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1日5g网络商用正式启动。
2019年10月31日,在2019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工信部宣布:5G商用正式启动。同一天,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公布了5G商用套餐,套餐于11月1日正式上线。
此次三大运营商公布的5G套餐资费标准差异不大。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5G个人套餐起步价为129元,最高为599元;中国移动起步价为128元,最高为598元。这样看来,5G个人套餐最低价格为128元,该套餐包含30GB流量和200分钟通话。
扩展资料:
5G商用的价值:
5G商用不仅是给普通用户提供了一份消费指南,也正式吹响了我国5G产业链全力冲刺的号角。也将为国内众多产业链相关企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会。
5G商用的技术特点还注定将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开拓全新的产业机遇,尤其是在远程医疗、智慧出行、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能制造、无人驾驶等细分领域,更是已经出现了不少较为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
它们都将在5G商用大幕开启后,实现真正的商业化运作——当这些技术创新实实在在落地之后,我们才会真真正正体会到5G时代的美好。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进入5G商用时代
什么是智慧交通系统?
就是把信息、通信、电子、车辆和控制、相关交通器具与先进物联网技术融合,创新创造出的一套应用于交通领域能迅速、精确、灵活的掌握和智能解决交通路况、发挥交通最大效能的系统。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交通不发达、不畅通如何能行,交通是城市的大动脉。
智慧交通的建设分为四个层级,包括基础感知层、网络传输层、管理支撑层和实际应用层。智慧交通的核心在于如何“智慧”的运作,让交通系统整体统一成一个人一样,通过实时的看、听、计算城市交通的点滴状况,智能解决、处理交通事故、交通拥堵、路段安全等问题,促使城市交通走上健康、良性的运行轨道。
1、基础感知层
负责城市交通一系列数据的采集、收集和车辆控制。完整的交通数据实时采集、收集是城市交通实现快速、高效、节能、环保的重要保证。交通信息的采集主要是城市各个进出口车辆的通行信息和城内车辆的行驶、停留的轨迹信息,通过视频采集、GPS定位、移动跟踪、测速仪器等物联技术对所有车辆的动态、静态信息,为交通调度和统筹控制提供必要的基础信息数据。
2、网络、通信传输层
将交通信息采集设备采集的各方面各种数据信息快速传输到智慧交通系统平台,经过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智能做出决策,发布信息指令,智慧指挥交通。传输信息的速度取决于互联网和通信网络速度,分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两种方式。具体传输过程中,需要综合统筹运用各路传输通道,以求达到效率最大化,指挥即时化。
3、管理支撑层
对采集传输到平台里的数据进行智能分类处理,分布式云计算,归纳、整理、存储、分析、验证,进行大数据决策并执行控制,建立实时、流动、更新的数据库,保障道路信息、车辆运行信息、停车信息、交通状况信息是即时最新的,为车辆调度、事故处理、节能环保、城市安全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
4、实际应用层
智慧数据决策实实施采用的信息发布平台、通知渠道、服务保障和相关系统的对接等具体行动通道层,比如实时广播路况、交通信息发布系统、导航系统、交通指示灯控制系统、交通事故紧急处理系统、车辆流动控制系统等,保障实施过程及时、高效、有序,让城市交通运行更加顺畅、安全、便捷。
迪蒙智慧交通整体解决方案是依托迪蒙科技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丰富开发经验和雄厚的技术积累,倾力打造的中国目前唯一 一款集智慧停车、网约专车、汽车租赁、汽车金融,以及其他智慧出行领域创新商业模式于一体的高端智慧交通整体解决方案。为致力于打造智慧城市的各级政府机构,渴望开拓汽车出行服务市场的企业,期待转型的汽车经销商、租赁公司,希望提高停车场运营效率的企业提供权威、专业、高端的智慧交通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服务。
物联网的应用如下:
1、智慧物流
智慧物流是指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支持下,实现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各环节的系统感知、综合分析和处理。
