特斯联在大的业务类型上其实有相似之处,可能具体实施的侧重点不太一样,刚才你也提到,东华云成立8年时间,在南方的区域的部署相对多一些。也请你分享一下对于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最近5年和之前5年比较明显的变化。

郭浩哲: 我们和特斯联还有不一样的地方,因为从生长的背景上来讲, 我们是从系统集成商到方案服务商再到智慧城市服务商的延续,对IT基础设施的走向或者理解经历了很多阶段。 我对特斯联也比较了解,大家确实有些不一样,他们有一些互联网比较重要的技术。

但从我的视角上来看, 今天的智慧城市还处在非常早期,即使我们努力了8年,我依然会觉得还处于早期阶段。 它可能还分成一个小的环节,从硬件到软件,现在到感知能力,或者到服务能力的提升,即使有了数字广东的案例,在民生,企业服务,以及政府效率提升上都有了大幅度的改善。其实大家现在提到的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或者新基建,我认为未来的十年,甚至更长的周期里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传感器。 今天我们无论是谈到双碳还是谈到城市的管理,在城市的感知层上的能力还是远远没有打通,我们对整个城市的理解力是非常依靠数据认知的,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都是应用服务层的突破,而且应用服务层的突破在过往几年,特别过往三年已经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变。再往下,大家最需要耐心去突破的方向,我认为传感器是最核心的技术。

乔会君: 对于城市的理解,我们需要感知到足够多的数据才可以做到智慧。我之前有过了解升哲 科技 ,他们在传感器层面耕耘相对更深一些,技术储备的会更多一些,我想请付总就刚才郭总的话题简单发表一些观点?

付刘伟: 郭总提到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我们现在都在说智慧城市的建设,城市感知建设。我怎样能够感知到整个城市立体空间、物理世界数字化的过程呢?包含形形色色很多方面不同维度的点,比如地底下的轨交、管网,路面的交通信号、路灯、井盖,以及对环境的感知,包括尾气排放、空气质量、二氧化碳浓度等。 以及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做整个城市的立体化呈现,都需要不同传感器去完成,这导致我们去做感知数字化过程中,它的标准,传感的协议,其实没有达到一定程度上的统一,所以在数据收集时候也是非常痛苦、非常难的。

除此之外,因为本身运营机制问题,导致数据难以打通。我们从2017年开始做物联网芯片,目的是在不同类型的传感终端,通过统一的芯片把大家最难的数据统一化,或者解决掉数据传输问题。

我们也会看到另外一个现象,在一线城市,很多的水表、电表、燃气表,大家都能够在手机上缴费了。如果回到三四线城市,其实还是非常原生态的做法,大家会去水务所现场缴费。在北京、上海很稀松平常的事情,回到三线城市之后还是非常难去改变的,这涉及到很多的改造成本问题,还有运营机制的问题。

所以我觉得,现在基于物联感知的城市建设,算是进入快速和增长的阶段,大家都有意识、行动开始做了, 未来的两三年、三五年,在感知层城市建设会达到一定统一化和标准化。

乔会君: 付总的回答给我提了个醒,一线二线城市,和三线四线城市的区别。开篇时候也提到,我认为智慧城市在中国真的是刚刚起步,刚才特斯联、东华云都提到,我们一线城市宽度还不够,升哲 科技 付总还提到,我们三四线城市下沉力度还不够。关于付总我有一个技术问题想请教,升哲把所有传输通过一颗物联网芯片解决,但是在智慧传输里边它的通信协议是不一致的,我不知道咱们用的是什么协议,正常的WIFI、Zigbee、蓝牙等这几种协议,咱们怎么把统一协议用在一颗芯片上,或者只做协议层不做传输层的东西?

付刘伟: 我们是通过两个方式去协同完成的。第一,我们有一套自建的城域级网络;然后,这个网络是协同我们自研的物联网芯片,在各个领域去应用,比如说我们能够看到烟雾感知终端、电力感知终端,像水表、燃气表。

乔会君: 咱们通信协议是基于什么标准的?

