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1、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
A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社会实践能力
B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
C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审美素质
D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
答案B
解析提高思想道德意识,形成思想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首要任务之一。
2、测验题目对预测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宜性程度,被称为()。
A效标关联效度
B预测效度
C构想效度
D内容效度
答案D
解析题干符合内容效度的定义。
3、终身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保罗朗格朗
B罗杰斯
C索尔蒂斯
D布鲁纳
答案A
解析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是终身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发表的《论终身教育》报告书,标志着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
4、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是在()。
A1904年
B1922年
C1949年
D1986年
答案A
解析1904年,清 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其规定设初等小学堂,招收7岁儿童入学,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
5、描述单个数据在样本或总体中的地位的统计量数是()。
A集中量数
B差异量数
C地位量数
D相关系数
答案C
解析题干符合地位量数的定义。
6、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A17世纪末
B18世纪未
C19世纪末
D20世纪初
答案C
解析略。
7、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是“知识社会的根本原理”的教育思想是()。
A教育民主化
B教育信息化
C全民教育
D终身教育
答案D
解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是“知识社会的根本原理”的教育思想是终身教育。
8、下列教育阶段中不属于我国的学校教育体系的是()。
A初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高等教育
D义务教育
答案D
解析义务教育不属于学校教育体系,而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案例分析题
1、一次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讨论会上,老师们积极发言,王老师说:“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文体活动,多上文体课。”李老师说:“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请运用素质教育的有关知识,分析教师们的发言。
参考答案
材料中两位教师的认识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误区,对素质教育的实施有一定的误解。
(1)王老师的认识是对素质教育形式化和内容的误解,片面的理解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实施素质教育要求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在教育过程“多开展文体活动,多上文体课”的确能培养学生体育和美育的发展,但他却忽视了智育、德育等其他方面的发展,这并不符合素质教育当中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教育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学生的基本任务是在接受人类文化精华的过程中获得发展,这就决定了素质教育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
(2)李老师的看法是对考试的误解。考试的形式不只包括百分制考试,并且考试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应试教育中使用其作为学习的目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提倡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但这并不是说要完全的摒弃“考试”,而是要将考试作为一种评价手段,作为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度之一。
2、炎热的夏天,几个学生正站在树下,仰着头聚精会神地听着什么,一位老师远远地看见了,慢慢地走过去,轻声地问:“你们在干什么呢”
“听知了唱歌呢。”学生头也不回,随口而答。
“知了唱什么歌呢”老师又轻声地问道。
学生们回过神来,纷纷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说:“不知道知了唱什么歌呢,就是觉得好听。”
老师笑着说:“知了是会唱歌,那你们知道知了是怎么唱歌的吗……”
学生一边听,一边点头,并与老师进行讨论。
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评析。
参考答案
案例中教师的行为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他不仅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也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体现在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该教师能够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案例体现了该教师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清楚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听知了唱歌”说明学生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儿童特有的想象力,是学生的一种体验,而该教师的行为尊重和保护了孩子的兴趣和想象力。(2)学生“在聚精会神地听”,表明其处于自身的活动过程,体现了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而“教师轻轻地走过去”是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护学生,给学生以支持的表现。(3)教师就“知了唱歌”展开科学教学,将学生的想象力加以引导,衍生到科学知识的学习上,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对其兴趣加以正确引导,体现了教师能够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以学习者为中心,真正做到素质教育。
B 新航教育河南省2012年中招导向总复习语文试卷(二)答案
(1)该小区新建1个地上停车位 01万;个地下停车位:04万 (2)一共三种,分别为地下停车位:17、18、19,都不超过11万,且大于10万 (,
C 2015年autocad试卷及答案
2005年的什么cad考试呀朋友,希望能够帮到你,祝你学有所成朋友。
D 新航教育2016年重庆市中考样卷数学(一)
劝你直接在网络上找。。提这问题一点意义都不会有,因为没人回来回答这么局限性的问题,劝你以后也不要提这种问题了,最佳答案都不好选。。
E 2015年南航大一新生入学考试试卷
1、入学考试会影响分班因此要特别重视
大部分高校有入学考试且以英语考试为主,新生将会根据考试成绩被编入不同班级,今后所学语言材料和教师教学方法等方面会有所不同。快班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时间早于慢班,可能会影响学生假期实习单位的选择、参加一些比赛的资格与起点等。
2、应以放松心态应对英语分级考试
一般入学考试的题目比高考要简单,大学新生们刚刚结束高三苦读,英语基础还很扎实,所以尽管放松心态,不必过于紧张。
3、暑期阅读刊物加习题有助应对开学后的英语分级考试
对于不知应如何应对开学英语考试的同学,阅读一些英语知识普及类的小刊物,例如《英语学习》、《英语知识》、《大学生英语》等。这些刊物的语言材料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浅显易懂,有助于松学习的情况下保持自己的英语水平。除此之外,鉴于考试题型完全都是客观选择题,可做一做类似的模拟练习题。
F 新航教育2017模拟试卷答案英语
s old people a hated burden to their sons, and th
G 河南省2015年中招导向预测模拟试卷英语一新航教育
答案
H 万唯教育预测卷数学试卷2015答案
哪一套?我只有12345
I 河南省中考导向总复习预测模拟试卷 2017 新航教育
关于复习方法,可以给你一些思路:
1、教材为本,整体复习。课本是复习的阶梯,学习须有“本”可依。复习时以课本为主线,进行系统的复习,使所学过的知识由零散过渡到完整,构架起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训练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制定看书计划、绘出知识结构网络图,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归纳过程中,要有序地多角度概括思考问题,找出内在联系。然后根据知识结构网络图去发散、联想基础知识点和每个知识点的基础题,首先学会自我检测。
3、你可以通过开发大脑潜能来提高学习效率,高效率使用大脑的你,是提高学习成绩最关键的一步。记得读高一时,下载过一套开启潜能的课程《特斯拉潜能训练》。在课程的训练下,我掌握了各种高效率使用大脑的技巧,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都提高了,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最终考上了大学。希望我的分享能帮到你,祝你顺利,请采纳!
