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科技学院就业前景

防灾科技学院就业前景,第1张

院校专业:

防灾科技学院隶属于中国地震局,是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救灾高等教育为主、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始建于 1975年,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000余人。,学校立足防灾减灾行业,面向应急管理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体,硕士研究生教育、成人学历教育、行业培训等多层次、多类型并存的现代办学体系。,学校现有本科专业 32个, 包括防灾减灾核心类专业11个(地球物理学、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测绘工程、地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应急技术与管理)、防灾减灾支撑类专业13个(工程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通信工程、地理科学、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应用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工程)、防灾减灾拓展类专业8个(金融学、投资学、会计学、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英语),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和经济学等五大学科门类。32个本科专业中,获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发展学科各1个、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高地、1个省级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1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科涵盖自然灾害成因机理、发生发展、防灾减灾措施、应急救援处置、灾后恢复重建等全过程,凝练整合 12个支撑学科及34个科研平台,构建了“全过程、一体化”学科体系和支撑科研平台体系,包括20余个教学科研实验中心及90余个各类实验室,拥有国内高校最先进、最齐全的地震监测类仪器,仪器设备总值298亿元,生均330万元。建有7个校级重点实验室、2个河北省重点实验室和1个中国地震局重点实验室。先后成立综合防灾减灾、防灾减灾发展战略、工程结构减震隔震、防灾减灾技术与装备等24个校属科研机构。,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立足防震减灾行业,面向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领域培养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设地震动力学与地球探测技术、地质资源与灾害地质、防灾减灾工程、地下水工程与地震流体动力学、灾害监测技术与工程安全、灾害信息处理技术、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减灾规划等培养方向。,学校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单位和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11个;承担省级防灾减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高地、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发展学科、省部级重点建设实验室、国际合作实验室等项目。近五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科技攻关计划项目、“863”计划课题、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等680多项,科研经费累计近102亿元,取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近20项。,学校着力开辟凝练了地震前兆背景场、岩土工程抗震、城市防震减灾规划、城市震害预测、地震地质灾害、地震观测信息处理、地震前兆观测仪器、灾害风险与应急管理等 8个特色研究方向,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防灾减灾科研体系。学校承担了防震减灾规划编制项目等行业技术服务、社会服务项目200多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公共效益。学院深度参与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重大灾害的现场救援、科学考察、灾害损失评估以及中小学房屋破坏情况考察工作。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期间,学校向中央提出了“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议”被教育部等有关部委采纳,随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校安工程”在全国铺开,极大提高了全国校舍地震安全保障。,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完备,建有现代化图书馆、网络信息中心、室内体育馆、游泳馆、高标准运动场等设施。图书馆纸介藏书近 100万余册,并拥有“中国知网”“维普”等30多个电子资源数据库。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到37万元,建有地震科学、工程地震、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等多个实验中心,有各类实验室86个,拥有国内高校最先进、最齐全的地震监测类仪器;有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00多个,拥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级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学校作为我国防震减灾基础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已为地震系统和社会培养了近 4万名毕业生,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勇于担当、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多人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及全国和省级劳动模范称号,地震系统70%的地震监测一线人员,80%的地震台(站)长毕业于此,学校因此被誉为“地震系统的黄埔军校”。,学校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 “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高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坚定不移朝着我国防灾减灾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科技创新中心、文化辐射中心、信息交流中心目标迈进,为提升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其他信息:

1防灾科技学院宿舍条件 餐厅情况:南校区——思源餐厅,清真餐厅,教工餐厅。北校区——望舒餐厅。 住宿情况:南校区:有5幢学生宿舍楼,其中一幢为女生楼。北校区:回字型学生宿舍楼。 北校区一个寝室八个人一个阳台,能洗脸,晒衣服,公共卫生间,一个桌子,4、5把椅子,一个风扇。南校区,4、5号学生公寓,特别小,特别挤,1、2、3号学生公寓还行,但是没有北校好,阳面住5个人阴面住3个人,寝室都有桌子有风扇有椅子。2防灾科技学院校园环境 防灾科技学院(>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975年 公立 工科 中国地震局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Electrical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工程设计技能,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从事电子信息系统和设备的研发、测试、维护、运营,尤其在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等领域具有一技之长的技术人才。
就业及深造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知识面宽、就业范围广、适应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等优势,通过四年学习,能够担任嵌入式系统、物联网等典型电子信息系统的研发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信息管理和系统维护工作,亦可到大专院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学生在本专业继续深造的专业领域包括电子工程、通信工程和计算机等专业。本专业就业前景良好,是热门专业,就业率100%,预计未来几年内仍会保持良好的就业前景。
培养特色
本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接受工程实践和动手能力的训练,能够适应电子信息技术企业对实践能力的要求。本专业尤其注重在嵌入式系统、物联网应用等方面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毕业生能够迅速上手从事这些领域的研发、产品设计、测试、工艺等工作。主要课程有电路理论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息理论与编码、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自动控制原理、检测技术、嵌入式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等,学生还必须参加电子工艺实习,在校期间可以申请学校、北京市和国家设计的大学生项目,增加自身的能力。
教学科研力量
本专业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占88%,中青年教师占75%。我专业教师在电路技术、微电子和微机械、信号处理等专业前沿领域展开了广泛的科研工作,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国防基金等各类国家级和其它研究项目20余项,发表科学研究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含EI)80余篇。我们同时鼓励高年级本科生参与到科研工作中来锻炼自己的能力,两年来承担国家和学校“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十几项。该专业除了建有电子技术系列基础实验室外,还建有单片机实验室、计算机接口实验室、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室、现代数字系统设计实验室、信号与系统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同时建有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室,情感计算实验室,媒体计算实验室等科研实验室。
本专业招收理工科类考生,学制四年,毕业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华安物联网主题股票基金(基金代码001028,高风险,波动幅度较大,适合较激进的投资者)现在正处于新基金封闭期,封闭期一般为一两个月,不超过三个月,封闭期内暂停申购和赎回业务,投资者资金不得进出,每周五公布净值更新 ;封闭期结束后开放日常申购和赎回业务,每个交易日公布基金净值更新 。

一、防灾科技学院在哪里

防灾科技学院地址在河北省三河市燕郊开发区学院街465号,该校是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高等教育为主、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中国地震局。

二、防灾科技学院介绍

防灾科技学院隶属于中国地震局,是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高等教育为主、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始建于1975年。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

学院坚持“人本治校、特色立校、人才强校、和谐兴校”的办学理念和“优化结构、深化改革、强化特色、提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思路,立足防震减灾行业,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体,兼有硕士研究生教育、成人学历教育、行业技术培训等并存的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现代办学体系,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学院服务国家防灾减灾事业发展需要,坚持内涵发展;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有30个本科专业,包括防灾减灾核心类专业:地球物理学、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测绘工程、地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公共事业管理(应急管理)等;防灾减灾支撑类专业:工程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通信工程、地理科学、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应用心理学等;防灾减灾拓展类专业:金融学、投资学、会计学、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英语等。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和经济学等五大学科门类。

学院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并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被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单位;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批准为“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防灾减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高地等各类“质量工程”项目及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发展学科、省部级重点建设实验室、国际合作实验室等。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实验平台,形成了地震前兆背景场、岩土工程抗震、城市防震减灾规划、城市震害预测、地震地质灾害、地震观测信息处理、地震前兆观测仪器、灾害风险与应急管理等8个特色研究方向,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防震减灾科研体系。

学院服务防灾减灾的整体实力不断加强,承担了防震减灾规划编制项目等行业技术服务、社会服务项目100多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公共效益,为防灾减灾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学院深度参与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鲁甸地震、九寨沟地震等重大灾害的现场救援、科学考察、灾害损失评估以及中小学房屋破坏情况考察工作,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做出了重要贡献。汶川地震期间,学院专家向在灾区视察灾情的中央有关领导和教育部领导提出了“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议”被教育部等有关部委采纳。之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校安工程”在全国铺开,成就了一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丰碑。

学院有一支朝气蓬勃、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包括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8个省部级教学团队),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科技攻关计划项目、“863”计划课题、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等多项高水平应用研发项目,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防震减灾科技成果奖等)。

学院教育教学设施完备,建有现代化图书馆、网络信息中心,室内体育馆、游泳馆、高标准运动场等设施。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到325万元;图书馆馆藏图书87万册、电子图书775万册、各类数据库28个,建有现代化图书信息系统,建立了完备的文献保障体系。校园网络系统全面覆盖,能够有力保障教育教学和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需要。学院建有地震科学、工程地震、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等多个实验中心,有各类实验室86个,拥有国内高校最先进、最齐全的地震监测类仪器;有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00多个,拥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级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

学院充分发挥学科和专业优势,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一定研究发展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学院大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500余项,其中全国性奖励130多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0多项。本科生就业率保持良好,考研率保持较高水平。学院作为我国防震减灾基础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已为地震系统和社会培养了近4万名毕业生,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勇于担当、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多人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及全国和省级劳动模范称号,地震系统70%的地震监测一线人员,80%的地震台(站)长毕业于学院,学院因此被誉为“地震系统的黄埔军校”,在我国防震减灾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9969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