付刘伟: 是我们自研的一套LPWAN物联网通信协议。

乔会君:这也是任重道远,如果在通过自研的标准在国际推广的话很困难,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生态系统,我们也祝愿升哲 科技 能够做出我们中国自己的标准体系。

付刘伟:所以我们会把它变成一个实体芯片化,目前已经和上下游一些合作伙伴做成很多落地的项目。

乔会君: 智慧城市还有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就是智慧城市的建设其实是伴随着更多的公民或者居民的个人隐私,家庭,无论是出行或者消费,或者家庭的日常的行为,这些隐私是一个互相伴随、相辅相生的状态。请问云从 科技 的姚总,云从是2015年从人脸识别起步来做,您是如何看待智慧和隐私这个问题的?

姚志强: 这个话题比较大,可以从很多维度看这个事情,从智慧城市来看,智慧城市包含的面比较广,不光是个人的数据,比如面临to G、to B的,还有业务、流程各种数据,我们处理更多集中在这块。

另一方面,从人工智能未来发展方向这个维度去看,我们认为智能一定是要和人相互协作的。不能简单为了发展智能,最终会变成侵犯人甚至取代人的局面,所以我们提出人机协同。我们认为在这样的发展方向上,能找到更好的技术结合点。

乔会君: 同样的问题问一下九号公司的董总,九号机器人给你们贡献营收最多的是个人商用的产品,你们对智慧城市以及公民隐私边界如何把握?

董纪冬: 接着刚才讲到的,智慧城市建设目前总体处在初级阶段,我们更大的程度上其实还是要去深层次感知我们的城市,我觉得这个升华是非常有意义的。无论是九号公司的短交通类的产品,还是机器人类的产品,主要还是在一个细分领域,就是怎么样能够通过这些传感器来感知路径,感知地面,感知和移动或交通相关的这一类的场景,给人们提供服务。

九号公司的所有产品从架构上来讲,可以理解成为“端”这一类的产品,通过对我们产品的使用,为大家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有趣的产品和生活体验。

对于九号公司这一类的企业来讲,是需要不断地数据积累迭代我们的产品,进而让我们的产品能够提供更加便捷、更加智能的服务给我们的客户。当然与此同时,也需要我们严格遵守数据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积极接受国家相关部门监管。

乔会君: 我认为在数据、智慧、数据隐私中间的权衡,可能是未来甚至更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所有行业从业者,以及政策制定者,都不能回避的一个话题,数据安全法的落地,也是促进我们行业良性向前发展的保证。

乔会君: 各位简短一分钟介绍一下我们自己的企业在智慧城市中做得比较好的方面,或者一个案例,一个经验,给大家做一个分享。

姚志强: 我举一个我们最近的案例。我在成都天府新区做的智慧城市的案例,其实和前面几位老总意见比较一致。在当前这个阶段做智慧城市,首先把规划做好。所以我们说和信通院一起做顶层规划设计,保证既能够立竿见影,又能够为未来的运营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可以结合更多的生态企业方案或者产品应用到我们智慧城市中去,帮助天府智慧城市更好地发挥作用。比如低碳公园城市,它的底层核心就是说通过智慧这种方式去提升整体的运营效率,达到低碳效果,让政府感知层面看得清,在智慧层面用得好,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

刘斌: 特斯联现在已经在重庆市的高新区,打造了一座120万平方米的AI CITY城市,这个城市已经进入运营阶段。特斯联AI CITY的成功之处就是树立一个 科技 标杆,我们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技术和双碳技术,实现 科技 对产业的创新和赋能。

AI CITY也是一个产业升级的载体和 科技 能力的超级实验室,同时基于AI CITY打造城市超级系统底座,通过底座整合整个政产学研用各类生态伙伴的能力,并且运营过程中持续对产生数据进行自我更新和自我学习,通过这样实现整个城市持续的净化和更新,不断提升城市的智慧化体验。

所以有一句话,预测未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创造未来,目前特斯联已经在重庆创作了一座AI CITY,这样每个角落都有流动的数据在产生,也有一个统一的城市 *** 作系统在持续提供服务。

我们希望以后每个城市,每个空间单元都有自己的AI,都能够进行持续的更新,大家都能享受到数字化进程的成果和便利,欢迎各位业界的同仁有机会一起来重庆的现场进行观摩和讨论。