J 河南新航教育物理卷子的答案
我们刚考过试,就是新航教育,也想找答案试卷八(主观题及答案)三、辨析题(第一道题七分,第二道题八分,共15分)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有所增加,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所减少。这势必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经济行为可以不受道德规范。四、分析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结合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说明任何理论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2、请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至少需要上百年 (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什么?(2)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及意义。(3)结合身边事例说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措施三、辨析题1、(1)、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改变了我国所有制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经济成果之一(2分);(2)、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所有制结构中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增强自身的竞争力(2分);(3)、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主要代表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仍然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2分);(4)、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所减少并不代表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生变化,也不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1分)。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化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2分);(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应该加强法制建设,以法律约束和规范人民的经济行为(2分);(3)、道德规范是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对人民的行为也会起到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2分);(4)、在参与市场经济过程中,人民的经济行为既要受法律的约束和规范,同时也要受到的规范的约束(2分)。四、分析论述题1、(1)、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和新技术革命浪潮兴起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分);(2)、邓小平理论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分);(3)、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分);(4)、邓小平理论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分);(5)、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分)。2、(1)、在经济上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但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2分)在政治上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制度还不完善不健全;(2分)文化上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但资产阶级和封建剥削阶级思想及小生产习惯势力还存在(2分)。(2)、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1分);是由我国现实国情所决定的(1分);是由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国际特点所决定的(1分);是由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的艰巨性所决定的(1分)。五、材料题1、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要有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2分)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公式(1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对联合国等世界组织作出的承诺(1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2分)。3、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1分);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1分);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1分);制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规划(1分)。毛邓三试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解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出这个阶段。(2)利二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①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②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③由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④由文盲半文言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⑤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⑥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⑦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的历史阶段;⑧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⑨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毛邓三样卷 问答题部分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 人的全面发展基本内涵。答案:(1)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2分左右)(2)基本内涵:人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得到满足、人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等等。(8分左右)2,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措施答案:(1)核心内容:是正确处理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做到协调发展;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5分左右)(2)措施: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等等。(5分左右)3.试结合邓小平理论精髓分析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答案:(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2分左右)(2)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具有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如果不顾社会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做出的某些个别论断,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就会因为脱离实际而僵化,就不能顺利前进,甚至会发生失误。(2分左右)(3)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3分左右)(4)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3分左右)四:材料分析与论述题(第一题15分,第二题20分,共35分。)1、试述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答案:(1)“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内容。(3分左右)(2)“三个代表”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4分左右)(3)按照“三个代表”思想要求加强党建重要性:是我们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能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等等。(8分左右)2.材料:1GDP(国内生产总值)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更科学的经济总量指标来取代它。但是GDP又远非“完美”——GDP,不能直接反映老百姓人均实际收入;GDP,不能有效显现环保的品质指标;GDP,不能理想制约眼前利益与终极价值的统筹。GDP没有告诉我们,青山绿水又浊了几多?土地资源又没了几顷?朴朴古貌的老弄幽巷又少了几条?(资料来源:《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不以GDP论英雄》新华网2004年4月2日)材料2中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达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据有关研究机构计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由生态和环境破坏带来的损失占GDP的比重达到8%以上。这说明,我们的经济增长是以生态环境成本为代价的。当生态环境成本用尽以后,继续按照原来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经济,将会牺牲人类的健康,使经济增长与我们的生活目标相背离。国内外的实践也已表明,当经济增长达到一定阶段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免费使用必然达到极限。人类要继续发展,必须转换经济增长方式,用新的模式发展经济。(资料来源:新华网北京2003年12月11日电)(1)结合材料回答如何正确看待经济发展。(2)结合材料回答应当树立怎样的发展观。答案:(1)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我们党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然而经济发展并不是发展的全面内容,经济发展也不能单纯用GDP这一个指标来衡量。因此,发展必须有新思路,必须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的重大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顺利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12分左右)(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全面,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做到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8分左右)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两个概念的含义答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强调过程。指中国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历程中,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形势的变化,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5分左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强调结果。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逐步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理论成果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人的实践经验。(5分左右)2、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立论依据答案:巩固中国执政的社会基础的重要条件。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种种难题,妥善应对关键时期有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的需要。(5分左右)实现中国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具体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全方位对外开放时期的到来、经济社会整体转型以及全球化对提升一国综合国力竞争的要求等任务。(5分左右)3.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答案:(1)第一,必须明确毛泽东晚年错误的性质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在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失误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政治错误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错误(3分左右)(2)第二,必须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同毛泽东思想严格区别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在理论上的集中表现,就是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明显地脱离了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轨道,必须把它们同毛泽东思想完全区别开来。(3分左右)(3)第三,必须明确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在他一生中的位置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虽然是严重的,但既不能掩盖更不能否定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所作的贡献。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4分左右)四:材料分析与论述题(第一题15分,第二题20分,共35分。)1.联系实际,试析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主要内容。答案:(1)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2分左右)(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注重自身建设,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党的建设为民主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3分左右)(3)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党又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任务、新考验。一是中国成为执政党以后,既要不断学习、探索和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带领人民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的大业,又要克服党内存在的以权谋私、腐化变质、官僚主义等问题,从而使党面临着执政的考验;二是改革开放中,随着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负面影响和消极丑恶现象,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会传播到党内,腐蚀党的机体,从而使党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三是国际敌对势力不断对我国加紧“西化”、“分化”,使我党面临着国际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考验。