目前物联网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仓储、运输监控、快递终端三个方面。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货物和运输车辆的监控,包括货物车辆的位置和状态、温湿度、油耗和货物的速度。物联网技术的使用,可以提高整个物流行业和运输效率的智能化水平。
2、智慧交通
智能交通是物联网的重要体现,它利用信息技术改善交通环境,将人、车、路紧密结合,保障交通安全,提高资源利用率。物联网技术的具体应用领域包括智能公交、自行车共享、车联网、充电桩监控、智能交通灯和智能停车。其中,车联网是近年来互联网公司和各大厂商争相进入的领域。
3、智能安全
这是一个很大的安全物联网应用市场,因为安全永远是人们的基本需求。传统安防非常耗费人力,严重依赖人员,而智能安防可以通过设备实现智能判断。目前智能安防的核心部分在于智能安防系统,将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并进行传输存储。
4、智慧能源与环境保护
智慧能源环保是智慧城市的一部分,其物联网应用主要集中在电、气、水、路灯等能源和公共设施,以及垃圾桶、井盖等环保设备。
比如智能井盖监测水位及其状态,智能垃圾桶自动感应,智能水电表实现远程抄表。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传统电、水、光能设备的联网,通过监控,降低能耗,提高利用效率。
5、智能医疗
在智能医疗领域,必须以人为中心。物联网技术是数据采集的主要方式,可以有效帮助医院实现人和物的智能管理。对人的智能管理是指通过医疗可穿戴设备,传感器对人的生理状态(如心跳频率)进行监测,并将采集到的数据记录到电子健康档案中。
6、智能仓库
物联网一个很好的应用。它能准确地提供仓库管理各个环节数据的真实性,对于生产企业,可以根据这个数据合理的把控库存量,调整生产量。物联网中利用SNHGES系统的库位管理功能,可以准确提供货物库存位置,这就大大提高了仓库管理的效率。
7、智能家庭
物联网的出现让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加的便捷。不远的将来一台手机,就可以 *** 作家里大多数的电器,查看它们的运行状态。寒冷的冬天,我们可以提前打开家里的空调,回到家就暖暖的。物联网还能准确的定位家庭成员的位置,你再也不用担心孩子跑得找不见人,省心省力。
8、智能农业
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就更加的广泛。监测温湿度,监视土壤酸碱度,查看家禽的状态。在这些数据的支持下,农户就可以合理进行科学评估,安排施肥,灌溉。监测到的天气情况比如降水,风力等又为我们抗灾、减灾提供了依据。提高了产量,降低了减产风险。
9、智能电力
电力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对电网的安全检测是一项必修科目。以南方电网与中国移动通过M2M技术进行的合作为例,因为物联网的运用,使得自动化计量系统开始启动,使得故障评价处理时间得到一倍的缩减。
5G已来,哪些应用领域将率先爆发,成长为千亿新市场?
“在5G提供了网络基础设施、汽车电子软硬件普及、电动汽车加速发展这三大基础之上,车联网已成为确定的机遇,爆发在即。”中阅资本首席经济学家孙建波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首先阐述了看好车联网的逻辑。
在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TIAA)秘书长庞春霖等多位业内专家看来,车联网涉及人、车、道路等多重参与主体。其中,传感器等智能硬件、通信网络、灵敏算法等新技术和产品都具有良好的投资价值。在产业链爆发顺序上,国金证券等机构认为,电动汽车、无人驾驶、车联网是半导体产业的驱动力“三部曲”。
机遇当前,从电动汽车、自动驾驶、电子元器件,再到车载终端,一大批A股上市公司早已“阳谋”车联网。比如,上汽集团在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智能车联网等领域全面出击,闻泰科技专攻汽车电子元器件,北斗星通从导航切入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座舱方向。
完善三大基础
工信部2月19日发布《2019年全国无线电管理工作要点》,提出适时发布5G系统部分毫米波频段使用规划,引导5G系统毫米波产业发展。此前,工信部已经给车联网划出了专用频段。
在诸多业内人士看来,中国5G全力奔向商用,车联网成为确定机遇,爆发在即。
孙建波向记者阐述了看好车联网的逻辑:一是网络基础设施,5G使得车联网的信息传输得以实现;二是汽车电子软硬件开始普及,半导体技术发展带来了传感器、芯片等硬件价格下降,移动互联网使得应用更加普及,汽车电子软硬件进入大规模应用期;三是电动汽车的加速发展,使得车联网具有了大规模应用的能源基础。有了这三大基础条件,人、车、外界(如路面)才能实现高效的信息交互,如此车联网才能发展起来。