乔会君: 董总,您给大家分享一下咱们九号公司在智慧城市比较成功的一个案例。

董纪冬:我们九号公司对于人工智能改变世界有自己的看法。我们觉得它跟互联网从面上改变这个世界不一样,我们认为, 人工智能对世界的改变可能是从点和线上来改变 。以我们的室内配送机器人为例,目前我们的室内配送机器人已经在全国上千家的酒店和写字楼里落地应用,用来解决人们在建筑物内部,楼宇内部怎么便捷地获得物品、快递之类的服务。未来我们会把应用扩展到更多场景。这是我们九号机器人对于智慧城市的做法。

我们对智慧城市的最终理解就是,智慧城市建设通过建立城市要素间的万物互联、强化以需求为导向的立体化服务,目的是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有趣,工作更加高效。智慧城市建设是需要在不同的细分场景,有不同的智能硬件产品的,可以在城市生活的任何场景,为人们提供一个便捷、高效、智慧的服务,进而建立更加便捷、高效、智慧的城市生活,这是我们九号公司未来对于智慧城市的一个理解。

乔会君: 董总提的这一点特别好,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间一些商用机器人的应用,为我们整个抗疫的作出了非常非常突出的贡献。接下来请升哲的付总做一个介绍。

付刘伟: 我分享一下我们在宜昌市点军区做的新基建项目的落地情况。这个项目是一个共同投入、共同运营的模式。我们和政府建立一个长期合作运营的模式,我们帮助当地建立算力中心,在这之上搭建相应的业务平台。我们与长江沿岸地区会有生态环境保护的业务场景;也会有山区民生水体改造的场景,解决民生供水的问题。另外,也包含整个城区市域治理,包含一些森林防火等一系列方向的业务。

我们在当地已经经过半年的合作运营,形成了比较好的运营模式,同时也带动了当地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我们合作伙伴的一些生态公司也在本地进行了相应项目的落地。这样的话由我们去做引导,和合作伙伴公司一起在本地建立人工智能生态产业,带动本地的新型经济增长。通过半年时间的运行,本地已经产生了相应的经济效益。

乔会君: 智慧城市最终希望解决的问题,是为这个城市里生活的每个公民个体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工作和生活的方式。无论通过我们自己直接实施,还是通过政府一起来实施,最终还是要服务到城市的每一个个体。

郭浩哲: 我这几年感触最深的项目还是我们交付的国务院客户端。它包含 健康 码、行程卡,以及一些资讯的功能。这可以看出,一个庞大的系统如何启动,在与C端连接的方式上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载体,无论是用小程序的方式,还是用直播的方式。

我们希望在服务上,能做与C端市民、百姓都有连接的产品,再结合后台物联网的能力或者统筹建设的能力,让大家在一个无边界的、可扩展的场景里面使用。国务院客户端让我感受到了这个产品,和它已经带来的 社会 效益。

乔会君: 谢谢郭总,今天因为时间原因我们的交流就到这里。通过与各位的交流我做一个简单总结,提取几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 低碳 ,从今年开始在智慧城市领域,低碳是我们每一个从业者都绕不开的话题;第二个关键词, 数据的隐私 ,这是我们这个行业能够 健康 、稳定、有序发展的保障,我们必须直面解决问题。希望我们整个行业能够团结在一起,更好的为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我相信以中国的体量,中国的发展模式,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一定会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最后,祝我们甲子引力大会越办越成功,祝中国智慧城市更好、更 健康 、更快速往前发展。

谢谢各位嘉宾,谢谢!