只有加强党的建设,才能完成新时期赋予的历史重任,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立于不败之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在自身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4分左右)(4)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就是把党建设成为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3分左右)(5)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根本的是坚定不移地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3分左右)2、党的十六大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下表反映的是我国2000年农业现状及2020年农业发展目标等方面具体数字。1请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对比表中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比重数字,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农业劳动力比重?答案:1表中数字表明“三农”问题是现阶段的一个突出问题,农业劳动生产率低,50%的劳动力仅创造159%的GDP,城镇化水平低,只有36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仅有2253元。这些问题说明无论是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收入水平都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较大差距。因此,“三农”问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意义。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所以,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10分左右)2解决好“三农”问题,降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有: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使更多的农民能够从事非农产业。为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使农民变为城镇居民,并通过这些措施使农民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10分左右)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中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0分左右)2,论述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答案: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处理好的一个重大的问题。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改革和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5分左右)要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5分左右)3.试述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答案: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分左右)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分左右)四:材料分析与论述题(第一题15分,第二题20分,共35分。)1试述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者之间的关系。答案:(1)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观点和方法论,因此,它在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三个基本内容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集中概括,同样也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理论基础,而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则不仅体现着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和实质,反过来也对实事求是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5分左右)(2)实事求是的首要要求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不仅要从客观的自然条件出发,更重要的是要从社会的实际出发,而社会实际,主要就是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况以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必须从群众生活和群众实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只有如实地了解群众的生活与实践中提出的需要,才能提出符合实际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可见,尊重群众、依靠群众是实事求是内在的根本要求。(5分左右)(3)独立自主的基本点,就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使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事业做好,因此,独立自主就是遵照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反之,如果离开了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基本原则,也无法做到实事求是,因此,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保证。(5分左右)综上所述,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内容之间是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所以它使得毛泽东思想成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2下面是一组选自《论十大关系》的材料:材料1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材料2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反动势力是一种消极因素,但是我们仍然要做好工作,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反革命是什么因素?是消极因素,破坏因素,是积极因素的反对力量。反革命可不可以转变?当然,有些死心塌地的反革命不会转变。但是,在我们的条件下,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将来会有不同程度的转变。材料3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能学。(1)毛泽东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2)结合材料123,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分别指什么?二者关系怎样?我们的态度怎样?(3)分析材料3,如何理解毛泽东提出的学习外国经验的方法?答案:(1)毛泽东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5分左右)(2)积极因素就是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力量的总和;消极因素就是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的力量的总和。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既对立,又统一,且互相依赖,在特定条件下,积极因素可以转化为消极因素,消极因素可以转化为积极因素。在社会主义社会,工人阶级是基本的积极因素,但由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不完善,由于官僚主义的存在,由于工作上的失误等等,可能在工人阶级内部产生某些消极因素,这就是积极因素暂时地局部地转化为消极因素。相反,反革命等敌对分子是社会主义的消极因素,但大多数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转化,做出对社会主义有益的事情,这就是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10分左右)(3)毛泽东指出,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一定要有分析有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在对待外国经验上,应正确处理独立自主与学习外国的关系。第一,学习外国有助于打开眼界,看到差距,从而激励独立自主的意志和决心。第二,学习外国有助于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步伐。(5分左右)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案: 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2分左右)第二,中国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相互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2分左右)第三,外国列强的入侵,使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存在,而且在中国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第四,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它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本国官僚资本势力和封建势力的夹缝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经济地位脆弱,强劲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2分左右)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在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见的。分左右)2简述社会主义本质中生产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的关系。答案:(1)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生产力目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这两大目标是互为条件的。(3分左右)(2)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条件的。如果经济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那么无论用什么办法进行分配,都无法实现共同富裕;如果企图立即实现消灭剥削和同步富裕,搞平均主义的分配政策,必然使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经济发展受到挫折,带来共同贫穷。因此提高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物质基础。(4分左右)(3)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又是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条件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只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去发展经济,始终避免两极分化。如果不坚持社会主义,搞两级分化,生产力既得不到解放,也得不到发展。(4分左右)3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的主要原因。答案:(1)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的分配结构。(3分左右)(2)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也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由于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承包经营等实现形式。必然产生按劳分配以外的各种分配收入。(3分左右)(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管理)都要有相应的市场评价,这些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应得到相应的收入。此外,市场经济中还需要有风险收入、以及通过社会保障获得的收入等等。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是多种所有制经济、经营方式、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4分左右)四:材料分析与论述题(第一题15分,第二题20分,共35分。)1试述邓小平关于“先富”和“共富”与“共富”思想的内容以及“先富”的关系。答案:(1)邓小平的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人民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否定把平均主义和社会主义混同起来的错误观念和政策;第二,先富起来的手段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不能用非法手段谋取暴利。第三,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先富要帮助后富,不搞两极分化。(6分左右) (2)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因为在带动人们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它至少有这样几个作用:示范作用、帮助作用、带动作用。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但又不能使全体人民同时同步实现同等程度的富裕,只能通过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先富和共富是目标和手段、目的和途径的关系,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如果离开先富谈共富,在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下,只能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导致共同的贫穷;如果离开共富谈先富,就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的目标。(9分左右)。如何提高化学的解题能力
注重在生活中应用化学知识
从今年的市调研考试分析,试题倡导题型的创新,关注情境的设置。市调研考试中的25道题中,创设情境将化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题目有22道,占试题总数的88%,在这些情境的创设中,既注重了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工业生产中产品的产量、新闻报道中的社会热点等问题中提取素材,又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和价值观相结合的特点。
课程标准倡导中考命题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聚焦社会热点,关注学生的生存能力、生活方式、学习能力等。今年中考化学试题的素材可能会在生活实际、新闻报道的社会热点等问题中提取素材,设计考生熟悉的、真实的、新颖的情景,用教材中的知识提出问题,立意起点高,知识落点低。因此,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注重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注重用宏观、微观的思想解释我们身边和自然界中发生的变化。
概念、原理反复精读做到读思结合
阅读要从最基础的内容读起,如教材上所有图示的涵义,所有列举的重要物质的成分,一些与物质性质相关的数据,考生要熟记并理解,保证基础知识部分不丢分。下面以市模拟考试中的题为例,说明阅读教材、理解教材的重要性。
建议答题分三步审题、析题、解题
建议考生一定要把答题过程分为三步,即审题、析题、解题。“审题”就是阅读原题,理解题意,要防止不看全题断章取义,粗心大意。“析题”就是剖析原题,在审题基础上弄清关键词语的涵义,对众多事实或复杂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挖出隐含条件及内在联系,找出突破口,从而确立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是解题中最关键的一步。“解题”是在析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利用已知的信息,注重语言简练,但必须准确、严谨。