庞春霖进一步强调了5G的重要性:5G对于车联网的重要性体现在机器和机器之间的信息传输从根本上突破了时间、数量、空间和角色上的限制。因此,5G技术可成为未来车联网三大系统(融合感知系统、信息交互系统、智能计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承载基础。中科院微电子所副研究员王云也表示,在汽车电子已经比较成熟的情况下,5G将解决车联网对通信网络“高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关键要求。
那么,本轮车联网行情是否会重蹈2015年的覆辙——喧闹过后“一地鸡毛”呢?孙建波认为,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历程看,在具备了基础条件后,可以诞生更多的应用和需求,从而让产业形成正循环发展。
“一旦科技消费品的渗透率达到10%,对经济影响会逐步显现,行业也会进入快速爆发阶段。”孙建波强调了电动汽车对车联网的推动作用,他认为电动汽车也会遵从这一规律,3年以后进入爆发期给车联网带来更多动能。记者查阅得知,中国新能源汽车2018年销量为1256万辆,占汽车总销量的44%。有机构预测这个比例将在2019年达到6%,2020年达到10%。
庞春霖则显得比较谨慎,他认为全面的车联网爆发应该是在2025年至2030年间,爆发的标志就是5G技术的正式商业化应用完成。
“当然,如果基于5G的个人终端车联网模块推广顺利,爆发还会提前。”王云则从技术指标上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提出入网比例的概念,“比如,或许入网比例达到50%,就意味着车联网爆发。”
寻找确定性刚需
车联网已经成为全球热点。赛迪的车联网产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全球车联网高速发展,当前全球联网车辆已经达到9000万辆,预计到2020年将增加至3亿辆左右,2025年则将突破10亿辆。目前,中国、俄罗斯、西欧和北美等地70%以上的新组装车辆都已配备互联网接口。
在政策推动下,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迎来快速发展契机。2018年11月,工信部印发《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直接通信使用5905-5925MHz频段管理规定(暂行)》,给车联网划出专用频段。同年12月,工信部制定了《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进一步促进车联网产业发展。此前,工信部、发改委等先后发布了《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等多项政策。
在车联网爆发前夕,寻找到确定性的刚需,才能真正把握住投资机遇。孙建波认为,刚需是市场和行业自发发展、选择出来的,他现在只关注充电、电池、电子服务等领域,车联网应用应该交给市场和用户来选择。
结合产业经验,庞春霖则认为,车联网最核心的部分是可支持机器和机器之间信息交互、传递和决策的智能硬件(感知+计算+执行)、通信网络(短时延、高带宽、大容量)和灵敏算法(包括云计算、中央计算、边缘计算)等,这些有别于传统技术领域的新兴技术和产品都具备良好的投资价值。王云则进一步点出了车用传感器、C-V2X通信技术、边缘/云计算、车联网信息安全、高精度定位、语音识别技术等具体领域。
针对2019年的产业动向,庞春霖认为,特定应用领域和通用车辆领域的自动驾驶L3级都应该是车联网务实的应用领域,并可在商业化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据悉,按照相关部署,TIAA和中国信通院在2018年已经完成智能交通无线电研究实验,可支持工信部发布的车联网应用频率和农业直联通信实验(频率5915-5925MHz),这也将加速车联网商用步伐。
资本和巨头竞入
风口之上,资本加快跑马圈地,初创公司频获融资。蘑菇智行近日表示完成了12亿美元的A轮融资。据悉,该融资由腾讯领投,京东、黑马纵横等共同参与投资。蘑菇智行主打移动互联网车载智能设备,提供车联网解决方案。
无人驾驶更是备受资本青睐。2月13日,无人驾驶初创公司图森未来宣布,其于2018年底完成9500万美元D轮融资,此轮融资后,公司估值超过10亿美元。在此之前,美国自动驾驶初创公司Nuro也获得了软银旗下愿景基金的94亿美元融资,此前该公司已获得亚马逊、红杉资本等投资超过5亿美元。
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巨头早已竞相入股车联网。凭借其自动驾驶开发平台NVIDIA DRIVE AGX Xavier,芯片巨头英伟达的朋友圈中不仅有特斯拉,还囊括了国内的小鹏、奇点、一汽、沃尔沃等互联网造车公司和传统车企。
BATH(百度、阿里、腾讯、华为)早已深度布局车联网领域。阿里在2018年秋已经公布了大规模的车路协同计划。在2018年10月18日的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马化腾公布了腾讯做车载微信的消息,腾讯将车联网作为产业物联网的重要切入点,并制定了智慧出行战略。