物联网好一些
年初教育部下达了高校设置物联网专业申报通知,众多高校争相申报。由于物联网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从技术角度,主要涉及的现有高校院系与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电子与电气工程,电子信息与通讯,自动控制,遥感与遥测,精密仪器,电子商务等等。物联网专业可能会在上述这些院系中开设。 与物联网应用相关的专业, 如建筑与智能化,土木工程,交通运输与物流,节能与环保等等,可能会考虑开设选修课或在研究生、博士生阶段设置相关交叉学科的学位。 物联网可以是一个“专业”,但不一定是一个“学科”。国内有些专家反对设置“物联网专业”,因为定位不清,一个学校往往有好几个院系争夺“物联网专业“的申报,又不是一个明确的学科,难以培养出真正的专业人才,培养出来的人可能是“万精油”,懂得多但是不精,尤其是本科阶段,建议只作为研究生专业,像MBA一样的模式。和目前许多高校设置的“电子商务”专业一样,“电子商务”也有同样的定位不清问题,只要高校设置的物联网专业能够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尤其是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就应该可以设置,不必拘泥于它究竟属于哪个现有的“学科”。
下表列出了一个高校物联网专业课程设置的初步建议,算是抛砖引玉。 课程 1、 物联网产业与技术导论 使用电子工业出版社《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等等教材。 在学完高等数学,物理,化学,通信原理,数字电路,计算机原理,程序设计原理等课程后开设本课程,全面了解物联网之RFID、M2M、传感网、两化融合等技术与应用。 课程
2、C语言程序设计 使用清华大学出版社《C语言程序设计》等教材。 物联网涉及底层编程,C语言为必修课,同时需要了解OSGi,OPC,Silverlight等技术标准。 课程
3、Java程序设计 ,使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Java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等教材。 物联网应用层,服务器端集成技术,开放Java技术也是必修课,同时需要了解Eclipse,SWT, Flash, HTML5,SaaS等技术。 课程
4、无线传感网络概论,使用 无线龙通讯科技出版社《现代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短距离无线通讯入门与实战》等教材。 学习各种无线RF通讯技术与标准,Zigbee, 蓝牙,WiFi,GPRS,CDMA,3G, 4G, 5G等等 。 课程
5、 TCP/IP网络与协议 ,《TCP/IP网络与协议》,清华大学出版社,等教材。 TCP/IP以及OSI网络分层协议标准是所有有线和无线网络协议的基础,Socket编程技术也是基础技能,为必修课。 课程
6、嵌入式系统技术, 《嵌入式系统技术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等教材。 嵌入式系统(包括TinyOS等IoT系统),是物联网感知层和通讯层重要技术, 为必修课。 课程
7、传感器技术概论, 《传感器技术》,中国计量出版社,等教材。 物联网专业学生需要对传感器技术与发展,尤其是在应用中如何选用有所了解,但不一定需要了解传感器的设计与生产,对相关的材料科学,生物技术等有深入了解。 课程
8、RFID技术概论,《射频识别(RFID)技术原理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等教材。 RFID作为物联网主要技术之一,需要了解,它本身(与智能卡技术融合)可以是一个细分专业或行业,也可以是研究生专业选题方向。 课程
9、工业信息化及现场总线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等教材。 工业信息化也是物联网主要应用领域,需要了解,它本身也可以是一个细分专业或行业,也可作为研究生专业选题方向。 课程
10、M2M技术概论 , 《M2M: The Wireless Revolution》,TSTC Publishing,等教材。 本书是美国“Texas State Techinical College”推出的M2M专业教材,在美国首次提出了M2M专业教学大纲,M2M也是物联网主要领域,需要了解,建议直接用英文授课。 课程
11、物联网软件、标准、与中间件技术 ,《中间件技术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电子工业出版社,等教材。 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应用,软件是灵魂,中间件是产业化的基石,需要学习和了解,尤其是对毕业后有志于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学生。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进入了智能化的阶段。
本文分享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控制方法,欢迎大家共同探讨。
1、 远程控制原理一,原理框图如下所示:
此种方法,不需要数据库,因此只能实现较少接入设备,实时的查询和控制,如果设备长时间不在线就可能控制失败,(当然如果服务软件一直不清除命令的数据记录,也能够保存一段时间,直至服务器断电或者服务软件关闭,但是一般为了设备的稳定运行,服务软件不会一直保存控制命令,会定时清除并释放相应内存。)
2、 远程控制原理二,原理框图如下所示:
此种方法,手机控制端直接和服务器上面的数据库进行通讯,服务软件定时去在数据库里面查询有无相应设备的数据,并发送给设备进行通讯和控制。这种模式是大多数商用模式的原型,可以同时接入更多的设备,因为设备的信息都在数据库里面,服务软件可以分时进行处理,甚至的软件异常关闭、重启也不影响用户数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9905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