化学实验注重专题包括设计、分离、除杂
化学实验在教材中主要分为两部分,实验基本 *** 作和实验的设计。在第二轮专项复习中的科学探究专题、理化综合专题、信息专题、感悟评价专题、综合计算专题等几乎都包括实验的设计、分离、除杂等问题。值得提醒同学们的是,在物质的除杂与混和物的分离 *** 作中,既要考虑到反应物之间“质”的关系,也要考虑到“量”的关系。在进行某些气体的制取、验证、净化的实验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装置的连接顺序。
设定标准时间进行自我测验
目前已经进入第三轮复习冲刺阶段,考生应该有一本各省市中考试题汇编资料,设定标准时间,进行自我模拟测验,进行自我评价,做到心中有数。注意,自己评分应严格按评分标准进行,不仅要看答案,还要重点看采分点。以便使自己能在答题时能做到语言简练、严谨。通过不断历练,抓住自己弱点,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如何提高化学的解题能力
一、高考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卷题量的调整,重点和热点仍保持,应确保传统试题的得分率。第二卷难度应该比去年加大,突出试题的创新性、应用性和探究性。
实验:实验板块第一题是基本实验,包括基本 *** 作和仪器选用等,应重视教材上的一些基本实验。第二题主要考查实验思维能力,如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和分析等,应帮助学生形成这类题型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思想。
无机:注重从结构到性质的思维方式的考查。框图题可以是性质推断,也可以是工业或提纯流程的分析推断。框图题突破口多,不会在一处卡死。要帮助学生学会整体感知试题的基本方法。
有机:通过计算(或识图)加推断,写物质结构简式,要帮助学生掌握通过计算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常见方法。有机推断题通常是信息题,注意信息的提取、理解、归纳和知识的整合。注意答题的规范表达,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计算:第一题通常是基本化学计算,应确保得分。第二题中的计算常分几个小问,有难有易,难度也不一定依次提升。应提醒学生整体阅读,先易后难,不一定依次答题。
二、高考化学水平的发挥
在现有的水平和基础上,在高考当中取得成功,关键是树立自信心,自信是缓解压力最好的良药,关于化学复习提一点建议。
第一、首先要抓好基础知识,在最后几天中不要盲目地做难题、偏题和怪题,而要认真复习基础知识中的最重要的主干知识。
第二,把最近阶段做过的各个地方的模拟试题认真地分析反馈,特别是其中做错的地方,还有思路方法不够敏捷的地方,要认真地反思,边思考边动手写。
第三,用一段时间来看书,特别是教材中需要记忆的化学性质,重要物质的实验室制法,基本理论当中最重要的规律。在最后阶段,不要再做更多的新题,一定要把以前做过的题目反复消化,另外还有一部分试题需要认真地细致地逐一做好,就是考试大纲中的题型示例和样卷。最后在临近高考时,要和老师同学或家人多谈一下内心的感受,缓解压力,树立信心,相信你一定能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三、关于化学复习的安排
建议在最后近几天中,不要做更多的模拟套题,你先要做专题训练,例如化学中我建议你做5个专题的训练:1、化学推断题的训练。2、化学实验题的训练。3、有机化学题的训练。4、化学计算题的训练。5、基本理论题的训练。
第一,要把最近两个月做的重要题目、好的题目分成四科进行整理,整理之后进行专项复习,例如用一个专门的时间把各份试卷中的化学实验题进行复习,再用一个专门的时间把各份试卷中的化学推断题进行专项复习,依此类推。你就可以提高对各种类型题目的解题能力。
第二,临考之前,再利用一部分时间进行成套题的复习,一定要选最优秀的一到两套考题从头到尾重新做一遍,去找那种做套题的感觉,做套题的时间不要太多,不要超过三分之一。一定要把主要的精力进行专项复习,另外,如果你感觉到哪一部分基础知识其不够牢固,也可以回过头来看教材,特别是其中的典型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学生实验。
四、复习的重点方向
1、化学知识在高考中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离子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酸碱中和反应的综合,化学反应和基本理论之间的综合。
第二,无机化学中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与有机化学中典型代表物之间的综合。
第三,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之间的综合,也就是说,应用数据和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行有关物质性质的推理。
第四,化学计算和基本理论之间的综合,今年有一个特点,就是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化学计算问题,应用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三类:
①分类讨论的思想。②数形结合的思想。③等价转化的思想
2、化学推断题做题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推断题所考察的物质,一定是高中教材内最重要的典型物质,非金属主要考察四个:氯、硫、氮、碳,金属主要考察三个:钠、铝、铁。
第二,主要考察七个重要元素重要化合物的典型化学性质,你可以将你认为可能是的答案直接代入题目当中进行验证,如果所有的反应点都能解释,说明你的答案是正确的。
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与其他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区别及联系。重新审视以前所犯的错误,在方法、技巧上多作总结。例如在解化学信息题时,如果遇到新情景也不会慌乱,找到题眼,寻找原形,展开联想,解决问题。教材既是我们平时学习的工具,也是高考试题命题人的依据,他们不可能超出教材的知识水平去编写谁都不会的习题。换一种讲法,即不论试题的情景如何新颖,但答题的"采分点"基本上都来源于教材。所以,一定要通读教材,认真思考,按高考考试说明上的要求一点点落实,并尽量查找自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上的漏洞。回归教材也不是泛读,而是要"思前想后",把与本章知识点相联系的知识尽可能地补充进来,使思维发散开去,重新构筑自己的知识网络。
3、怎么做好有机化学题
有机化学在高考中是必考的题目,考试的方向主要有三个:
第一,根据数据进行简单的计算,推测含氮或硫的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进一步根据物质的性质推测其结构简式。
第二,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合成路线图进行典型有机物的合成,这其中要涉及化学反应的类型,典型物质的同分异构体,以及重要物质之间的反应。
第三,要掌握多官能团化合物的相互转化,重要的多官能团化合物有卤代酸、羟基酸、氨基酸和羰基酸。
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烃→(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糖类、氨基酸、蛋白质,要重点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及反应类型。你注意到发生反应时的结构特点了吗你从化学键角度(即考虑反应中分子结构断键、合键的位置)去认识反应了吗比如,在C-H处发生的反应:可以是卤代反应(如CH4+Cl2),可以是催化氧化反应(如在醇羟基的影响下的α-H),可以是消去反应(如在醇羟基的影响下的β-H),也可以是在羰基影响下的氧化反应(如-CHO的银镜反应),还可以是分解反应(如CH4的高温分解),C-H键在不同的反应环境中,发生了种种不同的反应。信息题,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选择信息,组织加工信息能力的题型。历年高考所编写的习题中的知识内容都是在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但细细观察,你会发现:信息题往往是起点高,落点低。在题目中创设了新的情境,注重联系实际,注重把最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中学生能够接受的知识,把社会中的热点问题科学化,澄清人们的某些模糊认识。所以,解答信息迁移题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充满自信,不要被看似高深的知识吓倒,而是仔细阅读题目,注意分子的结构特点,找准关键词语,看清数据间的关系,联系所学过的知识,从中就能寻找到解答题目所需要的信息和方法。解答这类习题所用知识是平时学过的,但又绝不是死记死背能奏效的。它要求我们平时关心社会热点,关注科技动态,全面提高我们的素质
4、怎么做化学的实验题
化学实验试题的复习分为两部分:
第一,要抓好课本内的学生实验和典型的教师演示实验,要认真读好每一个实验,要求达到4个方面:①理解实验的原理和目的;②掌握实验的仪器;③理解实验现象和产生的原因;④对实验现象能够进行正确的解释。
第二,要学会设计重要的化学实验,设计化学实验的主要步骤有四个方面:①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②明确实验的仪器和用品;③明确实验的步骤和方法;④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在高考中化学实验题基本上是两道题,其一就是实验的基本 *** 作和实验基础知识;其二就是综合实验,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实验题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难点,它的介入点是实验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包括的内容有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物质和离子的鉴别,试剂的保存,还有基本的仪器组装等。设计实验方案对考生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实际上还是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的意识,回答这些问题时,从题目中要找出实验目的是什么,考生要分析实现这个目的要应用的原理是什么,你学的哪些原理能够达到这个目的,也有可能这些原理是题目当中给你的。同时,还要关注题目中给你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和题目中给出的一些方程式以及提示的一些信息。需要特别关注的就是试题中给装置图的时候,关键你要分析装置图给了什么信息,还要在实验当中排除一些干扰因素。
5、怎么做化学计算题
化学计算题解题重要的不是多少技巧,而是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化学计算,最常用的数学思想有:
第一,等价转化的思想。我们在化学中又把它叫做"守恒法",包括元素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
第二,分类讨论的思想,我们在化学中把它叫做"数轴法",主要应用于两种物质之间发生反应时相对量不同,发生的反应不同这一类计算题。
第三,数形结合的思想。今年可能要出根据图形推断化学反应方程式或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在坐标系中画图的题目,关键是要找到三个点或多个点,起点、终点和正好反应点。把这三类化学计算题掌握了,你已经掌握了化学计算题的基本方法,重要的是思想方法,而不是技巧。
五、怎样解答高考题
1、如何“审题”呢题目中的信息如何萃取以实验试题为例来说明化学学科如何进行审题,首先要分清题目要求我们进行什么样的实验,也就是说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然后搞清楚实验所需要进行的步骤是什么,可能要产生的实验现象是什么,是什么原因产生这样的现象,把这些问题都搞懂了,实际上题目就审清了。同时注意相应的题型有相应的解题方法,注意老师平时的讲解,注意自己的归纳总结,实验的分数可以拿的很高。
化学学科中信息的提取主要是有机化学试题,每年都要有一道大的有机化学题,可能会将大学一年级或者二年级的有关知识下放到高考试题中,大家不要紧张,要通过对信息的学习再和高中老师教的内容结合起来,就会看懂题目,并及时应用在新的情景或新的背景当中去,这一类题目往往是起点高,落点低,题目内容是大学的知识,但答题的内容是高中教材内的知识。关键是要建立信心,这类题看似难题,实际上并不难。
2、化学推断题做题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推断题所考察的物质,一定是高中教材内最重要的典型物质,非金属主要考察四个:氯、硫、氮、碳,金属主要考察三个:钠、铝、铁。
第二,主要考察七个重要元素重要化合物的典型化学性质,你可以将你认为可能是的答案直接代入题目当中进行验证,如果所有的反应点都能解释,说明你的答案是正确的。
湖北科技大学考研百度网盘免费下载
tn3r
国家对农村(公社)时期老粮食管理员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的指导意见国家广电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经国务院同意已联合下发了广发(2012)47号文件,就妥善解决乡镇(公社)老放映员历史遗留问题提出了指导意见。
2012年6月,国家广电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妥善解决乡镇(公社)老放映员历史遗留问题的指导意见》(广发〔2012〕49号),要求各地将放映员群体纳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妥善解决。目前,我市的放映员群体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没有政策障碍,超过60周岁的人员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不用缴费就可领取80元基础养老金,未满60周岁人员参保从100元、200元、400元、600元、900元五个缴费档次中选择相应档次缴费。
针对放映员其他超过国家政策规定的诉求,建议由主管部门按照文件精神继续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同时,人力社保部门也将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跪求2012高考历史复习建议综合考试是一种全新的考试模式,与单科试卷相比,文科综合卷历史试题在学科内综合题上注重考查对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相互关系的理解。
这种相互联系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纵向的联系,例如因果关系、历史发展线索、基本历史进程等;一种是横向联系,如历史阶段特征、中外联系等。通过纵向和横向联系,可以总结出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规律。
因此第一轮复习要把历史教材中大量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加以处理,简化成历史线索,便于理解、记忆,否则疲于应付大量琐碎的知识点的记忆,就谈不上主动性的学习和思考。 一、夯实双基,优化历史思维 在古代史复习时,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力争做到点透、线通、面全,形成立体动态知识网络结构。
点透指历史事件知识点分析透彻和全面。如时代背景,原因分析、主要目的、方法措施、性质意义、作用影响等。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分析、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的理解考查较突出。实现点透能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线通指某知识点在不同时期的表现连成一线。以知识纵向归纳为主,注重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的分析并形成小专题。
面全指同一时期社会各方面的概括并形成历史阶段特征。如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民族、文化等。
以某一历史阶段为例按章节顺序理清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并概括出阶段特征。然后在掌握思路和方法的前提下自己去整理知识结构,制作图示图表、提炼要点重点、构建立体知识网络和概括阶段特征。
在近现代史复习中,以中国史结构为主,带动世界史复习,体现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的组成部分;然后在世界史复习中,把中国史的阶段结构打乱插入世界史进行简要的回顾,体现世界史的发展包括中国史。如复习三次工业革命时联系中国史内容分析其影响。
在注重因果分析、时空联系的同时,还要加强中外相关知识的分析比较能力培养。如对中国康乾盛世与当时西方的比较,来正确定位中国的封建盛世;对17、18世纪中国与英法经济均出现繁荣景象的背景、后果进行分析比较,来理解此时西方资本主义的新兴和中国封建社会的没落的原因;对20世纪中期以来的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互有得失的分析比较,可以深刻地理解生产力对历史发展的真正作用等。
二、专题式复习、强化学科内知识体系的综合 专题复习不应再注重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应该本着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思路,去寻找所需要的、有用的方法和技能;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一是细化成小专题,二是加强对专题中知识的因果关系的分析,而不只是简单的把知识归纳在一起。
三是加强横向拓宽,突出空间的延伸。在专题复习时,首先应从讨论问题的思维主线入手,从全新的、应用的角度进行思考,如从利于政治地理学科的结合及利于综合的思路和途径,形成不同于基础复习的思维方式,即分析的思维主线;专题思维主线可从以下三方面分析: 1、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
对现实与社会影响较大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思考。如关于全球化、区域化、一体化的思考,关于近代化探索的思考等。