在无人驾驶领域,百度已经是实力不俗的“老手”,百度在2018年第四季度财报中称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取得了技术和商业化上的突破性进展。华为也将车联网视为新赛道,在2018年6月发布了IoV平台,致力于打造连接人、车、路和其他事物的全连接智能世界。
不同于以往的“颠覆”,科技公司正在与传统车企融合发展。今年2月初,广汽集团宣布将与腾讯展开合作,共同投资10亿元设立移动出行项目平台公司。据悉,除了广汽集团,腾讯还与长安汽车、宝马、一汽、吉利控股、比亚迪、东风等展开深度合作。凭借Apollo平台,百度与奇瑞、现代、奔驰绑定。落子车联网,除了AliOS,阿里还与上汽合作孵化了斑马网络。
A股公司百舸争流
在国金证券看来,电动汽车、无人驾驶、车联网是半导体产业的驱动力三部曲,至2025年,全球车用半导体市场的年复合成长率至少为11%至13%,远高于产业4%至6%的年复合增长率。
机遇当前,一大批A股上市公司早已“阳谋”车联网。作为中国汽车巨头,上汽集团在车联网领域四面出击。2018年3月1日上海市发放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号牌,上汽集团和蔚来汽车成为第一批获得拍照的公司。与阿里合作的斑马网络备受行业好评,已经进入荣威、名爵、大通、东风雪铁龙、福特等品牌中。
汽车电动化,功率器件迎来发展良机。闻泰科技控股的安世半导体在功率器件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法拉电子是新能源车用薄膜电容器龙头,公司“东孚扩厂项目”已于2017年完工,一期规划有配套3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产能。
自动驾驶已经成为全球趋势。Yole预计到2021年,中国的ADSA(先进驾驶员辅助系统)与自动驾驶市场将达到426亿元,年均增长67%。上市公司层面,欧菲科技积极布局汽车电子,主要产品包括智能中控系统,倒车影像、360度环视系统及车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ADSA产品及车身电子。1个ADSA平均要配备5个摄像头,包括1个后视摄像头和4个环视摄像头。车载镜头需求大增,联创电子在2016年就做进了特拉斯的供应链,目前公司已经给特拉斯、英伟达、Mobileye等合计研发了20多款车载镜头。
无人驾驶前夕,地图、定位导航类上市公司将率先发力,北斗星通、中海达、超图软件、振芯科技等已受到市场关注。北斗星通投融资部投资总监高建宇表示,未来两年是5G及车联网标准等智能网联重点基础支撑技术标准落地的窗口期,北斗也将于2020年完成布局成为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定位技术的标准。
高建宇介绍,北斗星通已经从导航切入了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座舱方向,公司从2010年收购深圳徐港就开启进军汽车电子,之后先后收购、投资了深渝北斗、德国in-tech公司、斯润天朗、江苏泽景、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并组建了汽车电子研究院。记者查阅发现,就在2018年底,北斗星通定增募资不超过10亿元,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产品产能改扩建等项目。
5G助推车联网快速发展,ICT(信息和通信技术)和OEMs(汽车整车制造商)公司都已经重金埋伏。在车载端,高新兴的前装车载终端T-Box(远程信息处理器)已经入选比亚迪供应商采购清单,后装终端OBD(车载诊断系统)主要专注欧洲和东南亚市场,进入吉利、比亚迪、长安汽车等大厂。在上游车载芯片领域,作为LTE-V(车间信息交互)标准制定的主导推动方,ST大唐早在2015年就推出了LTE-V车联网综合解决方案,还与高通合作研发基于蜂窝车联网芯片组。
国金证券认为,2019年起,网络端是中期车联网最大投资机会,这主要包括路测单元RSU、符合车联网标准的通信基站和边缘数据中心等。ST大唐、东软集团等均可提供相关的通信终端产品,中兴通讯已经可提供测试用基站。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原标题:5G已来 车联网爆发在即)
物联网的应用如下:1、智能仓库。物联网一个很好的应用。它能准确的提供仓库管理各个环节数据的真实性,对于生产企业,可以根据这个数据合理的把控库存量,调整生产量。物联网中利用SNHGES系统的库位管理功能,可以准确提供货物库存位置,这就大大提高了仓库管理的效率。
2、智能物流。运用条形码、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等先进的物联网通信技术,实现物流业运输、仓储、配送、装卸等各个环节的智能化。不仅货物运输更加的自动化,而且作出的全面分析还能及时的处理问题对物流过程作出调整,优化了管理。大大提高了物流行业的服务水平,还节约了成本。