2、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用历史的视角分析社会现象,看待现实问题,明确自身的责任。
如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反思,对中美关系及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等。 3、政治地理问题的历史交融。
三科知识的有机结合,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水利工程问题等。其次,进入主题内容分析,按照上述分析的思维主线进行纵向的横向的归纳分析训练。
三、进行适当的训练,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 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拓宽和延伸,也是对学习质量的检测,更是调控学习过程的手段。要多进行学习方法和答题方法,主动探索,在读书和思考中联系实际,提出并解决问题。
首先, 要重视对《考试说明》上所提供的题例和样卷、重视近两年高考文综试题的研究,从中体会高考怎么考(出题思路),从其参考答案中体会怎么答(解题思路、答案组织、文字表述等)。研究高考试题(典型的、适量的)是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其次,选用一些文综练习题及综合练习题有针对性地训练,对题目中各种信息(文字、、表格、地图等)的判读和分析,训练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提取有效信息,有针对性的解题。 第三,注重培养审题、解题、答题思路和方法。
在审题过程中,要审题型和要求、审关键词、审时空范围,然后确定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组织答案时还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表达。要用规范的历史语言回答问题,培养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史论结合。
第四,在试卷分析时要结合教材抓住主干历史知识,理清线索,对基础知识进行重组,理清因果关系和背景及意义,提升理性认识,构建较完整的历史知识网络。因此,试题分析时不仅要知其然(即答案的正确与否)、知其所以然(即该答案正确的原因是什么),还要知其所以不然(该题之所以错的原因),最后还要把每个选项对应到教材中相应的历史阶段,在分析理解的基础。
中国老放映员政策广电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出《关于妥善解决乡镇(公社)老放映员历史遗留问题的指导意见》。
《意见》指出,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从事放映的乡镇(公社)老放映员,常年坚守在放映一线,为我国农村事业的发展和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做出了贡献。目前这批放映员年事已高,其生活待遇、社会保障等问题日益突出,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保障乡镇(公社)老放映员的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意见》全文:
广电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
关于妥善解决乡镇(公社)老放映员
历史遗留问题的指导意见
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妥善解决乡镇(公社)老放映员历史遗留问题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基本原则
要坚持“尊重历史,保障民生,明确责任,确保落实”的基本原则,妥善解决乡镇(公社)老放映员的保障和生活困难问题。
二、政策措施
乡镇(公社)老放映员历史遗留问题以纳入国家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为主、多种途径解决。各地要积极引导和鼓励乡镇(公社)老放映员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按规定对符合条件的乡镇(公社)老放映员缴费给予补贴,对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老放映员按月发放养老金。地方 还可以采取补助等多种形式,妥善解决好乡镇(公社)老放映员的保障和生活困难问题,具体办法由当地 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
对身体健康、未满60周岁,尚有工作能力的乡镇(公社)老放映员,经培训取得农村数字放映资格证后,应优先上岗;对于其子女,有从事放映意向且具备农村数字放映资格的,亦应优先考虑安排。
对丧失劳动能力,家庭生活确有困难的乡镇(公社)老放映员,各地 应当通过城乡低保、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帮助其解决基本生活困难。
三、适用范围
本指导意见所称乡镇(公社)老放映员是指:凡1993年12月31日(含)之前,曾被乡镇(公社)正式选用的农村放映人员,且持有“三证”(放映人员证、放映技术资格证、放映单位登记证)中的一证,或能提供当年被乡镇(公社)以上人民 主管部门选用的有关文件的人员。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政策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解决乡镇(公社)老放映员历史遗留问题的责任主体在地方,按照建立 间事权与财力相匹配的财政体制改革要求,地方 要切实担负起责任,高度重视乡镇(公社)老放映员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工作,将其列入议事日程;要进一步增加责任感、紧迫感,扎实稳妥推进此项工作。
(二)制定实施方案。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相关政策措施,制定和完善乡镇(公社)老放映员的资格认定办法,确定工作流程。
(三)确保政策落实。各地要按照本指导意见要求,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快工作节奏,加大工作力度,确保解决乡镇(公社)老放映员历史遗留问题各项政策的落实。对工作中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纠正,并坚决依法依规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广电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将认真总结推广各地有益经验,适时联合组织专项督察。
湖南省解决老放映员的相关政策2012年 6月3日,广电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出《关于妥善解决乡镇(公社)老放映员历史遗留问题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指出,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从事放映的乡镇(公社)老放映员,常年坚守在放映一线,为我国农村事业的发展和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做出了贡献。目前这批放映员年事已高,其生活待遇、社会保障等问题日益突出,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保障乡镇(公社)老放映员的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经国务院同意,就妥善解决乡镇(公社)老放映员历史遗留问题提出指导意见。
附:关于妥善解决乡镇(公社)老放映员历史遗留问题的指导意见
一、基本原则
要坚持“尊重历史,保障民生,明确责任,确保落实”的基本原则,妥善解决乡镇(公社)老放映员的保障和生活困难问题。
二、政策措施
乡镇(公社)老放映员历史遗留问题以纳入国家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为主、多种途径解决。各地要积极引导和鼓励乡镇(公社)老放映员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按规定对符合条件的乡镇(公社)老放映员缴费给予补贴,对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老放映员按月发放养老金。地方 还可以采取补助等多种形式,妥善解决好乡镇(公社)老放映员的保障和生活困难问题,具体办法由当地 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
对身体健康、未满60周岁,尚有工作能力的乡镇(公社)老放映员,经培训取得农村数字放映资格证后,应优先上岗;对于其子女,有从事放映意向且具备农村数字放映资格的,亦应优先考虑安排。
对丧失劳动能力,家庭生活确有困难的乡镇(公社)老放映员,各地 应当通过城乡低保、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帮助其解决基本生活困难。
三、适用范围
本指导意见所称乡镇(公社)老放映员是指:凡1993年12月31日(含)之前,曾被乡镇(公社)正式选用的农村放映人员,且持有“三证”(放映人员证、放映技术资格证、放映单位登记证)中的一证,或能提供当年被乡镇(公社)以上人民 主管部门选用的有关文件的人员。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政策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解决乡镇(公社)老放映员历史遗留问题的责任主体在地方,按照建立 间事权与财力相匹配的财政体制改革要求,地方 要切实担负起责任,高度重视乡镇(公社)老放映员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工作,将其列入议事日程;要进一步增加责任感、紧迫感,扎实稳妥推进此项工作。
(二)制定实施方案。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相关政策措施,制定和完善乡镇(公社)老放映员的资格认定办法,确定工作流程。
(三)确保政策落实。各地要按照本指导意见要求,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快工作节奏,加大工作力度,确保解决乡镇(公社)老放映员历史遗留问题各项政策的落实。对工作中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纠正,并坚决依法依规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广电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将认真总结推广各地有益经验,适时联合组织专项督察。
资讯发布时间:2012年6月20日
国家 对老放映员怎么对待转发《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关于妥善解决乡镇(公社)老放映员历史遗留问题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发布时间:2013-07-29 发布机构:省广电局文号:浙广局发〔2013〕101号统一编号:ZJSP31-2013-0002字号:[ 大 中 小 ]各市、县(市、区)人民 : 为妥善解决乡镇(公社)老放映员历史遗留问题,保障乡镇(公社)老放映员的基本生活权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妥善解决乡镇(公社)老放映员历史遗留问题的指导意见》(广发〔2012〕47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经省 同意,现转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补充通知如下,请根据本地实际认真执行。
1一直以来,省 对妥善解决乡镇(公社)老放映员的历史遗留问题十分重视,相继制定并落实了有关政策。2009年,省 《关于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9〕62号),将符合参保条件的乡镇(公社)老放映员纳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范围。
2011年,经省 同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下发《关于调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部分参保人员待遇政策的通知》(浙人社发〔2011〕222号),对已参保的乡镇(公社)老放映员进一步调整待遇政策,这与国家三部委《指导意见》提出“乡镇(公社)老放映员历史遗留问题以纳入国家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为主、多种途径解决”和“积极引导和鼓励乡镇(公社)老放映员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原则要求和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因此,各地在贯彻广发〔2012〕47号文件中,要切实把我省浙人社发〔2011〕222号文件执行落实到位。
2根据国家三部委《指导意见》精神,对丧失劳动能力,家庭生活确有困难的乡镇(公社)老放映员,各地 应当通过城乡低保、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帮助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困难。 3妥善解决乡镇(公社)老放映员历史遗留问题的责任主体在地方,各地 要按照国家三部委《指导意见》精神和我省有关政策规定,高度重视和妥善处理乡镇(公社)老放映员历史遗留问题,严格执行认定范围和标准,督促检查政策落实到位;要做好国家三部委《指导意见》基本精神和我省政策内容的正确解释与宣传,耐心细致地进行思想疏导工作,促进乡镇(公社)老放映员对相关待遇政策的理解和支持;要依法稳妥处置文件实施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浙江省广播电视局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浙江省财政厅 2013年5月30日。
答案样卷是没有,但有一份《分子与细胞》详细的知识点大纲。第一章 细胞的分子组成
一、 课标要求
1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3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4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5说明生物大分子一碳链为骨架
6说出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第一节 分子和离子
1 说出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
2 认同生命的物质性,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第二节 无机物
1 说出水在细胞中的作用
2 概述细胞内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与生理作用、
3 学会模型的方法
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1 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能说出分类的依据
2 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能运用分类的科学方法
3 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解释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复杂性的关系,形成事物统一性的观点
4 说出核酸的种类和功能
5 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进一步确立生命物质性的观点
6 通过生物组织中脂肪、糖类和蛋白质的检测实验,学会徒手切片制作、高倍镜使用等技能,验证生命的物质性,养成讲究证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发展要求(高考要求)说明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的关系
第二章 细胞的结构
一、 课标要求
1 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 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3 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 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5 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6 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
第一节 细胞概述
1 简述细胞学会所的基本观点,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继承、开拓、修正和发展的过程,正确认识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养成科学探究的思维品质
2 举例说出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
3 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客观地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比较、分析不同细胞的异同点,清楚地用文字、图表等方式表述观察到的现象与结果,总结高倍镜使用的方法步骤与注意事项
发展要求: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第二节 细胞膜与细胞壁
1 概述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体会建立模型是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2 举例说出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3 说出膜组成成分的生理作用
4 说出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和生理作用
5 活动“验证或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能熟练地把对照的方法运用到探究实验的设计中
第三节 细胞质
1 识别几种细胞器的形态
2 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辩证观点
3 说出细胞溶胶的功能
4 活动:“观察叶绿体”。制作用于观察叶绿体的生物材料临时装片,学会一般的生物绘图技能,运用间接观察的科学方法,正确表述观察到的现象,撰写格式规范的实验报告
发展要求:简述细胞器的协调配合
第四节 细胞核
1 概述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辩证观点
2 比较动植物细胞结构,学会运用模型的方法清晰地图示细胞的结构,学会综合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等科学思维方法
第五节 原核细胞
1 说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异同点,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一、 课标要求
1 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 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3 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4 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5 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6 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
第一节 细胞与能量
1 举例说出生物体内或细胞中发生的各种能量形式可以相互转变,认同生命活动的过程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 举例说出细胞内的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
3 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4 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发展要求: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第二节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1 说出渗透过程
2 说明红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原因
3 活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能排除观察中各种无关因素的干扰,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参与讨论探求新知,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分析、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 解释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5 说出渗透、被动运输、主动转运
6 描述细胞“胞吞”、“胞吐”的过程
发展要求: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研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意义
第三节 酶
1 简述酶的概念
2 描述酶的发现过程,认同像酶发现过程那样,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观点
3 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与特征,感受生命活动的复杂性、
4 举例说明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逐步形成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活动:探究酶的专一性。学会对假设中的重要变量下 *** 作性定义,能在教师指导下设计比较可行的实验方案,能对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估,能写出格式规范的探究报告
6 活动:探究pH对H2O2酶的影响。学会依据实验目的, *** 纵和控制自变量,限制和控制无关变量,观察和测量因变量的科学方法,具有较强的控制变量意识。能与同学合作比较可行的实验方案
7 分析酶的催化作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发展要求: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第四节 细胞呼吸
1 概述需氧呼吸及厌氧呼吸概念、反应式、过程,认识活细胞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性
2 举例说明细胞呼吸在实践中的应用,关注细胞呼吸与生产生活的关系,认同科学对技术社会的促进作用,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发展要求:比较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异同
第五节 光合作用
1 辨别自养、异养两种生物
2 说明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阶段、场所、产物,认同同化作用于异化作用、光合作用于呼吸作用、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之间是辩证的对立统一关系
3 说出色素的种类、颜色和吸收光谱
4 概述光反应的过程及光系统的作用
5 概述碳反应的过程
6 活动:“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能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科学分析、判断和推理,能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探究的方法和结果
7 活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学会提出问题、建设假设、下 *** 作性定义、控制变量、数据解释等一般的科学探究方法,能独立设计单因子对照实验方案。
发展要求:
1 区别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
2 分析外界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3 比较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异同
4 阐明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建立合理的假设,领悟提出问题、搜寻事实、捕获信息、立论解释的科学思维过程
第四章 细胞的增殖分化
一、 课标要求
1 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 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3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4 说明细胞的分化
5 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
6 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7 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
第一节 细胞的增殖
1 简述细胞周期
2 概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区别各时期细胞分裂图
3 通过“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实验,增强识图和绘图能力,总结、归纳各时期细胞分裂图的异同,认同生命的运动性,形成事物发展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唯物辩证观
发展要求 :
1 概述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DNA数目的变化规律
2 绘制各时期细胞简图
第二节 细胞的分化
1 举例说明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
2 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3 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
4 举例说明干细胞的种类、特点和应用
5 说明细胞发生癌变的原因,关爱生命的重要价值,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6 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关注人类的健康问题,认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树立内因与外因影响生命活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发展要求:
1 能通过公共信息资源(如图书馆、阅览室、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收集有关恶性肿瘤防治的资料,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形成评估有关信息科学性的意识和能力
2 尝试科技小论文的写作
第三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1 描述细胞衰老的特征
2 简述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形成珍惜生命、关注健康的科学生命观。
ACT考试中心
ACT 考试每年在全国各地的各个主要城市举行多次。考生必须为参加考试支付 ACT 注册费。希望参加 ACT 考试的印度考生必须在最近的 ACT 考试中心注册。建议考生在最近的 ACT 考试中心注册,以便于参加考试。
ACT考试在全国各个城市举行。考生必须在线注册 ACT 考试,并为此支付 ACT 注册费。考生可以在此处查看最新的 ACT 教学大纲。为了让考生在考试中表现出色,建议他们练习多份 ACT 样卷,以便他们受益。考生可以在考试当天起 8 周内公布他们的 ACT 成绩。ACT 成绩的有效期为从考试当年算起的 5 年。
ACT 考试中心常见问题解答
Q:可以申请退款的可选服务有哪些
A 如果您没有参加考试并且也没有选择更改考试日期,如果您在注册时支付了可选服务的费用,您将被允许退款。ACT写作测试第五和第六大学代码的分数报告
退款将在考试日期八周后发放。
问:什么是 ACT 考试时间
A 早班考生需在 8:00 AM 入座,下午班考生应在 1:30 PM 到场。此后的前两个测试是短暂的休息。ACT 写作考试的考生在写作考试前有一个短暂的休息时间。
Q ACT 考试中心允许携带哪些物品
A 在 ACT 考试中心需要做的事情:,带照片的有效身份z件,计算器(要选择正确的计算器,不能是违规的), 由于测试时间较长,建议随身携带一些水和零食(您只能在休息期间食用)
Q ACT 考试中心不允许做的事情有哪些
A ACT考试中心不允许携带以下物品:,钢笔或铅笔,任何电子产品,食物或饮料, 包括水
我有一些教育学
绪论
一、填空
1、教育学是研究______、______的科学,简言之其研究对象就是______。
2、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中国的《______》;最早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是首创______制的捷克教育家______于1632年写成的《______》。
3、把伦理学和心理学引入教育学而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是德国教育家______于1806年发表的《______》,他的“三中心”教育模式,即:______、______和______,对近代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有着比较深远的影响。
4、以美国教育家______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学派,发表了《学校与社会》等著作,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______”,形成了“______”思想和模式。
5、教育学发展的“源”在______,但当某一教育理论形成以后,就成为影响以后教育思想发展的“______”,成为现成的思想体系,反过来指导教育实践的发展。
6、教育学产生于教育经验,所以教育经验是教育学的______。
7、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应算中国的______,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当推古罗马昆体良的______;16世纪,英国哲学家______在进行科学分类时,首次把教育学列为______学科
8、17世纪,捷克的教育家______于_____年写成的_____,一般被认为是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9、19世纪德国的教育家______发表了著名的______,成为后世传统教育的根基。
10、20世纪,美国的教育家______提出的______教育理论与传统相对的教育理论,成为新教育理论的代表。
11、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指以______、______、______为中心。
12、我国自清末从______引起以______为代表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基本上属于“传统教育”的范畴。
13、______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理论基础。
14、我国第一个用马列主义观点来阐述教育理论原理的人是_____,著作是____,被称为无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
15、新中国成立后,苏联______主编的《教育学》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影响。
16、教育发展过程存在着______与______的关系问题。
17、学习教育学要坚持______的原则。
二、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______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学记》
2、首创班级授课制是______
A、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昆体良
3、首次把教育学列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是______
A、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B、培根《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C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4、教育学发展过程存在着“源”与“流”的关系问题,“源”是指______,“流”是指______。
A、教育实践 B、教育理论
5、我国当代教育学发展的总趋势是______
A、现代教育 B、传统教育 C、多样化
6、建国后对我国教育界产生深远影响的的《教育学》作者是______
A、克鲁普斯卡娅 B、 凯洛夫 C 、加里林 D、杨贤江
7、主张教育应以儿童、经验、活动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派”的主要代表是______
A、赞可夫 B、皮亚杰 C、杜威 D、赫尔巴特
三、判断题
1、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赫尔巴特在伦理学基础上建立起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起教育方法论,形成了“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
3、夸美纽斯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的教学模式,对近代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
4、教育学是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5、“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之争,是世界近代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论争,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的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6、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开设是与师范学校的设立同时进行的。
7、教育学是研究人的各种属性极其规律的科学
8、研究怎样上课,怎样培养优秀人才的科学叫教育学
9、教育学未成为独立学科前常常同哲学、政治、伦理、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
10、夸美纽斯在对科学的分类时,首次把教育学列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1、德国的哲学家康德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首次讲授教育学,使教育学成为一门课程首次开设。
12、我国教育学在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是基础学科和必修学科之一,它的开设是与师范学校的设立同时进行的
13、教育学不是记问之学,而是使人聪明的之学
14、科学和艺术是教育这枚硬币的两面,缺谁都构不成教育:因此,教育是艺术的科学。
四、问答
1、什么是教育学?师范生为什么要学教育学?