3、智能医疗。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和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的互动,实现医疗智能化。物联网医疗设备中的传感器与移动设备可以对患者的生理状态进行捕捉,把生命指数记录到电子健康文件中,不仅自己可以查看,也方便了医生的查阅,实现远程的医疗看病。很好的解决当前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看病难的问题。
4、智能家庭。物联网的出现让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加的便捷。不远的将来一台手机,就可以 *** 作家里大多数的电器,查看它们的运行状态。寒冷的冬天,我们可以提前打开家里的空调,回到家就暖暖的。物联网还能准确的定位家庭成员的位置,你再也不用担心孩子跑的找不见人,省心省力。
5、智能农业。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就更加的广泛。监测温湿度,监视土壤酸碱度,查看家禽的状态。在这些数据的支持下,农户就可以合理进行科学评估,安排施肥,灌溉。监测到的天气情况比如降水,风力等又为我们抗灾、减灾提供了依据。提高了产量,降低了减产风险。
6、智能交通。物联网将整个交通设备连在一起。主要是用图像识别为核心技术。可以准确的收集到交通车流量信息,通过信号灯等设备进行流量的控制,这个技术的运用,会让堵车成为历史。管理人员利用这个技术能将道路、车辆的情况掌握的一清二楚,驾驶违章无处可逃,交通事故也能及时的得到处理。人们的出行得到了很大的方便。
7、智能电力。电力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对电网的安全检测是一项必修科目。以南方电网与中国移动通过M2M技术进行的合作为例,因为物联网的运用,使得自动化计量系统开始启动,使得故障评价处理时间得到一倍的缩减。会。方向家是服务多省的非机动车管理平台,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方向家智慧出行c邮寄车牌一直不付款会被取消,因为长时间不付款,系统会觉得是不要的,就会被释放,因此会被取消,智慧出行也称智能交通,是指借助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和理念,将传统交通运输业和互联网进行有效渗透与融合,形成具有“线上资源合理分配,线下高效优质运行”的新业态和新模式。
随着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当前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传统城市交通管理与发展模式,已难以缓解交通需求与交通设施供给的尖锐矛盾。基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通过工业化信息化提升交通领域信息化水平,通过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实现交通需求协调发展,进一步发展智慧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基本途径,是城市交通的升级方向。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越来越高,除了人为因素以及车辆因素,交通环境、道路因素也对交通事故有着巨大的影响。当出现雨雪、雾霾等天气情况时,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道路的能见性,为道路交通埋下安全隐患;如果出现结冰或是积水的情况,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出现发飘以及刹车失灵、打滑的现象,诱发交通安全事故。这就需要环境信息监测模块来对道路环境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数据上传到管理中心,为道路交通管理提供参考数据。像迪蒙智慧交通整体解决方案是依托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丰富开发经验和雄厚的技术积累以及其他智慧出行领域创新商业模式于一体的高端智慧交通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交通总体框架包括应用层、平台层、网络层和感知层四个层面。其中应用层和平台层是总体解决方案的核心,而平台层是应用层的支撑平台和运行环境。平台层的汇聚交换平台通过数据总线和服务总线进行数据交换;平台层整合交通资源,包括交通基础数据、业务数据、GIS数据、分析主题数据、交通数据仓储等,形成融合的交通领域数据中心。同时提供基于云计算的IRE集成环境、运维管理、能力引擎等,构建智慧交通云计算环境。应用层主要包含交通运输管理、交通安全管理、城市管理以及其他政府部门、企业的交通信息化系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