2、学习教育学必须注意哪几个方面?
3、有人认为不学教育学照样能教好学生,你认为对吗?请你谈谈理由。
练习与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教育活动 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
2、学记 班级授课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3、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教师 书本 课堂 4、杜威 活动教学 现代教育
5、教育实践 流 6、本源
7、《学记》 《雄辩术原理》 培根 独立
8、夸美纽斯 1632 《大教学论》 9、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10、杜威 实用主义 11、教师 书本 课堂
12、日本 赫尔巴特 13、马列主义教育原理
14、杨贤江 《新教育大纲》 15、凯洛夫 16、源 流
17、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坚持学习与研究相结合 注意教育学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联系
二、选择题
1、C 2、A 3、B 4、AB 5、C 6、B 7、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四、问答题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学在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基础学科和必修学科之一。学了教育学能使师范生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指导教育实践;能使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鉴别能力;能使师范生巩固专业思想,献身教育事业。
2、学习教育学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二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三是坚持学习与研究相结合,四是注意教育学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联系。
3、这种看法是不对的,至今在教师和学生中仍然有某些影响。因为,提高教育理论素养和掌握教育的技能和技巧,是教师和师范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曾然,作为一个优秀教师师德是灵魂;但要具备全面的完整的师德修养,掌握较渊博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也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就教育理论的学习来说,不仅可以提高做好教育工作的自觉性,而且能增强识别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是非的鉴别力。特别在今天,各种教育思想纷至沓来,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思想作指导,就可能坠入云里雾中,不知所从。为此,我们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学好教育学这们课程。
第一章 教育
一、名词解释
教育 义务教育
二、填空
1、在教育史上关于教育的起源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不同的主张。
2、社会发展从古至今经历里五种生产关系,因而也就有五种不同的教育,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此而外,还可以用生产力标准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相应的 ,也可以把教育划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发展阶段。
3、教育的功能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大方面,前者主要是指________,后者主要是指________,其中,________是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
4、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应该落实“________”的战略地位,以“________”为重点,抓住推进________这个中心环节,为培养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奋斗。
5、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一是决定于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________,二是决定于小学教育在儿童发展中________;小学教育具有一般教育的特点外,还有它自身独具的基本特征,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学阶段的教育对人的一生发展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一是在________方面的启蒙作用,二是在________方面的启蒙作用,三是在________方面的启蒙作用。
三、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 )
⑴生产劳动 ⑵模仿 ⑶语言 ⑷动物本能
2、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产生的需要的观点,是( )的基本主张。
⑴心理起源说 ⑵劳动起源说 ⑶生物起源说
3、( )已经出现学校和教师
⑴封建社会 ⑵资本主义社会 ⑶奴隶社会
4、把教育划分为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两个阶段,其划分依据是以( )为标准的。
⑴生产关系 ⑵生产力
5、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指的是( 0
⑴生产性 ⑵科学性 ⑶全民性
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于( )颁布的。
⑴1983年 ⑵1999年 ⑶1986年
7、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指的是( )
⑴生产性、民主性、科学性、创新性 ⑵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
四、判断
1、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教育家孟禄。( )
2、奴隶社会已经出现了学校和教师。( )
3、教育的人的发展功能,这是教育的本质特点之一。( )
4、现代教育是以机器生产为标志的大工业生产水平下的教育。( )
5、教育学对教育所下的定义,指的是广义的教育,是就学校教育而言的 。( )
6、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属于普通基础教育。( )
7、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它是强制的和免费的。( )
8、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适龄儿童,由于它是依据国家法律而实施的基础教育,因而它具有强制性。( )
五、问答
1、历史上有哪几种教育起源观?谈谈你的看法。
2、教育的本质特点是什么?怎样正确理解教育的概念?
3、试阐述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4、略述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和在儿童发展中的启蒙作用。
六、实例分析
一小学生到了五年级,学习成绩仍很差,望子成龙的家长得知升学无望后,便动员孩子退学做生意,孩子十分乐意。孩子的老师得知此事后,心想:孩子极其家长都不愿学了,何必留他呢?留下反倒影响升学率。于是,同意孩子退学,请问他们的做法对吗?
练习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教育:就学校教育而言,是指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德、智、体、美诸方面(或身心两方面)生动活泼地全面和谐地发展。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强制、免费和普通的国民基础教育。
二、填空
1、生物起源说 心理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
2、原始社会教育 奴隶社会教育 封建社会教育 资本主义社会教育 社会主义教育 古代教育 现代教育
3、社会发展功能 人的发展功能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推动作用 社会功能
4、生产性 民主性 科学性 创新性 科教兴国 三个面向 素质教育 创新精神 开拓思想 实践能力 崇高理想
5、基础地位 启蒙作用 全民性 义务性 全面性
6、身体素质 学习知识 思想品德
三、选择题
1、⑴ 2、⑵ 3、⑶ 4、⑵ 5、⑴ 6、⑴ 7、⑶ 8、⑵
四、判断 1、× 2、√ 3、× 4、√ 5、× 6、√ 7、√ 8、√
五、问答
1、答:历史上有三种教育起源观。⑴生物起源观。其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勒图尔诺和英国沛西•能,认为教育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前即已存在,教育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活动,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此种观点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⑵ 心理起源说。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认为在原始社会中尚有独立的教育活动,教育起源于对成年的“无意识的模仿”。曾然,模仿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教育不单是模仿,人类的模仿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区别还在于它的意识性和目的性。⑶劳动起源说。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形成的,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教育为人类社会特有,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等。
2、教育的本质特点是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亦即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也就是说,教育能促进社会生产,巩固经济基础;教育可以成为社会政治斗争的手段,影响民主法制建设;教育能够保存、传递以至创造人类文化;教育还可以起到保护环境、控制人口的作用,等等。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而言,凡属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影响,都是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几个方面的影响。从狭义而言,也就是教育学对教育所下的定义,亦即学校教育。因此,对教育概念的理解,就学校教育而言,是指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在德、智、体、美诸方面(或身心)生动活泼地全面和谐地发展。
3、答:现代教育是资本主义革命时代大工业生产方式出现之后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与科技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更新其内容和形式。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如下:
⑴生产性。主要体现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①主要表现在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使现代科技与现代生产相结合,以促进生产与科技双向发展。②从个体发展来说,使劳动者把学习现代科技理论与从事现代化生产劳动实践结合起来,从片面发展走向全面发展;从社会发展来说,就是使教育事业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使生产加速发展,使综合国力不断提高。⑵民族性。体现在世俗化、普及性及平等性上。①教育走向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享受和利用。②教育逐渐向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方向发展。③更多的人能够参与教育管理。⑶科学性。从内容到手段都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越来越向科学化的方向发展。①科学的教育内容和方法。②拥有现代科技手段,教育信息网络化。③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互相结合。⑷创新性。①为了使教育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现代教育改革特别探索新模式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在世界各国掀起高潮。②教育不断向高级阶段发展,教育不断逼近理想目标。③对现代人的素质结构设计,成为教育研究中的热门话题。
4、答:小学教育属于普通基础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从个人来讲,完好的小学教育,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其接受中等教育提供了条件。从一个国家来看,只有小学教育普及和提高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才能逐级普及和提高。总之,小学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为培养各级人才奠定基础,为儿童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教育是儿童接受学校教育的开端。在这个阶段,儿童将发生三个方面的转化:一是由随意游戏活动向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转化;二是由个体和松散的群体活动向有组织、有规律的集体活动转化;三是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转化。这些转化可以使儿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宽认识范围,从而对于促进全面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由此可见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知识能力的发展和身体素质的增强,都在小学教育阶段正式起步。因此,小学教育在人的一生发展中起重要的启蒙作用。
六、实例分析
答:他们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小学教育属于义务教育,带有法律规定性和强制性,适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无权自愿放弃;家长、老师有责任帮助其接受义务教育,而不能采取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尤其是教师,怕孩子影响升学率而同意其退学,更是错误的。因为小学是基础教育,具有基础性和强制性,故应从“应试教育”向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转轨。
第二章 学校
一、概念解释
学校 学制 学校文化 学校管理
二、填空
1、学校的基本功能是利用一定教育教学________和选定的教育内容实施教育教学________,培养社会所需要的________。
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一般简称________。现代学制有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分支学制。
3、中国教育史上第一学制系统产生于________年,我国第一正式实施的学校教育制度是《________》,通常称为“________”。
4、学校与企业的区别在于________不同,________不同,________不同,________不同。
5、学校文化从其形式来看,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类,前者包括________文化和________文化,主要是以为基础构成的文化形态,其次是指________所构成的一种文化,后者是指________所构成的一种文化。
6、学校管理中有两种沟通形式:________、________。
7、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三、选择
1、现代学制首先产生于( )
①中国 ②欧洲
2、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校教育制度称为( )
①壬子癸丑学制 ②壬寅学制 ③癸卯学制
3、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 )
① 学校制度文化 ②学校精神文化 ③学校物质文化
4、同级机构间的交流、协商属于( )
①正式沟通 ②非正式沟通
5、在学校管理中,如果沟通的中间环节过多也会使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丢失或变形,这是由( )造成的。
①主观方面的障碍 ②客观方面的障碍 ③沟通渠道方面的障碍
6、聘任教师职务应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为( )
①一年 ②半年 ③三年
四、判断
1、现代小学的发展比大学和中学要晚得多。( )
2、我国现代学校极其制度是从西方引进的。( )
3、癸卯学制首次规定的中小学六三三分段,现在仍被广泛采用。( )
4、学校仪式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有效的工具。( )
5、学校领导必须以主要精力和时间抓好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
五、问答
1、一所学校应具备怎样的基本条件?怎样理解学校的公益性?
2、什么是学校文化?学校的制度文化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3、国家对小学的管理和监督包括哪些方面?
4、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5、为什么说全社会都要关心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应如何互相配合?
练习与思考答案:
一、解释
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
学制:是由纵向的学校级别和横向的学校类型构成。
学校文化:是指有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
二、填空
1、设施 活动 合格人才 2、学制 双轨学制 单轨学制 3、1902 奏定学堂章程 癸卯学制 4、设置目的 调节手段 与政府关系 产出 5、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学生 教师 人或人际关系 学校物质环境 学校中的规范 6、正式沟通 非正式沟通 7、思想品德管理 教学工作管理 教务行政管理 总务工作管理
三、选择
1、② 2、③ 3、① 4、① 5、③ 6、③
四、判断
1、√ 2、√ 3、╳ 4、√ 5、╳
五、问答
1、一所学校应具备怎样的基本条件?怎样理解学校的公益性?
答:与学生数量相适应的校舍、场地及其他基本教学设施;有符合法律规定要求的,按编制标准配备的教师队伍;有按规定标准配置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文娱、体育、卫生器材。
学校公益性具体表现为:①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②教育必须与宗教实行分离。③还涉及教学语言文字和课程设置等一系列问题。
2、什么是学校文化?学校的制度文化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答:学校文化是指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如教育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制度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
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学校制度文化。一所学校的制度文化是在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该学校特色的鲜明表现。学校制度文化对学校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一定的规范和制约作用。独特的学校制度会对学生人格的养成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3、国家对小学的管理和监督包括哪些方面?
答:国家对小学的管理和监督包括:①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②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管理制度。③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④教师人事管理制度。
4、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①根据子女情况,制定家庭教育的计划和措施,并与学校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②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教育。③为子女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④保护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
5、为什么说全社会都要关心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应如何互相配合?
答:可从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来说明这一问题。①如果儿童的社会交往是在不健康的思想影响下形成的,则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由于儿童身心各方面都尚未成熟,同什么人来往,参加何种群体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同时这种交往由于彼此年龄相仿,又有共同的语言和兴趣,感情纽带较牢固,一般不易摆脱,对其成长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小学生的社会交往,既不应一概否定,又不能任其自由存在和发展,而应当有意识地指导儿童正确择友和发展朋友交往。②由于社会环境本身的复杂性,一个儿童在社会生活中不仅会受到先进道德意识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也有可能受到没落道德意识和社会风气的侵蚀。因此,为了保护儿童的健康发展,就应当在大力宣传先进道德的同时优化社会环境,消除一切没落道德的残余,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③社会文化对儿童的影响是双重的,它既能改变、净化、和鼓舞人的灵魂,也能损害、压抑和毒化人的灵魂,对成长中的小学生尤其如此。因此,在发挥社会文化的教育作用的同时,社会应当干预儿童所接触的社会环境,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综上所述,为了是教育保持一致性,整个社会都要负起教育的责任,全社会都要关心教育,才能实现教育的培养目标,保证儿童的健康发展。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应如何互相配合呢?①学校与家长应当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建立互相沟通、互相理解和互相配合的紧密联系,建立起共同的教育目标,协调好学校与家庭两方面的教育力量。学校对家庭的指导并不单纯是提要求、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尤其应注意与成绩不良学生家长的联系。②学校应主动了解、研究社会,把与社会教育的互相配合和支持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学校应定期开会讨论、研究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问题,并有专人与校外青少年社会教育机构保持联系。学校可邀请校外教育组织的领导和教育工作者参加学校研究教育工作的重要会议。校外的社会教育组织也应有专人与学校保持联系,主动了解学生在校内的表现,向学校汇报学生在校外活动中的表现。
第三章 学生
一、名词解释
遗传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 辐合论 儿童发展
二、填空题
1、在遗传决定论这一思想中,有代表的观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与皮亚杰的心理学比起来,杜威的__________在注重儿童作为__________同时,更强调__________,尤其是__________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作用。
4、正确的儿童发展观主要应包括以下几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儿童的发展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方面。
6、儿童发展表现出如下五种普遍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7、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要遵循如下几项基本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8、教育的首要作用之一是使人类有能力掌握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龙生龙,风生风,老鼠生来会打洞。体现的是( )观点。①教育万能论 ②遗传决定论 ③ 中国古代儿童发展观
2、“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体现的是( )观点。①二因素论 ② 遗传决定论 ③环境决定论
3、遗传与环境因素只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儿童的主体活动是第一性的,是发展的根本原因。这是( )的结论。
①洛克 ②华生 ③ 皮亚杰 ④杜威
4、“教育即增长”、“做中学”、“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是( )的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